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保健品昆虫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医药保健品昆虫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昆虫在医药保健品中的开发现状与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都兴范,李亚洁,温志新,李学军,马淑慧,孟楠,米锐,孙永欣,李树英[1](2021)在《柞蚕蛹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柞蚕蛹是一种优质、天然的蛋白源,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农业等领域。本文综述了柞蚕蛹的营养价值,综述了柞蚕蛹深加工技术,包括蛹蛋白多肽、蚕蛹油脂、蛹虫草、免疫活性物质、生物防治方面应用,综述了柞蚕蛹生物学活性研究,展望了柞蚕蛹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苟梦星,李俊杰,赵雨欣,聂溱乐[2](2020)在《昆虫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食物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新型的可持续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研究重点。可食用昆虫不仅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丰富,同时相较于畜禽动物,对环境尤其是温室效应影响小。因此可食用昆虫也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蛋白源。综述了昆虫蛋白目前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包括可食用昆虫的概述,昆虫蛋白质的含量,营养价值,食用的安全性,国内外昆虫蛋白的开发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可食用昆虫蛋白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张海龙[3](2019)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的提出了要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在“十三五”期间,确立了实现建立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目标。目前关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大多数学者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诱导;市场集中度;产业集聚;产、学、研相结合发展模式等方面,忽略了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以及构建创新体系等关键问题,尚未在理论上找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路径及对策。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以监管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主要内容,阐明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第二,提出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医、产、学、研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在重视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良好机制的基础上,强调政府和医疗机构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行业监督,医疗机构作为生物医药的临床试验基地以及生物医药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政府和医疗机构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在阅读中外文献基础上,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明确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案例与实证分析,深入挖掘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及保障基础。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医、产、学、研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主要内容由以下七部分组成:第一,在理论上明确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目标。本文以供给侧改革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创新理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西方供给理论的发展,包括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和供给管理理论;在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中,重点阐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问题;在创新理论中,对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中,主要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领域和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供给侧改革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创新理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第二,通过中外对比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首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性,研究了我国各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与国外生物医药产业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从政府政策、医疗机构、企业和科研四个方面,总结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三,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政府、医疗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方面分析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政府的角度,从监管制度、药品定价、伦理审查和知识产权四个方面,分析政府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基于医疗机构的角度,从临床试验资源有限性、数据造假、机构定位不明确三个方面,分析医药机构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基于企业的角度,从生物医药企业集中度和原始创新、产学研联盟三个方面,分析企业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基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角度,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第四,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政府、医疗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四个影响因素出发,运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政府政策的角度,主要选取利税、科研活动经费筹措额中政府投入资金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主要指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税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大。从医疗机构的角度出发,选取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主要分析变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显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不同生产要素投入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主要从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四个方面的投入,得出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对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出的影响较大,企业数量和技术创新投入对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角度,选取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主要指标,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阶段,有效专利数量对新产品销售收入起到促进的作用,并且影响程度呈现递增的趋势。第五,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模式及案例分析。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对美国、日本和印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发现美国、日本和印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台不同的产业政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选取美国辉瑞制药、日本武田制药和印度百康三家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剖析,探寻三家典型生物医药企业在产业政策引导下企业的发展路径。美国辉瑞制药、日本武田制药前期重视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大量资金,纷纷推出了“重磅炸弹”级别的新药,帮助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主要通过海内外并购等手段获取新产品的专利权,同时也拓宽了自身的销售渠道,形成了研发、生产和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印度百康前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研发能力的增强开始转向对创新药品的研发。分析美国、日本和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首先,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例如知识产权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建设。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印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要提高对生物医药产品研发的重视,强调技术创新的作用。第六,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保障体系。强调构建产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搭建了保障体系的整体构架,以监管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主要内容,重点阐述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从监管体系方面,研究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监管现状和主要缺陷,提出了构建生物医药监管体系的重要意义。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方面,对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议。第七,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创新体系。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创新体系的总构想,并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市场创新体系具体内容。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创新体系,需要以政府为核心,从医、产、学、研四个着眼点出发,以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市场创新为三条路径,以融资、研发、临床试验和投入市场为四个切入点,深入分析问题所在,系统提出解决方案。

杨紫薇,刘庆华,熊海容,任广旭,王靖,赵平[4](2019)在《昆虫蛋白的开发应用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昆虫蛋白的价值及开发应用现状,对昆虫营养组成(包括蛋白、氨基酸、脂肪等各项含量)到蛋白功能成分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概括,并且列举了目前在食品工业、农业、疾病和药物等方面的开发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昆虫蛋白生产方面的不足,并展望了昆虫蛋白的发展前景。

熊欢[5](2019)在《亮斑扁角水虻油脂提取、分离及回收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营腐食性昆虫,亮斑扁角水虻(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剩余物能力强,饲养成本低,富含油脂,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昆虫。本文主要研究匀浆法提取黑水虻幼虫油脂、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不饱和脂肪酸、酸解浸出法回收脂肪酸和尿素三个连续且完整的工艺过程,为黑水虻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匀浆法提取黑水虻幼虫油脂,比较匀浆前后的黑水虻细胞电镜图和虫渣红外图,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溶剂类型、溶剂配比、固液比、含水量、转速、时间等因素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匀浆法提取黑水虻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石油醚:异丙醇=5:3,固液比1:4,匀浆转速10000 rpm,时间1 min,油脂提取率为75.92%。考察高速分散器转速和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建立匀浆萃取法提取黑水虻油脂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不同转速下的匀浆速率常数。(2)采用尿素包合法对黑水虻油脂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尿素/混合脂肪酸、乙醇/尿素、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包合次数等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尿素/混合脂肪酸(m/m)为2:1,乙醇/尿素(v/m)为8:1,包合温度0℃,包合时间18 h,包合3次时,不饱和脂肪酸纯度由42.20%提高到80.89%,收率为36.33%。比较尿素包合前后油脂的感官指标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包合后黑水虻油脂颜色变浅,气味变淡,凝固点降低,黏度变小,液体流动性增强,酸值、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均增大,官能团和热稳定性也发生改变。(3)采用酸解浸出法溶解尿素包合物并分离回收其中的脂肪酸和尿素,研究溶解温度、固液比、结晶温度等因素对回收率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分离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溶解温度为69℃,固液比为1.65:1,结晶温度为7.5℃时,模拟回收率为92.86%,实际回收率为92.08%;回收的尿素纯度为98.18%,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30.10%、月桂酸19.32%、棕榈酸17.18%。

徐晓俞,李程勋,李爱萍[6](2018)在《农产品天然产物研究与应用概况》文中研究说明天然产物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结构种类多样,包含黄酮、生物碱、糖类、萜类等,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活性。通过对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以及天然产物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香精香料领域的应用作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农产品中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对天然产物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相关的建议。

黄旺[7](2018)在《黄粉虫在中华倒刺鲃和大鲵饲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粉虫是一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优质昆虫蛋白资源,其氨基酸和脂肪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合理,还含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而黄粉虫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基于此,本试验以中华倒刺鲃和大鲵为试验对象,展开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黄粉虫对中华倒刺鲃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21.9±1.92)g的中华倒刺鲃18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18%鱼粉的配合饲料(鱼粉组)、黄粉虫替代鱼粉组50%鱼粉的配合饲料(替代组)和鲜黄粉虫(黄粉虫组)3种饲料,养殖试验期60d。结果显示:(1)替代组和黄粉虫组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着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组的干物质摄食量(FI)、蛋白质摄入量(PI)和脂肪摄入量均显着高于鱼粉组(P<0.05),黄粉虫组的FI和饲料系数(FCR)显着低于鱼粉组(P<0.05)。(2)替代组和黄粉虫组的内脏指数较鱼粉组分别上升了8.64%和26.46%(P<0.05)。(3)替代组和黄粉虫组肌肉粗脂肪含量均显着高于鱼粉组(P<0.05)。(4)替代组和黄粉虫组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DAA)和总氨基酸(∑AA)含量均显着低于鱼粉组(P<0.05)。(5)替代组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指数显着低于鱼粉组(P<0.05),而恢复性显着高于鱼粉组(P<0.05);黄粉虫组肌肉的恢复性和咀嚼指数均显着高于鱼粉组(P<0.05)。(6)替代组和黄粉虫组的甘油三酯(TC)含量均显着低于鱼粉组相较于鱼粉组,替代组和黄粉虫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别提高了13.42%和144.67%(P<0.05),而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显着提高(P<0.05)。(7)替代组的肝脏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着低于鱼粉组(P<0.05),黄粉虫组的肝脏和肌肉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着低于鱼粉组(P<0.05)。综上所述,用黄粉虫替代配合饲料50%鱼粉和饲喂鲜黄粉虫均可提高中华倒刺鲃的生长性能、脂肪摄入量和肌肉脂肪含量,改善肌肉质构品质;同时内脏指数增加,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平衡性有所降低,对肝脏的健康水平和机体抗氧化机能也有不利影响。2、黄粉虫对大鲵生长性能、肌肉组成、消化、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29.9±0.42)g的大鲵72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分别投喂含新鲜鱼肉(鱼肉组)、含15%干黄粉虫的人工饲料(人工饲料组)和鲜黄粉虫(黄粉虫组)3种饲料,养殖试验期80d。结果显示:(1)人工饲料组的WGR、PI和脂肪摄入量均显着低于鱼肉组(P<0.05),而FI显着高于鱼肉组(P<0.05),黄粉虫组的FBW、WGR和SGR均显着低于鱼肉组(P<0.05),人工饲料组和黄粉虫组的FCR较鱼肉组分别增加了63.89%和52.78%(P<0.05)。(2)与鱼肉组相比,人工饲料组和黄粉虫组的内脏指数和肝脏指数均显着提高(P<0.05),三组间的肥满度、长高比和肠长比无显着差异(P>0.05)。(3)相较于鱼肉组,人工饲料组和黄粉虫组肌肉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了25%和45.83%(P<0.05),人工饲料组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显着高于鱼肉组(P<0.05)。(4)人工饲料组的肌肉∑EAA、∑DAA和∑AA含量显着高于鱼肉组(P<0.05),黄粉虫组肌肉的∑EAA和∑DAA含量与鱼肉组无显着差异(P>0.05)。(5)人工饲料组和黄粉虫组的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Na+-K+-ATP酶活性显着低于鱼肉组(P<0.05);黄粉虫组的胃Na+-K+-ATP酶活性显着低于鱼肉组(P<0.05)。(6)三组间的前肠绒毛高度和数量无显着差异(P>0.05)。(7)相较于鱼肉组,人工饲料组的肝脏SOD和肠道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升高(P<0.05),黄粉虫组的肝脏CAT活性显着升高(P<0.05),而人工饲料组和黄粉虫组的肝脏和肠道丙二醛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8)与鱼肉组相比,人工饲料组和黄粉虫组的肝脏免疫球蛋白IgM含量分别降低了10.47%和6.44%(P<0.05),脾脏ALP活性分别降低了40.34%和21.85%(P<0.05)。综上所述,与鱼肉相比,饲喂含黄粉虫的人工饲料能够提高大鲵摄食量和肌肉脂肪含量,改善肌肉氨基酸组成,促进肠道绒毛发育,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饲喂鲜黄粉虫可提高大鲵肌肉脂肪含量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但饲喂含黄粉虫的人工饲料和鲜黄粉虫均会降低大鲵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增加内脏指数,对免疫能力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许凯歌[8](2017)在《传统药食兼用昆虫龙虱提取物库构建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以及大孔树脂色谱柱分离的方法构建龙虱药材尖突巨牙甲提取物库,为其药效学评价积累物质基础。对龙虱药材尖突巨牙甲、侧缘真龙虱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及分析,为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该药食两用昆虫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和大孔树脂色谱柱分离法构建龙虱药材尖突巨牙甲有机相、水相提取物库,并用HPLC考察提取物库样品的组分复杂程度及分布差异;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药材中多糖含量;用福林酚法和BCA试剂盒法测定药材蛋白含量;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药材脂肪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药材元素含量;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中“水分测定法”中“第二法(烘干法)”(通则0832)测定药材水分含量;用GC-MS分析药材挥发油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结果本研究从药材市场购得的龙虱药材无边龙虱和金边龙虱,经鉴定分别为尖突巨牙甲(Hydrophilus acuminatus Motschulsky )和侧缘真龙虱(Cybister lateralimmarginalis(De Geer))。共制得尖突巨牙甲药材90个不同组分的提取物,且由HPLC检测图谱可以看出不同的有机溶剂能够相对富集不同保留时间的化合物。尖突巨牙甲药材多糖含量为0.44% (RSD=0.02%,n=3),侧缘真龙虱药材多糖含量为0.63% (RSD=0.05%,n=3)。福林酚法测得碱提尖突巨牙甲药材蛋白含量为11.78%(RSD=1.28%,n=3),碱提侧缘真龙虱药材蛋白含量为24.38%(RSD=2.63%,n=3),碱提蛋白含量高于盐提、Tris-HCl提蛋白含量;BCA试剂盒法测得碱提尖突巨牙甲药材蛋白含量为6.70% (RSD=1.43%,n=3),碱提侧缘真龙虱药材蛋白含量为14.67% (RSD=2.31%, n=3),碱提蛋白含量高于盐提、Tris-HCl提蛋白含量。尖突巨牙甲药材脂肪含量为12.49% (RSD=0.11%,n=3),侧缘真龙虱药材脂肪含量为14.15% (RSD=0.14%,n=3)。尖突巨牙甲、侧缘真龙虱药材均含有较多的有益元素K、Mg、Zn,且尖突巨牙甲药材中含量高于侧缘真龙虱药材,重金属As、Pb、Cd在尖突巨牙甲、侧缘真龙虱药材中含量皆未超标。尖突巨牙甲药材水分含量为9.40% (RSD=0.09%,n=3),侧缘真龙虱药材水分含量为9.37% (RSD=0.15%,n=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显示:侧缘真龙虱药材挥发油中检测出67个主要化学成分,并鉴定出51个化学成分,占总被检出成分的87.00%,含量最多的为烯烃类物质(37.83%)。侧缘真龙虱药材脂溶性成分中检测出45种主要化学成分,并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总被检出成分的82.1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脂类含量最多(59.75%);尖突巨牙甲药材脂溶性成分中检测出40种主要化学成分,并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占总被检出成分的97.9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脂类含量最多(61.32%)。结论HPLC检测显示本研究设计的系统溶剂提取法和大孔树脂色谱柱分离法能够从尖突巨牙甲药材中高效提取得到90个含不同主成分的提取物。尖突巨牙甲、侧缘真龙虱药材中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脂肪、有益元素及脂溶性成分等营养成分,适合作为保健食品进行开发利用。本研究结果为传统药食兼用昆虫龙虱的药效学研究和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王赵群[9](2016)在《家蚕蜕皮物与蝉蜕结构、成分及功效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以及杀虫防害的需要,昆虫表皮的研究越来越多,对昆虫表皮的成分、结构和功能都有了深层次的研究,已不再局限在各种宏观研究。家蚕作为鳞翅目的代表昆虫,对其表皮以及蜕皮物研究较少。本研究选用家蚕蛹期和5龄幼虫的蜕皮物以及常见的中药蝉蜕,对其结构、成分以及功能进行探究。本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蝉蜕和蚕蛹蜕皮物的表皮背面结构进行观察;采用正己烷浸泡粉末的方式,在常温条件下,以蝉蜕、家蚕5龄幼虫蜕皮物(简称5龄蚕蜕)和蚕蛹蜕皮物(简称蛹蜕)为材料进行成分提取,采用GC-MS技术分析提取物成分;分析3种材料中无机元素的含量;以蝉蜕、家蚕5龄幼虫蜕皮物和蚕蛹蜕皮物为材料提取制备壳聚糖,采用红外光谱技术测定3种材料制备的壳聚糖结构,同时比较分析其特征系数;对3种材料制备的壳聚糖进行抗氧化和抑菌实验,分析三者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这些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扫描电镜观察到蝉蜕腹部背面的层叠状结构中,表面相对较为平整,在节间之间表面较为平滑,节上有条纹的深陷沟壑结构,沟壑之间有很多结构形状不一的颗粒突起。蝉蜕胸部背面表面较为平滑,表面有一些规则不一的颗粒和裂痕,并伴有少量的刚毛结构,刚毛短而细,根部有所凹陷。家蚕蛹壳表面刚毛数量比蝉蜕密集,并呈现规整的多边形网状皱纹结构,且多角形结构主要是5-7角形,几丁质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结构构成多边形骨架,颗粒状的无机盐填充在多边形结构的平面上;刚毛长在其外表面上,刚毛细长,根部呈现肚脐状,周围分布有细小的颗粒,基部周围的表皮隆起成领圈状。与蝉蜕表面相对光滑的表面有很大差别,蛹体节间膜一方有针状突起,另一方为多角形。透射电镜观察到蝉蜕胸部背面的外表皮较蚕蛹的外表皮厚得多,且内表皮较为平整,呈致密的层状结构排列,蚕蛹外表皮较薄,内表皮层状结构相对弯曲,可能是由于切片原因,同时内表皮中的导管分支较多,切片呈现很多颜色深浅不一,大小形状不同的束褶。蝉蜕腹部背面的内表皮没有蚕蛹背面的内表皮致密,外表皮相对蚕蛹厚度较厚,蚕蛹的外表皮紧贴内表皮厚度较薄,且在上表皮上还有一层相对连续的蜡层和护蜡层,由于在切片过程中有机溶剂的处理导致蜡层和护蜡层被部分溶解。而蝉蜕无明显的蜡层和护蜡层,这有可能是其蜡质和蚕蛹壳不一样或是处理过程中造成的。2、蝉蜕、5龄蚕蜕和蛹蜕三种材料都以烷烃类为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86.75%、91.35%和74.55%,其次是醇类、酯类,极少含脂肪酸类。蝉蜕和蛹蜕中都是正二十六烷为主要的烷烃成分,5龄蚕蜕中主要烷烃为正三十一烷。三者都含有二十四烷醇、二十七烷醇;硬脂酸烯丙酯,棕榈酸甲酯,但相对含量有所差异。只有蛹蜕含有15-羟基十五烷酸且含量较少只占0.22%。按照是否含支链,主要有直链烷烃、单甲基烷烃、双甲基烷烃、三甲基烷烃和四甲基烷烃组成,不含烯烃,直链烷烃占多数。按照碳链数,三种蜕皮物中偶数烷烃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奇数烷烃的相对含量。3、通过对家蚕蜕皮物和蝉蜕的几种大量元素实验结果看出,蛹蜕几种大量元素含量都比较高,k、mg含量最高,na含量居中,除了ca元素含量最低。而5龄蚕蜕除了k、mg含量居中,na和ca含量均处于最高,整体含量较高。蝉蜕含量都最低,除了ca元素居中外。蝉蜕四种元素的含量依次是fe>mn>zn>cu,而蛹蜕中元素含量依次是zn>fe>mn>cu,5龄蚕蜕中依次为fe>zn>mn>cu。蝉蜕和蛹蜕的大量元素加和量差别很小,微量元素差别较大,蛹蜕的微量元素加和量最低只有321.270mg/kg。5龄蚕蜕中ca元素含量很高,使得其大量元素加和量高达59321.117mg/kg,是蝉蜕和蛹蜕的5倍之多,微量元素加和量略低于蝉蜕,总加和量仍然是蝉蜕和蛹蜕的4倍之多。4、3种材料制备壳聚糖的红外光谱与标准壳聚糖基本相似,只存在个别峰值、峰位的差异,表明3种壳聚糖样品的基本结构相同。3种壳聚糖的粘度、分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蝉蜕制备壳聚糖的粘度达到90.4mpa·s,家蚕5龄蚕蜕的粘度则低至11.7mpa·s;蛹蜕和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6×104、1.2×104,均小于蝉蜕制备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0×105);蝉蜕和蛹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接近,均高于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这一结果表明,不同昆虫来源和不同发育阶段获得的壳聚糖特征系数有所差异。5、3种不同来源获得的壳聚糖进行抗氧化和抑菌实验表明,壳聚糖的抗氧化还原能力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还原力较强,而测定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中,蝉蜕和蛹蜕制备壳聚糖的清除率较高,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清除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抑菌实验表明不同ph条件下的抑菌效果不同,3种壳聚糖抑菌的最适pH在4.56.5。依据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以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蝉蜕和蛹蜕制备的壳聚糖。6、家蚕5龄幼虫和蛹的蜕皮物以及蝉蜕等均是开发昆虫壳聚糖的优质原料,以此提取壳聚糖相对于工业上传统的虾蟹等材料纯度高,杂质少,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抑菌效果,并且无机元素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另外,其表皮GC-MS成分分析也为昆虫体壁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

张骁[10](2016)在《桃叶驱蚊活性物浸提条件及驱蚊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趋杀蚊虫制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其使蚊虫产生抗药性的问题,特别是其对人体危害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寻求无污染的低毒蚊虫趋杀制品。早在《本草再新》就有记载“桃叶能发汗除痰,消湿杀虫”。近年也有文献报道,桃叶提取物对中华按蚊成蚊具有熏杀作用,但目前还没有桃叶趋杀蚊虫的产品问世。为了充分利用废弃的桃叶资源研制无污染低毒趋杀蚊虫制品,我们对桃叶驱蚊浸提物的提取最佳条件及趋杀蚊虫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筛选出了浸提法提取桃叶驱蚊活性物的最适条件,确定了桃叶生长期的最佳采收时间,以市售的驱蚊贴产品为对照,进行了桃叶驱蚊制剂驱蚊效果测试,结果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桃叶驱蚊物质浸提法的最适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150min,物料比为1:20,提取次数3次。2.对不同生长月份的采收桃叶样品比较测试结果表明,8月和10月份的桃叶提取物驱蚊效果最佳,但考虑到桃树的营养积累与生长,确定10月份为桃叶采收最适时间。3.通过与市场上售卖的植物精油驱蚊贴对比,桃叶浸提物驱蚊效果更好,有研制为驱蚊产品前景。

二、昆虫在医药保健品中的开发现状与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虫在医药保健品中的开发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柞蚕蛹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柞蚕蛹的营养和活性成分
2 柞蚕蛹深加工技术研究
    2.1 柞蚕蛹蛋白多肽
    2.2 柞蚕蛹油
    2.3 柞蚕蛹虫草
    2.4 柞蚕蛹免疫活性物质
    2.5 柞蚕蛹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3 柞蚕蛹生物学活性研究
    3.1 提高免疫力
    3.2 抗肿瘤
    3.3 抗氧化
    3.4 抗疲劳
    3.5 降血脂
    3.6 增强记忆力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4.1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 展望

(2)昆虫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可食用昆虫的概述
2 昆虫蛋白质的概述
    2.1 昆虫蛋白质的含量
    2.2 昆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2.3 昆虫蛋白质的食用安全性
3 昆虫蛋白的开发研究与现状
    3.1 昆虫蛋白在国外的研究
    3.2 昆虫蛋白在保健品中的研究
    3.3 昆虫蛋白在饲料中的研究
    3.4 昆虫蛋白在饮品中的研究
    3.5 昆虫蛋白在面包中的研究
4 展望
    4.1 昆虫蛋白在面包中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4.2 昆虫蛋白在医药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4.3 昆虫蛋白在农业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5 结语

(3)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中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供给侧改革理论
        2.1.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特征
        2.1.2 供给侧结构改革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1 产业结构合理化
        2.2.2 产业结构高度化
        2.2.3 产业结构优化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3 创新理论
        2.3.1 技术创新理论
        2.3.2 制度创新理论
        2.3.3 创新理论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4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
        2.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2.4.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
        2.4.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2.4.4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第3章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生物医药产业及特征分析
        3.1.1 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
        3.1.2 生物医药产业及其特征
        3.1.3 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性
    3.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2.1 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现状
        3.2.2 生物医药产业各地区发展情况
        3.2.3 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对比分析
        3.2.4 生物医药产业与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对比
    3.3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3.3.1 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3.3.2 生物医药产业临床试验资源紧缺
        3.3.3 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竞争力不强
        3.3.4 生物医药产业科学研究基础薄弱
第4章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政府制度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4.1.1 政府监管制度
        4.1.2 药品定价监管机制
        4.1.3 伦理审查监管
        4.1.4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4.2 医疗机构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4.2.1 临床试验机构资源
        4.2.2 临床试验数据
        4.2.3 临床试验机构
    4.3 企业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4.3.1 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
        4.3.2 企业原始创新动力
    4.4 高校和科研机构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4.4.1 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4.4.2 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率
        4.4.3 生物医药产学研联盟
第5章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政府因素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
        5.1.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5.1.2 实证研究
        5.1.3 实证结果分析
    5.2 医疗因素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
        5.2.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5.2.2 实证研究
        5.2.3 实证结果分析
    5.3 企业各生产要素投入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
        5.3.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5.3.2 实证研究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4 科研因素对生物医药产出的影响
        5.4.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5.4.2 实证研究
        5.4.3 实证结果分析
第6章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6.1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6.1.1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6.1.2 美国生物医药企业的成功案例——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6.2 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6.2.1 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6.2.2 日本生物医药企业的成功案例——武田制药有限公司
    6.3 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6.3.1 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6.3.2 印度生物医药企业的成功案例——百康公司
    6.4 美、日、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6.4.1 政策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6.4.2 完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制度
        6.4.3 生物仿制技术产业化带动技术创新
        6.4.4 建设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信息化网络平台
第7章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保障体系
    7.1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
        7.1.1 我国药品监督制度
        7.1.2 我国药品监督体系的缺陷
        7.1.3 生物医药监管体系构建
    7.2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体系
        7.2.1 国内外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
        7.2.2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现状及问题
        7.2.3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第8章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8.1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创新体系框架
    8.2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8.2.1 创立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
        8.2.2 打造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研发平台
        8.2.3 提高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薪资待遇
        8.2.4 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水平
    8.3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政策创新体系
        8.3.1 完善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行政审批制度
        8.3.2 构建完善的投融资平台
        8.3.3 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8.3.4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8.3.5 打破传统的产业集群壁垒
    8.4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医产学研市场创新体系
        8.4.1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8.4.2 促进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化
        8.4.3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激励机制
        8.4.4 重点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4)昆虫蛋白的开发应用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昆虫蛋白的价值
    1.1 营养价值
    1.2 昆虫蛋白类功能成分
2 昆虫蛋白的开发与应用
    2.1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2 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2.3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2.3.1 癌症治疗。
        2.3.2 抗菌、抗病毒。
        2.3.3 在药物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3 展望

(5)亮斑扁角水虻油脂提取、分离及回收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黑水虻概述
        1.1.1 黑水虻的研究背景
        1.1.2 黑水虻的生理特性
        1.1.3 黑水虻的营养价值
        1.1.4 黑水虻的开发应用前景
    1.2 动植物油脂的提取技术
        1.2.1 水酶法
        1.2.2 超临界萃取法
        1.2.3 压榨法
        1.2.4 索氏抽提法
        1.2.5 匀浆法
    1.3 黑水虻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分离方法
        1.3.1 不饱和脂肪酸
        1.3.2 不饱和脂肪酸分离方法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目标
    1.6 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匀浆法提取黑水虻油脂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黑水虻鲜虫含水量的测定
        2.2.2 黑水虻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2.2.3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2.2.4 匀浆法提取黑水虻油脂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扫描电镜分析
        2.3.2 红外光谱分析
        2.3.3 溶剂类型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2.3.4 溶剂配比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2.3.5 含水量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2.3.6 固液比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2.3.7 匀浆转速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2.3.8 黑水虻油脂提取的动力学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尿素包合法富集黑水虻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游离脂肪酸的制备
        3.2.2 尿素包合法分离不饱和脂肪酸
        3.2.3 包合结晶物的观察
        3.2.4 尿素包合前后油脂感官指标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尿素/混合脂肪酸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3.3.2 乙醇/尿素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3.3.3 包合温度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3.3.4 包合时间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3.3.5 包合次数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3.4 尿素包合次数对结晶物的影响
    3.5 尿素包合前后油脂的比较
        3.5.1 组成及含量
        3.5.2 感官指标
        3.5.3 酸值、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
        3.5.4 官能团
        3.5.5 热稳定性
    3.6 小结
第4章 尿素与脂肪酸的分离回收工艺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直接浸出法
        4.2.2 酸解浸出法
        4.2.3 回收率的计算
        4.2.4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
        4.2.5 回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溶剂的选择
        4.3.2 两种方法比较
        4.3.3 响应曲面优化
        4.3.4 溶解温度和固液比对回收率的影响
        4.3.5 溶解温度和结晶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
        4.3.6 固液比和结晶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
        4.3.7 模型的验证
    4.4 回收物的测定
        4.4.1 尿素
        4.4.2 脂肪酸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农产品天然产物研究与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产物的种类
    1.1 黄酮
    1.2 生物碱
    1.3 糖类
    1.4 萜类
    1.5 其他类
2 天然产物的应用
    2.1 在医药中的应用
    2.2 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2.3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2.4 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
3 农产品中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
    3.1 食用豆中的活性成分
    3.2 大豆中的活性成分
    3.3 薯类中的活性成分
    3.4 食用菌中的活性成分
    3.5 葡萄中的活性成分
    3.6 茶叶中的活性成分
4 展望

(7)黄粉虫在中华倒刺鲃和大鲵饲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黄粉虫概述
        2.1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
        2.2 黄粉虫的营养价值
        2.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2.2.2 脂肪和脂肪酸
        2.2.3 无机盐和维生素
        2.2.4 其他功能性物质
        2.3 黄粉虫在各领域的应用
        2.3.1 黄粉虫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2.3.2 黄粉虫在医药保健行业的应用
        2.3.3 黄粉虫在提取物领域的应用
        2.3.4 黄粉虫在有机废弃物领域的应用
        2.3.5 黄粉虫在畜禽饲料行业的应用
        2.3.6 黄粉虫在水产饲料行业的应用
    3 中华倒刺鲃和大鲵的研究进展
        3.1 中华倒刺鲃的研究进展
        3.2 大鲵的研究进展
    4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黄粉虫对中华倒刺鲃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饲料
        1.3 试验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黄粉虫对中华倒刺鲃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2.2 黄粉虫对中华倒刺鲃形体指标的影响
        2.3 黄粉虫对中华倒刺鲃肌肉常规营养组成的影响
        2.4 黄粉虫对中华倒刺鲃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2.5 黄粉虫对中华倒刺鲃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2.6 黄粉虫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7 黄粉虫对中华倒刺鲃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3章 黄粉虫对大鲵生长性能、肌肉组成、消化、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饲料
        1.3 试验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黄粉虫对大鲵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2.2 黄粉虫对大鲵形体指标的影响
        2.3 黄粉虫对大鲵肌肉常规营养组成的影响
        2.4 黄粉虫对大鲵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2.5 黄粉虫对大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6 黄粉虫对大鲵前肠结构形态指标的影响
        2.7 黄粉虫对大鲵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8 黄粉虫对大鲵免疫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8)传统药食兼用昆虫龙虱提取物库构建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龙虱药材尖突巨牙甲提取物库构建
    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仪器及设备
    2 方法与步骤
        2.1 有机相提取物库构建方法与步骤
        2.2 水相提取物库构建方法与步骤
        2.3 提取物库HPLC检测
        2.4 后续药效学筛选
    3 实验结果
        3.1 提取物库得率统计
        3.2 提取物库HPLC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提取物库组分化实验
        4.2 有机相提取物库构建效率
    5 结论
第二部分 龙虱药材尖突巨牙甲、侧缘真龙虱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分析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与结果
        2.1 苯酚-硫酸法测定药材多糖含量
        2.2 福林酚法测定药材蛋白含量
        2.3 BCA试剂盒法测定药材蛋白含量
        2.4 索氏提取法测定药材粗脂肪含量
        2.5 ICP-AES测定药材元素含量
        2.6 烘干法测定药材水分含量
        2.7 GC-MS分析药材挥发油成分
        2.8 GC-MS分析药材脂溶性成分
    3 讨论
        3.1 蛋白含量测定实验
        3.2 元素含量测定实验
        3.3 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分析实验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家蚕蜕皮物与蝉蜕结构、成分及功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昆虫体壁的概述
        1.1.1 昆虫的体壁
        1.1.2 昆虫的蜕皮
        1.1.3 昆虫表皮结构的研究
        1.1.4 昆虫表皮的成分
        1.1.5 昆虫表皮的成分研究
        1.1.6 昆虫无机元素的研究
    1.2 壳聚糖研究进展及应用
        1.2.1 壳聚糖的来源及提取
        1.2.2 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1.2.3 壳聚糖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蝉蜕和家蚕蛹壳的电镜结构观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药品和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蝉蜕和家蚕蛹壳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2.2 蝉蜕和家蚕蛹壳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家蚕蜕皮物和蝉蜕成分的GC-MS分析及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药品和仪器
        4.1.3 蜕皮物成分的提取
        4.1.4 仪器分析条件GC-MS检测条件
        4.1.5 定性定量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总离子流图
        4.2.2 蝉蜕、蛹蜕和5龄蚕蜕的组分及含量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家蚕蜕皮物和蝉蜕成分的无机元素含量测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药品和仪器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家蚕蜕皮物的大量元素及与蝉蜕的测定结果
        5.2.2 家蚕蜕皮物的微量元素及与蝉蜕的测定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三种来源蜕皮物的壳聚糖提取和特征系数测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药品和仪器
        6.1.3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三种材料制备几丁质及壳聚糖的得率比较
        6.2.2 三种材料制备壳聚糖的特征系数
        6.2.3 三种壳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6.3 讨论
第七章 三种壳聚糖的抗菌和抗氧化分析
    7.1 材料与试剂
        7.1.1 壳聚糖的选择及溶液配制
        7.1.2 药品和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抗氧化实验
        7.2.2 抑菌实验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抗氧化活性
        7.3.2 抑菌活性
    7.4 讨论
第八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10)桃叶驱蚊活性物浸提条件及驱蚊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依据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有杀虫活性的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1.3.2 桃叶在医药和农业领域的应用
        1.3.3 植物杀虫活性物的提取方法
        1.3.4 浸提方法提取植物活性成分
        1.3.5 常见植物提取物活性及制剂研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用主要仪器
        2.1.2 桃叶采样地
        2.1.3 供试蚊虫
        2.1.4 试验用市售精油驱蚊贴
    2.2 方法
        2.2.1 桃叶采收预处理
        2.2.2 桃叶驱蚊物浸提
        2.2.3 最佳提取条件单因素试验
        2.2.4 市售驱蚊贴驱避效果的测定
        2.2.5 试验用蚊虫攻击力试验
        2.2.6 桃叶浸提物对蚊虫的驱避试验
        2.2.7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浸提条件单因素试验
    3.2 最佳提取条件筛选
    3.3 不同月份采收的桃叶提取物驱避蚊虫效果比较
    3.4 与市售精油驱蚊贴对比测定结果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驱蚊活性物的测试与提取方法
        4.2.2 桃叶驱蚊活性的进一步利用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昆虫在医药保健品中的开发现状与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柞蚕蛹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都兴范,李亚洁,温志新,李学军,马淑慧,孟楠,米锐,孙永欣,李树英. 蚕业科学, 2021(01)
  • [2]昆虫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苟梦星,李俊杰,赵雨欣,聂溱乐. 肉类工业, 2020(06)
  • [3]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D]. 张海龙. 吉林大学, 2019(02)
  • [4]昆虫蛋白的开发应用现状与展望[J]. 杨紫薇,刘庆华,熊海容,任广旭,王靖,赵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2)
  • [5]亮斑扁角水虻油脂提取、分离及回收工艺的研究[D]. 熊欢.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6]农产品天然产物研究与应用概况[J]. 徐晓俞,李程勋,李爱萍. 福建农业科技, 2018(10)
  • [7]黄粉虫在中华倒刺鲃和大鲵饲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D]. 黄旺. 西南大学, 2018(01)
  • [8]传统药食兼用昆虫龙虱提取物库构建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D]. 许凯歌. 大理大学, 2017(03)
  • [9]家蚕蜕皮物与蝉蜕结构、成分及功效的比较研究[D]. 王赵群. 西南大学, 2016(02)
  • [10]桃叶驱蚊活性物浸提条件及驱蚊效应研究[D]. 张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标签:;  ;  ;  ;  ;  

医药保健品昆虫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