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3D建模技术探讨

城市规划3D建模技术探讨

一、面向城市规划的三维建模技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飞[1](2021)在《城市空间多情景可视化精准度提升策略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王冰[2](2020)在《多元数据结合的“独角兽岛”三维场景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城市”的需求日益增多,虚拟现实和地理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对于城市三维可视化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因此构建三维可视化的新方法、新技术也应运而生。在目前主流的城市三维建模技术中,传统建模技术虽然模型精度高,但效率低,耗费人力;基于激光扫描仪的全自动建模方式其成本太高;采用摄影测量构建模型时,无人机常因城市中航空管制等条件限制无法拍摄,而相机拍摄时则无法拍摄到完整地物,使模型精度与完整性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单一的建模技术难以精确、快速的还原真实三维场景。本研究以成都市天府新区独角兽岛为例,根据研究区不同地物的特点、结构及精度要求,通过结合多视图摄影测量与3DMAX技术的优势,以及对点云数据的优化处理,总结出了一套高精度、高效率且节约成本的城市三维空间构建方法,并对三维可视化在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做了研究探讨,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图摄影测量结合3DMAX建模的方法。针对城市中大部分、复杂的地物而言,采用多视图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模型快速构建;由于遮挡或其他环境因素,无法获取完整的地物图像,而造成地物模型的部分缺失或者结构规则的地物,则采用3DMAX依据遥感影像对其进行修补及构建,使得模型更加完整,并且有效地节约了建模时间。(2)面向点云数据的模型优化生成高精度点云模型。基于多视图摄影测量获取的点云往往为散乱、稀疏的且城市三维场景可视化对模型数据的精度要求较高,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减轻计算机运行负担,采用PMVS(patch-based multi-view stereo)点云稠密化算法和网格空洞修补算法,对稀疏点云进行稠密化及空洞修补处理,最终生成高精度点云模型。(3)实现了三维场景可视化及空间分析。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多元数据构建的城市要素表达在同一场景中,完成三维场景的构建,并将GIS空间技术融入到城市三维场景中,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的空间分析和规划分析等功能,并研究探讨了城市空间三维可视化的具体应用,体现了城市三维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骆燕文[3](2019)在《基于规则建模的控规三维模型构建及风热环境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是政府实施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和最主要依据,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科学合理地编制控规是创造良好城市环境的重要课题。控规是以控制指标作为主要规划管理依据,控制指标有着很强的三维属性,在三维空间划分了开发边界,规定城市开发与建设应该在该三维空间内进行。从城市物理环境来说,特别是城市的风环境和热环境,其形成受到城市三维空间形态影响,因此与控规有密切联系。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控规在编制过程中往往是以二维平面的形式进行表达,虽然配以城市设计做三维引导,但缺少真正意义上与三维空间的结合,且目前我国控规在编制过程中极少将城市风环境和热环境作为考虑要素。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用于构建控规方案三维模型的规则建模方法,实现控规方案三维模型与控制指标联动变化,同时利用该建模方法和三维模型辅助分析控规方案的风环境和热环境,确保控规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分析方法非常直观,也符合规划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为实现以上目的,针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了研究。(1)探讨控规阶段三维城市模型的属性。结合控规三维模型的价值取向,对控规阶段三维模型做了定义,提出控规三维模型是依据控规方案建立的一种城市基本三维形态模型。归纳控规三维模型具有以城市整体布局表现为重点,微观层面表现为配合;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和重复性;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引导性的特征。提出控规三维模型的要素内容包含五个方面:地形模型、道路模型、地块模型、建筑模型和植被模型。提出控规方案三维城市模型的细节层次以LOD1和LOD2为主。(2)探讨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构建控规方案三维模型。通过控规三维模型属性研究可知规则建模方法非常适用于控规阶段的三维建模,然而具体建模步骤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讨论。因此本研究对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构建控规三维模型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控规三维模型的属性研究,归纳和分类得到规则构建该模型应表达的控制指标和模型细节层次。采用CE(City Engine)规则建模方法,提出CE批量建模性质可与控规的低精度建模性质结合,规则语言描述特性可与控规控制指标结合。归纳CE规则建模构建控规方案三维模型的主要步骤为(1)数据收集与处理、(2)建立地形模型、(3)CE规则程序编写和(4)模型生成与输出。并最终完成了控规道路模型、地块模型、建筑模型和植被模型的CE规则文件的程序编写,该规则文件可应用于其他控规建模场景。(3)探讨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辅助分析控规风环境。采用基于城市围合度的城市通风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构筑物对城市通风的阻碍能力,可较为快速地评价城市构筑物对城市通风的影响程度,适用于控规阶段的通风分析。然而该方法需要城市三维模型作为数据提取的基础。本研究提出将规则建模方法与城市围合度通风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规则建模方法高效构建控规方案的三维基础模型,为提取城市不同方向的剖面数据提供基础模型,以此分析城市和不同片区的城市围合度和各方位通风情况。分析步骤为选取影响城市通风的控规控制指标,利用规则建模法高效建立控规建筑三维体块,在构建的三维模型基础上划分整个城市和各个分区的垂直剖面,提取剖面面积数据,并绘制城市围合度图。最后将城市围合度图与城市风玫瑰图叠加。围合度图与风玫瑰重合的面积越多,通风环境越差,反之,通风环境越好。用此叠加图分析整个城市和各个分区的通风情况,并提出优化建议。(4)探讨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辅助控规热环境分析。已有研究提出控制指标与城市热环境有一定的定量关系,然而还没有研究对控规控制指标与城市热环境的定量关系进行较为完善的总结。本研究提出对控规指标与热环境的关系进行描述的规则建模方法,实现构建控规三维模型的同时评价热环境。为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研究将控规控制指标与城市热环境评价指标—城市潜在热岛强度日累计值的定量关系作为评价热环境的依据。通过采用单元地块设计、热环境数值模拟、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到控规指标与城市热岛潜在强度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CE规则建模语言对获得的热环境数学模型进行编辑,实现根据地块的控制指标获得地块的热岛潜在强度日累计值,并对地块的热环境等级进行评价。本研究对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法高效构建控规方案三维模型提供了具体操作方法,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辅助分析控规风环境进行了探索,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所提出的风环境分析方法的有用性。总结了控制指标与潜在热岛强度日累计值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在此基础上利用规则建模方法可有效地辅助评价控规方案的热环境。研究成果为利用规则建模方法构建控规三维模型,辅助分析控规方案可能形成的风热环境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为保证控规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代成[4](2019)在《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方法研究 ——以农村公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且对城乡规划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城乡空间和交通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然而在实践中作为城乡规划专项规划的交通规划缺乏对于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常常出现与城乡发展不协同的现象。农村公路作为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点多、面广、数量巨大且分布分散的特点,且部分地区处于自然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导致了农村公路规划对于基础空间信息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传统的空间信息获取技术难以适应农村公路的特点,空间信息的匮乏又导致了当前农村公路规划方法缺乏与城乡发展协同、难以满足城乡使用者的需求等问题。如何在技术方法层面上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套高效可行的空间信息获取及应用方法体系,加强交通规划与城乡发展的协同,提高农村公路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以农村公路为例,通过分析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及空间信息技术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及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实景三维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并探索将其应用于改进提升现有农村公路规划技术的方法,试图为农村公路初步构建一套基于实景三维空间信息的规划方法。首先,通过对现有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合城乡规划、交通规划、空间规划体系、城乡规划技术与方法及农村公路规划理论,对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探索,分析现今理论体系下的技术缺陷和不足。其次,对于农村公路规划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及实景三维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实景三维空间信息的获取和行业应用进行技术铺垫。再次,结合上述理论和技术体系,确定相关原则和目标,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与空间信息应用技术、实景三维空间信息技术与行业视角下的农村公路规划技术进行整合,构建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农村公路规划方法体系,并对方法体系提出相关支撑。之后,通过该方法体系在张家口及厦门实际案例中应用,对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农村公路规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于相关理论、技术及方法体系进行总结,针对本研究暂时无法解决的后续问题进行简要梳理,并对未来的农村公路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工作进行展望。

李小敏[5](2019)在《WebGIS三维实景地图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智慧城市进程在不断发展推进,城市规划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备受重视。各个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从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各项整改措施和规划重建项目,推进“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建设。针对城市发展中经常出现的不符合规定的违法建设,如何更好地管理把控违建拆除和相关用地重建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因此,本文提出了一套面向城市规划管理应用的三维实景地图信息实验系统,然后围绕该实验系统,对三维实景模型在城市规划管理违建拆除和规划分析领域的先进性和应用性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实现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实验系统使用的Cesium框架、WebGIS架构和系统相关前后端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对业务数据中二维数据转换方式和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研究,获得实验系统可以加载的数据类型,根据这些二三维业务数据的结构特征,利用HDFS分布式文件存储技术实现二、三维数据一体化存储和高效管理。最后根据实际需求,在Cesium三维开源框架基础上,对二三维数据加载、可视化渲染及空间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采用B/S架构对规划管理应用实验系统进行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2)在规划管理查询功能中,系统主要接入二三维多源业务数据,实现高精度实景地图漫游、实时视频监控、点位查询和二三维一体化等功能,可以快速查找重点点位业务信息,便于了解现场拆违与重建情况,更精准地呈现城区规划中的宏观格局。(3)在三维辅助规划分析功能中,主要实现三维场景中的淹没分析、剖面分析、可视域分析和天际线分析等功能,说明三维GIS分析方法在交通规划、建筑物选址和城市整体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辅助规划作用,凸显三维实景地图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提供有力地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4)在数据管理功能中,定期更新城市规划业务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便于查询管理规划业务数据,促进城市更科学合理规划发展。

朱嘉[6](2019)在《基于GIS技术的总体城市设计导控路径初探 ——以武夷山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文中提出我国城市化在过去四十年增长迅速,随之而来的城市建设也表现出尺度大、蔓延快、特色缺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各大城市陆续开展总体城市设计或类似的大尺度实践项目,以此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风貌。但大尺度的城市设计面临着从内容到技术上的新挑战,而以GIS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的途径。有鉴于此,本文将以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开敞空间布局、景观视廊导控、高度分区等三个关键技术环节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思路框架以期对总体城市设计导控提供理性路径和操作思路。本研究由两个部分组成:1、上篇工程报告:武夷山市总体城市设计宏观层面,以新思路、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为支撑,重点从中心城区的特色格局、城市形态、开敞空间、景观风貌4大空间系统入手,实现大尺度城市整体风貌和空间形态的塑造和导控。中观层面,以武夷山市历史演进及特色解析为基础,划分各类城市风貌区,并按类别编制各风貌区的导控图则。微观层面,遴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地段,展开概念式城市设计和重点空间形态以供参考。2、下篇研究报告:基于GIS技术的总体城市设计导控路径初探总结当前GIS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主要应用特征,梳理总体城市设计发展概况,通过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方式总结当前GIS技术与总体城市设计结合的优势与不足。以此为基础,探讨GIS技术在开敞空间布局、景观视廊导控、高度分区等三个总体城市设计核心环节中的应用。开敞空间布局方面,构建“开敞空间分级-指标体系建立-理想模型建构-理想模型修正-系统建构与分级导控”的思路框架,在优化现状及规划开敞空间的布点的同时为开敞空间系统构建提供基础。景观视廊导控方面,构建“基于现状景观资源评估的景观点确定-基于ArcGIS可视域分析的视点与视廊遴选-基于ArcGIS三维可视分析的视廊控高”的思路框架,建立城市眺望体系并为彰显城市特色提供有效实施路径。高度分区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理想模型建构-理想模型修正-上位规划反馈”的思路框架,在优化现状及规划建设高度控制引导的同时,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三维空间形态。最后,将本研究为开敞空间布局、景观视廊导控及高度分区所构建的普适性思路框架应用于武夷山市总体城市设计实践项目之中。

党雨田[7](2019)在《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财政资金的巨大投入和一系列乡村建设政策计划的相继出台,每年有超过十亿平的新增建筑面积在乡村地区建设完成。以此为背景,越来越多来自城市的职业建筑师进入乡村开展建筑设计实践,改变了乡村传统渐进式的建设发展模式,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些外来的建筑师缺乏对乡村建设环境和社会特征机制的有效认知和实践经验,忽视了城乡之间的差异,照搬沿用了城市中的建筑设计方法,或将乡村作为个人创作喜好的试验场,产生了大批难以使用、形式不当、成本昂贵的建筑,造成了对乡村空间环境秩序的破坏和巨大的资源浪费。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乡村环境设计条件的分析,缺乏设计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本研究认为,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为上述问题的应对提供了思路。国内的建筑策划研究最早从国外引入,是为了应对大规模快速城市建设中的目标界定和设计依据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引入到乡村建设中,针对我国当前乡村环境和建设项目的特征,架构起适用于我国当代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为建筑师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乡村建筑策划与设计实践方法指南。本研究首先对乡村建设中的建筑项目特征机制进行了界定,将其归纳为建设的项目类型、功能和空间特征、项目的参与者、决策和建造的组织特征、项目的外部环境特征等五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的几种经典建筑策划方法体系进行分析、借鉴和调整,提出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和操作流程,包括上位条件和内外部信息的获取、信息处理、策划构想、评估反馈等环节。乡村建设中的策划信息包括规划和立项的上位信息、与场地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信息、与建筑使用和运营者相关的内部信息;提出了适用于乡村的策划调研方法和新的策划分析技术工具;从建筑的产业目标、空间、形体和建构方式、运营和实施保障等角度,结合具体的案例对策划构想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四个不同类型的策划设计和评价案例,对本研究提出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进行实践说明和应用验证。本研究将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从城市扩展到乡村,系统地构建了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为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操作指南和方法工具。在此方法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未来随着我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新的方法工具、技术手段和实践案例将进一步完善,为乡村建设中的建筑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谭均铭[8](2019)在《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三维技术的发展,作为“数字城市”核心技术之一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也进入了“升维”的时代。三维GIS凭借其立体直观的视觉体验效果,与各类服务和应用结合,渗透到多个行业中,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是指结合三维GIS,将城市规划从设计到审批的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空间数据和规划数据进行综合集成管理,构建地形地貌和城市建筑模型的真实三维场景,以直观展示规划方案,并通过三维空间分析方法辅助规划管理人员对各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批,为科学规划和成本节约提供依据。当前三维GIS在城市规划辅助决策中的应用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一是对规划过程中的海量三维模型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地形数据和规划业务数据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显示。二是在集成了这些多源异构数据的三维场景中,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计算相关指标,如可视范围、日照时长、建筑立面颜色比例等,以提供城市规划相关业务的辅助决策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海量三维数据加载以及三维空间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主流的三维GIS软件平台的特点进行总结。针对三维城市模型制约渲染显示效率的瓶颈所在,探索海量三维城市模型可视化的关键技术,并对一些特定的辅助决策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优化改进和实现。论文主要研究了两部分内容:三维城市模型数据组织和调度以及面向城市规划的三维空间分析算法。对于大数据量的三维城市模型渲染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基于二次误差度量的边折叠算法对模型数据进行简化,并根据不同的简化级别构建细节层次模型(Levels of Detail,LOD),通过分页数据库技术预读LOD(PageLOD)实现内存动态调度,实现了大数据量的三维城市模型流畅显示。在三维空间分析算法方面,主要对视域分析、日照分析和天际线分析等在真三维场景中的计算和显示进行了研究。最后,基于关键技术对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进行设计并实现。

李佳伟[9](2019)在《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总体而言,当前三维城市空间建模大多单偏向对地理空间对象可视化方法的研究与3DGIS平台的建立,或是单从补充和扩展传统二维地质信息表达以提升城市地质调查成果这方面对城市地学空间中地质体及地质现象进行三维模拟与分析,鲜有针对城市整体空间做一体化研究与应用。部分学者基于城市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在空间一体化建模和数据库模型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但它们仍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范围复杂地质结构模型的快速构建和多源异构模型数据的一体化表达与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面向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一种顾及城市地质结构的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使城市空间建模工作既注重地上规划建设的合理性、美观性,又充分考虑地下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城市地表为界将空间划分为地理和地学空间,地理空间三维建模的重点是针对不同对象研究了建模方法的选取、模型优化以及地物与地形匹配技术;地学空间建模部分重点研究了如何运用行业领先建模技术高效、合理地完成多元地质数据融合下的三维城市地质建模,并以地质建模中构造建模为重点,总结了城市构造建模的技术方法与流程;空间模型一体化集成方面,重点研究了多源异构模型数据间有机组合的方式,将地质模型数据转换为三维地理信息平台通用的标准格式,最终实现了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并使用了相关分析工具做一体化分析及应用。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前三维城市景观建模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比较,选择适当的建模方法完成了地理空间中建筑物、道路及附属设施的三维重建;2)使用高程采样点数据基于TIN模型对城市三维地表进行构建,并通过纹理映射技术叠加同范围正射影像完成了地表实体模型的创建;3)引入地物对地形的影响。研究了顾及地形的三维场景构建关键技术,并根据地物特征线对地形进行了重构,实现了建筑物和道路与地形无缝贴合;4)在城市地质建模方面,研究了应用油气藏专业建模平台SKUA-GOCAD对城市大地构造进行三维建模的核心方法与流程,将其半智能化的工作流建模模式应用到城市地质领域;5)模型数据转换方面,分析了Model3d数据的组织结构并与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交换格式Geo3DML主要模块进行了对比,通过试验确立了两者数据结构的对应关系,并利用读写操作完成了Model3d数据向Geo3DML格式的转换;6)使用MapGIS 10平台对城市空间场景进行一体化集成显示和组织管理,并利用分析工具对三维场景进行相关空间分析。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使用SKUA-GOCAD平台解决城市大范围复杂地质结构模型的快速构建并通过Geo3DML标准格式对Model3d模型进行数据转换,弥补了当前3DGIS平台在解决城市地质建模方面的不足。试验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何宇萍[10](2018)在《基于GIS的益阳市城市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建设的进入高潮,享有长沙后花园之誉的银城益阳也进入城市规划建设事业飞速发展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和规模逐渐庞大导致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此外,规划审批与管理牵涉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越来越庞大,以及政府部门对办公信息透明化的要求,对于城市规划的信息化与规划政务公开化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传统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方法必将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做出发展和改变。现阶段,很多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还在采用平面、二维城市规划方法,无法真实的表现现实的景观环境。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而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模拟现实的环境,做到真三维、多视角、全方位的进行城市规划,还进一步可以实现规划方案的比较推敲,实现城市规划方案的整体的景观分析,使局部与整体之间更加的协调,从而使规划方案更加直观、科学,提高规划辅助决策的效率。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于系统开发,主要开展如下研究:(1)基于GIS的益阳市城市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2)实现信息的二三维一体化管理;(3)数据的分层管理;(4)大数据的存储与浏览研究;(5)数字城市的日照分析。本系统的实现能够帮益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便利:功能上实现一体化的城市规划功能;数据上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真三维、多视角、全方位城市三维景观;决策上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详细,准确的分析数据和优化计划。提高规划工作的参与性,为公众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规划结果,并参与规划工作。

二、面向城市规划的三维建模技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城市规划的三维建模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多元数据结合的“独角兽岛”三维场景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三维建模的研究现状
        1.2.2 点云稠密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多视图摄影测量的模型构建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的获取
        2.2.1 图像的获取
        2.2.2 遥感影像的获取
    2.3 三维模型快速构建方法
        2.3.1 相机模型与相机标定
        2.3.2 特征点检测与匹配
        2.3.3 相机运动与恢复结构
        2.3.4 密集匹配生成点云模型
        2.3.5 泊松表面重建
    2.4 三维模型快速构建
第3章 面向点云数据的模型优化
    3.1 基于多视图点云数据的特点
    3.2 点云数据预处理
    3.3 稠密点云重建
        3.3.1 PMVS稠密化算法
        3.3.2 PMVS稠密化算法实现
    3.4 点云的网格优化
        3.4.1 网格的空洞修补算法
        3.4.2 网格空洞修补的实现
第4章 基于3DMAX的模型构建
    4.1 建模平台及方法
    4.2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4.2.1 线框图的生成
        4.2.2 构筑物高度数据获取
        4.2.3 图像处理
    4.3 三维模型的构建流程
        4.3.1 三维模型修补
        4.3.2 规则三维模型构建
        4.3.3 纹理映射
第5章 “独角兽岛”三维场景可视化
    5.1 三维可视化研究
        5.1.1 三维可视化原理
        5.1.2 三维可视化平台
    5.2 城市其他要素在场景中的构建
        5.2.1 交通要素构建
        5.2.2 水系要素构建
        5.2.3 植被要素构建
        5.2.4 其他附属要素构建
    5.3 三维可视化场景的生成
    5.4 三维可视化空间分析
        5.4.1 量测分析
        5.4.2 通视分析
        5.4.3 视域分析
        5.4.4 日照分析
    5.5 三维可视化空间的应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基于规则建模的控规三维模型构建及风热环境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控规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1.1.2 控规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1.1.3 控规对物理环境的影响
        1.1.4 构建控规三维模型的迫切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和本研究方案
    本章导读
    2.1 相关研究综述
        2.1.1 控规三维建模研究现状
        2.1.2 规则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2.1.3 城市风环境和热环境研究现状
        2.1.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本研究方案设计
        2.2.1 研究思路
        2.2.2 本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2.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规方案三维模型属性研究
    本章导读
    3.1 控规方案三维模型定义及建模特征
        3.1.1 控规三维模型定义
        3.1.2 控规三维模型特征
    3.2 控规方案三维建模控制指标选取
    3.3 控规方案三维建模要素及细节层次
        3.3.1 建模要素
        3.3.2 建模细节层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规方案规则建模方法
    本章导读
    4.1 规则建模技术及其优势
        4.1.1 规则建模原理
        4.1.2 规则建模关键技术
        4.1.3 规则建模优势
    4.2 规则建模与控规的结合
        4.2.1 与控规模型精度的结合
        4.2.2 与控规控制指标的结合
    4.3 控规方案规则建模步骤与方法
        4.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3.2 地形模型构建
        4.3.3 建模要素规则语言编写
        4.3.4 三维模型生成与输出
    4.4 案例研究
        4.4.1 区域和控规方案概述
        4.4.2 控规方案三维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规则建模辅助分析控规方案风环境
    本章导读
    5.1 基于城市围合度的风环境分析方法
        5.1.1 城市围合度与城市风环境
        5.1.2 控规风环境评价思路与方法
    5.2 风环境分析三维模型要求及控制指标选取
        5.2.1 控规三维模型要求
        5.2.2 控规控制指标选取
    5.3 规则建模构建
        5.3.1 研究对象介绍
        5.3.2 构建地形模型
        5.3.3 构建建筑模型
    5.4 控规方案风环境分析及优化建议
        5.4.1 绘制围合度图
        5.4.2 风环境分析
        5.4.3 控规优化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规则建模辅助评价控规方案热环境
    本章导读
    6.1 基于要素叠加的热环境评价方法
        6.1.1 城市要素的叠加性
        6.1.2 热岛潜在强度(HIP)的叠加性
        6.1.3 控规热环境评价思路与方法
    6.2 单元地块设计及热环境数值模拟条件设置
        6.2.1 实体均质要素单元地块设计
        6.2.2 建筑单元地块设计
        6.2.3 热环境模拟条件设置
    6.3 控规热环境评价模型构建
        6.3.1 实体均质要素热环境模拟结果分析
        6.3.2 建筑用地热环境模拟结果
        6.3.3 控规热环境评价数学模型构建
    6.4 规则建模辅助评价控规热环境
        6.4.1 地块HIP日累计值计算
        6.4.2 地块热环境等级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适用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授权专利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主要参加项目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4)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方法研究 ——以农村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城乡规划到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
        1.1.2 交通规划与城乡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1.1.3 农村公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1.4 新兴技术方法为规划空间信息获取和应用提供的新途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和问题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
        2.1.1 城乡一体化思想形成与发展
        2.1.2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发展
        2.1.3 当代城乡规划需求及理论研究启示
    2.2 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的交通规划
        2.2.1 当前交通规划与城乡规划的互动关系
        2.2.2 空间规划体系发展历程与现状
        2.2.3 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及相关理论研究启示
    2.3 农村公路规划理论
        2.3.1 农村公路规划基础理论
        2.3.2 农村公路网规划理论
        2.3.3 当前农村公路规划理论简要评价
    2.4 城乡规划技术方法理论
        2.4.1 城乡规划技术与方法理论概述
        2.4.2 规划空间信息技术理论
        2.4.3 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理论
        2.4.4 城乡规划技术方法理论应用简要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技术和方法研究
    3.1 农村公路规划技术研究
        3.1.1 当前农村公路规划技术
        3.1.2 农村公路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
        3.1.3 交通规划与城乡规划互动协同的农村公路规划技术展望
    3.2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研究
        3.2.1 无人机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
        3.2.2 倾斜摄影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
        3.2.3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现状
    3.3 实景三维空间信息应用技术研究
        3.3.1 空间信息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
        3.3.2 空间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及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
        3.3.3 基于倾斜摄影与GIS结合的实景三维空间信息技术研究
        3.3.4 实景三维空间信息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农村公路规划方法体系构建
    4.1 规划方法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
        4.1.1 规划方法体系构建的原则
        4.1.2 规划方法体系构建的目标
    4.2 相关技术方法的整合
        4.2.1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与空间信息应用技术
        4.2.2 实景三维空间信息技术与农村公路规划技术
    4.3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农村公路规划主要方法
        4.3.1 基于实景三维空间信息的农村公路网规划
        4.3.2 与村庄规划协同的通村公路规划
        4.3.3 农村公路的动态改造规划
    4.4 规划方法支撑
        4.4.1 技术方法支撑
        4.4.2 政策制度支撑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实证研究
    5.1 张北县路网分析及方法初步应用
        5.1.1 案例选取背景
        5.1.2 张北县区位及路网分析
        5.1.3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农村公路规划方法初步应用
        5.1.4 实证分析
    5.2 厦门越尾山农村公路规划与改造项目规划方法应用实践
        5.2.1 案例概况
        5.2.2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农村公路规划方法应用
        5.2.3 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WebGIS三维实景地图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图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三维地图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实验系统相关的技术与理论概述
    2.1 Cesium三维地球引擎
        2.1.1 Cesium框架介绍
        2.1.2 数学基础
        2.1.3 Cesium渲染机制
    2.2 WebGIS技术介绍
        2.2.1 WebGIS架构介绍
        2.2.2 WebGIS技术特点
    2.3 实验系统相关前后端技术介绍
        2.3.1 HTML5
        2.3.2 XML
        2.3.3 AJAX
        2.3.4 WebGL技术
        2.3.5 HDFS
    2.4 城市规划管理相关理论
        2.4.1 城市规划管理基本概念
        2.4.2 城市规划管理特点
3 多源数据与三维重建技术
    3.1 多源数据概况
    3.2 多源数据组织及处理
        3.2.1 数据获取方式
        3.2.2 数据格式转换
    3.3 实景数据三维重建
        3.3.1 三维建模方式
        3.3.2 建模技术难点研究
        3.3.3 三维实景地图的构建
4 数据存储技术研究与实现
    4.1 多源数据结构
        4.1.1 实景数据结构特点
        4.1.2 多源数据结构特征
    4.2 数据存储技术研究
        4.2.1 HDFS系统架构
        4.2.2 MapReduce技术分析
        4.2.3 HDFS中小文件紧凑型存储结构
    4.3 数据存储机制构建与实现
        4.3.1 数据存储总体架构
        4.3.2 数据存储机制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5.1 需求分析
    5.2 总体架构设计
        5.2.1 功能模块设计
        5.2.2 系统总体设计
        5.2.3 系统具体功能用例图
        5.2.4 系统架构优化
    5.3 技术路线
    5.4 规划管理应用系统特点
6 实验系统实现与规划管理应用分析
    6.1 系统开发环境
        6.1.1 软硬件环境
    6.2 实验系统实现与规划管理应用
        6.2.1 功能模块实现关键技术
        6.2.2 规划管理查询展示模块
        6.2.3 分析辅助模块
        6.2.4 数据管理模块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GIS技术的总体城市设计导控路径初探 ——以武夷山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工程报告
    第一章 总体背景分析
        1.1 设计背景
        1.2 设计范围
        1.3 设计框架
    第二章 现状资源评析
        2.1 特色格局评析
        2.1.1 自然生态空间格局评价
        2.1.2 历史人文空间格局评价
        2.1.3 现代风貌空间格局评价
        2.1.4 特色格局叠合评析——“山水城文”特色
        2.1.5 特色格局整合归纳——形态整合分析
        2.2 城市形态评析
        2.2.1 现状空间结构分析
        2.2.2 现状改造难度分析
        2.2.3 现状高度分区
        2.3 开敞空间评析
        2.3.1 现状生态资源评价
        2.3.2 现状生态敏感性评估
        2.4 景观风貌评析
        2.4.1 现状景观资源评估
        2.4.2 现状眺望视廊梳理(点状资源-眺望视廊)
        2.4.3 现状天际线梳理(线性资源-天际线)
        2.4.4 现状观景路径梳理(线性资源-观景路径)
        2.4.5 景观风貌总体特征
    第三章 城市设计思路
        3.1 设计概念
        3.1.1 总体概念
        3.1.2 特色控制
        3.2 设计重点
        3.3.1 宏观层面(全域覆盖)
        3.3.2 中观层面(分类覆盖)
        3.3.3 微观层面(重点覆盖)
        3.3 设计思路
    第四章 总体空间优化
        4.1 特色格局优化
        4.1.1 自然生态特色格局优化
        4.1.2 历史人文特色格局优化
        4.1.3 现代风貌特色格局优化
        4.1.4 总体特色格局规划
        4.2 城市形态优化
        4.2.1 基于空间意象认知的城市形态优化
        4.2.2 高度区划引导
        4.3 开敞空间优化
        4.3.1 城市开敞空间布局的适宜性评价
        4.3.2 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4.3.3 开敞空间分级引导
        4.4 景观风貌优化
        4.4.1 依山而立:完善山体眺望体系
        4.4.2 临溪而城:优化滨水景观界面
        4.4.3 畅览四方:构筑景观认知路径
    第五章 风貌分区导控
        5.1 城市风貌分区
        5.2 风貌分区导控
        5.2.1 站前商贸综合风貌区
        5.2.2 风貌分区导控汇总
    第六章 重点城市设计
        6.1 崇阳溪沿岸城市设计
        6.1.1 地段概况
        6.1.2 系统规划
        6.1.3 总体格局
        6.2 梅溪沿岸城市设计(赤石—杜坝段)
        6.2.1 地段概况
        6.2.2 系统规划
        6.2.3 空间意象
下篇——研究报告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总体城市设计的实践已呈现出从新兴走向普遍的演化趋势
        1.1.2 大尺度的总体城市设计面临着从内容到技术上的新挑战
        1.1.3 GIS技术为大尺度城市空间风貌的导控提供了有效的应对路径
        1.2 研究意义
        1.2.1 符合数字化设计的趋势
        1.2.2 符合城市设计成果落实的需要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面
        1.3.2 总体城市设计方面
        1.3.3 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资料采集方法
        1.5.2 研究分析方法
        1.5.3 技术路线(见图1-4)
        1.6 研究创新
        1.6.1 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1.6.2 研究手段的定量化
    第二章 GIS技术和总体城市设计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GIS
        2.1.2 城市设计
        2.1.3 总体城市设计
        2.2 GIS技术的应用概述
        2.2.1 GIS的基本功能
        2.2.2 GIS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
        2.3 总体城市设计的发展概况
        2.3.1 阶段一:古代城市设计(公元前1900 年—1760 年代)
        2.3.2 阶段二:近代城市设计(1760 年代—1956 年)
        2.3.3 阶段三:现代城市设计(1956 年至今)
        2.4 结合GIS技术的总体城市设计概述
        2.4.1 总体城市设计的数字化背景
        2.4.2 结合GIS技术的总体城市设计案例
        2.4.3 结合GIS技术的总体城市设计案例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开敞空间适宜性布局
        3.1 操作路径设计
        3.1.1 国内外开敞空间相关研究综述
        3.1.2 设计思路
        3.2 指标体系建立
        3.2.1 开敞空间分级
        3.2.2 指标体系建立
        3.3 理想模型建构
        3.3.1 建立GIS数据库
        3.3.2 单因子分级赋值评价
        3.3.3 多因子叠加综合评价
        3.4 理想模型修正
        3.4.1 同现状条件的校核
        3.4.2 同上位规划的衔接
        3.4.3 开敞空间的增补
        3.4.4 服务半径校核
        3.5 系统建构和分级导控
        3.5.1 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3.5.2 开敞空间分级引导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景观视廊导控
        4.1 操作路径设计
        4.1.1 国内外景观视廊相关研究综述
        4.1.2 设计思路
        4.2 基于现状景观资源评估的景观点确定
        4.2.1 现状景观资源分类
        4.2.2 现状景观资源评估
        4.2.3 现状景观点确定
        4.3 基于ArcGIS可视域分析的视点与视廊遴选
        4.3.1 提取景观点制高点
        4.3.2 叠合现状建设条件
        4.3.3 理想可视域计算
        4.3.4 视点与视廊遴选
        4.4 基于ArcGIS三维可视分析的视廊控高
        4.4.1 确定景观点保护范围
        4.4.2 基于地形的基本视线范围
        4.4.3 基于可视范围的单元可建设高度
        4.4.4 确定用地可建设高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高度分区
        5.1 操作路径设计
        5.1.1 国内外高度分区相关研究综述
        5.1.2 设计思路
        5.2 指标体系建立
        5.2.1 影响因子遴选
        5.2.2 指标体系建立
        5.3 理想模型建构
        5.3.1 建立GIS数据库
        5.3.2 单因子分级赋值评价
        5.3.3 多因子叠加综合评价
        5.3.4 理想等级划分
        5.4 理想模型修正
        5.4.1 基于现状评估的修正
        5.4.2 基于在编成果的修正
        5.4.3 基于强制因子的修正
        5.5 上位规划反馈
        5.5.1 已批控规的高度校核
        5.5.2 建设高度指标引导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空间风貌导控实践:以武夷山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6.1 应用实践背景
        6.1.1 设计背景
        6.1.2 设计范围
        6.1.3 技术创新
        6.2 城市开敞空间适宜性布局
        6.2.1 指标体系建立
        6.2.2 理想模型建构
        6.2.3 理想模型修正
        6.2.4 系统建构与分级导控
        6.3 城市景观视廊导控
        6.3.1 基于现状景观资源评估的景观点确定
        6.3.2 基于ArcGIS可视域分析的视点与视廊遴选
        6.3.3 基于ArcGIS三维可视分析的视廊控高
        6.4 城市高度分区
        6.4.1 指标体系建立
        6.4.2 理想模型建构
        6.4.3 理想模型修正
        6.4.4 上位规划反馈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框架构建
        7.2 研究结论
        7.2.1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开敞空间适宜性布局
        7.2.2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景观视廊导控
        7.2.3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高度分区
        7.3 创新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国内将GIS技术运用到总体城市设计中的文献统计
    附录B 国外将GIS技术运用到城市设计中的文献统计
作者简介

(7)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基础
    1.1 缘起:中国当代乡村建设背景下建筑师的困境与责任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当下乡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1.2.2 乡村建设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1.2.3 乡村建设中建筑师工作内容的延伸
        1.2.4 在乡村建设中架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1.3 建筑策划研究动态
        1.3.1 本研究在所属研究领域中的位置
        1.3.2 国外建筑策划理论研究动态
        1.3.3 国内建筑策划理论研究动态
    1.4 乡村建设研究动态
        1.4.1 社会学者的乡村建设研究概述
        1.4.2 建筑学视角下国外的乡村建设
        1.4.3 国内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1.4.4 建筑学视角下国内的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
        1.4.5 研究综述小结
    1.5 研究内容、科学问题和技术路线
        1.5.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2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1.5.3 技术路线
    1.6 选题的创新点
        1.6.1 扩展了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
        1.6.2 系统地构建了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
        1.6.3 为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操作指南与新工具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方法
        1.7.2 分析综合方法
        1.7.3 系统科学方法
        1.7.4 社会学研究方法
        1.7.5 数据科学方法
第2章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项目特征机制研究
    2.1 乡村建设的几种建筑项目类型
        2.1.1 拆迁整治类项目
        2.1.2 公共服务建筑
        2.1.3 村民住宅和新农村建设
        2.1.4 个体商业项目
        2.1.5 商业开发项目
        2.1.6 文物保护和利用
    2.2 建筑的功能空间特征
        2.2.1 功能本身的差异
        2.2.2 空间功能的多义性特征
        2.2.3 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相结合的功能特征
        2.2.4 空间的模糊特征
        2.2.5 功能空间的规模特征
    2.3 乡村建设项目的参与者
        2.3.1 地方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2 建筑师和规划师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3 开发商和企业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4 社会学者和科研机构的乡村建设实验
        2.3.5 艺术家的乡村实践
        2.3.6 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开展的乡村工作
        2.3.7 乡村内生力量主导的乡村建设
    2.4 建筑项目的组织参与特征
        2.4.1 主要参与者或决策者的诉求特征
        2.4.2 建筑项目决策的几个原则维度
        2.4.3 建造过程的组织方式特征
    2.5 乡村建设的外部环境特征
        2.5.1 土地
        2.5.2 基础设施条件
        2.5.3 自然环境特征
        2.5.4 社会环境特征
    2.6 本章小结:区别于城市建设的乡村建设特征机制
第3章 乡村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的方法体系架构
    3.1 既有建筑策划理论和方法在乡村建设项目中的衔接
        3.1.1 建筑策划的核心理念
        3.1.2 建筑策划核心理念对乡村建设项目的启示
        3.1.3 几种经典建筑策划方法体系的比较和与乡村建设的衔接
        3.1.4 建筑策划方法在乡村建设项目中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3.2 乡村建设项目中的建筑策划架构
        3.2.1 乡村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与城市中的差异
        3.2.2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与乡村规划的关系
        3.2.3 乡村建设项目的建筑策划包括的内容
        3.2.4 乡村建设项目中策划的操作流程
        3.2.5 乡村建设项目的建筑策划团队和其他参与者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索引
    4.1 乡村建设中策划信息的系统架构
        4.1.1 建筑策划中的“信息”概述
        4.1.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信息特征
        4.1.3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信息的内容
    4.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上位信息清单
        4.2.1 建筑策划上位信息概述
        4.2.2 来自上位规划中的信息
        4.2.3 项目本身的立项定位信息
        4.2.4 相关的上位政策
    4.3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外部信息清单
        4.3.1 建筑策划外部信息概述
        4.3.2 场地的客观物理信息
        4.3.3 场地的意义与场所精神
        4.3.4 地域文化信息
        4.3.5 场地上人的行为活动
        4.3.6 产业条件
    4.4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内部信息清单
        4.4.1 建筑策划内部信息概述
        4.4.2 使用者信息
        4.4.3 功能需求信息
        4.4.4 运营信息
第5章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处理
    5.1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调研方法
        5.1.1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调研方法概述
        5.1.2 预调研和准备工作
        5.1.3 家庭和个人信息调查
        5.1.4 乡村公共信息调查
    5.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处理方法和工具
        5.2.1 经典的策划信息处理方法和工具
        5.2.2 建筑策划中的无人机航拍和真三维模型技术
        5.2.3 基于图像色彩分析技术的建筑策划方法
        5.2.4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数据库
        5.2.5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信息模型架构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构想
    6.1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构想的界定
        6.1.1 建筑策划构想概述
        6.1.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构想的内容与特征
    6.2 乡村建设的建筑产业职能构想
        6.2.1 产业构想的内容
        6.2.2 产业构想的方法与策略
        6.2.3 产业构想视角下的乡村类型
        6.2.4 其他目标构想与目标管理
    6.3 乡村建设的建筑空间构想
        6.3.1 建筑空间构想的内容
        6.3.2 原型:空间形态构想
        6.3.3 行为:空间功能构想
        6.3.4 容量:空间规模构想
        6.3.5 感知:空间环境心理特征构想
    6.4 乡村建设的建筑实体构想
        6.4.1 建筑形体的构想
        6.4.2 建构方式的构想
    6.5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实施保障构想
        6.5.1 政府对策划实施的推动
        6.5.2 村民公众参与和策划科普引导
        6.5.3 制定建筑的运营方案
第7章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实践应用与评价反馈
    7.1 应用与反馈: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实践综述
    7.2 实践案例一:牛庄村窑洞改造项目
        7.2.1 项目背景
        7.2.2 功能定位与问题探查
        7.2.3 信息获取与策划构想
        7.2.4 评价反馈
    7.3 实践案例二:西张耿村农民夜校和民宿设计改造项目
        7.3.1 项目背景与前期调研判断
        7.3.2 策划构想
        7.3.3 评价反馈
    7.4 实践案例三:裴柏村乡村综合体项目
        7.4.1 项目概况
        7.4.2 策划过程
        7.4.3 策划评价与设计过程
    7.5 实践案例四:王马村地址灾害移民新村建设项目
        7.5.1 项目背景
        7.5.2 条件调查与主要问题的界定
        7.5.3 策划构想与设计策略
        7.5.4 评价反馈
第8章 结语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展望:建筑策划视角下的乡村建设方法应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地方政府官员的乡村建设决策机制研究访谈问卷
附录 B 建筑师在乡村建设项目中的决策机制研究访谈问卷
附录 C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调研信息清单
附录 D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家庭硬信息调研操作流程
附录 E 西张耿村民住宅自改自建手册(图集)
附录 F 本研究中的图表来源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三维城市模型数据组织和调度研究现状
        1.2.2 面向城市规划辅助决策的空间分析研究现状
        1.2.3 三维城市规划平台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三维城市模型数据组织和调度关键技术
    2.1 三维城市模型数据结构
        2.1.1 模型构建流程
        2.1.2 模型文件组织方式
    2.2 三维城市模型简化方法
        2.2.1 二次误差度量的半边折叠简化算法
        2.2.2 多级纹理压缩算法
        2.2.3 试验结果
    2.3 三维场景调度方法
        2.3.1 基于简化算法的三维城市模型LOD构建
        2.3.2 基于八叉树的分页调度方法
        2.3.3 试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空间分析方法
    3.1 可视域分析方法
        3.1.1 基于ShadowMap的可视域分析方法
        3.1.2 改进精度的可视域分析方法
        3.1.3 试验结果
    3.2 日照分析方法
        3.2.1 日照分析的原理
        3.2.2 基于光线跟踪的日照量计算方法
        3.2.3 试验结果
    3.3 天际线分析方法
        3.3.1 基于并行视线跟踪求交算法的天际线快速提取
        3.3.2 基于GPU渲染管线模板测试的天际线动态渲染
        3.3.3 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
        4.1.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1.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1.3 开发环境
    4.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4.2.1 系统主界面
        4.2.2 坡向分析
        4.2.3 坡度分析
        4.2.4 叠置分析
        4.2.5 淹没分析
        4.2.6 剖面分析
        4.2.7 控高分析
        4.2.8 挖填方分析
        4.2.9 红线退让分析
        4.2.10 通视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三维城市地理空间建模
        1.2.2 三维城市地质建模
        1.2.3 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建模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三维城市地理空间建模
    2.1 地表模型建立
        2.1.1 DEM简介
        2.1.2 地表模型创建
    2.2 道路模型建立
    2.3 建筑物模型建立
        2.3.1 外业数据采集
        2.3.2 内业数据制作
        2.3.3 模型优化及导出
    2.4 附属设施模型建立
        2.4.1 三维符号库管理
        2.4.2 三维专题图制作
    2.5 地物与地形匹配
        2.5.1 建筑物与地形匹配方法
        2.5.2 道路与地形匹配方法
第3章 三维城市地质建模
    3.1 三维构造模型要素与组织规则
        3.1.1 模型要素
        3.1.2 组织规则
        3.1.3 模型表达
    3.2 三维城市构造建模平台介绍
        3.2.1 SKUA-GOCAD简介
        3.2.2 SKUA-GOCAD基本几何对象
    3.3 三维构造建模方法及技术流程
        3.3.1 三维构造建模方法
        3.3.2 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流程
    3.4 三维构造建模方法应用
        3.4.1 数据准备
        3.4.2 数据预处理
        3.4.3 数据导入
        3.4.4 构造模型建立
第4章 SKUA-GOCAD与Geo3DML转换研究
    4.1 Geo3DML简介
    4.2 Geo3DML的框架和主要模块
        4.2.1 框架结构
        4.2.2 主要模块
    4.3 SKUA-GOCAD数据组织结构
        4.3.1 可视化信息
        4.3.2 几何信息
        4.3.3 属性信息
    4.4 SKUA-GOCAD与Geo3DML的转换思路
        4.4.1 地质对象
        4.4.2 几何数据
        4.4.3 地质要素间关系数据
        4.4.4 属性数据
        4.4.5 可视化信息
    4.5 转换实现
        4.5.1 Model3d文件读取
        4.5.2 Geo3DML文件建立
第5章 三维城市空间模型一体化集成
    5.1 三维城市空间场景集成
        5.1.1 创建场景
        5.1.2 模型导入
        5.1.3 场景展示
    5.2 三维城市空间模型应用
        5.2.1 三维标注
        5.2.2 场景特效
        5.2.3 场景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基于GIS的益阳市城市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系统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1.1 投资必要性
        2.1.2 技术的可行性
        2.1.3 社会可行性
        2.1.4 经济可行性
        2.1.5 效益分析
    2.2 需求分析
        2.2.1 任务概述
        2.2.2 用户需求
        2.2.3 系统数据需求
        2.2.4 功能需求
        2.2.5 非功能性需求
        2.2.6 需求规定
        2.2.7 设计依据
    2.3 关键技术
        2.3.1 数字地面模型(DTM)技术
        2.3.2 组件式GIS开发技术
        2.3.3 二三维城市一体化技术
        2.3.4 虚拟仿真技术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设计
    3.2 文件管理功能模块
    3.3 数据库管理模块
    3.4 地图文档浏览模块
    3.5 编辑模块设计
    3.6 查询功能模块
    3.7 房屋建筑综合分析功能模块
    3.8 统计量算功能模块
第4章 数据的采集与设计
    4.1 数据的采集
        4.1.1 所需数据
        4.1.2 数据来源
        4.1.3 采集方法
    4.2 数据处理
        4.2.1 数据处理方法
        4.2.2 数据存储
        4.2.3 数据处理的过程
    4.3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4.4 数据库信息表
        4.4.1 建筑物信息表
        4.4.2 道路属性信息表
        4.4.3 注记属性信息表
    4.5 数据组织与管理
        4.5.1 属性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4.5.2 二维数据处理与组织
        4.5.3 三维城市建模
第5章 基于GIS的益阳市城市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实现
    5.1 系统介绍
        5.1.1 数据管理
        5.1.2 浏览功能
        5.1.3 地图编辑
        5.1.4 地图查询
        5.1.5 属性信息统计
        5.1.6 地图量算
        5.1.7 三维分析功能
    5.2 系统界面操作
        5.2.1 系统运行主界面
        5.2.2 数据显示界面
        5.2.3 数据管理界面
        5.2.4 属性查询界面
        5.2.5 空间查询模块
        5.2.6 房屋建筑综合分析模块
        5.2.7 统计量算模块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清单
致谢

四、面向城市规划的三维建模技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空间多情景可视化精准度提升策略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D]. 王梦飞. 吉林建筑大学, 2021
  • [2]多元数据结合的“独角兽岛”三维场景可视化研究[D]. 王冰.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3]基于规则建模的控规三维模型构建及风热环境分析研究[D]. 骆燕文. 广西大学, 2019(02)
  • [4]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方法研究 ——以农村公路为例[D]. 代成.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WebGIS三维实景地图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小敏.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6]基于GIS技术的总体城市设计导控路径初探 ——以武夷山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D]. 朱嘉. 东南大学, 2019(05)
  • [7]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D]. 党雨田. 清华大学, 2019
  • [8]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谭均铭. 武汉大学, 2019(06)
  • [9]三维城市空间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研究[D]. 李佳伟.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10]基于GIS的益阳市城市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宇萍. 南华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城市规划3D建模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