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理论及其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CRM理论及其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一、CRM理论及其在银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庞博[1](2017)在《光大银行沈阳分行客户关系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7年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后,开始与国内银行抢占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为了应对外资银行对金融客户的争夺,力求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即通过对转变经营理念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银行服务品质创新金融产品来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金融市场利于不败之地。本文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运用到光大银行沈阳分行客户关系管理中,结合光大银行沈阳分行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对客户认识与管理信息管理产品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原因分析,结合现有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认为光大银行沈阳分行要实施CRM应以客户终生综合价值为切入点,并针对改行在实施CRM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行应转变经营理念加强信息客户管理研发新产品等一系列措施,以此来增加光大银行沈阳分行的核心竞争力。总之,本文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光大银行沈阳分行的状况进行研究,对该行的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针对光大银行沈阳分行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此期光大银行沈阳分行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中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得到改进,使其快速发展。希望能够为光大银行沈阳分行更好地运用CRM经营模式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可供其他企业参考。

冯奡[2](2017)在《互联网背景下G股份制商业银行K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自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历经四年,无论规模还是收益方面都有着较大程度的增长,“颠覆论”甚嚣尘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的是其特殊的营销方式:不惜血本的砸钱营销,极简思维、极致思维。在变革的时代,银行产品与服务都将发生质的变化,在大型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夹缝中,股份商业银行特别是其分支机构如何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提高服务的质效,提升营销的精准度,是广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与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受到了互联网金融、大型国有银行、城商行多重冲击,商业银行通过借鉴互联网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效率是促进其业务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第二部分,对已有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这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更得益于互联网营销模式的成功。作为挣扎中前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金融学习营销策略,也是应有之意。因此在对相应的理论以及文献进行梳理的提前下,本文得出了一个简单的评述。第三部分,商业银行营销模式与互联网营销模式对比。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详述了目前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营销策略,在此基础上做对比分析,发现互联网企业在营销中的亮点以及银行可以做的努力。第四部分,实证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得出对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而言,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可能是切实可行的策略方向。因此本文通过数据验证,商业银行是否已经做到了数据的充分应用,在此本文首先通过数据发现客户特征,做一个简单的客户群体画像,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证数据挖掘是否充分有效。第五部分,互联网模式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营销策略。分析在现有条件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如何借鉴互联网营销策略提升营销水平与业绩。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通过数据的处理,本文发现目前商业银行分支行在客户营销方面的数据使用并不充分,因此,本文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张佶郁[3](2016)在《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 ——以内部审计视角出发》文中指出全世界经济快速更迭的当下,金融行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银行作为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在此宏观大背景下,所处的经营环境越加复杂多变,城市商业银行尤其必须具备对不确定性的把控能力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近年来,风险管理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虽然很多银行已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银行不具备系统的关于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安全稳健的运营,如何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各家银行积极探索的一大课题。本文从内部审计视角出发来进行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析:第一方面是现有的研究理论出发,分析风险管理审计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二方面结合目前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实行风险管理审计的意义并论证了其可行性;第三方面是以我国某城市商业银行——H银行为例,分析H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希望能从内部审计的视角出发就如何完善H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主要对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我国城市银行实行风险管理审计是必然趋势也具有可行性,银行内部审计应当顺应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风险管理审计手段来积极地’完善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最终银行自身价值的增值。

包海[4](2016)在《基于杠杆理论的持续融资能力研究 ——以LD工贸为例》文中认为作为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融资能力一直是各个企业关注的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之一。往往成熟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构建自己的融资通道,但一个企业在创建之后能否获得足够持续的资金来源,将决定一个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否占据优势并且保持这种优势。如何让企业具有持续而旺盛的融资能力,如何通过企业现有的内部力量和可用的外部力量的叠加,进而形成强大的融资能力,还需要深入研究。本论文通过LD工贸的融资案例思考,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运用杠杆理论,阐述企业融资如何依靠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组成有效的“借信筹资”和“用资增信”的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借资过程和用资过程的互动协同运作,组成较大的持续融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LD工贸是经过借信筹资和用资增信之间的,不断循环联动、旋转上升来建立强有力的融资能力,而融资能力构建过程背后的逻辑是杠杆逻辑。借资过程是以“借信筹资”的逻辑,通过“回款保证”来“支撑”“应收账款质押”完成的。用资过程是以“用资增信”的逻辑,通过“银行融资”来“促进”“备货资金”完成的。本研究打开了融资过程的“黑箱”,分析了中小型商贸企业持续融资的方法与途径,为该类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视角,一方面为中小型商贸企业持续融资提供支持性经验与框架,另一方面也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开阔思路。

戚莹[5](2015)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央银行的职能调整》文中提出利率市场化是由市场决定资金价格。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发挥市场在资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会在经济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广泛影响金融机构、投资者、存款人和其他金融消费者的利益,要想在保证金融稳定的同时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平稳过渡,法治化改革是唯一途径。本文在厘清利率市场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能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进而提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当成为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目标,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银行)监管和货币政策两方面有所变革。第一章分析了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逻辑起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控制,即回答“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为什么中央银行要进行职能调整”的问题。利率是资金的风险与期限的价格表现,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伴随风险的制度变迁过程,表而上是利率形成机制的管制与放松,深层次上反映地却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演变逻辑,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全面否认和摒弃政府金融监管,而是实现政府十预与市场自治的平衡。利率市场化的内生性风险和外生性风险可能在微观层而单独表现出来,更可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综合表现为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合法+合理”的适度十预是国家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调控的界限。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资金的配置权,资金配置权的重构要求中央银行优化宏观调控方式。利率市场化为货币当局提供了更多的调控工具和手段,同时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又常常制约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要求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金融监管是让中央银行由直接管制转变为间接管理,要“管而不乱”而不是“放而不管”。第二章从实践层面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职能分离与回归的现象,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中央银行分离或者合并金融监管职能的本质与利弊,从而回答“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调整日标是什么”的问题。从国外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是现代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了中央银行“去监管”的现象,但是,自2007年次贷导致金融危机产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改革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权重新回归中央银行成为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设专章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微观市慎监管权,在2003年的修改中,明确人民银行主要负责金融宏观调控,为了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保留必要的监管职责。但是失去金融监管权的中国人民银行降低了其收集信息的效率,可能削弱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化解系统性风险带来隐患。次贷危机后,多数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明确了由中央银行承担着宏观金融监管职能,与货币政策协调合作进行系统性风险防范,维护金融稳定。将金融监管职能重新配置给中央银行不是微观审慎监管职能的简单回归,而是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确立。第三章构建我国中央银行职能宏观审慎监管职能,即回答“从金融监管角度,如何实现我国中央银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标诉求”的问题。宏观审慎监管主体、方式和工具的确立与完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事前干预”措施,最后贷款人制度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事后救济”手段。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利率形成机制,货币资金的定价权由政府转向了市场,政府的角色由“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在分业监管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要与其他监管主体的微观审慎监管相协调,同时,中央银行自身也要注意避免宏观审慎监管职责与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责的冲突。最后贷款人制度在法律制度设计上应尽可能减小道德风险的发生,即解除金融系统性风险危害的成果大于实施救助产生道德风险的负外部性,控制道德风险发生的范围和程度。第四章完善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即回答“从货币政策角度,如何实现我国中央银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标诉求”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决策机制的核心问题是中央银行在决策权力配置中的独立性较弱,并集中反映在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中。通过与其他国家在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组成人员、会议程序、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进行比较,建议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使其享有货币政策决策权,并提高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的专业性和货币政策透明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由“从量”转向“从价”,巴克莱银行利率操纵事件暴露了利率形成机制的缺陷和监管的漏洞,立法需要明确央行的基准利率并完善其形成机制。

张芳芳[6](2014)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文中指出除了供应链本身的风险性,中小企业自身特点以及供应链业务发展的不成熟等因素都造成了银行面临巨大风险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就是是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并且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在国内外银行的实施,银行面临着具备更高的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利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模型对违约风险进行评估和相应的防范。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并提出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评估的一种有效算法-贝叶斯算法。本文首先在基本理论环节剖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涵、特点以及业务模式,然后分析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展开研究,其中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的常用研究模型进行了简单对比。然后根据基本理论部分对供应金融业务的特点分析,提出了适应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从点到面的全面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入贝叶斯算法,并对贝叶斯算法的应用研究进行说明,证明了贝叶斯算法的有效性。在算法应用中,对79条供应链样本数据进行指标分类处理,并按照同类方法对目标企业供应链数据进行指标分类,根据处理后的统计结果,按照朴素贝叶斯算法的从样本信息中挖掘出目标企业供应链的违约概率,预测出目标企业供应链的风险等级。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和研究展望。

沈晨[7](2013)在《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CRM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是为了解决深入认知客户、深入挖掘客户、防止客户流失等问题的管理体系,并利用信息技术加以实现。常见的以账户为中心的CRM系统,不利于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先进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不能将客户的业务信息及银行业务信息,统一以客户ID为中心进行组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论文依据先进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给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CRM系统设计和实现,并通过实际的运行和测试,证明系统的有效性和先进性。首先,论文从管理、技术、实施等三个角度介绍了国内外关于CRM的研究现状,指出银行CRM系统可以帮助银行进行精细化管理,充分的挖掘客户潜力和分析产品目标客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调研和分析银行CRM的需求,文章给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操作型CRM需求分析和客户服务流程设计,应用泳道图描述了客户资料导入、业务售前、业务售中、业务售后等各阶段中客户资料管理和业务流转的需求。其次,依据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CRM系统的实际需求,给出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构建系统的整体框架,包括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数据层包括关系数据库和文档数据库以及基于XML扩展的数据接口。逻辑层包括客户资源管理、客户发展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客户分析管理等模块。通过类对象的分析,描述了系统内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采用软件工程的规范设计,基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Power designer开发工具,给出了系统中每个功能模块时序图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系统数据库表的设计依据和内容。然后,系统实现时,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模式进行开发,应用SQL20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和VS.NET开发平台,应用ADO.NET技术实现高效的数据库通讯。按照银行实际工作需求,完成了CRM系统的软件开发。最后,介绍了测试方法,并设计了系统的测试方案。通过试运行中的测试用例,对测试结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数据挖掘、权限管理、系统可扩展性功能等内容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王丛敏[8](2013)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在信用卡客户风险管理及消费行为中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断提高,数据挖掘技术开始应用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该技术的运用存在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是研究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里的应用。并且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在数据挖掘技术过程中主要通过SLIQ算法进行,SLIQ算法是一种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模型,本文主要是运用决策树模型使其与具体业务程序相结合,从而在平时的客户审核操作中实现与实际状况相符合,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客户分类以及信用评分可以更为合理,在充分保证算法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实现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算法的优化。对于系统集成,本研究细致深入的对主要的功能模块进行了阐明,同时简要概括了每一个功能模块的作用,并对该系统集成的体系架构以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在这里利用系统架构图的手段对其作出说明。另一方面,在实证部分本研究细致深入的阐明了某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统问的关联和系统的用户界面与业务流程逻辑。在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功能进行验证的基础上,笔者还实现了其中的部分功能。在该部分笔者将描述统计、决策树模型以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评分表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为信用卡客户进行定量的评分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对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进行了细致的验证,除此之外,笔者还分析了现阶段系统之中具有的不足之处与将来需要改进的方向。

李全[9](2010)在《电子商务环境下CRM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CRM的概念从被提出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在很多企业成功应用。客户关系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的属性,决定了其与电子商务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RM只有和电子商务进一步融合,借助于电子商务,才能真正发挥其提高客户忠诚度,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最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功能。Butler Group的一份报告指出,企业使用CRM的失败率一度高达7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CRM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或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CRM实施效果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或缺陷也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原因。本文试图根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CRM特点和功能,构建一套CRM实施效果的绩效评价体系。本文将首先从电子商务和CRM的基础理论入手,对涉及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优越性做简要的分析和论述,阐述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定义以及内涵,为后续章节的撰写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第二章的基础之上,第三章首先从传统的CRM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在电子商务下的CRM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而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CRM基本功能、特点以及系统结构。第四章电子商务环境下CRM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在分析了评价体系设计的目的、依据的基础之上,从客户关系指标、内部业务指标、市场反应和创新能力指标以及财务指标四个角度来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最后构建企业CRM实施效果绩效评价模型。第五章为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通过选取合适的企业,实际验证本文的理论和模型。第六章为结论。本文在全面了解客户关系管理近年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CRM表现出的新特点、新功能以及新结构。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基于电子商务的CRM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平衡计分卡原理,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客户关系、内部业务、市场反应和创新能力、财务等四个方面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效果加以评价。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客观反应CRM的实施效果,从而使企业能够在CRM实施后,通过有关指标的获取和度量,发现CRM实施后的问题与不足,为客户关系管理的改进提供反馈和依据。

赵成凤[10](2009)在《国内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基于中国民生银行导入CRM的实践》文中认为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当前银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银行业如何在与外资银行的短兵相接中把握机会,稳定原有的市场份额,并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如何不断改善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掌握更多的客户信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如何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建设现代化的客户交互渠道,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的银行业进入新世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CRM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是在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善。虽然像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等已经在不断的完善,但是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问题。因此本文以CRM理论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立题,希望能够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CRM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CRM的运用的研究,进而对比分析我国商业银行CRM的现状。以国内CRM系统运用得相对完善的民生银行作为一个案例,着重分析其具体的运用情况。从中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民生银行CRM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民生银行作为代表,为我国商业银行CRM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五章: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相关内容。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介绍。主要介绍了CRM的相关概念与来源、CRM的理论基础和它在银行经营中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国外CRM的使用情况和经验。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在使用CRM系统较成功的商业银行的经验。第四部分是我国CRM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主要介绍了我国CRM的发展现状,具体介绍了民生银行实施CRM的具体情况,然后从中分析民生银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第五部分是在政策建议。主要是在分析民生银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商业银行CRM系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在理论上可以为国内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研究银行市场营销理念转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补充,同时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在实践中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激烈的银行业竞争提供有效的营销方式,进而完善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从战略和技术层面想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为民生银行完善CPM提供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论文研究对象是国内的商业银行实施CRM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鉴于资料搜集和案例选择困难,本文以民生银行为剖析对象,试图探讨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共性问题,因此在代表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CRM理论及其在银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RM理论及其在银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光大银行沈阳分行客户关系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案例正文
    2.1 光大银行沈阳分行简介
        2.1.1 光大银行沈阳分行简介
        2.1.2 光大银行沈阳分行理财产品简介
    2.2 沈阳地区同业CRM现状
    2.3 光大银行沈阳分行CRM现状
        2.3.1 客户分类
        2.3.2 客户分类管理
        2.3.3 客户服务差别化
    2.4 光大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2.4.1 业务办理流程繁琐导致客户不满
        2.4.2 失信导致大客户“意外”流失
        2.4.3 服务管理创新不足
        2.4.4 客户信息管理不到位
3 案例分析
    3.1 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
        3.1.1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述
        3.1.2 客户关系价值理论
        3.1.3 客户终生价值理论
        3.1.4 重点客户管理理论
    3.2 客户关系差别化管理模式研究
        3.2.1 客户关系差别化管理模式分析
        3.2.2 客户关系差别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方法研究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3.3.2 缺乏对客户科学管理
        3.3.3 流程设计为从客户角度出发
        3.3.4 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4 光大银行沈阳分行CRM的解决方案
    4.1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4.1.1 从战略高度认识客户的重要性
        4.1.2 全面普及客户关系管理的经营理念
        4.1.3 把客户满意度作为根本的检验标准
    4.2 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
        4.2.1 建立现代信息平台和数据仓库
        4.2.2 以数据挖掘为中心运用CRM
        4.2.3 整合数据系统平台,建全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4.3 加强客户管理
        4.3.1 实施优质客户管理
        4.3.2 实行客户互动管理
        4.3.3 完善客户经理制
    4.4 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4.4.1 重组再造业务流程
        4.4.2 提升客户满意度
    4.5 实施金融产品差异化营销
        4.5.1 差异化营销
        4.5.2 评价和考核办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互联网背景下G股份制商业银行K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主要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
        2.1.1 用户体验理论
        2.1.2 市场营销理论
        2.1.3 长尾理论
    2.2 重要概念界定
        2.2.1 互联网金融
        2.2.1 互联网营销模式
        2.2.3 大数据营销
        2.2.4 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2.2.5 配对t检验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3 互联网企业、传统商业银行营销模式比较
    3.1 互联网企业营销模式
        3.1.1 获客手段
        3.1.2 基于大数据发现客户及其需求
        3.1.3 使用产品与服务粘住客户
    3.2 传统商业银行营销模式
        3.2.1 获客手段
        3.2.2 客户管理
    3.3 互联网企业、传统商业银行营销模式比较
        3.3.1 营销模式比较
        3.3.2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策略途径
4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大数据营销实证分析--来自广发银行昆明分行数据支撑
    4.1 数据处理与实证分析
        4.1.1 研究方法
        4.1.2 数据选取
        4.1.3 数据处理
        4.1.4 配对T检验及结果
        4.1.5 结论及建议
    4.2 案例分析与验证
        4.2.1 基本情况及处理方法
        4.2.2 案例分析与验证
    4.3 小结
5 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营销策略
    5.1 互联网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营销策略
        5.1.1 利用数据优势提升营销精准度
        5.1.2 整合资源提升客户体验感
        5.1.3 善用网络进行全方位产品宣传
    5.2 支撑体系
        5.2.1 组织架构
        5.2.2 人才支撑
        5.2.3 信息技术支撑
        5.2.4 激励体制支撑
6 结语
    6.1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1 基本结论
        6.1.2 政策建议
    6.2 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3)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 ——以内部审计视角出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2.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分析
        1.2.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2 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理论知识
    2.1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1.1 关于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2.1.2 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文献综述
        2.1.3 文献评价
    2.2 风险管理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2.2.1 风险管理审计的定义
        2.2.2 风险管理审计的特征
    2.3 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和职能
        2.3.1 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2.3.2 风险管理审计的职能
    2.4 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条件
3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3.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4 H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4.1 H银行背景介绍
    4.2 H银行运营情况
    4.3 H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4.4 H银行现存内部审计体系的运作情况
        4.4.1 H银行内部审计目标
        4.4.2 H银行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4.4.3 H银行内部审计流程
    4.5 H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4.6 H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5 对H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5.1 H银行管理层面的建议及举措
    5.2 H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层面的建议及举措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杠杆理论的持续融资能力研究 ——以LD工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案和论文框架
        1.3.1 论文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研究
    2.1 杠杆理论文献综述
        2.1.1 杠杆理论的起源
        2.1.2 杠杆理论在管理学中的运用
    2.2 融资能力理论文献综述
        2.2.1 企业融资能力的涵义
        2.2.2 企业融资方式的来源
        2.2.3 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
        2.2.4 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2.2.5 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途径研究综述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 研究步骤
    3.3 选择目标案例
        3.3.1 典型性案例
        3.3.2 资料的易获性
        3.3.3 研究的便利性
        3.3.4 同质企业的示范性
    3.4 数据收来源及收集
        3.4.1 深度访谈
        3.4.2 档案资料
    3.5 数据分析策略
        3.5.1 数据客观
        3.5.2 动态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目标案例描述
    4.1 目标案例背景
        4.1.1 经营情况描述
        4.1.2 主要供应商
        4.1.3 主要下游销售对象
        4.1.4 LD工贸财务分析
    4.2 LD工贸融资过程描述
        4.2.1 传统融资尝试遇阻
        4.2.2 企业信用为融资带来新希望
        4.2.3 融资的注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信用
        4.2.4 信用撬动企业融资能力的新一轮提升
5. 案例讨论
    5.1 基于杠杆理论的持续融资能力模型
        5.1.1 借资过程概念界定及说明
        5.1.2 用资过程概念界定及说明
        5.1.3 借资用资过程的作用机理分析
    5.2 基于杠杆理论的持续融资能力模型的内涵、特点及作用条件
        5.2.1 基于杠杆理论的持续融资能力模型的内涵
        5.2.2 基于杠杆理论的持续融资能力模型的特点
        5.2.3 基于杠杆理论的持续持续融资能力模型的杠杆条件
6. 结论
    6.1 理论贡献
    6.2 实践意义
        6.2.1 缓解中小企业因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融资限制
        6.2.2 适应了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取得发展的要求
        6.2.3 同类企业的示范效应
    6.3 研究局限
    6.4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5)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央银行的职能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原因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控制: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的界定及其风险测度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外延
        二、风险控制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制度意义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形成机理与现实样态
        一、利率市场化风险形成的制度轨迹
        二、利率市场化风险的集成形式——系统性风险
        三、系统性风险的实证考察:以转型经济体为例
    第三节 利率市场化视域下的中央银行职能调整
        一、利率市场化要求中央银行转变职能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央银行职能调整提出的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分与合:中央银行职能的现实选择与理论诠释
    第一节 国外中央银行职能变迁的梳理与思考
        一、中央银行职能的源起与扩展
        二、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三、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分离与回归的国际趋势
        四、中央银行职能变革的思考
    第二节 我国中央银行职能的现实检视与评判
        一、中央银行职能的文本检视与实践对照
        二、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局限与进化可能
    第三节 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职能融合: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目标诉求
        一、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与融合: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二、系统性风险防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职能的耦合点
        三、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法定化趋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构建
    第一节 宏观审慎监管主体的厘定
        一、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主导地位的确立
        二、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监管职责的界定
        三、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监管协调机制
    第二节 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一、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
        二、宏观经济监测和风险识别
        三、宏观压力测试
        四、或有债权分析(CCA)
    第三节 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反思与变革
        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政策决策与最后贷款人职责的关系
        二、最后贷款人制度基本理论及其新发展
        三、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决策制度
        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二、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的国际比较
        三、我国货币政策决策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结构性调整
        一、基准利率的确定
        二、利率操纵的风险:巴克莱银行案的警示
        三、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完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1.5 文献综述
        1.5.1 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研究文献
        1.5.2 供应链金融银行信用风险研究文献
        1.5.3 贝叶斯方法在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文献
第2章 供应链金融及信用风险的基本理论
    2.1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及主要业务模式
        2.1.1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
        2.1.2 供应链金融主要业务模式及比较
    2.2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业务特点
        2.2.1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状况
        2.2.2 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
    2.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
        2.3.1 信用风险的基本理论
        2.3.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理论基础
        2.3.3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模型对比
第3章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2 核心企业评价指标
    3.3 中小供应商企业
    3.4 第三方物流企业评价指标
    3.5 整个供应链以及外部宏观环境
第4章 贝叶斯算法及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应用
    4.1 贝叶斯算法的的推理过程
    4.2 贝叶斯算法的适用性
第5章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5.1 数据来源
    5.2 案例企业选择
    5.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分类处理
        5.3.1 核心企业指标分类
        5.3.2 中小供应商企业指标分类
        5.3.3 第三方物流企业指标分类
        5.3.4 整个供应链以及外部宏观环境指标分析
        5.3.5 指标分类结果汇总
    5.4 贝叶斯算法
        5.4.1 统计 79 条供应链的违约情况
        5.4.2 未知样本属性与风险等级的统计概率
        5.4.3 各风险等级下的未知样本概率
        5.4.4 未知样本的风险等级统计
    5.5 小结
第6章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建议及论文展望
    6.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建议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CRM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银行 CRM 系统的应用价值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关键技术研究
    2.1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2 银行 CRM 系统需求描述
        2.2.1 银行 CRM 系统的设计目标
        2.2.2 银行 CRM 系统应用的角色分析
        2.2.3 银行 CRM 系统的类型和需求
        2.2.4 以客户为中心的 CRM 系统流程设计
        2.2.5 性能要求及运行环境
    2.3 UML 及 POWERDESIGNER 的介绍
    2.4 MICROSOFT .NET 开发技术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的概要设计
    3.2 系统的详细设计
        3.2.1 系统分功能的用例设计
        3.2.2 基于 UML 的系统对象设计
        3.2.3 数据库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运行环境搭建
    4.2 系统模块实现
        4.2.1 系统登录界面设计
        4.2.2 客户资源管理模块
        4.2.3 客户分析管理模块
        4.2.4 客户发展管理模块
        4.2.5 客户服务管理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方法
    5.2 系统测试方案
    5.3 测试的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数据挖掘的在信用卡客户风险管理及消费行为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思路
    1.5 论文结构
        1.5.1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1.5.2 分析归纳法
    1.6 本文的创新点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信用卡业务简述
    1.7 风险以及风险管理
        1.7.1 风险理论发展简要介绍
        1.7.2 风险管理理论简要介绍
    1.8 商业银行基本理论
        1.8.1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
        1.8.2 商业银行风脸根源
        1.8.3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1.8.4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特性分析
    1.9 信贷风险管理
        1.9.1 信贷风险管理的定义
        1.9.2 政府干预以及信贷风险管理
        1.9.3 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1.10 信用卡业务简介
数据挖掘在信用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以及现状
    1.11 数据挖掘及其在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1.11.1 数据挖掘的原理简要介绍
        1.11.2 数据挖掘工具简要介绍
        1.11.3 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
    1.12 应用数据挖掘研究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必要性阐明
    1.13 数据挖掘在信用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1.13.1 对信用数据的概念/类描述
        1.13.2 对信用风险分类以及预测研究
        1.13.3 分析信用数据的孤立点
        1.13.4 时间序列分析
    1.14 数据挖掘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1.14.1 国外应用概况
        1.14.2 国内应用分析
        1.14.3 数据挖掘在我国商业的信用风险的应用前景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信用卡评分表的构建
    1.15 数据选择
        1.15.1 信用卡客户特征变量的选择
        1.15.2 构建客户分类所需变量
        1.15.3 生成目标变量
    1.16 信用卡数据分析
        1.16.1 初步分析
        1.16.2 “SEMMA”方法数据挖掘分析步骤
    1.17 信用卡信用评分表的构建
        1.17.1 建立信用评估递阶层次结构
        1.17.2 构造两两判别矩阵并计算各因素权重
        1.17.3 构建信用风险评分表
防范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策略研究
    1.18 外部环境对策
        1.18.1 加强对信贷的有效控制
        1.18.2 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融资制度
        1.18.3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19 内环境对策
        1.19.1 理性应对经济周期变化,积极更新观念,有效拓宽业务
        1.19.2 切实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科学有效性,努力使信贷执行力度不断提升
        1.19.3 进一步明确信贷权责,建立银行业内部激励机制
结论
    1.20 主要结论
    1.21 建议措施
    1.22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电子商务环境下CRM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RM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2 CRM绩效评价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与CRM绩效评价相关基础理论
    2.1 电子商务相关基础理论
        2.1.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2.1.2 电子商务的特点及优越性
    2.2 CRM相关基础理论
        2.2.1 CRM的核心定义
        2.2.2 CRM的本质
    2.3 绩效评价相关基础理论
        2.3.1 基于BSC的CRM绩效评价理论
        2.3.2 CRM绩效测评模型与关键维度
第三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CRM特点和功能
    3.1 传统CRM存在的问题
    3.2 电子商务环境下CRM所要实现的目标
        3.2.1 客户关系的数量增长
        3.2.2 客户关系持续时间增长
        3.2.3 客户关系质量提高
    3.3 电子商务环境下CRM的基本功能
    3.4 电子商务环境下CRM的特点与系统结构
        3.4.1 电子商务环境下CRM系统的特点
        3.4.2 基于电子商务的CRM的系统结构
第四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CRM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
    4.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
    4.4 企业CRM实施效果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4.4.1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因素集
        4.4.2 确定评价因素权向量
        4.4.3 构造判断矩阵
        4.4.4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4.4.5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4.4.6 确定企业CRM实施效果的评语集Y
        4.4.7 构建CRM绩效评价模型
第五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CRM绩效评价体系的例证分析
    5.1 数据运算和处理
    5.2 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情况调查数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国内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基于中国民生银行导入CRM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CRM在国内外银行的应用情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2. 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
    2.1 CRM的内涵和分类
        2.1.1 CRM的来源和内涵
        2.1.2 CRM的分类
    2.2 CRM的相关理论
        2.2.1 银行关系理论
        2.2.2 关系营销理论
        2.2.3 客户价值理论
    2.3 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3. 国外CRM的实施情况和经验
    3.1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营销发展脉络和趋势
        3.1.1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营销的发展脉络
        3.1.2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营销的趋势
    3.2 西方典型银行CRM实施情况
        3.2.1 花旗银行台湾分行——以电话服务中心强化客户关系管理
        3.2.2 荷兰银行——差异化的管理
        3.2.3 美国美洲银行——数据仓库型CRM系统
        3.2.4 国外商业银行CRM实践的启示
4. CRM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导入现状和问题
    4.1 CRM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导入现状
        4.1.1 我国银行业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
        4.1.2 CRM在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的现状
    4.2 中国民生银行CRM具体实施
        4.2.1 民生银行概况
        4.2.2 民生银行实施CRM情况
        4.2.3 民生银行客户维护
        4.2.4 民生银行CRM系统
        4.2.5 民生银行CRM各模块的功能
        4.2.6 民生银行客户关系系统的特点
    4.3 民生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4.4 民生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5、我国商业银行CRM的改进策略—以民生银行为例
    5.1 转变银行员工理念
    5.2 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客户管理过程
        5.2.1 选择合适的客户,实施专业化经营
        5.2.2 加快事业部改革下分行业务范围转型和创新
        5.2.3 加快事业部专业化进程
    5.3 业务流程重塑
    5.4 完善民生银行CRM基础设施建设
        5.4.1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5.4.2 数据仓库的建立
        5.4.3 多渠道的客户交互系统的建立
    5.5 完善客户经理制度
        5.5.1 加强业务及组织机构的整合
        5.5.2 构建合理的客户经理管理体系
        5.5.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5.4 建立有效的客户经理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四、CRM理论及其在银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光大银行沈阳分行客户关系管理案例研究[D]. 庞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6)
  • [2]互联网背景下G股份制商业银行K分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冯奡. 云南大学, 2017(05)
  • [3]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 ——以内部审计视角出发[D]. 张佶郁.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6)
  • [4]基于杠杆理论的持续融资能力研究 ——以LD工贸为例[D]. 包海. 西安工业大学, 2016(02)
  • [5]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央银行的职能调整[D]. 戚莹. 武汉大学, 2015(01)
  • [6]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D]. 张芳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4(02)
  • [7]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CRM系统设计与实现[D]. 沈晨.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8]基于数据挖掘的在信用卡客户风险管理及消费行为中的研究[D]. 王丛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S1)
  • [9]电子商务环境下CRM绩效评价研究[D]. 李全. 沈阳工业大学, 2010(03)
  • [10]国内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基于中国民生银行导入CRM的实践[D]. 赵成凤.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CRM理论及其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