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安全心理障碍分析与调整

煤矿工人安全心理障碍分析与调整

一、煤矿职工安全心理障碍分析及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1](2021)在《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研究》文中认为地铁列车驾驶员作为列车的一线操作者,其不安全行为直接影响着地铁运营安全水平。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列车驾驶员的质量及数量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列车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水平增高。其他领域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目前相关研究较浅。因此,探究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提出能有效减少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策略,有利于提升地铁运营公司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管控水平。首先,本文对不安全行为概念、安全行为理论、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交通行业不安全行为研究及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五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总结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不安全行为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明确了本文研究目的为提升地铁运营不安全行为管控水平。其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从个体自身、组织社会及环境因素三个维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确定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方法。根据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针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指标及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构建组合干预策略集,并提出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系统。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系统的因果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并量化相关指标,构建了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验证拟合,为仿真模拟研究奠定基础。最后,以某市地铁运营公司为例,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分析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水平在组合干预策略下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干预策略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事故水平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心理健康(10.01%)>岗位技能(5.26%)>安全文化(3.42%)>生理健康(2.89%)>应急处置能力(1.47%)>工作环境(1.09%)>安全绩效(0.51%)。根据仿真结果,从个体自身、组织社会、环境干预维度提出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建议,以期提升地铁运营不安全行为管控水平。

雍娴婷[2](2021)在《新疆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现状与肌肉骨骼损伤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新疆煤矿工人身心健康、肌肉骨骼损伤状况调查,获取新疆煤矿工人健康现状及肌肉骨骼损伤情况,并且研究身心健康、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探讨心理因素与肌肉骨骼损伤的相关性,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效果,最终为煤矿工人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与工作对策。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新疆9家煤矿的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此次发放问卷4800份,回收4460份,回收率93%,剔除不合格及填写内容少于80%的问卷,有效问卷4409份,问卷有效率98.8%;2)采用工作要求-工作自主量表(JDC)、职业倦怠量表(MBI)、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心理障碍情况调查;3)随机抽取1199名煤矿工人健康体检资料,血压、生理生化指标、特殊检查(肺功能、胸片、和心电图检查),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职业特征、心理特征对生理健康的影响;4)采用国内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煤矿工人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倾向性评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心理因素对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性;5)随机抽取440名煤矿工人进行心理健康、肌肉骨骼损伤健康干预,干预分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220人)和常规干预(220人),实施7个月后使用JDC、MBI、SCL-90、简明健康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煤矿工人肌肉骨骼损伤状况认知评估量表、国内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煤矿工人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2.73%。维吾尔族、年龄50岁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月收入(元)<6000元、饮酒、工龄≥30年、掘进工、三班两倒的煤矿工人职业紧张检出率高。对职业紧张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民族、工种、工龄、学历、倒班情况是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P<0.05);2)煤矿工人职业倦怠情况,零倦怠688(15.60%),轻度倦怠1450(32.89%),中度倦怠1891(42.89%),重度倦怠380(8.62%)。年龄≥50岁、本科及以上学历、丧偶、工龄20~29年、固定夜班、工作要求高、社会支持低的煤矿工人职业倦怠检出率高。对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工龄、倒班情况、工作要求、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P<0.05);3)新疆煤矿工人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2.43%,新疆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男性、工龄≥30年、电钳工、工作要求高、社会支持低、重度倦怠的煤矿工人心理障碍检出率高,对心理障碍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工龄、工作要求、社会支持、职业倦怠是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随机抽取1199名煤矿工人的健康体检资料,血脂异常检出率29.20%,血压异常检出率28.8%,心电图异常检出率22.50%,职业体检结果显示,听力异常检出率14.30%;5)人口学特征在健康体检异常检出率的比较发现:男性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50岁以上煤矿工人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不同行为学特征在健康体检异常检出率比较发现,吸烟、饮酒的煤矿工人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不同职业特征在健康体检异常检出率比较发现,固定夜班的煤矿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高,工龄30年以上的煤矿工人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高。移架工、四班三倒的煤矿工人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不同心理特征在健康体检异常检出率的比较,职业紧张的煤矿工人听力异常、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血糖异常检出率高。重度倦怠的煤矿工人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中度倦怠的煤矿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心理障碍阳性的煤矿工人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血脂异常检出率高。6)对听力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职业紧张是听力异常的危险因素。对血压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是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工种、倒班情况、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是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心理障碍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7)对煤矿工人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调查可知,肌肉骨骼损伤年患病率高达58.70%,近一年出现3个部位以上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为59.60%,好发的部位为:腰部、颈部、肩部、背部。近一年因肌肉骨骼损伤缺勤率高达27.42%,其中,因腰部患病导致的缺勤率最高(37.2%),年龄30岁以下、月收入(元)<6000、工龄20~29年、安全检查员、固定夜班的煤矿工人因MSDs缺勤率高;8)对煤矿工人MSDs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小学及以下学历、大专学历、月收入(元)<6000元、工龄≥30年、维修工、固定夜班、静态负荷因素、动态负荷因素、体力负荷因素、环境工效学因素、振动因素、重复性操作因素、劳动组织因素的煤矿工人MSDs患病率高。9)利用倾向性评分分析心理因素(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心理障碍)对肌肉骨骼损伤影响可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的煤矿工人肌肉骨骼损伤检出率高,多因素分析可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是MSDs的危险因素;1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对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职业紧张正向影响MSDs(P<0.001,非标准化路径系数=0.144),职业紧张正向影响职业倦怠(P<0.001,非标准化路径系数=1.164),职业倦怠正向影响MSDs(P<0.001,非标准化路径系数=0.125),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中介)分别为0.289、0.144、0.145,中介占比约为50.1%。11)不同干预组间职业紧张、职业倦怠、肌肉骨骼损伤认知情况、生活质量、防护态度、防护行为、自我效能感、缺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肌肉骨骼损伤认知情况、生活质量、防护态度、防护行为、自我效能感、缺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职业倦怠、肌肉骨骼损伤认知情况、生活质量、防护态度、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疆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水平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血压异常、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听力异常、肌肉骨骼损伤检出率高,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状况值得关注。2)心理健康水平可影响生理健康状况及肌肉骨骼损伤情况,因此,在煤矿工人疾病预防时,应考虑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3)对心理因素与MSDs相关性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与MSDs间发挥中介作用,为肌肉骨骼损伤预防提供理论依据。4)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水平及肌肉骨骼损伤认知情况,为今后提高煤矿工人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张华锋[3](2020)在《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车务系统作为铁路运输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一个以“人员”为核心、“管理”为中枢、“设备”为基础、“环境”为条件,实时监控的、开放的、动态运行体系。人员作为车务系统最重要、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既是日常管理的实施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事故的引发者,又是受害者,具有双重属性,其安全的行为活动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铁路安全管理理念逐步向“风险管理”、“以人为本”、“个性化管理”等的转变,铁路车务系统的现场安全管理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评估铁路车务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如何更科学的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形成对车务系统“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间段”的有效盯控,既是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车务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棘手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控方法,该方法利用网格化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并以致灾因子为核心,利用创新的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及改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进行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精准化的风险应对,同时将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融合在整个风险管控流程中,实现了风险信息在网格间的自由流动,推动了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创新性的改进了既有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式。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方法。该网格是一种有人员参与的、逻辑上的虚拟网格,它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事件三维空间属性。通过引入空间位置变量,网格化管理可以将任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员工在时刻T发生的事件在“网格-要素-时间”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精准展现出来,从时空的角度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将无序、缺少关联的风险数据有序化,使其更具有价值,为个性化的风险评估、精准化的风险应对提供建模支撑,辅助实现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精细化管理。(2)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将车务系统单一网格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充分考虑不同时空框架下每个网格中单一要素风险事件致灾因子间的动态耦合变化特征,通过个性化的致灾因子赋值模型对致灾因子赋值求解并将其作为风险参数计算的输入,利用“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求解风险事件的量级,解决了以往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参数考虑不周全、风险量级量化分析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个性化、精准化评估。(3)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该模型将网格化管理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原理相结合,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时间、空间、动态信息流特性,模型以致灾因子作为桥梁,将传统的系统虚拟仿真边界确定变为精准网格界定,通过完善网格要素风险事件应对策略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提升了车务系统网格要素风险事件的仿真效果;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致灾因子应对策略清单,实现了风险事件致灾因子应对策略的快速提取,缩短了响应时间;通过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风险应对效果能及时得到反馈,推动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闭环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

刘亚芳[4](2020)在《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农民工群体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以及加工制造、建筑业、采掘业等各行业中已占从业人数的半数以上,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充分认识并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产业结构的限制和农民工群体自身较低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在煤矿采掘、非煤矿山开采、建筑业、机械制造业等高危行业工作。因此,认识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一环就在于对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关怀,其中,生活满意度是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因为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人民生活满意度水平已经成为美好生活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因而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系统,来自不同群体的社会支持越多,个体在面对生活难题时越能够更好地应对,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因此,本文拟以高危行业从业群体的代表——煤矿工人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支持对这一群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从而为关怀高危行业农民工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对536名煤矿工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首先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入手,展现了煤矿工人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然后以迪纳尔的《生活满意度量表》为工具,对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描述分析;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感知到的主观支持越多,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客观支持对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不具有显着影响;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同时,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如婚姻状况、年龄也会影响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由此,我们应该从完善原有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拓宽正式社会支持网、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提高信息支持的质量、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等角度提高高危行业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

马晓凡[5](2020)在《新疆煤矿工人职业卫生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新疆煤矿工人职业健康现状和煤矿企业生产工艺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并分析探讨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煤矿企业150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付出回报失衡问卷、SCL-90心理健康问卷,并随机抽取457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来了解煤矿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同时随机抽取一家煤矿,通过对煤矿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进行采样及检测,以了解煤矿井下生产、地面辅助系统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最终探讨作业环境和职业紧张与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关系。结果:(1)一般人口学特征:此次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142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4.80%。(2)职业紧张水平:性别、学历、工种、工龄、饮酒、吸烟在ERI分组中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付出得分比女性高;未婚组超负荷得分比已婚组、其他组低;文化程度越高付出、回报、超负荷得分越高;机电工、通风工付出得分最高;工龄越高付出得分越高;在倒班分组中三个维度得分均有差别。固定白班付出、超负荷得分最高,四班三倒回报得分最高;(3)心理健康水平:性别、学历、工种、工龄、倒班、吸烟、喝酒在心理障碍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工人比女性工人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学历越高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越高。通风工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最高,采掘工最低。工龄越大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越高。吸烟、饮酒的工人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较不吸烟、饮酒的工人高。(4)生理健康状况: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37.86%)。血脂异常检出率在工种、工龄、倒班、吸烟、BMI分组中有差异(P<0.05)。血压异常检出率在工种、工龄、BMI、ERI分组中有差异(P<0.05)。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工龄、BMI、粉尘、噪声分组中存在差异(P<0.05)。听力异常检出率在工种、工龄、倒班、噪声、ERI分组中检出率均存在差异(P<0.05)。血糖异常检出率在工龄分组中有差异(P<0.05)。肝功能异常检出率BMI等级分组中存在差异(P<0.05)。(5)煤矿职业卫生现状:93个采样点中定点粉尘2个点不合格,个体1个(通风工)不合格,定点噪声6个不合格,个体1个(通风工)不合格。其余碳化物、硫化物、光照强度、工频电场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6)经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职业紧张会增大血压异常、听力功能异常以及心理障碍的风险,长期接触粉尘超标会增加肺功能异常的风险,长期接触噪声超标会增加听力功能和心理障碍的风险。结论:(1)煤矿工人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等。本次调查的93个采样点中,83个点合格,合格率89.25%。(2)长期接触粉尘、噪声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会增加生理异常、心理障碍的风险。(3)职业紧张对煤矿工人心理健康影响显着,职业紧张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

孙雪梅[6](2020)在《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疾患现状,探讨心理障碍、职业紧张及肌肉骨骼疾患之间的关系。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探索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心理障碍患病的影响。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大、中、小各2家(共6家)新疆煤矿企业工龄大于1年的1800名一线煤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的自填式问卷调查。(2)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心理障碍组和非心理障碍组(各250人)BDNF和TPH2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环境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1)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75份,问卷有效率为93.06%。(2)633名(37.8%)煤矿工人患有心理障碍;女性、年龄5060岁组、工龄1542年组、两班倒组、采煤工、未婚组、大专及以上组、月收入≤5000元组的心理障碍检出率较高(P<0.001)。(3)有761名(45.4%)煤矿工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工龄1542年组、安监工、月收入≤5000元组的职业紧张检出率最高(P<0.05)。(4)有948名(56.6%)煤矿工人近一年有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顺位前三名为腰部(39.3%)、颈部(31.6%)、肩部(28.0%);女性、年龄5060岁组、工龄1542年组、两班倒组、采煤工、初中及以下组、月收入≤5000元组的MSDs患病率较高(P<0.05)。(5)MSDs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于非MSDs组;职业紧张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于非紧张组(P<0.001)。(6)心理障碍组身体各部位MSDs患病率高于非心理障碍组;职业紧张组MSDs患病率高于非紧张组(P<0.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紧张和MSDs是煤矿工人心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8)除TPH2基因rs4131347位点外,BDNF基因rs6265位点、BDNF基因rs10835210位点、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基因rs6265位点AA、AG基因型、BDNF基因rs10835210位点AA、AC基因型、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GG基因型是心理障碍的易感基因型。(9)BDNF基因A-A单体型和TPH2基因T-C单体型会增加心理障碍的发生风险,BDNF基因G-A单体型和TPH2基因G-C单体型会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风险。(10)BDNF基因rs10835210位点、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TPH2基因rs4131347位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MSDs与BDNF基因rs6265位点和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11)肌肉骨骼损伤、文化程度、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对心理障碍的影响程度较高。结论:(1)心理障碍、职业紧张及MSDs在煤矿工人中较为普遍。(2)MSDs及职业紧张可以增加心理障碍的发生风险。(3)BDNF和TPH2基因多态性与心理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4)BDNF rs6265位点、TPH2 rs4570625位点及MSDs与煤矿工人心理障碍的发生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

徐杰胜[7](2019)在《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CL煤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安全培训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安全检查及煤炭管理机构的要求,使用固定的教材内容,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室内授课,课程结束考试结业的模式。没有从学员自身对安全培训的需求,以及煤矿企业对安全培训的需求等角度,来细分学员培训内容和模式。目前安全培训课程的时间设置较短,培训效果不能持久,即使安全培训过程中学员认真学习,课程安排合理,培训正常进行,考核结果合格,也只能说明学员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圆满完成了安全培训的全部课程,能否把培训所学内容和状态带回工作岗位,如何把所学知识、技能及强调的安全意识等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持续下去,都是煤矿生产企业关心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经过充分学习和调研,结合煤矿企业及职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立足于特殊工种资格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安全心理学理论,突出“技能、意识、体验”,坚持结果导向、分类施策,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立体式、复合型、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培训教育体系。本安全培训项目结合CL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出发,使用九型人格等心理学手段区分学员的不同情况,对培训学员进行测试并分类,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学员按照具体情况实施“一人一策”的方法,分别以心理辅导和疏导、情景体验室、游戏体验室、传统文化熏陶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生产现场和事故现场等手段,对学员进行区别培训。另外,还运用“移动e课堂”手机APP每日一练、心理问卷调查然后分类指导、事故现场再现、工伤结果模拟等多手段并用,手机APP作为培训期间及培训之后长期使用来提升安全培训效果的工具,起到了长期有效的作用。经过一年来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从“三违”总人次、严重“三违”人次、典型一般“三违”人次及一般“三违”人次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典型违章发生率、管理人员违章发生率、班组“三违”超标率、重复违章人数也都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该安全培训项目的实施和效果检验,尤其是其中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推广应用对煤矿安全培训效果的提升,对减少人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人为违章的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论文有图16幅,表10个,参考文献50篇。

李怀钰[8](2019)在《基于解决尘肺病农民工脱困问题的组织社会工作研究 ——以L省大爱清尘基金分会介入H市Y镇为例》文中指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至今,以它自身独特的包容性,已经在各个领域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工作方法,这对解决社会上困难群体各方面的问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尘肺病农民工作为社会困难群体之一,所患尘肺病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经常面临医疗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就业与再就业、维权意识和法律渠道的困境,需要各方协力。虽然社会工作在介入解决尘肺病农民工脱困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但是现有的个案、小组与社区等基础性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需要拓展新的方法。在尘肺病农民工脱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关参与服务的社会组织也向社会工作发出求助信号,也需要社会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因而需要构建新的社会工作方法弥补不足,即组织社会工作。以此尘肺病农民工脱困过程中具有社工性质的服务活动及其对社工方法的需要为基础,整理实地调研资料和反思社会工作者服务效能,从H镇尘肺病农民工困境及脱困工作实际状况出发,我们尝试去探索何为组织社会工作,希望能够为该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服务思路。对整体研究的目的、意义、文献、理论、方法及计划等进行阐述,明确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所要筹备的研究工作;对H镇尘肺病农民工社会组织及服务状况进行分析,其中我们对相关概念进行说明,再对H镇农民工尘肺史、维权状况和其它社会组织帮扶情况做了整理,为接下来的研究做了铺垫;对尘肺病农民工组织化困境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我们从实际得到具体遇困的资料分析他们需要得到哪些帮助,以及社工能够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以便我们更好地设计社会工作能够弥补的不足;我们整理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尘肺病农民工的需要,而且要了解社会组织所面临的各方面的问题,全面思考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文章着重解析组织化服务方法,这里我们对文章所有的分析进行整合,发现组织化服务方法是有内容、策略、路径、服务目标、服务层次与服务关系的,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工作方法对特定的组织化服务问题进行解决,进而解析到组织社会工作应该有集会、编组、动员、培训和公关传播具体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反思,希望尘肺病农民工回归社会焦点,社会组织需要社会工作服务,并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方法,在此大胆提出自己的研究不足。

王婧丹[9](2018)在《国有煤矿职工子女就业困境个案干预研究 ——以山西省A国有煤矿为例》文中指出国有煤矿矿区大多地理位置偏远,生活环境相对独立封闭,由于国有煤矿在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上曾经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很多职工子女选择依靠煤矿实现就业。但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得相当一部分原本希望回归煤矿的职工子女必须面对走出矿区、走向社会的现实,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自主地实现就业。由于受就业观念、就业能力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职工子女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就业困境,难以勇敢地走出矿区,就业之路停滞不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以山西省某国有煤矿的职工子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研究的研究方法,运用参与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两种方法收集资料,在对当前国有煤矿职工子女面临就业困境的背景及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个案干预国有煤矿职工子女就业困境进行探讨。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完整介入,协助服务对象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就业自信、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改善服务对象的就业困境,增强服务对象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此作出服务经验总结和现实困难的反思。立足社会工作角度,从宏观社会政策、中观社区服务及微观社会工作介入三个层面提出改善国有煤矿职工子女就业困境的参考性建议与未来展望,不仅将为现实背景下解决国有煤矿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作出有价值的补充,也将为引导更多国有煤矿职工子女改善就业困境,勇敢地走出矿区,更好地融入社会探索宝贵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

曾志勇[10](2018)在《选择行为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时代发展到今天,思想政治信息的多样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人们每天都在多种思想政治信息中做出选择,这些思想政治信息有些是互补的,有些是平行不相干的,有些是矛盾冲突的。在这样一种思想政治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灌输的思想政治信息只占受教育者思想信息选择空间的一部分,受教育者这部分被灌输的思想政治信息无时无刻不受到其他各类思想政治信息的抵消、侵蚀和干扰。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有针对性的“放大”自己的声音,有效的牢牢占领受教育者这块思想政治心灵阵地,是时代留给我们的重大课题。要解决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首先必须研究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信息的选择行为。目前,西方关于受教育者行为的研究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特殊分支,和西方国家的教育相比,明显具有中国特色,如果完全照搬西方教育行为理论,显然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我国学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行为研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受教育者如何被说服接受教育者传输的思想政治信息并内化为行为习惯这一方面,对于受教育者主动选择思想政治信息这一方面关注很少。学界较少关注受教育者的主动选择行为,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思想政治信息的个体价值关注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去的大部分时间内思想政治信息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和充足,人们对思想政治信息没有更多的选项。本研究认为,思想政治信息是一种产品,一种精神产品,它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所以思想政治信息有价值,对受教育个体来说有使用价值,也就是思想政治信息具有效用。受教育者因为思想政治信息的效用产生了主动选择行为。同时,人们为了获得这些思想政治信息的效用,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对受教育者来说都是稀缺资源:它们有时候是一定的金钱,比如购买书籍、订阅报纸、支付网络有线电视费用等;一般情况下是时间——人们了解或者理解一定的思想政治信息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还有精力——人们学习掌握某一政治思想观点需要耗费精力。这样,和人们选择有形的物质产品(商品)一样,人们按照同一原理选择思想政治信息精神产品:在经济、时间、精力等的资源约束下,人们选择对自己效用最高的思想政治信息产品。受教育者的这一行为就是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经济学意义上的选择行为,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选择接受我们“灌输”的某一思想政治信息。根据以上对受教育者选择行为的分析,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竞争性的营销模式。事实上,我们正在应用这一模式和方法。2016年8月中央电视台给中国共产党做的两则广告《我是谁》和《心跳篇》,第一次以一种广告的形式推广宣传中国共产党,就是很生动的例子。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受教育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全面接触社会各个方面,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全方位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形成合力。对于思想政治信息的生产者、教育者、推广者而言,营销的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选择到他们“灌输”的思想政治信息。受教育者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受教育者的思想在哪里,我们就应该从哪里开始。营销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不再仅仅依靠行政的力量而强制“填鸭”,而是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设计产品、为他们方便而建立相应传播渠道、为抓住他们的心灵而制定相应的推广策略和关切回应方案,从而发展出一种竞争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教育者在这种模式下将自觉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假装的“接受”。本研究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矛盾分析方法,注重个人与社会相互统一。从研究思路上来说,本研究的特点是比较借鉴。其中受教育者选择行为分析借鉴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营销模式参考了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本文在技术上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数理方法、模型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等。本研究的结论是:(1)人们选择某一思想政治信息是基于这些信息给他带来的效用。思想政治信息的效用有三个方面:验证个人经验、解释现实世界、提供行动指导。思想政治信息的效用越高,在人们时间精力、物质经济水平、智力水平的资源约束范围内越有可能被人们选中。(2)人们改变对某一政治思想的信仰,是因为另外一种思想政治信息给他提供了更高的效用,或者是由于另外一种思想政治信息的生产者或者推广者让他节省了资源——即节省了他的时间精力、经济花费、脑力损耗,但获得了同样甚至更高的效用。(3)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信息是一种组合选择,而不是一种单一选择。对普通的受教育者来说,不但两种相近的思想政治信息在他们的头脑里可以共存,而且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思想政治信息也可以共存。因此,受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信息表,理论上可以用数理模型清楚的描述受教育者对各种思想政治信息的选择机制。(4)受教育者的选择行为并不否定教育引导的作用。受教育者作为社会人,必须维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思想政治信息内在地具有方向性的需求,而教育引导正好为受教育者的选择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受教育者的选择行为给教育者提供了教育引导的方法:教育者可以通过改变受教育者面临的条件从而改变受教育者的选择。(5)具有选择行为的新型受教育者的特点是:有可塑性;面对多样性思想政治信息,在外部信息环境的作用下理性完成选择行为;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被选择”和“选择”的关系。(6)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模式是一种以产品为核心、以人员为根本、以渠道为阵地、以回应关切为手段的政治思想营销。营销模式的四个控制要素是:产品(product)、人员(personnel)、渠道(channel)、关切(concern),简称PPCC(2P2C)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营销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对2P2C工具的灵活组合运用。本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建立了一种竞争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销模式。本文以思想政治信息选择行为研究为基础,提出建立包括思想政治信息产品、思想政治信息推广人员、思想政治信息传播渠道、受教育者的关切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展出一种竞争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新时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发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理论宝库已经得到比较系统充分的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作为另一个巨大的理论宝库,还有待大力发掘。本文归纳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三方面价值:验证个人经验、解释现实世界、提供行动指导。三个方面的个人价值完全从受教育者的个人直接需要出发,而不是从社会价值引申而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一次创新性发掘。三是发现受教育者的资源约束条件并将其纳入研究框架。以往的研究基本上忽略了受教育者的资源约束条件,以为受教育者是可以无限接受思想政治信息的“容器”。本研究发现受教育者事实上受到时间、精力、经济物质等稀缺资源的制约。在各种思想政治信息上分配自己的稀缺资源是受教育者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也是本文能从经济学意义上开拓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基础。四是探索研究了受教育者行为的微观基础。本研究探索受教育者的微观行为,在理论上初步建立了思想政治信息选择行为机制。选择行为研究以受教育者为研究对象,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主动对所面临的思想政治信息进行符合经济学要求的理性选择,探究人们从多样化的思想政治信息中做出最优选择的行为机制,这为受教育者的行为研究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奠定了微观基础。

二、煤矿职工安全心理障碍分析及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矿职工安全心理障碍分析及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安全行为概念
        1.2.2 安全行为理论研究
        1.2.3 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1.2.4 交通行业不安全行为研究
        1.2.5 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不安全行为内涵和分类
    2.2 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
    2.3 模型结构
    2.4 影响因素分析
        2.4.1 个体自身因素
        2.4.2 组织社会因素
        2.4.3 环境因素
    2.5 影响因素指标分析
        2.5.1 指标数据处理
        2.5.2 心理测评方案
        2.5.3 权重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SD模型构建
    3.1 系统动力学
    3.2 不安全行为干预系统构建分析
    3.3 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模型构建分析
        3.3.1 SD仿真模型总因果图及流图分析
        3.3.2 SD仿真模型的量化与方程设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模型仿真分析
    4.1 数据分析
        4.1.1 基本数据的获取
        4.1.2 心理测评结果分析
        4.1.3 权重计算
    4.2 模型参数与方程设定
        4.2.1 模型时间参数设置
        4.2.2 状态变量方程
        4.2.3 速率变量方程
        4.2.4 辅助变量方程
        4.2.5 常量初始值的设置
    4.3 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的动力学模型检验
        4.3.1 量纲一致性检验
        4.3.2 结构检验
        4.3.3 有效性检验
    4.4 组合干预策略研究
        4.4.1 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策略
        4.4.2 各个干预策略调节及模拟仿真分析
        4.4.3 组合干预模拟仿真分析
    4.5 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建议
        4.5.1 个体自身干预策略
        4.5.2 组织社会干预策略
        4.5.3 环境干预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B: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系统初值调查表
附录 C:主观赋权调查表

(2)新疆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现状与肌肉骨骼损伤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煤矿工人生理健康及肌肉骨骼损伤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生理健康检查
        1.3 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调查
        1.4 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损伤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煤矿工人心理健康、肌肉骨骼损伤健康干预及效果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计算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
        1.4 干预方法
        1.5 健康干预的质量控制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肌肉骨骼损伤与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3)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人员因素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1.1.2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与挑战
        1.1.3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自身独特性
        1.1.4 风险理论、“网格化”管理等的实践应用
        1.1.5 问题提出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论文资助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安全行为风险相关概念研究
        2.1.1 安全行为相关概念
        2.1.2 风险、致灾因子、隐患和事故概念
        2.1.3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流程
    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综述
        2.2.1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2.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2.3 安全行为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2.3.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3.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3.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4 安全行为风险应对研究综述
        2.4.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4.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4.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5 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2.5.1 网格化管理基本概念及特点
        2.5.2 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2.5.3 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应用
        2.5.4 车务系统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2.6 本章小结
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理的网格化
    3.1 车务系统安全生产的特殊性
    3.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特性
        3.2.1 异质性
        3.2.2 不确定性
        3.2.3 耦合性
    3.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3.3.1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定义与内涵
        3.3.2 车务系统网格的定义、划分方法及编码
        3.3.3 网格要素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4 网格事件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5 车务系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3.4 本章小结
4 单个网格的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4.1.1 应用场景描述
        4.1.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评估模型架构
    4.2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
        4.2.1 现有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存在的不足
        4.2.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分类及标准化识别
        4.2.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致灾因子赋值模型
    4.3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三维风险分析
        4.3.1 二维风险矩阵存在的不足
        4.3.2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思路
        4.3.3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
        4.3.4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4.3.5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大小计算
    4.4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价
        4.4.1 划分风险控制等级
        4.4.2 建立风险接受准则
        4.4.3 明确风险应对方式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构建
    5.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5.1.1 应用场景与问题描述
        5.1.2 解决思路与建模流程
    5.2 模型结构分析
        5.2.1 确定系统边界
        5.2.2 绘制因果回路图
        5.2.3 建立系统流量图
    5.3 模型建立与检验
        5.3.1 确定模型方程式
        5.3.2 变量权重赋值
        5.3.3 初始值确定
        5.3.4 模型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背景介绍
    6.2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事件分析
    6.3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量级评价
    6.4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应对策略仿真分析
    6.5 模型在车务系统现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2.理论意义
    (四)理论基础
        1.社会支持的概念
        2.社会支持的分类
        3.社会支持的测量
    (五)概念界定与指标构建
        1.概念界定
        2.指标构建
    (六)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4.样本概况
二、煤矿工人的社会支持现状
    (一)煤矿工人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二)煤矿工人主观支持的基本状况
    (三)煤矿工人客观支持的基本状况
        1.客观支持状况
        2.社会支持的规模
        3.社会支持的质量
    (四)煤矿工人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基本状况
    (五)本章小结
三、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一)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现状
    (二)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1.主观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2.客观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3.社会支持利用度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4.个体因素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三)本章小结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亲缘和友缘关系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
        2.正式社会支持的缺乏降低生活满意度
        3.社会支持的低利用度降低生活满意度
        4.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健康状况影响生活满意度
        5.高危行业的工作性质和管理方式影响生活满意度
    (二)对关怀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建议
        1.完善原有的非正式社会支持
        2.拓宽正式社会支持网
        3.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
        4.提高信息支持的质量
        5.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三)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煤矿工人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新疆煤矿工人职业卫生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煤矿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1.2 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2.内容与方法
        2.1 煤矿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流行病调查
        2.2 新疆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样本含量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基本情况调查
        2.2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3 肌肉骨骼疾患调查
        2.4 心理障碍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测定
        2.5 PCR扩增及酶切
        2.6 交互作用及关联分析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7)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CL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理论依据
    2.1 煤矿安全心理学
    2.2 矿工心理因素
    2.3 九型人格
    2.4 矿工安全认知
    2.5 OBE基本概念及其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需求分析
    3.1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在历史和现阶段产生的问题分析
    3.2 影响煤矿安全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3.3 当前煤矿企业对安全培训的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内容
    4.1 九型人格心理定位
    4.2 心理辅导及心理疏导
    4.3 情景体验(情景体验室、游戏体验室)
    4.4 虚拟现实技术(VR)模拟事故现场
    4.5 传统文化熏陶
    4.6 CL煤矿“移动e课堂”手机APP应用
    4.7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管理方案及实施效果
    5.1 项目进度分析
    5.2 项目成本分析
    5.3 项目人员保障
    5.4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成果
    5.5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效果考核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解决尘肺病农民工脱困问题的组织社会工作研究 ——以L省大爱清尘基金分会介入H市Y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劳工问题研究现状
        1.3.2 国内尘肺病农民工境遇问题研究现状
        1.3.3 国内农民工社会组织问题研究现状
        1.3.4 国内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二者关系研究现状
        1.3.5 相关研究及观点的述评
    1.4 理论支撑
        1.4.1 社会建构理论
        1.4.2 组织发展理论
    1.5 研究方法
        1.5.1 访谈法
        1.5.2 文献研究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6 研究方案计划
        1.6.1 研究对象
        1.6.2 总体思路
        1.6.3 技术路线
        1.6.4 研究步骤
    1.7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及创新性分析
        1.7.1 方法上的创新
        1.7.2 嵌入领域的创新
第二章 尘肺病农民工及其社会组织服务情况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会组织
        2.1.2 组织社会工作
        2.1.3 尘肺病农民工
        2.1.4 脱困
        2.1.5 嵌入
    2.2 H镇农民工尘肺史
        2.2.1 H镇宏观尘肺史
        2.2.2 H镇微观尘肺史
    2.3 H镇尘肺病农民工自组织发展及维权情况
    2.4 其他社会组织对H镇开展帮扶服务
        2.4.1 大爱清尘基金分会
        2.4.2 心境界TA41 学员为H镇尘肺家庭送温暖
        2.4.3 其他社会组织
第三章 尘肺病农民工生活与服务困境
    3.1 尘肺病农民工生活困境
        3.1.1 医疗支出:最迫切需要
        3.1.2 子女教育支出:维持生命延续希望
        3.1.3 就业与再就业:打通自我“造血”命脉
        3.1.4 维权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开拓外部维权环境
    3.2 尘肺病农民工服务困境
        3.2.1 内部阻碍因素
        3.2.2 外部限制因素
    3.3 嵌入于尘肺病农民工脱困的社工服务:需求与供给
        3.3.1 社工服务的需求
        3.3.2 社工服务的供给
第四章 社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需求与难处
    4.1 社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需求
        4.1.1 特色服务品牌建构与传播
        4.1.2 社会资源募集与纳入
        4.1.3 增强社会认可
    4.2 社会组织服务供给与服务优势
    4.3 社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难处
        4.3.1 组织服务问题
        4.3.2 组织服务遇困
        4.3.3 组织自身建设不足
    4.4 社会组织需要被服务:变主体成对象
    4.5 社工服务供给:服务于社会组织建设
        4.5.1 建立联系
        4.5.2 建立组织
        4.5.3 推动自组织成长
        4.5.4 社会组织服务完善与强化
第五章 组织社会工作疏解
    5.1 解析组织社会工作内容、路径、策略与服务目标
        5.1.1 组织社会工作的内容
        5.1.2 组织社会工作的服务路径
        5.1.3 组织社会工作的服务策略
        5.1.4 组织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
    5.2 组织社会工作的服务层次与关系
        5.2.1 服务层次:农民工—社会组织—社工机构
        5.2.2 服务关系
    5.3 组织社会工作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5.3.1 组织社会工作的问题
        5.3.2 组织社会工作问题的解决路径
    5.4 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方法
        5.4.1 集会
        5.4.2 编组
        5.4.3 动员
        5.4.4 培训
        5.4.5 公关传播
第六章 讨论和反思
    6.1 尘肺病农民工群体应该回归社会关注
    6.2 社会组织需要被服务
    6.3 组织社会工作将成为社会工作方法一种新的视角
    6.4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9)国有煤矿职工子女就业困境个案干预研究 ——以山西省A国有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国有煤矿
        二、就业观念
        三、就业困境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认知行为理论
        二、社会支持理论
        三、优势视角理论
第二章 国有煤矿职工子女就业困境的个案干预实施过程
    第一节 接案与案主情况介绍
    第二节 预估
        一、理论分析
        二、问题界定与分析
    第三节 制定社会工作干预计划
        一、服务目标
        二、制定干预计划
        三、签订服务协议
    第四节 干预过程
    第五节 案例评估
        一、过程评估
        二、结果评估
    第六节 结案
第三章 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国有煤矿职工子女就业困境个案干预的反思
        一、经验总结
        二、现实困难
    第二节 国有煤矿职工子女就业困境问题解决建议
        一、社会政策方面
        二、社区就业服务方面
        三、社会工作微观介入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选择行为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研究思路与理论框架
        1.2.1 本文研究思路
        1.2.2 本文的理论框架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概念界定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重要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6 论文框架与篇章构成
2 文献述评
    2.1 与受教育者选择行为相关的文献述评
        2.1.1 马克思主义选择论
        2.1.2 思想政治受教育者行为理论
    2.2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述评
        2.2.1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
        2.2.2 国内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选择行为的理论分析及其存在条件
    3.1 选择行为的理论分析
        3.1.1 选择行为以马克思主义选择论为指导
        3.1.2 选择行为在经济学和行为科学意义上的考量
        3.1.3 选择行为的人性假设
        3.1.4 思想政治信息满足个人需求是选择行为发生的前提
        3.1.5 选择行为的框架性内容
    3.2 选择行为的存在条件
        3.2.1 选择行为的思想政治信息环境条件
        3.2.2 选择行为的思想政治信息内容限制
        3.2.3 选择行为的个体条件和时空条件
    3.3 本章小结
4 选择行为的直观透视——以大学生为例
    4.1 西安8所高校思想政治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4.2 受教育者为什么选择
    4.3 受教育者如何选择
    4.4 受教育者怎样改变选择
    4.5 受教育者选择行为的基本结论
    4.6 本章小结
5 选择行为的微观机制模型解释
    5.1 机制模型的总体框架、假设前提、依据和工具
        5.1.1 机制模型的总体框架
        5.1.2 假设前提
        5.1.3 机制模型的依据和工具:个人需求及效用
    5.2 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信息的偏好
    5.3 受教育者的无差异曲线
    5.4 受教育者的资源约束条件
    5.5 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信息的选择行为机制
    5.6 受教育者的路径依赖
    5.7 受教育者自我选择行为与教育者教育引导的关系
    5.8 本章小结
6 具有选择行为的新型受教育者
    6.1 受教育者有可塑性
    6.2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
    6.3 受教育者在外部信息环境的作用下完成选择行为
    6.4 受教育者理智理性的作用不可否认
    6.5 合理吸收西方教育理论关于受教育者的认知成果
    6.6 本章小结
7 对新型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7.1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
    7.2 产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必然性
        7.2.1 受教育者从接受者变成了选择者
        7.2.2 思想政治信息的传导变得丰富多彩
        7.2.3 思想政治信息产品竞争者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7.2.4 思想政治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教育者)很难区分
        7.2.5 激励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7.2.6 思想政治教育现有模式及其局限性
    7.3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营销模式的意义
        7.3.1 营销模式有更加完整的逻辑结构
        7.3.2 营销模式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出了一套方案
        7.3.3 营销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开放性的分析框架
    7.4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选择行为图式分析
        7.4.1 受教育者以其能接触到的思想政治信息为选择基础
        7.4.2 受教育者是信息传播渠道的终端
        7.4.3 思想政治信息传播渠道都有一定的控制者
        7.4.4 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信息的选择行为内核
    7.5 思想政治教育营销模式的主要内容
        7.5.1 思想政治信息传导链
        7.5.2 教育营销组合的PPCC(2P2C)
    7.6 本章小结
8 思想政治教育营销模式的策略运用
    8.1 生产者必须提供有效用的思想政治信息产品
        8.1.1 不断改进思想政治信息产品
        8.1.2 开发思想政治信息新产品
        8.1.3 包装改造思想政治信息产品
    8.2 抓好政治思想推广队伍建设
        8.2.1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8.2.2 政工干部
        8.2.3 宣传工作队伍
    8.3 经营好思想政治信息传播渠道
        8.3.1 家庭
        8.3.2 学校
        8.3.3 社区
        8.3.4 机关企事业单位
        8.3.5 社会团体
        8.3.6 大众传媒
    8.4 回应受教育者的关切
9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查问卷
    附录2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查问卷数据结果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煤矿职工安全心理障碍分析及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研究[D]. 刘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新疆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现状与肌肉骨骼损伤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D]. 雍娴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D]. 张华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4]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 刘亚芳. 郑州大学, 2020(02)
  • [5]新疆煤矿工人职业卫生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D]. 马晓凡.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D]. 孙雪梅.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CL煤矿为例[D]. 徐杰胜.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8]基于解决尘肺病农民工脱困问题的组织社会工作研究 ——以L省大爱清尘基金分会介入H市Y镇为例[D]. 李怀钰. 沈阳化工大学, 2019(06)
  • [9]国有煤矿职工子女就业困境个案干预研究 ——以山西省A国有煤矿为例[D]. 王婧丹. 太原科技大学, 2018(05)
  • [10]选择行为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 曾志勇.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煤矿工人安全心理障碍分析与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