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实践与思考

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实践与思考

一、关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宁[1](2021)在《农村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 ——以大名县农村小学为例》文中指出

刘燕娜[2](2021)在《中职《无线网络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深入,作为基于互联网信息载体的物联网,正在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推进了各行业生产的智能化换代、升级,由此促使社会对无线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各大中专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以期通过此课程教学,为社会行业企业生产培养急需人才。但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针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开发的《无线网络技术》教材,给中职学校教学带来“无据可依”的诸多困难。为此,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的“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要求,提出中职《无线网络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以期为中职学校教学开发出合适的课程教学资源,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项目为课程开发单位,以任务驱动教学为教学方式,以黄埔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为载体,系统阐述了《无线网络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论文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课题提出的原因、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通过文献综述,厘清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开展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岗位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及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调研;根据调研数据确定课程开发标准,完成校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第三部分,验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选择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将校本课程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以此评价课程开发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适应性。

郭星[3](2021)在《师范生数字素养特征、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数字素养”。目前已有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在职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关于职前教师数字素养的研究还不多。本研究以一所省属师范大学S大学为个案,S大学是西部地区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并在师范生培养位居全国中等偏上,对S大学师范生数字素养的现状调查,能较好地反映全国的普遍情况;S大学作为西部地区的优秀师范院校,其师范生数字素养情况也在大程度上反映全国师范生数字素养发展的水平。因此,调查S大学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当下特征,分析影响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可能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首先,综合借鉴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和我国教育部师范生信息素养框架,自主设计了《师范生数字素养调查问卷》。问卷的信度水平值为0.947,每个指标的标准化项的值也达到0.947,表现出良好的结构,说明了此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很高,问卷的可靠性很高。问卷在七项维度的效度的水平的KMO值为0.751,表明此问卷的各项因素的分析为适当的,且内部效度良好。本研究对S大学师范类学生进行分层抽样,对320名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12名师范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调查结果显示S大学师范生数字素养有以下一些特点:数字素养总体水平较高,主要表现在一般基础性数字技术素养较好,这主要是由当代师范生作为信息社会“原住民”的数字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但在隐私、知识产权等教学必需的安全保护技能上因缺乏系统训练而表现出明显不足;现有的数字素养基本上能支持作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但还远远不能支持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B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师范生能获得丰富的新型数字内容,但自己的数字内容创造能力不足。结合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影响S大学师范生数字素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师范生的个人特征,随着年级增长学习任务的升级促使数字素养水平明显提高;不同学科背景的师范生对数字技术依赖程度差异较大;以学业成绩为导向,师范生利用数字工具的主动性不强;性别差异影响师范生解决网络问题的态度与能力;二是目前师范类院校对于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方案还在形成中,师范院校缺少专门的数字素养课程以及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素养教育中缺乏了教师的参与等问题。三是宏观环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学校经费投入及师范生家庭数字设备的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从国家、高校、个人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加强师范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训练和参与数字内容创造;加强数字素养政策引导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立数字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和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等。

陈玉婷[4](2021)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要求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将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是目前教育教学所向。视频资源作为一种现代媒体已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其课堂应用优势日渐明显,与其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教师收集并将视频引进课堂并不困难,但需要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是使用何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将视频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以此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大对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探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从而促使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以便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就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整理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主体;再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概念界定,梳理视频资源特点和应用优势,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建立联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针对初中师生就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将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所呈现出的调查现象和结果提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应用策略和建议。第三部分,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从学生学业成绩和课堂表现两方面探索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进行授课,以此验证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的可行性,让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和建议更具实践意义,提高其可信度。通过三个部分本文明确了合理运用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且正向的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学习行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提出了视频资源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策略以及筛选、获取和加工处理视频的相关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旨在能让初中生物学课堂应用视频逐渐成为一套完整且常态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让学生能轻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将其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效落实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王奕祯[5](2021)在《“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北标中学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中泰友好合作关系在经贸、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不断推进,汉语在泰国的发展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双重支持,汉语学习热情持续升温。如何抓住这一机遇,突破汉语在泰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对泰国的汉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的触角正在向各行各业延伸,教育领域包括语言教学领域都在谋求与互联网接轨。在此趋势下,汉语教学在泰国面临的现实困境若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辅助。论文首先从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出发,剖析其在教学管理、师资、教材及教学方式方面的不足,分析互联网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进而提出互联网在泰国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接着以泰国的汉语学习需求、互联网发展现状、教育信息化进程及汉语学习平台的发展为基础,分析“互联网+汉语教学”在泰国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背景下,再结合研究者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互联网在汉语课堂内外的应用及效果反馈探析其优势与应用推广的障碍。最后,从借力方向、平台建设、教师及学生的层面提出应用推广的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互联网自身具有的特性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泰国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难题;第二,根据泰国的汉语学习需求和互联网发展程度,“互联网+汉语教学”具备在泰国实施的条件;第三,通过课堂反馈和体验反思,研究发现互联网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吸引学生注意与兴趣以及在课外辅助学生学习汉语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汉语教学方式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工具支持。第四,针对“互联网+汉语教学”在泰国的应用与推广,政策与科技、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信息辨别能力的提高缺一不可。

贺文鑫[6](2021)在《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网络语言泛指互联网载体下使用的交际语言,其简洁幽默与背后蕴含的社会因素呈现出当代网络文化特色。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语言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部分规范正向且广为流传的英汉网络语言被收录到权威词典中,成为通用词汇。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美国作家瑞安·M·米尔纳与惠特尼·菲利普斯共同撰写的《矛盾的互联网:网络上的恶作剧、古怪与敌对》(The Ambivalent Internet:Mischief,Oddity,and Antagonism Online)一书,该书运用网络语言词句撰写和举例,深入探讨了国外网络表达中暗藏的矛盾性特征。国内外网络与社会文化内核相通,但不同语言在构词表意方面微妙的差异为不断涌现的网络新词语构筑了理解门槛。按照传统翻译方法可能难以将国外网络文化还原给对其缺乏了解的目标读者,这为笔者提供了结合中文网络表达进行翻译的思路。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英汉网络语言都具有简洁通俗、创新善变和社会性特征,其构词上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社会文化等多重理据。时下很多英文网络语言缺乏精准汉译,而针对这一问题,学界中仍然缺乏深入的讨论和翻译策略研究。本文通过理据分析抽丝剥茧,以选书翻译实例为基础,提出了保留性、可读性、灵活性三大翻译原则,与追根溯源、增补删改、变音对译、同化迁移、情景补充五大翻译策略,尽可能还原文本特色,提供符合中文网络表达习惯的译文。经问卷验证,各译例在读者间取得了较高认可,展示出理据视角下翻译原则与策略的可行性。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英文网络语言的汉译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网络语言翻译研究添砖加瓦。选书中涉及到的各类网络语言现象也可为网络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案例与素材。

王诗[7](2018)在《整船级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软件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纸介质是传统的设备状态信息存储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技术状态信息的不断更新,纸质资料不易携带、查阅不便、存储成本高、易破损、易丢失等缺点越发明显。在此情形下,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方式来改变现状。在此背景下对整船级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进行了软件设计,从用户比较关心的设备技术状态信息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设计,并由单个设备延伸至整船级设备,主要解决纸质资料不易携带、查阅不便、存储成本高、易破损、易丢失等问题,并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了交互性设计,大幅提高资料可视性、易查阅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的是设备技术状态信息管理和IETM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对整船级设备技术状态信息管理进行了规划和介绍,并利用Pro.E建模技术对设备零部件模型进行建立。然后研究了设备技术状态信息管理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提出了设备技术状态信息管理系统的编码体系方案,对影响系统交互性以及互操作性的数据模块和设备可视化维修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制作完成的软件进行操作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整船级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设备的技术状态查看、学习、培训,同时也对设备产生的故障有一定的维修指导作用。因此实验结果基本满足设计目标。

张英佳[8](2016)在《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城市拟态空间与拟态行为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指出图片社交分享网站是用户在电脑或手机客户端上传照片、添加标题、添加照片说明、添加标签、发布、分享、评论、管理、下载及转发数字图片的媒介平台。以图片为载体和辅助手段的图片社交网站已经成为全球最主流的社交网站模式之一,也是社交网络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当这些照片具有地理标记和时间标记属性时,便携带上了潜在的地理信息,是网络社交时代的地理志。本研究以大连市为例,基于Flickr图片社交分享网站构建地理标记图片数据库,剖析了城市拟态空间分异及演化过程;应用地理坐标、时间标记等信息研究了拟态行为时空特征以及拟态行为类型特征;同步解构了图片的标签、评论等语义信息,解析了照片语义城市空间差异;建立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映射关系。本研究在新地理信息时代为城市环境研究提供媒介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新视角,在国际化浪潮中对全球人居环境灵活服务具有不可估量的远景社会价值。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大连Flickr地理标记照片拟态空间格局为"土"字结构,呈现三种拟态海陆关系模式,即陆上模式、海陆相交模式、离岸模式。拟态空间的月季变化受到季节、假期和城市重大活动影响。大连拟态空间发展演化过程经历了萌芽(1997年-2006年)、发展(2007年-2010年)、稳定(2011年-至今)三阶段。1997年-2014年年间,拟态空间热点重心中山广场与星海广场之间呈拉锯式转移;(2)大连市区地理标记图片国内主要传播者来源于大连本地、北京、上海,国外主要传播者来源于北美、欧洲、东亚及东南亚。传播者在晚上21点到凌晨7点拟态行为活动热度最低,中午12点与14点为拟态行为热度双顶峰,传播者拟态行为最为活跃的区域为星海和中山。传播者主要拟态行为类型有旅游度假行为、城市中心休闲行为、滨海游玩行为、文化体验行为、居住体验行为、商务会议行为。不同类型传播者在不同月份、不同时段、工作日及周末假期的拟态行为时空差异明显。(3)地理标记图片所附属的标题、描述、标签、评价在语义丰富度、语义简洁度、表达准确度、数量完整度和技术提取难易度上具有差异性。照片标签最适合作为研究照片的语义对象。大连Flickr标签使用最频繁的语言为英语,其次为中文(简体与繁体),再次为日语,还有法语、俄语、韩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大连Flickr标签分布频次遵循幂律分布,中低频率标签更具有个性化和灵活度。大连Flickr标签涵盖大连的区域概况、商务会议情况、摄影相关术语、旅游休闲景点、城市各类型场所、外出活动行为、动物与植物、人物肖像与名称等。大连Flickr标签云呈现传播者及受众对城市不同地域认知空间的差异。(4)拟态空间及拟态行为的基础是客观世界和主观心理;传播者是拟态信息的决策者,通过媒介向受众传播的象征性语言或符号。拟态环境的目的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并影响改变或完善巩固受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态度及行为。大连Flickr拟态信息主要映射了客观世界的自然系统、人类系统、支持系统、居住系统、社会系统五大系统,反映了大连作为中国东北重要经济、贸易、港口城市的都市特征。

孙晓玮[9](201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中国的国门逐渐向世界敞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汉语也被看作国际交流的重要语种之一,从建立对外汉语这一学科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在近十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教育界,尤其是对外汉语教育界,由学科特点所致,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近年来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对外汉语课件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研究的成果也不多,我们要不断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总结和归纳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理,再根据不同的设计原则制作出不同课型的教学实例。本文开篇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尤其是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状加以分析和论述。之后,通过部分对外汉语教学课件的设计实例,充分论证了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积极作用。从动手实践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面,本文详细论述了课件设计的各种原则,探讨了课件制作的教学目标、编写课件脚本、搜集素材、课件制作和调试运行的相关知识,确立明确的方向,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完成集科学性、完整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综上所述,全文充分论证了多媒体课件设计在对外汉语实际教学当中的重要性,从而设计出真正服务于对外汉语的教学课件,不仅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袁琳[10](2012)在《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文中提出面对国际数字图书出版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中国的数字出版却表现不一:一方面是新型数字出版商的锐意进取,一方面却是传统出版单位的踟蹰不前。一直以来中国学界对数字图书出版的研究囿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理念,或者把数字图书出版产业看作统一的毫无差异性的市场,或者把经济学原理生搬硬套到数字出版产业中,或者把有限的一些官方数据罗列在一起,人云亦云,难以创新。这样的研究方法造成了中国数字图书研究的两大缺陷:第一,无法真实、深刻地反应中国数字图书出版产业的真实境况,继而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二,在传统图书出版的逻辑里看数字出版问题,只看到共性,却无法理解其差异性,从而导致研究思路模糊,研究和现实严重脱节。本文把中国数字图书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数字图书和传统图书商品属性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图书不同于传统图书的新属性,并按照数字图书现有的形态,把数字图书分为电子书1.0、电子书2.0和电子书3.0三个种类,继而对三种形态电子书所对应的三个数字图书市场的生产者、消费内容和定价策略等进行分析,重点描述了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数字图书出版问题以及未来危机的症结在于原有的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基础的出版体制。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三种数字图书形式对应的生产者的研究。在这一部分,笔者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出版社(电子书1.0的主要生产商)、网络文学网站(电子书2.0的主要生产商)以及图书应用生产商(电子书3.0)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个案分析,介绍经验,总结不足;第二、三部分是通过对三种数字图书形式对应的三个消费市场的排行榜进行分析,阐述目前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数字图书内容、类别以及定价方式。第二部分通过中美市场的对比,总结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本质;第三部分则通过对比传统图书定价策略和数字图书定价策略的差异性,总结目前国际上几种比较流行的数字图书定价方法,并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第四部分则总结了前三部分所反映出的中国数字图书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提出中国传统出版社的问题,总结了数字图书定价策略。笔者把问题的症结归根于中国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基础的出版体制,提出中国出版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根本方法在于继续深化出版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通过以上的研究,文章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本文认为,数字图书的商品属性有别于传统图书。数字图书的价格弹性更高,收入弹性更高,同时由于法律、监管等方面的缺失,数字图书的正外部性正在降低;本文认为,总体来说,由于数字图书以及数字阅读方式是一种碎片化和浅阅读形式,因此,它与传统图书之间的替代性并不强。分开来看,电子书1.0由于几乎是传统纸质出版物的翻版,具有相似的内容和版式,因此,其对传统出版物的替代性是三种数字图书中最强的;电子书2.0满足的是原本不读书或者原本读不到书的人群的阅读需求,开了新的阅读市场,它是三种数字图书中对传统图书替代性最弱的;电子书3.0的受众不但有传统读者,也有新出现的读者,因此,它对传统图书的替代性居于三种数字图书中间;本文认为,中国数字图书的市场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电子书1.0市场由于传统出版社仍是这个市场的产品的主要提供者,所以,这个市场仍然是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在电子书2.0市场中,盛大文学虽然一枝独大,但却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体现出弱寡头垄断的特点;电子书3.0市场则是中国数字图书产业中最具市场活力的,在这个市场中,大企业和初创企业并存,良性竞争;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出版社面临着最大的危机,这些危机来自于三方面:国际竞争压力,国内数字出版企业的竞争压力以及其他数字媒体对图书媒介形式生存空间的挤压;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出版社是中国数字图书产业发展最大的希望,同时也是最大的障碍。她是最大的希望,因为它掌握着中国最大量的最优质的内容;它是最大的障碍,是因为它掌握的内容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还没有进行数字化改造。不管是数字出版,还是传统出版,出版的真正意义在于丰富的内容,文化的传承,而不是传统出版企业或者数字出版企业的自身的利益。谁阻碍了文化的发展,谁就应该退出这个市场。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出版社其实只是出版体制的替罪羊。我相信很多出版社有着出版人对于文化的使命感,也努力地推动数字图书出版对文明和文化作出贡献,但中国的出版体制限制了这些努力。因此,2010年年底结束的中国出版体制改革还远远不够。通过市场机制,中国绝大多数的传统出版企业被淘汰出局,中国的数字图书出版产业才有希望,因此,中国传统出版体制的没落是对图书、对出版、对文化乃至对文明的一种救赎。

二、关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中职《无线网络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校本课程的概述与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校本课程
        2.1.2 校本课程开发
        2.1.3 中职《无线网络技术》课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理论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实用主义理论
        2.2.4 混合式学习理论
3 无线网络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环节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3.1.1 市场需求分析
        3.1.2 中职学校需求分析
        3.1.3 中职学生需求分析
        3.1.4 教师访谈
        3.1.5 专家访谈
    3.2 《无线网络技术》校本课程标准的制定
        3.2.1 课程定位
        3.2.2 学习目标
        3.2.3 学习内容
        3.2.4 学习情境设计
    3.3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 无线网络技术校本课程的载体
    4.1 校本教材的编写
        4.1.1 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
        4.1.2 校本教材的编写内容
    4.2 校本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4.2.1 网络课程资源平台的设计
        4.2.2 课程内容数字化资源开发
5 《无线网络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
    5.1 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2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实施
        5.2.1 校本课程活动设计
        5.2.2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6 校本课程评价
    6.1 课程评价概述和意义
        6.1.1 课程评价概述
        6.1.2 校本课程评价的意义
    6.2 课程评价模式分析
        6.2.1 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
        6.2.2 CIPP评价模式分析
    6.3 构建校本课程评价模型
        6.3.1 校本课程多元评价模型的设计
        6.3.2 .校本课程多元评价模型具体内容
    6.4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与结果分析
        6.4.1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
        6.4.2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6.4.3 校本课程实施后的评价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企业调研表
附录2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3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4 学生课堂失落行为访谈提纲
附录5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6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7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附录8 《项目2 搭建无线个域网》教材内容
附录9 校本课程目标评价调研问卷
附录10 校本课程方案评价表
附录11 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录12 学生自我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13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3)师范生数字素养特征、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数字素养内涵及框架的已有相关研究
        1.4.2 我国数字素养研究发展迅速,但与国际水平还存在差距
        1.4.3 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已有相关研究
        1.4.4 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的相关研究进展
        1.4.5 文献评价
    1.5 研究方法
        1.5.1 问卷法
        1.5.2 访谈法
    1.6 研究思路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师范生
        2.1.2 数字素养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3.实证研究与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工具
        3.3.1 问卷设计及修改
        3.3.2 问卷调查过程
        3.3.3 问卷测试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特色与创新
    3.6 研究框架
    3.7 小结
4.师范生数字素养特征
    4.1 师范生作为信息社会“原住民”普遍具备基础数字素养
    4.2 师范生数字安全的意识水平高于技能水平
    4.3 师范生数字素养基本够“学之用”
    4.4 师范生数字素养不够“教之用”
    4.5 师范生在数字内容上用得多生产得少
    4.6 师范生数字素养整体呈金字塔模型
    4.7 小结
5.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
    5.1 师范生数字素养发展具有较强的个人特征
        5.1.1 高年级学习任务升级促使师范生数字素养逐步提高
        5.1.2 不同专业对数字技术的依赖程度差别大,影响师范生数字素养水平
        5.1.3 数字设备与网络技术的普及程度,影响不同地区师范生数字素养
        5.1.4 部分师范生以学业成绩为导向,利用数字工具的主动性不强
        5.1.5 男女差异影响师范生解决网络问题的态度与能力
        5.1.6 小结
    5.2 高校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方案还在形成之中
        5.2.1 师范生数字素养教育模式主要表现为“线上+线下”模式
        5.2.2 缺少数字素养教育课程,师范生数字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5.2.3 缺少数字化的学习环境,难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5.3 区域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差异大
    5.4 小结
6.促进师范生数字素养发展的策略
    6.1 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开展个性化数字素养教育
        6.1.1 鼓励学生参与数字内容创造与创新,提升科研能力
        6.1.2 加强师范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6.1.3 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师范生数字素养水平
    6.2 加大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
    6.3 加强正式课程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6.4 加强数字素养政策引导,构建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新生态
    6.5 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投入
7.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4)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1.1.3 初中生物学学科性质的需求
        1.1.4 “教与学”面临的共同诉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统计分析法
        1.6.4 教育观察法
        1.6.5 行动研究法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创新
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资源
        2.1.2 教学资源
        2.1.3 视频资源
    2.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特点
        2.2.1 直观形象性
        2.2.2 开放共享性
        2.2.3 再现与穿越性
        2.2.4 富有感染性
    2.3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教学作用
        2.3.1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2 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2.3.3 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2.3.4 指导实验演示,实现有效实验教学
        2.3.5 增添课堂趣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2.4 研究理论基础
        2.4.1 经验之塔理论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3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的结构设置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3.1.5 问卷信效度分析
    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3.2.2 教师使用视频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
        3.2.3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态度分析
        3.2.4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3.2.5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阶段分析
        3.2.6 影响教师应用视频资源的因素分析
    3.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1 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3.3.2 学生就视频资源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3.3.3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兴趣分析
        3.3.4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3.4 调查结论
        3.4.1 师生对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持肯定态度
        3.4.2 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效果显着
        3.4.3 视频资源的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
        3.4.4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4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4.1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应用视频资源策略
        4.1.1 课前精心选取优质视频资源
        4.1.2 课中精确把握视频播放策略
        4.1.3 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4.2 生物学视频资源筛选建议
        4.2.1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教育性
        4.2.2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科学性
        4.2.3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代表性
        4.2.4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与时俱进
        4.2.5 筛选视频时注重学生“主体性”
    4.3 生物学视频资源获取途径建议
        4.3.1 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
        4.3.2 自行录制
        4.3.3 网络下载
    4.4 生物学视频资源加工处理建议
        4.4.1 视频资源的下载
        4.4.2 视频资源的格式转换
        4.4.3 视频资源的剪辑截取
        4.4.4 视频资源的录屏软件
        4.4.5 视频资源的编辑制作
5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目的
    5.2 实践对象
    5.3 实践思路
    5.4 实践案例设计
        5.4.1 实践内容选择
        5.4.2 编写教学设计
    5.5 实践实施过程
        5.5.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部分实施片段
        5.5.2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5.5.3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5.6 实践结果分析
        5.6.1 学业成绩分析
        5.6.2 课堂观察分析
    5.7 实践结论
        5.7.1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5.7.2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5.7.3 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四 对照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统计表
    附录五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附录六 部分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图片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北标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阐释
        1.3.1 互联网+
        1.3.2 互联网+汉语教学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应用的必要性
    2.1 泰国传统汉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2.1.1 汉语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
        2.1.2 汉语师资力量缺乏
        2.1.3 汉语教材选择缺乏统一性
        2.1.4 汉语教学方式传统且单一
    2.2 互联网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
        2.2.1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2.2 共享开放的教学资源
        2.2.3 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
第三章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1 泰国的汉语学习需求
        3.1.1 经济发展催生语言需求
        3.1.2 政府引导支撑语言需求
        3.1.3 文化魅力吸引学习人群
    3.2 泰国的互联网发展现状
        3.2.1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3.2.2 互联网用户规模及结构
    3.3 泰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3.3.1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3.3.2 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3.4 泰国互联网汉语学习平台的发展
        3.4.1 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平台
        3.4.2 自主学习网站
        3.4.3 移动学习应用
第四章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北标中学的应用与反馈
    4.1 泰国北标中学及其汉语教学情况概述
        4.1.1 学校的基本情况
        4.1.2 学校的汉语教学设施配置概况
        4.1.3 学校汉语教师教学与管理概况
        4.1.4 学校中学生汉语学习概况
    4.2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课堂内的应用
        4.2.1 通过视频录制进行教学
        4.2.2 通过翻转课堂创新教学
        4.2.3 通过在线测试评估教学
    4.3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课堂外的应用
        4.3.1 通过汉语学习软件或网站自主学习
        4.3.2 通过社交通讯软件或网站答疑解惑
        4.3.3 通过休闲娱乐软件或网站寓教于乐
    4.4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4.4.1 提升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4.4.2 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激发积极性
        4.4.3 升级学生汉语学习效果评估方式
        4.4.4 拓宽学生获取汉语学习资源的渠道
    4.5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阻碍
        4.5.1 校园教学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
        4.5.2 汉语学习与管理平台尚未建立
        4.5.3 汉语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能参差不齐
        4.5.4 学生的知识辨别与整合能力不一
第五章 “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的应用推广建议
    5.1 加大对汉语教学信息化的支持力度
        5.1.1 政策支持
        5.1.2 技术支持
    5.2 开发汉语学习与管理云服务平台
        5.2.1 校校合作
        5.2.2 校企合作
    5.3 加强汉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素养
        5.3.1 组织培训
        5.3.2 实践总结
    5.4 提高学生的有效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
        5.4.1 教师加强学习指导
        5.4.2 学生发挥能动作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翻译书籍
    1.4 翻译工具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语言研究
        2.1.1 网络语言及其定义
        2.1.2 网络语言的特征
        2.1.3 网络语言翻译研究
    2.2 理据研究
        2.2.1 理据的定义
        2.2.2 理据的分类
        2.2.3 理据与翻译
    2.3 网络语言的理据
第三章 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
    3.1 翻译原则
        3.1.1 保留性原则
        3.1.2 可读性原则
        3.1.3 灵活性原则
    3.2 翻译策略
        3.2.1 追本溯源
        3.2.2 增补删改
        3.2.3 变音对译
        3.2.4 同化迁移
        3.2.5 情景补充
第四章 可行性调研
    4.1 调研设计
    4.2 调研结果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选书网络语言词汇列表
附录 B 英文网络语言汉译接受度调查问卷
附录 C 调查问卷数据补充
附录 D 原文及译文
致谢

(7)整船级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欧美发展现状
        1.2.2 亚洲发展现状
        1.2.3 国内发展现状
    1.3 IETM发展趋势
第2章 研究方案及关键技术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IETM关键技术
        2.3.1 虚拟现实三维仿真技术
        2.3.2 C#编程语言技术
        2.3.3 XML数据存储技术
        2.3.4 CSDB数据库技术
        2.3.5 多媒体动画制作技术
        2.3.6 .Net框架
        2.3.7 C/S模式
    2.4 研究方法
    2.5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第3章 软件设计
    3.1 实验方法
    3.2 设计方案
        3.2.1 系统总体架构
        3.2.2 整船系统编码设计
        3.2.3 数据模块组成设计
        3.2.4 数据模块功能与结构设计
        3.2.5 数据模型信息设计
        3.2.6 软件关键功能代码实现
        3.2.7 模型制作的基本实现方法
第4章 软件应用操作
    4.1 软件功能应用操作
    4.2 实验初步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软件关键功能代码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城市拟态空间与拟态行为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及概念
1.1 问题的缘起
    1.1.1 拟态新媒体的兴起
    1.1.2 图片社交网络新媒体建构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
1.2 重要概念的阐述与解析
    1.2.1 图片社交网络及地理标记的图片
    1.2.2 专业图片社交网站Flickr
    1.2.3 拟态环境
    1.2.4 基于地理标记图片的拟态空间
    1.2.5 基于地理标记图片的拟态行为 2 理论基础
2.1 拟态环境的网络空间属性——媒体地理学视角
    2.1.1 拟态环境网络媒介对空间层次的扩展
    2.1.2 拟态环境主体(传播者及受众):接触拟态环境机率空间差异
    2.1.3 拟态环境媒介(媒体平台):拟态信息传播渠道空间差异
    2.1.4 拟态环境客体(传播内容):拟态信息丰富程度空间差异
2.2 拟态环境网络空间与行为——城市地理学视角
    2.2.1 拟态环境网络空间对城市发展影响
    2.2.2 拟态环境网络空间对城市格局影响
    2.2.3 网络媒体地理标记数据的拟态环境地理数据特征
    2.2.4 网络媒体地理标记数据的拟态城市空间与行为研究 3 研究综述
3.1 Flickr图片跨区域传播效果
3.2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城市可视化研究
3.3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空间研究
3.4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行为研究
3.5 Flickr与其他要素空间综合问题研究 4 研究方法及创新价值
4.1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4.1.1 基本框架
    4.1.2 研究方法
4.2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4.2.1 研究意义
    4.2.2 特色与创新之处
4.3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4.3.1 研究区域
    4.3.2 数据来源 5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研究
5.1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分异
    5.1.1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可视化
    5.1.2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核密度
5.2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格局演变规律
    5.2.1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格局发展过程
    5.2.2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热点转移过程
    5.2.3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分异 6 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大连市拟态行为研究
6.1 全球Flickr图片社交媒体用户空间特征
6.2 大连市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传播者空间特征研究
    6.2.1 大连市Flickr地理标记图片国外传播者空间特征研究
    6.2.2 大连市Flickr地理标记图片国内传播者空间特征研究
6.3 基于大连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拟态行为时空研究
    6.3.1 大连Flickr用户拟态行为的追踪分析
    6.3.2 大连Flickr用户拟态行为的标准差椭圆分析
    6.3.3 拟态行为24小时时间分配及空间分异 7 大连Flickr照片的语义解析及空间差异
7.1 大连Flickr照片的语义类型
7.2 大连Flickr照片的语义多语言特征
7.3 大连Flickr照片的标签类型及数量等级特征
7.4 大连Flickr照片的标签的可视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7.4.1 Flickr照片的标签云制作方法
    7.4.2 大连Flickr照片的标签云的空间差异 8 城市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关系
8.1 城市拟态环境形成过程
8.2 拟态城市环境与现实城市环境的映射关系——人居环境视角
    8.2.1 自然系统的映射关系
    8.2.2 人类系统的映射关系
    8.2.3 支撑系统的映射关系
    8.2.4 社会系统的映射关系
    8.2.5 居住系统的映射关系 9 主要结论及问题
9.1 主要结论
9.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附件:数据提取的java脚本

(9)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作用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的优势与缺陷
    四、多媒体课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及前景
第二章 对外汉语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的原则
    一、一般原则
    二、各种界面设计的原则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课件的设计流程
    一、确定教学目标
    二、编写课件脚本
    三、搜集素材
    四、课件制作
    五、调试运行
第四章 课件设计实例展示
    一、导入新课
    二、生词讲解
    三、课文重点分析
    四、根据课文内容做相关练习
    五、实景再现作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一) 现实背景之一:信息社会的大环境
        (二) 现实背景之二:三网融合政策的逐渐明朗化
        (三) 现实背景之三:中国数字出版的全新格局
        (四) 理论背景之一:从产业分工到产业融合
        (五) 理论背景之二:从社会学视角到经济学视角的受众(文化消费)
        (六) 理论背景之三:从定价原则到免费文化(文化营销策略)
        二、 选题价值与意义
        (一)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二) 为传统出版企业发展以及政府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数字出版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 国外数字出版研究现状和趋势
        (二) 对数字图书出版产业各要素的研究
        (三) 对数字化时代图书消费者的调查
        (四) 关于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研究
        二、 中国数字出版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
        (一) 对数字出版前途的预测
        (二) 问题解读,应对策略
        (三) 从法律角度研究网络/电子/数字出版中的版权问题
        (四) 对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研究
    第三节 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网页数据采集技术
        二、 文献研究、案例分析
        三、 比较分析法
第一章 中国数字图书出版产业的界定及特性
    第一节 数字图书出版产业的内涵
        一、 图书出版产业
        二、 数字图书出版产业
        (一) 数字出版
        (二) 数字出版产业
        (三) 本文对―数字图书出版‖的界定
    第二节 作为商品的图书:经济属性分析
        一、 中国数字图书类型分析
        (一) 电子书 1.0 (Ebook 1.0)
        (二) 电子书 2.0 (Ebook 2.0)
        (三) 电子书 3.0 (Ebook 3.0)
        二、 图书商品的价格弹性研究
        (一) 传统图书是低价格弹性的商品
        (二) 数字图书价格弹性分析
        三、 图书商品的收入弹性研究
        (一) 传统图书是较高收入弹性的商品
        (二) 数字图书收入弹性分析
        四、 图书商品的垄断属性分析
        (一) 传统图书具有垄断属性
        (二) 数字图书的垄断性分析
        五、 图书商品的信息产品属性
        (一) 传统图书是信息产品
        (二) 数字图书是更典型的信息产品
        六、 图书商品的外部性
        (一) 传统图书具有正外部性
        (二) 数字图书的外部性分析
第二章 中国数字图书生产者研究
    第一节 数字图书生产主体概述
        一、 数字图书生产中的传统出版社
        二、 数字图书生产新力量:网络文学网站
        (一) 网络文学网站为草根作者提供了写作及发表平台
        (二) 网络文学网站积累了大量内容资源
        (三) 网络文学网站发掘了大批新增阅读者
        三、 融合内容的生产者:图书应用开发/发布商
    第二节 数字图书出版产业中的传统出版社:电子书 1.0 的内容提供者
        一、 总体发展态势
        二、 典型案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数字化尝试
        (一) 专业投资公司和传统出版主体的联手合作
        (二) 自建数字平台的尝试
        (三) 劣势与瓶颈
        (四) 辞海阅读器——数字化出版新动作
        (五) 大众出版集团数字化市场 SWOT 分析
        三、 兰登书屋的数字化探索
        (一) 数字化建设
        (二) 数字化生产
        (三) 数字化营销
        (四) 数字版权之争
        (五)纠结的数字图书定价策略
    第三节 新兴出版主体:融合、竞争与合作(电子书 2.0 的内容提供者)
        一、 整合:打通一条产业链
        二、 开放的系统
        三、 合作共赢
        (一) 强大的内容集聚能力——内容为王
        (二) 强大的注意力集聚能力——受众为王
    第四节 应用开发/发布商:电子书 3.0 的内容生产者
        一、 Xyologic 报告免费应用排行榜中的中国开发/发布者
        (一) 免费应用下载量排名
        (二) 免费应用数量排名
        二、 Xyologic 报告付费应用排行榜中的中国开发/发布者
        (一) 付费应用下载量排行情况
        (二) 收入状况
        三、 结论:中国 iPhone 手机应用开发/发布商的特点分析
        (一) 组成结构
        (二) 地域分布
        (三) 收入明显低于外国手机应用开发/发布商
        (四) 图书应用所占比例较小
第三章 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产品研究
    第一节 网络文学网站平台上的数字图书消费
        一、 ―传统图书畅销总榜单‖研究(电子书 1.0)
        二、 ―网络文学畅销总榜单‖研究(电子书 2.0)
    第二节 平板电脑上的数字图书消费:以 iPad 为例
        一、 苹果中国店数字图书消费研究
        (一) 付费图书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二) 免费图书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三) 销售额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四) 免费、付费与销售额排行榜作品的对比研究
        二、 苹果美国店数字图书消费研究
        (一) 付费图书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二) 免费图书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三) 销售额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四) 免费、付费与销售额排行榜作品的对比研究
    第三节 手机终端上的数字图书消费:以 iPhone 为例
        一、 中国数字图书消费研究
        (一) 付费图书排行榜中的图书类别
        (二) 免费图书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三) 销售额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四) 免费、付费与销售额排行榜作品的对比研究
        二、 美国数字图书消费研究
        (一) 付费图书排行榜中的图书类别
        (二) 免费图书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三) 销售额排行榜中的产品类别
        (四) 免费、付费与销售额排行榜作品的对比研究
    本章结论 中美数字图书消费差异化:历史与文化的纠结
        一、 图书类别与终端
        二、 最受欢迎的图书类别
        三、 最不受欢迎的图书类别
        四、 宗教情结与怀古理念
        五、 少儿图书与成人读物的反差
        六、 监管的缺失
第四章 中国数字图书定价研究
    第一节 中国传统图书定价理论与实践
        一、 中国传统图书定价制度历史演变
        二、 中国传统图书定价策略
    第二节 文学网站数字图书定价策略研究
        一、 ―传统图书畅销榜‖中图书价格分布(电子书 1.0)
        (一) 纸质书价格分析
        (二) 电子版图书价格分析
        (三) 独特的限时折扣价
        (四) 纸质版与电子版图书的价格关联性
        二、 网络文学的定价原则(电子书 2.0)
    第三节 平板电脑终端数字图书定价策略研究
        一、 中国产品价格分布
        (一) 付费排行榜中的图书产品价格分布
        (二) 销售额排行榜中的图书产品价格
        (三) 付费与销售额排行榜价格分布对比
        二、 美国产品价格分布
        (一) 付费排行榜中的图书产品价格分布
        (二) 销售额排行榜中的图书产品价格
        (三) 付费与销售额排行榜价格分布对比
    第四节 手机终端数字图书定价策略研究
        一、 中国产品价格分布
        (一) 付费排行榜中的图书产品价格描述
        (二) 销售额排行榜中的图书产品价格描述
        (三) 付费与销售额排行榜价格分布对比
        二、 美国产品价格分布
        (一) 付费排行榜中的图书产品价格描述
        (二) 销售额排行榜中的图书产品价格描述
        (三) 付费与销售额排行榜价格分布对比
    第五节 中美数字图书定价对比
        一、 价格共通性
        (一) 价格集中
        (二) 价格与图书类型密切相关
        (三) 免费策略的妙用
        二、 定价差异化
    本章结论 数字图书定价策略转变与趋势
        一、 数字图书定价策略:三个市场,三种策略
        二、 定价权之争:数字图书定价新规则
本文结论:反思与路径
附录
    附录一 盛大文学传统图书畅销榜
    附录二 盛大文学网络文学畅销榜
    附录三 苹果图书应用中国店 iPad 付费排行榜
    附录四 苹果图书应用中国店 iPad 免费排行榜
    附录五 苹果图书应用中国店 iPad 销售额排行榜
    附录六 苹果图书应用美国店 iPad 付费排行榜
    附录七 苹果图书应用美国店 iPad 免费排行榜
    附录八 苹果图书应用美国店 iPad 销售额排行榜
    附录九 苹果图书应用中国店 iPhone 付费排行榜
    附录十 苹果图书应用中国店 iPhone 免费排行榜
    附录十一 苹果图书应用中国店 iPhone 销售额排行榜
    附录十二 苹果图书应用美国店 iPhone 付费排行榜
    附录十三 苹果图书应用美国店 iPhone 免费排行榜
    附录十四 苹果图书应用美国店 iPhone 销售额排行榜
    附录十五:中国 iPhone 手机免费应用下载量排行榜
    附录十六:中国 iPhone 手机付费应用下载量排行榜
    附录十七:中国 iPhone 手机免费应用下载量排行榜
    附录十八:中国 iPhone 手机付费应用下载量排行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关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 ——以大名县农村小学为例[D]. 张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2]中职《无线网络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D]. 刘燕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3]师范生数字素养特征、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郭星.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 陈玉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在泰国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北标中学为例[D]. 王奕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6]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D]. 贺文鑫. 北京大学, 2021(12)
  • [7]整船级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软件设计[D]. 王诗.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8]基于Flickr地理标记图片的城市拟态空间与拟态行为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D]. 张英佳.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9]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D]. 孙晓玮. 黑龙江大学, 2012(07)
  • [10]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D]. 袁琳. 上海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