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信息科发展的思考

对医院信息科发展的思考

一、关于医院信息科发展的相关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毛浩冉[1](2021)在《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行业内外部压力愈发增大,其经营管理策略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高变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就不得不题为重点。从外部环境来看,政府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日益攀升,陆续出台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这使得诸多公立医院管理层面的问题浮出水面,而这些问题大都出自于内部控制的失调。同时,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等新医改政策使得公立医院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从内部环境来看,医疗贪腐事件的频频发生、医院收支规模的日益扩大化、各类投融资合作制的医联体运行模式等,都加大了公立医院的管理难度。新的历史格局下,公立医院想实现逆转性的崛起,就必须要形成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经营业态的有序,有效降低各类风险,促进公立医院的高效、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选取了内部控制处于萌芽阶段的C市急救中心作为案例对象,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访谈、案例分析、流程图绘制等方法对其收支业务内部控制进行优化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及相关概念与理论,然后从C市急救中心的基本情况入手,阐述其收支业务内控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了该医院收支业务单位层面存在收支内控意识不足、欠款风险应对薄弱、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在业务层面存在医疗收费定价管理不善、退费控制薄弱、未建立完整的债务控制制度等问题,经分析内外部原因后,提出了加强员工收支内控意识、对欠款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完善医疗收费价格定价管理等优化措施,同时从整体业务控制流程考虑,绘制了收支业务内部控制几大模块的流程图,使内控流程更加清晰,从而整体优化C市急救中心的收支业务内部控制。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大多数研究仅仅从整体层面研究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较少从业务层面研究,所以本文尝试从收支业务为视角出发,理清其收支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同时为其绘制流程图,推进研究成果落实见效,以期本文为同级别的医院提供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的良好借鉴,为研究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仇春[2](2020)在《PRINCE2架构下临沂人民医院数据平台项目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现代项目管理最主要有两大体系PMBOK与PRINCE2。PMBOK体系从静态的角度看项目,能够很好的把握细节;而PRINCE2则从动态的角度看项目,能够很好的掌控全局。相比PMBOK,研究PRINCE2的课题相对很少,如何在实际的复杂项目中应用PRINCE2体系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与实践的课题。以数据开发分析为主的传统BI以及大数据项目通常项目周期较长,数据方面的需求变化较大,对于第三方系统的依赖性较高,项目各方的参与沟通要求更高更复杂,对于项目管理是个考验。本文以临沂人民医院的数据平台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风险管理全流程的重构分析与实践,总结出PRINCE2体系在复杂项目风险管理应用中的特点、优势以及经验。临沂人民医院数据平台项目总体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总计周期为1年半,涉及8家第三方公司的9个系统对接,数据质量要求高,这些特点导致了项目存在五大问题:数据来源业务系统变化对项目产出的连锁影响、沟通协调难度大,各方具体职责不明确、计划不清晰、具有数据平台经验的技术人员资源可用时间少。现有的微软基于PMBOK的瀑布式项目管理体系无法深入应对这些复杂的挑战,而PRINCE2体系站在阶段的高度提供管理方法并定义了匹配的7大管理过程,在沟通上强调通过组织结构的方法来完成,因此将PRINCE2体系应用到整体项目管理上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项目的问题。项目复杂度带来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挑战,要求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必须按照PRINCE2的体系进行重构,夯实风险管理的基础,同时选择合适的科学的风险工具以便加强风险评估的有效性。文中在分析了项目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后,提出从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的角色与职责,风险分解结构、风险评估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重构。重新设计了基于PRINCE2分阶段管理的风险管理流程,包含项目阶段启动前、阶段进行中、阶段结束的三个管理流程,按照阶段动态定义的四层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角色与职责,基于数据平台特点分类的风险分解结构与细分,以及介绍了如何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来科学的评估风险影响使其成为风险例外管理的判断基准。本文通过对于临沂人民医院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实践,总结出PRINCE2体系在数据平台项目的风险管理的五大应用特点。同时,本文也总结比较了PMBOK与PRINCE2在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方面的异同。经过PRINCE2体系重构后的项目风险管理流程,结合科学的AHP风险评估方法,使得整个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更加符合数据平台项目的特点,加强了风险管理的受控度与专业度,总体重大及高风险数量减少显着,对于其他类似的数据平台项目或者是采用PRINCE2体系管理的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阙佳凯,王学理[3](2020)在《医院信息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中认为信息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承担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医院有序、高效提供诊疗服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结合信息科在医院日常管理中的经验,指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信息科面临的挑战,针对一系列挑战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旨在充分发挥信息科在医院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撑,为患者诊疗服务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吴宏涛[4](2020)在《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了解护士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和改进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本阶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信息系统使用行为问卷》、《护士信息能力调查问卷》、《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中国职业紧张调查问卷》、《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量表》对符合条件的郑州市三家医院的430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了解护士NIS使用行为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二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以“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体验和改进需求”为主题制作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访谈条件的一线护理人员14人,医院信息科人员3人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护士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进一步掌握护士对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切实需求,以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不足。结果本研究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采用频数、率、百分比对样本的一般资料的构成进行统计描述,均数、标准差、多元回归分析对样本的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MOS24.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多个中介效应的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得分为(26.832±3.69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探索型使用行为得分为(3.38±0.74)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个体特质的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感知各维度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1)、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P=0.01)、“护理信息管理能力”(P=0.05)、“护理信息操作能力”(P<0.01),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P=0.018),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P<0.01)、“心理紧张反应”(P=0.008)、“身体紧张反应”(P=0.044),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P<0.01),9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显示: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76.8%)和职业紧张度(12.0%)的间接效应显着,自主学习能力(-23.9%)的间接效应不显着;结合以上直接效应检验的结果可知,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主要。6.本此访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的心理期待和改进需求,通过对访谈资料深入分析、总结,本研究提炼出4个主题,13个亚主题:(1)护士对NIS的有用性、易用性感知不佳;(2)护士对NIS创新的知识不足;(3)护士对NIS组织支持不足;(4)对相关培训的期待。结论1.接受调查的两家医院护士的NIS使用行为较好,但探索型使用行为有待提升;2.个体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有显着影响,其中性别影响更为突出;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度、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组织创新氛围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护理信息管理能力”、“护理信息操作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8个因素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4.组织创新氛围对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职业紧张度的间接效应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最为突出。5.护士需要开展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培训,并需要多部门的支持。

王庆洋[5](2020)在《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实施过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医院的核心医疗业务涉及信息系统子系统较多,系统整体启动压力较大;医疗业务多种工作角色,有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药剂师等,人员协调沟通要求较高;医院业务并存多种业务流程,必须完整设计到信息系统中保证个业务流程连续;医院是为社会百姓提供公共服务,业务全天24小时稳定运行,所以信息系统必须连续稳定运行,一旦出问题就会对患者就诊和医院运营造成影响;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包含了服务器和网络的支撑,对于硬件的架构规划和运行风险,必须实时关注等。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一般都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管理内容进行开展,在系统启动之前的准备阶段也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保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和流程和合理完整性,但是依然无法避免有各种各样的风险事项的出现。本文选取TX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搜寻整理国内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国外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结合理论运用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对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开展研究。对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四个阶段所开展的活动进行分析,输出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清单和风险矩阵。对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按照不区分项目阶段和区分项目阶段,开展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在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并对风险管理策略一并评估。对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实施具体的应对措施,并运用项目评审技术和持续监测风险跟踪表实施项目风险监控措施。通过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理论科学和操作性高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目标达成。

陶思羽[6](2020)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研判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形势环境和搭建其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围绕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运行现状,建立一套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为选取典型案例研究进行效果检验提供依据;探究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方、医院方、医务人员方、患方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实证评估公立医院内部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方法】1、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灰色文献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界定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本研究理论分析平台和框架。2、实证研究法(1)典型案例研究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现场调研,选取28家来自灰色文献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典型医院和17家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武汉市、枝江市、荆门市和四川省南充市现场调研的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收集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的相关制度文件、精细化管理措施、医保运行数据、智能审核数据、患者费用、医保管理资源配置等资料进行案例研究。(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75名医保科工作人员和1242名医务人员关于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感知、工作满意度等情况。(3)关键知情人访谈。通过文献研究、选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确定访谈提纲,访谈了来自17家公立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医保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的科主任和医保联络员共56人,内容涵盖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对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认识、管理成效、现存的问题及建议等。3、专家咨询法邀请对医院医保管理研究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共30人召开专家咨询会,对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采集评分数据。4、分析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法等构建研究理论框架,界定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管理运行现状。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法构建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通过典型样本的纵向比较和典型样本与对照组的横向比较,论证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结果】1、界定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并构建了内涵关键管理要素和逻辑关系的管理模式理论框架。2、梳理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现状,发现全国各地已有公立医院开展了一定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其中各院在组织结构、流程改造、管理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工具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本模型评价和模式优化等奠定基础。但是各自重点和方向不一,未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3、构建了一套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说明了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而言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R1=0.963;R4=0.502;R2=0.418);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结果因素(R5=-0.823;R3=-0.532;R7=0.207;R8=0.198;R6=0.124);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P4=24.039;P1=23.443;P2=22.619)。4、模型评价表明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医院的医保基金风险发生概率和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1月到2019年7月的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风险概率从30%下降至7%,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月度平均的186.71万元下降至2018年的77.11万元;医院DRGs组数从580组增长至689组,DRGs病组权重大于1的病例数持续上升、权重小于0.5的病例数下降,CMI值从0.83增长至0.99,时间消耗指数从1.1下降至0.94,费用消耗指数从1.05下降至0.87,低风险死亡率从0.31%下降至0.1%;院内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医务人员认识、满意度、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积极影响(P<0.05);有利于提高患者收益水平和就医满意度(P<0.05)。【结论】1、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指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2、公立医院医保管理面对复杂的新形势,院内医保管理需要明确作为医、保、患三方的沟通纽带,医保基金的守护者和医院发展的指挥棒的功能定位,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应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3、目前我国已有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为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及测量评价奠定了基础。4、在构建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工具及模式因素关系模型中,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其中管理理念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结果因素,其中管理流程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架构、管理工具;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5、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医保基金风险防控,但目前在医保政策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学科能力发展;医保精细化管理能进一步规范医生行为,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运行机制以赢得医生认可和提高满意度;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进一步保障患者权益,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6、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还存在忽视精细化管理理念、模式设计的系统性不完整、管理策略与公立医院社会目标和内部发展目标不一致、组织构架和部门沟通协调需进一步优化、缺乏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创新与不足】1、创新之处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从管理模式构建和优化的角度出发,关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在形势复杂、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之下应满足实践需要和科学理论支持的管理模式发展。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的角度提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策略。研究思路的创新:本文以精细化管理理论、激励相容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等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支撑。方法学的创新: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文本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等分析专家咨询、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科学界定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理论框架、总结运行现状和科学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搭建评价模型和管理成效分析。应用性的创新: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实践情况,构建了适应新形势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新模式,为我国公立医院构建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指导。2、不足之处在实证数据的收集方面,受各地不同医保政策、支付方式、地方财政实际水平的影响,各院所执行的医保政策、面对的医保防控风险和配套的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医院的比较存在差异。在研究的资料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医保数据量化分析基于可识别的风险,有些隐藏于深处的“隐形”风险无法识别并纳入分析。作为本研究分析证据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是一种主观感知和判断,数据的客观性可能存在一定局限。另外,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本研究在公立医院实地调研的样本范围和现场调研内容受到影响,虽然研究已通过大数据进行规避,但希望待疫情结束后通过继续调研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周游舟[7](2020)在《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前提,也是全面健康的基础。它关系着家庭幸福、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发达,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优先领域和重要议题。妇女儿童健康指标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基础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健康素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创新应用。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5月3日印发《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至此,我国“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的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跨机构、跨地区和跨时间段的协作,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和规范化管理支持。然而,重庆市大部分区县的妇幼健康相关机构仍停留在围绕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等医技信息系统展开,甚至采用纸质化的方式管理妇幼保健业务。居民妇幼保健信息、临床信息以不同形式分散存储在不同信息系统及不同机构内,不利于妇幼业务联动及后期妇幼健康信息化的持续建设。本文以重庆市WZ等区县的妇幼信息化建设为调查对象,以打通妇幼信息相关信息系统的障碍为突破口,以构建重庆市区域妇幼健康信息平台为主线,引入公共产品理论、PDCA理论,科学界定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产品属性,融入医疗服务信息共享模式作为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情况的科学依据,从政府、公众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不同角度对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采取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分析并最终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有关情况,做好本文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现状和研究内容,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方法、主要创新点。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对妇幼健康、信息化、妇幼健康信息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本文所使用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解释。第3章“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成效”,介绍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的主体、目标和内容,以及所具备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基础实施。第4章“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现状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其进行深入查摆。第5章“加强完善重庆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对策”,针对本文提出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建设统一的妇幼健康信息平台;二是加强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三是完善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交换机制;四是加强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建立政企联动协调管理机制;六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第6章“结论与展望”,对研究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并且指出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张晓瑞[8](2019)在《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以上海LY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公立医院处于主体地位。除去医疗工作外,采购业务是医院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其良好的运行对于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言而喻。然而采购业务涉及种类繁多,覆盖各个科室,在具体业务中会面临各类风险。因此,对采购业务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的不断完善。例如,医改方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7月发布《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内部控制方面,财政部在2017年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采购方面,2017年财政部出台《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管理办法》以及带量采购、“4+7”试点型采购方案等。这些政策文件为医院的采购业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指引。但是,目前对于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研究仍显不足,且现有探讨主要从医学视角切入,较少专注于内控展开有针对性地分析。因此,本文以内部控制框架中风险管理为理论依据,结合上海LY医院在业务层面采购的相关实践工作,深入分析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论文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医院采购风险管理优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对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第三部分为公立医院采购业务及其风险管理分析,主要对采购方式、流程及风险管理进行阐述,同时列举了采购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总结上海地区公立医院采购情况及案例医院采购风险管理现状;第五部分按照风险管理流程和调查结果,计算采购业务各风险指标,针对风险因素提出应对策略;最后提出结论及展望。论述过程中,本文立足于上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试点医疗采购工作,深入分析了LY医院采购风险管理的现状及特点。然后,依据调查研究结果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LY医院的采购业务设立为一级指标,相应设计6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以构建新的采购风险管理体系。新的采购风险管理体系分别从政治、经济、管理、采购流程、技术和区域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研究。通过对涉及采购的方式、流程及管理进行阐述,从而对医院采购流程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予以深入分析,以对医院采购工作的有效完成提供基本的内部控制支撑。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改善目前学术界对医院采购业务和风险管理两大主题单独研究较多,而结合研究较少的现状、丰富我国有关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本案例医院现有在采购业务方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改善其内控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合理保证医院整体业务的有效开展。

张玛璐[9](2019)在《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虽然总量发展迅速,单个机构的平均床位规模也已达到约1008.51张,突破了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所建议的上限值,但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然而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获得最大规模/品质”与“占用最少资源投入”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为“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的“效率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元的,提高某一类单一效率极有可能对其它单一效率产生影响,因而须遵循“综合兼顾”原则,是为“综合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综合兼顾”原则共同导致了“综合效率问题”的复杂机制:各项“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综合效率结果”之间存在着大量过程之间、结果之间的相互转化,呈现出“交叉网状结构”。可见,只有以较为精确的定量方式阐明“综合效率的作用机制”,才能够精确把控决策结果并由此做出恰当决策,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实践问题,也即需要阐明“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然而,各类现有理论尚不足以支持“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探讨:“建筑评价/评估”类理论无法真实呈现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建筑效率分析”类理论则大多围绕“单一效率”展开,无法体现“综合兼顾”原则。因此,本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理论来作为阐释“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依托。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筑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下的大型综合医院交通流线优化研究(51778074)”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构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模型”和“阐明其量化作用机制”2方面理论目标展开,并通过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应用,初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构建基本理论模型部分以定性方式为主。首先,通过对现有效率相关研究的归纳,将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明确定义为: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产出的医疗功能使用空间、建筑寿命及医疗功能使用效用,与投入的资金、资源、能源的比例;它是一种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效率主体,以建筑设计为主导视角,以追求功能空间效率、经济技术效率、资源环境效率3方面共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效率。同时借鉴系统学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相关实际需求,采用“效率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将综合效率系统组织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建筑属性、基础性能、效率单元、综合效率4个层级,明确了各级系统内部要素及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其中第二层级系统要素来具体反映前述3方面效率目标。最后,依据各系统要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部逻辑,将综合效率系统内、外部作用方式概括分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来分别予以定量描述。阐明量化作用机制部分以定量方式为主。首先,遵循论文第一部分构建的基本理论模型,将综合效率系统拆解为16个子系统,逐一提取作用要素、判断作用过程并赋予相应定量关系,最终形成以建筑属性为自变量、综合效率为因变量、其它系统要素为中间变量的综合效率系统定量模型。进而,利用广义的系统参数取值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下综合效率系统的适应、调整过程,并由此提出动态和静态2种参数取值方法:前者精确反映所有参数随各方面发展而变化的实时取值情况,需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来实现;后者是对前者的简化,可通过一般调研统计获得各参数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取值结果。最后,以静态取值的方式,结合本文通过现场观察计数、调取监控录像观察计数、调取医院运营数据、调取医院建设图纸、现场访谈、抽样问卷等方式获取的约110类(数千万条)相关原始数据(调研概况详见附录A),经大量统计测算后(具体调研过程详见附录B),逐一给出了32组系统参数的取值方法和参考取值。为了验证上述“综合效率理论”,论文最后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展开了应用探索:依托综合效率理论,将设计优化方法归纳为测算初始综合效率并判定优化对象、选择优化措施、调整优化并检验分析3个步骤;同时重新梳理了3类共72项常见优化措施,利用“量化作用机制”逐一分析它们的“系统反馈”(对各系统要素指标取值的影响效果)情况,将结果汇集为“对象-措施”集。由此形成的设计优化方法可依托“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来探查目标建筑的性能短板,并利用“对象-措施”集来筛选有针对性且综合兼顾的优化措施,以此达到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案例对该“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初步验证了综合效率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一套能够“从原理上解释”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面对的“综合兼顾”的“效率问题”的理论体系——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有助于突破目前的理论研究瓶颈。在方法层面,提供了一种“注重原理/作用机制”的建筑学研究模式,建立了一种“专门针对建筑综合效率问题”的系统定量方法,并通过应用实践进行了初步验证。在应用层面,通过“设计优化”方面的综合效率理论应用,发展了一种综合兼顾的、可重复批量操作的、模式化设计优化方法。在数据层面,采集、统计了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运营相关的大量深度数据,在服务于本研究的同时也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鲁润曦[10](2019)在《苏州市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技术与信息化相结合是当前医院发展的趋势,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是帮助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使用高效的信息软件,配备强大的IT设备,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服务于医院生产和运营的信息系统,这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医院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医院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应苏州卫计委“531”行动计划对各家下属医疗机构提出的要求,目前苏州市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正在积极开展。但因院区分散、信息系统碎片化、院区行政合并执行难等历史因素,故苏州市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规划被扰乱,建设步伐放缓,发展方向不清的困境。从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从“信息”、“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三个名词进行挖掘,对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通过比对国内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环境,了解其发展历程,采用比较分析法,得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普遍发展规律;采用实地调研法,通过对医院过往信息化建设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深入研究苏州市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探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及医院信息部门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苏州市立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当时技术脱节,其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医务人员广泛参与,再有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到位,最后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通过对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总结为几个主要原因,第一点是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第二点是各方参与共建的意识不强,第三点是对信息化平台资源配置不够完善,第四点是信息建设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在借鉴了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国内医院发展经验后,以相关信息管理和电子政务理论为基础,对苏州市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及建议。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等级医院信息化要求和社会需求,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水平,通过激励措施来提高各方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度,医院还应当强化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并同时打造更为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团队。以上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苏州市立医院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得到更好发展。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医疗效率和自身管理水平,形成关怀入微、便捷高效的医疗体系,从而提升病患的服务满意度,成为一家有“温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可以帮助医院进行行政管理模式创新,并能够更好地实现部门之间信息的无缝连接,互融共享,打通院内信息孤岛,使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向智慧医院更进一步。

二、关于医院信息科发展的相关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医院信息科发展的相关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的内涵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素
        2.1.2 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
        2.1.3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2.2 公立医院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的内涵
        2.2.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特点
        2.2.2 公立医院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
        2.2.3 公立医院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的方法
    2.3 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系统控制理论
        2.3.3 风险管理理论
        2.3.4 流程管理理论
第三章 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3.1 C市急救中心概况
        3.1.1 C市急救中心基本情况
        3.1.2 C市急救中心组织架构
        3.1.3 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的特点
    3.2 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现状
        3.2.1 收入控制制度现状
        3.2.2 票据控制制度现状
        3.2.3 支出控制制度现状
        3.2.4 债务控制制度现状
第四章 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单位层面的问题
        4.1.1 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4.1.2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4.1.3 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
        4.1.4 信息与沟通存在的问题
        4.1.5 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4.1.6 单位层面的问题统计
    4.2 业务层面的问题
        4.2.1 收入控制方面的问题
        4.2.2 票据控制方面的问题
        4.2.3 支出控制方面的问题
        4.2.4 债务控制方面的问题
        4.2.5 业务层面的问题统计
    4.3 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内部原因
        4.3.2 外部原因
第五章 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的策略与保障
    5.1 C市急救中心单位层面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5.1.1 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策略
        5.1.2 收支业务风险评估的优化策略
        5.1.3 收支业务控制活动的优化策略
        5.1.4 收支业务信息与沟通的优化策略
        5.1.5 收支业务监督机制的优化策略
        5.1.6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总结
    5.2 C市急救中心业务层面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5.2.1 收入控制的优化策略
        5.2.2 票据控制的优化策略
        5.2.3 支出控制的优化策略
        5.2.4 债务控制的优化策略
        5.2.5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总结
    5.3 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的保障措施
        5.3.1 政策与制度保障
        5.3.2 人才与资金保障
        5.3.3 信息与技术保障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内部控制访谈提纲及部分记录
    附录2:C市急救中心内部控制现状调查问卷

(2)PRINCE2架构下临沂人民医院数据平台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PMBOK与 PRINCE2 项目管理理论介绍
        2.1.1 PMBOK简介
        2.1.2 PRINCE2 框架简介
        2.1.3 PRINCE2 四层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2.1.4 PRINCE2 国内研究现状
        2.1.5 PMBOK与 PRINCE2 理论比较
    2.2 PMBOK与 PRINCE2 下的风险管理介绍
        2.2.1 风险管理内容
        2.2.2 PRINCE2与PMBOK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临沂人民医院数据平台项目介绍及面临的问题
    3.1 临沂人民医院简介
    3.2 临沂人民医院数据平台项目简述
        3.2.1 项目背景
        3.2.2 项目目标
        3.2.3 项目内容与阶段计划
        3.2.4 项目面临的问题及应用PRINCE2 解决的思路
    3.3 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3.3.1 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不足
        3.3.2 应用PRINCE2 理论重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RINCE2 体系的规划风险管理与风险识别
    4.1 规划风险管理
        4.1.1 风险管理流程
        4.1.2 角色与职责
        4.1.3 风险分解结构定义
        4.1.4 风险概率与影响定义
    4.2 风险识别
        4.2.1 风险分解结构细分
        4.2.2 风险登记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PRINCE2 体系的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
    5.1 风险评估
        5.1.1 AHP评估方法
        5.1.2 项目各阶段AHP评估
    5.2 风险应对与风险实施效果
        5.2.1 项目风险应对
        5.2.2 项目风险实施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RINCE2 体系下临沂人民医院项目风险管理总结
    6.1 应用PRINCE2 体系重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经验实践总结
    6.2 应用PRINCE2 体系进行风险管理的特点与优势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AHP计算风险影响程度大小判断矩阵数据
附录2 各阶段风险的应对策略
附录3 临沂人民医院临床数据中心数据实体层主题域

(3)医院信息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院信息科面临的挑战
    1.1 非医学背景人员感控意识有待提升
    1.2 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1.3 研发能力有限因而依赖外部厂商支持
    1.4 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并且改造升级困难
    1.5 工作负荷增加的同时人力资源不足
    1.6 人员工作价值感不强
2 信息科应对疫情挑战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感控培训与防护措施
    2.2 规范厂商管理与人员管理
    2.3 统一工作部署与工作制度
    2.4 建立巡检制度与容灾备份方案
    2.5 开展隐患排查与应急演练
    2.6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与人员轮休
    2.7 增加正面宣传与人文关怀
    2.8 加速信息科建设与应用落地
    2.9 重视人才储备与能力提升
3 小结

(4)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立题依据
        1.2 相关概念及定义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工具
        5 资料收集
        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7 伦理原则
        8 质量控制
    结果
        1 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1.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构成
        1.2 护理信息创新性系统使用行为结果
        1.3 人口学特征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结果
        1.4 护士信息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1.5 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1.6 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统计结果
        1.7 护士组织创新氛围统计结果
        2 各量表维度得分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比较分析
        3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4 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4.1 模型假设
        4.2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访谈提纲
    4 资料收集与处理
    5 伦理原则
    6 结果
    7 讨论
总结与思考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简历
致谢

(5)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风险及项目概念
        2.1.1 风险概念
        2.1.2 项目概念
    2.2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2.1 项目风险管理概念
        2.2.2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2.3 项目风险管理方法
        2.3.1 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2.3.2 风险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
第三章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识别
    3.1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识别准备
        3.1.1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基本情况
        3.1.2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规划
    3.2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识别分析
        3.2.1 启动阶段风险识别分析
        3.2.2 规划阶段风险识别分析
        3.2.3 执行阶段风险识别分析
        3.2.4 收尾阶段风险识别分析
    3.3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识别成果
        3.3.1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清单
        3.3.2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矩阵
第四章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评估
    4.1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定性评估
        4.1.1 启动阶段风险定性评估
        4.1.2 规划阶段风险定性评估
        4.1.3 执行阶段风险定性评估
        4.1.4 收尾阶段风险定性评估
    4.2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定量评估
        4.2.1 启动阶段风险定量评估
        4.2.2 规划阶段风险定量评估
        4.2.3 执行阶段风险定量评估
        4.2.4 收尾阶段风险定量评估
    4.3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评估结果
        4.3.1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评估结果汇总
        4.3.2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策略评估
第五章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控制
    5.1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管理保障
        5.1.1 明确项目管理机制
        5.1.2 建立项目专项小组
    5.2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应对
        5.2.1 启动阶段风险应对
        5.2.2 规划阶段风险应对
        5.2.3 执行阶段风险应对
        5.2.4 收尾阶段风险应对
    5.3 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的风险监控
        5.3.1 运用项目评审技术
        5.3.2 持续监测跟踪风险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医院医保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假设
        1.3.3 研究内容
    1.4 资料来源与方法
        1.4.1 资料来源
        1.4.2 资料分析方法
        1.4.3 质量控制方法
        1.4.4 研究使用软件
    1.5 研究逻辑框架
        1.5.1 技术路线图
        1.5.2 结构安排
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
    2.1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及环境判断
        2.1.1 医院医保管理的发展
        2.1.2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形势判断
    2.2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及激励相容问题
        2.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2.2.2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所面临的激励相容问题
    2.3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精细化管理理论
        2.3.2 激励相容理论
        2.3.3 内部控制理论
        2.3.4 行为科学理论
        2.3.5 现代组织理论
    2.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2.4.1 公立医院的概念
        2.4.2 医保管理的概念
        2.4.3 管理模式的内涵
        2.4.4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2.4.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2.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构建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典型案例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运行状况实证研究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研究方法
    3.2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2.1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2.2 样本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3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构架分析
        3.3.1 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分析
        3.3.2 部门划分及部门联动机制分析
        3.3.3 职位设置与职权责划分分析
    3.4 样本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流程改造分析
    3.5 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3.6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工具分析
    3.7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建设分析
    3.8 公立医院内部主要医保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3.8.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3.8.2 主要医保管理者的医保管理理念及认知的定量分析
        3.8.3 主要医院医保管理者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质性分析
    3.9 医院医保管理队伍服务能力分析
        3.9.1 医保科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分析
        3.9.2 医保科办公基本设施配置情况分析
    3.10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方法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评价分析
    4.1 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4.1.2 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方法
    4.2 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4.3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基于DEMATEL和 ANP方法
        4.3.1 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评价各指标相互影响关系
        4.3.2 运用ANP方法分析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程度
    4.4 评价对象——VIKOR方法评价
        4.4.1 评价对象
        4.4.2 评价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分析——对医保、医院、医生、患者的影响研究
    5.1 医保角度——医院医保资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与防控效果分析
        5.1.1 基于FTA方法构建医院医保基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
        5.1.2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的实证分析
    5.2 医院角度——基于DRGs的医院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5.2.1 基于DRGs的评价方法
        5.2.2 评价结果
    5.3 医生角度——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成效评估
        5.3.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5.3.2 结果
    5.4 患者角度——患者医保受益变化及满意度分析
        5.4.1 基于GAM的患者医保收益分析
        5.4.2 开展精细化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6.1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6.1.1 缺乏精细化医院医保管理理念和目标管理
        6.1.2 管理模式缺乏精细化的系统组织管理
        6.1.3 支持管理模式的医保管理队伍非职业化、人员专业水平较弱
    6.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6.2.1 树立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目标指导模式构建
        6.2.2 优化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组织管理
        6.2.3 加强稳定、高质量的医保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公立医院医保科(室)工作人员情况调查表
附录3 医务人员人员基本建设和运行调查表
附录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关系矩阵表
附录5 公立医院主要医保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6 MATLAB程序命令
附录7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相关主要政策梳理表

(7)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妇幼健康
        2.1.2 信息化
        2.1.3 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PDCA理论
第3章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成效
    3.1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3.1.1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概况
        3.1.2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概况
    3.2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体系现状
        3.2.1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体系
        3.2.2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实施
        3.2.3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措施
    3.3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效
        3.3.1 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组织机构
        3.3.2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案
        3.3.3 具备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第4章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分析
    4.1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4.1.1 调查方案设计
        4.1.2 调查对象的选择
        4.1.3 调查数据的分类
    4.2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部分区域信息化建设基本服务缺失
        4.2.2 大数据开发应用不够
        4.2.3 信息系统数据不能互通
        4.2.4 人才队伍配置不足
        4.2.5 协调能力不强
    4.3 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缺乏统一的妇幼健康信息平台
        4.3.2 相关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缺陷
        4.3.3 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不足
        4.3.4 人才队伍管理欠缺
        4.3.5 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
第5章 加强完善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5.1 建设统一的妇幼健康信息平台
    5.2 加强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
        5.2.1 发挥政府统筹医疗大数据管理的作用
        5.2.2 加强移动医疗建设提高数据利用率
    5.3 完善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交换机制
        5.3.1 确保数据采集稳定有效
        5.3.2 完善医疗专网建设
        5.3.3 政府推行统一标准
    5.4 加强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5.4.1 强化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5.4.2 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5.4.3 加大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5.5 建立政企联动协调管理机制
        5.5.1 建立各级政府机构与企业定期沟通制度
        5.5.2 定期组织信息化建设培训
    5.6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5.6.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5.6.2 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以上海LY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第二节 有关医院内部控制采购业务的研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公立医院采购业务及其风险管理分析
    第一节 公立医院采购业务
    第二节 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
    第三节 上海地区公立医院采购情况
第四章 上海LY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状况
    第一节 LY医院简介
    第二节 LY医院采购业务分析
    第三节 LY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第五章 LY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优化分析
    第一节 LY医院采购业务风险识别
    第二节 LY医院采购业务风险评价
    第三节 LY医院采购业务风险应对
    第四节 LY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监督
    第五节 LY医院采购业务整体优化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文结论
    第二节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本院采购风险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调查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9)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目的
        1.1.3 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效率系统研究
        1.2.2 单一效率研究
        1.2.3 现有研究不足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图
2 综合效率理论构建的基础:概念、内涵与基本问题
    2.1 基本界定:概念、内涵、系统
        2.1.1 对“综合效率”概念的界定
        2.1.2 “综合效率”概念内涵辨析
        2.1.3 对“综合效率系统”的界定
    2.2 逻辑基础:系统组织结构
        2.2.1 综合效率系统的宏观构成关系
        2.2.2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的结构层级
    2.3 需求基础:主要现状问题
        2.3.1 实践问题归纳
        2.3.2 理论研究梳理
        2.3.3 现状问题总结
    2.4 本章小结
3 综合效率理论模型的确立:系统框架与定量规则
    3.1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作用要素
        3.1.1 第一层级:综合效率
        3.1.2 第二层级:效率单元
        3.1.3 第三层级:基础性能
        3.1.4 第四层级:建筑属性
    3.2 综合效率系统外部影响因素
        3.2.1 服务规模——总床位数
        3.2.2 活动类型——空间类型
        3.2.3 活动流程——流线类型
        3.2.4 使用年限
        3.2.5 其它外部支持
    3.3 综合效率系统作用的基本类型
        3.3.1 系统内部作用
        3.3.2 系统外部作用
    3.4 综合效率系统定量的基本规则
        3.4.1 系统要素的“取值规则”
        3.4.2 系统作用的“作用规则”
    3.5 本章小结
4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作规则:系统作用与定量模型
    4.1 定量模型的构成方式
    4.2 子系统微观作用与定量模型
        4.2.1 三级子系统-面积配置类(4个)
        4.2.2 三级子系统-使用效用类(6个)
        4.2.3 三级子系统-资源负荷类(2个)
        4.2.4 二级与一级子系统(4个)
    4.3 取值处理与参数析出
        4.3.1 各指标的最终取值
        4.3.2 模型中的参数析出
    4.4 本章小结
5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行参数:取值方法与参考结果
    5.1 综合效率系统参数类型及其取值途径
        5.1.1 参数类型
        5.1.2 取值途径
    5.2 客观建设使用特征类参数
        5.2.1 交通性能特征(5组)
        5.2.2 抗扰性能特征(2组)
        5.2.3 资源负荷及其它特征(3组)
    5.3 主观使用感受需求类参数
        5.3.1 不利影响(干扰)程度类(2组)
        5.3.2 相对重要性程度类(4组)
    5.4 一般性能水平(参照取值)
        5.4.1 面积配置类(4组)
        5.4.2 使用效用类(10组)
        5.4.3 资源负荷类(2组)
    5.5 本章小结
6 综合效率理论的实践应用:设计优化方法与案例
    6.1 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
        6.1.1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6.1.2 优化措施的反馈原理
    6.2 优化措施的系统反馈
        6.2.1 总平面措施的系统反馈
        6.2.2 建筑单体措施的系统反馈
        6.2.3 平面及细节措施的系统反馈
        6.2.4 “对象-措施”集汇总
    6.3 实际案例的优化应用
        6.3.1 案例基本情况
        6.3.2 测算初始综合效率
        6.3.3 选择优化对象及措施
        6.3.4 优化调整结果及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实地调研概况
    附录 B 调研统计过程
    附录 C 部分定量关系的推导过程
    附录 D 部分中间过程取值的估算速查表
    附录 E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苏州市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信息
        2.1.2 信息化
        2.1.3 医院信息化建设
    2.2 理论基础
        2.2.1 边际理论
        2.2.2 电子政务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苏州市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苏州市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3.1.1 所采取的举措
        3.1.2 取得的成效
    3.2 苏州市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当时技术脱节
        3.2.2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3.2.3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到位
        3.2.4 缺乏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3.3.2 各方参与共建的意识不强
        3.3.3 信息化平台资源配置不完善
        3.3.4 专业人才的引入力度不够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医院信息化建设概况
        4.1.1 美国: 建立医疗信息系统
        4.1.2 欧盟: 建立数字医疗体系
        4.1.3 日本: 注重实用的电子病历以及区域合作医疗
    4.2 国内其他地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4.2.1 上海: 从数字化医疗到交互医疗和认知医疗
        4.2.2 浙江: 智能医院的建设
    4.3 经验借鉴
        4.3.1 重视信息数据的支撑作用
        4.3.2 结合自身需求科学设计建设方案
        4.3.3 打破系统间的信息壁垒
        4.3.4 结合最新技术不断创新
5 进一步加强苏州市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5.1 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水平
        5.1.1 提升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水平
        5.1.2 加强对信息化安全和成本控制的关注
    5.2 提高各方对信息化建设参与度
        5.2.1 提升医院内部参与度
        5.2.2 提升医院外部参与度
    5.3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5.3.1 建立信息化建设执行委员会
        5.3.2 整合各软件系统资源
        5.3.3 打通信息系统间的壁垒
        5.3.4 用前瞻性技术结合当前成熟技术助力信息化建设
    5.4 打造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团队
        5.4.1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人才招聘制度
        5.4.2 合理规划人才结构和分工
        5.4.3 加大医院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关于医院信息科发展的相关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C市急救中心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毛浩冉.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PRINCE2架构下临沂人民医院数据平台项目风险管理[D]. 仇春.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3]医院信息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阙佳凯,王学理.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0(04)
  • [4]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D]. 吴宏涛. 郑州大学, 2020(02)
  • [5]TX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王庆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6]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D]. 陶思羽.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7]重庆市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周游舟. 西南大学, 2020(05)
  • [8]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以上海LY医院为例[D]. 张晓瑞.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4)
  • [9]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D]. 张玛璐. 重庆大学, 2019(01)
  • [10]苏州市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D]. 鲁润曦.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对医院信息科发展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