高村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高村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一、高大环柄菇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广,李琳[1](2022)在《不同营养和环境因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为了寻找适合一株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采用单因素分析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pH值和温度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最佳培养组合.单因素分析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浸粉、无机盐为碳酸钙、生长因子为维生素B2、pH值为6.5、温度为25℃.正交试验表明4个因素对高大环柄菇菌丝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源>pH>无机盐>碳源,综合考虑,确定了4因素的最佳培养组合为蔗糖,酵母浸粉,磷酸二氢钾,pH 6.5.试验结果将为该菌株的驯化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刘潇文,陈润臣,徐晨,王鸿磊,王红艳,丁强[2](2021)在《1株野生高大环柄菇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仿野生栽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丰富山东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实现高大环柄菇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烟台的1株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野生栽培。【结果】经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确定该真菌(编号EF-5)为大环柄菇属高大环柄菇,其子实体直径8.5cm,上有同心圆状排列的棕褐色鳞片,子实体中央乳头状凸起,褐色;菌柄中生,长8.2cm,直径0.8cm,上有双层移动菌环;菌褶近白色,不等长,离生,孢子印白色;菌落不规则圆形,灰白色,菌丝多分枝,具锁状联合;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氮源为土豆浸粉,碳源为糖蜜,温度为25℃,pH为8.0,无机盐为硫酸锰;此菌在麦粒二级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时间为60d,接种栽培料后66d长满菌袋,经仿野生栽培成功获得了子实体。【结论】采集的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为高大环柄菇;此菌二级种生长缓慢,栽培周期长,在实验室无法获得子实体,经仿野生栽培虽然获得子实体,但总产量较低。

王小谭[3](2019)在《碳氮源对秀珍菇液体培养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又名环柄香菇,平菇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原产于印度南部查摩省。鲜菇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较多,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液体培养,是指将微生物直接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并不断振荡或搅拌,使微生物均匀地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一种培养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方法,食用菌液体培养具有很多优点,如生产工艺简便,液体菌种更纯,出菇整齐,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等。在食用菌液体培养中,碳、氮源以食用菌不同而有不同要求的两类主要营养物,其用量的控制对菌丝体的生长及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秀珍菇169和秀珍菇206-1这两种菌株液体培养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以及含氮量对秀珍菇液体培养中菌丝生长的影响,并且考察了两种秀珍菇液体培养过程中,由于碳氮源等的变化,淀粉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四种胞外酶的活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秀珍菇169的最佳碳源是乳糖,秀珍菇206-1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两种秀珍菇的最佳氮源时麸皮。适合秀珍菇169和秀珍菇206-1两种菌株液体培养的碳氮比是20:1;在含氮量为0.10%-0.25%时,最适合两种秀珍菇的液体培养。在液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碳氮比以及含氮量对秀珍菇菌丝分泌的四种胞外酶,即淀粉酶、半纤维素酶、漆酶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不同品种的秀珍菇胞外酶的活性也不相同。有利于秀珍菇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并不一定有利于胞外酶的分泌,其中没有必然的联系。

汤昕明,冯云利,郭相,马明,陈正启,吴素蕊[4](2019)在《我国食药用菌栽培现状分析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统计,详细列出我国可人工栽培105种食药用菌名录,并对近5年国内重点省份和主要品种的栽培食药用菌产量及主要食药用菌出口创汇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展望。以期为食药用菌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于传宗[5](2018)在《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草原过度开采,树木大量砍伐,人为严重破坏,基础研究薄弱,再加上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尚未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导致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资源逐渐濒临灭绝,急需对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开展研究和保护。本研究以锡林郭勒采集36份野生食用菌子实体为材料,借助传统生物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营养成分、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等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的鉴定分类、成分组成、功效作用及遗传进化等,为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资源多样性分析:根据子实体颜色、形状、大小以及菌盖、菌肉、菌褶、菌环等传统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确定36份野生食用菌分别属于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2个亚门、4个目、10个科、13个种。(2)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与东北地区形态特征相似的13份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食用菌灰分含量大大高于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综合评价方面,锡林郭勒采集的显着高于其他食用菌;在粗纤维方面,栽培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和香菇(Lentinus edodes)远低于锡林郭勒采集的杨树扣蘑(Tricholoma populinum);在多糖方面,野生食用菌明显高于栽培种。锡林郭勒23份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血红铆钉蘑(Chroogomphus rutilus)的水分含量最高,木生菌(Agaricus campestris)粗纤维含量最高,利于改变膳食结构;苦白口蘑(Tricholoma album Kummer)干物质含量最高,功能性成分占总成分的比例最大,多糖含量显着大于其他食用菌;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蛋白质含量最高,达52.90 g/100g,含氨基酸种类显着高于其他野生食用菌。36份食用菌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在25.55%47.81%,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N)达0.340.92,氨基酸中呈鲜味的谷氨酸含量较高,这是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美的原因之一。(3)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蒙古口蘑)多糖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发挥抗炎调节作用: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作用RAW264.7细胞的最大剂量为100μg/mL;与LPS模型组相比,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0.01、0.1、1、10μg/mL四种浓度均能有效抑制NO、TNF-α和IL-1?的产生;在浓度为10μg/mL的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作用下,除NF-κB外,HIF-1α、STAT3、COX-2和iNOS的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免疫印迹的结果也显示,除NF-κB外,HIF-1α、NF-κB、STAT3及COX-2的蛋白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实验证明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抗炎的机制主要通过JAK-STAT3及HIF-1α信号通路,而不是通过NF-κB信号通路。(4)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系统发育研究:对36份野生食用菌的基因组DNA进行ITS r DNA和28S r DNA扩增,构建亚克隆载体进行测序,通过BLAST比对分析其ITS rDNA和28S rDNA的测序序列发现其分属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2个门、3个目、8个科和13个属。从ITS系统发育树看出,36份食用菌共构成5个类群;从28S r DNA序列构建NJ树看出,36份样品也构成5个不同的类群,基本与ITS的系统发育结果相一致,并且分类更详细。(5)ISSR分子标记分析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的多样性:筛选出40条ISSR引物,并优化所有引物的退火温度,确定最佳的ISSR-PCR反应条件。应用筛选到的40条引物对36份野生食用菌材料进行ISSR-PCR分析,共扩增DNA条带761条,多态性条带721条,多态率高达94.74%。结果表明:利用ISSR分子标记可以将全部供试菌株区分开,未发现完全一致的两个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270.56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312时,36份野生食用菌聚为六大类群,基本与ITS、28S rDNA的结果一致,表明野生食用菌在DNA水平上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刘明广,丁寅寅,张新红,陈毛华[6](2017)在《高大环柄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我国野生高大环柄菇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栽培状况及开发前景。

张春格[7](2017)在《环境温度对杏鲍菇呼吸和产量的生态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又被称为刺芹侧耳,是一种品质极佳的大型肉质伞菌,具有非常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素有“平菇王”、“干贝菇”、“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誉。在以往的种植栽培中,高温发菌引起的“烧菌”问题限制了该食用菌的产率和品质,因此为了解决“烧菌”问题,有必要对高温使呼吸速率升高的机制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围绕培养温度,通过氧电极法、BCA等方法,开展了培养温度对杏鲍菇生长发育、呼吸强度、蛋白周转及交替途径等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研究,以期为食用菌在生产上解决烧菌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菌种选用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常用菌种ACCC52627,分别设置15℃、25℃和34℃三种培养温度对杏鲍菇进行菌丝培养测定,记录菌丝培养过程中的菌丝生长量。研究发现,在静置培养中,25℃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15℃,而34℃生长速度最慢;15℃的菌丝生物量最高,其次是25℃,而34℃的菌丝生物量最低。对于150rmp的摇瓶培养来说,25℃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34℃,而15℃生长速度最慢;15℃的菌丝生物量最高,其次是25℃,而34℃的菌丝生物量最低。因此,菌丝的培养温度不仅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而且直接影响菌丝的生物量。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菌丝生物量与后期出菇产量有直接关系。培养温度越高,菌丝体生物量越低,即产量越低。2.采用氧电极法测定不同培养温度对杏鲍菇菌丝呼吸速率的影响,发现在不同的培养温度下,杏鲍菇的总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其中,34℃培养下的呼吸速率最高,明显高于25℃和15℃的呼吸速率。另外,在对数生长期高温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更显着。3.通过计算杏鲍菇菌丝蛋白周转的能耗,发现高温条件下,呼吸速率升高主要是由细胞代谢中能量需求增加而导致的,而不是单纯的由于高温导致呼吸酶的活性增加导致的。培养温度越高,蛋白周转速率越快,而蛋白周转速率加快是由于能量需求加剧引起的,进而使呼吸速率加快。4.交替途径抑制剂水杨基氧肟酸处理菌丝,发现高温胁迫下,菌丝体的交替呼吸途径和细胞色素途径均增加,而高温致使呼吸速率加快主要是细胞色素途径增加引起的,细胞色素途径可产生大量ATP。进一步验证了在高温条件下,呼吸速率升高主要是由细胞代谢中能量需求增加而导致的,而不是单纯的由于高温导致呼吸酶的活性增加导致的。

潘雪娇,曲晓华,刘宇,王守现[8](2016)在《高大环柄菇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文中指出以1株大环柄菇属野生菌为研究对象,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为高大环柄菇。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干质量和生长势等指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氮比为(1030)∶1,最适碳氮比为20∶1;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B1;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428℃,最适温度为28℃;最适p H值为7.0。

张金霞,陈强,黄晨阳,高巍,曲积彬[9](2015)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文中提出本文回顾了人类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介绍了我国对食用菌栽培利用的早期贡献和近代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贡献,以及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情况、欧美双孢蘑菇和亚洲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了世界食用菌产业格局的变化、生产方式和技术的转型,简述了食用菌科学研究的进展,同时对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全球食用菌产业将继续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及我国的生产方式将加快向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方向转变的进展。

吴薇[10](2015)在《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真菌资源调查及高产漆酶菌株筛选》文中提出本文以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和2014年的5月至10月对森林公园内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野外采集工作,详细记录了标本采集的时间、地点、生境等,并在室内进行了标本的鉴定。在此基础上,对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且对研究所提供的五种食用真菌和在野外分离的六种野生真菌进行扩繁培养,筛选出漆酶高产菌株。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方面,共采集获得野生真菌标本共200余份,通过标本的分类鉴定,整理确认大型真菌共3门6纲16目35科59属101种,其中子囊菌门3纲4目7科8属10种,担子菌门2纲11目27科50属90种,黏菌门1纲1目1科1属1种,均不包含不确定科。并按照Ainsworth&Bisby’s《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 edition)(Kirk et al.2008)较为系统的对物种名录进行了门纲目科属种的编目工作。经调查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大型真菌资源较丰富,种类最多的科是伞菌科、红菇科、多孔菌科和白蘑科;种类最多的属是小皮伞属、乳菇属、红菇属。野外大型真菌受季节周期性变化,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五六月份野外大型真菌开始出现,八月份达到顶峰,十月十一月仅有零星种类出现。在大型真菌资源评价方面共归纳出食用菌类55种(54.46﹪),药用菌类10种(9.90﹪),毒菌15种(14.85﹪),食药用兼具菌类14种(13.86﹪)。筛选高产漆酶菌株方面,首先对野外分离的六种大型野生真菌和研究所提供的五种食用菌进行纯培养及扩繁培养,通过愈创木酚快速显色法进行了初筛,筛选出较高产的漆酶菌株10种。其次进行液体发酵培养,以ABTS为底物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漆酶活性进行了复筛,得到了野外高产漆酶菌株一株,最高酶活255U/m L。

二、高大环柄菇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大环柄菇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营养和环境因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菌种活化
        1.2.2 碳源试验设计
        1.2.3 氮源试验设计
        1.2.4 无机盐试验设计
        1.2.5 生长因子试验设计
        1.2.6 pH试验设计
        1.2.7 温度试验设计
        1.2.8 正交试验设计
        1.2.9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碳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氮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无机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生长因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5 不同pH值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6 不同温度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7 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2)1株野生高大环柄菇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仿野生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1.1.2 试剂
        1.1.3 其他
    1.2 方法
        1.2.1 培养基制备
        1.2.2 菌株鉴定
        1.2.3 生物学特性观察及指标测定
        1.2.4 栽培试验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大环柄菇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2.1.1形态学鉴定
        2.1.2分子生物学鉴定
    2.2 高大环柄菇的生物学特征
        2.2.1 温度
        2.2.2 pH
        2.2.3氮源
        2.2.4碳源
        2.2.5 无机盐
    2.3 仿野生栽培
3 讨论
4 结论

(3)碳氮源对秀珍菇液体培养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食用菌的研究概况
    1.2 秀珍菇的研究概况
    1.3 食用菌液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1.4 碳氮源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胞外酶活性与碳氮源的关系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供试碳氮源
    2.2 试验内容及方法
        2.2.1 菌种的活化
        2.2.2 不同碳源对秀珍菇液体培养的影响
        2.2.3 不同氮源对秀珍菇液体培养的影响
        2.2.4 不同C/N比及氮浓度对秀珍菇液体培养的影响
        2.2.5 测定方法
        2.2.6 粗酶液的制备
        2.2.7 胞外酶活力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秀珍菇菌丝对碳源的利用
        3.1.1 不同碳源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碳源对菌丝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2 两种秀珍菇菌丝对氮源的利用
        3.2.1 不同氮源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氮源对菌丝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3 不同碳氮比对秀珍菇菌丝的影响
        3.3.1 不同碳氮比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3.2 不同碳氮比对秀珍菇菌丝分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4 不同含氮量对秀珍菇菌丝的影响
        3.4.1 不同含氮量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4.2 不同含氮量对秀珍菇菌丝分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两种秀珍菇菌丝对碳源的利用
    4.2 两种秀珍菇菌丝对氮源的利用
    4.3 不同碳氮比及含氮量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4.4 不同碳氮源对秀珍菇菌丝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4.5 不同碳氮比及含氮量对秀珍菇菌丝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我国食药用菌栽培现状分析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可栽培食药用菌情况统计
2 近5年主要产区和主要种类食药用菌产量分析
3 2012—2016年我国栽培类食药用菌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4 栽培类食药用菌产业展望
    4.1 丰富种类, 发展绿色食用菌产业
    4.2 开发新品种, 研制新技术
    4.3 提高认知度, 提升保鲜技术, 丰富产品类型

(5)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及其研究现状
        1.1.1 国外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及其研究现状
        1.1.2 国内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及其研究现状
    1.2 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现状
    1.3 野生食用菌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1.4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资源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的分布与种质资源多样性
    2.1 锡林郭勒盟行政区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地质特征
        2.1.4 生物资源
    2.2 样品采集地概况
    2.3 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资源情况
    2.4 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形态多样性分析
    2.5 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生态多样性分析
3 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
    3.1 锡林郭勒与辽宁、吉林部分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小结
    3.2 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
4 野生蒙古口蘑多糖通过STAT3和HIF-1α通路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发挥抗炎调节作用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对象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细胞活力检测
        4.2.2 TMPE对NO生成的影响
        4.2.3 TMPE对TNF-α和IL-1的影响
        4.2.4 基因表达量检测
        4.2.5 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5 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系统发育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基于ITSrDNA区段的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5.2.2 基于28SrDNA区段的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6 ISSR分子标记分析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的多样性
    6.1 材料
        6.1.1 供试材料
        6.1.2 引物
        6.1.3 主要试剂
        6.1.4 主要仪器
    6.2 方法
        6.2.1 DNA提取
        6.2.2 食用菌ISSR-PCR扩增条件
        6.2.3 ISSR-PCR反应条件优化
        6.2.4 ISSR-PCR引物的筛选
        6.2.5 ISSR-PCR退火温度的优化
        6.2.6 野生食用菌的ISSR-PCR多态性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ISSR-PCR反应的条件优化
        6.3.2 引物的筛选
        6.3.3 退火温度的优化
        6.3.4 ISSR扩增
        6.3.5 ISSR-PCR扩增多态位点分析
        6.3.6 ISSR-PCR产物聚类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7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7.1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7.1.1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7.1.2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的促生作用
    7.2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7.2.1 开发方式比较落后,产品简单
        7.2.2 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不协调
        7.2.3 技术含量低,缺乏科技支撑
        7.2.4 经济规模较大,但产业发育不够全面
    7.3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的新举措
        7.3.1 把资源保护摆在突出位置
        7.3.2 积极探索人工驯化栽培
        7.3.3 打造优质野生食用菌开发全产业链
    7.4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措施
        7.4.1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资源就地保护
        7.4.2 锡林郭勒野生食用菌资源迁地保护
    7.5 小结
8 结论
9 创新点与展望
    9.1 创新点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试验样品的编号、别名、拉丁名、学名和门目科属
    附录2:试验样品干品和子实体部分图片
    附录3:供试菌株的rDNA ITS序列
    附录4:供试菌株的28S rDNA序列
作者简介

(6)高大环柄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野生高大环柄菇的资源分布
2 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生态条件
3 营养价值
4 栽培状况
5 开发前景

(7)环境温度对杏鲍菇呼吸和产量的生态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杏鲍菇概况
        1.1.1 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布
        1.1.2 杏鲍菇的食用及药用价值
    1.2 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2.1 培养温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空气相对湿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CO_2浓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 酸碱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2.5 光照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2.6 通风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研究
    1.4 呼吸作用的研究
        1.4.1 呼吸代谢的调控
        1.4.2 呼吸作用生理指标及测定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试验研究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供试培养基
    3.2 试验方法
        3.2.1 温度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3.2.2 温度对菌丝呼吸速率的影响
        3.2.3 蛋白质数量的变化
        3.2.4 放线菌酮对菌丝呼吸速率的影响
        3.2.5 水杨基氧肟酸对菌丝呼吸速率的影响
    3.3 测量与计算
        3.3.1 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3.3.2 呼吸速率的测定
        3.3.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3.4 放线菌酮处理的呼吸速率测定
        3.3.5 蛋白合成能耗和蛋白周转能耗的计算
        3.3.6 交替途径的计算
    3.4 数据处理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温度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4.2 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4.3 菌丝的蛋白增长率
    4.4 放线菌酮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4.4.1 放线菌酮处理浓度和时间的确定
        4.4.2 放线菌酮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4.5 温度对蛋白周转能耗的影响
    4.6 温度对交替途径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温度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5.2 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5.3 温度对蛋白周转的影响
    5.4 温度对交替呼吸途径的影响
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高大环柄菇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培养基
        1.1.1综合PDA培养基
        1.1.2基础培养基
        1.1.3加富培养基
    1. 2 野生菌母种分离
    1. 3 野生菌株鉴定
        1.3.1形态学鉴定
        1.3.2分子鉴定
    1. 4 野生高大环柄菇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5 测定方法
        1.5.1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
        1.5.2菌丝干质量
        1.5.3生长势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 1 野生菌株的鉴定结果
        2.1.1形态学鉴定结果
        2.1.2分子鉴定结果
    2. 2 野生高大环柄菇的生物特性试验结果
        2.2.1碳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2氮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3碳氮比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4生长因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5温度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6 p H值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9)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人类对食用菌的认识和利用
2 食用菌的驯化栽培历史
3 国外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3.1 食用菌的近代栽培
        3.1.1 欧美的双孢蘑菇:
        3.1.2 亚洲的食用菌:
        3.1.3 非洲的食用菌:
    3.2 世界食用菌产业格局的变化
        3.2.1 食用菌产业的增长和主要生产国:
        3.2.2食用菌产业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3.2.3 生产方式和技术的转型:
4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近况
    4.1 产量的增长
    4.2 栽培种类的多样性
    4.3 发展区域和产业集群
5 食用菌基础科学研究进展
    5.1 食用菌的生物多样性
    5.2 食用菌的遗传多样性
    5.3 食用菌组学与遗传学研究
    5.4 食用菌生理研究
6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6.1 全球的发展趋势
        6.1.1 产业从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6.1.2 生产方式向专业化分工转变:
        6.1.3栽培种类多样化:
    6.2 中国的发展趋势
        6.2.1 生产方式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6.2.2 品种结构更加完善,非木屑依赖型种类发展潜力巨大:
        6.2.3 南菇北扩,老区规模稳定,西部快速增长:
        6.2.4多种生产方式并存,高投入促进产业现代化进程:
        6.2.5产业链延长,产业系统效益提高:
    6.3 食用菌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趋势

(10)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真菌资源调查及高产漆酶菌株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大型真菌研究概况
        1.1.1 大型真菌的分界地位
        1.1.2 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学意义
    1.2 国内外及黑龙江省大型真菌调查研究现状
        1.2.1 国外大型真菌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大型真菌研究现状
        1.2.3 黑龙江省大型真菌调查研究现状
    1.3 漆酶研究概况
        1.3.1 漆酶的结构性质及来源
        1.3.2 漆酶的检测方法
        1.3.3 漆酶的应用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2.1 研究地概况
        2.1.1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2.1.2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状况及动植物资源概况
    2.2 研究材料
        2.2.1 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器具
    2.3 研究方法
        2.3.1 大型真菌调查与采集
        2.3.2 大型真菌标本的保存及处理
        2.3.3 大型真菌的鉴定
        2.3.4 优势科、属的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数量统计
        2.4.2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种类及特征
        2.4.3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优势科、属的分析与统计
        2.4.4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生态分布特点
        2.4.5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评价
第3章 高产漆酶菌株筛选研究
    3.1 研究材料
        3.1.1 菌种
        3.1.2 主要药品
        3.1.3 主要设备
        3.1.4 培养基
    3.2 研究方法
        3.2.1 菌种分离方法
        3.2.2 菌种活化
        3.2.3 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初筛菌株产酶能力比较
        3.3.2 复筛菌株产酶能力比较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种类丰富,优势种明显
    4.2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生态分布特点
    4.3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产漆酶菌株筛选
    4.4 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开发利用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图版

四、高大环柄菇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营养和环境因子对高大环柄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刘明广,李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01)
  • [2]1株野生高大环柄菇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仿野生栽培[J]. 刘潇文,陈润臣,徐晨,王鸿磊,王红艳,丁强. 贵州农业科学, 2021(09)
  • [3]碳氮源对秀珍菇液体培养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D]. 王小谭.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我国食药用菌栽培现状分析及展望[J]. 汤昕明,冯云利,郭相,马明,陈正启,吴素蕊. 北方园艺, 2019(08)
  • [5]锡林郭勒主要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D]. 于传宗.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6]高大环柄菇研究进展[J]. 刘明广,丁寅寅,张新红,陈毛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17(06)
  • [7]环境温度对杏鲍菇呼吸和产量的生态影响机制研究[D]. 张春格.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4)
  • [8]高大环柄菇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 潘雪娇,曲晓华,刘宇,王守现.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1)
  • [9]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J]. 张金霞,陈强,黄晨阳,高巍,曲积彬. 菌物学报, 2015(04)
  • [10]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真菌资源调查及高产漆酶菌株筛选[D]. 吴薇.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5(02)

标签:;  ;  ;  ;  

高村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