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湖水环境污染与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趋势预测

D湖水环境污染与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趋势预测

一、Prediction of Trend between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of D Lake and Death Rate of Malignancy in Population(论文文献综述)

阿布拉·吐合提[1](2021)在《中亚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扩散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健康效应》文中提出中亚地区是全球粉尘活动频率、粉尘气溶胶排放量较大的地区。近50年来,在气候变化背景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下,中亚咸海湖面急剧萎缩,形成了大面积的干涸湖底盐漠景观,成为重要的粉尘源,在强烈风蚀作用下,释放大量含盐粉尘,并随气流长时间、远距离输送,严重影响区域人类健康及生态与环境安全。本研究选择以咸海为典型研究区,基于气象数据与多源遥感数据,利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轨迹(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HYSPLIT)模型,获取了该地区粉尘活动的长期演变态势,深入揭示了粉尘潜在扩散的区域差异,明确了粉尘潜在扩散范围和主要路径,借助地理探测器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多角度阐释了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暴露-响应(Integrated Exposure–Response,IER)模型及泊松回归量化了咸海地区粉尘扩散的健康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咸海地区粉尘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和空间差异。过去16年间,咸海地区粉尘活动呈现出增长趋势。咸海干涸湖床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高值主要分布在湖盆东北、东南部以及西南部。春季和夏季AOD值比较高。在2013~2018年期间,努库斯,阿拉尔斯克和达索古兹分别发生124、91、89起沙尘暴事件。在2013~2018年期间,努库斯、阿拉尔斯克和达索古兹发生的扬沙频率分别为718、456、270例。相比其他两个气象站,努库斯气象站观测到的沙尘事件(扬沙+沙尘暴)频率占位居第一(842),其次为阿拉尔斯克气象站(547)。基于HYSPLIT模型模拟发现沙尘暴沿咸海西南部向乌兹别克斯坦方向移动,粉尘活动过程中日均PM10浓度约为17.4~145.4ug/m3。(2)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潜在扩散季节分异明显。春、夏咸海干涸湖床粉尘在0.5km以下主要扩散方向为西南方向;秋、冬0.5km以上为东北方向。咸海粉尘潜在扩散通道有西南,东北两个方向。不同高度咸海粉尘潜在扩散范围季节分异明显。春季粉尘活动活跃期,气流携带粉尘远距离输送至东亚部分地区如朝鲜半岛。夏季0.5km以下为小范围扩散,0.5km以上为大范围扩散。咸海干涸湖床粉尘主要影响近源区,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3)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扩散主要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在气象因素和自然因素对粉尘扩散影响最大的是:相对湿度和风速,其次是风速和大气能见度,相比之下,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相对湿度对粉尘扩散影响的解释程度最低。温度与NDVI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显着不同,而温度,降水,风速和大气能见度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中亚咸海地区粉尘气溶胶的扩散除了受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影响外还受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 High,SH)和青藏高原(Tibetan Plateau,TP)等因素的影响。(4)咸海粉尘对咸海附近地区人体存在影响。在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2003~2018年归因于PM10的肺癌(Lung Cancer,LC)、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anemic,IHD)、中风(Strok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疾病死亡人数总体上逐年增加。其中2003年四种疾病引起死亡人数最低,分别为15910、17062、18670、17331例,占总人口比例为2.62%、2.81%、3.08%、2.86%。因四种疾病基线死亡率不同导致过早死亡数有差异。克孜勒奥尔达州归因于PM10的四种疾病过早死亡人数均大于卡拉帕克斯坦共和国。在克孜勒奥尔达州,PM10引起的LC、IHD、Stroke、COPD疾病城市人群死亡人数大于农村人群死亡人数,而卡拉帕克斯坦共和国则相反。在克孜勒奥尔达州和卡拉帕克斯坦共和国中,PM10引起的LC、IHD、Stroke、COPD疾病城市人群发病大于农村人群发病人数。受基线死亡率及人口数的影响,本研究估算结果低于先前研究。咸海持续萎缩是造成PM10死亡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胡筱[2](2020)在《中国烟草使用的经济成本测算 ——兼论实现2030健康中国战略的财政政策》文中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卷烟生产国和卷烟消费国,烟草使用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健康损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此外,《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到2030年,健康中国应该实现“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由于吸烟是最可预防的致病、致死因素,而且“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中一项主要任务便是实施控烟行动。然而,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趋缓,支出增压趋强,中央财政对烟草业的依赖将更加凸显。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层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既是国家烟草发展也是烟草控制的最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中国政府已明确宣布公众健康是未来一切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在保卫人民健康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使命之间探索国家的发展之道。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试图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烟草消费是否对中国居民的健康产生了影响;第二,如果烟草消费已经影响了中国居民的健康,那么这种健康影响的经济价值为多大规模,又给中国财政和经济带来了何种影响。首先,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烟草消费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烟草使用具有累积效应和时滞效应,这种负面影响或者已经显现,或者将在未来爆发。其中,主动吸烟对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明显,尤其是对成年男性;家庭二手烟暴露对成年个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但是会对儿童的健康产生显着的负面影响。中国的烟草消费问题,尤其是中国男性的高吸烟率,以及儿童的二手烟暴露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次,除了巨大的健康损失外,烟草使用还造成了一定规模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对于直接经济成本而言,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曾经吸烟导致的超额伤病支出分别约为830元/人、1500元/人和2440元/人。曾经吸烟导致的超额伤病支出由国家公共财政负担的部分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约为510元/人和820元/人,两年内增加了60.78%。对于间接经济成本而言,中国因主动吸烟引致的间接经济成本规模大、增速快。2010年至2016年,吸烟引致的间接经济成本增加了107%。2016年,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的吸烟引致的间接经济成本约为4000亿元;基于人均GDP衡量的吸烟引致的间接经济成本超过9000亿元;中国被动吸烟引致的间接经济成本虽然规模不大,但情况仍不容乐观。2010年至2016年,被动吸烟引致的间接经济成本几乎增加一倍。在2016年,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的被动吸烟间接经济成本约为730亿元;基于人均GDP衡量的被动吸烟间接经济成本约为1650亿元。烟草使用所造成的健康和经济损失加重了中国的财政压力和经济负担。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烟草消费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成本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2.73%、4.81%和7.78%,直接经济成本的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速,烟草使用拉动了卫生费用的“额外”增长。随着烟草相关疾病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会被用于治疗烟草使用引致的可预防疾病,这将导致用于其他卫生服务需求和优先事项的经费被分流。关于烟草使用的经济成本,其中66%是由吸烟者自行承担的,另外有33%是由国家财政承担的。2014年和2016年,吸烟者自担直接经济成本分别为1123.17亿元和2392.04亿元;由国家财政承担的超额成本分别为576.49亿元和1213.09亿元,2016年相比于2014年增加了1.10倍。此外,2010年-2016年间,中国烟草使用的间接经济成本的增速均已超过GDP的增速。其中,中国主动烟草使用的间接经济成本占GDP的比重由1.16%升至1.22%;被动烟草使用的间接经济成本占GDP的比重基本维持在0.22%0.23%,变化幅度较小。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日渐完善,中国政府和医保基金的医疗负担将日趋沉重;而烟草消费所导致的生产力损失也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不利影响。因此,控制不合理因素导致的超额损失亦尤为关键。控制烟草消费实现全民健康,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更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健康中国——提出的时代命题。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持续提高烟草税。烟草制品在公共健康方面的危害性,以及在经济方面的市场失灵和缺乏效率使得政府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其中,运用税收政策来提高烟草制品的零售价格是减少烟草产品消费的单项最有效措施,更是一项双赢政策。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也明确表示要“研究利用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目前,中国卷烟税负水平过低、卷烟支付能力持续增长、卷烟消费量回升后持续增加,这些现实问题表明中国仍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来持续提高烟草税与烟草价格。第二,简化烟草税制。除了提高烟草税,一个好的烟草消费税制设计对于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和公共财政来说也至关重要。目前,中国的卷烟消费税制较为复杂,实行多层税率的既从价、又从量的卷烟消费税。此外,从量税在生产环节和批发环节均征收。然而,从实现公共健康,达到健康中国2030所规划的目标而言,我国应进一步简化卷烟消费税制,更多地倚重从量税,并对所有卷烟或者烟草制品征收单一税率。第三,推行烟草税专款专用制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控烟为国家战略,而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财政资金的保障。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长远目标出发,当前应当加强研究和设计烟草消费税专款专用制度,将一部分卷烟税收的用途予以明确界定,包括用于支付与民生相关的医疗、社保、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第四,设计差异化医疗保险制度。烟草消费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是,在概一而论的医疗保障体制下,国家和社会仍需要替吸烟者的非健康行为买单。在中国,商业保险已经开始考虑到被保险人的吸烟状况。在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的背景下,中国在设计或修订医疗保障制度时同样应该考虑到参保群体的异质性,做到“统一但有差别”,尽可能地将烟草消费者造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源头上减少居民的非健康行为、控制疾病风险、降低医疗费用,最终提高社会福利。

张勇如[3](2017)在《工业废水排放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基于CHNS调查数据的分析》文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但是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更是对公众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环境污染也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污染的健康效应。本文首先回顾、梳理了环境污染与健康相关的研究,特别是水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次,本文将工业化进程中的废水排放作为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匹配中国营养与健康数据和中国省级工业排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个人层面上的水污染健康效应。本文根据CHNS数据筛选了生病情况、BMI、自评健康等三个健康指标刻画居民健康状况,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对居民健康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具体而言,工业废水排放量每增加1%,居民报告生病的几率比上升0.32%,而BMI指标偏离健康区间的几率比上升0.20%,自评健康等级下降的几率比上升0.17%。并且本文分别利用前一期的工业废水排放和根据工业行业排放标准实施构建的政策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显示工业废水排放的系数依旧显着。因此,从主观、客观等方面来看,工业废水排放具有显着负向健康效应。同时,实证结果显示了自来水可得性对居民健康也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影响,其很可能通过影响水污染的影响途径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考虑性别差异、城乡地区差异以及空气污染等潜在影响因素,子样本回归显示工业废水排放对不同子样本个体有着相近的健康效应,稳健性检验显示工业废水的负向健康效应稳健,说明工业废水排放确实对人体健康有负面效应,是在相关政策制定等环节中需要进行考量的必要因素。

王春辉[4](2016)在《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时空变化与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类具有“三致”效应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在城市环境中的分布己经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城市土壤是众多污染物的汇聚地,其污染物的总量往往占据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大部分,因此城市土壤PAHs的研究意义重大。以往研究较多关注城市土壤PAHs的一些静态问题,如城市土壤PAHs的含量、组成、来源等,对其累积的动态研究则相对较少。多介质逸度模型是模拟有机污染物环境过程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但是该模型有两个假设条件,一是环境介质均匀化假设,即假设污染物在某一环境介质中的分配都是均匀的;二是假设有机碳含量是影响环境介质吸附污染物的最关键因素。显然,这两个假设并不完全适用于城市生态系统特别是土壤PAHs的环境过程模拟,往往导致模拟结果误差较大。此外,该模型在模拟污染物的历史累积变化时,需要过去时间点的相关环境参数,但是这些环境参数不仅量多且个别参数难以获取。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土壤封闭及其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以及江苏省科技项目“江苏耕地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工程”的支持下,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南京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首先研究了城市土壤PAHs的分布和来源,总结了城市土壤PAHs分布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现了其关系的定量表征;其次利用改进的多介质城市模型(Multimedia Urban Model,MUM)模拟了当前城市环境中PAHs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分配和传输过程,获取了 PAHs在土壤介质中分配和传输过程的相关参数;然后将所得城市土壤PAHs关系方程耦合于多介质逸度动态模型来模拟城市土壤PAHs的历史累积过程,并结合情景模拟预测了其未来累积趋势;最后根据模拟和预测结果分析了研究区城市土壤PAHs累积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了当前及未来研究区城市土壤PAHs累积对人体造成的致癌风险,并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l)南京城市-郊区-农村土壤PAHs含量梯度特征明显,平均含量分别为3330 ng g-1,1680 ng g-1,1060 ng g-1。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PAHs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公路边,绿化带,公共绿地,商业区和居民区,但化合物组成均以4环和5环的重分子量PAHs为主。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商业中心和老城区的污染最为严重,其中土壤重分子量PAHs与Σ16PAHs相似,而土壤轻分子量PAHs表现出了一些特殊性。校正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表明南京城市土壤PAHs来源途径多样但以汽车尾气排放、煤炭以及生物质燃烧为主。(2)城市土壤PAHs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环数PAHs的分布受到的影响因素各有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城市土壤PAHs分布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道路网密度、城镇化暴露时间、城市扩张距离、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黑碳含量以及土壤粒度等。但是,不同环数PAHs的控制因素各有侧重,这种差异最明显的体现在2环PAHs和其它环数PAHs。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整合城市土壤PAHs分布的影响因素并实现了其关系的定量表征,为重建城市土壤PAHs的历史累积值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3)利用黑碳替换多介质逸度模型中的关键参数-有机碳可显着提高低分子量PAHs的模拟精度,但对高分子量PAHs的效果并不显着。网格化的多介质逸度模型进一步揭示了 PAHs在城市环境中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发现,假设黑碳为环境介质吸附PAHs最关键因素的多介质逸度模型(BC-Model),对于轻分子量PAHs在各环境介质中的模拟结果比原模型(OC-Model)更接近实测值。对于重分子量PAHs,BC-Model与OC-Model均实现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小。研究区网格化可以克服多介质逸度模型环境介质均匀化假设的缺陷,进一步揭示PAHs在城市环境中具有空间差异性。(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耦合多介质逸度IV模型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重建土壤PAHs的历史累积过程,而结合情景预测法可以预测其未来累积趋势。基于城市土壤PAHs分布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耦合于多介质逸度Ⅳ级模型,较好的重建了1978年以来的35年间南京城市土壤菲和苯并芘的历史累积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城市土壤菲和苯并芘含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其累积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情景预测法则表明,如果未来研究区将PAHs排放量和外源输入通量减少一半,其含量将会实现大幅度的降低。(5)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区土壤总体上存在着潜在的致癌风险,在儿童和成人的不同暴露途径中,各暴露途径对总致癌风险的贡献率按大到小排列都依次为皮肤接触,误食土壤和呼吸摄入。健康风险预警研究表明研究区部分区域土壤PAHs含量值己经超过了健康风险临界值,这些区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当前只有控制PAHs的排放量和外源输入通量,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土壤PAHs累积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危害。因此,PAHs的排放量和外源输入通量的控制是降低人体健康风险的关键策略。

吴梦[5](2016)在《中国“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包括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意大利、德国以及发展中国家中的中国、越南等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癌症村”或者癌症聚集现象,而中国的“癌症村”现象也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集中迸发,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前以资源环境消耗性出口导向性为主的增长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也使得“癌症村”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从研究“癌症村”在全国的空间分布状况和“癌症村”形成的影响因素两部分出发,对“癌症村”进行具体研究,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OLS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分析“癌症村”的分布特征及其分布背后的深层原因,也为我国防治癌症高发以及相关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供参照。其主要结论包括以下两方面:“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方面:(一)“癌症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空间分布广,数量由东到西逐级递减趋势。“癌症村”分布地域广,但分布极不均匀,在空间上呈现多个不同的密集区,且其重心有从东部地区慢慢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从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特征来看,“癌症村”大多分在人口密度较大、县辖区下、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并以沿海地区居多的乡村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处在区位条件优越、水资源比较丰富、工业发展相对发达但医疗设施水平相对落后的平原或者丘陵地区。(二)“癌症村”在时间尺度上呈现数量逐年递减趋势2004年是被报道出来“癌症村”数量最多的年份,随后逐年递减,但2007年又集中爆发一次,自此之后,数量虽一直有波动,但一直呈现减少趋势。(三)不同发病类型的“癌症村”具有不同的集聚特征不同类型的“癌症村”,其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以肺癌为主要发病类型的癌症村,根据其发病特征可以发现其主要分布在降水充沛、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并且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平原或者丘陵地区,其中,温度和降水以及地形地貌因素对其形成影响较大;以食管癌为主要发病类型的癌症村则大多集聚在有河流流经的、人口密度较大、气候较为湿润、土壤肥沃、以农耕地区为主且其医疗设施水平较低的平原地区,河流和工业发展因素对其影响较大;以胃癌为主要发病类型的癌症村大多分布在干湿季明显、人口密集、交通比较便利、医疗设施水平较为落后、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平原以及丘陵地区,其中地形地貌以及降水因素对其影响较大;以血癌为主要发病类型的癌症村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季风性气候的沿海平原的乡村地区,这些村落城市化水平较低、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肝癌为主要发病类型的癌症村根据其发病特点发现其多位于气温较为适宜、降水充沛、离水源地近、经济发展较好、工业也很发达的地区,其中气温对其影响更为重要;以综合性癌症为主的癌症村则主要分布在区位条件良好、水热条件适宜经济发展迅速、政策倾向性高的近海地区。“癌症村”形成背后的影响因素方面:一个地区拥有的“癌症村”的数量与当地的镉排放水平以及当地的人口密度呈正相关,与当地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以及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并且我们还发现拥有更多“癌症村”的地区,其大多分布在丘陵地区。对此,本文也提出了几点相应建议:首先,要求政府能真正的重视环境问题,提倡绿色GDP,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的地区,不再走边发展边污染、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子,要真正的做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其次,健全法律体系,对污染的企业应实行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并且加大地区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使企业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再者,提高贫困地区医疗设施水平和卫生服务水平,保证“癌症村”当地患病或患癌群众能得到很好的医疗救助,并且鼓励公益机构保护癌症患者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处理好“企业”和“农民”的关系,保证受害群众的合法权益。最后,加强公众监督,保证政府快速高效的作为,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并增强政府公信力,保证相关部门工作能有效实施进展。

张晓[6](2014)在《中国水污染趋势与治理制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污染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本文首先评论中国环境战略和政策安排的偏倚与失衡,这源于环境政策被政治因素所左右;然后全面评价全国水污染的宏观态势,通过考察我们设计的、更为合理的地表水污染评价指数的历史变动趋势,得到的结论是:我国河流、湖泊、水库、近海海域的污染呈现总体上升态势,其中水库、湖泊的污染速度超过同期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或与之持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这都折射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水环境代价。本文还分析了水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制度因素下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等问题。本文认为,水污染问题是当前我国最为紧迫的环境安全问题,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治理重点应集中于解决农村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加强环境执法。

潘康婷[7](2013)在《水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评估 ——以中国32个肿瘤登记点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环境的持续恶化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研究已成为近几年公众关注的焦点。多项研究已表明,触目凉心的癌症多发与水污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首先梳理了有关水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评估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人力资本法、医疗费用法、支付意愿调查法和成果参照法等评估方法。其次,利用2004-2009年中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分析水污染水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验证了水污染的负健康效应。在此基础上,采用修正的人力资本法和医疗费用法从早逝健康损失、疾病医疗费用、误工经济损失和陪床人员陪床费用这四个方面对这32个地区六年的水污染健康价值损失进行了评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启示。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水污染现状的分析发现,近些年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利用五类消化道癌症死亡率这一指标,证实了水污染的负健康效应,水环境问题需引起公众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根据文章回归结果,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数量和教育状况对人均收入水平有显着正影响,总人口数对人均收入水平有显着负影响。人口健康状况对经济增长有显着负影响,这与指标选取有关,因为文章选取的是死亡率这一指标;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的;第三产业比重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是负向相关的,说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3)从各地区水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的各分项值中可以看出,过早死亡损失占总损失的比重最大,高达75%,且这一比重在时间趋势上略有上升。其次是疾病医疗费用,占15%左右。(4)通过对32个地区2004-2009年水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的评估,发现近几年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呈上升的趋势,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水污染呈加重的趋势。但是损失的增长率却逐年缓慢下降,说明环境治理政策初有成效。(5)从横向上来看,不同地区水污染水平不同,导致的健康价值损失也不同。其中,污染损失比较大的是上海、杭州、北京和广州,占32个地区总损失的55.01%-57.33%,而损失较小的是安徽的马鞍山、广西的扶绥和广东的四会。从各省区之间来看,污染损失较大的省份为上海、北京、湖北、浙江等地,而四川、山西、安徽、广西等地污染损失较小。同样的,农村地区水污染引起的公众健康价值损失略高于城市地区,这可能与工业污染转移导致农村水污染更为严重有关;东部地区的水污染健康价值损失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是因为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更高,产生的工业废弃物更多,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本文在验证了水污染的负健康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统一标准、统一统计方法对32个样本地区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损失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使整个研究过程更加科学、全面和准确。

范允舟[8](2013)在《中美两国消化系统肿瘤与饮水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中美两国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三种消化道肿瘤死亡率的描述和比较,了解中美两国消化系统肿瘤的疾病负担和存在的差异。对比中美两国饮用水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相关性,探索两国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地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各数据库资料,描述近20年来,中美两国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收集与三种目标肿瘤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因素包括饮用水的水源类型,硝酸盐污染,氯化副产物污染和农药污染,估计各因素的合并危险度,并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失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1.中国人群三种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美国人群呈下降趋势。中国男性(χ2=34.11,df=2,P<0.001)、女性(χ2=36.00,df=2, P<0.001)消化系统肿瘤均高于美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国人群中,饮用自来水OR合并=0.76(0.64,0.89)、深井水OR合并=0.49(0.28,0.86)是消化系统肿瘤的保护因素。而浅井水OR合并=1.98(1.26,3.12)、江河湖地表水OR合并=3.43(2.30,5.12)、沟塘水OR合并=1.92(1.02,3.60)、硝酸盐污染OR合并=1.13(1.04,1.22)则是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因素。饮用生水OR合并=1.40(0.90,2.16)、氯化副产物含量OR合并=1.24(0.97,1.57)和农药污染OR合并=1.28(0.89,1.83)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美国人群中,饮用地表水OR合并=1.32(1.13,1.53)、氯化副产物含量OR合并=1.21(1.13,1.29)和饮用水硝酸盐污染OR合并=1.27(1.02,1.58)为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因素。农药污染OR合并=1.06(0.92,1.22)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国人群三种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美国人群呈下降趋势。2.中国人群三种消化系统肿瘤标化死亡率高于美国人群。3.地表水源、硝酸盐污染这两个因素在中美两国人群中均表现为危险因素4.氯化副产物在美国人群中表现为危险因素,但在中国人群中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水体农药污染在中美两国人群中均无统计学意义。

刘冠凤[9](2012)在《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化建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今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水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我国都是极为迫切的课题。本文选取海河流域内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聊城市为研究对象,针对聊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社会、经济、人口历史及发展现状,研究了聊城市的水资源及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容量以及主要的水环境管理问题,探讨了解决聊城市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以期对于改善聊城市的水环境,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其水资源供水以地表水为主,且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使得聊城市污水排放总量较大。由于一些县区仍然存在一些造纸、化工、印染等高污染企业,加之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且存在大量超标排放。各监测点均有2种以上污染指标严重超标。农药、化肥污染,养殖生产、农村生活及农业垃圾污染也十分严重。聊城市主要城区、县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城县区域管网等建设尚未完全到位,许多农村污水没有进行收集处理。本文在大量调研和数据收集基础上,使用非汛期流量和汛期弃水量联合估算方法对聊城市连续8年的地表水可利用量及可利用率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估算研究。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研究,得出了影响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人均生活用水量提高,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到2015年,地表水取用量达到7.85×108m3,加之水污染,届时,缺水问题可能将会变得非常严重。这种思路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导致环境危害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聊城市地表水的主要污染物中三氮最严重,生活污染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其主要排放源,在主要河流中除二干渠外,其它河流污染严重。各种污染物浓度因河流、季节、水期的不同而变化。利用MIKE11负荷评估模型估算了聊城市8年间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并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聊城市“十二五”期间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预测,其污染负荷由大到小依次为生活/商业、工业、畜禽养殖业和农业。从聊城市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定量综合分析了聊城市水污染对当地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危害,使用詹姆斯的“损失-浓度曲线”估算了聊城市地表水污染所致的经济损失;使用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该市污水灌溉区重金属污染问题。综合估算2007年聊城市水环境污染所导致对经济的损害,约占当年聊城市GDP总量的4.21%,经济损害以废水排放所致的经济损失为主,高达29×108元人民币。污灌区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以金属Cd、Hg为主,使土壤pH值维持在中碱性环境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非常重要。采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分析了聊城市6条主要河流主要污染物的容量,扣除非点源污染入河量后,CODCr、NH3-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6809.25t/年和4155.08t/年,分配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徒骇河、马颊河、小运河、漳卫河、金堤河、黄河。综合考虑所有经济、治理措施及污染源对水体贡献等因素,聊城市地表水不能满足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几乎已无容量可利用,需削减污染物CODCr和NH3-N的排放量。偏相关分析表明,第二产业工业结构的调整对水资源影响较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农业产值与用水量相关度较弱。工业与城市化发展导致排污量和耗水量增加。在对聊城市地表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聊城市上游水域被赋予过大的纳污能力;聊城市地表水资源管理机构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和职能错位;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治理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结合聊城市实际情况,从环境战略与规划、水污染防治技术、调整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增加环保投入、实施重点环保工程、建立区域地表水环境风险预警应急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聊城市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在聊城市水资源市场化运作、流域生态资源利用、污水防治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取得了经济社会的良好效益。

曹燕[10](2010)在《中国农村的公共健康投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力增强;但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农村公共健康的发展停滞不前,公共健康投资不足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我国已进入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农村公共健康投资是提高国民素质、加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更是推进三农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为解决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投资需要,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广泛开展,国家卫生财政投入也持续增加。在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即公平与效率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地区公共健康的投资过程中,更需要成本控制和优先配置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首先,本文从发展观和价值观的角度梳理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演变,指出健康不仅是发展的手段,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和重要内容之一。人本视野下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具有内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可行能力,是社会发展或福祉衡量的主要指标。在回顾和总结公共健康测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健康相关的社会福利”及“健康发展指数”的概念和指标。健康相关的社会福利函数综合衡量健康发展的效率与公平,以健康的社会福利效应来评价公共健康投资的绩效。健康发展指数则综合衡量了健康而长寿的生活、健康教育程度、可支付医疗的收入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等四个方面。其次,论文在对中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采用期望寿命作为健康的衡量指标,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考察了转轨时期我国各省财政卫生投入的健康绩效,发现政府卫生投入的绩效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性。文章指出,尽可能多地将医疗卫生资金投向健康绩效相对较高的贫困地区,有利于从总体上促进和提升卫生投入对公共健康的改善效果。论文还运用健康相关的社会福利函数考察了我国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城乡居民健康相关社会福利的变化情况,通过健康发展指数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估。发现尽管近年来居民的健康福利有增加趋势,但在某些慢性疾病防治方面,有一定社会福利损失。指出政府不仅要关注国民的健康总量,更应重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健康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的公共卫生健康投入。第三,本文运用公共产品、外部性以及信息经济学中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理论分析范式,分别从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医疗(医院)市场结构、医药服务的外部性等角度,描述和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内在形成机制。此外,论文还从微观层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健康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采用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考察了医疗保健消费分别与人均收入、人均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人均工资性收入和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在部分农村地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投资行为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典型案例剖析。入户调查考察了农户的健康行为,门诊和住院患者调查考察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行为。主要结论有: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已成为困扰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新农合在缓解疾病经济负担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居民医疗保健意识有待增强;低收入家庭利用卫生服务能力有限。最后,文章借鉴国外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经验与教训,从人本主义的发展视角提出我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思路和建议,如确立人本主义发展的公共健康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构建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健康责任的共担体制等。

二、Prediction of Trend between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of D Lake and Death Rate of Malignancy in Popul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ediction of Trend between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of D Lake and Death Rate of Malignancy in Population(论文提纲范文)

(1)中亚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扩散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健康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粉尘扩散的研究现状
        1.2.2 粉尘扩散的影响因素
        1.2.3 粉尘扩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气象数据来源及处理
    2.3 卫星数据获取
    2.4 人口及基线死亡率数据
        2.4.1 人口数据
        2.4.2 基线死亡率数据
    2.5 研究方法
第3章 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活动特征分析
    3.1 基于卫星数据的粉尘活动特征
        3.1.1 AOD月分布特征
        3.1.2 AOD季分布特征
        3.1.3 多年AOD年分布特征
    3.2 中亚咸海沙尘事件的统计特征
    3.3 中亚咸海沙尘事件模型模拟
        3.3.1 沙尘事件的确定
        3.3.2 基于HYSPLIT沙尘暴模型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潜在扩散的时空特征分析
    4.1 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扩散的时空特征
        4.1.1 春季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潜在扩散特征
        4.1.2 夏季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潜在扩散特征
        4.1.3 秋季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潜在扩散特征
        4.1.4 冬季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潜在扩散特征
    4.2 咸海干涸湖床粉尘高度验证
    4.3 咸海干涸湖床粉尘的主要扩散通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潜在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潜在驱动因素与粉尘扩散之间的偏相关分析
    5.2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粉尘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5.2.1 潜在驱动因素的因子探测
        5.2.2 潜在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
        5.2.3 潜在驱动因素的生态探测
    5.3 偏相关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结果比较
    5.4 大气环流及地形对粉尘输送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咸海粉尘的健康效应评估
    6.1 咸海湖盆PM_(10)导致的人群过早死亡
    6.2 咸海湖盆PM_(10)导致四种疾病发病人数
    6.3 人群过早死亡、发病率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中国烟草使用的经济成本测算 ——兼论实现2030健康中国战略的财政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烟草消费概况
        1.1.2 烟草使用的健康后果
        1.1.3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卫生支出负担
        1.1.4 烟草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数据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数据
        1.3.3 研究思路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局限性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烟草使用的健康危害
    2.2 影响烟草消费行为相关因素
        2.2.1 社会人口学因素
        2.2.2 环境因素
        2.2.3 个体因素
        2.2.4 行为因素
    2.3 烟草使用经济成本的概念及要素划分
        2.3.1 烟草使用经济成本的基本定义
        2.3.2 烟草使用经济成本的划分形式
    2.4 烟草使用的经济成本测算
        2.4.1 烟草使用经济成本的研究方法
        2.4.2 烟草使用的经济成本测算方法
        2.4.3 中国烟草使用的经济成本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烟草消费与健康
    3.1 引言
    3.2 基础理论与模型
        3.2.1 健康需求理论
        3.2.2 健康的决定因素
        3.2.3 模型设定与实证策略
    3.3 变量和数据
        3.3.1 健康的测度
        3.3.2 烟草使用的测度
        3.3.3 控制变量
        3.3.4 变量描述性统计
    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3.4.1 是否烟草使用与自评健康
        3.4.2 烟草使用程度与自评健康
        3.4.3 烟草使用状态与自评健康
        3.4.4 烟草使用与自评健康变化
    3.5 进一步研究:被动烟草使用与儿童健康
        3.5.1 变量测度
        3.5.2 变量描述性统计
        3.5.3 回归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烟草使用的直接经济成本测算
    4.1 引言
    4.2 基础理论
    4.3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4.3.1 直接经济成本测度
        4.3.2 研究方法
        4.3.3 变量定义与描述
    4.4 曾经吸烟的直接经济成本测算
        4.4.1 描述性分析
        4.4.2 基准结果
        4.4.3 稳健性检验
        4.4.4 异质性分析
        4.4.5 进一步研究
    4.5 现在吸烟的直接经济成本测算
        4.5.1 描述性分析
        4.5.2 基准结果
        4.5.3 稳健性检验
        4.5.4 异质性分析
    4.6 成人被动吸烟的直接经济成本
        4.6.1 描述性分析
        4.6.2 基准结果
        4.6.3 稳健性检验
        4.6.4 异质性分析
    4.7 儿童被动吸烟的直接经济成本
        4.7.1 描述性分析
        4.7.2 基准结果
        4.7.3 稳健性检验
        4.7.4 异质性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烟草使用的间接经济成本测算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
        5.2.1 研究方法
        5.2.2 研究数据
    5.3 数据描述性分析
        5.3.1 主动吸烟引致的DALYs
        5.3.2 被动吸烟引致的DALYs
    5.4 主动烟草使用的间接经济成本测算
        5.4.1 成人主动吸烟的间接经济成本
        5.4.2 成年男性主动吸烟的间接经济成本
        5.4.3 成年女性主动吸烟的间接经济成本
    5.5 被动烟草使用的间接经济成本测算
        5.5.1 被动吸烟的间接经济成本
        5.5.2 男性被动吸烟的间接经济成本
        5.5.3 女性被动吸烟的间接经济成本
    5.6 烟草使用间接经济成本国际比较
        5.6.1 总间接经济成本比较
        5.6.2 主动吸烟间接经济成本比较
        5.6.3 被动吸烟间接经济成本比较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烟草引致的财政压力与经济负担
    6.1 引言
    6.2 直接经济成本与财政压力
    6.3 间接经济成本与经济负担
    6.4 国际经验介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7.2.1 持续提高烟草税
        7.2.2 简化烟草税制
        7.2.3 推行烟草税专款专用制度
        7.2.4 差异化医疗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工业废水排放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基于CHNS调查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主要框架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水污染的健康效应
第三章 工业废水的健康效应
    第一节 水环境现状
    第二节 工业废水的健康影响
    第三节 工业废水健康效应实证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以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时空变化与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多环芳烃的来源、性质及危害
        1.2.2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3 多环芳烃的环境过程模拟
        1.2.4 多环芳烃的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特征
        2.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3 生态环境与健康
    2.2 样品采集与测定
        2.2.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2.2.2 土壤样品的测定
        2.2.3 大气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2.4 水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3 数据分析的方法
第三章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3.1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与来源
        3.1.1 城市、郊区及农村土壤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成
        3.1.2 不同功能区土壤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成
        3.1.3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特征
        3.1.4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3.2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的影响因素
        3.2.1 人为影响因素
        3.2.2 自然影响因素
    3.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表征
        3.3.1 影响因子的筛选
        3.3.2 回归方程的构建
        3.3.3 模型精度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环境多环芳烃的多介质迁移和传输模拟
    4.1 排放量估算
    4.2 多介质逸度Ⅲ级模型及其参数
        4.2.1 模型结构
        4.2.2 模型计算公式
        4.2.3 模型输入参数
    4.3 OC-Model与BC-Model模拟结果对比与选择
    4.4 BC-Model模拟多环芳烃的分配和传输过程
        4.4.1 菲和苯并芘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配
        4.4.2 菲和苯并芘在环境介质间的传输通量
    4.5 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变化的重建与预测
    5.1 多介质逸度Ⅳ级模型及其参数
        5.1.1 模型计算公式
        5.1.2 模型参数及关键变量
    5.2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变化的重建与预测方法
        5.2.1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变化的重建方法
        5.2.2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变化的预测方法
    5.3 近35年来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变化与预测
        5.3.1 近35年来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变化
        5.3.2 不同预测情景下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变化
    5.4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变化的时空分布
    5.5 模型的验证与不确定性分析
        5.5.1 模型模拟结果的验证
        5.5.2 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风险预警与管控
    6.1 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方法
        6.1.1 BaP当量法
        6.1.2 暴露模型与风险预警
        6.1.3 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灵敏度分析
    6.2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风险评估与预警
        6.2.1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健康风险评估
        6.2.2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健康风险预警
    6.3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管控措施与建议
        6.3.1 多环芳烃排放来源的管控措施
        6.3.2 土壤多环芳烃健康风险的管控措施
        6.3.3 土壤污染物长期动态监测制度的建立
        6.3.4 土壤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核心地位的确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获奖情况
致谢

(5)中国“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癌症村”概述
        1.1.1“癌症村”的起源
        1.1.2“癌症村”的界定
        1.1.3“癌症村”出现时间的界定
        1.1.4“癌症村”的现状
    1.2 研究背景及技术路线
        1.2.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研究述评
3“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地理特征分析
    3.1“癌症村”的空间分布特征
    3.2“癌症村”所在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分析
        3.2.1 地理位置
        3.2.2 地质地貌
        3.2.3 气候水文
        3.2.4 与河流的距离
        3.2.5 小结
    3.3“癌症村”所在区域人文经济特征分析
        3.3.1 区位特征
        3.3.2 经济发展水平
        3.3.3 医疗设施水平
        3.3.4 农业发展水平
        3.3.5 人口密度
        3.3.6 工业发展水平
        3.3.7 小结
4 不同类型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地理特征分析
    4.1 以肺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地理特征分析
        4.1.1 以肺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
        4.1.2 以肺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地理特征分析
        4.1.3 小结
    4.2 以食管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地理特征分析
        4.2.1 以食管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
        4.2.2 以食管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地理特征分析
        4.2.3 小结
    4.3 以胃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地理特征分析
        4.3.1 以胃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
        4.3.2 以胃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地理特征分析
        4.3.3 小结
    4.4 以血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地理特征分析
        4.4.1 以血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
        4.4.2 以血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地理特征分析
        4.4.3 小结
    4.5 以肝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地理特征分析
        4.5.1 以肝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
        4.5.2 以肝癌发病类型为主癌症村地理特征分析
        4.5.3 小结
    4.6 以综合性癌症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地理特征分析
        4.6.1 以综合性癌症为主癌症村的空间分布
        4.6.2 以综合性癌症为主癌症村地理特征分析
        4.6.3 小结
5 “癌症村”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环境因素
        5.1.1 重金属水污染因子
        5.1.2 大气污染因子
        5.1.3 人口密度
        5.1.4 粮食总产量
    5.2 社会经济发展因素
        5.2.1 经济发展水平
        5.2.2 工业发展水平
        5.2.3 城市化水平
    5.3 具体研究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水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评估 ——以中国32个肿瘤登记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主要的难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方法介绍
    第一节 经济、环境、健康三者关系研究
        一、经济与环境
        二、经济与健康
        三、环境与健康
    第二节 环境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评估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简要评述
    第三节 环境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评估方法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污染公众健康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中国水污染现状
    第二节 中国公众健康现状
    第三节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水污染的公众健康效应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二、计量模型设定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评估
    第一节 方法介绍与参数确定
    第二节 公众健康价值损失估算
        一、早逝健康价值损失估算
        二、疾病治疗费用及误工经济损失估算
        三、陪护人员陪床误工经济损失估算
        四、公众健康价值损失各分项汇总
    第三节 结果分析
        一、水污染健康价值各分项损失
        二、区域差异分析
        三、时间趋势分析
    第四节 与其他研究成果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美两国消化系统肿瘤与饮水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美两国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率比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消化系统肿瘤与饮用水相关性 Meta 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9)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水环境与水环境问题
        1.1.1 区域水环境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1.1.2 我国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水环境研究现状分析
        1.2.1 研究背景
        1.2.2 国内外水环境研究概况
        1.2.3 水环境评价技术
        1.2.4 我国水环境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现状
    2.1 聊城市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概况
        2.1.3 水文概况
    2.2 聊城市社会发展现状
        2.2.1 聊城历史简况
        2.2.2 人口与行政区划
        2.2.3 经济和人文发展状况
        2.2.4 产业结构
    2.3 聊城市地表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2.3.1 水资源现状
        2.3.2 地表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2.4 聊城市水资源污染现状
        2.4.1 废水排放现状
        2.4.2 地表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2.5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治理配套公共环境设施建设
        2.5.1 污水处理设施
        2.5.2 固体废物处置
    2.6 小结
第3章 聊城市地表水需求量及其预测分析
    3.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方法
        3.1.1 定义
        3.1.2 估算方法
    3.2 城市地表水可利用量的估算
        3.2.1 最小允许基流量
        3.2.2 弃水系数
    3.3 地表水资源取用水量估算
        3.3.1 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3.2 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构建
        3.3.3 聊城市地表水资源取水量的模拟与预测
    3.4 小结
第4章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4.1 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
        4.1.1 DO、BOD_5和COD_(Mn)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分析
        4.1.2 三氮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分析
        4.1.3 重金属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分析
        4.1.4 TP、石油类及SS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分析
    4.2 聊城市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年际变化规律
        4.2.1 地表水COD_(Mn)浓度年际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4.2.2 地表水质总氮年际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4.2.3 地表水总磷年际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聊城市地表水污染预测及水污染危害研究
    5.1 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分析
        5.1.1 污染源的划分
        5.1.2 污染源负荷现状
    5.2 污染负荷预测分析
    5.3 地表水环境污染危害
        5.3.1 地表水污染所致经济损失
        5.3.2 污水灌溉农田所致重金属污染危害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实际排放量的冲突问题分析
    6.1 排入主要水体的废水量及污染物量
    6.2 主要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分析
        6.2.1 地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及计算结果
        6.2.2 聊城市水环境容量利用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性污染的问题
    7.1 水资源短缺对聊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7.1.1 偏相关分析理论
        7.1.2 第一、二、三产业用水情况表
        7.1.3 产业与用水结构
    7.2 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对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影响
        7.2.1 工业与城市化发展导致排污量和耗水量增加
        7.2.2 行业产值与废水排放量的偏相关分析
    7.3 农业生产技术结构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影响
    7.4 小结
第8章 环境政策、地表水环境管理及环保投融资与环境问题
    8.1 环境政策体系
    8.2 聊城市地表水资源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8.3 聊城市既往环境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8.3.1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变化的货币化成本测算
        8.3.2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变化的政策驱动力模型及环境治理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8.4 环保投融资及地表水环境规划的问题
        8.4.1 环保投融资概念与特点
        8.4.2 我国环保投融资问题分析
        8.4.3 聊城市环保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8.5 小结
第9章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成效
    9.1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9.1.1 建立新的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战略和地表水环境规划
        9.1.1.1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战略
        9.1.1.2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规划
        9.1.1.3 尽快建立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及目标
        9.1.2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和完善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9.1.2.1 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
        9.1.2.2 水资源开发及水系治理
        9.1.2.3 流域生态修复和河岸带植被建设
        9.1.2.4 人工湿地设计与污水处理
        9.1.2.5 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9.1.2.6 建设城市雨洪利用示范工程
        9.1.2.7 强化工业污染全过程防治
        9.1.2.8 整体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9.1.3 调整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9.1.4 增加环保投入,创建和引入市场机制
        9.1.4.1 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
        9.1.4.2 创新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模式
        9.1.4.3 拓宽投融资渠道
        9.1.5 通过科技进步加快地表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重点环保工程项目
        9.1.5.1 通过政策引导及技术引进加快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9.1.5.2 人工湿地和旅游景观相结合,推进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建设
        9.1.6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
        9.1.6.1 水环境安全常规保障体系
        9.1.6.2 应急保障体系
    9.2 部分水环境问题解决对策实施所取得的成效
        9.2.1 水资源市场化运作
        9.2.2 加强水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9.2.3 聊城市流域生态资源利用
        9.2.4 人工湿地防治污水
        9.2.5 完善工业污染监督性监测体系
        9.2.6 推进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9.2.7 拓宽聊城市环保投融资渠道,创建环保投入市场机制
        9.2.8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聊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
        9.2.9 推动聊城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方案制定
        9.2.10 为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9.3 小结
第10章 结论及建议
    10.1 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本论文工作的不足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0)中国农村的公共健康投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思路方法与内容结构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发展观与公共健康投资的理论概述
    2.1 发展观的演变——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
    2.2 公共健康的内涵与健康投资理论
    2.3 经济增长与公共健康投资的关系
    2.4 小结
3 公共健康投资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公共健康投资测度方法的发展
    3.2 公共健康投资的测度
    3.3 公共健康投资的决定因素
    3.4 小结
4 中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制度演变
    4.1 建国初期的农村健康投资与农民健康
    4.2 转轨时期的农村健康投资与农民健康
    4.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资与农民健康
    4.4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小结
5 中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5.1 农村公共健康投资中的市场失灵
    5.2 农村公共健康投资中的政府失灵
    5.3 小结
6 中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农户案例研究
    6.1 疾病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
    6.2 中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案例研究
    6.3 小结
7 国外农村公共健康投资中的经验与教训
    7.1 发达国家的农村公共健康投资模式
    7.2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经验与教训
    7.3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农村公共健康投资模式
    7.4 新兴工业化国家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经验与教训
    7.5 小结
8 中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理性思考
    8.1 确立人本发展的健康价值观
    8.2 树立正确的公共健康投资理念
    8.3 中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的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课题
附录3 附表

四、Prediction of Trend between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of D Lake and Death Rate of Malignancy in Popul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亚咸海干涸湖床粉尘扩散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健康效应[D]. 阿布拉·吐合提. 新疆大学, 2021
  • [2]中国烟草使用的经济成本测算 ——兼论实现2030健康中国战略的财政政策[D]. 胡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3]工业废水排放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基于CHNS调查数据的分析[D]. 张勇如. 厦门大学, 2017(10)
  • [4]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的时空变化与风险研究[D]. 王春辉. 南京大学, 2016(05)
  • [5]中国“癌症村”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梦. 河南大学, 2016(03)
  • [6]中国水污染趋势与治理制度[J]. 张晓. 中国软科学, 2014(10)
  • [7]水污染公众健康价值损失评估 ——以中国32个肿瘤登记点为例[D]. 潘康婷. 浙江工商大学, 2013(08)
  • [8]中美两国消化系统肿瘤与饮水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对比研究[D]. 范允舟.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9]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冠凤.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4)
  • [10]中国农村的公共健康投资问题研究[D]. 曹燕.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D湖水环境污染与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趋势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