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和通信英语的新缩略语 [1]

信息和通信英语的新缩略语 [1]

一、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1](论文文献综述)

乐佳(Ishola Labake Sikirat)[1](2021)在《2015-201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媒体新词语造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新词语的造词法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成了热议话题,但是很多学者还是倾向于研究已有稳定性的新词语,即已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新词语。对每年出现的新词语的造词研究还是较少,本文认为对每年出现的新词语进行造词法研究更能体现新词语的造词变化,以及社会与人们的思维变化。于是本文选用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编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称《报告》)为语料来源。至今,汉语的造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体系,学者们所建的体系停留在汉语已有的词语特征上,没有太关注近几年涌入汉语的新词语。另外已有的体系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很难选用一个造词体系进行分析,而是选择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从语音、语法与语义三个角度来分析新词语的造词法,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分类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分析新词语的造词特点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能够帮助我们及时跟进汉语新词语的发展趋势,造词法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变化,最重要的是能作为汉语词语动态发展面貌的参考。本文选取了最近五年的新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数据定量统计、描写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报告》2016-2020年收录的2015-2019年1702个媒体新词语进行了研究。本文第一章是对新词语的特点进行了概括,第二和第三章是论文的主干,主要对新词语的造词法进行了描写分析,并解析影响造词活动的因素。本文在第一章对新词语的概貌做了概括,从类型角度把新词语分为两类,即就形式基础上创造的新词与旧词赋新义。对新词语的数量、音节长度与使用频率进行了分析,使用对比分析法找出发展趋势与新特点。从数量角度,新词语呈现出不规律性;从音节角度,新词语的音节呈现出多音节占优势的特点。四音节词语最多,占全部新词语35.01%。我们把新词语的造词材料来源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材料来源,新词语的造词材料来源主要是语言符号材料来源。在第二章先对新词语的内部结构做了浅析,发现新词语的偏正式结构最多,占60.5%。再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角度把造词法分为五种,即语音造词法、类推造词法、修辞造词法、缩略造词法和意合造词法。根据统计发现,从语义角度分出来的修辞和意合造词法占的比例最多,修辞法占34.5%,意合法33.7%;其次是类推造词法占15.8%;缩略造词法占13.8%;语音造词法占1.8%。还有些特殊新词语,有的是难以归类,还有些是无法归类。在分析类推造词法时,发现很多已有的类词缀的能产性有明显的消弱,也发现了新的类词形式。在第三章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对影响造词活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解析社会变化的特征在新词语上的呈现进一步印证了社会与语言的共变现象。通过对认知因素的分析发现隐喻、概念整合和意象图式理论三个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新词语的生成过程中表现出交叉互相影响的特点。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新词语的产生依然在遵守汉语言本身的各种规律,同时也在发生变化。这也是笔者认为做及时的动态分析的意义所在。《报告》近五年的1702个媒体新词语的造词法大都比较明确,至于难以归类的词我们也根据其造词理据给它们归类,对于无法归类的词还需要进一步对它们的造词理据进行研究。

宋凯月[2](2020)在《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探究及社会知晓度分析》文中指出汉语新词语自出现以来,国内学界对其研究不断,本学术论文以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文章中出现的“近三年”均指2014-2016年,后文对此不再说明)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汉语新词语的监测理念,即“新词语的监测,监测的不只是语言,还有社会生活的实态。”1,本学术论文从语言学本身和社会学两个角度对汉语新词语展开研究。本学术论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借助语言学研究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特征,帮助人们了解汉语新词语,同时为汉语新词语的监测提供参考;二是针对社会知晓度问卷调查的结果,研究汉语新词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并提出规范汉语新词语的建议。论文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汉语新词语的特征。首先,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语言面貌,从新词语反映的领域分布和社会热点两个层面展开,结合部分例词详细说明。其次,介绍汉语新词语的总体特征,从词语长度、结构方式等方面展开。最后,介绍汉语新词语与修辞手法的关系。第二部分从社会学角度展开社会知晓度调查,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首先,介绍本次的社会知晓度调查,包括问卷设计、可信度检验、问卷收发情况、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其次,从目标词语不分群、分群角度分析性别、年龄、职业对目标词语知晓度和使用态度的影响。继而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研究样本知晓汉语新词语的途径、对汉语新词语的态度。第三部分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规范。首先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规范意义,其次提出汉语新词语的规范原则,最后,结合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提出汉语新词语的规范建议。

冯静雯[3](2019)在《零翻译策略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 ——以2018年谷歌开发者大会模拟同传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零翻译策略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本文以2018年谷歌开发者大会为实践案例,进行了模拟同声传译实践。对在此次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翻译重复累赘、术语错译、名称类词汇错译和产品功能宣传翻译不到位和信息漏译问题,分析了遇到这些问题的原因。本文尝试使用零翻译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分别使用绝对零翻译策略和相对零翻译策略对出现错误的笔者译文进行改译,分析零翻译策略在口译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在零翻译策略的应用分析后感受到了零翻译策略对口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得出了零翻译策略中的省译、移译、音译和补偿应该在口译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不能滥用,应当遵循合理简约的原则的结论。本文指出了模拟口译实践存在一些局限性,也指出了本次研究的缺陷。

黄文婷[4](2018)在《通信技术英语术语的特征及翻译策略》文中认为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现代通信技术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随着通信技术国际化发展和传播,新技术新词汇层出不穷。通信技术英汉翻译实践中,术语是关键。合成词、派生词和缩略词都是常见的通信技术英语术语形式,在翻译时,可以不拘泥于原文,采取灵活的翻译方式。文章对通信技术英语术语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实例探讨翻译策略,以期帮助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持有清晰的翻译策略,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以此起到交际的作用。

刘欣[5](2018)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极具权威性和规范性的中型词典,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语进行研究已成为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相对于第6版所增加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穷尽式搜索的方式搜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收录的词语及义项。通过对新收录词语的计量研究,探究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态势,了解共时层面词汇发展演变的状况。《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于2016年正式出版,在收词立目、释义举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修订。研究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收录的词语以及义项,有助于了解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为词典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除结语之外,论文共包含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语料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方案以及相关研究状况。第二部分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收录的词语作出静态考察。首先将新收录词语分为新收录词和新收录固定短语两个部分。新收录词主要为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收录固定短语主要涉及专有名称、熟语、缩略语三种类别。从语义内容来看,新收录词语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环保、网络、体育等众多领域;从语音形式来看,新收录词语以双音节为主;从词类分布来看,新收录词语以动词为主,其次为名词;从结构类型来看,新收录词语以偏正式复合词为主。此外,产生部分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词群也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收录词语的显着特征。第三部分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的造词法作了系统考察。从音义相生、语法类推、语素合成、修辞转化、字母造词等方面作出了阐述。第四部分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收录的义项为研究对象,概述了新增义项的产生途径。新增义项以实词义项为主,实词义项的产生途径主要有:语义的延伸、语法功能的转变、不同语素义的汲取、非普通话通用义项的汲取。第五部分主要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2012年至2015年《汉语新词语》收录的新词语,考察词语的使用频率以及出现时间,以期探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收词机制。第六部分考察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收词原则和收词标准,了解了词语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制约条件。作为一部极具规范性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在收词方面严格遵循一定的准则。最后结语部分,总结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提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邢维慧[6](2014)在《时政术语翻译特点与术语挖掘》文中提出时政术语是时政新闻翻译的核心,其翻译受到时政新闻的主观性、实效性、语言文化环境差异化、用词简洁性等特征的影响。在进行时政新闻翻译时只有选择最佳时政术语对等翻译才能正确传达原文含义。在分析时政术语翻译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传统纸质专业词典、翻译网站、搜索引擎、时政术语数据库和论坛等不同术语挖掘的渠道,并且分析各不同渠道的特点,希望能对广大翻译工作者有一定帮助。

游玉祥[7](2012)在《新词语的特点分析及其认知解释 ——以2006-2009年汉语新词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2009)公布的新词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TextPro、AntConc、Google Trend以及Excel等语料库研究工具,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分析了汉语新词语的三大特点,即新词语的词长特点、语义的概念整合特点和词群化特点,并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解释,探讨了新词语产生的认知理据。经过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发现:虽然汉语新词语是整个汉语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词形来说,其词语长度较普通词语更长。普通词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新词语主要以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为主。从语义来说,新词语是在已有词汇的基础上新创而成,因此不管是单纯新词语还是合成新词语,语义整合是新词语语义产生的重要方式。单纯新词语分为音译外来词、缩略外来词、谐音新词语和旧词新义词语四大类型,其语义建构特点主要表现为语义借用、迁移、双关、扩大、缩小等。根据语义关系,合成新词语分为语义联合、语义析取、特征析取映射、语义关系互补、语义新创共五种类型。从新词语的结构来看,新词语词群化特点明显,许多新词语与其它词语构成族群关系。新词语作为一般词汇的一个次生概念或次生范畴,其形式结构以偏正式为主。与基本范畴的性质相反,次生范畴具有感知的分析性、意象图式的合成性、知感的依赖性、行为反应的复杂性、语言表达的合成性以及信息组织的边缘性特点。这些特点要求表达次生范畴概念的语言形式具有更高的信息承载能力,这便在形式上制约了新词语的长度,导致了新词语比一般词语更长的语言事实。新词语的语义建构过程是新词语组成成分语义、语境意义以及新生概念之间的相互整合过程。人类对新事物新现象的认识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之上,这个过程是语言、认知和现实相互作用相互整合的过程。单纯新词语的语义建构主要表现为已有词语的语义与语境作用的结果,复合词的语义建构既有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整合,也有语境意义的参与。虽然复合新词语的语义整合方式与概念整合类型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但大体上说,语义联合主要通过镜像型概念整合网络实现,语义析取和语义互补主要通过简单型概念整合网络实现,隐喻性特征吸取映射主要通过单域型概念整合网络实现,语义创新则主要通过双域型概念整合网络实现。词群的构式性是导致新词语词群化特点凸显的原因之一。构式是形式和意义或功能的配对体,可以是具体的词、词组等具体语言实体单位,也可以是抽象的或半抽象的语法结构。语言的形式单位是一个从具体构式到抽象构式的连续统。抽象构式从具体构式中抽象出来,反过来对具体构式的产生具有压制作用。新词语词群构式从具体词群性新词语中抽象出来,具有其独立的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对实体构式的产生具有压制作用。新词语词群构式的这一特征即解释了新词语的词群化特点,也解释了新词语中的非常规搭配。语言是人类社会最为复杂的现象之一。语言的建构和解读既受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制约,也要受到人的主观认知的影响,这其中认知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研究汉语新词语对于了解新词语的本质以及语言与认知、语言与社会的关系都具有借鉴意义。

傅志仁,应启亮[8](2002)在《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1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傅志仁,应启亮[9](2002)在《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11]》文中认为

傅志仁,应启亮[10](2002)在《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文中研究指明

二、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1](论文提纲范文)

(1)2015-201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媒体新词语造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汉语造词法与新词新语造词法研究
        (二)关于《报告》的研究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一章 媒体新词语的特点及造词材料
    第一节 媒体新词语的类型
        一、旧形式基础上创造的新词
        二、旧词赋新义
    第二节 媒体新词语的定量统计
        一、新词语数量的定量统计
        二、新词语词长的定量统计
        三、新词语使用频率的定量统计
    第三节 媒体新词语的造词材料来源
        一、语言符号材料来源
        (一)语体角度
        (二)语言系统
        (三)使用领域
        二、非语言符号材料涞源
第二章 媒体新词语的造词法分析
    第一节 新词语的内部结构方式分布
    第二节 新词语造词法的定量统计分析
        一、语音角度
        (一)语音造词法
        二、语法角度
        (一)类推造词法
        三、语义角度
        (一)修辞造词法
        (二)缩略造词法
        (三)意合造词法
        四、特殊造词法
    第三节 新词语造词法的特点
第三章 影响新词语造词活动的因素
    第一节:内在因素
        一、语法与造词
        二、语音与造词
        三、词汇与造词
    第二节 外在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认知因素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探究及社会知晓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1.研究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汉语新词语
        2.词汇学的研究
        3.修辞学的研究
        4.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定量定性研究法
        2.文献资料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四)语料来源
一、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本体研究
    (一)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语言面貌
        1.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领域分布特征
        2.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词汇总体特征
        3.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修辞特征
    (二)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及原因
        1.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2.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
二、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
    (一)调查问卷相关情况说明
        1.问卷设计
        2.问卷可信度分析
        3.问卷收发情况
        4.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目标词语不分群分析
        2.目标词语分群分析
        3.调查对象知晓汉语新词语的途径分析
        4.调查对象对汉语新词语的态度分析
三、汉语新词语的规范
    (一)规范汉语新词语的意义
        1.便利人们的生活
        2.丰富汉语词汇
        3.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规范汉语新词语的原则
    (三)规范汉语新词语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近三年部分汉语新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
附录三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结构类型分布表
附录四 :近三年网络类新词语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零翻译策略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 ——以2018年谷歌开发者大会模拟同传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零翻译策略的概念
    第二节 零翻译策略的分类
        一、绝对零翻译策略简介
        二、相对零翻译策略简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模拟同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节 实践案例简介
    第二节 同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翻译重复累赘问题
        二、术语错译问题
        三、名称类词汇错译问题
        四、产品宣传翻译不到位问题
        五、信息漏译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零翻译策略应用分析
    第一节 绝对零翻译策略的应用
        一、省译应用分析
        二、移译应用分析
    第二节 相对零翻译策略的应用
        一、音译应用分析
        二、补偿应用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通信技术英语术语的特征及翻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信技术英语术语的构词类型
    (一) 合成词
    (二) 派生词
    (三) 缩略词
二、通信技术英语术语的汉译策略
    (一) 通信技术英语合成词的翻译策略
        1. 正序法
        2. 调序法
        3. 音译法
        4. 零译法
        5. 意译法
        6. 音译兼意译法
    (二) 通信技术英语派生词的翻译策略
    (三) 缩略词在通信技术英语中的翻译策略

(5)《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语料来源
    1.4 研究方法
        1.4.1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1.4.2 对比研究
        1.4.3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1.5 研究方案
    1.6 相关研究现状
        1.6.1 《现代汉语词典》相关研究
        1.6.2 新词语相关研究
        1.6.3 词义方面相关研究
    1.7 小结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概况
    2.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类别
        2.1.1 新收录词
        2.1.2 新收录固定短语
    2.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语义分布
    2.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词类分布
    2.4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结构类型
        2.4.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收录单纯词
        2.4.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收录合成词
    2.5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特征
        2.5.1 涉及领域广泛
        2.5.2 以双音节词为主
        2.5.3 动词占主体
        2.5.4 产生部分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词群
    2.6 小结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造词法
    3.1 音义相生
    3.2 语法类推
    3.3 语素合成
        3.3.1 以旧造新
        3.3.2 类推仿造
    3.4 修辞转化
        3.4.1 比喻造词
        3.4.2 缩略造词
        3.4.3 音义兼顾翻译外来词
    3.5 字母造词
    3.6 小结
4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义项
    4.1 实词义项
        4.1.1 语义的延伸
        4.1.2 语法功能的转变
        4.1.3 不同语素义的汲取
        4.1.4 非普通话通用义项的汲取
    4.2 非词语素义项
    4.3 小结
5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汉语新词语》收词对比
    5.1 共同收录词语
        5.1.1 共同收录词语时间分布
        5.1.2 共同收录词语使用频次
    5.2 收词差异
        5.2.1 使用频次差异
        5.2.2 出现时间
    5.3 小结
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词原则
    6.1 总原则
    6.2 具体原则
        6.2.1 通用性原则
        6.2.2 系统性原则
        6.2.3 规范性原则
        6.2.4 查考需要原则
    6.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时政术语翻译特点与术语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政术语翻译特点
    (一)时政术语特点
    (二)时政新闻术语翻译的特征
        1.政治文化影响
        2.语言差异影响
    (三)时政术语翻译现阶段还存在的问题
二、时政术语挖掘
    (一)时政术语挖掘渠道
        1.传统纸质词典
        2.网上工具
        3.各种专业论坛
    (二)时政术语挖掘评价

(7)新词语的特点分析及其认知解释 ——以2006-2009年汉语新词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词汇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转向
        1.1.1 传统语文学视角下的词汇研究
        1.1.2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词汇语义研究
        1.1.2.1 结构主义语义观
        1.1.2.2 结构主义词汇语义学的方法论
        1.1.3 认知词汇语义学研究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选取
    1.6 章节安排
2 汉语新词语研究和新词概貌
    2.1 汉语新词语研究概貌
        2.1.1 新词研究的萌芽
        2.1.2 新词研究的初步发展
        2.1.3 多角度研究新词语
        2.1.3.1 新词语研究的思想演进
        2.1.3.2 新词语的界定研究
        2.1.3.3 新词语的语义研究
        2.1.3.4 新词语的语用研究
        2.1.3.5 传媒新词语研究
        2.1.3.6 新词语综合研究
    2.2 汉语新词概貌
        2.2.1 新词语的数量问题
        2.2.2 新词语的字符与字频
        2.2.3 新词语的构词方式和语法功能
        2.2.3.1 构词方式
        2.2.3.2 词类
        2.2.3.3 语法功能
        2.2.4 新词语的语用价值
        2.2.4.1 经济省力
        2.2.4.2 情感表达
        2.2.4.3 修辞润色
        2.2.5 新词语的词源
        2.2.5.1 形态词源
        2.2.5.2 语义词源
        2.2.5.3 社会认知词源
        2.2.6 新词语的流行性
    2.3 小结
3 新词语的特点分析:词长、语义、词群化
    3.1 新词语的词长特点
        3.1.1 词汇单位与词长
        3.1.2 汉语词汇的词长状况
        3.1.2.1 汉语普通词汇的词长
        3.1.2.2 汉语新词语词长
    3.2 新词语的语义特点
        3.2.1 单纯新词语的语义特点
        3.2.1.1 音译外来词的语义特点
        3.2.1.2 缩略外来词的语义特点
        3.2.1.3 谐音新词语的语义特点
        3.2.1.4 旧词新义的语义特点
        3.2.2 合成新词语的语义特点
        3.2.2.1 合成新词语的结构
        3.2.2.2 合成新词语的语义特点
    3.3 汉语新词语的词群化特点
        3.3.1 新词语词群的概念
        3.3.2 汉语新词语的词群状况
        3.3.3 词群性新词语的结构特点
        3.3.4 词群性新词语的产生
    3.4 小结
4 原型范畴理论对新词语词长特点的解释
    4.1 经典范畴理论
    4.2 原型范畴理论
        4.2.1 对经典范畴理论的质疑
        4.2.2 维特根斯坦的范畴理论观
        4.2.3 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
        4.2.3.1 色彩的范畴化研究
        4.2.3.2 原型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
        4.2.4 原型范畴的层级关系及其特点
        4.2.4.1 基本层次范畴
        4.2.4.2 基本层次范畴VS次生层次范畴的特点
        4.2.5 原型范畴与词汇语义
        4.2.6 原型范畴层次与词语表达
    4.3 原型范畴视角下的新词语
        4.3.1 新词语语义的边缘性
        4.3.2 新词新义与原型范畴的动态性
    4.4 范畴层次理论对汉语新词语词长的认知解释
        4.4.1 词长
        4.4.2 词长与原型范畴层次
        4.4.3 新词语词长特点的原型范畴解释
        4.4.3.1 新词语的词长与语义范畴特点
        4.4.3.2 单音节新词语的语义范畴特点
        4.4.3.3 新词语中双音节词优势的丧失
    4.5 小结
5 概念整合理论对新词语语义特点的解释
    5.1 概念整合理论
        5.1.1 心理空间
        5.1.2 概念整合
        5.1.3 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
        5.1.4 概念整合网络的四种类型
        5.1.4.1 简单型整合网络
        5.1.4.2 镜像型整合网络
        5.1.4.3 单域型整合网络
        5.1.4.4 双域型整合网络
    5.2 概念整合对于语义解释的合适性
        5.2.1 对非常规语法意义的解释
        5.2.2 对修辞意义的解释
        5.2.3 对多义词语义的解释
    5.3 谐音新词语语义构建中的概念整合
        5.3.1 谐音新词语的分类
        5.3.2 谐音词的语义构建
        5.3.3 从概念整合看谐音词的产生
    5.4 合成新词语语义构建中的概念整合
        5.4.1 通过简单型整合网络构建合成新词语
        5.4.2 通过镜像型整合网络构建合成新词语
        5.4.3 通过单域型整合网络构建合成新词语
        5.4.4 通过双域型整合网络构建合成新词语
    5.5 小结
6 构式语法理论对新词语词群化特点的解释
    6.1 构式及构式语法理论
        6.1.1 什么是构式?
        6.1.2 构式语法的基本思想
        6.1.3 构式压制
    6.2 构式语法与新词语词群
        6.2.1 新词语词群的构式特征
        6.2.2 新词语词群构式的形成
        6.2.3 新词语词群构式的语义信息
    6.3 词群扩张
        6.3.1 新词语词群构式为新词语产生提供可能
        6.3.2 社会文化语境是词群扩张的决定因素
    6.4 个案研究——“X门”构式的语义信息及其认知形成机制
        6.4.1 “X门”构式的构造特征
        6.4.2 “X门”构式的语义特征
        6.4.2.1 表示一个事件
        6.4.2.2 在高一级的构式中承担论元角色
        6.4.2.3 表示该事件具有轰动性并带有贬义色彩
        6.4.3 “X门”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
        6.4.3.1 地点转喻事件
        6.4.3.2 后缀语素构式的压制
        6.4.3.3 语义压制
    6.5 小结
7 结语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7.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词典类参考文献
致谢

四、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1](论文参考文献)

  • [1]2015-201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媒体新词语造词研究[D]. 乐佳(Ishola Labake Sikirat).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2]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探究及社会知晓度分析[D]. 宋凯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零翻译策略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 ——以2018年谷歌开发者大会模拟同传实践为例[D]. 冯静雯.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4]通信技术英语术语的特征及翻译策略[J]. 黄文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07)
  • [5]《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研究[D]. 刘欣.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6]时政术语翻译特点与术语挖掘[J]. 邢维慧.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7]新词语的特点分析及其认知解释 ——以2006-2009年汉语新词语为例[D]. 游玉祥.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1)
  • [8]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12][J]. 傅志仁,应启亮. 电信技术, 2002(12)
  • [9]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11][J]. 傅志仁,应启亮. 电信技术, 2002(11)
  • [10]信息通信英语新缩略语[J]. 傅志仁,应启亮. 电信技术, 2002(10)

标签:;  ;  ;  ;  ;  

信息和通信英语的新缩略语 [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