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明 GE为何红火

袁晓明 GE为何红火

一、袁小明 GE为什么长盛不衰(论文文献综述)

王羽青[1](2017)在《大卫·马梅特戏剧作品中的异化现象研究》文中认为美国着名剧作家大卫·马梅特①(David Mame,1947-)曾多次获得美国和英国戏剧界大奖,包括美国普利策奖、奥比奖、英国西城剧院奖等众多荣誉,是当代美国最高产也是最受欢迎的剧作家之一。马梅特戏剧作品的人物设置、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关怀博得众多学者的好评。他自早期戏剧作品如《湖舟》、《鸭子变奏曲》、《芝加哥的性堕落》等面世后就开始受到学界关注,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中国的马梅特研究虽起步较晚,但由于马梅特的戏剧成就和国内学者的热情,现已经逐渐成为美国戏剧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对马梅特研究的视角主要有伦理学研究、女性主义批评、权利话语分析、文体学研究等,但基本都是以单篇论文呈现,未能展现马梅特戏剧的整体面貌。此外,囿于研究视角比较集中,国内的马梅特研究视野不够开阔。本论文对国内外马梅特研究现状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后,尝试以西方心理分析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埃里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分析马梅特的《美国野牛》、《拜金一族》等剧作,揭示剧中人物矛盾纠葛产生的深层原因。论文绪论部由四节构成。该部分包含对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异化理论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的介绍和梳理。由于马梅特的作品较多,可以切入研究的视角也纷繁复杂,必须对其作品及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合理分类,才能发现已有成果的局限并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契合点。其次,绪论部分也对异化理论进行了梳理。多位哲人和学者从哲学的角度运用过异化概念,但定义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论文中使用的异化理论予以界定。最后,论文归纳了撰写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及后期研究的方向。除绪论外,论文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分别研究商业活动、日常关系及情感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商品经济大潮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冲击最强烈,影响也最明显;商业活动又是商品经济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活动,因此论文主体部分首先讨论了商业活动中异化现象的表现及其影响。论文第一章题目是“《拜金一族》与《燃水引擎》中商业活动异化研究”。本章分别以马梅特的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拜金一族》及另外一部涉及商业犯罪的作品《燃水引擎》为研究目标,分析两部作品中的物欲崇拜异化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拜金一族》围绕推销员、主管威廉姆森的表现及公司老板的角色展开研究。论文通过分析上述角色的言行,发现推销员的卑劣行径源于异化,而推销员的异化则根源于公司的竞争制度和管理方式。《燃水引擎》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商人劳伦斯·奥伯曼的言行,通过将其言语与实际行为进行对比,揭示这位道貌岸然的商人在物欲崇拜的驱使下如何与他人沆瀣一气追逐偏颇目标的。论文揭示了两部戏剧中商业活动缘何偏离正常轨道及商业活动中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两部戏剧都涉及因商业活动导致的犯罪问题,其诱因表面上要归结为伦理缺失、道德失衡,然而背后的原因却是人的异化观念导致了物欲崇拜现象。本章第四节从语言技巧出发探讨马梅特如何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商业活动领域的异化现象。人际关系是链接人与人关系的重要纽带,它决定着人际互动的展开方式并会从根本上影响社会的运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马梅特在戏剧作品也非常关注异化对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因此论文在第二章研究了日常交往中的异化现象。本章研究异化如何影响日常交往,研究对象是马梅特的戏剧作品《美国野牛》与《奥利安娜》。正常社会氛围中诸如相互照顾、帮助、关心都是较为常见的人际互动方式,而“异化”会瓦解上述良性互动方式并导致社会中冷漠、仇恨等消极因素不断滋生蔓延。《美国野牛》中蒂奇说服店主更换合作伙伴、策划大部分作案细节、持续不断地中伤他人,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因此他的言行是研究的重点。论文运用社会表演学理论透视蒂奇言语与行为的矛盾之处,揭示他行为表现出的深刻的异化特征。《奥利安娜》中卡罗尔经历了由“请求者”到“霸凌者”的转变,她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执意提出控告并意图毁掉教授拥有的一切。论文分析了卡罗尔在“弱势”及“强势”身份时迥然不同的表演,发掘其言行中异化特征。论文通过对两部戏剧的研究,剖析了异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揭示了人际关系异化形成的根源。本章的第四节从两部戏剧的情境入手,以具体文本为出发点,分析了马梅特如何巧妙地选择情境表现异化对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爱情是人类情感的升华,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巧合的是,马梅特也有多部作品与爱情异化相关。因此,论文主体的第三章研究感情生活中的异化现象。本章对《树林》与《波士顿婚姻》展开分析,通过剧中人物的言行透视异化对情感生活的巨大影响。《树林》在上演后引起多家媒体的追捧和评论,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戏剧语言、情节等方面;《波士顿婚姻》引发的关注多集中在同性婚姻、爱情忠诚等方面。但在作者看来,这两部戏剧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方式塑造的异化性格在爱情中的具体体现。《树林》中尼克对情人如丝的兴趣漠不关心,他在爱情中只会索取,却逃避应该承担的义务并仅仅追求即时的性欲。论文以表演学理论展现了“爱无能”在戏剧中如何体现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波士顿婚姻》中安娜以帮助同性恋人克莱尔的名义同已婚男性开始了新恋情。论文通过表演学理论分析其言行,阐明她这一做法的真正动机是满足虚荣心。此外,论文还就安娜身上所体现的金钱崇拜、不受挫原则等几个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安娜的行为是不切实际的。论文认为,异化改变了人的爱情观并损害了感情生活的基础。本章的最后一节阐述马梅特在戏剧中如何利用“陌生化”效果强化异化对爱情生活的负面影响。论文结论部分总结了主体部分的研究内容,认为商业活动、日常关系及情感生活中的异化现象在马梅特的戏剧中普遍存在,体现了马梅特对社会运行中异化、疏离现象的焦虑。论文借助相关戏剧理论分析了六部戏剧中形态各异的异化现象,指出了异化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具体方式,揭示了异化产生的根源以及马梅特是如何通过多种艺术手法表现异化现象的。由于异化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社会良性发展和社会个体间的良性互动,因而社会所有成员都需要对此予以关注和重视。异化理论不仅可以解读出戏剧人物怪诞言行的深层原因,而且可以追根溯源挖掘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从异化视角解读马梅特的戏剧作品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也为如何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提供了比较有益的思考。

卢波[2](2016)在《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研究》文中指出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交往中实现的,教师和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和互动的关系中。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成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小学习作批改一直以来主要是教师单一的行为,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纵观近几年对于小学习作批改的研究,其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具体方法的探索,而忽略了在习作批改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忽略了在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提升。本研究以师生互动为着力点,通过现状调查,找出并分析现今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为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和交流,使师生在习作批改中共同提升。根据研究目的和思路,全文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阐释本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陈述国内外师生互动以及习作批改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分别界定师生互动、习作、批改三者的概念,并具体阐述理论基础。第三章,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从调查目的、样本、方法,结果以及原因的角度,具体阐述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章,基于师生互动的习作批改策略探索。以师生互动为着力点,从习作的批改主体、批改内容、批语、批改方法、批改后续这五方面展开叙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反思。在提出对策的基础上,阐述本研究的结论及反思。

刘秋华,高明磊[3](2012)在《科学史文献目录之源流述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史文献目录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资料性建设。萨顿对此作了奠基性贡献。对国际上的科学史文献目录作了分类评述,并论述了科学史文献目录在中国的编写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当今,科学史事业有了一定的规模,科学史家对文献目录的了解很有必要。

侯晓波[4](2010)在《一所外资学校的校内管理制度的运作与启迪 ——对上海YZ国际学校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上海是教育投资相对较高的城市,有着各式各样的学校来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笔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先后在三所不同性质的学校工作过。最初是在一所公立学校工作了一年,随后长达十二年之久在沪上一所知名的YZ国际学校工作(本研究的个案学校),目前又回到了一所民办学校的国际部担任校长助理一职。在这十多年的职业体验中,尤其是身份的变迁,使得笔者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有着强烈地比较和研究的冲动,并能获得很多第一手档案文件等实证材料。因此,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确定为学位论文题目后,为了避免个人的主观色彩,笔者再次启用了调查方法,以期通过案例、访谈、问卷等研究手段,相互验证,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咨询了校长2人、主任3人、家委会成员8人;调查问卷的样本选取了上海本地的五所中小学校和本研究个案学校的教职员工,有效样本92人,具有良好的真实性与代表性。本论文主要从YZ国际学校的主干制度运行及评析、我国中小学学校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YZ校制度经验进行改革的对策建议,这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笔者一方面通过介绍一个个案学校独特的管理制度,即一所成功的外资学校,它的哪些校内管理制度是与众不同的?值得我们借鉴的?这些制度又是如何运作的?另一方面笔者也是有选择的,选择在我国或者说上海学校管理中比较薄弱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现代学校校内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我国的中小学办学有所启迪并对其提出改进建议。这些都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笔者希望我们的中小学校内管理与世界接轨,提高上海校内管理的国际竞争力。正如上海市政府和中央政府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的那样:未来教育需要扩大教育开放程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其中教育的国际化是上海综合教育改革的主要突破点。

梁奇[5](2009)在《生态学视野下的蒙台梭利环境探析》文中研究说明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就是“为儿童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正是因为其环境的有准备性,使幼儿能够自主而专注地学习。随着时光空间的转移,蒙氏应用要经过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而生态学正是因为“在情境中研究”的特点而备受当今幼教同仁的青睐.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蒙氏环境理论与现存状况进行剖析,可以为蒙氏环境的实践提供点滴见解。笔者在对西安市20所蒙氏幼儿园60名教师就蒙氏环境创设问题进行调查问卷摸底之后,重点观察了3所最具影响力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发现:幼儿园的蒙氏环境根据其所处环境进行了本土化调整,以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为基础的蒙氏环境不是以儿童学习需要为来源,而是以教师的预设为主,幼儿仍然在教师的控制下活动,他们的自主性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环境中材料的开发尚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以环境材料为基础的蒙氏课程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融入到幼儿日常一日生活中,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出现。严格地说,它已经不是蒙氏教学了,只是将蒙氏的一些元素迁移到了我们日常教育中。但它同时又不同于传统教学,而是一个从蒙台梭利教育到传统教育这个连续量之间动态变化着的“点”,有些方面属于蒙氏教学模式,而有些方面则仍是传统教学,还有些方面处于这两个连续量之间。蒙氏环境的现状在蒙班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辅助,而不是主导。笔者在梳理蒙氏环境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影响蒙氏环境创设的三个生态系统——个人成长生态系统:由个人自身身心成长规律所构成的生态圈,指向幼儿发展与同伴关系。社会环境生态系统:由个体以外的各类生态系统构成,其中包括教育体系内部各课程之间构成的微系统、由幼儿园的生存问题构成的中间系统和整个社会大气候构成的外系统。历史文化生态系统:正如文化人类学和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论所强调的,影响人的行为的大系统又同时受到其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的影响。笔者根据这三个系统对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蒙氏环境异化的原因以及蒙氏环境的标准,同时根据标准提出本土化策略建议。蒙氏环境异化的原因在于:个人成长生态系统:不合格的蒙氏教师无法彻底创设蒙氏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应试教育使蒙氏环境向着急功近利的方向发展;历史文化生态系统: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使蒙氏环境异化。蒙氏环境的标准应该是:个人成长生态系统:尊重儿童天性、掌握儿童教育规律是教育的根本宗旨;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建立科学教育学是使社会环境生态系统畅通的金钥匙;历史文化生态系统: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取长补短。本土化策略有以下几点:个人成长生态系统: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掌握教育方法是科学教育学实施的前提;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协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使其由二元对立走向融合;历史文化生态系统:将蒙氏教育精髓植根于本土文化。

沈兰[6](2004)在《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文中认为近10年来,我国一些高质量的普通高中已开始了学分制管理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些学校学分制实验如火如荼地展开时,学界对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探讨和研究近乎空白。因此,本文的选题是针对这一缺失提出的。 本文将学分制定位为:以选课制为前提,用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结合弹性学制、学分互认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弹性课程管理制度。 学分制诞生于高等院校,从产生以来,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打破传统课程管理制度的束缚,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学分制被移植和应用到高中教育中是有其深刻的历史与教育发展背景的。学业成就机会平等、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带来的课程多样化追求是学分制引入中等教育,并且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而选课制以及单轨制学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为学分制在高中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是一项非介入性研究,采用比较法和文献研究方法。一方面,对学分制在美国中等教育中的产生和运用的制度背景与哲学内涵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理解,探询几个国家教育系统使用学分制对高级中学进行管理的共同特征,揭示趋同的国际趋势。另一方面,将国内外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并剖析当前我国学校学分制实验的经验与问题。指出在现有的课程结构框架和配套制度不完善情况下,实验学分制的学校大部分是将学分制作为学生鉴定性评价的一种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学分制管理的优势。 在分析基础上,研究建构了针对我国在课程政策层面实行学分制的要素,并对我国普通高中在学校管理层面实行学分制提出建议。提出在政策层面上除了需要对高中毕业最低学分及学分结构进行统一规定并与认定,并建立学校之间学分互认制度外,建立多样化的课程结构,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优化外部评价,都是在政策层面实施学分制的前提和条件。而学校管理层面上,实行学分制管理意味着学校必须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乃至修订新的相关管理办法。采用这些弹性的课程管理办法才能从制度上实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

二、袁小明 GE为什么长盛不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袁小明 GE为什么长盛不衰(论文提纲范文)

(1)大卫·马梅特戏剧作品中的异化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异化”概念的嬗变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 《拜金一族》与《燃水引擎》中商业活动异化
    第一节 商业活动与异化
    第二节 《拜金一族》:个体异化或社会异化?
    第三节 《燃水引擎》中金钱崇拜异化
    第四节 戏剧中语言技巧在表现商业活动异化中的作用分析
第二章 《美国野牛》与《奥利安娜》中日常关系异化
    第一节 日常关系与异化
    第二节 《美国野牛》中的日常关系异化
    第三节 《奥利安娜》:“性骚扰”还是异化?
    第四节 戏剧的情境设置在表现日常关系异化中的作用分析
第三章 《波士顿婚姻》与《树林》中情感生活异化
    第一节 情感生活与异化
    第二节 《波士顿婚姻》的异化感情
    第三节 《树林》中“爱无能”现象分析
    第四节 “陌生化”手法在表现情感生活异化中的作用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后记

(2)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引起教师对习作批改的重视
        1.3.2 促进习作批改中的师生互动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调查法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师生互动
        1.5.2 关于习作批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师生互动
        2.1.2 习作
        2.1.3 批改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第3章 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样本
    3.3 调查方法
    3.4 调查结果
        3.4.1 存在的问题
        3.4.2 原因分析
第4章 基于师生互动的习作批改策略探索
    4.1 转变批改主体,唤醒师生互动
        4.1.1 以学生为主体
        4.1.2 师生合作批改
    4.2 突破批改内容,形成师生互动
        4.2.1 确立批改的标准
        4.2.2 拓宽批改关注点
    4.3 完善多样批语,促进师生互动
        4.3.1 改变语言风格
        4.3.2 转变情感角度
        4.3.3 改进写作方法
    4.4 创新批改方法,增强师生互动
        4.4.1 重批轻改,多就少改
        4.4.2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4.4.3 间隔数天,再次修改
    4.5 充实批改后续,延续师生互动
        4.5.1 批改后记:反思与交流
        4.5.2 二次练笔:突破与升格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5.1 研究结论
        5.1.1 揭示了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5.1.2 诊断了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中师生互动问题的原因
        5.1.3 提出了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的策略
    5.2 研究反思
        5.2.1 本研究的特色
        5.2.2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B: 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C: 上海市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致谢
附件

(4)一所外资学校的校内管理制度的运作与启迪 ——对上海YZ国际学校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萌生写作的动机
        1.YZ国际学校在中国17年间的飞速成长
        2.上海需要有享誉国内外的基础教育学府
        3.亲身经历的职业体验
    二、本研究论阈与主要概念界定
    三、主要研究思路与写作方法
        1.本研究的大致逻辑框架
        2.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
    四、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国内学者对校内管理制度的研究
        2.国外学者对校内管理制度的研究
        3.小结
第二章 上海YZ国际学校中主干制度的运作及评析
    一、行政管理制度
        1.YZ国际学校行政权职结构剖析
        2."自下而上"式的因事、按需设岗机制
        3.完善的岗位负责制
        4.高效优质的校务后勤管理
    二、校内财务管理制度
        1.薪金管理制度
        2.年财务预算制度
        3.采购与报销制度
    三、市场与品牌管理制度
        1.建立品牌学校的实质内涵
        2.创品牌学校离不开市场运作
    四、小结
        1.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
        2.在真正制度化管理下的学校教职员工幸福指数调查
        3.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平衡
第三章 YZ学校的制度经验对我国中小学校内管理的启迪
    一、我国中小学校内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以人治校的现象普遍存在
        2.科层权威型组织结构强调"服从"取向
        3.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创新
        4.学校领导缺乏市场与品牌管理的意识
    二、借鉴YZ校管理经验对我国校内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1.建立制度化与人性化平衡的行政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而又精致的财务管理制度
        3.建立有学校性格的市场与品牌管理制度
        4.小结:我们的共同愿景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一所外资学校的校内管理制度的运作与启迪》访谈提纲
附录二:教师调查问卷——关于行政管理、工作幸福指数、校内存在的问题
附录三:YZ校中文教学主管工作职责描述
附录四:YZ校中方教师自评表
附录五:YZ校中方教师评估标准
附录六:YZ校保洁规章制度
附录七:YZ校项目支出编码表
附录八:YZ校采购与付款规定
后记

(5)生态学视野下的蒙台梭利环境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
        1.3.2 国外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第2章 生态学理论下蒙氏环境生态系统的构架
    2.1 生态学理论
        2.1.1 巴克和赖特的生态心理学
        2.1.2 莱文和韦斯纳的文化人类学
        2.1.3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
        2.1.4 海恩德的复杂社会关系多层次结构理论
        2.1.5 贝特森的生态认识论
        2.1.6 罗高福的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论
    2.2 蒙氏环境生态系统的构架
第3章 运用生态学分析蒙氏理论与蒙氏环境现状的关联点
    3.1 蒙氏环境现象本土化与异化的事实认知
        3.1.1 生态学视野下的蒙氏理论
        3.1.2 对照蒙氏环境理论看蒙氏环境现状
    3.2 生态学视野下蒙氏环境异化的原因认知
        3.2.1 个人成长生态系统:不合格的蒙氏教师无法彻底创设蒙氏环境
        3.2.2 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应试教育使蒙氏环境向着急功近利的方向发展
        3.2.3 历史文化生态系统: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使蒙氏环境异化
    3.3 在生态学理论下蒙氏环境的标准认知
        3.3.1 个人成长生态系统:尊重儿童天性、掌握儿童教育规律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3.3.2 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建立科学教育学是使社会环境生态系统畅通的金钥匙
        3.3.3 历史文化生态系统: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取长补短
第4章 生态学视野下促进现有蒙氏环境改善的策略
    4.1 个人成长生态系统: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掌握教育方法是科学教育学实施的前提
        4.1.1 教师需提升课程编排的"内化"水平,缩减课程规模
        4.1.2 丰富幼儿的动手操作材料,提升教学内容的物化程度
    4.2 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协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使其由二元对立走向融合
        4.2.1 微系统:思想上不排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4.2.2 中间系统:满足家长需求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协同发展
        4.2.3 外系统: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举办高质量的各类教育培训
    4.3 历史文化生态系统:将蒙氏教育精髓植根于本土文化
        4.3.1 吸取蒙氏教学法的精华,美人之美
        4.3.2 顺应时代与本土文化,各美其美
        4.3.3 慎重对待"异文化",美美与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高中学分制含义与产生背景
    一、 学分制含义探析
        (一) 什么是学分
        (二) 对“学分制”含义的澄清
        (三) 选修课的开设和选课制的产生
        (四) “科目等价性”与学分制的诞生
    二、 高中学分制的产生背景
        (一) 学业成就机会平等与中学选修课的提出
        (二) 综合中学的建立与学分制的发展
第二章 学分制在高中课程管理中的意义
    一、 高中阶段教育功能的扩大
    二、 走向综合化的高中阶段学校体系
        (一) 国外综合中学的发展
        (二) 我国高中阶段学校体系及发展
    三、 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与课程多样化
        (一) 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
        (二) 课程多样化与学分制的应用
第三章 国内外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
    一、 国外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
        (一) 学分的计量与高中毕业最低学习量的规定
        (二) 对高中毕业学习结构的规定
    二、 我国历史上的普通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
        (一) 二十年代普通高中学校试验
        (二) 学分制在课程管理政策层面的提出
        (三) 对历史上学分制实验与政策的反思
    三、 对国内现有学分制实验的分析和思考
        (一) 对学习量与学习结构的规定
        (二) 相关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
        (三) 实验中产生的问题与反思
第四章 对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的建议
    一、 课程管理政策层面建立学分制的要素
        (一) 构建多样化课程结构
        (二)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三) 对高中毕业最低学分进行计量与认定
        (四) 建立学分互认制度
        (五) 优化外部评价
    二、 学校管理层面建立学分制的建议
        (一) 教师的专业准备
        (二) 学生的选课与指导
        (三)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与质性评价
        (四) 弹性学制
        (五) 相关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袁小明 GE为什么长盛不衰(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卫·马梅特戏剧作品中的异化现象研究[D]. 王羽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2]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研究[D]. 卢波.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3]科学史文献目录之源流述略[J]. 刘秋华,高明磊.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10)
  • [4]一所外资学校的校内管理制度的运作与启迪 ——对上海YZ国际学校的个案研究[D]. 侯晓波.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2)
  • [5]生态学视野下的蒙台梭利环境探析[D]. 梁奇. 陕西师范大学, 2009(S1)
  • [6]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D]. 沈兰.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袁晓明 GE为何红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