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

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

一、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病理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陈淑香,陈晓芳,杜瑞宾,张惠娟[1](2021)在《腹膜弥漫性少见病之MDCT征象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累及大网膜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MDCT特征,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中,腹膜间皮瘤2例,Burkkit淋巴瘤2例,结核性腹膜炎6例;男8例,女2例,年龄5~76岁,平均年龄42.7岁。影像表现为:(1)弥漫型腹膜间皮瘤:大网膜、肠系膜间隙浑浊且广泛不均匀增厚、呈"丝瓜瓢状""污秽征",增强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沿着腹膜不均匀浸润呈"塑形征",并可累及腹腔组织器官的腹膜面,但肠系膜血管间隙及与之相连的腹膜后大血管间隙区、腹膜后器官无受累呈"回避征",腹腔积液少-中量,沿肝、脾、胃周及结肠旁沟、结肠下间隙分布,较少有淋巴结肿大。(2)累及腹膜的弥漫性淋巴瘤具有"蒸馒头征""血管漂浮征"及胃肠道病变的动脉瘤样扩张等特征性,常并腹腔脏器浸润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密度均匀、很少坏死。(3)结核性腹膜炎腹膜增厚较均匀,临近肠管可轻度增厚,易粘连甚至出现肠梗阻,腹腔积液较多且包裹呈"铠甲样"聚积于腹腔前外侧,肠管受压向内后聚集;多继发于肺部结核。结论弥漫型腹膜间皮瘤、淋巴瘤、结核性腹膜炎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认识上述特征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但部分重叠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林竹强[2](2020)在《基于磁共振成像评价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在临床治疗中的反应与CT影像对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恶性胸腹膜间皮瘤的老年患者24例,均经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确诊。24例患者术前均经CT与MRI检查,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例和实验组12例;实验组根据MRI诊断结果进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对照组根据CT进行制定方案,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种方法的影像图像特征,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CT检查肿瘤内钙化率明显优于MRI(P<0.05),但CT对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周围形态的观察率明显低于MRI,且MRI可清晰观察到腹膜增厚及淋巴结等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分组所得数据分析发现,依据实验组MRI检验结果制定的恶性胸腹膜间皮瘤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CT制定治疗的方案,且实验组临床预后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对于恶性胸腹膜间皮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MRI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更加显着,预后情况更优,且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显示恶性胸腹膜间皮瘤的情况。

洪盟,过丽芳,张建梅,王梦君,王仁贵[3](2020)在《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3种比较常见腹膜弥漫性病变的CT扫描特征,探讨CT扫描对3种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中72例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结核性腹膜炎16例(结核组),腹膜转移癌34例(转移癌组),腹膜间皮瘤22例(间皮瘤组)。比较3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以评价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结核组、转移癌组与间皮瘤组壁腹膜均匀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23.5%(8/34)和27.3%(6/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22;χ2=10.795,P=0.010);以上3组病变出现大网膜污垢样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43.8%(7/16)、2.9%(1/34)和13.6%(3/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67,P=0.000;χ2=4.332,P=0.037)。以上3组"网膜饼征"的发生率分别为6.2%(1/16)、50.0%(17/34)和27.3%(6/22),结核组和转移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9,P=0.003);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6,P=0.270)。以上3组大网膜结节或肿块状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12.5%(2/16)、14.7%(5/34)和50.0%(11/22),结核组与间皮瘤组、转移癌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88,P=0.016;χ2=8.153,P=0.004)。(2)以上3组中少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75.0%(12/16)、32.4%(11/34)和40.9%(9/22),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25.0%(4/16)、67.6%(23/34)和59.1%(13/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出现中少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66,P=0.005;χ2=4.354,P=0.037);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66,P=0.005;χ2=4.354,P=0.037)。(3)以上3组出现心膈角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6.2%(1/16)、5.9%(2/34)和40.9%(9/22),间皮瘤组与结核组、间皮瘤组与转移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39.P 0.017;χ2=10.382,P=0.001)。结论 3组患者在腹膜病变发生部位、形态、腹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各体现了不同的CT特征,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具有重要价值。

刘志成,张路遥,佟伟华,王权[4](2019)在《小肠浆膜局限性恶性间皮瘤一例》文中提出恶性间皮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2%,多起源于胸膜(87.6%),腹膜少见(10.5%),按病变受累的范围可以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局限性腹膜恶性间皮瘤更为罕见,多为个案报道,且罕有起源于小肠浆膜局限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的报道。本文报道一例预后极差的小肠浆膜局限性恶性间皮瘤,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刘晓雯,钟艳平,刘培焱,高沿航[5](2019)在《腹膜间皮瘤3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腹膜间皮瘤为原发于腹膜间皮组织的罕见肿瘤。由于其发病罕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尚无特异的血清生化学、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使得早期诊断颇具挑战性,尤其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更易漏诊。本文对本院收治的3例经活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确诊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

朱玉春,傅行礼,周伟,邢伟[6](2019)在《盆腔巨大囊实性肿块伴钙化——请分析病变性质》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出现腹胀、腹痛,为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专科体检:下腹部扪及肿块,大小约13.0 cm×10.0 cm,边界不清,质韧,活动度差,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轻度增高(39.03 ng/ml),余肿瘤指标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铁蛋白、总前列腺特异抗原均阴性,肝肾功能正常。白细胞计数20.7×109/L。腹部立位平片显示盆腔偏左

魏波,蔡梓凯,卫洪波[7](2017)在《恶性腹膜间皮瘤》文中指出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是一种罕见肿瘤,起源于胸膜、腹膜、鞘膜及心包膜等浆膜层,以胸膜居多,其次为腹膜,预后差。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1~2/100万,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1]。本文就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做一评述。一、病因与临床表现普遍认为,石棉粉尘是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致病因素,90%间皮瘤患者有石棉接触史,潜伏期可长达25~70年[2]。此外,猿猴病毒SV40、接受外辐射、慢性腹膜炎等也可能是本病的促发因素[3]。男性居多,起病隐匿,常以非特异性消化

胡浩,吴恩福,黄文,张文娟,周利华,彭俊红[8](2017)在《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PM)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或)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8例PM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8例PM的CT表现为:(1)恶性PM 13例,其中弥漫型10例,局限型3例;10例弥漫型表现为腹膜、肠系膜及网膜不规则增厚,9例伴腹腔积液;4例腹膜、肠系膜呈肿块状、斑片状增厚,3例肠系膜、网膜呈"饼状"、"污垢状"增厚,3例腹膜呈多发小结节状增厚;6例增强扫描后增厚的腹膜、肠系膜及网膜明显强化;3例局限型表现为腹腔巨大孤立性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伴壁结节,2例增强后实性成分轻中度强化;(2)良性囊性PM 3例,表现为单囊性或多囊性液性密度肿块,囊壁薄而均匀,2例增强扫描后无强化;(3)高分化乳头状PM 2例,表现为附件区不规则囊实性肿块,1例伴钙化灶及少量盆腔积液,1例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结论 PM的CT表现多样,恶性者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和鉴别诊断,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李苗苗,叶春涛,嵇鸣[9](2017)在《盆腔恶性腹膜间皮瘤MR表现一例》文中研究指明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是起源于腹膜间皮和间皮下细胞的一种罕见肿瘤,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我院盆腔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MR表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发现盆腔肿块半年入院。入院后妇科检查示子宫直肠凹陷扪及不规则增厚异常病灶,部分呈结节感,无压痛。病程中,患者无腹痛、发热、腹胀等不适,大小便正常,月经紊乱数月。实验室检查:血红

张谷青,辛越[10](2017)在《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组弥漫型6例,其中恶性腹膜间皮瘤5例,CT示腹腔肠间脂肪密度增高,并有多发软组织结节或软组织肿块,大网膜增厚,呈饼状,伴肠系膜缩短、呈放射状排列,肠壁增厚,均伴大量腹腔积液;高分化乳头状腹膜间皮瘤1例,网膜呈饼状增厚,伴少量腹腔积液。局限型1例,CT表现为胃窦部下方软组织肿块影,无腹腔积液。结论:腹膜间皮瘤CT诊断有一定困难,多诊断为转移瘤或腹膜结核,若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二、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病理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病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腹膜弥漫性少见病之MDCT征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影像资料评估
2 结果
    2.1 腹膜间皮瘤45岁男性病例,MDCT表现为大网膜明显增
    2.2 腹膜淋巴瘤50岁女性病例,MDCT示中下腹部一小肠肠
    2.3 弥漫性结核性腹膜炎
3 讨论

(2)基于磁共振成像评价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在临床治疗中的反应与CT影像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MRI与CT在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中的应用效果
    2.2 17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CT、MRI发现及MR信号特点
    2.3 7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CT、MRI检查结果及MR信号特点
    2.4 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
3 讨 论

(5)腹膜间皮瘤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8)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扫描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恶性PM
    2.2 良性囊性PM
    2.3 高分化乳头状PM
3 讨论
    3.1 PM的临床特点
    3.2 PM的CT表现
    3.3 鉴别诊断

(10)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病理特点
    3.3 CT特点
    3.4 鉴别诊断

四、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病理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膜弥漫性少见病之MDCT征象探讨[J]. 陈淑香,陈晓芳,杜瑞宾,张惠娟. 罕少疾病杂志, 2021(03)
  • [2]基于磁共振成像评价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在临床治疗中的反应与CT影像对照[J]. 林竹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11)
  • [3]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 洪盟,过丽芳,张建梅,王梦君,王仁贵. 中国防痨杂志, 2020(03)
  • [4]小肠浆膜局限性恶性间皮瘤一例[J]. 刘志成,张路遥,佟伟华,王权. 中华医学杂志, 2019(48)
  • [5]腹膜间皮瘤3例报告[J]. 刘晓雯,钟艳平,刘培焱,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3)
  • [6]盆腔巨大囊实性肿块伴钙化——请分析病变性质[J]. 朱玉春,傅行礼,周伟,邢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02)
  • [7]恶性腹膜间皮瘤[J]. 魏波,蔡梓凯,卫洪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11)
  • [8]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 胡浩,吴恩福,黄文,张文娟,周利华,彭俊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09)
  • [9]盆腔恶性腹膜间皮瘤MR表现一例[J]. 李苗苗,叶春涛,嵇鸣.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03)
  • [10]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 张谷青,辛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03)

标签:;  ;  ;  ;  ;  

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