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29例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29例

一、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29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昕琳[1](2020)在《AFP分泌型消化道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分泌的消化道腺癌,被称为AFP分泌型消化道腺癌(AFP-producing Adenocarcinoma-Gastrointestinal,APA-GI)。研究表明,起源于消化道不同位置的APA-GI均有肝样分化的病理特征及早期转移、预后不良的临床特点,可作为同一类疾病进行分析。然而,现有报道多仅局限于胃或肠单一来源的APA-GI,缺乏对APA-GI整体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遗传背景认识。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APA-GI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了解其遗传分子背景,并为基于分子标志物的APA-GI精准诊断提供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第一部分纳入了自2010年至2017年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血清AFP>20ng/ml且病理确诊为消化道腺癌的患者,并以200ng/ml为界将患者分为高AFP组和低AFP组。研究首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组间比较;之后,通过病理图像分析以及免疫组化,阐述APA-GI的镜下病理特征;接着,通过Kaplan-Meier曲线与来自TCGA的普通消化道腺癌(Common Adenocarcinoma-Gastrointestinal,CA-GI)进行生存比较;最后,通过Cox模型寻找APA-GI的预后危险因子。第二部分中,我们对29例APA-GI以及8例CA-CI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利用GO、KEGG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对两者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研究结果APA-GI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胃好发。初诊IV期患者占58.2%,最终转移率达81.9%,以肝转移多见。肝样分化是APA-GI的典型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显示,AFP在APA-GI中阳性率为36.4%。高AFP组具有瘤径更大、IV期占比高、肝转移率高及肝样腺癌占比高等特点。生存分析表明,APA-GI患者5年生存率远低于普通消化道腺癌患者(17.7%vs 55.9%,P<0.001);高AFP组5年生存率较低AFP组降低(7.5%vs 26.0%,P=0.002)。肝转移是APA-GI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HR,3.59,95%CI 1.28-10.02,P=0.015);AFP≥200ng/ml是无肝转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HR 4.55,95%CI 1.39-14.87,P=0.012)。全外显子测序共得到APA-GI包括胚系突变在内的1,276,427个突变位点。经筛选得到的335个差异基因在G蛋白通路、柠檬酸代谢、组蛋白修饰等通路富集。进一步筛选得到由UBE2E1、ANAPC2等46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群,降维可视化后可见CA-GI与APA-GI各自聚类。结论1.APA-GI好发于胃,具有转移早、转移率尤其肝转移率高等临床病理特点,其预后显着劣于CA-GI;肝样分化是APA-GI最主要的病理特征。肝转移是APA-GI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而AFP≥200ng/ml是患者无肝转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2.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通过由UBE2E1、ANAPC2等46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群能够初步区分APA-GI与CA-GI。

王红超[2](2020)在《92例库肯勃瘤的临床分析 ——附二例病例报道》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卵巢转移性肿瘤是指由其他器官或组织转移至卵巢形成的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10%,其中最常见的卵巢转移性肿瘤是库肯勃瘤。库肯勃瘤临床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易忽略原发病灶诊治,影响预后。另外个别库肯勃瘤病例原发病灶隐匿,难以明确,增加库肯勃瘤的诊治困难。因而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我院92例库肯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总结分析病理特征,并附二例原发病灶隐匿的库肯勃瘤的病例报道,探讨库肯勃留的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预后分析,指导临床。研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入院诊治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计其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随访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卵巢转移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是否绝经、首发症状、原发肿瘤的部位、病灶大小、转移肿瘤单双侧、病灶大小、治疗方法等,随访资料包括生存期。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生存期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分析,对可能影响生存的单因素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各组差异对比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库肯勃瘤患者共92例,发病中位年龄52岁,未绝经者占49%,首发症状以腹痛和包块为主,卵巢转移病灶单双侧均可发生,53.3%病例为单侧卵巢发病。转移的卵巢病灶平均大小12.54±12.34cm,81%卵巢转移灶直径大于5cm以上。肿瘤的原发部以胃肠道转移肿瘤转移来源为主,其中胃源性和结直肠源性分别为33例、36例,占75%。原发病灶平均大小为5.25±3.12cm,其中最小病灶大小为1*0.7cm。卵巢转移灶病理类型以印戒细胞癌为主,占57%,粘液腺癌12%,高中低分化腺癌次之,其他特殊病理类型包括:移行细胞癌、转移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腹腔脂肪肉瘤累及卵巢、低分化腺癌伴肝样腺癌分化、转移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伴黑色素瘤、低级别腹膜假粘液癌。对于92例库肯勃瘤的治疗,术前明确原发部位肿瘤有47例,占51%,术后明确原发部位36例,原发部位不明9例。原发部位肿瘤及转移灶同时行系统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患者为51例,不完全手术切除辅助全身化疗患者25例,中药治疗3例,有13例患者医疗随诊观察。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库肯勃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库肯勃瘤的原发部位(P=0.038)、卵巢病理类型(P=0.039)与远期预后生存时间相关。肿瘤原发部位是库肯勃瘤的独立影响预后因素。研究结论:1.病灶微小的消化道肿瘤即可发生卵巢远处转移,因而对不明确的库肯勃瘤需详查寻找原发灶。2.库肯勃瘤患者的原发部位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结直肠源性的库肯勃瘤的患者生存期大于胃源性转移患者的生存期。4.原发灶根治性手术切除病灶联合化疗可改善库肯勃瘤患者预后。

单立群[3](2016)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10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在人体胃肠道中,小肠虽占据70%-80%的胃肠道长度,但原发于小肠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仅占胃肠道系统的5%。临床上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无特异性症状,尽管现代影像学及内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小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仍然较低,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容易造成误诊。小肠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且化疗疗效不够确切,缺乏标准的化学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4.02-2014.11收治11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乳头部及回盲部恶性肿瘤)患者,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并指导术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02-2014.11收治11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病人的年龄、性别、就诊前病程、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肿瘤原发位置、病理类型等资料。结果小肠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前病程1.5天-2555天不等。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54例,男女比例1.04:1。就诊主要症状有腹痛、贫血、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经腹部CT、MRI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怀疑小肠恶性肿瘤69例,术前经电子小肠镜及胃镜病理确诊36例。经手术探查,肿瘤位于空肠居多,其次为十二指肠、回肠。术后病理类型以间质瘤为主,其次为腺癌、淋巴瘤等。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不常见的疾病,起病较隐匿,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研究发现小肠恶性肿瘤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贫血、消化道出血及消瘦等。肿瘤位于空肠最多,其次是十二指肠、回肠。病理分析显示以间质瘤居多,其次为腺癌和淋巴瘤等。虽然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但是随着现代影像学及内镜的进展,已经提高了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并增加了原发小肠肿瘤可完全切除的机会。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原发小肠恶性肿瘤的方法,但是术后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关于化学治疗,并没有积极的研究,且没有制定标准的化疗方案,多数参照结直肠癌、胃癌等化疗方案对其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否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仍然存在争议。总之,早期诊断是小肠肿瘤有可能获得治愈的重要因素。影响小肠肿瘤预后的因素很多,但复发和转移仍是导致死亡的主因。因此,探寻标准的化疗及综合治疗手段很重要,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王艳丽[4](2015)在《原发性小肠肿瘤4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为34.0%(16/47)。良性肿瘤占12.8%(6/47),病理以腺瘤为主,预后好。恶性肿瘤占70.2%(33/47),贫血是其较为突出的临床表现,病理主要为腺癌(29例,失访3例),好发于十二指肠,预后差。26例腺癌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42.4%、29.4%、22.8%,中位生存期为20.3个月。间质瘤占17%(8/47),主要来源于空肠,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术后使用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小肠肿瘤发病率低,但以恶性为主,预后差,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尽早发现病灶并行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周涛,刘振翠[5](2015)在《CT仿真内镜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住院的疑似小肠肿瘤并行CTVE检查的患者53例。对CTVE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诊断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观察CTVE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3例患者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29例,良性肿瘤24例。CTVE检查结果: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23例。两种方法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CTVE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6%、93.1%、87.5%。结论 CTVE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性,易被患者接受。CTVE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欣荣,刘东颖,陈明,崔乃强[6](2014)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治疗方法及特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及天津市南开医院1993年1月—200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48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1993年1月—2001年1月(A组)和2001年2月—2009年1月(B组)两个时期的临床特点、生存分析。结果:A组患者15例,发生于十二指肠4例(27%),空肠2例(13%),回肠9例(60%);临床表现腹痛9例(60%),腹胀6例(40%),腹部包块5例(33%),;15例均行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46%,IE期2例(13%)。B组患者33例,发生于十二指肠5例(15%),空肠8例(24%),回肠18例(55%),回盲部2例(6%);临床表现为腹痛21例(63%),腹部包块10例(30%),消化道出血8例(24%);33例均行手术治疗,29例辅助化疗,11例CD20(+)患者接受了美罗华治疗;3年生存率为72%,IE期11例(33%)。结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首发症状多为腹痛,诊断率上升,最好发的部位是空肠,早期肿瘤数量增多,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B组联合靶向治疗后,3年生存率明显增高。

袁家天,王伟,邹志强,郭肖陵,王志敏,王斌,范俊[7](2009)在《5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水平及鉴别能力,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19932008年收治的5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肠肿瘤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临床表现有腹痛、贫血、消瘦、便血、肠梗阻及发热等,术前经行内窥镜、X线、B超及CT等检查,术前确诊仅有11例,误诊率达81.36%。十二指肠18例(30.51%),空肠13例(22.03%),回肠29例(49.15%)。59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4例(23.73%),恶性肿瘤45例(76.27%),腺癌发病率最高22例(37.29%)。良性肿瘤行了局部肠壁或肠段切除,恶性肿瘤19例进行根治性切除,其他行姑息切除或改道。本组病例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45例恶性肿瘤病例中,25例患者术后进行了26次不等的辅助化疗并获得随访6个月至5年,39例死亡,存活5年以上6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恶性率高,临床上往往缺乏特征性表现,目前临床上没有有效的诊断手段和方法,误诊率较高,预后差。因此,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警惕性是诊断此病的关键所在。对反复腹痛、消瘦、腹部包块、肠梗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患者应高度怀疑小肠肿瘤,及早剖腹探查,改善预后。

李永翔,孟翔凌,杨文奇,韩文秀,张震[8](2008)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73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程骏,韩少良,沈贤,余作黔,姚建高,朱冠保[9](2007)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文中研究表明尽管小肠占消化道总长度的70%,但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1%~3%,且以小肠恶性肿瘤为多。良性肿瘤少见的原因可能是其生长缓慢、病程长、症状不典型及容易忽略,待继发症状出现需要手术或施行其它腹部手术时,甚至在尸解时才被发现。我们对1968年1月至2007年

李伟涛,刘建伟[10](2007)在《原发性小肠肿瘤29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腹痛(14/29)、皮肤巩膜黄染(9/29)、腹胀(8/29)、便血(6/29)、腹部压痛(19/29)及包块(7/29)为多见。其中良性小肠肿瘤7例,恶性小肠肿瘤22例,腺癌占多数(14例),恶性肿瘤以十二指肠(19/29)多发。结论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各种不同的辅助检查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二、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2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29例(论文提纲范文)

(1)AFP分泌型消化道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第一部分AFP分泌型消化道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第二部分AFP分泌型消化道腺癌的全外显子测序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AFP 分泌型消化道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92例库肯勃瘤的临床分析 ——附二例病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临床材料
    2.纳入标准
    3.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临床资料
        1.1 临床特征
        1.2 病理特征
        1.3 治疗
        1.4 生存数据
    2.资料数据分析
        2.1 库肯勃瘤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2 库肯勃瘤的生存曲线分析
        2.3 治疗与预后
病例报道
讨论
    一、库肯勃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二、库肯勃肿瘤与其原发肿瘤的关系
    三、库肯勃瘤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
结论
References
综述 库肯勃瘤的研究进展
    References
致谢

(3)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1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资料整理
        2.2.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性别与年龄分布
    3.2 临床表现及就诊前病程
    3.3 实验室检查
    3.4 辅助检查
    3.5 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
    3.6 肿瘤的TNM分期
    3.7 治疗方式及肿瘤大小
    3.8 腺癌与间质瘤对比性分析
    3.9 辅助治疗
    3.10 随访
第四章 讨论
    4.1 发病危险因素
        4.1.1 饮食与饮酒
        4.1.2 吸烟
        4.1.3 体重指数和肥胖
        4.1.4 其他因素
        4.1.5 炎性肠病
        4.1.6 乳糜泻
        4.1.7 小肠腺瘤
        4.1.8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4.1.9 黑斑息肉综合征
    4.2 临床表现
    4.3 实验室检查
    4.4 辅助检查
        4.4.1 CT
        4.4.2 胶囊内镜
        4.4.3 双气囊内镜
        4.4.4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4.5 手术治疗
    4.6 病理类型
    4.7 辅助治疗
    4.8 预后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原发性小肠肿瘤4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诊断
        1.2.2 治疗及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及部位
    2.2 临床特点
    2.3 诊断方法阳性发现率
    2.4 随访
3 讨论

(5)CT仿真内镜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CTVE 检查方法
    1.3 CTVE 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2.2 CTVE 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3 讨论

(6)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73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
    1.3 肿瘤发生的部位及病理
2讨论

(10)原发性小肠肿瘤2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理分型:
    1.3 临床表现:
2 结 果
2 讨 论

四、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2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AFP分泌型消化道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分析[D]. 李昕琳. 浙江大学, 2020(02)
  • [2]92例库肯勃瘤的临床分析 ——附二例病例报道[D]. 王红超.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3]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10例临床分析[D]. 单立群. 山东大学, 2016(02)
  • [4]原发性小肠肿瘤47例临床分析[J]. 王艳丽. 重庆医学, 2015(16)
  • [5]CT仿真内镜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 周涛,刘振翠. 中国医药导报, 2015(05)
  • [6]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J]. 张欣荣,刘东颖,陈明,崔乃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01)
  • [7]5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J]. 袁家天,王伟,邹志强,郭肖陵,王志敏,王斌,范俊. 华西医学, 2009(06)
  • [8]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73例诊治分析[J]. 李永翔,孟翔凌,杨文奇,韩文秀,张震. 安徽医药, 2008(08)
  • [9]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A]. 程骏,韩少良,沈贤,余作黔,姚建高,朱冠保. 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7
  • [10]原发性小肠肿瘤29例临床分析[J]. 李伟涛,刘建伟. 广州医药, 2007(02)

标签:;  ;  ;  ;  ;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29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