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野生动物——矮蓝羊

珍稀野生动物——矮蓝羊

一、珍稀野生动物——矮岩羊(论文文献综述)

肖宏强,张永兵,韦伟,洪明生,唐俊峰,周宏,张泽钧[1](2021)在《拟建川藏铁路(康定至巴塘段)沿线野生鸟兽的红外相机调查》文中认为野生动物调查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本研究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拟建川藏铁路(康定至巴塘段)沿线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布设相机85台,获得56台相机数据,累计获得20,440个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656张,其中野生兽类2,571张,野生鸟类565张。记录到野生兽类与鸟类共57种,其中兽类26种,隶属5目12科,鸟类31种,隶属4目14科。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种,即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荒漠猫(Fellis bieti)、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熊(Ursus arctos)、猕猴(Macaca mulatta)等18种。被IUCN评估为濒危(EN)的物种2种,即马麝和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易危(VU)和近危(NT)的物种分别为7种和5种。被CITES纳入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的物种分别为7种、8种和4种。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最高的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8.366),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0.861)。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康定至巴塘段)非保护区区域进行兽类和鸟类的调查研究,确定了物种丰富度较高的4处区域,为后续铁路建设中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姜智亮[2](2020)在《西藏中部岩羊(Pseudois nayaur)的人类干扰及其头骨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岩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域。其中西藏亚种在西藏分布广泛,是雪豹等多种大型食肉目动物的捕食对象,对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有关岩羊的研究报道较多,但目前对西藏地区该物种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和报道还有欠缺,特别是西藏中部地区岩羊尚未见到种群数量和分布方面的报道,西藏亚种的地理分界也不明确。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逐渐增多,网围栏分割草场,加剧了岩羊生境破碎化并导致一些岩羊死亡,家畜放牧增加了与岩羊互相传染疫病的风险等。岩羊的种群监测数据的缺乏,导致难以制定完善的管理和保护政策。因此,本文对西藏中部地区岩羊种群分布、社群结构和生命表等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岩羊栖息地占域的因素,评价西藏中部种群岩羊的生存状态,为制定野生动物管理政策提供基础生态学数据。同时,测量岩羊头骨形态特征,为区分和验证西藏亚种与四川亚种提供形态学证据。为此,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于冬季和夏季,共四个季度对西藏中部地区共18个区县的岩羊种群进行了初步调查,采集了种群数量、种群大小、性比及成幼比等种群生态数据,以及雄性岩羊死亡个体头骨和羊角样品。基于占域模型方法预测研究范围岩羊的分布,综合角形数据制成静态生命表,并对岩羊主要受到的人为干扰因素及受干扰程度进行了讨论。对比岩羊西藏亚种和四川亚种的头骨形态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各样线最近的考察发现了来自18个种群的462-464只个体,分布于西藏中部的9个区县内,种群年龄结构为亚成体占比19.05%,壮年个体占比57.14%,老年个体占比23.81%,此外根据其他证据和预测结果,还有4个区县可能有种群分布。2、探测率的估计为72.73%(SE=9.16),没有探测到岩羊的地区中,认为堆龙德庆区和岗巴县存在岩羊,林周县和当雄县在春季很可能存在岩羊种群迁入并产仔,推测这一季节岩羊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冬季和夏季存在较大差异。对岩羊栖息地占据影响最大的人为干扰因素为放牧和网围栏,且人为干扰权重超过了水源和栖息地的影响,认为研究地区的种群受到较严重的人为干扰,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保护和管理政策。3、根据来自21只雄性岩羊个体的羊角建立岩羊静态生命表,分析发现角基周长与年龄和栖息地都无显着相关性(P>0.05),角长和角年均增长在不同年龄下均显示出极显着差异(P<0.001),不同栖息地显示出极显着差异(P<0.01)。表明角长和角年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栖息地质量和生存状态。对比贺兰山、青海等地的种群,认为西藏中部种群生存状态和栖息地质量欠佳。4、测量来自16只岩羊的头骨形态特征,单一头骨形态的结果显示西藏亚种对比四川亚种,泪骨显着较宽(t=-3.522,df=23,P=0.002),颞骨显着较宽(t=14.757,df=25,P<0.001),额骨显着较长(t=-2.502,df=12,P=0.028),枕骨显着较长(t=-9.203,df=8,P<0.001),角基长径显着更长(t=-9.203,df=8,P<0.001),基于头骨形态的聚类分析发现四川亚种单独聚为一支,而不同地区西藏亚种间分支不清,表明头骨形态可以有效区分西藏亚种和四川亚种。基于以上结果,认为岩羊在西藏中部地区广泛分布,数量较丰富,但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影响,应制定对放牧和网围栏的针对性政策,继续调查西藏中部种群的分布并明确亚种的地理分界,加强对区内野生动物的管理和保护。

姜智亮,米玛旺堆[3](2020)在《岩羊(Pseudois nayaur)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野生动物管理需要生境质量、行为学、种群动态以及种间关系等数据支持。岩羊(Pseudois nayaur)作为我国Ⅱ级保护动物,是雪豹(Panthera uncia)、狼(Canis lupus)、棕熊(Ursus arctos)等珍稀食肉目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20世纪,岩羊作为重要的狩猎物种被大量捕杀贩卖,影响了该物种的种群规模和分布,也影响了雪豹等动物的食物资源。当前,由于缺乏野生动物管理所需数据,岩羊保护与人类利益发生冲突十分常见。岩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种群分布及行为学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份;在境外地区,印度、尼泊尔等国也有岩羊的反捕食栖息方面研究的报道,而高原中部地区岩羊种群的研究却非常少。当前研究存在主要问题:分类学上对亚种间分化争议较大,栖息地质量评估无法满足岩羊有效管理,网围栏架设等人类活动干扰其生存并间接影响濒危物种雪豹的保护等。此外,有关岩羊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肠道微生物及动物营养学等报道,尚缺乏对岩羊与家畜交叉感染相关案例的深度分析。已有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物种分化和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但对岩羊宏观生态学研究不够系统,仍存在大部分地区种群动态数据不足、亚种分类和地理划分不清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分子识别、计算机识别、无人机技术和红外相机技术等对岩羊进行宏观生态学研究成为热点,建议加大对矮岩羊种群和贺兰山岩羊种群的保护;对保护区内应用新技术构建全面的野生动物及环境监测系统,从而对野生动物的种群分布动态和生存状态能够进行有效监测;增加对区外野生动物的调查频率,及时建立保护区、扩大保护区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监测站。

王盼[4](2020)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水鹿(Rusa Unicolor)的生境利用与活动模式》文中研究表明野生动物的生境利用和活动模式体现了动物对栖息地内一切自然资源的利用规律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昼夜变化的综合适应性,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境利用和活动模式特征有助于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生存状况,是开展物种保护与栖息地恢复的基础。水鹿(Rusa Unicolor)属于偶蹄目鹿科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鹿是大型林栖有蹄类动物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由于水鹿生性机警,善奔跑,主要在晨昏和夜间活动,野外调查较为困难,所以关于水鹿的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红外相机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鹿进行监测,分析其空间分布、生境选择、生境适宜性和活动模式特征,以期为水鹿的物种保护提供基础数据。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水鹿主要分布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南端和东南区域,空间利用面积约有540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不同强度空间利用总面积依次为:最强:33 km2;强:339 km2;中:66 km2;弱:102 km2。保护区内主要道路(303省道)穿过水鹿主要活动的中、强度区域。进一步对水鹿出现频率与道路距离的关系分析中显示,水鹿出现频率最高区域是距离道路1-4 km的区域。(2)通过对水鹿利用生境和非利用生境中27个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离小路距离、郁闭度、乔木冠幅、灌木盖度、灌木密度、幼竹密度、幼竹高度、成竹密度、成竹高度、死竹密度等10个生境因子具有显着性差异。水鹿偏好选择在缓坡(0-10°)、中坡位、离小路距离在100–500 m、离水源距离<100 m或200–300 m的区域活动,喜好郁闭度>0.5、竹林盖度在0.25-0.75的生境,完全不选择灌木盖度在0-0.25的生境,偏好选择的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利用MaxEnt模型对水鹿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水鹿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内的东南区域。对不同适宜等级的生境斑块进行面积计算得出:水鹿适宜生境面积为672 km2,次适宜生境面积为495 km2,不适宜生境面积为857 km2。海拔、道路、坡度是影响水鹿生境适宜性的最重要的生境因子,其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低海拔(<3500 m),离道路近(<4000 m),缓坡(<30°)的区域。(4)基于红外相机监测,对水鹿非盐井区域的日活动规律分析的结果表明:水鹿的活动高峰时间为17:00,在22:00的时候有一个活动最低峰;其中觅食活动时间高峰为17:00-18:00,移动活动时间高峰为17:00,其他行为具有两个活动时间高峰14:00-15:00和17:00。基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水鹿盐井区域的活动模式分析的结果显示:在秋季,水鹿的舔盐频率最高,在冬季最低,而且水鹿主要在夜晚活动于盐井区域。水鹿到达盐井的时间秋季早(18:00)于春夏季节(20:00);不同性别水鹿的舔盐高峰季节不一样,雌性水鹿的舔盐频率高峰出现在秋季,而雄性水鹿在春夏秋季的舔盐频率都较高;成体水鹿的舔盐高峰出现在秋季,而亚成体(幼体)的舔盐频率是从春季到冬季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且舔盐高峰时间先于成体水鹿。

黄师梅[5](2020)在《内蒙古贺兰山保护区岩羊、马鹿种群数量及观察者对其行为影响》文中指出为了掌握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岩羊(Pseudois nayaur)、马鹿(Cervus elaphus)的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探究观察者对岩羊、马鹿反应行为的影响,维护内蒙古贺兰山的生态平衡。于2017年11~12月,2018年4~6月、11~12月,2019年4~6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的岩羊、马鹿进行调查,采用Distance R进行数据分析,估测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并对种群结构进行探讨。对于观察者对岩羊、马鹿反应行为的影响,我们记录了 3种反应行为,并测量了反应距离和相关生境因子,建立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岩羊数量众多,样线内观察到岩羊的几率很大,每条沟道都能观察到岩羊;马鹿数量较少,2017年冬季和2018年春季有多条样线未观察到马鹿实体。2、岩羊在2018年冬季种群数量最高约为10558(6784~16432)只,种群密度为15.956(10.252~24.833)只/km2,遇见率为12.990只/km。马鹿在2018年冬季种群数量最高约为2452(1678~3578)只,种群密度为3.705(2.539~5.048)只/km2,遇见率为 1.943 只/km。3、保护区内共观测到岩羊6442只,整个保护区内岩羊的遇见率为11.51只/km,遇见率年际间变化不明显(F=0.32,P=0.966);混合群出现的次数最高,单独个体出现的次数最低,不同集群类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极显着(P<0.001);岩羊平均群大小为5.205只,群大小在不同季节的差异不显着(P=0.128);雌雄比在不同季节中没有太大的变化,雌幼比在2018年春季比例最高为2.809:1。4、保护区内共观测到马鹿747只,整个保护区内马鹿的遇见率为1.335只/km,遇见率年际间变化不明显(F=0.12,P=0.986);混合群出现的次数最高,雄性群出现的次数最低,不同集群类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极显着(P<0.001);马鹿平均群大小为1.304只,群大小在不同季节的差异不显着(P=0.132);雌雄比在不同季节中没有太大的变化,雌幼比在2018年春季比例最高为3.130:1。5、有5种变量对岩羊反应行为影响显着,分别是干扰源、性别、头的朝向、植被类型和地形特征,有4种变量与马鹿反应行为相关,分别是干扰源、性别、头的朝向和地形特征。6、岩羊、马鹿对人类的警惕性更强;雌性的警惕性比雄性强;被干扰者头的正面指向干扰源时警惕性最高;岩羊、马鹿在坡上的警戒反应和逃跑反应显着高于沟里和崖上;岩羊在草甸地带警觉性会相对更高。

王盼,李玉杰,张晋东,杨建,周材权[6](2018)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岩羊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1月—2016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岩羊Pseudois nayaur进行了行为谱研究。结合照片和视频建立了岩羊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分析了岩羊的9种姿势、68种动作、7种环境和61种行为,并总结出各种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相对发生频次。本研究为岩羊行为特征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基础信息,也为其他高海拔珍稀野生动物开展行为谱研究奠定基础。将建立的行为谱与圈养或半圈养状态下的岩羊行为谱进行对比,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分析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代万,李春叶,周顺福,王有兵[7](2017)在《近20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近20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近10年文献数量大幅增长,刊文量最多的期刊为《林业调查规划》,发文18篇,文献中动物类研究所占比例较高。文中进一步阐述动物、真菌、植物、社区与保护区关系、土壤、冰川、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赵海凤,徐明[8](2016)在《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价值计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以异地保护成本替代法计算森林生态系统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价值。栖息于四川省森林生境的濒危野生动物需要生存下去所必需的食物、水、居住环境等一切生存条件完全由人为提供、人为创造和维持的成本就是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的价值。论文以动物园饲养动物的基本成本作为濒危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的核算依据,得到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价值为15.45×108元/a。

张明春,王小明,周华明[9](2015)在《矮岩羊 罗尼神山的稀有物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藏族人民的心中,神山是山神居住的地方,所以神山上的一草一木、虫鱼鸟兽都受到山神的管辖。这样的习俗,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金沙江畔的白马雪山和其中心的罗尼神山成为当地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不仅生活着藏原羚、白马鸡、血雉、斑羚、白臀鹿以及濒临灭绝的雪豹,还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矮岩羊提供了一片休养生息的场所。矮岩羊属于偶蹄目牛科岩羊属,这是20世

朱睦楠,周材权[10](2014)在《金沙江河谷地区岩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岩羊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目前,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其栖息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岩羊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呈明显下降趋势。为了及时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必须了解它们的种群遗传结构。本文以粪便为研究材料,对来自金沙江河谷地区林线以上岩羊和林线以下矮个子岩羊共4个地理种群的169份有效样品进行线粒体CR全序列分析,共检测出21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8,核苷酸多样性为0.0242,显示种群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基于最大简约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金沙江河谷地区的4个地理种群被划分到四川种群的2个亚分支中,但云南曲宗贡的部分岩羊和四川竹巴笼的矮个子岩羊单倍型存在共享现象。根据分子钟计算,林线上下岩羊分化时间在3932万年前,在中更新世早中期(10536万年前)气候影响下,导致岩羊在金沙江河谷高低海拔之间相互迁移。对于岩羊在历史上所表现出的潜在迁徙能力,我们建议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到竹巴笼自然保护区之间的金沙江河谷地区作为岩羊和矮个子岩羊的栖息地整体保护。

二、珍稀野生动物——矮岩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珍稀野生动物——矮岩羊(论文提纲范文)

(2)西藏中部岩羊(Pseudois nayaur)的人类干扰及其头骨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A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
        1.1.1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特征
        1.1.2 高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大型动物简述
        1.1.3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1.1.4 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1.2 占域模型
        1.2.1 占域模型原理
        1.2.2 PRESENCE软件介绍
    1.3 头骨形态及生命表
    1.4 岩羊生物学特性和研究现状
        1.4.1 岩羊生物学特性
        1.4.2 岩羊的分类
        1.4.3 岩羊的种群分布
        1.4.4 岩羊头骨形态学
        1.4.5 岩羊社群结构及生命表
        1.4.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地区与方法
    2.1 研究地区
    2.2 野外调查与采样
    2.3 头骨及羊角的测量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西藏中部地区岩羊种群生态学
        3.1.1 种群分布及社群结构
        3.1.2 基于环境及人为干扰因子对研究范围内种群的占域与探测模型
        3.1.3 基于羊角数据的生命表及与其他地理种群的比较
    3.2 岩羊头骨形态学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西藏中部岩羊种群的分布及预测
    4.2 影响西藏中部岩羊种群分布的人为干扰因子
    4.3 岩羊生存状态评价
    4.4 岩羊的分类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岩羊(Pseudois nayaur)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岩羊的形态分类
2 岩羊的种群分布情况及其生境选择
3 岩羊的种群结构及生命表
4 岩羊的行为节律及繁殖行为
5 岩羊的其他研究及保护现状
6 展望

(4)卧龙自然保护区水鹿(Rusa Unicolor)的生境利用与活动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水鹿的生境利用研究概况
        1.2.1 水鹿的空间分布特征
        1.2.2 水鹿的生境选择
        1.2.3 水鹿的生境适宜性评价
    1.3 水鹿的活动模式
第2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法
        2.5.1 水鹿生境利用调查方法
        2.5.2 水鹿活动模式调查方法
第3章 水鹿的空间分布格局
    3.1 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水鹿的空间分布格局
        3.2.2 道路对水鹿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3.3 讨论
第4章 水鹿的生境选择
    4.1 分析方法
    4.2 结果
        4.2.1 水鹿生境选择特征
        4.2.2 水鹿与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分异特征
    4.3 讨论
        4.3.1 水鹿的生境选择特征
        4.3.2 水鹿与其同域分布大熊猫生境选择分异特征
第5章 水鹿的生境适宜性评价
    5.1 分析方法
    5.2 结果
        5.2.1 模型准确性
        5.2.2 水鹿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2.3 水鹿的适宜生境
    5.3 讨论
第6章 水鹿的活动模式
    6.1 分析方法
        6.1.1 水鹿的性别、年龄组划分与行为分类
        6.1.2 水鹿舔盐过程活动规律分析方法
    6.2 结果
        6.2.1 水鹿种群的性比
        6.2.2 水鹿的日活动规律
        6.2.3 水鹿主要行为活动节律
        6.2.4 水鹿的舔盐行为节律
    6.3 讨论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5)内蒙古贺兰山保护区岩羊、马鹿种群数量及观察者对其行为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岩羊的生物学特征
        1.1.1 岩羊的分类学地位
        1.1.2 岩羊的形态和年龄
        1.1.3 岩羊的分布和家域
        1.1.4 岩羊的集群行为和活动节律
        1.1.5 岩羊的生境选择和食性
    1.2 马鹿的生物学特征
        1.2.1 马鹿的形态和分布
        1.2.2 马鹿的集群行为和活动节律
        1.2.3 马鹿的生境选择和食性
    1.3 贺兰山岩羊、马鹿种群数量研究进展
        1.3.1 贺兰山岩羊种群数量研究进展
        1.3.2 贺兰山马鹿种群数量研究进展
    1.4 有蹄类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研究现状
        1.4.1 绝对数量调查法
        1.4.2 相对数量调查法
    1.5 DISTANCE R在有蹄类种群数量研究中的运用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点
    2.3 植被资源
    2.4 动物资源
3 内蒙古贺兰山岩羊、马鹿种群数量及种群结构
    3.1 研究方法
        3.1.1 野外调查
        3.1.2 数据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内蒙古贺兰山岩羊、马鹿的分布
        3.2.2 内蒙古贺兰山岩羊的种群数量
        3.2.3 内蒙古贺兰山马鹿的种群数量
        3.2.4 内蒙古贺兰山岩羊的种群结构
        3.2.5 内蒙古贺兰山马鹿的种群结构
    3.3 讨论
        3.3.1 内蒙古贺兰山岩羊的种群数量
        3.3.2 内蒙古贺兰山马鹿的种群数量
        3.3.3 内蒙古贺兰山岩羊的种群结构
        3.3.4 内蒙古贺兰山马鹿的种群结构
    3.4 本章小结
4 观察者对岩羊、马鹿反应行为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
        4.1.1 野外观察
        4.1.2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变量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
        4.2.1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模型的选择
        4.2.2 警戒反应概率和无反应概率发生比
        4.2.3 逃跑反应概率和无反应概率发生比
    4.3 讨论
        4.3.1 干扰源类型
        4.3.2 行为
        4.3.3 生境选择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岩羊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设备安装与数据准备
    1.3 性别、年龄鉴定与行为的定义和编码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7)近20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近20年保护区研究热点
2 研究内容概述
    2.1 动物类研究
        2.1.1 滇金丝猴及其它猴类研究
        2.1.2 鸟类研究
        2.1.3 其它动物研究
    2.2 真菌类研究
    2.3 植物类研究
    2.4 社区与保护区关系研究
    2.5 土壤、冰川类研究
    2.6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景观研究
    2.7 生态旅游及其它研究
3 研究展望

(8)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价值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异地保护成本替代法
    1.2动物异地保护成本计算方法
        1.2.1饲料成本
        1.2.2 动物人工成本
        1.2.3 最低标准圈舍成本
        1.2.4 水成本
        1.2.5 动物粪便处理成本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川省森林生境内主要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
    2.2 四川省森林珍稀濒危动物异地保护成本及其构成
    2.3 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动物价值
3 结论与讨论

(10)金沙江河谷地区岩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取样地点
    1.2 粪便DNA的提取方法
    1.3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1.4 PCR产物纯化与目的片段的测序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岩羊和矮岩羊粪便样品鉴定
    2.2 CR序列多态性
    2.3 基于CR全序列12个单倍型构建岩羊系统发育树
3 讨论

四、珍稀野生动物——矮岩羊(论文参考文献)

  • [1]拟建川藏铁路(康定至巴塘段)沿线野生鸟兽的红外相机调查[J]. 肖宏强,张永兵,韦伟,洪明生,唐俊峰,周宏,张泽钧. 生物多样性, 2021(10)
  • [2]西藏中部岩羊(Pseudois nayaur)的人类干扰及其头骨形态学研究[D]. 姜智亮. 西藏大学, 2020(02)
  • [3]岩羊(Pseudois nayaur)研究概述[J]. 姜智亮,米玛旺堆. 生态学杂志, 2020(07)
  • [4]卧龙自然保护区水鹿(Rusa Unicolor)的生境利用与活动模式[D]. 王盼. 西华师范大学, 2020(12)
  • [5]内蒙古贺兰山保护区岩羊、马鹿种群数量及观察者对其行为影响[D]. 黄师梅.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6]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岩羊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J]. 王盼,李玉杰,张晋东,杨建,周材权. 四川动物, 2018(02)
  • [7]近20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综述[J]. 代万,李春叶,周顺福,王有兵. 林业调查规划, 2017(06)
  • [8]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价值计量研究[J]. 赵海凤,徐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5)
  • [9]矮岩羊 罗尼神山的稀有物种[J]. 张明春,王小明,周华明. 人与生物圈, 2015(01)
  • [10]金沙江河谷地区岩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 朱睦楠,周材权. 四川动物, 2014(03)

标签:;  ;  ;  ;  ;  

珍稀野生动物——矮蓝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