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进展

工业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进展

一、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业废水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赵传勋,李德辉,余黄杰,张文鹏,孙凤林,王维岭,王海军,张可鑫[1](2021)在《污水COD达标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水十条"的颁布,国家及各地方对污水排放COD指标的要求不断提升,原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大都无法满足达标处理需求。基于此,笔者广泛调研了目前可实现COD达标深度处理的工艺技术,深入分析了各工艺的技术特点、使用条件及存在问题,并展望了未来COD达标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李鹏[2](2021)在《采油废液超临界水热燃烧强化降解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主要油田开采进入后期,需进行注水或注汽开采,原油开采过程产生大量采油废液的无害化处理成为一个严重的环保问题。超临界热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有机危废无害化处理技术,能够克服传统采油废液处理方法的缺点。本论文针对采油废液中含氮污染物降解条件苛刻这一难题,以典型含氮化合物(氨、喹啉)为研究对象,采用添加辅助燃料的手段,在连续式实验装置上进行超临界水热燃烧实验及强化降解实验,对辅助燃料与顽固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所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辅助燃料甲醇和乙醇的水热燃烧特性;探究了辅助燃料甲醇和顽固组分氨混合超临界水热燃烧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相同COD浓度条件下的甲醇溶液和乙醇溶液相比,在反应活性方面,乙醇溶液明显优于甲醇溶液,但是在反应放热速率方面,甲醇溶液的放热速度更快,反应流体升温更高。在辅助燃料甲醇与顽固组分氨的混合超临界水热燃烧的实验中,氨/甲醇COD比率(R)对于混合燃料溶液超临界水热燃烧的影响取决于燃料的浓度。当[COD]=57.4g/L时和预热温度为420℃时,氨对于燃料的起燃和氧化进程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上升到0.49时,燃料溶液无法起燃。当[COD]=73.0g/L时,R=0.05-0.19时,氨对氧化放热起积极作用,但仍未观察到其对起燃的促进影响。在喹啉的超临界水热燃烧实验中,实现喹啉混合溶液在连续式超临界水热实验装置上的起燃,为进一步研究芳香族化合物的超临界水热燃烧奠定了基础。初步推测了喹啉在超临界水氧化环境下的降解路径。系统的研究了采油废液中含氮化合物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氨在中低浓度辅助燃料甲醇存在条件下的降解特性。揭示了过程参数(预热温度、甲醇浓度、氧化系数、氨浓度)对于顽固组分氨降解的影响机制。当预热温度TP=415℃、氧化系数Φ=1.5、甲醇初始浓度[CH3OH]0=800mmol/L条件下,氨的去除率XNH3能够达到97.5%。尤其揭示了辅助燃料甲醇从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两方面促进氨在超临界水环境下的降解机制,分析了 NH3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硝酸盐的形成,对比研究了相同条件下辅助燃料甲醇与异丙醇对于NH3降解的影响。

陆恬奕,李宇,徐瑞,黄雅,杨彩云,李佳佳[3](2021)在《高级氧化技术水处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高级氧化技术可将废水直接矿化或借助氧化进而使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提升,凭借着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效率较高、可使绝大部分有机物完全矿化或分解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当今的热门课题。该文系统阐述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化学氧化技术、湿式催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以及超临界氧化水技术等各类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现阶段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李曦[4](2021)在《高熵分子筛催化剂超临界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焦化废水是一种有难降解、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普通的处理方式很难将其完全降解,达到排放要求。焦化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生物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愈趋严格,开发出一种高效绿色的工艺以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愈加显得重要。超临界水催化氧化技术(CSCWO),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最优处理方式之一,对焦化废水有着很好的去除效果,但超临界苛刻的反应条件对该技术有很大的限制。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可提高催化效果,降低反应条件、减少反应时间,对CSCWO技术的工业推广具有非凡的意义。本文在综述了CSCWO技术的现状及催化机理的基础上,制备了一种用于超临界高效催化降解焦化废水的催化剂,并以武汉某石化厂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催化剂的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1)催化剂以硅铝分子筛作为载体。使用稀土元素Yb改性分子筛,对载体的稳定性具有最好促进作用。采用浸渍烧结法,将V、W、Ti在800℃条件下焙烧6h,使之固定在分子筛载体上,制备成催化剂。以制备成的催化剂在超临界条件下降解焦化废水,以催化剂失重率为研究对象,分析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最佳占比,试验得出活性元素对应试剂质量分数V=3.82%,W=1.00%,Ti=6.25%时催化剂的失重率最低。(2)分析了催化剂在降解焦化废水时,温度、压力、反应时间、过氧比对COD以及NH3-N去除率的影响。结合响应面优化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得出催化剂超临界催化降解焦化废水时,对COD以及NH3-N去除率影响顺序相同,依次为温度T>反应时间t>EO>压强P;并得出催化剂对COD最优去除率的反应条件是温度448.16℃,压力为24.19MPa,时间为16.19s,过氧比为2.45,此时去除率为99.97%。NH3-N最优去除率的反应条件是温度436.21℃,压力为29.38MPa,时间为1.99s,过氧比为3.34,此时去除率为98.74%。(3)在超临界环境中催化降解焦化废水,回归分析得知:焦化废水未添加催化剂条件下活化能97.56 k J/mol,加入催化剂后反应活化能明显降低为23.89 k J/mol,并计算出反应动力学方程:(?)(4)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模拟软件Material studio分析了特征污染物苯酚、吲哚的量子力学参数,推测催化剂降解焦化废水特征污染物的反应过程。(5)比较高熵分子筛催化剂在超临界催化焦化废水反应中活性组分的溶出率,结合催化剂反应前后孔隙度的变化,评估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中的价值。

刘俊逸,黄青,李杰,吴田,曾国平,杨昌柱[5](2021)在《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印染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碱性大、色度深、TOC含量高、COD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必须采用特定的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才能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印染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所采取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化学法中的湿式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法、Fenton法;物理法中膜分离法、磁分离法、吸附法;生物法中的厌氧法、好氧法,还有一些联合生物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印染工业废水中应用可行性,结合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去其槽粕取其精华,提出了本实验室研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诺,刘诚,刘苏宁,曹敏,李勇,刘召波,孙宁磊[6](2020)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超临界水氧化作为一种清洁、环保、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有机废水、高盐废水、工业废弃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有机废水、高盐废水、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工业应用情况,分析该工艺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材料腐蚀、反应装置堵塞、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思路。

焦东[7](2020)在《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造纸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制浆造纸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水,即使经过水的循环使用及工艺改进,仍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造纸废水的特点是排放量大、污染负荷高、成分复杂,其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p H、总氮、总磷、氨氮和悬浮物等。为了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需对废水处理后达标再排放或再回用以减轻环境压力。制浆造纸废水常规处置方法较多,一般分为化学处理法、物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法等物化法、厌氧/好氧等生物法、芬顿等高级氧化技术、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法等。随着造纸单位水耗标准的推出及淡水资源的缺乏,研究开发基于中水回用的造纸废水处理新工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水处理过程不同工段废水中有机物采用溶剂萃取进行GC-MS分析检测,发现SBR好氧工艺、混凝工艺以及芬顿氧化工艺均可以大量降解造纸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但由于各种方式的作用机理不同,各工艺降解的有机物种类也不尽相同。SBR好氧工艺和混凝工艺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段中同时使用这两种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芬顿氧化处理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强,但芬顿处理后的废水中仍可以检测到未被降解的有机物。研究开发的臭氧氧化新工艺相对芬顿氧化处理,可高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且显着降低出水色度,为化学氧化后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提供更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降低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环境污染物质的含量,探究了多种絮凝剂对废水中杂质的絮凝作用。利用造纸厂芬顿污泥制备得到的聚合硫酸铁(PFS)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通过絮凝法对废水进行处理,采用响应面法探究了絮凝过程中PFS用量、PAM/PFS体积比和处理温度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造纸废水中的COD含量,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FS用量为1.04 m L/L,PAM/PFS体积比为4.99,处理温度为31.54℃。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造纸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39.6%,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应用响应面法建立的造纸废水COD脱除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造纸废水中COD的脱除率。PFS用量和PAM/PFS体积比参数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造纸废水COD的脱除率。针对造纸过程中废水难以达标排放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索了臭氧氧化法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纳米氧化铜作臭氧氧化的催化剂,并且在臭氧发生量为3g/h,催化剂用量为0.25‰,反应过程中温度维持在30℃,反应时间维持在30min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可达95.7%,出水满足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验室自己制备的多孔材料负载Cu O催化剂的回用实验表明,催化剂在不经处理回用5次后,而COD去除率未受明显影响。整个工艺过程稳定性高并且经济环保,适于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工程应用。为了进一步降低氧化废水中的各种离子及微量有机物等指标,实现中水部分回用,采用无机膜和反渗透膜(RO)组成的膜系统对氧化废水进行膜过滤研究。研究发现无机膜和RO膜组成的膜过滤系统对化学氧化处理的废水进行过滤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TDS、COD、色度、电导率、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浓度等指标,其中TDS、色度、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的去除效果显着,连续运行发现,这些指标降低95%以上。膜系统经过不同时间和次数对化学氧化后废水过滤后,仍然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相对于不同孔径的无机膜而言,化学氧化废水经过RO膜过滤后,废水中的TDS、色度、电导率、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均显着降低。

卜君如[8](2020)在《超/亚临界水氧化处理典型有机废水的研究》文中提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和亚临界水氧化技术(HCWO)分别是指利用超临界水(SCW)和亚临界水(HCW)的特性对难降解废物进行高效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本课题利用此两种氧化技术分别对甲醛废水和甲基香兰素生产废水的氧化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在SCWO/HCWO体系中加入Fe2+作为催化剂形成超/亚临界芬顿氧化体系(SCFO/HCFO),对比SCWO/HCWO和SCFO/HCFO体系,寻求两种废水的较为适宜的工艺条件。此外,本课题对甲醛废水和甲基香兰素废水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HCWO和SCWO降解甲醛废水。探究了温度、停留时间、过氧倍数等因素对甲醛废水TOC去除率、TOC去除速率以及H2O2利用率的影响。得出甲醛废水较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40℃,压力24MPa、氧化剂倍数1.0、停留时间217.3 s(进样流量2.0 m L/min),此时,甲醛废水的TOC去除率和TOC去除速率可分别达到89.0%、3.44 g/(L.Min),H2O2利用率为89.0%。且在所选取的实验条件下,SCFO/HCFO体系相比于SCWO/HCWO体系对于该废水的降解没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利用幂指数方程法对HCWO处理甲醛废水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氧化剂倍数为2.0,停留时间为197.0 s条件下,在300~360℃的温度范围内,HCWO氧化甲醛废水反应的活化能Ea约为48.34k J·mol-1,前指数因子A为151.33 s-1,对氧化剂浓度和有机物TOC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和1。利用HCWO氧化降解甲基香兰素废水。探究温度、停留时间、过氧倍数、p H值、Fe2+浓度等因素对甲基香兰素废水TOC去除率、TOC去除速率的影响。得出甲基香兰素废水较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40℃,压力24MPa、氧化剂倍数1.5、停留时间217.3 s(进样流量2.0 m L/min),此时,甲基香兰素废水的TOC去除率和TOC去除速率可分别达到94.3%、3.52g/(L·Min)。在所选取实验条件下,HCFO相比HCWO对甲基香兰素废水的降解无明显优势。对HCWO降解甲基香兰素废水的动力学研究表明,氧化剂倍数为3.0,停留时间为217.3 s条件下,在300~360℃的温度范围内,HCWO氧化甲基香兰素废水反应的活化能Ea约为32.56k J·mol-1,前指数因子A为5.64s-1,对氧化剂浓度和有机物TOC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和1。

朱旭[9](2020)在《钛基形稳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氧化苯胺废水性能与机理》文中认为印染、制革、制药等行业排放的苯胺废水中COD和无机盐浓度较高且具有生物毒性,传统的生物法处理难度较大,而电化学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很大优势,已受到广泛关注。电化学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关键是具有电化学催化氧化能力的形稳阳极(DSA),尽管目前已有许多类型的DSA电极可通过直接氧化或催化Cl-产生的有效氯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但普遍存在析氧电位低、直接氧化能力弱、涂层材料稳定性不强等问题。本研究在不同条件下探讨传统Ti/RuO2电化学氧化苯胺废水的性能及机理的基础上,掺杂Sn或Ir制备改性多元金属DSA电极,通过LSV、SEM和XRD分析其催化氧化能力、表面形貌及稳定性,在不同电解质和电流密度下研究苯胺的电化学降解行为与机理,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电极在不同条件下对苯胺的降解效能。以Ti/RuO2为阳极,对苯胺的电化学氧化降解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 mA/cm2、pH为10.0和极板间距为1 cm时,苯胺和COD在0.25 g/L NaCl溶液中的去除速率分别是在相同浓度Na2SO4溶液中的29.2倍和10.0倍。此外,NaCl浓度的增加不仅可提高苯胺和COD降解速率,还可提高电流效率,且酸性条件有利于COD的去除,发现NaCl为1.00 g/L时电流效率最大(14.6%),pH为3.0时COD的去除效率最高(80.5%),同时在反应过程中氨基可被电化学氧化还原作用高效去除。此外,以Na2SO4为背景电解质,少量添加Cl-或Fe2+可强化羟基自由基(·OH)作用,在保证苯胺高效降解的同时,可提高矿化度并减少耗电量;添加低浓度NaCl后,在电流密度为40 mA/cm2时TOC去除率最大(71.1%),平均耗电量可降低6.4%,而少量添加Fe2+后,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TOC去除率可提高43.6%,平均耗电量降低73.5%。研究发现,Cl-较低、电流强度较大时,Cl-对·OH的抑制作用较弱,电极可通过自身的电化学转化、电化学燃烧和有效氯间接氧化协同矿化TOC,而有少量Fe2+存在时,在低电流强度下可发生芬顿反应,促进TOC去除。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Ti/Sb-SnO2-Ta2O5电极,SEM观察发现电极涂层致密,裂缝少,XRD分析显示涂层内生成Ti-Sn、Ti-Ta、Sn-Sb和Sn-Ta固熔体,可提高电极的稳定性。LSV分析表明,Ti/Sb-SnO2-Ta2O5的析氧电位为2.254 V,远高于Ti/RuO2(1.040 V),有利于降低能耗。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以Na2SO4和NaCl为电解质,TOC降解速率均高于Ti/RuO2,平均耗电量比Ti/RuO2分别低73.6%和89.1%。通过热氧化法制备了Ti/RuO2-SnO2和Ti/RuO2-IrO2电极,表征分析发现两电极涂层均致密、少裂缝且粗糙,产生了Ru-Sn、Ti/Sn和Ru-Ir固熔体,可增强电极稳定性,且析氧电位分别为1.295和1.255 V,均高于Ti/RuO2。以Na2SO4为电解质,电流密度在较低和较高时,Ti/RuO2-SnO2兼具电化学转化和电化学燃烧的能力,对苯胺和TOC的去除效率均高于其他电极,且不易钝化。此外,以NaCl为电解质,电流密度较低时,Ti/RuO2-SnO2和Ti/RuO2-IrO2对苯胺和TOC的降解速率均低于Ti/RuO2和Ti/Sb-SnO2-Ta2O5,但是Ti/RuO2-SnO2却能获得对TOC的最高去除效率(47.5%),而在高电流密度下,Ti/RuO2-IrO2不易钝化,对TOC去除率最大(63.1%)。添加少量Fe2+后,在低电流密度下Ti/RuO2-SnO2对TOC的去除率和电流效率均高于其他电极,且耗电量比在单一Na2SO4电解质中降低38.5%。本研究结果表明,传统Ti/RuO2和制备的Ti/Sb-SnO2-Ta2O5、Ti/RuO2-SnO2和Ti/RuO2-IrO2对苯胺废水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对TOC的降解优于Ti/RuO2,且耗电量少。本研究为电化学处理苯胺废水的电极选择及运行条件优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李会娟[10](2020)在《石墨/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类电Fenton催化性能优化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和医药的发展,水环境污染和水体生态结构破坏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研发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成为水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利用生成的羟基自由基矿化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具有氧化能力强、通用性强、高效环保等优点。其中,基于非均相催化材料的类电芬顿技术可以原位生成H2O2,有效减少铁泥生成量,降低后续处理成本,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但非均相催化材料的类电芬顿技术仍存在催化剂不稳定、电能损耗大、成本高、容易被覆盖失活等缺点问题,需要对其改进。TiO2具有化学性能稳定、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由于TiO2是一种高能带间隙的半导体材料,导电性差。本文用碳材料对其改性,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石墨/二氧化钛(C/TiO2)复合催化剂具有电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优化了 C/TiO2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探索了石墨/TiO2复合催化材料的工业电极固定方法,并对C/TiO2复合催化材料作为固化电极材料降解工业废水进行了研究进行了探索。另外,我们采用基于这种材料的三维非均相体系对新兴污染物抗性菌、抗性基因进行灭菌降解研究,为C/TiO2复合催化材料的电催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TiO2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受TiO2负载量、石墨形态、煅烧时间和煅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TiO2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随着TiO2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石墨粒径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随着煅烧时间和煅烧温度的增加,电催化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溶胶-凝胶法制备C/TiO2复合催化材料的最佳条件为:TiO2含量40%,纳米石墨粉粒径500目,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2 h。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TiO2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受TiO2负载量、石墨、煅烧时间和煅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02负载量的增加,C/TiO2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增加。随着石墨粒径的增大,C/TiO2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煅烧时间和煅烧温度的增加,电催化活性先增加后降低。溶胶-凝胶法制备C/TiO2复合催化材料的最佳条件为:TiO2含量40%,纳米石墨粉粒径500目,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2 h。2、制备C/TiO2复合催化硬化多孔电极,通过测定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优化C/TiO2复合催化材料、活性炭颗粒、水泥的含量配比。结果表明,不同掺量配比的C/TiO2复合催化硬化多孔电极对亚甲基蓝的降解速率存在差异。综合考虑,C/TiO2复合催化硬化多孔电极的最优配比方案为:C/Ti02复合催化材料:水泥:活性炭质量比为2:2.5:6。优化制备的C/Ti02复合催化硬化多孔电极在pH 3~11范围内30min降解亚甲基蓝65%以上,连续使用12小时后60min降解亚甲基蓝85%以上,12 h将工业废水COD由10444.8 mg/1降到460.8 mg/1,具有耐酸碱、重复性好、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等优点。3、以C/Ti02复合催化材料为非均相催化剂,构建三维电化学体系,催化降解抗性菌和抗性基因。采用自由基淬灭技术,分别添加草酸钠、重铬酸钾、4-羟基2266-四甲基脉嗪和异丙醇屏蔽h+、e-、·O2-、·OH自由基,分析不同自由基对抗性菌菌和抗性基因的杀菌降解机制为:h-主要破坏菌膜达到灭菌效果;e-是通过菌膜进入胞内破坏降解基因;·O2-对菌膜有一定破坏作用,同时可以破坏降解基因;·OH可以对菌膜相互作用,也可以通过菌膜进入胞内破坏降解基因。

二、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业废水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业废水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污水COD达标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物化处理后污水特点分析
2 COD达标深度处理技术
    2.1 基于Fenton氧化的组合技术
    2.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2.3 电化学氧化技术
    2.4 微滤/超滤+反渗透双膜过滤技术
3 问题与展望

(2)采油废液超临界水热燃烧强化降解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超临界水热燃烧技术研究进展
        1.2.1 超临界水
        1.2.2 超临界水氧化
        1.2.3 超临界水热燃烧
    1.3 本文研究工作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2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2.1 连续式超临界水实验装置
        2.1.1 试验台的组成
        2.1.2 试验台运行流程
        2.1.3 实验台的改造
    2.2 分析测试仪器
        2.2.1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2.2.2 总有机碳分析仪
        2.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3 辅助燃料/顽固污染物的超临界水热燃烧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3.2.1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
        3.2.2 产物测试分析方法
    3.3 辅助燃料的超临界水热燃烧实验研究
        3.3.1 甲醇的超临界水热燃烧实验
        3.3.2 乙醇的超临界水热燃烧实验
        3.3.3 点火延迟的机理分析
    3.4 氨的水热燃烧实验
        3.4.1 氨与甲醇COD比率的影响
        3.4.2 燃料溶液初始COD浓度的影响的影响
        3.4.3 预热温度的影响
    3.5 喹啉的水热燃烧实验
        3.5.1 喹啉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
        3.5.2 喹啉降解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顽固污染物氨的超临界水热燃烧强化降解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4.2.1 实验装置与试验工况
        4.2.2 实验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甲醇浓度的影响
        4.3.2 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4.3.3 氧化系数的影响
        4.3.4 氨浓度的影响
        4.3.5 硝酸盐的形成
        4.3.6 异丙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3)高级氧化技术水处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高级氧化技术
2 高级氧化技术应用
    2.1 光催化氧化技术
    2.2 化学氧化技术
        2.2.1 Fenton氧化技术
        2.2.2 类Fenton氧化技术
        2.2.3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
    2.3 湿式催化技术
        2.3.1 湿式空气氧化技术
        2.3.2 湿式空气催化氧化技术
    2.4 电化学氧化技术
    2.5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3 结论

(4)高熵分子筛催化剂超临界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焦化废水概述
        1.1.1 焦化废水特性
        1.1.2 焦化废水国内外处理现状
        1.1.3 焦化废水处理原则
    1.2 超临界催化氧化技术概述
        1.2.1 超临界水的特性
        1.2.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发展
        1.2.3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技术原理
        1.2.4 超临界氧化技术的技术限制及处理方法
    1.3 超临界水催化氧化中的催化剂
        1.3.1 超临界水催化氧化中的催化剂分析
        1.3.2 超临界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析
        1.3.3 超临界催化剂的载体分析
    1.4 分子筛载体在超临界反应中的应用
    1.5 载体改性元素的选择分析
    1.6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确定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及研究内容
    1.8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试验药品、仪器
        2.1.1 实验主要药品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1.3 SCWO试验装置介绍
        2.1.4 SCWO反应装置操作流程
    2.2 催化剂性能参数的确定
        2.2.1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2.2 各指标参数的测量方法
第3章 催化剂超临界催化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
    3.1 焦化废水水质分析
    3.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3.3 催化剂最佳活性组分比例的确定
    3.4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结构
        3.4.1 催化剂XRD衍射结果
        3.4.2 催化剂SEM/TEM衍射结果
    3.5 反应参数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分析
    3.6 多因素对去除率的交互影响结果
    3.7 分子筛催化剂RSM模型验证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催化剂超临界氧化降解焦化废水反应动力学
    4.1 反应动力学理论分析
    4.2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超临界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物路径与机理研究
    5.1 密度泛函理论与量子力学分析
    5.2 催化剂超临界降解焦化废水的产物及路径研究
        5.2.1 催化剂超临界降解苯酚及吲哚的产物及路径研究
        5.2.2 催化剂超临界降解吲哚的产物及路径研究
    5.3 催化剂的稳定性分析
        5.3.1 反应前后催化剂孔隙结构分析
        5.3.2 催化剂的金属溶出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理法
    1.1 吸附法
    1.2 膜分离法
    1.3 磁分离法
2 生物法
    2.1 厌氧法
    2.2 好氧法
    2.3 好氧-厌氧联合法
    2.4 联合生物法
3 化学法
    3.1 电化学法
    3.2 超超临临界界水水氧氧化化法法(SCWO)
    3.3 臭氧氧化法
    3.4 Fenton类氧化法
    3.5 分子筛湿式催化氧化法
4 结语与展望

(6)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1.1 处理有机废水
    1.2 处理高盐废水
    1.3 处理固体废物
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3 超临界水氧化存在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思路
    3.1 腐蚀问题
    3.2 盐堵塞问题
    3.3 运行成本问题
4 结束语

(7)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制浆造纸工业的概况
        1.1.1 制浆造纸过程及产生的废水
        1.1.1.1 备料废水
        1.1.1.2 制浆废水
        1.1.1.3 中段废水
        1.1.1.4 造纸白水
        1.1.1.5 污冷凝水
        1.1.1.6 末端废水
        1.1.2 脱墨浆造纸过程的简介及产生废水情况
        1.1.2.1 废纸的离解及浆料净化与浓缩
        1.1.2.2 废纸脱墨
        1.1.2.3 废纸回用废水
    1.2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1.2.1 化学处理法
        1.2.2 物化处理法
        1.2.2.1 混凝沉淀处理
        1.2.2.2 混凝气浮法
        1.2.3 生化处理法
        1.2.3.1 好氧生物处理法
        1.2.3.2 厌氧生物处理法
        1.2.3.3 生物酶催化技术
        1.2.3.4 厌氧好氧组合技术
    1.3 制浆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1.3.1 混凝法深度处理
        1.3.2 吸附法
        1.3.3 膜分离技术
        1.3.3.1 概述
        1.3.3.2 基本原理
        1.3.3.3 应用
        1.3.4 高级氧化法
        1.3.4.1 光催化氧化法
        1.3.4.2 催化湿式氧化法
        1.3.4.3 声化学氧化
        1.3.4.4 臭氧氧化法
        1.3.4.5 芬顿氧化法
        1.3.4.6 超临界水氧化法
        1.3.4.7 电化学氧化法
        1.3.4.8 过硫酸盐氧化法
        1.3.5 联合工艺处理(综合处理方法)
        1.3.6 生态处理法
        1.3.7 生物酶法
        1.3.8 组合技术法
    1.4 造纸终端水回用技术及其背景和意义
        1.4.1 概述
        1.4.2 中水回用技术
        1.4.3 中水回用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1.5 本论文研究开发工作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二章 废纸制浆造纸主要处理工段水样中有机物特性分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来源
        2.1.2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原料前处理方法
        2.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
        2.2.3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2.2.4 废水CODCr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厌氧出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2.3.2 厌氧出水再经化学混凝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2.3.3 SBR好氧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2.3.4 芬顿氧化排水的GC-MS分析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二级生化处理出水化学絮凝处理
    3.1 实验部分
        3.1.1 造纸废水来源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水质的基本性质测定
        3.2.1.1 PH值的测定
        3.2.1.2 污泥元素分析
        3.2.1.3 水质化学需氧量(COD)
        3.2.1.4 废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分析
        3.2.2 PFS的制备
        3.2.3 絮凝实验
        3.2.4 响应面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厌氧出水与芬顿氧化入水的GC-MS分析
        3.3.2 芬顿氧化入水絮凝最优工艺探索
        3.3.2.1 絮凝剂种类的优化
        3.3.2.2 絮凝工艺响应面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臭氧氧化催化剂的选择及过程优化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分析及方法
        4.2.1 实验方法
        4.2.1.1 催化氧化实验
        4.2.1.2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4.2.2 分析方法
        4.2.2.1 常规指标测定
        4.2.2.2 臭氧浓度分析
        4.2.2.3 CODCR的测定
        4.2.2.4 色度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臭氧氧化催化剂的选择
        4.3.2 负载型催化剂的回用研究
        4.3.3 催化剂用量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3.4 臭氧用量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3.5 反应温度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3.6 反应时间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氧化后废水的膜处理连续试验研究
    5.1 实验原料及方法
        5.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1.3 中试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无机膜的制备
        5.2.2 pH值的测定
        5.2.3 TDS的测定
        5.2.4 电导率的测定
        5.2.5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5.2.6 色度的测定
        5.2.7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5.2.8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5.2.9 总铁含量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膜系统处理过程各项指标去除情况
        5.3.2 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测试
        5.3.3 不同孔径的膜处理对废水的影响
        5.3.4 无机膜和反渗透膜对废水的影响
        5.3.5 臭氧氧化/复合膜处理对废水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超/亚临界水氧化处理典型有机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甲醛及其废水概述
        2.1.1 甲醛概述
        2.1.2 甲醛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2.1.3 甲醛废水的处理方法
    2.2 甲基香兰素及其废水概述
        2.2.1 甲基香兰素概述
        2.2.2 香兰素生产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2.2.3 香兰素废水的处理方法
    2.3 芬顿氧化技术概述
        2.3.1 芬顿氧化技术的原理
        2.3.2 芬顿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
        2.3.3 芬顿氧化技术的影响因素
        2.3.4 芬顿氧化技术处理甲醛废水的研究
        2.3.5 芬顿氧化技术处理香料废水的研究
    2.4 超/亚临界水氧化技术概述
        2.4.1 超/亚临界水及其性质
        2.4.2 超/亚临界水氧化技术
        2.4.3 超/亚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
        2.4.4 超临界水氧化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废水
        3.1.2 实验试剂
    3.2 实验原理及装置
        3.2.1 实验装置
        3.2.2 其他实验仪器
    3.3 实验条件及步骤
        3.3.1 实验条件
        3.3.2 实验步骤
    3.4 分析方法
        3.4.1 TOC去除率
        3.4.2 TOC去除速率
        3.4.3 H_2O_2的利用率
    3.5 小结
第四章 超/亚临界水氧化降解甲醛废水的实验研究
    4.1 甲醛废水降解效率的影响分析
        4.1.1 温度的影响
        4.1.2 过氧倍数的影响
        4.1.3 停留时间的影响
    4.2 亚临界水氧化降解甲醛废水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4.2.1 亚临界水氧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2.2 亚临界水氧化降解甲醛废水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4.3 小结
第五章 亚临界水氧化法降解甲基香兰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5.1 温度对甲基香兰素废水降解效率的影响
    5.2 过氧倍数对甲基香兰素废水降解效率的影响
    5.3 停留时间对甲基香兰素废水降解效率的影响
    5.4 Fe~(2+)对甲基香兰素废水降解效率的影响
    5.5 pH对甲基香兰素废水降解效率的影响
    5.6 亚临界水氧化降解甲基香兰素废水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钛基形稳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氧化苯胺废水性能与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环境现状
        1.1.2 苯胺废水来源与危害
    1.2 苯胺废水处理技术
        1.2.1 生物法
        1.2.2 物理法
        1.2.3 化学法
        1.2.4 高级氧化法(AOPs)
    1.3 电化学氧化法
        1.3.1 直接氧化法
        1.3.2 间接氧化
        1.3.3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影响因素
        1.3.4 形稳电极(DSA)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Ti/RuO_2阳极电化学氧化苯胺性能及机理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电化学反应装置
        2.2.3 Ti/RuO_2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2.2.4 电化学氧化苯胺的性能实验
        2.2.5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i/RuO_2阳极电化学性能
        2.3.2 电解质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3 NaCl浓度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4 电流密度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5 初始pH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6 极板间距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7 苯胺降解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化学氧化苯胺过程中羟基自由基作用强化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3.2.2 电化学反应装置
        3.2.3 Na_2SO_4介质中Ti/RuO_2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3.2.4 实验方法
        3.2.5 分析方法
        3.2.6 电流效率计算方法
        3.2.7 能耗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i/RuO_2阳极电化学性能
        3.3.2 羟基自由基作用强化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3.3.3 直接电化学氧化降解苯胺
        3.3.4 有效氯间接电化学氧化降解苯胺
        3.3.5 降低Cl~-量对苯胺降解性能的影响
        3.3.6 Fe~(2+)对直接电化学氧化降解苯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i/Sb-SnO_2-Ta_2O_5阳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4.2.2 Ti/Sb-SnO_2-Ta_2O_5阳极的制备
        4.2.3 Ti/Sb-SnO_2-Ta_2O_5阳极的表征
        4.2.4 Ti/Sb-SnO_2-Ta_2O_5阳极的电化学性能评价
        4.2.5 实验方法
        4.2.6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线性伏安曲线(LSV)分析
        4.3.2 Ti/Sb-SnO_2-Ta_2O_5电极的SEM分析
        4.3.3 Ti/Sb-SnO_2-Ta_2O_5电极的XRD分析
        4.3.4 Ti/Sb-SnO_2-Ta_2O_5电极对苯胺降解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n和Ir改性Ti/RuO_2电极制备及苯胺降解性能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5.2.2 Ti/RuO_2-SnO_2和Ti/RuO_2-IrO_2电极的制备
        5.2.3 Ti/RuO_2-SnO_2和Ti/RuO_2-IrO_2电极的表征
        5.2.4 Ti/RuO_2-SnO_2和Ti/RuO_2-IrO_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评价
        5.2.5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电极的表征
        5.3.2 Na_2SO_4电解质中苯胺的降解性能
        5.3.3 NaCl电解质中苯胺降解性能
        5.3.4 Fe~(2+)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5.3.5 不同阳极性能对比分析
        5.3.6 苯胺降解途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石墨/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类电Fenton催化性能优化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业水污染处理现状
        1.1.1 水污染现状
        1.1.2 常见水处理方法
    1.2 抗性基因抗性菌的危害与处理
    1.3 高级氧化技术的分类及原理
        1.3.1 化学氧化技术
        1.3.2 电化学催化氧化法
        1.3.3 湿式空气催化氧化法
        1.3.4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1.3.5 光催化氧化技术
        1.3.6 超声波氧化法
    1.4 TiO_2的电催化原理
    1.5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C/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煅烧温度影响
        2.3.2 煅烧时间影响
        2.3.3 石墨粉载体影响
        2.3.4 TiO_2负载量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TiO_2复合催化硬化多孔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材料预处理
        3.2.3 优化与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TiO_2复合催化材料含量的优化
        3.3.2 活性炭含量优化
        3.3.3 耐酸碱测试
        3.3.4 重复性测试
        3.3.5 工业废水的降解
        3.3.6 C/TiO_2复合催化硬化多孔电极成本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TiO_2复合催化材料电化学体系对抗性菌抗性基因的去除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方法
        4.2.4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实验条件优化
        4.3.2 荧光显微镜分析
        4.3.3 平板计数法分析
        4.3.4 扫描电镜SEM表征分析
        4.3.5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业废水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污水COD达标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赵传勋,李德辉,余黄杰,张文鹏,孙凤林,王维岭,王海军,张可鑫.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03)
  • [2]采油废液超临界水热燃烧强化降解实验研究[D]. 李鹏.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3]高级氧化技术水处理研究进展[J]. 陆恬奕,李宇,徐瑞,黄雅,杨彩云,李佳佳. 当代化工, 2021(05)
  • [4]高熵分子筛催化剂超临界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的应用研究[D]. 李曦.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5]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刘俊逸,黄青,李杰,吴田,曾国平,杨昌柱. 水处理技术, 2021(03)
  • [6]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研究进展[J]. 李诺,刘诚,刘苏宁,曹敏,李勇,刘召波,孙宁磊. 有色冶金节能, 2020(06)
  • [7]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D]. 焦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8]超/亚临界水氧化处理典型有机废水的研究[D]. 卜君如. 浙江工业大学, 2020
  • [9]钛基形稳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氧化苯胺废水性能与机理[D]. 朱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10]石墨/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类电Fenton催化性能优化与应用研究[D]. 李会娟. 山东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工业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