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银杏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一、银杏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黄雍容,黄石德,高伟,林捷[1](2022)在《10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福建沙县引种的银杏、半枫荷、枫香、黄山栾、蓝果树、北美红枫、红叶李、无患子、海棠和碧桃等10种彩叶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银杏、蓝果树、红叶李和碧桃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半枫荷、枫香、黄山栾、北美红枫、无患子和海棠则呈双峰曲线,观察到"午休"现象。银杏、黄山栾、蓝果树、红叶李和碧桃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半枫荷、枫香、北美红枫和海棠呈双峰曲线。(2)海棠的日蒸腾速率最大(3.73 mmol·m-2·s-1),蓝果树的最小(2.03 mmol·m-2·s-1),是海棠的54.43%。(3)无患子、碧桃和海棠节水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树种。

姚祺[2](2021)在《巨柏移植前生长调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巨柏(Cupressus gigantea)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西藏特有珍稀树种,仅带状分布于海拔3000~3400m范围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线,及以上的河漫滩与河谷干旱坡地。巨柏冠幅宽广、树干高大笔直、侧根粗壮发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本文以5a巨柏实生苗、12a巨柏栽培幼树和野外环境的巨柏大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巨柏幼树树冠结构、枝条解析因子及光合特性;枝条修剪方式及强度对巨柏苗木生长的影响;截口大小、修剪方式、截口覆膜及修剪季节对截口愈合的影响;根系修剪强度对巨柏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及根系修剪季节和回填基质对巨柏苗木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巨柏的树冠轮廓曲线可以用理查德方程和线性回归方程较好地拟合。树冠体积和表面积估测模型是以树高、冠长和冠幅变量组合的异速生长模型为最佳,R2达0.94以上。巨柏枝条长度空间垂直分布呈偏下的正态分布,树冠形状呈水滴型。一级枝条数量的平均值为90.4个,最大枝条密度的相对冠层深度为0.598。随着冠层深度的增加,枝条直径和着枝角度逐渐增大,为疏层形主干。方位角在各个方向的分布较为不均,在东南-西北方向枝条分布较多。巨柏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在13:00;月变化在8月达到最大;晴天比多云高3.23μmol/(m2·s),比阴天高4.43μmol/(m2·s);阴叶比阳叶低4.42μmol/(m2·s);冠层中部成熟叶片最高。双曲线修正模型为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其拟合的巨柏光饱和点为1376.606μmol/(m2·s),光补偿点为75.463μmol/(m2·s),CO2饱和点为1213.412μmol/(m2·s),CO2补偿点为56.880μmol/(m2·s),表明巨柏喜光耐荫。2)修枝能够促进巨柏苗高的生长,抑制地径的生长。重度修枝后巨柏幼苗能迅速调节气孔,以减少水分消耗,更接近修枝阈值,较适合移植。短截的水分利用效率更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疏除则对植株整体生长出现削弱作用。3)修枝1年后,巨柏大部分截口能够正常愈合,超过8%的截口完全愈合。在枝条修剪时,直径15~20mm大枝条愈合速度慢、愈合时间长,要尽早修剪。刀具使截口平滑,减少病害入侵的影响。覆膜能够促进愈伤组织早期形成,对愈合率的影响不显着。修枝1个生长周期后,春季修剪的截口愈合速度最快,夏季修剪的截口愈合能力最强。4)断根会显着抑制巨柏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断根强度越高抑制越明显。断根还会明显抑制巨柏光合有机物的积累,45d后逐渐恢复至断根前水平。然而断根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升,重度断根的叶片SPAD值和水势较高。断根还会刺激新根的萌发,苗木生根率与新根数量均随断根强度的增加而增加。5)断根后经过1个生长季的根系恢复,切口处重新长出大量的须根和侧根,表明巨柏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夏季断根对巨柏幼树新根数量指标和新根形态发育最好,在冬季断根的相对较差。沙土环境巨柏幼树新根生长最快,沙腐土环境新根数量最多,沙腐土中巨柏大树根愈伤组织形成率高达100%。

吴孝红,任重,汪贵斌,曹福亮,郁万文[3](2020)在《不同类型接穗银杏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银杏不同部位和年龄的接穗对嫁接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未来银杏嫁接苗生产中接穗的选取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梅核’品种的10年生和30年生银杏实生树作为母树,采集母树树冠部枝条和树干基部萌条作为4类接穗,嫁接于3年生泰兴‘大佛指’银杏实生幼苗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15株,3次重复。次年,进行相关生长和光合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1)接穗来自树干基部的嫁接苗新梢角度显着小于接穗来自树冠的嫁接苗,4种嫁接苗中仅接穗来自30年生树干基部的嫁接苗新梢梢长显着大于接穗来自10年生树冠的嫁接苗,且4种嫁接苗新梢基径之间无显着差异。2)接穗取自同棵母树时,接穗来自基部的嫁接苗净光合速率(Pn)在上午高于接穗来自树冠的嫁接苗,午后则相反。中午接穗来自30年生母树的嫁接苗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着高于接穗来自10年生母树的嫁接苗。3)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接穗取自同棵母树时,接穗来自基部的嫁接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大于接穗来自树冠的嫁接苗,而接穗来自30年生母树的嫁接苗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PLS)和光补偿点(PLC)均高于接穗来自10年生母树的嫁接苗。4)接穗取自同棵母树时,接穗来自基部的嫁接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高于接穗来自树冠的嫁接苗,午后则相反。中午,接穗来自10年生母树的嫁接苗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大于接穗来自30年生母树的嫁接苗。【结论】接穗来自树干基部的嫁接苗生长更直立,上午接穗来自基部的嫁接苗光合能力更强,中午接穗来自树冠的嫁接苗光合能力更强,且接穗来自30年生母树的嫁接苗对强光利用能力更强、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更弱。

赵海燕[4](2020)在《银杏幼树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银杏(Ginkgo biloba L.)耐盐生理机制对选育优良耐盐品种以及在盐渍化区域扩大银杏种植面积、解决融雪剂对银杏行道树生长影响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条件控制法,研究不同浓度Na Cl胁迫(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0.2%、0.4%、0.6%、0.8%、1.0%)对三年生银杏幼树生长、组织形态、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提出银杏耐性能力评价监测指标,为深入研究植物耐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该三年生银杏幼树具有一定耐盐性,0.2%-0.8%Na Cl处理组的存活率均达到100%。随着盐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银杏株高和地径的相对增长率呈降低趋势。在胁迫64d时,0.2%Na Cl处理组(实测盆土浓度0.44%)株高增长率达到最高值26.8%,说明该幼树可以在0.44%Na Cl盐渍化土壤中保持良好长势。2.银杏幼树的组织形态和解剖结构对盐胁迫具有一定适应性。从扫描电镜结果发现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布、闭合时间和程度不一,保卫细胞下陷,副卫细胞隆起,说明银杏可能通过气孔调节来控制水蒸气和CO2出入,降低蒸腾速率,维持光合速率。叶片角质层增厚,叶表面包被一层管状蜡质晶体,这可能是减少蒸腾、降低叶温的自我保护方式。在茎薄壁细胞中可见大量盐簇晶体,说明银杏幼树具有一定储盐能力。在髓薄壁细胞中布满椭圆形淀粉粒,这也许与盐胁迫和银杏的季节生长规律有关。3.银杏幼树光合作用对盐胁迫有一定适应性。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效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中午12:00有“午休”现象,可能是中午光照太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或PSII光反应中心发生过激化,使光化学反应钝化抑制了光合作用。随着盐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Pn、Gs、Tr呈降低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整体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WUE呈先升后降趋势。在胁迫期间,Pn的降低在低浓度处理组以气孔限制为主,高浓度处理组以非气孔限制为主,可能是高浓度使银杏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所致。0.2%Na Cl胁迫可促进银杏光合作用,超过这一浓度银杏的碳同化被抑制。4.在盐胁迫下,银杏幼树光合色素合成受阻。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Chlt、Chla、Chl b、Car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是0.2%Na Cl处理组的Chlt、Chl b含量在胁迫64d时仍达到同期最高值,分别为1.851 mg g-1 FW、0.562 mg g-1 FW。这可能是盐胁迫使叶绿素酶活性增强或叶绿素结构被破坏等原因造成的,也说明在0.44%Na Cl土壤中,银杏幼树光合色素捕获和传递光能的能力并没有减弱。5.银杏幼树叶绿素荧光对盐胁迫的响应。在胁迫前期所有处理组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着差异,表明PSII反应中心尚未遭受破坏。在胁迫后期,低浓度处理组(0.2%、0.4%)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中高浓度处理组(0.6%、0.8%、1.0%)比对照组显着降低,且浓度越大响应时间越早、降低幅度越大。如0.6%、0.8%、1.0%Na Cl处理组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Fv/Fm分别从胁迫第50d、36d、29d起比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分别从64d、36d、22d起显着降低(P<0.05)。由此可见,土壤盐浓度超过0.87%、胁迫时间延长可能会导致PSII遭受破坏和光能转换效率降低。6.抗氧化系统活性的提高是银杏幼树抵御盐胁迫的积极响应。盐胁迫后银杏幼树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随胁迫时间延长,银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提取物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类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对对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对羟基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CAT和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15d达到峰值,SOD、POD、GSH含量在36d达到峰值,类黄酮含量在64d达到峰值。7.银杏幼树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耐盐性。0.4%Na Cl处理组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06 mg·g-1。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银杏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显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盐胁迫后期脯氨酸含量显着提高。这说明在胁迫初期,可溶性蛋白发挥了渗透调节作用,而在胁迫后期脯氨酸成为主要渗透调节物质。8.银杏幼树生长和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胁迫64d时,盐浓度与幼树株高和地径相对增长率、土壤和枝条水势以及叶片的Pn、Gs、Tr、Ls、WUE、Chlt、Chla、Fv/Fm、ΦPSII呈显着负相关(P<0.01),与qN、qP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Ci、细胞膜透性、SOD、POD、GSH、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chlb、Car、MDA、CAT和对·OH自由基清除率不相关。综上,银杏的耐盐性是组织形态和解剖结构的适应、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等多个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可以在小于0.44%Na Cl土壤中种植该银杏品种。根据耐盐指标的贡献率,枝条水势、叶绿体色素、光合作用参数和POD活性对盐胁迫较敏感,在实践中可用于监测和评价银杏的耐盐性。

李丽丽[5](2020)在《林芝市八一镇常见园林植物光响应特性及景观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在其特殊的高原环境下,受藏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园林类型。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西藏行政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以及道路建设系统等的建设,西藏园林建设也进入了迅速发展期。在西藏园林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植物材料,如何在应用过程中既能满足适地适树要求,又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是当前西藏园林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西藏林芝市八一镇常见园林树种进行了调查,筛选了58种常见园林植物进行了光响应特性以及观赏特性评价光合光响应曲线,通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生理参数的差异性比较,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58种园林植物观赏特性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今后西藏林芝地区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对树种的筛选和栽培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对41种乔木树种净光合速率Pn的研究表明:不同乔木树种之间光合能力差异较大,Pn较高的乔木树种有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藏川杨(P.szechuanica var.tibetica)、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japonica f.pendula)、白柳(Salix alba)、高山松(Pinus densata)、西藏箭竹(Fargesia setosa)等;灌木植物有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七姊妹蔷薇(Rosa multiflora‘Platyphylla’)和月季(R.chinensis)。在选择速生树种进行造林活动时,可以优先选择Pn高的树种。(2)乔木树种中,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巨柏(Cupressus gigante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乔松(Pinus griffithii)等树种的LSP和LCP都比较低,不适宜强光环境下种植;白柳、北京杨、藏川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藏柏(Cupressus torulosa)、刺槐、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塔柏(Sabina chinensis var.chinensis‘Pyramidalis’)、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tetraploid’)、香花槐(R.pseudoacacia‘idaho’)、西藏箭竹、核桃(Juglans regia)、小叶白蜡(Fraxinus bungeana)、鸡爪槭(Acer palmatum)、元宝枫(A.truncatum)、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光核桃(A.mira)、苹果(M.pumila)、山荆子(M.baccata)、北美短叶松(P.banksiana)、雪松(Cedrus deodara)、油松(P.tabulaeformis)、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银杏(Ginkgo biloba)、榆树(Ulmus pumila)、银白杨(P.alba)26个树种表现出较高LSP和高LCP的特点,在栽培地的选择上,可选择光照充足的环境,保证其光合有机物的累积和生态效益作用的发挥。龙爪柳(Salix matsudana‘Tortuosa’)、银白杨、龙爪槐、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桃树(A.persica)、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裂叶蒙桑(Morus mongolica var.diabolica)、高山松、8个树种的LSP处于0-13μmol·m–2·s–1之间,LCP处于1000μmol·m–2·s–1以上,表现出高LSP和高LCP的特点,在栽培地的选择上既能满足光照不充足的条件也能满足强光照射的环境。(3)本土植物西藏铁线莲(Clematis tenuifolia)表现出超强的适应性,其LCP为4.43μmol·m–2·s–1,LSP为2126μmol·m–2·s–1,表明西藏铁线莲对光照的适宜范围较宽,既耐荫又表现出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在园林规划中其栽培地的选择性较广,非常适宜于西藏地区的特殊环境。其他具有较强耐荫能力和较高光饱和点的植物有:多蕊金丝桃(Hypericum choisianum)、茎花南蛇藤(Celastrus stylosus)、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var.lutea)等。对大多数喜光又有一定耐荫的种类,可植于较疏的林下或密林边缘。(4)乔木树种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可以得出:北京杨为高蒸腾速率与高光合速率相结合的树种,选择栽培地时需要考虑其蒸发量大的特点;龙爪槐、香花槐、西藏箭竹、光核桃、日本落叶松、白柳、侧柏、巨柏、核桃、鸡爪槭、元宝枫、桃树、女贞、急尖长苞冷杉、紫竹、北美短叶松、小叶白蜡、雪松等18个树种为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低蒸腾速率的树种,这类树种相比于其他树种在光合有机物质累积的过程中消耗的水分更少,蒸腾量更低,非常适宜在水分条件不充足的半干旱区域种植。(5)灌木植物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可以得出:较高水分利用效率、低蒸腾速率的灌木植物有:多蕊金丝桃、金边卵叶女贞(Ligustrum ovalifolium‘Aureum’)、西藏铁线莲、大叶黄杨(Euongmus japonicus)等,这几种灌木较为耐旱。现代月季、贴梗海棠、高丛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七姊妹蔷薇的蒸发量大,在应对干旱气候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灌溉量。(6)本文建立了以58种常见园林植物观赏性为目标层,以9个观赏因子为准则层的层次分析法模型。计算58种植物的景观评价得分,运用差值法对综合得分进行分级。Ⅰ级的评价值>2.225,Ⅱ级评价值1.68~2.225,Ⅲ级评价值1.465~1.68,Ⅳ级评价值1.07~1.465,Ⅴ级评价值≤1.465。得分在2.225分以上的植物有:光核桃、桃树、紫叶李、榆叶梅、悬铃木、垂丝海棠、鸡爪槭、锦带花(Weigela florida)、粉枝莓(Rubus biflorus)等;得分在1.68~2.225分之间的植物有:香花槐、龙爪槐、刺槐、山楂、山荆子、苹果、银杏、金银花(Lonicera japonoca)、贴梗海棠、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七姊妹蔷薇、多蕊金丝桃、黄牡丹、大花黄牡丹、西藏铁线莲等;得分在1.465~1.68的植物有:乔松、红柳、榆树、西藏箭竹、紫竹、小叶白蜡、四倍体刺槐、元宝枫、白梨、核桃、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金边卵叶女贞等;得分在1.07~1.465的乔木树种有龙爪柳、藏川杨、北京杨、银白杨、侧柏、裂叶蒙桑、西藏柏木、巨柏、塔柏、油松、北美短叶松、高山松、雪松、日本落叶松、急尖长苞冷杉、葡萄(Vitis vinifera)、茎花南蛇藤、大叶黄杨、粉枝莓、高丛珍珠梅等;得分≤1.465的乔木树种有白柳。

王改萍,张磊,姚雪冰,祝遵凌[6](2020)在《金叶银杏叶色变化特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金叶银杏为银杏(Ginkgo bilobaL.)的1个芽变品种,具有独特的叶色性状及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观察分析金叶银杏实生苗叶色变化特性,为选育更优良的品系及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湖北安陆的1年生金叶银杏实生苗为材料,在对叶形、叶色观察的基础上,应用X-Rite色差仪测定叶色参数L*、a*和b*值,计算出反应色彩变化的彩度C*和色相角h,测定其色素含量及光合特征参数,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叶银杏叶形主要为扇形,叶色4—5月为金黄色,6月开始转绿,先为浅黄绿色,直至深绿,10月底后再次变黄。色差参数L*维度方向上,大部分位点集中在中间位置(L*值为50~65),a*值主要集中在负值区域,b*维度方向位点整体呈现上移趋势。色素含量的年变化中,Chla(叶绿素a)、Chlb(叶绿素b)、ChlT(总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规律,且色素含量之间基本达到极显着差异(P<0.01)。Car(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现"下降—升高"趋势。ChlT/Car(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质量之比)与ChlT的变化趋势相似,Chla/b(叶绿素a与叶绿素b质量比)的变化呈现波动下降。Chla和Chlb均与色差参数L*、a*、b*和C*呈负相关,与h则为极显着正相关。Car与色差参数a*呈显着正相关,与b*呈极显着正相关。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峰,Tr(蒸腾强度)在13:00前处于较高水平,15:00后急剧下降。Ci(细胞间隙CO2浓度)的日变化呈"W"形,即一天之内出现两个低谷,分别在11:00和15:00。Pn与Chla、Car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Chla/b呈显着正相关。其他光合特征值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1年生金叶银杏叶形主要为扇形,叶色在4—5月为金黄色,6月逐渐变绿色,10月时变黄。色差参数在4—5月,高亮度单株增加,各单株绿色变浅,随时间推移,黄色加深。相关性分析表明,色素含量与叶色密切相关。

杨果[7](2020)在《光合作用及外源激素对银杏种实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杏(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的孑遗植物,具有多方面应用价值。银杏的果实称为种实,其生长发育既受遗传基因表达的调控,也受产地、树木年龄、光合作用、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东安银杏示范基地内结果银杏雌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银杏种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研究,分别测定自然开心形和主干分层形银杏雌树叶片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变化及种实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测定了外源激素乙烯利和脱落酸处理后银杏种实内源激素、次生代谢物含量变化及乙烯和黄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探索了银杏种实高效的激素催落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不同树形条件下银杏叶片光合特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变化发现,自然开心形和主干分层形银杏同一光合作用参数及光合色素变化趋势一致,自然开心形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含量高于主干分层形。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均为双峰状曲线,且日变化都在10:00和16:00左右出现明显差异,季节变化都在6月中旬出现明显差异;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状曲线,季节变化呈单峰状曲线,且日变化都10:00和16:00左右出现明显差异,季节变化在6月中旬出现明显差异;胞间CO2浓度日变化为“V”型,季节变化呈单峰状曲线,且日变化在早晚差异明显,季节变化在8月中旬差异明显;光合色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且在7和8月中旬出现显着差异。(2)通过对不同树形条件下银杏种实性状及生理指标测定发现,4-6月银杏种实体积迅速增长,种实鲜重与种实体积的增长同步,6-9月种实体积增长平缓,鲜重持续增长至种实成熟;2种树形种实果型系数、核型系数、仁型系数基本一致;自然开心形树形银杏种仁可溶性糖、脂肪、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主干分层形,且在7-8月中旬达到显着差异;主干分层形银杏的单株种实产量高出自然开心形9.62 kg;综合分析认为,自然开心形为银杏种实生产优质树形。(3)外源激素处理引起了种实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银杏种实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IAA和GA3含量总体上呈下降变化趋势,ZR和ABA含量总体上呈上升变化趋势,(IAA+ZR+GA3)/ABA比值总体上呈下降变化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喷施外源激素后IAA、ZR、GA3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IAA+ZR+GA3)/ABA 比值明显降低。外源激素处理后,乙烯利处理种实内源激素ABA含量比ABA处理上升幅度更大,IAA和GA3含量比ABA处理降低幅度更大,(IAA+ZR+GA3)/ABA比值比ABA处理降低幅度更大,ZR含量两种外源激素处理基本一致。(4)外源激素处理对种实次生代谢物含量有明显影响。研究发现,银杏种实成熟过程中,外源激素和对照处理次生代谢物花青苷和黄酮含量总体上呈上升变化趋势,银杏酸含量对照处理总体上呈上升变化趋势,ABA处理总体上无明显变化,乙烯利处理总体上呈下降变化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喷施外源激素后花青苷和黄酮含量升高,银杏酸含量降低。外源激素处理后,乙烯利处理种实花青苷和黄酮含量比ABA处理上升幅度更大,银杏酸含量比ABA处理降低幅度更大。(5)qPCR分析激素处理后种实中黄酮类化合物代谢中关键酶和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发现,与对照处理相比,喷施外源激素后GbACS、GbACO、GbPAL、GbANS基因表达上调。外源激素处理后,乙烯利处理种实GbACS、GbACO、GbPAL、GbANS基因表达比ABA处理诱导表达明显。(6)通过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和脱落酸溶液催落银杏种实发现,乙烯利浓度为500 mg/L最佳,脱落酸浓度为300 mg/L最佳,落果率均可达90%以上,且喷施激素时期离自然采收期越近落果率越高,喷施激素后对银杏树体生长发育及翌年产量等无影响。

张博通[8](2020)在《关中地区城市常见行道树生态效益定量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行道生态系统愈发脆弱。城市行道树作为城市道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释放负离子浓度、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滞尘等生态功能调节城市局部小气候,提升行人惬意感,保证道路行车舒适度,同时创造宜人的道路空间。因此,选择合适的树种,使其生态效益在当地利用有效,对城市道路绿化以及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有重大意义。然而,就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行道绿化更加注重美观感或速成度,追求形式上的赏心悦目,大多都忽视了行道树的生态功能。研究适用于当地现状特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行道树生态效益体系,对行道树选种提供指导,是目前道路绿化的重大核心问题。但近几年来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更多的是研究其单一生态功能,不但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对其研究体系和研究范式进行统一和优化。因此,针对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系统性、定量化研究及评价体系的研究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以西安和杨凌作为关中地区的代表城市,通过对15种行道树的绿量、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负氧离子浓度以及滞尘效益的实测分析,得出各项生态因子的权重,并对15种行道树种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打分,分析并总结出关中地区行道绿化的不同级别的选种,得出关中地区15种行道树的生态效益评价等级表。论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不同行道树种的冠层结构,单片叶面积大小,分布密度等的差异性导致了其叶面积指数各有高低。15种行道树种的叶面积指数排序为广玉兰(6.025)>悬铃木(5.82)>银杏(5.663)>桂花(4.96)>楸树(4.88)>七叶树(4.869)>白玉兰(4.52)>女贞(3.83)>雪松(3.79)>五角枫(3.515)>臭椿(3.3)>苦楝(2.995)>国槐(2.985)>栾树(2.7)>油松(2.565)。通过对15种行道树绿量进行排序,绿量大小为:悬铃木>苦楝>国槐>雪松>广玉兰>五角枫>栾树>七叶树>白玉兰>女贞>楸树>臭椿>油松>银杏>桂花。2)通过实地调研,对关中地区15种行道树种的各项生长参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叶面积指数、绿量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函数关系。根据其关系可表明胸围、树高或冠径等与绿量正相关。即在一定范围内,行道树种的绿量会随着胸围、树高的增大而增大。3)通过光合速率的数据分析发现,关中地区城市15种行道树的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15种常见行道树种年平均固碳释氧量排序为:悬铃木>广玉兰>雪松>女贞>苦楝>槐树>栾树>白玉兰>五角枫>油松>楸树>桂花>七叶树>臭椿>银杏。4)通过研究发现,植物的蒸腾速率变化曲线大多与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保持一致。其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平均降温增湿能力排序为悬铃木>苦楝>国槐>栾树>雪松>五角枫>广玉兰>女贞>白玉兰>七叶树>油松>臭椿>楸树>银杏>桂花。5)由于关中地区降雨比较频繁,一般最多只能有三周的滞尘。单株植物滞尘周期内的总滞尘量排序为法桐>雪松>广玉兰>国槐>苦楝>女贞>栾树>五角枫>油松>楸树>白玉兰>臭椿>七叶树>银杏>桂花。6)不同树种提供空气负离子能力差异显着。其中栾树的负离子浓度最高,其次为银杏,之后分别为白玉兰>国槐>臭椿>五角枫>悬铃木>七叶树>楸树>苦楝。可见,栾树相较于其他落叶树种,具有较高的提供空气负离子的能力。7)最后根据专家及业内人士对行道树指标层进行的对比打分,评价分析得出各指标权重,并对其进行排序,其五个影响因素权重排序为:绿量>固碳释氧>滞尘>增湿降温>负离子浓度。通过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生态效益优良的树种有悬铃木;生态效益较好的树种有雪松、槐树、广玉兰,苦楝;生态效益一般的树种有五角枫、女贞、白玉兰、油松、七叶树、楸树、栾树;生态效益较差的树种有桂花、臭椿、银杏。本文从关中地区城市气候环境出发,以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作为改善因子,通过对其生态因子的实测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行道树生态效益等级表,旨在为今后建立一个完整、庞大的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为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选择与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圣倩倩[9](2019)在《园林植物对大气NO2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与耐受机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大气二氧化氮(NO2)排放量日益增加,利用植物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国际上迅速发展的前沿性研究。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其环境质量对市民的生活影响重大。城市道路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已建成的绿地在消减道路环境空气污染方面,有何实质性的贡献?比如,城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道路绿地、不同类型的植物种类、不同类型的植物组合、不同生命周期的植物群落、不同年周期的道路绿地,不同数量的植物配比,等等,对降低道路环境污染有何差异?植物在道路绿地中发挥降低污染这个重要的生态功能的机理又是什么?这些以实践提问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是本研究立意的本质之所在。本研究在分析近6年(2013年1月到2018年7月)南京市城区道路NO2等污染物的基础上,对污染物浓度排序前列的4条道路(中山北路、仙林大道、诚信大道和江北大道),进行实地监测,分析NO2、氮氧化物(NOx)和NO2/NOx的周变化与日变化,得出NO2是道路交通主要污染物的结论。利用无人机采集道路绿化相关数据,探讨4条道路绿地的群落组成、植物三维绿量与NO2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在课题组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与实践,选取江苏省园林绿化常用的和潜在推广的38种园林植物,采用实验室人工熏气的方法,研究园林植物对NO2的伤害症状及伤害指数,分别筛选出伤害指数较小的木本植物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和中等的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并以此作为典型植物,以高浓度NO2为胁迫条件,设计了不同时间段处理的人工熏气试验;研究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2胁迫的耐受机理,为NO2污染区及潜在污染区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及科学培养与推广观赏鹅耳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实地调研,研究了南京市近6年大气NO2等污染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京市近6年4条道路污染物浓度月均值变化分析基础上,发现NO2污染物每年9月份到翌年1月份呈现上升趋势,翌年1月份NO2污染物浓度最高,从2月份到8月份NO2污染物呈现下降趋势,8月份NO2污染物浓度最低,道路NO2浓度季节性变化特征与植物的年周期有一定的吻合度。4条道路与南京市气象中心公布的对应时段NO2浓度周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实地监测的方法与技术比较标准,监测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NO2与NOx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NO2浓度的增加,NOx的浓度也增加。4条道路NO2和NOx污染物浓度高低排序依次为,仙林大道>诚信大道>江北大道>中山北路。4条道路的NO2/NOx周均值为75.25%,NO2在所有的NOx中比例最高。道路环境中机动车辆产生并排放的尾气主要为NOx,NO2视为道路环境主要污染物。2、从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三维绿量视角,评价南京市城区NO2污染物浓度排名前列的4条道路空气污染状况,探究道路绿地植物对NO2污染物的消减能力。研究表明:部分道路NO2污染物浓度随着道路绿地植物的三维绿量升高呈现降低趋势。道路绿地植物的三维绿量大小排序依次为,中山北路>仙林大道>诚信大道>江北大道。其中,中山北路道路绿地植物的三维绿量最大,NO2污染物浓度最低。3、以城市道路绿化实际应用为依据,对江苏省境内常用的道路绿化植物进行了梳理、整理和比较,筛选出江苏省园林绿化常用的和潜在推广的38种园林植物。设计了实验室高浓度短时间的人工熏气试验,熏气浓度为12.0mg/m3,熏气时间为72h,研究了38种园林植物对NO2胁迫的伤害症状和伤害指数。结果表明,乔木中欧洲鹅耳枥伤害指数最小,为13.53%;灌木中夏蜡梅伤害指数最小,为8.53%;草本中金边菖蒲伤害指数最小,为1.47%。4、选取伤害指数排序最小和中等的木本观赏植物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作为典型植物,研究二者对NO2胁迫的耐受机理。试验设计了高浓度短时间的人工熏气试验,熏气浓度为12.0mg/m3,熏气时间分别为胁迫零点(0h)、1h、6h、12h、24h、48h、72h,熏气后于室温条件下进行30d的自我恢复,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测定两种鹅耳枥幼苗叶膜脂过氧化、抗氧化系统和光合作用及N素代谢酶活性等,结果表明:(1)形态和生理变化:NO2胁迫后,形态变化显示,处理72h后,欧洲鹅耳枥一半以上叶片变黄,而普陀鹅耳枥全叶片发黄枯萎脱落;欧洲鹅耳枥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数据显示其出现的伤害反应迟,普陀鹅耳枥出现的伤害反应早;欧洲鹅耳枥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值高于普陀鹅耳枥;欧洲鹅耳枥比普陀鹅耳枥产生的膜脂过氧化反应更加稳定。说明欧洲鹅耳枥对NO2胁迫耐受性更强。而高浓度NO2胁迫对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造成的伤害是可逆的,是可以通过自身代谢恢复到原有生长水平的。(2)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指数变化:NO2胁迫后,欧洲鹅耳枥的叶绿素含量呈现稳定持续性下降,引起光合作用下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光响应曲线变化,随着NO2胁迫时间的延长,48h NO2胁迫后普陀鹅耳枥的叶片发黄,叶绿素含量降低,其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呈现负值,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而欧洲鹅耳枥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变化更规律,适应性更强。另一方面是光合日变化,其中欧洲鹅耳枥的双峰型变化更规律,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表明欧洲鹅耳枥在较宽泛的光照强度下能够正常生长。欧洲鹅耳枥与普陀鹅耳枥1h的NO2处理组最大PSⅡ光能转换效率(Fv/Fm)值增加,在处理的6h,仅欧洲鹅耳枥的Fv/Fm值增加,PSII活性增强,用于光合电子传递的能量增多,说明欧洲鹅耳枥能够在NO2胁迫下有序适应外界不良环境,耐受性更强。(3)N素代谢酶活性变化:短时间高浓度NO2胁迫下,欧洲鹅耳枥幼苗叶片N素含量显着提高,N素升高值高于普陀鹅耳枥。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硝酸还原酶(NR)活力与硝态氮(NO3-N)供应量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于普陀鹅耳枥,推测认为欧洲鹅耳枥对NO2胁迫能够产生稳定的应急反应,NR活力增强,提高NO3-N含量,有机体内转化为氨态氮,再合成蛋白质,完成N同化过程,适应性更强,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综上所述,与普陀鹅耳枥相比,欧洲鹅耳枥对短时间高浓度NO2胁迫的耐受性更强。同时,这种NO2胁迫对植物产生的伤害作用,在停止NO2胁迫后于室温下可自我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本研究弄清了观赏植物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2胁迫的耐受机理,进一步完善了江苏省常见的道路绿化抗性园林植物名录,验证了城市道路绿地对交通污染消减的理论,为科学选择、应用园林植物,优化城市建成区道路植物配置和道路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试验和实践依据。城市道路绿地降低污染的生态功能发挥效率,影响因素很多,应对其植物群落的构成、方位等进行综合考量,也是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刘海涛,李亚亮,刘玲,王曦,母丹平,童怀仙,陶甜甜[10](2018)在《淮南市9种园林乔木树种的夏季光合特性》文中研究指明采用TPS-2便携式光合仪对淮南市9种园林绿化乔木树种的夏季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树种光合生理参数(Pn、Ci、Tr、Gs、Ls和WUEt)日均值差异显着,日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且广玉兰、龙爪槐、女贞、银杏和榆树的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根据Pn、Tr和WUEt 3个指标的日均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所有树种分为5个类群。Ⅰ类和Ⅱ类的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能力均较低(广玉兰、红叶石楠、龙爪槐、女贞和银杏),Ⅲ类为低光合、低蒸腾、高水分利用型(日本晚樱),Ⅳ为高光合、高蒸腾、高水分利用型(乌桕),Ⅴ类为高光合、高蒸腾和低水分利用型(香樟和榆树)。从生态园林(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节水降耗)的角度出发,乌桕可作为淮南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首选树种。

二、银杏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10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光合参数日动态变化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3.2 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3.3 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
4 小结

(2)巨柏移植前生长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树冠结构研究进展
        1.3.2 枝条修剪研究进展
        1.3.3 根系修剪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巨柏幼树树冠结构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区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模型构建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巨柏幼树的树冠轮廓曲线及树冠体积、表面积
        2.2.2 巨柏幼树的枝条解析因子
        2.2.3 巨柏幼树的光合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枝条修剪方式及强度对巨柏苗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区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修枝方式及强度对巨柏苗木生长的影响
        3.2.2 修枝方式及强度对叶片SPAD值、水势的影响
        3.2.3 修枝方式及强度对巨柏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巨柏修剪截口愈合生长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区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截口的愈合过程
        4.2.2 枝条基径对截口愈合的影响
        4.2.3 修剪方式对截口愈合的影响
        4.2.4 截口覆膜对截口愈合的影响
        4.2.5 修剪季节对截口愈合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根系修剪强度对巨柏苗木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区概况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断根强度对巨柏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断根强度对叶片SPAD值、水势的影响
        5.2.3 断根强度对巨柏幼苗生根的影响
        5.2.4 断根强度对巨柏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根系修剪季节及土壤基质对巨柏苗木生根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区概况
        6.1.2 试验材料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断根季节对巨柏幼树生根的影响
        6.2.2 土壤基质对巨柏幼树生根的影响
        6.2.3 土壤基质对巨柏大树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讨论
    7.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不同类型接穗银杏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处理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2.1 新梢生长指标的测量
        1.2.2 光合参数日变化的测定
        1.2.3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1.2.4 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嫁接苗新梢生长指标
    2.2 环境因子日变化
    2.3 嫁接苗光合参数日变化的比较
    2.4 嫁接苗光响应曲线的比较
    2.5 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的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4)银杏幼树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1 引言
    1.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1 对植物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1.2 对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
        1.1.3 对植物组织的原初伤害
        1.1.4 对植物组织的次生伤害
    1.2 植物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
        1.2.1 耐渗透胁迫机制
        1.2.2 耐离子胁迫机制
        1.2.3 活性氧清除机制
        1.2.4 植物代谢途径的改变
    1.3 银杏及耐盐性研究进展
        1.3.1 银杏的进化史
        1.3.2 银杏种质资源的分类
        1.3.3 银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3.4 银杏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3.5 银杏耐盐性研究
    1.4 融雪剂及其对绿化带植物生长的影响
        1.4.1 融雪剂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1.4.2 融雪剂的类型和组成成分
        1.4.3 融雪剂的融雪原理
        1.4.4 融雪剂对植物逆境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
        1.6.3 创新点
2 盐胁迫对银杏幼树生长发育和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土壤含盐率的测定
        2.2.2 土壤和枝条水势的测定
        2.2.3 株高的测量
        2.2.4 地径的测量
        2.2.5 组织形态和解剖结构观测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分析
        2.4.1 土壤含盐率和水势变化
        2.4.2 幼树生长的变化
        2.4.3 组织解剖结构的变化
    2.5 小结
3 银杏幼树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光合作用的变化
        3.3.2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3.3 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
        3.3.4 银杏幼树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3.4 小结
4 银杏幼树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对盐胁迫的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4.3.2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4.3.3 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4.3.4 抗氧化剂的变化
        4.3.5 对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OH)自由基的清除
        4.3.6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3.7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3.8 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3.9 银杏幼树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相关性
    4.4 小结
5 银杏幼树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5.1 相关性分析
    5.2 主成分分析
        5.2.1 数据处理
        5.2.2 结果分析
    5.3 隶属函数分析
        5.3.1 数据处理
        5.3.2 结果分析
6 讨论
    6.1 银杏幼树生长和组织形态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6.1.1 银杏幼树生长的适应
        6.1.2 银杏幼树组织形态及解剖特性的适应
    6.2 银杏幼树光合作用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6.2.1 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6.2.2 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6.2.3 气孔导度的变化
        6.2.4 胞间二氧化碳的变化
        6.2.5 蒸腾速率的变化
        6.2.6 气孔限制值的变化
        6.2.7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6.3 银杏幼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6.3.1 叶片光合色素的变化
        6.3.2 光合作用光化学特性的变化
    6.4 银杏幼树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6.4.1 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6.4.2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6.4.3 酶促系统的调节
        6.4.4 非酶促系统的调节
        6.4.5 对DPPH 自由基和·O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6.5 银杏幼树渗透调节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6.5.1 渗透调节能力的变化
        6.5.2 有机物积累的特性
    6.6 银杏幼树其他代谢物积累的特性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林芝市八一镇常见园林植物光响应特性及景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植物光合作用与景观评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
        1.2.2 园林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1.2.3 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
        1.2.4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1.2.5 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58 种园林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乔木树种比较与分析
        2.4.1 乔木树种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及分析
        2.4.2 乔木树种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比较
        2.4.3 乔木树种光响应特征参数比较
        2.4.4 乔木树种蒸腾速率的比较
        2.4.5 乔木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2.4.6 乔木树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聚类分析
        2.4.7 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之间的比较分析
        2.4.8 小结
    2.5 灌木植物比较与分析
        2.5.1 17 种灌木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比较
        2.5.2 17 种灌木植物光响应特征参数比较
        2.5.3 灌木植物蒸腾速率的比较
        2.5.4 灌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2.5.5 灌木植物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聚类分析
        2.5.6 小结
第三章 58 种园林植物观赏性评价
    3.1 评价方法
    3.2 评价体系的建立
    3.3 判断矩阵的构造及一致性检验
    3.4 综合权重的确定
    3.5 指标值赋分标准
    3.6 58 种常见园林植物观赏评价等级
    3.7 小结
第四章 结论及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金叶银杏叶色变化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叶形及叶色分析
    2.2叶色色差参数比较分析
        2.2.1色差参数空间布局
        2.2.2叶色色差参数年动态变化
        2.2.3叶色色差参数间相关性
    2.3色素含量变化相关性分析
        2.3.1色素含量变化分析
        2.3.2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4金叶银杏光响应曲线分析
        2.4.1光合作用效率的光响应日变化
        2.4.2光合特征值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
3讨论
    3.1叶形叶色的表达
    3.2色素含量与叶色表达的关系
    3.3光照与叶色表达的关系

(7)光合作用及外源激素对银杏种实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银杏种实研究进展
        1.2.1 银杏种实介绍
        1.2.2 银杏种实外种皮
        1.2.3 银杏种实种仁
    1.3 银杏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1.3.1 银杏的光合日变化
        1.3.2 银杏的光合月变化
        1.3.3 银杏的光响应曲线
    1.4 植物乙烯的研究进展
        1.4.1 乙烯概述
        1.4.2 乙烯的生物合成
        1.4.3 ACC合成酶
        1.4.4 ACC氧化酶
        1.4.5 乙烯调控果实成熟
    1.5 脱落酸研究进展
        1.5.1 脱落酸概述
        1.5.2 脱落酸的合成
        1.5.3 脱落酸调控果实成熟
    1.6 研究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树形条件下银杏光合作用及种实发育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银杏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测定
        2.2.2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2.3 银杏种实生长指标的测定
        2.2.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2.5 淀粉含量的测定
        2.2.6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7 脂肪含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树形条件下银杏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日变化
        2.3.2 不同树形条件下银杏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季节变化
        2.3.3 不同树形条件下银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2.3.4 不同树形条件下银杏种实的生长发育
        2.3.5 不同树形条件下银杏种仁内含物的变化
        2.3.6 不同树形条件下银杏种实的产量分析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第三章 外源激素处理对银杏种实成熟的影响研究
    3.1 试验材料处理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处理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银杏种实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3.2.2 银杏种实花青苷含量的测定
        3.2.3 银杏种实黄酮含量的测定
        3.2.4 银杏种实银杏酸含量的测定
        3.2.5 银杏种实总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3.2.6 qPCR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外源激素处理对银杏种实颜色变化的影响
        3.3.2 外源激素处理对银杏种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3.3 外源激素处理对银杏种实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3.3.4 外源激素处理对银杏种实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3.3.5 外源激素处理对银杏种实黄酮类化合物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与小结
        3.4.1 讨论
        3.4.2 小结
第四章 银杏种实激素催落技术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乙烯利和脱落酸溶液的配制
        4.2.2 激素喷施
        4.2.3 调查与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银杏种实落果的影响
        4.3.2 不同浓度脱落酸对银杏种实落果的影响
        4.3.3 喷施乙烯利和脱落酸对银杏落叶的影响
        4.3.4 喷施乙烯利和脱落酸催落银杏种实的综合评估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英文缩写符号对照表
附录B 论文研究相关图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关中地区城市常见行道树生态效益定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城市”的建设
        1.1.2 关中地区气候环境现状
        1.1.3 城市行道树绿化生态效益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阐述
        1.3.1 行道树
        1.3.2 生态效益
        1.3.3 绿量
        1.3.4 固碳释氧
        1.3.5 降温增湿
        1.3.6 负离子浓度
        1.3.7 滞尘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4.1 行道树绿化研究
        1.4.2 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及生态价值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关中地区常见行道树品种分布整理及生态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关中地区地域特征
        2.1.1 关中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2.1.2 西安、杨凌城市自然环境概况
    2.2 研究范围及方法
        2.2.1 样地选择
        2.2.2 调研工具及方法
    2.3 西安城市主干路行道树绿化水平
    2.4 15种实验行道树种的筛选
    2.5 关中地区行道树生态效益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2.5.1 生态效益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5.2 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道树生态因子定量分析
    3.1 15种行道树绿量定量分析
        3.1.1 绿量研究方法
        3.1.2 15种行道树种基本生长参数分析
        3.1.3 15种行道树种叶面积指数结果分析
        3.1.4 15种行道树的绿量结果分析
    3.2 行道树种固碳释氧能力定量分析
        3.2.1 固碳释氧研究方法
        3.2.2 行道树种有效光合天数及物候记录统计
        3.2.3 不同行道树种净光合速率月变化
        3.2.4 不同树种年平均固碳释氧能力定量分析
    3.3 行道树降温增湿能力定量分析
        3.3.1 降温增湿研究方法
        3.3.2 不同行道树蒸腾速率变化
        3.3.3 不同行道树平均降温增湿能力分析
    3.4 不同行道树种滞尘能力定量分析
        3.4.1 滞尘能力研究方法
        3.4.2 不同树种滞尘能力测定
    3.5 不同行道树林分的负离子浓度能力定量分析
        3.5.1 负离子浓度能力测定材料与方法
        3.5.2 不同树林分下空气负离子含量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中地区城市常见行道树种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4.1 行道树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多边形综合指标法
        4.1.3 加权平均法
    4.2 不同生态效益因子权重分析
        4.2.1 构造判断矩阵
        4.2.2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行道树种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4.3.1 行道树种生态效益指标总结
        4.3.2 行道树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讨论
        5.2.1 未来研究方向
        5.2.2 研究调查误差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园林植物对大气NO2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与耐受机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大气中二氧化氮(NO_2)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1.1.1 污染源
        1.1.2 污染现状
        1.1.3 NO_2对人体的危害
    1.2 城市NO_2污染物变化规律
    1.3 园林植物净化NO_2污染能力与研究方法
        1.3.1 园林植物净化NO_2污染能力
        1.3.2 研究方法
    1.4 园林植物三维绿量的研究与实践
    1.5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耐受能力
        1.5.1 对植物氮素(N)积累的影响
        1.5.2 对植物叶片气孔的影响
        1.5.3 对植物硝酸还原酶(NR)活力的影响
        1.5.4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恢复
    1.6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耐受机理
        1.6.1 伤害症状
        1.6.2 对植物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
        1.6.3 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6.4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7 观赏鹅耳枥园林应用及对NO_2胁迫响应的研究
    1.8 研究意义
        1.8.1 研究意义
        1.8.2 研究目标
        1.8.3 研究内容
        1.8.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京市道路交通环境NO_2等污染物的特征与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NO_2等道路污染物实地监测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南京市近6年NO_2污染物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2.2.2 南京市主要气象要素和日均车流量特征与NO_2浓度相关性分析
        2.2.3 南京市4条道路NO_2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与日变化
        2.2.4 南京市4条道路NO_x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与日变化
        2.2.5 南京市4条道路NO_2/NO_x周变化
    2.3 总结与讨论
        2.3.1 南京市近6年4条道路NO_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2.3.2 南京市各气象要素和车流量与NO_2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2.3.3 南京市4条道路NO_2等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与日变化
        2.3.4 NO_2是道路交通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第三章 道路绿地植物绿量对NO_2污染物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无人机影像数据获取与处理
        3.1.3 调查统计方法
        3.1.4 植物三维绿量的测定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组成
        3.2.2 树木径阶结构比较
        3.2.3 树高结构比较
        3.2.4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三维绿量
        3.2.5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与NO_2浓度的关系
    3.3 总结与讨论
        3.3.1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组成分析
        3.3.2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绿量与NO_2浓度的关系
        3.3.3 不同植物生命周期对NO_2污染的消减能力
第四章 38种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装置设计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症状
        4.2.2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
    4.3 总结与讨论
        4.3.1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症状分析
        4.3.2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分析
        4.3.3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后恢复能力分析
第五章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生理响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装置设计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测定方法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形态变化
        5.2.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POD活性变化
        5.2.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
        5.2.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MDA含量变化
    5.3 总结与讨论
        5.3.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叶片伤害症状差异性
        5.3.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性
        5.3.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渗透调节能力的差异性
        5.3.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膜脂过氧化的差异性
第六章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作用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装置设计
        6.1.2 试验材料
        6.1.3 试验方法
        6.1.4 测定方法
        6.1.5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色素含量变化
        6.2.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响应曲线变化
        6.2.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日变化
        6.2.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特性指标
        6.2.5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叶绿素荧光指数
    6.3 总结与讨论
        6.3.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色素变化
        6.3.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响应曲线变化
        6.3.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日变化
        6.3.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特性指标变化
        6.3.5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叶绿素荧光指数变化
第七章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N素代谢酶活性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装置设计
        7.1.2 试验材料
        7.1.3 试验方法
        7.1.4 测定方法
        7.1.5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含量变化
        7.2.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O3-N含量变化
        7.2.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R活力变化
        7.2.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代谢酶活力线性模型
    7.3 总结与讨论
        7.3.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含量变化
        7.3.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代谢酶活性变化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南京市道路交通环境大气NO_2等污染物特征与评价
        8.1.2 道路绿地植物绿量对大气NO_2污染物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
        8.1.3 38种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分析
        8.1.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耐受机理
    8.2 创新点
    8.3 展望
附录1 南京市主要气象要素、日均车流量与NO_2浓度日均值(2018年9月下旬)
附录2 无人机大疆DJI精灵4 Pro技术参数
附录3 23种树种的“冠径-冠高”方程
附录4 8种树种的近似“冠径-冠高”方程
附录5 不同树冠形态的树冠体积公式表
附录6 仙林大道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附录7 诚信大道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附录8 江北大道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附录9 中山北路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附录10 38种植物名称及分类特征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奖励
参考文献

(10)淮南市9种园林乔木树种的夏季光合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园林树种选择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乔木树种光合生理参数日变化
    2.2 不同乔木树种光合生理参数日均值
    2.3 不同乔木树种分层聚类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供试园林绿化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比较
    3.2 供试园林绿化树种的降温增湿能力比较
    3.3 供试园林绿化树种的节水降耗能力比较

四、银杏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10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研究[J]. 黄雍容,黄石德,高伟,林捷. 防护林科技, 2022(01)
  • [2]巨柏移植前生长调控的研究[D]. 姚祺. 西藏大学, 2021
  • [3]不同类型接穗银杏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J]. 吴孝红,任重,汪贵斌,曹福亮,郁万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09)
  • [4]银杏幼树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D]. 赵海燕.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5]林芝市八一镇常见园林植物光响应特性及景观评价研究[D]. 李丽丽. 西藏大学, 2020(12)
  • [6]金叶银杏叶色变化特性分析[J]. 王改萍,张磊,姚雪冰,祝遵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7]光合作用及外源激素对银杏种实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杨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8]关中地区城市常见行道树生态效益定量分析研究[D]. 张博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9]园林植物对大气NO2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与耐受机理试验研究[D]. 圣倩倩.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6)
  • [10]淮南市9种园林乔木树种的夏季光合特性[J]. 刘海涛,李亚亮,刘玲,王曦,母丹平,童怀仙,陶甜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标签:;  ;  ;  ;  ;  

银杏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