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参与式坡耕地管理项目农民的积极参与

贵州省参与式坡耕地管理项目农民的积极参与

一、贵州省参与式坡耕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的主动参与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发鹏,孙嘉,杨研[1](2021)在《两手发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于贵州与重庆的典型案例分析》文中提出坡耕地是长江经济带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近年来,各地实践探索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在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基于贵州和重庆的实践案例,总结剖析了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政府与市场股权合作模式的主要做法及特点,并基于三个案例总体上体现出的坡耕地治理多元化趋向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加快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支撑。

覃丽雪[2](2020)在《基于SLA框架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研究 ——以都安县L乡L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如今,我国脱贫攻坚冲刺阶段主战场主要聚集在14个连片特困区,这些区域基本涵盖了我国绝大多数贫困村和深度甚至极度贫困农民。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扶贫对象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所辖县数最多、民族自治县最多的片区。该片区的贫困村大都位于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人口多,可持续生计能力不足,脱贫攻坚工作仍然举步维艰。截至目前,广西尚有20个深度贫困县(包括极度贫困县4个),其中19个深度贫困县均为石漠化地区县。对于广西而言,解决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问题是开展脱贫攻坚阶段贫困户精准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全国而言,解决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问题是打赢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广西扶贫任务最艰巨的“老牌贫困村”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L乡L屯为例,作为石漠化极其严重的“石山王国”典型案例,其可持续生计研究对解决广西乃至全国石漠化地区贫困户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治理贫困、可持续生计等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文献综述,结合石漠化地区发展政策依据和人类生计发展现实依据,运用SLA框架、参与式发展等理论,确定了现状、原因、对策的研究结构。基于SLA框架,对L屯全屯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得出有效参数并采用极差标准化法计算贫困户多维指标平均水平,对贫困户五种生计资本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用生计资本情况分析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面临的困境,从脆弱性背景与组织结构、制度和过程两组成部分入手,对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产生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辩证思考,并提出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一是石漠化地区贫困户的可持续生计研究对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脱贫基础有重要意义。二是石漠化地区贫困户生计资本存量普遍偏低,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生计能力差,面临着自然资本条件有限、物质资本基础薄弱、人力资本水平较低、金融资本存量不足、社会资本增值受限的可持续生计困境。三是消解贫困问题,需要始终坚持政府有力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贫困户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生计路线。四是应该从改善自然资本条件、积累物质资本总量、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金融资本存量、重构社会资本增值体系五方面出发,采取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持久的扶贫措施,实现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

任倩[3](2019)在《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路径研究 ——以L镇光伏产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就出现了一系列公共管理问题,社会公众也开始对政府的工作产生质疑,西方学者开始反思和质疑官僚制行政的有效性,过去对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这样的威权决策层和其背景下的非营利组织,随着社会情况复杂,对治理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非营利组织逐步参与到政府治理活动中,成为治理的主体之一,但在许多社会事务上非营利部门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更像政府代理人,而营利组织却可以弥补缺陷,带来信息优势并凝聚市场资本与资源以增进公共利益。在扶贫的中国实践中,我们发现,营利组织参与了具有公益性质的扶贫行动。它具有可持续性,使得扶贫的着力点更加切实有力。本文因此探讨企业参与政府治理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贯穿于文章始终的两种研究方法为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观察其具体的行为以此得到真实的信息,并通过与各扶贫参与主体的交流探讨,挖掘有用信息,从而对研究对象有更进一步认识,才能对研究的内容有实质性辅助作用。本文通过陕西省C县L镇的光伏产业这一具体扶贫项目入手,研究营利组织参与治理,打破了过去对治理主体主要限于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公共部门的想象,为营利组织参与治理具体化摸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营利组织参与产业扶贫虽然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前景,但是在与政府互动过程中,政府、企业和贫困户在互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光伏发电产业实际运用中,政府面临着各级政府权力配置不对等,县级政府干预太多、政府扶贫资金比较有限的问题;营利性企业面临着企业营利愿望与村民的实际情况相矛盾、企业的自有资金匮乏和光伏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受限的问题。还提到了贫困农户在参与光伏项目中的资金困难问题。最后,进行了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成功案例的整理,并总结可借鉴的部分,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产业扶贫提出可行性路径研究思路。

李明山[4](2019)在《基于DID模型的土地整治多维减贫效应研究 ——以甘谷县土地整治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土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是生产和生活的一个最基本要素,在扶贫开发中起着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土地整治作为挖掘贫困区农村土地这一“沉睡”资源的巨大扶贫潜力的重要手段,其对农村减贫具有的积极推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宏观层面上的地方实践证明。但是,现有研究中缺乏从扶贫的目标受益群体—农户的层面进行土地整治多维减贫的理论与实证的研究。因此,有必要理论结合实践,从微观层面来检验减贫的目标受益群体农户实际获得的土地整治的减贫成效。本文基于土地整治的多样性及贫困的多维特性构建了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多维减贫的理论框架。从土地整治增加农户收入和自然资本的经济维度视角,改善农户生产生活环境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维度视角,增加农户技能培训机会和增强农户权利意识的教育维度视角来分析其减贫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甘肃东部六盘山贫困区实施了土地整治的部分县区为例,对研究区域的土地整治扶贫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进行实证分析,对比分析了甘谷贫困县土地整治实施前后及实施区域与未实施区域的贫困农户在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教育维度的减贫效应。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整治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为整治区域内农民提供的福利缓解了收入贫困和其它客观指标的贫困,以及农户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其公共属性满足减贫的多维要求。具体来说,土地整治可增加农户各项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支出,从而缓解了贫困区农户经济维度的贫困;土地整治改善了贫困区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促进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缓解了贫困区社会维度的贫困;土地整治激活了贫困区内生脱贫活力,培育了贫困区内生脱贫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维度的贫困。即土地整治扶贫顺应并满足了多维贫困理论对减贫策略的多方要求。(2)宏观层面的土地整治多维减贫现状显示2012—2018年甘肃东部部分县区实施土地整治以来,土地整治经济维度扶贫成效最为突出,显着增加了贫困区的自然资本(耕地面积增加约9849公顷)和家庭收入(人均增收约800元)。社会维度的扶贫成效也比较明显,其中村屯道路硬化(总长约500千米),田间道路覆盖密度(90%以上)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增加非农就业情况虽占比不大,但也是在逐年上升(提升了8%)。教育维度的减贫效应体现比较缓慢,但是参加技能培训的人数(提升了7%)和农户对土地整治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提升了60%)呈一个上升趋势,长期下去势必会提高农户的自身发展能力。(3)微观层面的实证检验得出甘谷贫困区农户实际获得的土地整治多维减贫的净效应,土地整治具有促进农村多维减贫的正效应。其中,表征土地整治经济维度减贫效应的自然资本净效应β3=0.234>0,家庭人均收入的净效应β3=0.178>0;表征土地整治社会维度减贫效应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净效应β3=0.262>0,非农就业的净效应β3=0.151>0;表征土地整治教育维度减贫效应的技能知识的净效应β3=0.426>0,即土地整治多维减贫的最终目标受益群体—农户的受益效果显着,土地整治的多维减贫效应不容置疑。

肖运佳[5](2019)在《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指明了水利发展方向。现今水利问题关乎到社会、经济、粮食、生态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水利建设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目前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来源单一、社会资金参与度低、投融资机制的不均衡和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建和作用的发挥,也一定程度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水利资源相对丰富的X市,目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成为X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X市兴修大中型水利工程存量和增量项目的投融资需求巨大,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实力有限,水利建设资金存在很大缺口。如何科学的推进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如何运用好水利投融资平台,是解决X市水利治理的关键性问题所在。本文尝试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根据对国家政策方向和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借鉴国内部分地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经验,对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针对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尝试从优化投资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壮大水利投融资平台、完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及健全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潜力,用活用好水利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回顾了中国水利投融资体制变迁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国内部分地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经验,分析了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的现状;第三部分阐述了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六部分为本文结论。

唐恩勇,靳艳,苗传代[6](2018)在《安顺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贵州省安顺市在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紧紧抓住"五个创新",在规划引领下,通过优化发展模式、打造宣传平台、优化治理思路、健全保障机制等,走出了一条具有安顺特色的"以水土流失治理带动产业开发,以产业发展支撑水土流失治理"的经济与生态良性发展之路。在工作实践中,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紧紧围绕水利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三权"促"三变"改革思路,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得到了质的提升、水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张海[7](2016)在《贵州安顺市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根据贵州省安顺市土地整治推进精准扶贫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根据目前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多、散、乱现象,用地粗放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增加贫困乡村创收能力,进一步加快全市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该文综合分析近些年贵州安顺在土地整治与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上的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陈伟[8](2015)在《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文中提出近二十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治理石漠化,仅在西南地区就先后实施了如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项目十多项。这些项目的实施,在治理石漠化同时改变了农户生计,而农户生计的变化可能又影响了石漠化的治理效果。二者如何相互作用与影响?若农户当前生计方式对石漠化治理效果存在负面影响,如何设计农户的替代生计,使其在提高农户生计水平的同时又有利于石漠化治理效果的巩固?本论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以DFID的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了适用于本研究的石漠化治理视角下农户生计分析框架,并对其作用机理及内涵作出了界定;(2)石漠化治理对农户生计资本及其策略的影响分析,主要研究生态治理项目参与组与非参与组农户在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方面的差异;(3)农户生计结果对石漠化土地退化的影响分析,并从农户生产经营活动与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这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4)设计出了农户替代生计组合,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替代生计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对农户部分生计资本具有显着性影响,具体表现为参与组和非参与组农户在林地面积、耕地面积、房屋结构、日常生活用品、牛羊数量、年收入与年补贴、贷款难易程度、户主教育年限、户主有无手艺、户主有没有城市打工经历、家庭总劳动力数量、家中公职人员数量以及村务参加频率等资本项目上具有显着性差异;(2)石漠化治理对农户生计策略也有显着性影响,具体体现为不同样本组的农户在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医疗支出以及医疗卫生支出等生计策略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3)农户不同的生计结果对生态治理工程效果具有显着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石漠化治理退化面积与农户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毁林开垦及不适当的经营方式呈现显着相关;二是,农户土地利用方式与该地区石漠化土地退化也显着相关,体现在石漠化退化率与林地变化率及旱地变化率显着相关;(4)农户生计替代策略选择受生计资本的影响显着,但不同生计受不同生计资本类型的影响且影响系数各异。农户生计资本对具体的生计策略影响如下:农户是否选择现代畜牧业受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家庭整体劳动能力、牲畜数量、年收入、等生计资本的影响;农户是否选择现代农业集约经营受庭整体受教育水平、家庭整体劳动力、户主年龄、自然资本、和年收入的影响;农户是否选择外出打工受牲畜数量、自然资本、劳动技能、打工经历和家庭年收入等的影响;农户是否选择做生意受社会资本、家庭整体劳动能力、户主学历、牲畜数量和自然资本的影响;农户是否选择特色产品加工受户主年龄、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户主学历和年龄的影响;农户是否选择旅游服务业受农户学历、年龄、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的影响。

关智宏[9](2015)在《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初探》文中提出我国土地整理事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以增加耕地面积为目标,为追求标准化的视觉效果,而对区域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对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环境承载力低,生物多样性丧失,区域贫困益突出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这种现象更是突出。因此,以生态重建为目标,以土地整理工程为载体,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贯穿始终的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技术与模式的研究是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地整理保证耕地质量和提高生态效益的有益探索必将成为解决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根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要求,选取贵州两种典型地貌喀斯特高原山地和喀斯特高原峡谷建立示范区,贵州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作为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的典型代表,贵州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作为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环境的典型代表。以景观生态学、土地整理理论、岩溶学、生物多样性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利用RTK测量和“3S”技术,以及AUTOCAD2004与ARCGISS10等工具将实地调研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相结合,以生态重建为目的,以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技术为手段,以土地整理工程建设为依托,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针对喀斯特生态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速度加剧、区域贫困等主要生态和经济问题,开展石漠化区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技术与示范。将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及以后,在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南方8个省(区、市)同类喀斯特地区全面展开土地整理提供科技支撑与示范。(1)对研究区的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行较详细的本底调查,发现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共有脊椎动物89种,隶4纲18目,共有植物129种,隶属3门57科,分布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级保护植物3种;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区域内共有脊椎动物51种,隶4纲16目,共有植物95种,隶属3门45科,分布国家级保护动物15种,国家级保护植物2种,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动植物物种较为丰富。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进行项目区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成为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技术的一大特点。同样,本底调查也使施工人员更加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生境与活动范围,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有的放矢,尽可能维护和重建其原生生境,保护区域生态系统。(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要求本地区土地整理应以生态保护和重建为目标。在对研究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基础之上,对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敏感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境敏感性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人为森林生态系统成为示范区内最为敏感区域,其次为草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土地整理活动应尽量避免对森林和草地的破坏,并有意识地进行保护,虽然农田生态系统较森林和草地敏感性较低,但其已成为野生动物主要觅食区域,同时农田边界的草、灌丛也成为部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样农田生态系统也应加以保护。在此评价基础上对区域土地整理的方向进行定位,因地制宜的确定了两种不同的土地整理方式。(3)通过小流域综合因子调查,分析各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石漠化现状等,并据此研发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技术,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将土地整理技术进行优化,建立各小流域土地整理技术体系。针对撒拉溪示范区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主要通过坡改梯生态化建设和混合农林经济技术体系,形成以坡改梯生态化建设和混合农林经济为依托,融入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理念的土地整理模式。针对花江示范区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环境,植被恢复成为其土地整理的核心。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治理技术体系,有较强的石漠化治理基础,本文运用封山育林与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先锋物种的保存与恢复技术、经济林灌草配套种植技术等,形成以植被恢复为目标的融入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理念的土地整理模式。(4)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选取生物多样性胁迫因子、景观变化胁迫因子、田块建设胁迫因子等3个主要的生态风险胁迫因子,共14个指标构成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指标体系。选取石漠化面积变化、植物生态与多样性、土壤动物与多样性等三项指标进行监测,同时运用ESV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对石漠化面积变化和植物生态与多样性两项指标的监测分析,发现石漠化面积有所减小,同时运用ESV的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发现项目区的ESV总值和各项生态服务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说明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效益是积极的。监测指标较少和ESV方法自身的缺陷仍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指标,并完善ESV评价方法,增强其科学性。(5)为了发挥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和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示范效应,推广“毕节撒拉溪模式”和“关岭—贞丰花江模式”,根据国家石漠化治理规划分区提出推广应用范围,对模式推广的可行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撒拉溪模式”最适宜推广区域为喀斯特高原地形区域,区域位于贵州中部长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的高原面上,包括贵州平坝-安顺-普定-六枝的34个石漠化县,土地总面积5.63万平方公里,岩溶面积4.78万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花江模式”最适宜推广区域为喀斯特峡谷地形区域,区域位于南盘江、北盘江、金沙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两岸,包括黔西南、滇东北、滇西南以及川南等地的35个县,区域土地总面积8.76万平方公里,岩溶面积4.37万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30.89%。并从自然条件、经济层面、生态层面、社会层面、技术层面、资金层面、政策层面等方面对推广适应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又从技术措施、参与式措施和政策三个方面对推广的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不同于传统的单纯以增加耕地面积为目标的土地整理,短时间经济效益无法得到迅速提高,如何得到居民的支持和参与,成为此新型土地整理模式成败的又一关键措施。

余霜,李光[10](2015)在《贵州省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途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民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最重要的参与人,参与途径是农户在石漠化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贵州省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途径的归纳得出政府主导型、公司引导型、项目主导型、农户协会型和农户自主型五种主要参与途径,提出当前参与途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特征进行了概况总结。

二、贵州省参与式坡耕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的主动参与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省参与式坡耕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的主动参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两手发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于贵州与重庆的典型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典型案例
    1.1 政府主导模式:贵州黔西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1.2 市场主导模式:贵州仁怀市有机高粱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1.3 政府与市场股权合作:重庆潼南区股权化改革试点
2 基于案例分析的认识与思考

(2)基于SLA框架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研究 ——以都安县L乡L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及研究问题提出
    1.3 研究的主要依据
        1.3.1 政策依据
        1.3.2 现实依据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1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点
        1.5.2 研究方式上的创新点
        1.5.3 生计策略上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石漠化
        2.1.2 贫困户
        2.1.3 可持续生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
        2.2.2 参与式发展理论
    2.3 SLA框架与本文研究内容的适配性分析
        2.3.1 案例的典型性
        2.3.2 两者追求的目标具有契合性
        2.3.3 SLA框架对本文研究内容具有理论阐释性
第3章 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现状
    3.1 都安县L乡L屯精准扶贫概况
        3.1.1 L屯的基本情况介绍
        3.1.2 L屯精准扶贫主要措施及成效
    3.2 实地调研
        3.2.1 问卷设计
        3.2.2 数据来源
        3.2.3 数据分析
    3.3 可持续生计面临的困境
        3.3.1 自然资本条件有限:石漠化程度深
        3.3.2 物质资本基础薄弱: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及生产资料
        3.3.3 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3.3.4 金融资本存量不足:金融支持不足制约贫困户创业生计
        3.3.5 社会资本增值受限:社会关系网络狭隘和社会帮扶度低
第4章 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面临困境的原因
    4.1 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实现可持续生计目标作用机理
    4.2 脆弱性背景分析
    4.3 结构、制度和过程分析
        4.3.1 政府政策和制度不够科学化
        4.3.2 社会扶贫管理不完善
        4.3.3 贫困户内生动力未激发
第5章 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对策
    5.1 改善自然资本条件
        5.1.1 推进石漠化治理
        5.1.2 构建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5.2 积累物质资本总量
        5.2.1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5.2.2 加大物资帮扶力度
    5.3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5.3.1 健全石漠化地区社会保障体系
        5.3.2 建立符合可持续生计理念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5.3.3 强化教育扶贫培训
        5.3.4 完善贫困户就业服务体系
    5.4 增加金融资本存量
        5.4.1 改善金融环境
        5.4.2 增加收入来源
        5.4.3 健全精准扶贫冲刺期信用体系
    5.5 重构社会资本增值体系
        5.5.1 重构石漠化地区贫困户的社会关系网络
        5.5.2 鼓励外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5.5.3 完善贫困户参与机制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调查问卷一(贫困户)
    附录二 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调查问卷二(贫困成年劳动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路径研究 ——以L镇光伏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关于扶贫模式的研究
        1.3.1 救济式扶贫模式研究
        1.3.2 开发式扶贫模式研究
        1.3.3 劳务输出型模式研究
        1.3.4 其他常见模式研究
        1.3.5 产业扶贫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关于参与式治理的相关理论
    2.1 治理的研究背景
    2.2 参与式治理理论
    2.3 参与式治理的特点
        2.3.1 参与治理的民主性
        2.3.2 参与式治理的信息获取
    2.4 有效参与治理的要件
        2.4.1 公民主体性
        2.4.2 政治经济相关性
        2.4.3 “法治政府”
3 陕西省L镇光伏产业扶贫的背景及现状
    3.1 L镇光伏产业扶贫项目背景
    3.2 L镇产业扶贫的主体及作用
        3.2.1 政府在扶贫中的参与及作用
        3.2.2 营利性企业在扶贫中的参与及作用
        3.2.3 贫困户在被扶中的行为与意识
    3.3 L镇光伏产业的扶贫效果
4 参与式治理下产业扶贫运作的困境
    4.1 政府治理中能力不足
        4.1.1 权力配置不合理
        4.1.2 财政资金不足
    4.2 营利性企业的性质及扶贫中的弊端
        4.2.1 企业与贫困户目标需求不同
        4.2.2 企业自有资金有限
    4.3 贫困户资金缺乏
5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路径选择
    5.1 政府重新配置权力
        5.1.1 强化“村两委”基层治理能力
    5.2 产权型利益合作机制
        5.2.1 以契约形式签订合同
    5.3 自我致富能力的提升
        5.3.1 政府观念引导与政策吸引并行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DID模型的土地整治多维减贫效应研究 ——以甘谷县土地整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农村减贫效应的研究
        1.2.2 关于多维贫困的研究
        1.2.3 关于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减缓的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多维减贫的理论分析
    2.1 土地整治多维减贫的理论基础
    2.2 土地整治多维减贫的理论框架
        2.2.1 经济维度视角的土地整治减贫机理分析
        2.2.2 社会维度视角的土地整治减贫机理分析
        2.2.3 教育维度视角的土地整治减贫机理分析
    2.3 土地整治多维减贫的实施路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整治多维减贫的现状分析
    3.1 土地整治扶贫项目完成情况
    3.2 土地整治经济维度减贫的现状分析
        3.2.1 自然资本的增加量
        3.2.2 人均收入的增收额
    3.3 土地整治社会维度减贫的现状分析
        3.3.1 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状况
        3.3.2 转移就业情况
    3.4 土地整治教育维度减贫的现状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ID模型的土地整治多维减贫效应实证分析
    4.0 DID模型的原理及建立
        4.0.1 DID模型的原理
        4.0.2 模型建立
    4.1 研究区选择及数据来源
        4.1.1 研究区选择
        4.1.2 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及计算方法
        4.2.1 指标赋值及测算方法
        4.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4.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5)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治理
        (二)大中型水利工程
        (三)投融资
        (四)体制
        二、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公共治理理论
        (三)PPP模式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公共治理
        (二)关于水利投融资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一)关于公共治理
        (二)关于水利投融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法
        (二)文献研究方法
        (三)案例研究方法
    第五节 可能的贡献和不足
        一、可能的贡献
        二、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水利投融资体制变迁回顾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水利投融资体制变迁的历史回顾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二、改革开放至2010 年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三、2011 年至今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第二节 国内部分地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经验
    第三节 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情况
        一、X市水利概况
        二、X市“十二五”以来水利投融资的总体情况
        三、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的需求分析
第三章 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大中型水利工程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
    第二节 大中型水利工程融资难问题突出
    第三节 大中型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现象严重
    第四节 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缺乏吸引力
第四章 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投资结构难以为继
    第二节 适宜水利行业的市场化融资方式缺乏
    第三节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滞后
    第四节 水利补偿和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
第五章 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管理
        一、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二、优化企业投资管理服务
        三、规范政府投资管理
    第二节 创新大中型水利工程融资机制
        一、大力发展股票、债券、证券化等直接融资
        二、充分发挥银行业等金融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
        三、积极引导保险、基金等机构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第三节 完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一、发展壮大水利投融资平台
        二、优化行业规划和政府投资安排
        三、合理确定项目合作方式
        四、加强PPP合同规范管理
    第四节 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一、加快水利工程产权确权
        二、完善供水发电等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三、推进水权交易制度改革
        四、推进落实相关法规与政策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安顺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安顺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
    1.1 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
    1.2 带动发展了一批产业
    1.3 总结提炼了一批经验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
    2.1 创新引领作用, 突出两个“因地”
    2.2 创新发展模式, 促进三个优化
    2.3 创新宣传平台, 提升三个意识
    2.4 创新治理思路, 抓好三个支撑
    2.5 创新保障机制, 确保四个到位
3结语

(7)贵州安顺市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贵州安顺市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现状
2. 贵州安顺市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地形地貌复杂,土地整治难度大
    2.2 土地支离破碎,调整难度大
    2.3 部分地区针对土地整治缺乏积极性,各部门协同力不够,责任感不强
3. 贵州安顺市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相关制度,提升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技术水平
    3.2 重点突出坡耕治理
    3.3 重视规划设计阶段的实地踏勘
4. 结语

(8)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2.1 研究内容
        1.2.2 本文技术路线图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1 文献综述
        2.1.1 石漠化治理模式
        2.1.2 农户生计与替代生计
        2.1.3 石漠化治理工程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2.2 重要概念界定与厘清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黔西南州石漠化现状及治理
    3.1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3.2 黔西南州石漠化现状
        3.2.1 黔西南州石漠化概况
        3.2.2 黔西南州石漠化变化情况
    3.3 黔西南州的石漠化治理及其效果
        3.3.1 黔西南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3.3.2 黔西南州石漠化治理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漠化治理视角下农户生计研究的理论框架
    4.1 理论基础
        4.1.1 可持续生计理论
        4.1.2 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4.2 石漠化治理视角下的农户生计分析框架设计
    4.3 石漠化治理视角下农户生计分析框架的说明
        4.3.1 农户的生计资本
        4.3.2 农户的生计策略
        4.3.3 农户的生计结果
        4.3.4 农户的替代生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漠化治理对农户生计资本与策略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样本发放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5.1.2 样本分布
    5.2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比较
        5.2.1 农户生计资本比较
        5.2.2 农户生计策略的比较分析
    5.3 石漠化治理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
        5.3.1 农户生计资本差异显着性分析
        5.3.2 农户生计资本均值差异显着性分析
        5.3.3 农户生计策略差异显着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生计结果对石漠化土地退化的影响分析
    6.1 样本区农户当前生计的比较与分析
        6.1.1 农户生计方式的比较
        6.1.2 农户生计方式差异显着性的实证分析
    6.2 农户生计结果对石漠化土地退化影响的分析
    6.3 农户生计结果对石漠化土地退化影响的实证检验
        6.3.1 农户生产经营活动与石漠化土地退化
        6.3.2 农户土地利用方式与石漠化土地退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石漠化治理视角下的农户替代生计研究
    7.1 农户替代生计调查
    7.2 农户替代生计的选择意愿分析
    7.3 农户替代生计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7.3.1 模型的选择与设计
        7.3.2 指标的选取
        7.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黔西南州石漠化治理优化对策研究
    8.1 基于农户生计治理的视角
        8.1.1 引入合理的替代生计,从源头治理石漠化边治理边退化
        8.1.2 积极寻找农户替代能源,有效遏制过度樵采
        8.1.3 加大对黔西南坡度大于25度的坡耕地治理
    8.2 基于发展模式优化的视角
        8.2.1 发展低土地利用强度的产业,并多方位提高城镇化率
        8.2.2 逐步推行现代“舍饲”的畜牧业饲养模式
        8.2.3 有效转变传统林业单一模式经营为现代林业多种模式经营
    8.3 基于完善社会保障的视角
        8.3.1 财税金融和社会服务的相应配套支持
        8.3.2 完善农户得补偿制度,切实落实社会保障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9.2.1 创新点
        9.2.2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现状
    1 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
    2 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区土地整理
    3 国外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的研究
    4 我国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4.1 文献获取与论证
        4.2 我国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的研究阶段划分
        4.3 我国目前已经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4 我国目前仍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4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生态重要性评价与定位
    1.生态重要性评价理论与方法
        1.1 生境敏感性评价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2 毕节撒拉溪朝营小流域
        2.1 土地整理生态重要性评价
        2.2 土地整理方向定位
    3 关岭-贞丰花江顶坛小流域
        3.1 土地整理生态重要性评价
        3.2 土地整理方向定位
四、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模式构建
    1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2 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
        2.1 生态农业型土地整理模式边界条件
        2.2 混合农林经济土地整理模式边界条件
        2.3 生态经济型土地整理模式边界条件
    3 模式构成的技术体系
    4 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4.1 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土地整理模式模式
        4.2 关岭-贞丰花江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生态经济模式
    5 模式的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
五、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土地整理技术研发
    1 不同等级石漠化强度分级
    2 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整理技术
        2.1 强度石漠化环境封山育林与人工辅助生态修复技术
        2.2 中度石漠化环境速生高效经济林灌草配套种植技术
        2.3 轻度石漠化环境坡耕地改造与林草优化配置技术
        2.4 潜在石漠化环境混农林业复合经营技术
        2.5 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生态农业型土地整理技术
    3 土地整理技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六、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技术示范
    1 示范点布局与范围
        1.1 朝营小流域示范点布局与范围
        1.2 顶坛小流域示范点布局与范围
    2 朝营小流域示范点建设与效果
        2.1 示范区生态经济问题
        2.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任务
        2.3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工程布局
        2.4 示范点建设效果与分析
    3 顶坛小流域示范点建设与效果
        3.1 示范区生态经济问题
        3.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任务
        3.3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工程布局
        3.4 示范点建设效果与分析
    4 示范建设成效对比分析
七、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监测评价
    1 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1.1 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1.2 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2 监测布局与监测点
    3 监测过程与实验过程
    4 数据分析与计算结果
        4.1 生态监测与数据分析
        4.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价方法的生态效益分析
    5 生态效益监测评价对比分析
八、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模式优化与推广应用
    1 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2 推广适宜性分析
    3 模式推广应用范围
        3.1 撒拉溪示范区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土地整理模式推广范围分析
        3.2 花江示范区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土地整理模式推广范围分析
    4 推广的保障措施
        4.1 技术措施
        4.2 参与式措施
        4.3 政策措施
九、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示范区动植物名录
    1 撒拉溪示范区动植物名录
    2 花江示范区动植物名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贵州省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途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
2 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途径
    2.1 政府主导型
    2.2 公司引导型
    2.3 项目主导型
    2.4 农户协会型
    2.5 农户自主型
3 存在的问题
4 结论

四、贵州省参与式坡耕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的主动参与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两手发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于贵州与重庆的典型案例分析[J]. 李发鹏,孙嘉,杨研. 中国水土保持, 2021(02)
  • [2]基于SLA框架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研究 ——以都安县L乡L屯为例[D]. 覃丽雪. 广西大学, 2020(07)
  • [3]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路径研究 ——以L镇光伏产业为例[D]. 任倩.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5)
  • [4]基于DID模型的土地整治多维减贫效应研究 ——以甘谷县土地整治区为例[D]. 李明山.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5]X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D]. 肖运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1)
  • [6]安顺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与经验[J]. 唐恩勇,靳艳,苗传代. 中国水土保持, 2018(04)
  • [7]贵州安顺市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对策研究[J]. 张海. 西部资源, 2016(04)
  • [8]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D]. 陈伟. 南京林业大学, 2015(02)
  • [9]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初探[D]. 关智宏. 贵州师范大学, 2015(02)
  • [10]贵州省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途径探讨[J]. 余霜,李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4)

标签:;  ;  ;  ;  ;  

贵州省参与式坡耕地管理项目农民的积极参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