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geback方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多层密度和界面

Ridgeback方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多层密度和界面

一、用脊回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多层密度及其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熊盛青,周道卿,曹宝宝,赵睿,魏岩岩,胡悦,肖梦楚,段宏伟,胡夏炜,郑宇舟[1](2020)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重磁场证据及其构造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对于羌塘盆地是否存在横贯东西的中央隆起带,目前学术界仍有分歧.本文提供的最新高精度航空重、磁资料证实存在呈东西向贯通羌塘盆地的中央隆起带,并对该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隆起带受南北两侧深大断裂控制,其空间跨度(宽度)由西向东逐渐收敛,并被一组近南北向的隐伏断裂系切割、左滑错动.重、磁场资料还显示中央隆起带在双湖东、西两侧存在明显差异:西段基底大规模隆起,基岩深度一般在3~5 km以内,明显浅于南北羌塘坳陷7~15 km的基底埋深;东段基底隆起幅度明显降低,主要表现为潜伏的低隆起,其中双湖—雅曲段基底埋深5~7 km,雅曲—岗尼段基底埋深7~9 km;即中央隆起带基底自西向东"台阶状"降低,隆起的幅度和分布范围受到近南北向断裂控制.构造分层表明,与南羌塘地块相比,北羌塘地块的基底隆起幅度小、稳定性更好.南北羌塘基底地球物理属性的显着差异说明羌塘盆地并不存在统一的前寒武系变质基底,中央隆起带的形成应该与古特提斯洋关闭时形成的混杂岩带有关.

罗凡[2](2018)在《大尺度卫星重力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以华南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南地区位于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拼合部位,发生了多期次成矿作用,形成了众多特殊的地质现象和世界级矿床,是研究大陆动力学演化、成矿规律和探索地球深部信息的理想区域。要查明华南地区自然资源形成与演变的根本原因,需要开展深部调查,厘定重大地质体边界和深部结构。区域重力资料是研究大尺度地质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卫星重力数据具有覆盖率高、数据统一、不保密、不受地域环境约束等特点,是现阶段开展大尺度地质研究的最佳途径之一。论文对现有公开发布的卫星重力、地形数据进行收集和对比分析,引入EIGEN-6C4卫星重力数据和Etopo1地形数据作为论文的研究数据。使用球面重力校正方法对卫星重力数据进行带球面影响的校正处理。将卫星重力数据球面校正处理结果与地面实测重力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对比,表明球面重力校正方法能较为准确的对卫星重力数据进行校正。引入卫星重力数据研究华南地区的重力场,摆脱地面重力资料的范围束缚,在进行反演计算时可有效避免扩边问题和边缘效应,提升区域问题的反演质量。应用球面重力校正方法对卫星重力数据进行校正,获得华南地区莫霍面的布格重力异常。根据冯锐等改进Park-Oldenburg公式进行密度界面反演,求取华南地区莫霍面深度起伏特征。结合前人资料,探讨莫霍面的起伏特征与成矿区带成矿的关系:(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钦杭成矿带东段莫霍面形态总体呈现为幔隆,幔源物质对该区成矿作用起主导地位,形成了亲地幔的铜、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2)南岭成矿带莫霍面形态总体呈现为幔陷,局部夹杂幔隆和幔陷起伏,推测成矿作用物质主要为壳源物质,部分含有幔源物质,形成了以壳源成因为主的钨、锡等金属矿床;(3)武夷成矿带莫霍面形态总体呈现“两陷夹一隆”,表明成矿带的形成可能是多期成矿作用的结果,参与成岩成矿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含有少量幔源物质,形成了浅层低温为主的银、金、铅锌等矿床。

刘国仕[3](2014)在《利用卫星重力场模型反演区域地壳密度》文中研究表明由重力场模型计算的重力异常经过布格改正后的布格重力异常能够很好的反映地下质体密度分布。从总的布格重力异常中扣除地壳以下质体对地面观测点的重力影响得到由地壳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剩余布格重力异常。本文结合长方体模型和密度-深度函数关系推导了变密度模型正演重力异常表达式。根据剩余布格重力异常通过粒子群算法反演了汾渭盆地及周边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地区的三维地壳密度分布。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采用C++语言编制了高阶次缔合勒让德函数递推算法及利用卫星重力场模型计算重力异常程序,用Fortan语言编制了布格改正程序。(2)在均质长方体正演重力异常多种表达式的基础上,验证了其正演表达式的一致性。结合均质长方体正演模型和密度-深度线性函数关系推导了变密度长方体正演重力异常表达式。用C++语言编制了变密度模型正演程序。(3)介绍了重力场反演理论和PSO优化算法,编制了基于变密度长方体正演模型的PSO反演三维地壳密度计算程序。反演结果验证了PSO算法应用于非线性及具有多解性特点的复杂地球物理问题的可行性。(4)利用GFZ提供的由GOCE、GRACE卫星重力数据和地面重力资料联合研制的EIGEN6C重力场模型计算了汾渭盆地及周边地区由地壳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剩余布格重力异常。根据剩余布格重力异常通过粒子群算法反演得到该地区三维地壳密度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同一水平层地壳密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且由西北至东南方向依次递减的特点,汾渭盆地密度低于周边秦岭、黄土高原密度;地壳密度横向分布与剩余布格重力异常有关,能很好的反映剩余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低密度梯度带对应剩余布格重力异常高值区,高密度梯度带对应剩余布格重力异常低值区;反演结果和Crust1.0模型提供的结果能较好的吻合,但上地壳华北平原处的地壳密度存在较大偏差。

李宗浩[4](2014)在《重力场反演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重力场的反演。重力场是最重要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对地球重力场的反演,能获得地下密度结构。地下密度结构对区域构造,沉积盆地的研究以及作为其它勘探方法的辅助约束信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密度结构是地球物理学反演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根据在观测空间获得的重力异常值来确定异常源的密度结构。目前密度结构的反演多限于单层界面的反演,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层密度界面的反演方法如:剥离法,直接法等都比较复杂,且对先验条件依赖性强。本文通过建立网格离散化的模型,将研究区域进行网格离散。利用重力场的叠加效应进行正演模拟,在正演的基础上选用模拟退火法进行迭代反演。为了验证选取的迭代反演方法的精度与稳定性,对不同的二维模型选择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模拟退火法进行迭代反演。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模拟退火法的核心思想,原理和算法进行了分析。在这个基础上编写了相应的模拟退火法程序并对几类二维模型进行了反演验算。通过对反演的结果分析和解释,验证了该算法对重力场的反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选取了一条跨越龙门山断裂带的重力实际测线,结合其他的相关勘探资料对该测线进行处理计算,获得了该测线地下区域的密度结构。根据反演的结果,对该地区的密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陆晓芳[5](2011)在《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文中研究说明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古生代—中新生代海—陆相叠合盆地,构造运动频繁,后期改造强烈,地质条件复杂,多旋回构造运动使得其含油气系统比较复杂。为了弄清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的分布状况,本文试图用模拟退火方法进行剖面反演,结合测井、地震解释数据得出四川盆地三个主要构造运动造成的密度界面的起伏,即基底顶面、加里东运动界面及印支运动界面的分布。在各种地质、钻井及地震资料的约束条件下,使用矩形网格组合正演模型结合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算法直接反演构造界面的起伏及密度参数。模型灵活、可适用于复杂的地质情况,且可以根据拟合的精度设置网格大小,模拟退火算法使其易于加入约束条件,且反演精度较高。四川盆地三大构造界面起伏表明深部基底的形态控制着浅部界面形态的分布,深层支配浅层。界面的起伏变化是对盆地形成以来的各期构造运动的响应及继承。基底顶面分布格局主要由加里东运动及印支运动造成,在古生代时为西隆东坳,中新生代为东隆西坳。因此也可以说构造运动是造成现今界面起伏的根本原因。盆地内滑脱层普遍存在,主要有中下三叠统富膏盐岩层、志留纪页岩、中下寒武统泥页岩或膏盐岩层、下震旦统泥质岩等,分隔了各构造层的不协调构造变形,使不同的构造层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滑脱层既对下伏构造起到分割保护作用,也使上覆层内形成不同的构造。盆地基底顶部滑脱面控制着整个盆地的变形,使不同区域的变形强度和变形方式不同。另外,不整合面也分隔了上下构造层显示出不同的变形方式。计算结果表明沉积层中的重力异常是由主要由界面起伏及界面间密度差造成的,尤其是基底的性质及埋深情况影响显着;内部密度不均匀则引起短波异常。川中隆起处的重力相对高是基底隆升和结晶基底的岩性共同作用形成的,盆地西部、北部和东部基底相对密度低、埋深较深,则产生的异常也低,而南部地区基底埋深浅,异常低,则基底的性质引起的重力异常较显着。

王晖,刘新,徐芙蓉[6](2011)在《蚁群算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密度分布研究》文中提出将研究区域划分成许多具有固定长、宽、高且密度均匀的长方体,利用重力的可叠加性,计算了观测点重力异常,在此基础上形成重力异常的目标函数。把长方体的密度作为参数,采用蚁群算法进行密度反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段虎荣,徐海军,刘明学[7](2010)在《粒子群算法反演密度异常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基于引力位理论推导出长方体外任意一点的重力异常公式,将模拟的研究区域划分成许多具有固定长、宽、高且密度均匀的长方体,并给定了每个长方体的密度异常,利用重力的可叠加性,计算了重力异常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密度反演试验,同时将粒子群算法与其它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适应度值为0.99的条件下,粒子群算法比遗传算法耗时减少了93.7%。

李文勇,周坚鑫,郭志宏,周锡华,安战锋[8](2010)在《航空重力构造分层方法》文中指出航空重力在我国渤海西、南部海陆结合带进行了首次地质调查试验,并取得了成功.本文以航空重力数据为基础,通过地层密度参数的测定与分析,针对不同的界面,将优化选择法与垂向一导切线法相结合,获得了新生界底面深度,将优化选择法与帕克迭代法相结合,取得了寒武一奥陶系顶面深度,进而计算了新生界、中生界一上古生界的厚度;其中,垂向一导切线法属国内外首次尝试,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将测区构造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基底、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等三大构造层.基于地层密度及其引起的重力异常的构造分层,是对传统地质构造分层方法的补充和扩展,为今后航空重力研究提供了参考.

余海龙[9](2009)在《位场异常三维视物性快速反演》文中提出岩石的密度、磁性与岩石类型、区域构造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岩石的密度和磁性分布对位场异常的解释、研究大地构造分区及矿产资源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根据位场异常计算地球内部岩石的密度、磁化率或磁化强度分布,称之为位场异常的物性反演。但由于位场的叠加和等效性等原因,物性反演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位场物性反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最优化选择法和非线性反演方法两大类,具体的算法有广义最小二乘法(Gauss法)、最速下降法、阻尼最小二乘法(Marguardt法)、奇异值分解法、脊回法、人工神经网络法BP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基于Radon变换、多尺度边缘的算法等。这些算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地下场源区域一次性划分成若干形态已知、密度或磁性未知的小棱柱体单元,首先给定密度或磁性等物性参量一个初始值,然后通过各种反演算法和各种约束条件求得参量的改变值,最终求得合理的物性参量,使得模型的理论正演异常与实测异常之差的L1或L2范数等最小。目前已有的这些算法,在理论上是合理、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优化选择法的主要问题,一是需要建立大型的线性代数方程组,计算时间很长;二是方程组病态严重,解的稳定性很差。非线性反演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反演数据量较大时,存在超常规的计算量、存储量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总体来说,由于目前计算机的内存和速度的限制,在对位场资料的物性反演,尤其是大面积资料的三维物性反演时,已有的反演方法都很难奏效。针对现有的问题,本文在系统研究了位场分离方法、位场向下延拓方法和频率域层源位场异常快速反演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场分离与延拓的三维物性快速反演方法。方法的基本思路为,首先运用位场分离的插值切割法对平面上的场进行不同深度层源的分离,得到各深度层源在地面引起的异常;然后应用大深度的位场迭代法向下延拓技术将各深度层源的地面异常延拓到各深度层的顶部;最后,根据各深度层顶部的异常利用基于棱柱体组合的频率域反演方法反演出各个深度层源的密度或磁性。新反演方法不需要对场源进行一次性剖分和解线性代数方程组,避开了制约三维反演实用化的超大内存需求、解稳定性差和收敛慢引起的特别冗长的计算时间的瓶颈问题。通过新方法对新疆色尔特能地区、普光气田和东海及邻区重力异常的视密度反演和对霍邱铁矿磁异常的视磁性反演,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强和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大面积位场资料的三维物性反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运用Fortran语言、c语言和C++Builder编译环境,结合动态链接库技术和多线程技术对新方法编制了Windows系统下的可视化软件,方便了方法的应用和推广。

何秦娥[10](2008)在《变密度二度断层重力正反演及其应用》文中提出重力方法重要的地质应用之一是主要根据重力异常及密度变化追踪构造的边界。本文研究了一种重力正反演方法,可导出断层的构造参数。由密度分布状态和重力异常变化来反演剖面下的介质错断或构造变化。应用二度体倾斜断层的正演公式,计算任意倾角及上、下埋深不同的隐伏断层模型的重力异常。对重力异常进行变换处理,完成定量判别断层构造的不同。利用前人结果和本文的正演方法进行对比,说明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利用脊回法反演断层模型的参数,并且在拟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断层构造反演的参数的精确度。在反演模型中,分别采用了四种不同模型,表明有区域背景场和无区域背景场对反演参数的影响不大;而在不区分有无区域背景场时,变密度和常密度的参数反演有较大差异,尤其是拟合函数的初始值和结果说明变密度衰减速度比常密度要快;并且分析理论重力异常和观测重力异常的误差,根据资料说明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以盆地内已有的浅层地震和钻井资料为主要依据,参考重、磁等资料,结合新生代埋深构造图和第四纪埋深图,对运城断陷的构造特征、构造分区及活动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山西运城断陷的断裂分布构造特征、浅层断陷盆地基底构造、盆地内活动断裂特征及运城盆地的密度分布状态。利用两种密度—深度模型计算并解释山西运城盆地的重力异常。通过两种密度—深度模型比较,表明变密度模型即抛物线密度模型的解释结果更符合当地的地质状况;从理论模型的重力异常和观测的重力异常的拟合情况、断层的形态参数收敛性、迭代次数的统计表明,解释结果是可靠的。

二、用脊回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多层密度及其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脊回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多层密度及其界面(论文提纲范文)

(1)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重磁场证据及其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岩石物性特征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2.2 区域重磁场特征
3 深部构造及意义
    3.1 边界断裂特征
        (1)中央隆起带北缘断裂(F1)
        (2)中央隆起带南缘断裂(F2)
        (3)近南北向断裂系(F4、F5、F6、F7)
    3.2 基底深度及性质
    3.3 构造分层与厚度
4 结论

(2)大尺度卫星重力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以华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大尺度重力数据校正处理及密度反演现状
        1.2.2 卫星重力资料获取及应用现状
        1.2.3 华南地区部分科学存疑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内容结构安排
第2章 华南地区地质、地球物理背景及卫星数据来源
    2.1 地质背景
        2.1.1 华南构造演化
        2.1.2 华南成矿地质环境及成矿概况
    2.2 地球物理背景
        2.2.1 地震工作情况
        2.2.2 重力场特征
    2.3 卫星重力、地形数据收集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卫星重力数据校正方法
    3.1 自由空气重力校正
        3.1.1 高度校正
        3.1.2 正常场校正
    3.2 球面地形校正
        3.2.1 球面地形校正分区
        3.2.2 地形网格的自适应离散算法
    3.3 球面重力校正方法正确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密度界面反演
    4.1 密度界面反演原理
    4.2 华南地区莫霍面反演
    4.3 反演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I

(3)利用卫星重力场模型反演区域地壳密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卫星重力测量概况
    1.3 地壳密度反演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卫星重力场模型计算重力异常
    2.1 GOCE卫星
    2.2 重力异常计算模型
        2.2.1 重力异常球谐表达式
        2.2.2 勒让德函数
        2.2.3 卫星重力场模型
    2.3 布格重力异常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力正演和反演基本理论
    3.1 引言
    3.2 均质长方体模型
    3.3 变密度直立长方体模型
    3.4 重力反演理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粒子群优化算法
    4.1 粒子群算法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汾渭盆地地壳密度反演
    5.1 汾渭盆地布格重力异常
    5.2 汾渭盆地剩余布格重力异常
    5.3 汾渭盆地三维地壳密度分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认识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重力场反演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来源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2章 重力场正演模拟
    2.1 空间域中的二维重力场正演计算方法
        2.1.1 重力场离散模型
        2.1.2 重力核函数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球物理场反演理论方法
    3.1 反演的基本原理
    3.2 模拟退火法
        3.2.1 模拟退火算法
        3.2.2 模拟退火算法技术流程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维非均匀介质重力场反演
    4.1 二维模型的模拟
        4.1.1 层状模型
        4.1.2 球模型
    4.2 本章小结
第5章 过龙门山断裂带密度结构
    5.1 龙门山地区建模
    5.2 实际处理结果及分析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四川盆地研究回顾及进展
        2. 多层密度界面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三、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及工作量
第一章 四川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一节 四川盆地及其邻区区域地质概况
        1.1.1 四川盆地位置及构造分区
        1.1.2. 断裂系统
        1.1.3. 盆地基底性质及分区
        1.1.4.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及旋回
        1.1.5 四川盆地发育的沉积地层
    第二节 四川盆地及其邻区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1.2.1 四川盆地及其邻区重力异常特征
        1.2.2 四川盆地及其邻区磁异常特征
第二章 模拟退火反演算法
    第一节 模拟退火算法基本原理
        1.1 模拟退火算法
        1.2 Metropolis接收准则
        1.3 模拟退火算法基本流程
    第二节 传统模拟退火算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第三节 对模拟退火算法的改进
第三章 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与多层密度模拟退火反演
    第一节 多层密度界面反演正演模型
    第二节 改进的非常模拟退火反演算法
        3.2.1 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VFSA)
        3.2.2 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MVFSA)
        3.2.3 目标函数
        3.2.4 模型试算
第四章 多层密度界面反演及其结果
    第一节 物性、深度资料
        4.1.1 收集的物性资料
        4.1.2 深度资料收集
        4.1.3 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初步认识和发现的问题
    第二节 剖面拟合及解释
        4.2.1 地震波场特征
        4.2.2 川东和川东北地区地震剖面
        4.2.3 川西地震剖面
        4.2.4 NE方向设计的大剖面
        4.2.5 认识
    第三节 主要界面起伏成果图
        4.3.1 主构造界面埋深图
        4.3.2 构造层残余厚度图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蚁群算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密度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正演模型及计算方法
2 蚁群算法
3 利用蚁群算法反演密度
    3.1目标函数
    3.2反演密度
4 试验数据模拟
5 结论

(7)粒子群算法反演密度异常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正演模型及计算方法
3 粒子群算法
4 利用粒子群算法反演密度
    4.1 目标函数
    4.2 密度反演
5 试验数据模拟
6 结 语

(9)位场异常三维视物性快速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位场物性反演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维视物性快速反演方法及相关的方法理论
    2.1 三维视物性快速反演方法的基本思路
    2.2 位场异常的分离方法
        2.2.1 位场异常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
        2.2.2 位场异常分离的插值切割法
        2.2.3 位场异常分离的层切割技术及模型试验
    2.3 位场异常的向下延拓
        2.3.1 位场异常向下延拓方法的研究现状
        2.3.2 位场异常的迭代法向下延拓
    2.4 层源位场异常的正反演
        2.4.1 层源位场异常的正演
        2.4.2 层源位场异常的反演
    2.5 三维视物性快速反演方法的实现及模型实例
第三章 三维视物性快速反演方法的实际应用
    3.1 新疆色尔特能地区的三维视物性反演
        3.1.1 色尔特能工区的地质简况
        3.1.2 色尔特能工区重力异常及三维视密度反演
        3.1.3 色尔特能工区磁力异常及三维视磁化率反演
    3.2 普光气田的三维视密度反演
        3.2.1 普光气田的地质简况
        3.2.2 普光气田的岩石密度
        3.2.3.普光气田的重力异常的理论估算
        3.2.4.普光气田的布格重力异常
        3.2.5 普光气田重力异常的视密度反演结果
        3.2.6 根据视密度反演推断的气田的远景区
    3.3 霍邱矿区的三维视磁化率反演
        3.3.1 霍邱铁矿及矿区简况
        3.3.2 矿区磁力异常及处理
        3.3.3 矿区三维视磁化率反演
    3.4 东海及邻区的三维视密度反演
        3.4.1 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以及前人相关研究
        3.4.2 研究区视密度反演解释
        3.4.3 结论
第四章 三维视物性快速反演方法的可视化软件实现
    4.1 软件的实现方法和过程
        4.1.1 Fortran语言程序模块的实现
        4.1.2 C++ Builder6.0环境下软件界面的实现
        4.1.3 混合语言编程中的调用动态链接库DLL技术
        4.1.4 软件的多线程技术设计
        4.1.5 Surfer自动化语言及其调用
    4.2 软件的功能介绍
        4.2.1 软件的数据格式
        4.2.2 资料预处理模块
        4.2.3 △T化磁极模块
        4.2.4 位场延拓模块
        4.2.5 位场切割模块
        4.2.6 视密度成像模块
        4.2.7 视磁性成像模块
        4.2.8 绘图模块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5.2 后续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教育经历
    发表的论文
    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变密度二度断层重力正反演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变密度断层模型及其重力场正演计算
    2.1 方法原理
    2.2 正演计算公式
    2.3 模型试验
第三章 断层模型的反演
    3.1 反演方法的发展
    3.2 反演的解析表达式
    3.3 反演的步骤和流程
        3.3.1 反演步骤
        3.3.2 反演的流程图
    3.4 数值模拟
        3.4.1 重力异常与误差分析
        3.4.2 参数反演
第四章 在山西运城—临汾断陷盆地的反演试算
    4.1 区域地质背景
        4.1.1 山西地质构造概况
        4.1.2 运城—临汾断陷区域构造特征
        4.1.3 运城—临汾断陷构造分区
        4.1.4 运城—临汾盆地断陷活动断裂特征
    4.2 地球物理场特征
        4.2.1 密度特征与重力异常
        4.2.2 人工地震测深剖面
    4.3 运城—临汾断陷试算结果
        4.3.2 剖面反演数据处理
        4.3.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用脊回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多层密度及其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 [1]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重磁场证据及其构造意义[J]. 熊盛青,周道卿,曹宝宝,赵睿,魏岩岩,胡悦,肖梦楚,段宏伟,胡夏炜,郑宇舟.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9)
  • [2]大尺度卫星重力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以华南地区为例[D]. 罗凡. 东华理工大学, 2018(12)
  • [3]利用卫星重力场模型反演区域地壳密度[D]. 刘国仕. 长安大学, 2014(02)
  • [4]重力场反演方法研究[D]. 李宗浩.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5]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D]. 陆晓芳. 西北大学, 2011(08)
  • [6]蚁群算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密度分布研究[J]. 王晖,刘新,徐芙蓉.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2)
  • [7]粒子群算法反演密度异常的数值模拟研究[J]. 段虎荣,徐海军,刘明学.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0(05)
  • [8]航空重力构造分层方法[J]. 李文勇,周坚鑫,郭志宏,周锡华,安战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05)
  • [9]位场异常三维视物性快速反演[D]. 余海龙. 浙江大学, 2009(10)
  • [10]变密度二度断层重力正反演及其应用[D]. 何秦娥. 长安大学, 2008(08)

标签:;  ;  

Ridgeback方法反演重力异常的多层密度和界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