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消费加速的现实意义

信用卡消费加速的现实意义

一、刷卡消费提速的现实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蔡萌萌[1](2021)在《市场可达性如何影响跨地区消费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话题。尤其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之下,国内消费扩容提质既能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源动力,促进需求侧改革,又能通过培育和发展新需求促进外循环,形成国际国内两大循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众多学者对居民家庭消费、住房消费、医疗消费等微观行为和城市消费率提升等宏观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这些研究都基于静态的统一市场之下,缺少从空间流动的视角分析消费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体验式消费活动日益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借助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跨地区消费。目前,随着城际消费行为日益频繁,城际消费流动对促进资源要素跨地区流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之下,关于跨地区消费的研究日益兴起。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国民经济有着基础性、先导性的影响。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地区间的沟通和运输成本,提高区域市场可达性,增强区域之间经济交流和对话的频率,促进各类要素跨越时间和空间自由流动。此外,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促进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扩散,形成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格局。从微观经济活动来看,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影响企业投资,以及居民跨地区就业、旅游、消费等行为,微观经济主体可以借助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进入外地市场,与当地市场产生沟通与互动,从而促进流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际消费数据为样本,构建市场可达性指标,考察了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市场可达性对跨地区消费的影响,并从行业异质性、消费流向、资源配置效率等多个方面探究作用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可达性对跨地区消费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通达度高的城市,无论是消费流入量还是流出量都高于通达度低的城市。(2)市场可达性改善对跨地区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虽然市场可达性对房地产消费、医疗消费、购物消费、休闲旅游消费和金融服务消费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具体而言,房地产>医疗>购物>休闲旅游>金融服务。(3)不同行业的跨地区消费均存在明显的省际分割效应,即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在本省进行消费。市场可达性改善,无论是对省内消费流动还是对跨省消费流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就作用力大小来看,对跨越湖北边界的样本作用力最大,依次分别为跨越江西边界样本、湖南边界样本、省内样本。(4)市场可达性提升对跨地区消费的影响存在方向上的不对称性,消费更多地从中小城市流向中心城市,为交通基础设施“虹吸效应”的存在提供了来自城际消费流视角的证据。(5)市场可达性对跨地区消费的影响具有显着的全要素生产率层面的异质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高,市场可达性改善对跨地区消费的改善作用越明显。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的建议是:(一)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持续关注省际交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资源要素跨省流动与配置提供媒介和载体。强化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统一市场的形成,让外围城市更好地融入“高铁经济圈”“1小时都市圈”,分享城市通达度提升带来的经济红利。(二)持续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市场化进程。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之间加强沟通协作,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建立完善的跨省沟通和交流机制,完善省际交通网络,积极推动跨省消费发展,最终建立起层次鲜明、结构完善的一体化城市群消费网络体系。(三)明确城市定位,因地施策。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带来了通达度提升,但也带来了“虹吸效应”。中小城市要找准产业定位,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以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经济基础吸引消费流入。

张国明[2](2021)在《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客户信用提供支付功能的信用卡产品从面世以来,已经走过了 70余年的发展路程。国内1985年发行了首张“准贷记卡”中银卡,1995年广发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纯贷记信用卡,标志着信用卡在国内的正式登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发展,信用卡从少数人的专享福利,变成了惠及大众的消费支付工具和短期信贷工具。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为了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城商行也逐渐入局开展信用卡业务。C银行作为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先行者之一,面临的竞争压力除了来自银行同业,也来自由大型电商平台推出的网络小额消费贷款产品。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凭借自身的数据优势,从第三方支付入手,推出了“蚂蚁花呗”等网络小额消费信贷产品,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卡业务产生了挤出效应。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信用卡业务营销理论、营销策略以及竞品分析等文献的阅读和整理,结合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经营数据,开展了针对性的案例分析。从对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的分析,列出了一系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因,随后分析了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的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并针对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的下一步的发展目标给出了相应的业务提升改进方案,从营销策略、管理体系等方面为当前形势下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提供参考和帮助,部分建议也可为其他银行同业的策略制定提供借鉴。

王紫[3](2021)在《互联网时代C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用支付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支付手段,正逐渐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信用卡正是信用支付最初的使用形态。商业银行作为信用卡的主要发卡机构,其一路走来,发展历程十分艰辛。尤其在当今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型企业纷纷踏入金融领域,提供移动信用支付,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这些金融产品凭借其自身的互联网平台基础,积累了庞大的客户流量,并且搭建了丰富的金融场景,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商业银行意识到信用卡行业竞争危机四伏,纷纷研发新产品功能、拓展新业务范畴、转变新营销策略,其经营理念也从以往的追求卡片发行量、实行规模扩张,过渡到重视客户体验、发现客户需求、深耕客户关系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选取了C银行信用卡业务作为研究对象,对论文的选题、文献、研究方法等构成论文环节的主要方面进行文字归纳分析。并先以文献调查法对信用卡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以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年龄段客户群体发放网络问卷,收集相关客观情报信息,对C银行当前营销策略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最终提出优化方案。本文研究发现,对于C银行来说,其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从最初亦步亦趋的探索,到如今逐步确立了本土化的经营模式,在此期间其营销策略是不断变化的。但目前仍因其组织结构调整存在困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金融科技嵌入水平有限等原因,使得营销策略上存在产品体系繁杂、营销渠道落后、客户维护不足、运营流程冗长、风险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对此,本文依据STV三角模型中的企业战略、企业策略、企业价值三大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杜永军[4](2020)在《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广大居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也逐渐改变,日常生活中对信用卡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刷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理念也被人们逐渐接受,这也为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可以说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纷纷将信用卡业务作为零售转型发展的首要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对信用卡客户开展争夺,民营银行和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金融也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对信用卡业务发起冲击,瓜分信用卡市场蛋糕。但是目前,信用卡市场营销也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定价方法不灵活、信用卡分期费率高等问题,对银行信用卡营销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我国信用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制定出适应目前国内市场环境变化,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能够给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带来良好效果的市场营销策略,已经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建行洛阳分行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营销理论工具分析和结合实际的方法对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业务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信用卡营销策略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产员工整体素质偏弱、激励措施不合理,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信用卡活动率和交易额有待提高,定价策略缺乏灵活性和后续营销活动单一,互联网科技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运用PEST分析对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我国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法规体系正逐步健全,国家制定政策刺激消费,下调刷卡手续费等;经济稳定发展,社会消费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超前消费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方式;互联网技术、第三方支付技术等发展,为信用卡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了可能。同时运用SWOT工具分析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威胁和机会。然后,运用STP理论为建行洛阳分行确定了主要的目标市场:重视关注35岁以下的年轻客户、车主客户、中高端客户及大学生客户,针对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产品策略,开发针对目标客户的产品、丰富信用卡产品功能、开发丰富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价格策略,采取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差异化定价、优化信用卡收费项目、适度降低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率;渠道策略,利用好分行的数据库渠道进行电话外呼,整合网点人员积极开展外出营销,线上和线下渠道融合,提升营销效率;促销策略,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最后为了促使建行洛阳分行营销策略能够顺利实施,从队伍建设、金融科技、加强风险防控和资源配置优化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唐婷婷[5](2020)在《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用卡业务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额呈倍数的增长,为银行创造了大量的费用、利息及中间业务收入,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各商业银行竞争加剧,想方设法提高信用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及份额。然而风险是与收益成正比的,伴随着信用卡业务繁荣而来的是高风险,由于近年来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期,经济增速开始变缓,信用卡业务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隐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虚假办卡、套现、伪冒办卡、恶意透支等信用卡违约风险越来越突出,扰乱了金融秩序,为商业银行带来损失,如果有效的规避风险、及时化解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挑战。C银行S分行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具有一般商业银行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行业经济周期等信用卡违约风险理论,以该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违约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发现: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概率会受个人信用卡客户来源、个人信用卡持卡人的性别、年龄、行业、个人信用卡资金用途、外部环境、银行经营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成因主要是商业银行“跑马圈地”粗放式经营、个人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卡客户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等。为防范及化解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需要从五个方面改进:第一,加强大数据的使用,把好准入关防范风险;第二,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由重规模向重质量及效益转变;第三,优化用卡环境,逐步减少“逆向选择”的不利影响;第四,完善信用卡风险防控体系;第五,建立健全完善、共享的个人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

毛高同[6](2020)在《新互联网支付监管下X支付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推动第三方支付市场获得快速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支付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时间仍较短,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仍滞后于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使得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的弊端不断暴露,金融风险加速累积。为了规范市场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第三方支付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从2016年开始针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监管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监管力度不断加码,市场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成功实现突围,成为当前各第三方支付公司管理层亟待破解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X支付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公司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其次,运用PEST、SWOT等战略分析工具,对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及优势和劣势进行诊断与辨识;在此基础上对X支付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为破解公司当前发展困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成功实现突围提供决策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对第三方支付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第三方支付及发展战略相关概念、内容等进行阐释,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参考;其次,在对X支付公司经营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行业和公司三个层面分析公司的发展环境;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从战略目标制定、战略施行、战略保障等方面对公司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的结论不仅对X支付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也为同行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袁雪[7](2020)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信用卡业务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用卡作为获得广大认可与接受度的金融工具,已经成为数银行的重点业务,是银行进行零售战略转型的主力战场。伴随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型支付、信贷方式不断涌现,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信用卡业务势必带来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互联网金融与创新两方面基础理论入手,借助金融脱媒理论、长尾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理论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在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探析中,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通过产品趋同性、信用卡获客渠道来说明,互联网金融在发展长尾客户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抢夺信用卡业务客户。截至2018年12月,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达6.86亿张,信用卡授信总额15.40万亿元,发卡量及授信总额增速方面自2018年都有所回落。在市场集中度方面,卡量CR4指数超过70%,交易额CR4指数未达50%,交易额占比第一名的招商银行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网络交易的复杂性与隐蔽性为客户信息泄露、欺诈交易提供温床,使银行对刷卡资金流向监管更为困难。网络贷款平台问题频出的同时,互联网金融风险向信用卡传导,共债风险使得2019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的不良率较2018年有所攀升。在银行进行信用卡创新的环境分析中,通过PEST理论宏观层面分析外部环境条件,在政治法律层面,国家实施科技赋能经济战略,并鼓励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公平竞争;经济环境方面,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社会环境方面,通过发卡数据分析,信用卡消费群体是80后为主占42%,但90后的增长趋势不可忽视已达28%;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用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激烈竞争,邮储银行积极从自身业务实际出发,查找问题,对症下药。通过对标同业,丰富自己的信用卡产品体系与用卡权益;通过STP市场细分,锁定重点发展方向为三四线中青年客户,并开展针对性营销策略;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信用卡贷前袋中与贷后全生命周期客户管理;借助智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结合邮储银行信用卡创新实践,为信用卡业务创新提供一些理论与实际支撑。

吴婧婧[8](2019)在《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金融改革及利率市场改革的深入,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利差空间正在快速缩窄,为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保持一定的利润增长率,各行都已在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寻求创新的收入增长点。目前我国各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大多仅占其整体收入30%左右,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50%的占比显然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各金融机构也都已纷纷将中间业务收入作为其利润增长点,在中间业务上进行深耕创新。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互联网金融公司快速崛起,其凭借着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及优质的客户服务体验快速扩大市场份额,这也使得传统金融行业受到了重大的冲击。X银行作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同样面临着以上巨大的冲击及挑战,迫切需要设计并经营具有竞争力的中间业务收入产品。X银行信用卡中心自2012年起设计开发了签约分期业务,其作为一项中间业务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且每年均以30%的提升率增长。但是,这项业务的进入门槛很低,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开始盯上这块快速增长的蛋糕,近年来签约分期业务的市场竞争已愈加激烈,要使得此业务持续保持高增长率,且在同业、异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符合市场需求且可执行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目前对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的相关研究及文献参考都较少,本文使用了理论分析法、市场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创新地针对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第一,通过对市场定位理论、服务营销组合理论进行研究并且针对信用卡消费行为以及信用卡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启示;第二,通过分析了X银行以及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目前的发展情况,发现其在定位战略及营销组合策略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通过针对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的营销环境及SWOT分析,提出了基于SWOT的战略方向;第四,通过使用市场细分理论提出了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定位战略;第五,运用7P营销理论制定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本文通过针对消费者对消费观念及信用卡分期理念的调研以及目前整体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首先,需要充分分析消费者行为并捕捉规律,设计有针对性产品及营销策略;其次,应寻求错位竞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最后,持续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动态的研究判断,保持内生动力,获取业务的成功营销。同时,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分析,笔者针对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提出了两方面的主要管理建议:一方面,确定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应选择积极进取型的战略,其应更精准的细分市场。在地理细分上,选择一、二线主要城市的都市居民以及三、四、五线城市及小城镇青年客群。在人口细分上,将年龄25-35周岁,处于成立家庭阶段,超前消费需求旺盛的筑巢族定位为首要目标市场,将年龄36-50周岁,收入较高的中产阶级作为悦享族定位为重要目标市场,将年龄25周岁以下,收入较低的青涩族定位为潜力型目标市场。在行为细分上,将定位于具有中、高频消费的客户群体、消费场景中的潜在客户以及品牌忠诚度高的客户群体。同时,为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设立创新品牌“阿拉丁杰灵”,此独特的品牌体现出“理财帮手”和“按需定制”两种特质。在产品定位上,将两种签约类型分别定位,签约账单分期产品定位为“省心、集零为整”,而将签约单笔分期产品定位为“灵活、方便、自主、节约”。在服务定位上,明确其定位为“高素质、高效率、高质量、更安全、更贴心”。另一方面,确定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的营销组合策略。第一,在产品策略上,应进行产品内部组合、与X银行信用卡中心及X银行集团内的相关产品进行协同,以及产品的不断创新迭代;第二,在定价策略上,可综合运用期望利润定价、认知价值定价、差别定价以及促销定价的策略,制定有竞争力的定价体系;第三,在渠道管理上,应充分体现X银行线下渠道的优势,且快速布局发挥线上渠道,同时将线上及线下渠道进行融合,提升营销及服务能力;第四,在促销策略上,应有效利用人员推销策略、广告策略、营业推广策略以及直复营销策略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进行组合以提升促销成效;第五,在人员策略上,应实施内部营销,强化优化服务培训和激励,合理配置服务人员,提升服务动能及效率;第六,在过程管理策略上,应优化服务蓝图、服务标准、加强服务质量监督使得服务更为有效及合理;第七,在有形展示策略上,应优化X银行CI并将其细化在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上,同时确保其能全方位进行有效展示。

张勇[9](2019)在《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文中提出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在初创时备受社会推崇,被认为是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创新,可以有效实现劳保医疗与公费医疗的平稳过渡。时至今日,社会与学术界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讨论越来越剧烈,而讨论的关键点在于个人账户的初衷是否符合今天的发展形势、个人账户制度该如何进行改革。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初衷是形成自我缴费责任意识,自我积累,自我约束,既满足门诊医疗费用的支付需要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又达到控制医疗费用膨胀的目的。但实际的运行效果却偏离政策初衷,一方面是个人账户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却是统筹基金面临“穿底”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功能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明确改革的方向。本文首先根据格鲁斯曼健康需求模型和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建立起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对参保人医疗需求和医疗费用影响的研究假设;其次,根据政策初衷,运用经济学理论和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个人账户的约束功能和积累功能的机制设计和运行效果,讨论了影响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和如何理性看待这两个功能,并基于功能优化提出改革的目标。基于对个人账户政策功能的反思,本研究的个人账户运行效果分析框架为:(1)政策目标评价。实证分析个人账户的积累闲置情况和对控制医疗费用的影响;(2)政策需求方评价。调查分析参保人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改革和社区门诊保障政策的满意度。根据上述评价指标,本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淡化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为例,分析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的运行效果。采用的数据是2010年至2016年的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的数据,以及东莞市参保职工的抽样调查问卷数据。首先,利用东莞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统计数据,分析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现状;建立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FE计量模型,重点分析个人账户对医疗保险费用的约束效果。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东莞市淡化个人账户,建立社区门诊统筹背景下的参保人就医行为和医疗负担;以及参保人对个人账户改革、对社区门诊统筹制度和对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本文以东莞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为例,分析结论为:一、东莞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结余逐年递增,积累率较高,淡化个人账户的改革未明显降低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量。二、东莞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未明显发挥对医疗费用的约束作用。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个人账户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结论为:(1)东莞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对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医疗费用均无显着的约束作用:在模型中引入2013年个人账户改革的政策虚拟变量后,发现东莞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也未能发挥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约束作用。三、东莞市参保人社区首诊率和分级诊疗率提高。在实行新的医疗保障政策后,新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对于“无论大病小病都扎堆大医院”的现象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参保人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医疗行为显着增加,住院意愿降低。四、参保人对个人账户制度改革和社区定点医疗机构满意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参保民众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持肯定态度,参保民众对个人账户改革各项政策设计、政策执行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均认可度较高。五、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需要保障参保人的门诊医疗需求。从影响参保人满意度的因素分析结果看,影响参保人对个人账户改革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社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门诊医疗费用的实际报销比例、制度可报销的病种和药品范围限制,以及经办管理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态度。可见,改革不单纯是是否取消个人账户的问题,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保障参保人的门诊医疗需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现有的个人账户制度并未能达到原定的政策目标;东莞地区的改革,尽管在提高社区首诊和分级诊疗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参保人的门诊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对改革的满意度也较高,但是,改革并未改善个人账户的资金闲置,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依然较低,也未能发挥约束医疗费用膨胀的作用。需要以保障门诊就医需求为目的,改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新型的、统一的门诊保障制度。因为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特征和政策依赖,使改革不可能断然取消个人账户,需由易及难的分步改革,减低改革的阻力。本文的创新点:一是基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功能,即积累和约束功能,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运行效果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二是在实证分析东莞个人账户的约束性效果时,引入政策改革的时间虚拟变量和工具变量,分析个人账户及其改革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三是在研究数据方面,本研究使用了东莞市医疗保险面板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结合两种数据优点,系统评价该地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一是医疗费用约束效果的实证分析中没有对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进行控制。这对分析医疗费用的结果有一定影响,但在本文的比较分析中,不影响基本结论;二是受可获得数据限制,研究中没有对彻底取消个人账户的试点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而是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和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提出逐步取消个人账户的理由。

石娜娜[10](2018)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生产、对外贸易和商品流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7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接近全世界的33%,产值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从2009年起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6万亿人民币,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品流通大国,但由于在国际上缺少独立自主的流通渠道,缺乏国际一流的流通企业,中国还并不算是商品流通强国,同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国际流通影响力太小。自2004年我国商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世界知名零售企业纷至沓来,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一落户中国,零售业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但是在国际化的大潮下,中国零售企业一直被动地接受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没有主动做出国际化的回应。自2001年我国正式实施“走出去”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从2012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2015年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与我国成为商品出口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和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极不协调的是我国零售业“走出去”却明显滞后。从《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来看,截至到2016年末,我国的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691.7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13573.9亿美元的12.5%。2016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08.9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1961.5亿美元的10.7%。更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投资流量还是投资存量,目前我国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东盟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零售企业国际化始于二十世纪中后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管制的放松,零售业向海外扩张进行跨国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不但有发达国家更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其中,跨国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国际化一经日益成为全球零售领域的重要特征。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2018》显示,2016财年“全球零售250强”企业中有168家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国际化率为67.2%。国际知名的零售商沃尔玛和家乐福分别在29个和34个国家经营,其中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有5332个门店,还有6363个门店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等海外市场,2016年净销售额4813.17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不含山姆会员店)贡献了 1161.19亿美元,贡献率超过27%。2016年家乐福门店数量达到11935个,法国本土5539家,其余6396家分别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并贡献了年销售额766.45亿欧元的53.16%。可以说国际化是这些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取得成功乃至成为行业巨头的关键因素之一,沃尔玛更凭借其在全球布局获得可观收益,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2015年8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已经中指出:必须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必须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为此,要大力实施流通“走出去”战略。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并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要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流通网络。经受了本土零售国际化竞争的洗礼后,中国零售企业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资源条件,“走出去”可以成为中国零售企业转型发展、开拓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流通产业国际化和世界产业控制权一经从制造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的大背景下,积极地推动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形成中零售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发展,是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巩固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国家竞争优势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以中国零售业对外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跨国零售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一般经验,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探讨在当前独特的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时机下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首先从零售业“走出去”战略入手,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然后,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循此逻辑,按照“战略提出→国际经验比较→现状描述与案例分析→路径选择”的总体框架展开。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节,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理论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是论文的第三章,总结了“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发展、演变和实施成果,以及当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是国际经验比较,该部分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分析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第四部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路径研究,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五章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以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结合的方式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状况,并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分析跨境电商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的作用。第七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研究。第八章,对接“一带一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二、刷卡消费提速的现实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刷卡消费提速的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市场可达性如何影响跨地区消费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消费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市场可达性的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目标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框架
    1.4 拟突破难题与可能的创新
    1.5 研究不足与展望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西方消费理论
        2.1.2 新经济地理理论
        2.1.3 流空间理论
    2.2 作用机理
        2.2.1 降低信息交流与运输成本
        2.2.2 扩大可选择目的地的市场范围
    2.3 模型设定
    2.4 研究假设
3 市场可达性与跨地区消费的现状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3.1.1 变量选取
        3.1.2 数据来源
        3.1.3 描述性统计
    3.2 市场可达性的指标的构建
    3.3 市场可达性与跨地区消费的现状
        3.3.1 市场可达性的现状分析
        3.3.2 跨地区消费的现状分析
4 市场可达性对跨地区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基准回归分析
        4.1.1 基准回归结果
        4.1.2 内生性检验
        4.1.3 稳健性检验
        4.1.4 行业异质性分析
    4.2 消费流向的不对称性检验
    4.3 省际边界效应分析
    4.4 基于资源配置的城市异质性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信用卡业务
        2.1.2 第三方支付
        2.1.3 网络小额消费贷款业务
    2.2 理论基础
        2.2.1 “4P”营销理论
        2.2.2 波特五力模型
第3章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
    3.1 C银行扬州分行概况
        3.1.1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部简介
        3.1.2 主要营销目标完成情况
    3.2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策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3.1 现有竞争者分析
        3.3.2 潜在进入者分析
        3.3.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3.4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3.3.5 替代品分析
    3.4 信用卡业务现有营销策略
        3.4.1 信用卡业务产品策略
        3.4.2 信用卡业务价格策略
        3.4.3 信用卡业务渠道策略
        3.4.4 信用卡业务促销策略
第4章 信用卡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
        4.1.1 信用卡产品同质化
        4.1.2 定价模式较为单一
        4.1.3 渠道利用不充分
        4.1.4 促销效果有待提升
    4.2 信用卡营销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产品方面
        4.2.2 价格方面
        4.2.3 渠道方面
        4.2.4 促销方面
第5章 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优化
    5.1 C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
        5.1.1 调整产品策略
        5.1.2 研究差异化定价方案
        5.1.3 开展用卡促销
        5.1.4 完善渠道建设
    5.2 信用卡业务营销优化策略的实施保障
        5.2.1 强化协同营销能力
        5.2.2 细化日常工作管理
        5.2.3 健全管理梯队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3)互联网时代C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信用卡营销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信用卡营销概述
        2.1.1 信用卡营销定义
        2.1.2 信用卡相关功能及权益
        2.1.3 信用卡收入构成和盈利模式
    2.2 信用卡营销的理论基础
        2.2.1 PEST分析模型
        2.2.2 STV三角模型
        2.2.3 品牌营销战略
第3章 C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3.1 C银行信用卡业务简介及发展现状
        3.1.1 业务简介
        3.1.2 发展现状
    3.2 C银行现行信用卡营销策略
    3.3 C银行信用卡营销环境分析
        3.3.1 宏观环境分析
        3.3.2 微观环境分析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C银行信用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商业银行信用卡问卷调查
        4.1.1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1.2 调查结果的统计
    4.2 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4.2.1 产品体系繁杂
        4.2.2 营销渠道落后
        4.2.3 客户维护不足
        4.2.4 运营流程冗长
        4.2.5 风险管理存在漏洞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组织结构调整存在困难
        4.3.2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4.3.3 金融科技嵌入水平有限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C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优化
    5.1 基于STV三角模型的C银行信用卡营销战略
        5.1.1 强化客户管理,细分客群市场
        5.1.2 选取目标市场,开发独创产品
        5.1.3 完善经营模式,明晰市场定位
    5.2 基于STV三角模型的C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
        5.2.1 差异化策略
        5.2.2 营销组合策略
        5.2.3 销售策略
    5.3 基于STV三角模型的C银行信用卡营销价值
        5.3.1 突出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
        5.3.2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5.3.3 加强金融科技,完善风控体系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现实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框架
        1.2.1 研究对象
        1.2.2 主要内容
        1.2.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1.3 信用卡业务营销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
        1.3.2 国内研究文献
        1.3.3 文献述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信用卡概况
        2.1.1 信用卡概念及特征
        2.1.2 信用卡发展历程
    2.2 营销策略相关理论与工具
        2.2.1 营销策略相关理论
        2.2.2 其他市场营销理论
    2.3 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
        2.3.2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2.3.3 SWOT分析
        2.3.4 STP分析
第三章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建行洛阳分行及其信用卡概况
        3.1.1 建行洛阳分行简介
        3.1.2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业务概况
    3.2 建行洛阳市分行信用卡发展现状
        3.2.1 信用卡主要产品和服务
        3.2.2 信用卡客户拓展
        3.2.3 信用卡活动率和交易额
        3.2.4 信用卡分期交易
        3.2.5 信用卡中间业务收入
        3.2.6 信用卡资产质量
    3.3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存在问题
        3.3.1 员工整体素质偏弱,激励措施不合理
        3.3.2 产品同质化严重
        3.3.3 信用卡活动率低
        3.3.4 产品定价不够灵活
        3.3.5 后续促销活动少
        3.3.6 互联网科技化水平亟待提高
第四章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环境分析
    4.1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业务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行业环境分析
        4.2.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4.2.2 潜在进入者威胁
        4.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4.2.4 购买者议价能力
        4.2.5 替代品的威胁
    4.3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4 SWOT组合策略制定
        4.4.1 机会-优势组合SO战略
        4.4.2 机会-劣势组合W0 战略
        4.4.3 威胁-优势组合ST战略
        4.4.5 威胁-劣势组合WT战略
第五章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STP分析
    5.1 市场细分
        5.1.1 按照年龄进行细分
        5.1.2 按照社会阶层进行细分
        5.1.3 按照职业进行细分
    5.2 选择目标市场
        5.2.1 年轻消费者客群
        5.2.2 车主客户群体
        5.2.3 私营企业主客户群体
        5.2.4 大学生客户群体
    5.3 市场定位
第六章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
    6.1 产品策略
        6.1.1 开发针对目标客户的产品
        6.1.2 丰富信用卡产品的功能
        6.1.3 开发富有当地特色的产品
    6.2 价格策略
        6.2.1 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
        6.2.2 优化信用卡收费项目
        6.2.3 适度降低信用卡分期费率
    6.3 渠道策略
        6.3.1 利用好分行数据库渠道,积极开展人员外呼
        6.3.2 整合网点人员,开展外出营销
        6.3.3 线上和线下渠道融合,提升营销效率
    6.4 促销策略
        6.4.1 加大产品广告宣传力度
        6.4.2 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
        6.4.3 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第七章 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7.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晋升机制
        7.1.1 逐步引导以零售优先为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
        7.1.2 逐步完善以员工成长为目标的晋升体系
        7.1.3 逐步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标准的薪酬管理体系
    7.2 用金融科技提升数字化价值创造能力
        7.2.1 向客户经营延伸,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7.2.2 向业务渠道延伸,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7.3 加强风险管控,持续提升信用卡发展质量
        7.3.1 着力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建设
        7.3.2 着力加强风险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7.4 优化财物资源配置
第八章 研究结论
    8.1 本文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概念及基础理论概述
    2.1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相关概念
        2.1.1 信用卡的定义
        2.1.2 信用卡违约风险的内涵及表现
    2.2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特点及来源
        2.2.1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特点
        2.2.2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来源
    2.3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理论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经济周期理论
        2.3.4 信用脆弱理论
        2.3.5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业务发展与违约风险现状分析
    3.1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3.1.1 信用卡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3.1.2 信用卡贷款额再创新高
        3.1.3 信用卡业务收入逐年增加
    3.2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现状
        3.2.1 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多发
        3.2.2 个人信用卡违约手段多变
        3.2.3 个人信用卡资产质量堪忧
第四章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4.1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概率影响因素分析
    4.2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案例分析
        4.2.1 信用卡争议欺诈案
        4.2.2 伪冒办卡案
        4.2.3 信用卡套现案
        4.2.4 学生信用卡管理缺陷案例
        4.2.5 商户受理信用卡刷卡争议案
    4.3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4.3.1 “跑马圈地”式粗放经营
        4.3.2 “信息不对称”的违约风险
        4.3.3 社会信用体系还需完善
        4.3.4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4.3.5 信息技术应用不够
    4.4 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业务违约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4.1 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不足
        4.4.2 信用卡风险意识淡薄
        4.4.3 风险评估模型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4.4.4 贷后管理体系不完善
第五章 防范化解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的对策
    5.1 加强大数据的使用,把好准入关防范违约风险
        5.1.1 依托预审批系统,优化信用卡新增客户结构
        5.1.2 强化新一代模型搭建功能的推广使用,丰富优质客群资源
        5.1.3 加强外部信息交互,获取S分行系统外优质客户
    5.2 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由重规模向重质量及效益转变
        5.2.1 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5.2.2 建立完善科学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合规制度
        5.2.3 强化信用卡中心内部管理,提高防范化解违约风险的能力
    5.3 优化用卡环境,逐步减少“逆向选择”的不利影响
    5.4 完善信用卡风险防控体系
        5.4.1 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5.4.2 加强信用卡风险预警制度建设
        5.4.3 优化催收外包合作机制
    5.5 建立健全完善、共享的个人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
        5.5.1 健全国家法律政策
        5.5.2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第六章 总结及思考
    6.1 研究结论
    6.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互联网支付监管下X支付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及发展战略概述
    2.1 第三方支付概述
        2.1.1 概念与内涵
        2.1.2 特点
        2.1.3 分类及业务流程
    2.2 发展战略概述
        2.2.1 内涵
        2.2.2 基本框架
        2.2.3 基本工具
第三章 X支付公司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3.1 经营发展现状
        3.1.1 公司概况
        3.1.2 发展历程
        3.1.3 业务资质
        3.1.4 核心管理团队
        3.1.5 经营状况
    3.2 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X支付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竞争者环境
        4.2.2 替代品环境
        4.2.3 议价环境
    4.3 内部发展环境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第五章 X支付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5.1 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分析
    5.2 发展战略分析
        5.2.1 SO方向战略分析
        5.2.2 ST方向战略分析
        5.2.3 WO方向战略分析
        5.2.4 WT方向战略分析
    5.3 战略保障措施
        5.3.1 增强风险防控和处理能力
        5.3.2 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力度
        5.3.3 加强公司文化建设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信用卡业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基础理论
        一、金融脱媒理论
        二、长尾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四、“普惠金融悖论”理论
        五、交易成本理论
    第二节 创新理论
        一、协同创新理论
        二、创新扩散理论
        三、创新双螺旋理论
        四、社会网络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用卡环境的冲击
        一、对客户营销的冲击
        二、对支付环境的冲击
        三、对授信额度的冲击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获客渠道的影响
        一、对信用卡市场份额的影响
        二、对信用卡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三、对信用卡产品趋同性的影响
        四、对信用卡差异化定价的影响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影响
        一、对信用卡支付使用带来的变化
        二、对信用卡风险指标带来的变化
        三、对征信监管执行带来的变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用卡业务创新环境分析
    第一节 外部创新环境分析
        一、政治及法律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二节 内部创新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内部创新环境机遇
        二、内部创新环境挑战
    第三节 信用卡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用卡资金管控趋严
        二、市场竞争愈发激励
        三、信息获取存在局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用卡业务创新案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业务分析
    第一节 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现状
        一、发卡规模
        二、同业对比
    第二节 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问题分析
        一、信用卡产品体系待完善
        二、营销获客手段较传统
        三、风险管理手段待丰富
        四、用卡支付环境待整合
        五、客户服务体验待提升
    第三节 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创新措施
        一、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产品权益创新
        二、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创新
        三、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创新
        四、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支付环境改善
        五、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精细化客户管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架构
        二、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一、定位理论
        二、服务营销组合理论
        三、启示
    第二节 有关信用卡营销的研究
        一、信用卡消费行为研究
        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
        三、启示
第三章 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X银行现状介绍
        一、X银行发展历史
        二、X银行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
        三、X银行业务构成及发展情况
    第二节 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现状
        一、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介绍
        二、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营销现状
        三、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业绩进展情况
    第三节 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战略上的问题
        二、营销组合策略上的问题
第四章 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的营销环境与SWOT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
        一、政治法律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文化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二节 微观环境
        一、目标顾客
        二、竞争对手
        三、合作伙伴
        四、企业内部组织因素
    第三节 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会
        四、威胁
        五、基于SWOT的战略
第五章 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定位战略
    第一节 市场细分
        一、地理细分
        二、人口细分
        三、行为细分
    第二节 目标市场选择
        一、基于地理细分的目标市场选择
        二、基于人口细分的目标市场选择
        三、基于行为细分的目标市场选择
    第三节 市场定位
        一、品牌定位
        二、产品定位
        三、服务定位
第六章 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第一节 产品策略
        一、产品组合
        二、产品协同
        三、产品创新
        四、产品调整
    第二节 定价策略
        一、期望利润定价
        二、认知价值定价
        三、差别定价
        四、促销定价
    第三节 渠道管理策略
        一、线下渠道管理策略
        二、线上渠道管理策略
        三、线上、线下渠道协同管理策略
    第四节 促销策略
        一、人员推销策略
        二、广告策略
        三、营业推广策略
        四、直复营销策略
    第五节 人员策略
        一、实施内部营销,打造服务文化
        二、强化优化服务培训和激励,提升服务动能
        三、合理配置服务人员,提升服务效率
        四、重视服务人才培养
    第六节 过程管理策略
        一、优化服务蓝图
        二、优化服务标准
        三、加强服务质量监督
        四、管理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互动
    第七节 有形展示策略
        一、完善企业CI
        二、在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中细化CI策略
        三、全方位有形化展示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本文为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提出的主要管理建议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改进
        一、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本课题后续研究中的改进思路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二、医疗保险费用控制
        三、政策评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激励机制设计理论
        二、格鲁斯曼健康需求模型
        三、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第三节 政策运行效果的分析框架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评价标准
        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初衷
        一、政策缘起
        二、发展历程
        三、功能定位
    第二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改革模式
        一、改革的目标导向
        二、改革思路解析
        三、改革模式归纳
第三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功能的理论分析与运行状况
    第一节 个人账户支付功能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效用可衡量的福利经济学
        二、个人账户政策支付功能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与约束功能的理论分析
        一、积累功能的预期效用模型
        二、约束效用的费用分担理论模型
    第三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与约束功能的运行状况
        一、个人账户资金积累状况
        二、资金积累的原因分析
        三、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增长情况
        四、医疗保险费用膨胀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路径依赖
        一、改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路径依赖
第四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目标评价—以东莞市为例
    第一节 东莞市医疗保险制度与个人账户改革
        一、东莞市“三保合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历程
        二、制度整合的影响因素
        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背景
        四、政策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特点
    第二节 数据来源、样本信息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信息
    第三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状况
        一、指标说明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约束效果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约束功能的评估方法
        二、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
        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额对个人账户支出的影响
    第五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与约束功能的实践反思
        一、积累功能的反思
        二、约束功能的反思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及改革效果的需求评价——参保人政策满意度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内容
        三、抽样方法与样本分布
        四、质量控制
        五、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变量选取
        一、因变量选取
        二、自变量选取
        三、变量定义表
    第三节 就医行为和政策满意度的描述分析
        一、参保人就医行为分析
        二、参保人对个人账户改革的满意度
    第四节 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二、影响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满意度的Logistic分析
        三、影响社区首诊满意度的因子分析
    第五节 讨论
        一、参保人就医行为状况
        二、参保人对个人账户制度的认知情况
        三、影响参保人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有待深化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来源
        1.2.1 垄断优势论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3 内部化理论
        1.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5 价值链理论
        1.2.6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难点和不足
第2章 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综述
    2.1 国外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内涵
        2.1.2 零售业国际化的动机
        2.1.3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2.1.4 零售业国际化的进入方式
        2.1.5 零售业的标准化与本土化
        2.1.6 零售业国际化的撤资
    2.2 国内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走出去”战略
        2.2.2 国内流通产业的地位和贡献
        2.2.3 国内学者对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
        2.2.4 中国零售业的“走出去”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
    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概况
        3.1.1 中国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3.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空间分布情况
        3.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情况
        3.1.4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数量少
    3.2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分析
        3.2.1 国美进军香港
        3.2.2 苏宁的国际化
        3.2.3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
    3.3 零售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
        3.3.1 零售业“走出去”的宏观影响因素
        3.3.2 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影响因素
    3.4 零售业“走出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4.1 变量选择
        3.4.2 模型设计
        3.4.3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3.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5.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3.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3.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缓慢的原因分析
        3.6.1 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弱
        3.6.2 中国零售企业品牌影响力小
        3.6.3 中国零售企业缺乏国际经验
        3.6.4 中国零售企业承担汇率风险能力差
        3.6.5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支持少
第4章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经验
    4.1 全球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状况
        4.1.1 全球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2 零售商的市场主导能力
        4.1.3 发达国家跨国零售企业的主导地位
        4.1.4 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5 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多样化
        4.1.6 零售业的经营国际化
        4.1.7 零售业的零售数字化
    4.2 发达国家的零售国际化
        4.2.1 美国的零售国际化
        4.2.2 欧洲的零售国际化
        4.2.3 日本的零售国际化
        4.2.4 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般经验
    4.3 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以泰国为例
        4.3.1 发展中国家零售国际化的一般情况
        4.3.2 泰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4.3.3 卜蜂莲花的国际化
        4.3.4 卜蜂莲花在华扩张历程
第5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5.1 “走出去”战略
        5.1.1 “走出去”的内涵
        5.1.2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5.1.3 “走出去”的概况
    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宏观视角
        5.2.1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宏观背景
        5.2.2 顺应对外经济的发展规律
        5.2.3 构建自主流通网络的重要手段
        5.2.4 价值链升级的外部驱动
        5.2.5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部推动
        5.2.6 有利于缓和中美贸易摩擦
        5.2.7 有助于供给侧改革顺利实施
        5.2.8 实现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
        5.2.9 促进我国文化输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5.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微观视角
        5.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推动因素
        5.3.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拉动因素
        5.3.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便利化因素
第6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创新途径:跨境电商
    6.1 跨境电子商务
        6.1.1 跨境电子商务的涵义
        6.1.2 跨境网络零售
    6.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6.2.1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
        6.2.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
    6.3 跨境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区别
        6.3.1 跨境电商具有跨地域性
        6.3.2 跨境电商信息传播速度快
        6.3.3 跨境电商以大数据为基础
        6.3.4 跨境电商的成本结构不同
        6.3.5 跨境电商的客户体验不同
    6.4 跨境电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新途径
    6.5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6.5.1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6.5.2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劣势
        6.5.3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机遇
        6.5.4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挑战
    6.6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实现路径
        6.6.1 国家参与和政策支持
        6.6.2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6.6.3 多种手段改善网购体验
        6.6.4 改进物流效率
        6.6.5 巩固制造业基石
        6.6.6 不遗余力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第7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1 “一带一路”倡议
        7.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7.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2.1 相对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2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3 零售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
        7.2.4 相对于其他地区“一带一路”给零售业带来的比较优势
第8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8.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时机选择
        8.1.1 零售企业具备“走出去”能力的时机
        8.1.2 进入目标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
    8.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
        8.2.1 中亚五国
        8.2.2 东南亚十一国
        8.2.3 南亚八国
        8.2.4 独联体七国
        8.2.5 中东欧及南欧十八国
        8.2.6 南太平洋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8.2.7 西亚北非国家和蒙古
    8.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进入方式选择
        8.3.1 中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2 东南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3 印度的进入方式
        8.3.4 独联体国家的进入方式
        8.3.5 澳大利亚的进入方式
    8.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业态选择
    8.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标准化与本土化战略
    8.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支撑体系
        8.6.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宏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基础改造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9.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可行性
        9.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刷卡消费提速的现实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市场可达性如何影响跨地区消费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D]. 蔡萌萌. 武汉大学, 2021
  • [2]C银行扬州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张国明. 扬州大学, 2021(09)
  • [3]互联网时代C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王紫. 沈阳大学, 2021(06)
  • [4]建行洛阳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D]. 杜永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5]C银行S分行个人信用卡违约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唐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新互联网支付监管下X支付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毛高同.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信用卡业务创新研究[D]. 袁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8]X银行信用卡签约分期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吴婧婧. 上海财经大学, 2019(07)
  • [9]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D]. 张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10]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D]. 石娜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信用卡消费加速的现实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