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搭建电子政务

“四足”搭建电子政务

一、“四条腿”架起电子政务(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1](2014)在《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道德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特别关心。在当代中国,单纯的依靠法律、监管和技术不能完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人作为一种道德的存在,需要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刻的道德反思,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道德建设,筑牢食品安全的道德防线。食品安全道德,就是指食品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政府、消费者和媒体)在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消费和传播中应当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食品安全道德能够为维护食品安全提供价值立场,帮助食品利益相关者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选择,以期实现食品安全,增进人类的健康与幸福。食品安全道德建设,即食品安全领域的道德建设,就是以道德为主要手段和途径,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治理,以达到食品安全领域的合道德性的善的秩序。食品安全道德与食品安全法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食品安全道德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大辅助力量。食品安全道德可以促使食品利益相关者对食品安全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认同由他律走向自律,形成食品利益相关者的良心,这是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的自觉意识。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建设,需要从中国古代社会的食品安全道德建设中汲取智慧。在经济视阈下,以义生利、诚实守信、市不豫贾、礼义相待成为调整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道德尺度。在政治视阈下,民以食为天的政治观、以刑养德的政府监管、荣损同俱的行业监管体现出浓厚的道德规范意义。为世人称道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思想,其中,尚“和”精神、重“礼”情节、行“俭”风格最为夺目。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建设,需要借鉴他山之石。在美国,科学完备的法律成为食品利益相关者道德生成的保护伞,预防无缝式的监管让悖德者无机可乘,合格的供应商则是食品企业的主动追求。在日本,消费者的安全是政府监管之责,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生存之基,食品安全道德教育更是让食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在欧盟,生命健康至上原则、尊重选择原则、预防性原则是食品安全道德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出于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权和知情选择权的尊重,欧盟对转基因食品奉行“小心谨慎”的处理原则。在当代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清晰折射出食品利益相关者整体道德责任感的落寞,透视出食品利益相关者利益至上,道德隐退的尴尬。这不仅对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侵害,而且也危害到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在社会转型的宏阔背景下,消极文化的侵蚀,利益至上观念的负面影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诚信体系建设的滞后,对悖德行为的过度容忍是酿成我国食品安全道德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建设是实践的要求与时代的呼唤。食品安全本身内含对生命价值的体认,在食品安全制度创设及食品安全治理实践中,都不可缺少道德的支持,这是食品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政府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认知。食品安全既表达个体价值诉求,又承载社会公共利益。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利益相关者的精神皈依,食品利益相关者需要在德性的统摄下,在食品供应、监管、消费和传播中付诸道德行为。在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困境的严峻性,凸显出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紧迫性。食品安全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所有食品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政府是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守护者,消费者是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推动者,媒体是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无冕之王。食品生产经营者、政府、消费者和媒体“四位一体”道德建设合力的形成,能够有效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进行。

任韶枫[2](2010)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农业已向现代农业转型,通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将农业产业链一方向市场延展,另一方向农户延展,有效促进了家庭个体经营活动与社会化生产整体效应的和谐统一。本文从国内外研究述评出发,探讨了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现代农业服务的内容体系,主要由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构成,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与作用,分析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特点与存在的不足。最后,为了保障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本文对其保障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肖荣莲,商晓帆[3](2010)在《统一电子政务平台的建立与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文中研究表明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网络平台、系统平台、数据平台、应用平台等可以实现政务信息的有效整合,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及水平。

张兰英[4](2006)在《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人类社会将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成为现代科技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了农业信息技术和服务产业化,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 然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有很大差距。本文以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必要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模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系统研究和比较分析等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体系、运行机制、发展模式、投入产出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对促进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产业理论、农业信息与信息化理论、产业经济理论、后发优势理论、跨越式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系统理论。基于上述理论,构建了农业信息产业化理论框架,即农业信息产业化内涵及特征、农业信息产业主体结构与功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农业信息产业体系运行机制及农业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重点,并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技术与服务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信息用户需求、农业信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宏观战略的确立与发展等角度进行了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了农业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在对国外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发展模式,为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在分析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措施。 本研究结合黑龙江的实际,运用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对黑龙江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进行的实证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本研究对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发展我国的农业信息产业,实现农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毕红艳[5](2004)在《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实施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这种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管理方式,已被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确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领域之首。建立电子政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世界的发展潮流,也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它已成为提高政府竞争力的有效和必要途径。 本文以沈阳市建设发展电子政务系统为背景。首先,针对电子政务是“电子”和“政务”两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对在国家总体改革框架指导下,再造沈阳市传统政务系统,实现政府职能、组织结构、业务范围及业务流程的创新,以创造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相适应的基础条件,从宏观上提出了作者的想法;其后,在对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分析、总结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电子政务实际情况,对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总体及其核心功能系统进行了规划,并给出了整个系统必需的技术、外部综合支持环境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的方式;最后,提出了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实施的组织保证和相应的对策措施。 本文提出的规划对于沈阳市构建既切合实际情况,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型电子政务系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解决目前沈阳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集约设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安全管理,实现其对沈阳市政府日常办公自动化、政务管理信息化、对外服务集成和网络化以及高级决策科学化的电子支持功能。 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实施将促进沈阳市政务系统的变革与再造,推进沈阳市政务系统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实现政务的高效性、经济性、有效性及与外界的良性互动,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有效服务的职能,并最终提高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此外,规划方案的研究与实施还将产生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本地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拉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目的,而且对于国内其他省市电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方洋,陈家训[6](2003)在《公用客户服务平台系统Web服务集成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合 Web服务技术 ,本文对公用客户服务平台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 ,提出了如何在此系统上集成各个 Web服务的应用框架。从而高效、便捷的实现为公众提供的在线消费、信息查询、网上办事等一站式服务

焦宝文[7](2003)在《“四条腿”架起电子政务》文中研究表明构建一站式服务框架电子政务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对电子政务系统作进一步的剖析后,我们不难发现,看似复杂的电子政务系统离不开四大平台的建设。这四大平台有如“四条腿”,架起了坚实的电子政务技术构架基础。

二、“四条腿”架起电子政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条腿”架起电子政务(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道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价值
        0.1.1 问题的提出
        0.1.2 研究的价值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0.2.1 国外研究综述
        0.2.2 国内研究综述
        0.2.3 简要评价
    0.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4 主要创新与研究不足
        0.4.1 主要创新
        0.4.2 研究不足
第1章 食品安全道德:内涵与功能
    1.1 食品安全道德的内涵
        1.1.1 食品安全的界说
        1.1.2 食品安全道德的界定
    1.2 食品安全道德与食品安全法律的关系
        1.2.1 食品安全道德与食品安全法律相互联系
        1.2.2 食品安全道德与食品安全法律相互区别
        1.2.3 正确认识道德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
    1.3 食品安全道德的主要功能
        1.3.1 食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分析
        1.3.2 食品安全道德的功能分析
第2章 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历史溯源
    2.1 经济视域下的食品安全道德
        2.1.2 诚实守信
        2.1.3 市不豫贾
        2.1.4 礼义相待
    2.2 政治视域下的食品安全道德
        2.2.1 民以食为天的政治观
        2.2.2 以刑养德的政府监管
        2.2.3 荣损同俱的行业监管
    2.3 传统饮食文化的道德意蕴
        2.3.1 尚“和”精神
        2.3.2 重“礼”情节
        2.3.3 行“俭”风格
第3章 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经验借鉴
    3.1 美国的食品安全道德建设
        3.1.1 道德生成的法律呵护
        3.1.2 道德守卫的监管预防
        3.1.3 道德承诺的企业践履
    3.2 日本的食品安全道德建设
        3.2.1 消费者安全是政府监管之责
        3.2.2 消费者信任是企业生存之基
        3.2.3 重视食品安全的道德教育
    3.3 欧盟的食品安全道德建设
        3.3.1 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3.3.2 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
        3.3.3 对待转基因食品的道德态度
第4章 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困境的审视
    4.1 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困境的现状
        4.1.1 生产经营者道德缺损
        4.1.2 监管者道德缺失
        4.1.3 消费者道德缺乏
        4.1.4 媒体道德功能缺位
    4.2 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困境的危害
        4.2.1 侵害个体权益
        4.2.2 制约经济发展
        4.2.3 影响政府形象
        4.2.4 阻碍社会进步
    4.3 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困境的成因
        4.3.1 消极文化的侵蚀
        4.3.2 利益至上观念的负面影响
        4.3.3 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4.3.4 诚信体系建设的滞后
        4.3.5 对悖德行为的过度容忍
第5章 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合理性确证
    5.1 食品安全的道德认知基础
        5.1.1 食品安全的生命价值体认
        5.1.2 食品安全制度的道德支撑
        5.1.3 食品安全治理经验的道义支持
    5.2 食品安全的道德价值指向
        5.2.1 食品安全表达个体价值诉求
        5.2.2 食品安全承载社会公共利益
        5.2.3 食品利益相关者的精神皈依
    5.3 食品安全的道德行为实践
        5.3.1 食品供应需履行道德契约
        5.3.2 食品监管要恪守行政道德
        5.3.3 食品消费应遵循节俭有度
        5.3.4 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当保持公正客观
第6章 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对策
    6.1 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主力军
        6.1.1 培育生产经营者的道德责任意识
        6.1.2 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浸润生产经营者道德
        6.1.3 生产经营者要加强自我道德评价
    6.2 政府: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守护者
        6.2.1 完善对生产经营者的道德监管
        6.2.2 加强监管机构的制度道德建设
        6.2.3 提升监管者的政治美德
    6.3 消费者: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推动者
        6.3.1 习得食品安全知识
        6.3.2 强化道德责任意识
        6.3.3 以身作则道德消费
    6.4 媒体:食品安全道德建设的无冕之王
        6.4.1 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6.4.2 食品广告的道德要求
        6.4.3 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结语 德法相济: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农业服务理论
        1.2.2 国内农业服务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章 现代农业服务的内涵
    2.1 现代农业的涵义与特征
        2.1.1 内涵
        2.1.2 特征
    2.2 现代农业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内涵
        2.2.2 特征
    2.3 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 现代农业服务的内容体系
    3.1 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内涵
    3.2 现代农业服务的内容体系浅析
        3.2.1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3.2.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3.2.3 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3.2.4 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3.2.5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3.3 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3.4 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第四章 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现状和不足分析
    4.1 我国现代农业服务发展目标
    4.2 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的成绩
        4.2.1 农业信息网络初步建成
        4.2.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4.2.3 农业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发展
        4.2.4 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4.2.5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发展
        4.2.6 现代农业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4.3 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的不足
        4.3.1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4.3.2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4.3.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4.3.4 我国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不足
        4.3.5 农产品流通体系发育不健全
        4.3.6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
    4.4 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保障措施
    5.1 科学而全面地认识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5.2 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组织和领导力度
    5.3 科学部署、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5.4 改革体制保障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健康持续发展
    5.5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提高现代农业服务的综合实力
致谢
参考文献

(4)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息产业理论
        2.1.1 信息产业的含义及形成标志
        2.1.2 信息产业的基本结构
        2.1.3 信息产业化的现实意义
    2.2 农业信息与信息化理论
        2.2.1 农业信息的内容及分类
        2.2.2 农业信息的产业属性
        2.2.3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
        2.2.4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农业信息产业化
        2.3 产业经济理论
        2.4 其它相关理论
        2.4.1 后发优势理论
        2.4.2 跨越式发展理论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4 需求层次理论
        2.4.5 公共产品理论
        2.4.6 系统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借鉴
        3.1.1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现状
        3.1.2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3.1.3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3.2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及障碍分析
        3.2.1 中国农业信息化现状
        3.2.2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分析
        3.2.3 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重点
    3.3 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3.1 机遇
        3.3.2 挑战
    3.4 本章小结
4 农业信息产业化基本理论分析
    4.1 农业信息产业化内涵及特征
        4.1.1 农业信息产业化概念及结构
        4.1.2 农业信息产业化特征分析
    4.2 农业信息产业主体结构及功能
        4.2.1 主体构成
        4.2.2 主体功能
    4.3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
        4.3.1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环境的构成因素
        4.3.2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4.4 农业信息产业体系运行机制
        4.4.1 实行公益制和产业制并行的“双轨”制管理体制
        4.4.2 创建协作开发、信息共享的机制
        4.4.3 优化结构,引入竞争机制
        4.4.4 积极寻找市场,创造信息需求
    4.5 农业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
        4.5.1 农业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4.5.2 农业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
    4.6 本章小结
5 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5.1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前提
    5.2 农业信息技术与服务发展是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基础
    5.3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坚实后盾
    5.4 农业信息用户需求是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5.5 农业信息体系为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5.6 国家宏观战略为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5.7 本章小结
6 农业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6.1 投资主体
    6.2 投资环境
    6.3 投资方式
    6.4 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
        6.4.1 投资收益分析
        6.4.2 投资风险与不确定性
    6.5 本章小结
7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模式
    7.1 国外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7.1.1 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7.1.2 日本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7.1.3 韩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
        7.1.4 印度信息产业发展模式
        7.1.5 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对中国启示
    7.2 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模式
        7.2.1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模式特性
        7.2.2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模式选择
    7.3 本章小结
8 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措施
    8.1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8.1.1 农业信息产业的战略目标
        8.1.2 农业信息产业的战略重点选择
    8.2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8.2.1 加强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8.2.2 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8.2.3 深入开发数据库
        8.2.4 加快农业信息市场建设
        8.2.5 不断创新,探索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新模式
        8.2.6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农业信息企业发展
        8.2.7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
        8.2.8 加强农业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8.2.9 培养农民信息意识,加强信息意识的宣传和引导
    8.3 本章小结
9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实证分析
    9.1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9.1.1 发展现状
        9.1.2 存在问题
    9.2 发展原则和总体思路
        9.2.1 发展原则
        9.2.2 总体思路
    9.3 发展战略
    9.4 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9.4.1 发展路径
        9.4.2 发展措施
    9.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5)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电子政务概述
        1.1.1 电子政务概念的由来
        1.1.2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1.1.3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1.2 沈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2.1 建设成果
        1.2.2 存在问题
    1.3 国内外有关发展现状述评
        1.3.1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特征
        1.3.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3.3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2 沈阳市政务系统分析与再造
    2.1 沈阳市政务系统现状
    2.2 沈阳市政务系统存在问题
    2.3 沈阳市政务系统的业务重组
    2.4 沈阳市政务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再造
        2.4.1 沈阳市政务系统的组织结构再造
        2.4.2 沈阳市政务系统的工作流程再造
3 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
    3.1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和目标
        3.1.1 指导思想和原则
        3.1.2 建设规划目标
    3.2 电子政务系统功能定位及构建模式和总体框架
        3.2.1 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功能定位
        3.2.2 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模式
        3.2.3 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
    3.3 电子政务各分系统模块和集成
        3.3.1 各分系统模块构成
        3.3.2 各分系统模块的集成
4 沈阳市电子政务核心功能系统规划
    4.1 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4.1.1 经济信息系统
        4.1.2 空间地理信息系统
        4.1.3 城市物流信息系统
        4.1.4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1.5 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4.2 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
        4.2.1 系统结构
        4.2.2 各子系统功能及组成
        4.2.3 系统交互及运行
    4.3 电子政务网上事务处理系统
        4.3.1 总体描述
        4.3.2 一站式电子政务网上事务处理系统的架构
        4.3.3 一站式电子政务网上事务处理系统实现流程
    4.4 电子政务信息网上发布系统
        4.4.1 总体描述
        4.4.2 沈阳市电子政务信息网上发布系统构成
        4.4.3 公众信息网应用软件系统结构
5 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支持环境与运行管理
    5.1 电子政务系统支持环境
        5.1.1 技术支持环境
        5.1.2 综合支持环境
    5.2 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
        5.2.1 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
        5.2.2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6 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实施
    6.1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实施的组织保证
        6.1.1 组织领导机构
        6.1.2 专家顾问组
        6.1.3 建设模式选择
    6.2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
        6.2.1 具体项目实施的对策措施
        6.2.2 外部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公用客户服务平台系统Web服务集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web服务
三、公用客户服务平台系统简介
    1.系统提出背景
    2.公用客户服务平台系统简介
四、公用客户服务平台系统框架模型
五、结束语

四、“四条腿”架起电子政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道德建设研究[D]. 王伟.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2)
  • [2]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研究[D]. 任韶枫.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6)
  • [3]统一电子政务平台的建立与政务信息资源整合[J]. 肖荣莲,商晓帆. 图书馆学研究, 2010(15)
  • [4]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研究[D]. 张兰英. 东北林业大学, 2006(10)
  • [5]沈阳市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实施研究[D]. 毕红艳. 沈阳工业大学, 2004(04)
  • [6]公用客户服务平台系统Web服务集成应用研究[J]. 方洋,陈家训. 微型电脑应用, 2003(11)
  • [7]“四条腿”架起电子政务[J]. 焦宝文.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3(03)

标签:;  ;  ;  ;  ;  

“四足”搭建电子政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