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性疗法概述

中国传统性疗法概述

一、纵观中国传统的性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原敏[1](2021)在《毫针联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毫针联合火针与西药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毫针联合火针在减少头痛发作次数、改善头痛发作程度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优势,为毫针联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60例符合无先兆偏头痛入选标准的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毫针联合火针的治疗方法,首先使用火针治疗,取穴为率谷(患侧)、悬钟(双侧)、阿是穴,1次/周,4次/疗程,共计1疗程。再使用毫针针刺治疗,取穴为丝竹空(患侧)、率谷(患侧)、太阳(患侧)、风池(患侧)、外关(双侧)、悬钟(双侧)、足临泣(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双侧),3次/周,12次/疗程,共计1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每日1次,睡前口服10mg,共服4周,四周为1疗程,共计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MSQ量表的三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及血清5-羟色胺的水平,以比较两组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差异。结果:(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MSQ量表的三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及血清5-羟色胺的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具有可比性。(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MSQ量表的三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及血清5-羟色胺的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3)疗程结束后,毫针联合火针组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西药组比毫针联合火针组总有效率要低。结论:(1)毫针联合火针可以减少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2)毫针联合火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毫针联合火针在升高血清5-羟色胺水平方面效果更好。(4)毫针联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张虹[2](2021)在《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气血虚瘀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气血虚瘀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实体瘤疗效评价、细胞免疫功能、骨髓造血功能、KPS评分方面的疗效情况和安全性,探讨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在上述方面的优势之处,以期望为中医治疗进展期胃癌气血虚瘀证方面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西医化疗;对照组予单纯西医化疗,疗程均为3个化疗疗程。观察记录患者基础资料、中医证候评分、实体瘤疗效评价、细胞免疫功能、血常规、KPS评分和安全性评价,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在上述方面的优势之处。结果本课题最终有效55例(脱落剔除5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组内对比治疗组内各症状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在胃脘痛、腹泻、头晕目眩及总分方面较前缓解(P﹤0.05),但在纳食无味、恶心呕吐、乏力气短、面色无华方面治疗前后未见改善(P﹥0.05)。两组间进行对比时显示,治疗组对恶心呕吐、纳食无味、乏力气短、面色无华以及总分方面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佳(P﹤0.05),但在胃脘痛、头晕目眩、腹泻方面虽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显效、有效和无效病例分别为:8例、15例、5例;而对照组为1例、17例、9例,两组研究结束时均无痊愈病例。经计算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实体瘤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RR分别为42.86%、37.03%,DCR分别为85.71%、81.48%,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而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有所下降,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增大,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各组内治疗前后差异以及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都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4、血常规比较,两组患者WBC、HGB和PLT最低值对比发现,治疗组整体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两组三者数值不论组内治疗前后对比亦或是治疗后得组间对比均具统计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优势。5、KPS评分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差异以及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评价比较,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胃肠道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在周围神经炎及肝肾损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虽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均可使患者的临床不适得到缓和,但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组具有优势,表现在改善恶心呕吐、乏力气短、面色无华、纳食无味方面,而对于胃脘痛、头晕目眩、腹泻方面,两组未见差异。2、在改善细胞免疫功能、骨髓造血系统以及KPS评分方面,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者具有优势。3、在实体瘤疗效评价方面,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未见优势。4、在安全性方面,课题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说明两组方法均具安全性,且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在缓解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胃肠道反应方面较单纯化疗具有优势,但在周围神经炎及肝肾损害方面两组未见差异。

李琪琪[3](2021)在《论曹禺戏剧中的疾病书写》文中指出生而为人,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无法规避生老病死,疾病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恒久的经验之一。在文学与疾病的关系中,文学属于人文学科,叩问人的心灵;医学属于自然学科,救治人的身体,灵与肉统一于人的身心,文学与医学交汇于人学。疾病书写是文学创作隐秘而特殊的表现方式,表征隐喻的疾病可以击破现实的幻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在现代作家曹禺的剧作中,疾病超越了具体的生理病象与医学意义,国民的身体与精神共同构成了一个“疾病中国”的文化图景。本文在曹禺戏剧文本的基础上,以曹禺戏剧中的疾病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曹禺戏剧中的疾病意象,分析疾病书写的深层动因,挖掘疾病病后的隐喻意义,理清疾病书写的发展脉络,并考察其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疾病书写谱系中的特殊价值。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的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疾病书写的脉络进行简要的梳理,概述曹禺戏剧研究的现状以及曹禺戏剧疾病书写的研究成果;并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创新点。论文第一章探究曹禺戏剧中的疾病表征,从疾病书写的表征现象切入,围绕戏剧中的疾病类型及其疾病书写成因展开讨论。第一节总结归纳曹禺戏剧中所涵盖的疾病类型,将其分为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两大类,梳理这两类疾病的呈现内容。第二节从独特的童年经验、近现代文学的疾病书写语境、西方戏剧的汲取三个方面分析曹禺疾病书写的成因。第二章探索曹禺戏剧中的疾病隐喻,以疾病隐喻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曹禺戏剧中的“疾病”如何经由“隐喻”这种修辞手法映射出非医学领域的内涵。概括出疾病的三大隐喻内涵,一是病与家:“狭之笼”的文化痼疾,二是病与启蒙: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化,三是病与女性:他者的身体,力图挖掘疾病背后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第三章探讨曹禺戏剧中的疾病疗救。本章从健康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和前期疾病书写到后期祛疾病书写的转变,分析作为隐喻的疾病所代表的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第一节对曹禺戏剧中健康的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将其归纳为“蛮性遗留”的引路人、立国立人理想的实践者、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人三类生命形态。第二节从疾病的疗救方面来分析病人和医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隐藏在其行为与结果背后的文化逻辑。结语部分思考曹禺疾病书写的现实指向性,理解曹禺在时代语境中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桑正荣[4](2021)在《佛手定偏汤治疗肝郁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佛手定偏汤治疗肝郁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研究推广佛手定偏汤在偏头痛中的应用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肝郁血瘀型偏头痛门诊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依照就诊的前后次序进行数字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口服佛手定偏汤中药配方颗粒,200ml/次,早晚各一次;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次,每晚一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计28天。在初次就诊时与2个疗程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的头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TCD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指标异常分布状态进行评估,通过头痛症候积分及中医证型积分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佛手定偏汤治疗肝郁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在整个观察治疗期间,治疗组1例患者剔除,对照组中1例患者脱落,1例剔除,最后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67人,其中治疗组34人,对照组33人。结果:1.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主要包括两组治疗前偏头痛类型、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5.7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76.47%,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佛手定偏汤临床疗效和盐酸氟桂利嗪相当;中医肝郁血瘀证型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5.29%,对照组有效率63.64%,治疗组中医证型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头痛症候积分比较:两组头痛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治疗后均较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头痛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单项积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头痛伴随症状单项积分与头痛症状总积分在治疗后降低程度上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肝郁血瘀证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5.HAMD评分: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HAMD积分改善不明显(P>0.05)。6.TCD血流Vs状态异常分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CA、ACA血流Vs异常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CA、VA、BA血流Vs异常比例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只有MCA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Vs异常比例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余血管,两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无异常变化,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佛手定偏汤的临床安全性较好。结论:佛手定偏汤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能改善TCD血管Vs异常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戴心[5](2020)在《影响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偏好的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音乐偏好一直是研究热点,而影响音乐偏好的因素也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课题。其中,人格因素是一个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人格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产生了很多不同的人格模型。本论文采用的人格模型是D型人格,这是由Denollet在1996年提出的人格类型。这个人格类型的人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对抗、易怒等消极情绪,并且对人或环境的负面特征格外关注,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同时还伴有社交焦虑的情况。所以这类人格群体是患抑郁症、心血管等疾病的高风险的人群。人格对于音乐偏好的影响已经被大量研究者的研究所证实。但以D型人格为模型探讨与音乐偏好关系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由于D型人格的消极情绪易产生很多疾病,所以对D型人格的心理干预与情绪调节显得很有必要。本论文从音乐偏好的角度着手,试图探究D型人格偏好的音乐类型,初步了解D型人格的情绪调节机制,用音乐来缓解他们的社交焦虑和悲伤情绪,以此来降低日后患心血管等其他疾病的风险。笔者以D型人格为人格模型,探究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偏好。本论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部分省市五所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其中包括部分硕士和博士。调查方法主要运用的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将数据输入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根据结论显示,性别、专业、是否接受过音乐培训以及是否是D型人格都会对音乐偏好造成影响。具体结论包括:(1)在乡村音乐,怀旧金曲,摇滚音乐上,男性的偏好程度显着大于女性;在流行音乐、民谣、嘻哈/说唱音乐上,女性的偏好程度显着大于男性;(2)在西方古典音乐、布鲁斯(蓝调音乐)、民歌、爵士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歌剧、影视原声/主题音乐上,有音乐学习背景的人对于以上几种音乐的偏好显着大于没有音乐学习背景的人;(3)流行音乐、布鲁斯(蓝调音乐)、民歌、乡村音乐、戏曲、中国民族音乐、嘻哈/说唱音乐在专业上有显着差异;(4)在电子音乐和摇滚音乐上,D型人格的偏好程度要大于非D型人格;而在布鲁斯(蓝调音乐)和民谣音乐上,非D型人格的偏好程度要大于D型人格。本论文主要由以下6个章节组成,分别是绪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以及研究局限与展望。其中绪论通过对文献的研读与分析,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文献综述部分包括概念界定、理论依据、国外和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方法部分包括研究对象、问卷测量工具、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分析以及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包括对样本数据基本信息的描述,性别、是否接受过音乐训练、以及D型人格四个维度与音乐偏好的差异性分析;研究结论部分则是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文章的最后对本论文的局限与展望则是笔者对于本论文的反思和期望。

汤佳[6](2020)在《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而健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刻不容缓。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大型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医疗任务,目前存在着病人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所患疾病比例中,高血压、精神疾病、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慢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互相影响,这让在面临一般急性疾病后的患者在治疗后,会遇到更多的临床心理问题、生活自理能力问题,这使得康复时间变得更加漫长,而且需要投入更多介入措施,这在无形之中给大型公立医院增加了很多负担。大型公立医院通过快速康复等手段,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医疗资源,更快的周转了病床。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虽然身体疾患更快速的被治愈,可心理状况还没有能够达到满足立即返回家中的标准。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不利于患者和医生产生良好的信任关系,而医生的短期治疗容易引起患者疾病治愈后复发,医生需要和患者保持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照护。因为患者难以控制病情或是病后匮乏的照护,而产生的入院治疗和使用药物的费用,对于医保部门的经费是极大的浪费。本研究立足于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进行论述。目的为了健全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弥补服务体系中的断层。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每一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大部分百姓的医疗救治,却存在目前患者数量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具体的服务形式,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急救、院中急性期照护、中期照护、长期照护、终末期照护,而目前在国内中期照护处于缺失状态,不仅造成了老年患者非计划性重返病房,浪费医疗资源,还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方法从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入手,分析中期照护模式存在的必要性,阐述中期照护的理论、模式、软硬件,并以医联体中骨科、卒中、胸痛中期照护病房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医药在中期照护领域中的作用,对目前医联体中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的存在的技术和政策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来探讨中期照护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同时在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是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其中理论研究先对国内外内的中期照护模式进行梳理,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是一种契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有助于老年医疗服务的整体化和延续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追溯了老年医疗服务的历史沿革和相关构成。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老年医疗服务古已有之,从衰老理论、预期寿命延长和疾病谱的转变等方面来论述构建整体化老年医疗服务的必要性;对目前国内提供的老年医疗的服务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救治、急性期照护、长期照护和终末期照护,急性期照护和长期照护之间存在断层,有些急性病出院后患者,因为未得到有效和安全的中期照护,导致非计划性重复入院或者身体功能未能良好恢复,甚至于致残,直接进入长期照护模式。还论述了中期照护相关概念及模式。明确阐述了中期照护模式的定义、照护对象和形式,以及开展中期照护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通过对三家医院的2400名老年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中期照护的需求与日常生活能力正相关;并运用服务链理论、持续照顾理论、协同论对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医疗服务是个整体的产品概念,而由于卫生体制等原因,本应该形成一条“价值链”的医疗服务流程,却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关注并落实老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各个方面的需求,是“持续照护”的理论最本质的核心点。“持续照护”让有着个性化需要的老人最大可能在固定熟悉的场所长期居住,以此受到良好的照顾。相关理论支撑了中期照护模式产生的必要性。为了阐述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的可行性,先从理论方面进行论述。医联体是在中国现有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不同层次医疗机构联合而成的组织构架,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形势堪忧,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有效落实进行中期照护服务,它对于连续性健康管理的实行十分重要,同时还有政府支持、资源优势互补、更为便捷、提高收入、降低费用等优势,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三方面都具有理论可行性,因此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势在必行。随后通过实证分析论述老年患者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服务的有效性。取样扬州苏北人民医院肩袖损伤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52例为观察组,在医联体下汤汪骨科联合病房行中期照护,48例未行中期照护为对照组,对其行术后康复效果比对及UCLA评分统计学比较,显示行中期照护更加有效;取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62例作为观察组至医联体下木渎卫生院进行中期照护,138例作为对照组未接受,通过ADL量表、GDS-15量表、FRA量表、EQ-5D量表进行统计学比较,显示中期照护对急性期后老年脑卒中患者有着显着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能创造高附加值的新型照护模式,老年患者脑卒中后越早实施中期照护,效果越好;取样泰州市人民医院急性心梗行CPI手术患者208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00例作为观察组转入高港区人民医院进行中期照护,108例出院回家普通康复未接受中期照护,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比例进行比较,显示中期照护有益于急性心梗CPI术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实现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兼得的身心康复效果。本文也对中期照护的中医药优势,在医联体下开展中期照护的政策、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补充说明。在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入手,分析了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可以产生的相关作用,如如在情绪、饮食、用药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运作较好,如中医骨伤专业历史悠久,和西医骨伤结合,在中期照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的中期照护服务中要继续加强中医药理论的挖掘,促进中医药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强化中医药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让中医药这一我国文化瑰宝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绽放绚烂光彩。对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目前存在的政策及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康复技术和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是中期照护服务中较为关键的两样技术,对医联体内实施中期照护(主要为康复治疗)的调查显示,基层康复医疗的能力较弱,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国内刚刚发展,尚未能推广使用。他问题还包括医保支付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三级医院无力开展相关服务、软硬件标准尚未形成、绩效分配方案待确定、利润待提高、具体疾病效果评价指标缺乏以及老人多重用药、谵妄管理、跌倒和误吸等相关问题都需要关注。对医联体下中期照护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互联网医院的兴起对中期照护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介绍了“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及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并以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相关服务对中期照护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来论证“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大有可为;日间手术普及也为中期照护开展打开市场,医联体模式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强协作,医院主要负责为患者进行日间手术,并在手术后将患者送往社区医疗机构继续进行中期护理治疗,以苏北人民医院日间手术患者在家康复和社区中期照护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日间手术后社区中期照护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度,促进患者康复。增加了中期照护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在服务类型上更加多样,服务模式上更加完善,服务衔接上更加连续,具备了完整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信息平台难以共享、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老年护理与康复人才短缺等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结果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特色,找出最适合中期照护服务的医疗组织环境,即在医联体中社区或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服务,不仅符合国家上下转诊、急慢分治的要求,且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身体机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不足是研究主要以理论推断为主,样本量较少,外推行有一定局限。结论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对巨大的老年医疗需求,需要通过中期照护这一模式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断层,以面对具有复杂需求的老年患者,同时有效衔接并整合医疗资源。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中期照护服务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有效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断层的较好模式。

张媛冬,于琳,张华[7](2019)在《2019中国肺癌高峰论坛访谈录》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肺癌临床研究的进展,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3月1-2日在广州举行了第16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肺癌围术期精准治疗:实践、探索、合战",来自全国各地从事肺癌和相关学科研究的500多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季菲[8](2019)在《农村社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家庭弹性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济南市某农村社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弹性、自我感知老化及治疗依从性的现状,明确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自我感知老化、家庭弹性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一步检验家庭弹性在自我感知老化与治疗依从性间的调节效应。为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农村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对济南市某农村社区28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老化感知量表、家庭弹性量表、治疗依从性量表。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阶层多元回归分析等。结果:1.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各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急/慢性时间性(3.51±0.80)分、周期时间性(3.59±0.57)分、情感表征(2.46±0.75)分、积极控制(3.74±0.64)分、消极控制(2.56±0.70)分、积极结果(3.26±0.74)分、消极结果(3.31±0.76)分。2.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弹性总分为(87.53±11.19)分,总条目均分为(2.74±0.35)分,三个维度平均分排序依次是:持有积极看法(2.93±0.41)分、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2.72±0.37)分、利用社会资源(2.43±0.44)分。3.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分为(42.25±7.09)分,总条目均分为(2.11±0.35)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文化程度、月收入、支付方式、自我照顾情况及健康教育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显示:积极自我感知老化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r=0.450,P<0.01),消极自我感知老化与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r=-0.343,P<0.01)。积极自我感知老化与家庭弹性呈正相关(r=0.481,P<0.01),消极自我感知老化与家庭弹性呈负相关(r=--0.374,P<0.01)。家庭弹性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r=0.568,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积极控制、急/慢性时间性是影响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5.家庭弹性作为调节变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弹性在自我感知老化与治疗依从性之间起到部分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家庭弹性能显着缓和消极自我感知老化对治疗依从性的负向影响。结论:1.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弹性水平良好。2.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知老化、治疗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人口学变量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3.积极自我感知老化与治疗依从性之间呈正相关,消极自我感知老化与治疗依从性之间呈负相关;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积极控制显着正向预测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急/慢性时间性对治疗依从性则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4.家庭弹性在消极自我感知老化与治疗依从性之间存在显着调节作用。

孙丹阳[9](2019)在《20世纪以来心理治疗视域下信念修正的理论演变与实践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心理治疗的视角出发,以信念修正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信念修正思想在20世纪以来心理治疗领域内演变路径的梳理,结合对个体信念与信念系统特征的探究,反思心理治疗领域内信念修正理论与实践的现状与出路,进而为心理异常个体的信念修正进行理论建构与操作设计。研究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心理治疗视域下信念修正的思想演变研究,意在为信念修正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可行性评估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在具体心理治疗理论下对信念修正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定位信念修正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角色,为信念修正的理论建构和操作设计提供策略导向。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厘清三大心理治疗流派中信念修正思想的孕育、发展过程;2.澄清信念在个体心理异常状态中所承担的角色;3.探讨信念修正在心理治疗整合趋向下的角色定位及作用模式;4.建构新的理论模型以完善信念修正的具体实践模式。利用文本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方法,按照时间逻辑对精神分析、存在主义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代表性理论进行研究发现:信念修正在精神分析的治疗实践当中尚未被明确提出,一直作为一项改变指标隐含其中;存在主义关注个体存在状态,存在状态决定个体的经验累积,信念是经验的析出,依据这一关系,信念修正的系统特征和核心信念被勾勒出来,但并未形成具体的理论;认知行为治疗将信念作为心理治疗核心的致病因素,并明确提出了信念修正的主张,在实践中将信念修正作为一个治疗环节。信念修正的思想演变路径可概括为:理念广为应用,概念不断凸显,理论并未成型。个体的信念以信念系统的形式存在,具有多样性、流动性、层级性、稳固性等特征,对行为具有预测和指导功能,其确信度受证据影响。当前心理治疗领域实证研究泛滥,理论建设萧索;对信念修正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未能向心理治疗领域进行有效注入。在精神分析对潜意识信念的处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信念系统的塑造以及认知行为疗法提供的具体干预手段之上,以信念修正作为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建构专属理论与操作模型,实现基于个体信念的理论构建与应用评估。多元信念整合修正模型将个体信念的多元特征与各心理治疗理念进行融合,既符合整体论哲学的要求,也遵从了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处理个体的不合理信念来改变或消除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在操作性上,覆盖心理干预的全程,并能够以短期治疗的形式进行临床实践,有效的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投入;从技术伦理学看,能够有效规避对个体主体性和同一性的损伤。

邱世锋[10](2019)在《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改善急性缺血组织局部血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超声联合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Cavitation)在动物模型上已被证实可改善肢体或心肌缺血组织辐照区域的局部血流灌注,这种方法被称为“声学辅助灌注”(Sonoperfusion)。对于声学辅助灌注增加局部血流的机制探讨,已有相关研究证实超声微泡介导的的空化效应能通过影响NO、ATP等分子途径来增加局部血流。然而,前期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慢性缺血模型。本研究拟建立急性缺血模型,以初步探讨超声间断高机械指数脉冲联合静脉输注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对急性缺血组织增加灌注的影响及其潜在信号传导机制,以期应用于外周动脉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血运重建。方法:1、模型制备取雄性SPF级SD大鼠(体质量180-250g,周龄6-8周),通过随机单侧结扎髂外动脉10分钟建立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2、实时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血流灌注留置颈静脉通道,将浓度为(2.98±0.15)×10^9/mL的脂质微泡用微量泵以400 μ L/min的速度缓慢静脉输注,使用Sequoia 512超声仪(SIEMENS,17L5探头)对大鼠双后肢应用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技术进行基图成像,匀速静脉输注微泡造影剂(600 uL/min),并采用间断高机械指数超声波脉冲破坏造影剂微泡(机械指数为1.9,每隔4秒钟发放一组超声波脉冲,每一组破坏脉冲持续时间为3秒),反复治疗10分钟后行实时超声造影评估双后肢血流灌注情况。3、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对血流灌注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空化治疗组(US+MB组),单纯间歇性高机械指数脉冲组(US组)和单纯脂质微泡组(MB组)。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三个时间点进行双后肢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4、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持续时间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9只):US+MB组,US组和MB组。造模前和造模后分别进行双后肢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治疗10分钟后,分别在治疗结束后即刻(0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和25分钟的时间点上进行双后肢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5、声学辅助灌注的分子机制初探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9只):缺血空化组、缺血空化+L-NAME组、空白对照组,其中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NAME)为eNOS抑制剂,在缺血空化+L-NAME组空化治疗前30分钟以75 μ g/kg的速度泵入预处理。造模及预处理后,将缺血空化组、缺血空化+L-NAME组的大鼠双后肢同时暴露于间歇性高机械指数超声联合微泡治疗10分钟,空白对照组无间歇性高机械指数脉冲及无脂质微泡治疗10分钟,治疗后立即进行双后肢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留取大鼠缺血侧同一位置的后肢肌肉组织,提取并分离出组织蛋白上清液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p-eNOS浓度。结果:1、建立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超声造影成像观察到结扎侧后肢血流灌注减少了 50%-70%(平台期微泡充盈面积较基图减少了 50%-70%),说明大鼠急性后肢缺血模型建立成功。2、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对血流灌注的影响US+MB组治疗后,缺血性后肢局部微血管血流容积(A:41.824±7.836vs 69.527±6.570,P=0.000)和微血管血流量(MBF:6.451±1.021 vs 13.078±1.967,P==0.000)显着增加;微血管流速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B:0.156±0.0249vs 0.193±0.0414,P=0.078)。US组有改善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311);MB组无变化(P=0.767)。其中组织血流灌注(A× β)的改善主要是基于A的增加。3、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持续时间声学辅助灌注的急性效应在治疗后立即起效并达到峰值(P<0.05),之后逐渐减弱,在25分钟后消失(P>0.05);而US组治疗后5分钟达到峰值(P<0.05),15分钟后几乎消失(P>0.05);MB组治疗后几乎没有变化(P>0.05)。4、声学辅助灌注的分子机制初探抑制性研究表明,空化后缺血性后肢p-eNOS浓度显着升高,但用L-NAME抑制eNOS后明显受到抑制(P=0.000)。结论:声学辅助灌注可以增加急性缺血组织辐照区域的局部灌注,主要是微循环灌注的增加,这主要是基于微血管血流容积的增加。这种急性效应立即起效,可以短暂逆转大鼠后肢急性缺血组织25分钟,随后效应逐渐减弱至消失。eNOS/NO信号通路可能是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关键通路之一。声学辅助灌注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治疗技术,未来在临床上有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早期的血运重建。

二、纵观中国传统的性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纵观中国传统的性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毫针联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安全性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综述 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B:视觉模拟评分表
    附录 C:MSQ 评分表
致谢
个人简介

(2)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气血虚瘀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中止、脱落和剔除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治疗组中医治疗方案
        6.2 治疗组及对照组化疗方案
        6.3 对症治疗方案
    7 观察指标及方法
    8 疗效评定标准
        8.1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8.2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8.3 细胞免疫功能评价标准
        8.4 血常规评价标准
        8.5 KPS评分标准
        8.6 安全性评价标准
    9 数据统计
    10 伦理学要求
    11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脱落剔除病例比较
        1.2 性别、年龄和TNM分期比较
    2 疗效指标比较
        2.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2 两组实体瘤疗效评价比较
        2.3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2.4 两组血常规比较
        2.5 两组KPS评分比较
    3 安全性评价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胃癌的研究
        1.1 流行病学的研究
        1.2 发病机制的研究
        1.3 进展期胃癌相关治疗的研究
    2 传统医学对胃癌的研究
        2.1 传统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2.2 传统医学对胃癌证型的研究
        2.3 传统医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2.4 传统医学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研究
        2.5 从气血论治胃癌的研究
        2.6 十全大补汤治疗胃癌的研究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3.3 实体瘤疗效评价分析
        3.4 细胞免疫功能分析
        3.5 血常规分析
        3.6 KPS评分分析
        3.7 安全性评价分析
    4 课题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论曹禺戏剧中的疾病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中国现代文学疾病书写研究综述
        二、曹禺戏剧研究综述
        三、曹禺戏剧疾病书写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曹禺戏剧中的疾病表征
    第一节 曹禺戏剧中的疾病类型
        一、生理疾病
        二、心理疾病
    第二节 曹禺疾病书写的成因
        一、独特的童年经验
        二、近现代文学的疾病书写语境
        三、西方戏剧的汲取
第二章 曹禺戏剧中的疾病隐喻
    第一节 病与家:“狭之笼”的文化痼疾
        一、衰亡:精神家园的掌权者
        二、困守:精神瘫痪的“多余人”
        三、逃离:冲出“围城”的出走者
    第二节 病与启蒙:知识分子的身份转换
        一、从医生到病人:启蒙形象的颠覆
        二、从启蒙者到被改造者: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第三节 病与女性:他者的身体
        一、蘩漪:疯癫与规训
        二、陈白露:失眠与焦虑
第三章 曹禺戏剧中的疾病疗救
    第一节 疗救的最终指向:健康的人
        一、“蛮性遗留”的引路人
        二、立国立人理想的实践者
        三、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节 疾病的疗救
        一、医生与药方
        二、死亡的救赎
        三、疾病的“失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曹禺戏剧疾病书写一览表

(4)佛手定偏汤治疗肝郁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签署伦理审查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质量控制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价
        2.7 安全性评价标准
        2.8 统计学处理
        2.9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及完成情况分析
        3.2 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3.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单项头痛症候积分比较
        3.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症状总积分比较
        3.5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3.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7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8 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9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D血管Vs异常状态比较
        3.10 两组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并发抑郁障碍的共性认识
    2 中医对内伤肝郁血瘀性偏头痛的认识
    3 导师疏肝活血法治疗偏头痛的学术思想讨论及佛手定偏汤的立论依据
        3.1 佛手定偏汤的来源及方义
        3.2 现代药理研究
    4 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综合临床疗效与头痛症状积分结果分析评价
        4.3 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型疗效评价
        4.4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4.5 TCD血流速度指标评价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偏头痛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1.2 .偏头痛病因的分析探讨
        1.3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1.4 偏头痛现代医学治疗认识
    2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病名及症状的认识
        2.2 中医学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学对偏头痛治疗的认识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5)影响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偏好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问题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
    第二节 国外相关研究
        一、影响音乐偏好的因素
        二、人格与音乐偏好的相关性研究
        三、D型人格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国内相关研究
        一、人格与音乐偏好的相关性研究
        二、D型人格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测量工具
        二、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描述研究法
        四、比较研究法
    第四节 研究过程
        一、设计问卷
        二、问卷数据收集
        三、数据整理与处理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一、学历分布
        二、专业分布
        三、音乐学习经历情况
        四、其他基本情况统计
        五、大学生的音乐偏好情况
        六、D型人格情况统计
    第二节 不同性别对音乐偏好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有无音乐学习背景对音乐偏好的影响
    第四节 各个专业在音乐偏好上的多重比较
    第五节 D型人格与音乐偏好差异性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不同性别对音乐偏好的差异性结果分析
    第二节 有无音乐学习背景对音乐偏好的差异性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不同专业学生音乐偏好的差异性结果分析
    第四节 D型人格与音乐偏好差异性结果分析
        一、D型人格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D型人格与音乐偏好
    第五节 D型人格情绪调节策略
        一、自我调节
        二、外部协助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研究局限和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6)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和述评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述评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及相关构成
    1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
        1.1 古代老年医疗服务历史记载
        1.2 现代老年医疗服务现状
    2 构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2.1 自然衰老的需求
        2.2 预期寿命的延长
        2.3 疾病谱的转变
    3 当前老年医疗服务主要构成
        3.1 健康科普
        3.2 院前急救
        3.3 院内救治(急性期照护)
        3.4 长期照护
        3.5 终末期照护
        3.6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断层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期照护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 概念界定
        1.1 中期照护
        1.2 中期照护对象
        1.3 中期照护模式
    2 开展中期照护服务需要的软硬件
        2.1 硬件条件
        2.2 软件配备
    3 老年患者中期照护需求相关性分析
        3.1 出院老年患者的中期照护需求问卷分析
        3.2 结果分析
    4 相关理论基础
        4.1 服务供应链理论
        4.2 持续照顾理论
        4.3 协同理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研究
    1 医联体的概念及成效
        1.1 医联体的概念
        1.2 医联体建设成效
    2 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3 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
        3.1 政治可行性
        3.2 经济可行性
        3.3 技术可行性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实践可行性研究
    1 扬州广陵汤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中期照护
        1.1 肩袖损伤患者康复不足
        1.2 肩袖损伤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1.4 实证分析
    2 苏州木渎卫生院卒中中期照护
        2.1 卒中患者康复不足
        2.2 卒中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2.4 实证分析
    3 泰州高港区人民医院心梗中期照护
        3.1 心梗患者康复不足
        3.2 急性心梗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3.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3.4 实证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医特色的中期照护条件分析及实践
    1 中医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
        1.1 丰富的中医理论优势
        1.2 非药物治疗的临床优势
        1.3 多管齐下的兼并优势
    2 中期照护中的中医应用
        2.1 情绪护理
        2.2 饮食护理
        2.3 中药护理
        2.4 恢复护理
    3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期照护的中医实践
        3.1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
        3.2 中期照护的中医骨伤应用
    4 中医特色中期照护发展的相关建议
        4.1 加强对中医中期照护理论的挖掘
        4.2 促进中医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4.3 强化中医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
    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期照护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 老年康复技术不成熟
        1.1 医务人员中期照护康复技术应用调查
        1.2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现状
    2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未普及
        2.1 老年综合评估内涵
        2.2 老年综合评估流程
        2.3 在中期照护服务中的应用
        2.4 老年综合评估的效用
        2.5 实践应用尚未普及
    3 医保支付方式需转变
        3.1 工作机制要创新
        3.2 付费方式要协同
        3.3 收费标准要统一
    4 其他相关问题
        4.1 三级医院无力开展
        4.2 硬件设施尚无标准
        4.3 软件配备缺乏规范
        4.4 绩效分配有待确定
        4.5 药品耗材利润不高
        4.6 具体疾病指标缺乏
        4.7 老年多重用药需关注
        4.8 谵妄管理有待加强
        4.9 吞咽误吸需要重视
    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期照护发展前景与机遇
    1 “互联网+”医院为中期照护带来新机遇
        1.1 “互联网+”中期照护模式
        1.2 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
        1.3 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中期照护实践
    2 日间手术开展为中期照护带来新市场
        2.1 日间手术概念
        2.2 日间手术适用范围
        2.3 基层医疗机构日间手术中期照护成效
        2.4 日间手术普及为中期照护开展带来市场
        2.5 推广医联体日间手术中期照护信息化平台
    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1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2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2.1 管理体系条块分割
        2.2 信息平台难以共享
        2.3 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
        2.4 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
        2.5 老年护理、康复人才短缺
    3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3.1 探索整合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3.2 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信息档案
        3.3 整合医保方式和服务模式
        3.4 建立区域老年医学中心
        3.5 加强护理、康复人才的培养
    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1 研究意义深远
        2.2 研究内容创新
        2.3 研究方法创新
    3 研究不足
    4 研究展望
        4.1 理论研究将不断深入
        4.2 实证研究将更具经验
        4.3 指标模型将更加细化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农村社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家庭弹性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自我感知老化
        1.1 自我感知老化概念
        1.2 自我感知老化测量工具
        1.3 自我感知老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治疗依从性
        2.1 治疗依从性概念
        2.2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2.3 治疗依从性评估方法
        2.4 治疗依从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家庭弹性
        3.1 家庭弹性的起源及概念
        3.2 家庭弹性的理论模型
        3.3 家庭弹性测量工具
        3.4 家庭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3.5 家庭弹性的调节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的确定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资料收集
        2.3 统计学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考虑
二、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家庭弹性及自我感知老化得分
    3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差异性比较
    4 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家庭弹性与治疗依从性相关分析
    5 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6 家庭弹性在自我感知老化与治疗依从性之间的调节作用
三、讨论
    1 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
    2 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现状
    3 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弹性现状
    4 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家庭弹性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
    5 农村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回归分析
四、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附件

(9)20世纪以来心理治疗视域下信念修正的理论演变与实践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心理健康是个体、家庭、社会的共同追求
        1.1.2 心理异常应对的范式转化拓宽心理治疗技术的作用领域
        1.1.3 心理治疗技术的范式整合趋向
        1.1.4 哲学咨询的方法论困境推动信念修正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取向
        1.1.5 心理治疗技术中的“信念修正”具有研究空间
    1.2 研究现状
        1.2.1 当前心理治疗领域研究内容概述
        1.2.2 “信念修正”研究现状
    1.3 研究视角、方法与目标
        1.3.1 研究视角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范围、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2 文章架构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信念与信念修正
    2.1 信念的本质
        2.1.1 信念的解释
        2.1.2 信念的来源
        2.1.3 信念形成的途径
        2.1.4 信念的特性
        2.1.5 信念的功能
    2.2 信念系统的基本问题
        2.2.1 内隐信念与外显信念
        2.2.2 信念系统的解释模型:“中心-外周”模型
        2.2.3 信念系统的解释模型:“真-善-美”模型
        2.2.4 信念在系统中的存在形式
    2.3 信念修正的科学基础
        2.3.1 “4E+S”理论模型
        2.3.2 神经可塑性
        2.3.3 镜像神经元
    2.4 信念修正的原则与策略
        2.4.1 一致性维护
        2.4.2 信息经济原则
        2.4.3 置信度消减
        2.4.4 稀释与降低权重
    2.5 小结
第三章 信念修正的精神分析进路(1900-1950 年)
    3.1 精神分析的思想内核
        3.1.1 心理地形学说
        3.1.2 人格结构理论
        3.1.3 防御机制
        3.1.4 心理动力
    3.2 精神分析对“信念”的关涉
        3.2.1 早期经验与信念塑造
        3.2.2 记忆缺失与潜意识信念
        3.2.3 病理性观念与不合理信念
        3.2.4 情感负载与情绪性信念
        3.2.5 过度联想与信念的衍生
    3.3 精神分析治疗实践对信念修正的启示
        3.3.1 破除象征与转换:不合理信念的识别
        3.3.2 宣泄:信念的情感卸载
        3.3.3 移情:信念传递的基础
        3.3.4 暗示:信念修正的方式
    3.4 案例分析:精神分析对强迫症的信念修正
        3.4.1 强迫症的界定及其特征
        3.4.2 强迫症的潜意识内容解析
        3.4.3 基于信念修正对强迫症的治疗
    3.5 小结
第四章 信念修正的存在主义进路(1940-1980 年)
    4.1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
    4.2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4.2.1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治疗
        4.2.2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
        4.2.3 欧文·亚隆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
    4.3 存在主义对个体信念系统的构建
        4.3.1 “自我-人际-外周”模型的基本特征
        4.3.2 “自我-人际-外周”模型在实践中的价值
    4.4 案例分析:信念系统重塑对厌倦的应对
        4.4.1 厌倦的产生与界定
        4.4.2 存在主义哲学对厌倦的研究
        4.4.3 异化实存下的信念系统特征
        4.4.4 存在主义进路下对厌倦患者的信念修正
    4.5 小结
第五章 信念修正的认知行为进路(1960-2000 年)
    5.1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应用
        5.1.1 核心预设与特征
        5.1.2 认知行为治疗的行为主义基础
        5.1.3 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理论支撑
        5.1.4 临床适用性及其应用
    5.2 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信念修正”研究
        5.2.1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5.2.2 贝克的标准认知治疗
        5.2.3 认知行为治疗下的信念加工与表征
    5.3 案例分析:信念修正与抑郁症治疗
        5.3.1 抑郁症的产生、界定与治疗实践
        5.3.2 基于信念修正AGM理论对抑郁症的治疗
        5.3.3 抑郁症的行为激活与反向信念修正
    5.4 案例分析:从幻觉干预看信念修正
        5.4.1 幻觉的界定及其特征
        5.4.2 幻觉的解释与表征问题
        5.4.3 信念修正对幻觉的干预要点
    5.5 小结
第六章 整合范式下的信念修正模型构建
    6.1 心理障碍应对的整合趋势
    6.2 心理治疗的整合取向
        6.2.1 治疗理论的整合
        6.2.2 技术折衷主义
        6.2.3 共同因素研究
    6.3 多元信念整合修正模型
        6.3.1 MBIRM的核心理念
        6.3.2 MBIRM的基本要件
        6.3.3 MBIRM的操作流程
    6.4 多元信念整合修正模型的可行性评估
        6.4.1 心理治疗技术的评估要点
        6.4.2 MBIRM的技术可操作性
        6.4.3 MBIRM的经济可行性
        6.4.4 MBIRM的伦理可行性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思想到技术:心理治疗视域下信念修正的发展路径
    7.2 对立向整合:信念修正作为共同因素的角色定位
    7.3 技术与心灵:信念修正的效用价值
    7.4 科学与社会:心理治疗的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10)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改善急性缺血组织局部血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周围动脉疾病临床现状
    1.2 声学辅助灌注及其潜在机制
    1.3 超声造影评估组织血流灌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实验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微泡混悬液制备
    2.5 建立大鼠急性后肢缺血模型
    2.6 建立大鼠静脉输液通道
    2.7 超声参数设定
    2.8 超声造影评价组织血流灌注
第三章 实验方案
    3.1 探讨空化效应增加急性缺血组织血流灌注的可能性
    3.2 探讨声学辅助灌注增加急性缺血组织灌注的持续时间
    3.3 初步探讨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分子机制
第四章 图像分析
第五章 统计学分析
第六章 结果
    6.1 缺血性后肢灌注增加
    6.2 非缺血性后肢灌注增加
    6.3 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持续时间
    6.4 声学辅助灌注的机制
第七章 讨论
    7.1 超声空化效应与血管舒张效应
    7.2 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
    7.3 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的治疗作用
    7.4 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持续时间
    7.5 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分子机制初探
    7.6 声学辅助灌注的临床应用前景
第八章 结论
第九章 局限性
第十章 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四、纵观中国传统的性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毫针联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原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气血虚瘀证的疗效观察[D]. 张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论曹禺戏剧中的疾病书写[D]. 李琪琪.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4]佛手定偏汤治疗肝郁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桑正荣.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影响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偏好的因素研究[D]. 戴心.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D]. 汤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2019中国肺癌高峰论坛访谈录[J]. 张媛冬,于琳,张华. 循证医学, 2019(04)
  • [8]农村社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家庭弹性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D]. 季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20世纪以来心理治疗视域下信念修正的理论演变与实践发展[D]. 孙丹阳.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改善急性缺血组织局部血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 邱世锋.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标签:;  ;  ;  

中国传统性疗法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