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高级应用程序

LabVIEW高级应用程序

一、LabVIEW高级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丁才[1](2020)在《基于USRP的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严重短缺。同时,全双工通信允许两个通信节点同一时间在同一频带上传输数据,理论上能够成倍提升频谱效率。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的实现在全双工通信的研究中起着验证和突破的重要作用,对全双工通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相位噪声加性高斯化的全双工极化自干扰消除研究》(项目编号:61501050)。目前在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的实现中,采用的大多是时频域的自干扰消除算法。本文以极化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利用信号极化状态匹配和失配的原理,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基于USRP(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设计和实现了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并分析了全双工通信技术及实验平台的相关研究现状。首先指出自干扰是限制全双工通信的主要因素,并按时频域、空域和极化域对全双工自干扰消除进行了分类和介绍。同时总结了已实现的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表明目前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中大多采用的是时频和空域的自干扰消除技术。接着阐述了极化全双工通信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原理,为设计实现极化全双工通信平台奠定了基础。(2)对基于USRP的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进行了需求分析并设计了平台总体方案和功能。首先针对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极化自干扰消除、收发器控制和平台性能衡量指标三个基础需求并根据需求对软硬件开发平台进行了选择。其次结合软硬件选型从基础配置和总体架构两方面给出了平台总体方案设计。最后对于平台需求和总体方案给出了极化全双工通信、平台控制、平台显示三个功能设计。(3)根据设计方案实现了基于USRP的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首先给出了平台功能架构实现,然后分别阐述了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极化全双工通信、平台控制和平台显示三大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案及具体实现过程。此外对于极化全双工通信中出现的H、V两路信号时延进行了计算。最后成功针对已实现的平台进行了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表明了所实现的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的有效性。本文利用基于极化自干扰消除技术的匹配和失配原理和基于USRP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采用极化域自干扰消除技术的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对实现过程中出现的H、V两路信号时延问题进行了计算,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了实验平台功能的有效性,对未来全双工通信及极化信号处理等研究工作的实验验证具要重要意义。

贾斌[2](2020)在《小型区域能源能量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化石能源紧缺,传统供能系统效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能源供能系统以综合利用率高、低碳环保、可靠性高等特点成为国内外重点推广的供能形式。本文以小型区域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旨在开发一套专用于区域能源系统,具备能量优化、运行管理等功能的能量管理系统,为区域能源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基础。首先,针对某区域能源系统的运行结构,分析了系统各能量流之间的耦合关系,充分考虑到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可再生能源与用户负荷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以系统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基于实时数据修正日前计划的能量管理策略,并提出了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验证了所设计能量管理策略的可行性,为能量管理系统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区域能源系统的需要,借鉴相关工程应用经验,对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开发实现了以OPC技术为基础,LabVIEW为开发工具,调用MATLAB实现优化算法求解,连接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的能量管理系统。由于选用的LabVIEW与OPC为同一公司开发,且LabVIEW内置有MATLAB、MySQL连接接口。因此,最终形成了具有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单一平台搭建的区域能源能量管理系统。最后,为了验证能量管理系统的可行性,所开发的能量管理系统依托实验室硬件平台进行验证,各功能模块均成功通过测试,实现了区域能源数据监控、数据存储、设备控制、能量管理等功能,为区域能源的实施应用提供了基础。

王加雷[3](2020)在《结构减震(振)控制系统实时混合试验仿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拟静力试验、振动台试验和拟动力试验的发展与完善,大型化、复杂化和网络化的试验技术,被研究学者提出与实现。实时混合试验是一种新型的试验方法,它将上部简单的框架结构或易于分析的结构作为有限元模型,即数值子结构,将动力响应难以分析的结构作为试验子结构。解决了振动台试验昂贵及无法足尺和拟静力试验不能模拟地震波的难题。由于实时混合试验对加载动力元件和软件程序的要求很高,目前计算的软件和平台搭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开发出大型通用的实时混合试验平台。本文基于LABVIEW程序,应用于两个不同工程例子,应用一是引入PID控制算法,搭建虚拟作动器混合试验平台。应用二是搭建广州塔LABVIEW混合仿真试验平台,进行广州塔TMD减震(振)仿真试验,进一步实现搭建TMD实时混合试验平台。本文完成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LABVIEW与SIMULINK混合仿真策略。首先,LABVIEW作为一种图形编程语言软件,容易搭建虚拟仿真系统程序,控制研究的试件。其友好的操作界面和数据流传递方式,方便开发不同的试验平台。虚拟的试件可以选用传递函数的控制理论。再者,SIMULINK可以实现计算模型,MATLAB编译器封装SIMULINK模型,SIMULINK可以根据计算模型选用不同算法。最后,通过Model Interface Tookit(MIT)实现两者之间的通讯,LABVIEW调用动态链接库(DLL)。验证LABVIEW与MATLAB之间的传输信号时滞很小,可以实现程序的联合开发。(2)针对消能减震(振)结构,基于开发实时混合试验仿真程序,进行混合试验仿真验证。基于结论(1)提出的仿真策略,引入PID控制算法,研究消能减震(振)结构实时混合试验方法。以一带有粘滞阻尼器的五层框架模型为算例,进行混合仿真计算,对比Newmark-β法和状态空间法计算的响应结果,验证程序正确性,对比SIMULINK与LABVIEW混合仿真计算的响应,结果基本吻合,验证混合仿真方法的可行性,可以实际应用于试验的开发。(3)针对调谐减震(振)结构,基于LABVIEW和SIMULINK联合程序,搭建广州塔TMD混合仿真平台。首先,分别计算Newmark-β法和状态空间法的TMD减震(振)效果,再者,对比Newmark-β法和状态空间法计算的TMD响应,验证计算程序的正确性。最后,对比LABVIEW混合仿真与状态空间法计算的TMD响应,动力响应基本吻合,从而验证搭建混合试验仿真平台方案的合理性,可以实现LINUX系统下综合测控仪硬件试验的方法,进一步实现搭建TMD混合试验平台方法。

王磊[4](2020)在《某48V微混系统软硬件设计及优化验证》文中提出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苛,越来越多轻型乘用车企业推出了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其中48V微弱混合动力系统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越来越受重视。相较于高压混合动力车辆而言,48V处于人体安全电压范围内,同时也能满足车辆行驶过程中能量回收、电机助力功能要求,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市场上某热销乘用车,首先从比较混合动力方案开始,确定P0的布置形式,参照拟达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提升目标,计算系统关键部件:BSG电机、48V电池、DCDC变换器等的性能参数,并完成系统部件的选型,确定零部件布置的位置,完整的设计了一套48V微弱混合动力系统。其次,根据系统预期实现的功能,编写了一套完整的基于Labview的48V微弱混合动力系统的上层控制程序。最后,利用cruise软件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计算,得到其经济性收益,并设计实车试验,通过测试方法得到试验的输入参数,进行试验,用试验的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中燃油经济性收益的可靠,也设计了NVH试验,验证48V系统对车辆的NVH同样有一定的提升。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48V微弱混合动力系统不仅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改善了动力性和驾驶舒适性。达到了设计预期的要求。

陈智祺[5](2020)在《风电机组仿真系统监控软件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及风电规模的不断革新、壮大,企业对高素质运行人员的培养极为重视。针对此现状,本项目设计具有基本完备功能的双馈风电机组仿真监控系统,旨在通过此系统让运维人员在仿真教学培训的同时,观察机组实时动态运行数据、传送机组运行的必要指令,有身临其境的效果。本文首先从整体介绍了设计SCADA系统的必要性,接受培训人员不用登塔就能观察到各个系统及其相应设备间的运行状态和过程参数,并通过简单操作完成机组的启动、并网、带负荷、停机、维护、复位等机组的动作以及各种故障状态的实时监控显示,同时还可以通过该监控系统对风电机组开展控制、优化等仿真实验研究。上位机与控制器的实时数据传输通过OPC通信技术全程实现。预先配置厂家之间的OPC Client和OPC Server,保证OPC变量数据传递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者相互配合完成通信任务。仿真监控系统分为两层,底层为风电机组仿真模型,经总线将模型输出至下位机,控制器运行之后,两者数据间进行实时交互,上层为本课题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的风电机组SCADA系统,实时读取和写入来自下位机的输入和输出量。上位机监控系统全部在LabVIEW平台上独立开发,监控软件由故障界面、主流程界面、冷却系统界面、偏航系统界面等十余个分界面构成。综上,本文开发设计的风电机组仿真监控系统,具有画面友好,监控全面、可操作性强、可靠性高、后期维护方便等特点。

李婷婷[6](2018)在《基于LabVIEW的高速机床主轴动平衡测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档数控机床在当今机械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突出优势为高速、自动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可见。主轴在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其对机床的加工精度、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旋转不平衡是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轴动平衡技术可实现主轴的平衡,对保持主轴的平衡状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轴要实现较好平衡的前提条件是主轴振动和不平衡量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因此构建主轴振动测试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高速机床主轴为对象对动平衡测试展开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动平衡测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算法,并实现了动平衡测试的关键技术,最终结合LabVIEW软件开发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的振动测试系统,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主轴动平衡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测试系统整体方案进行了设计。根据论文的实际工程对象,论文探讨了动平衡调整理论,主要包括引起不平衡的原因、不平衡量的表示及其力学模型简化、不平衡分类、不平衡振动响应分析、不平衡量的具体计算等。然后提出动平衡测试系统的整体方案。(2)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平均和FIR滤波的自动跟踪相关滤波振动信号提取算法,详细描述了测试算法的具体流程,包括信号的三次样条拟合、时域平均和滤波预处理以及基于自动跟踪相关滤波的信号提取过程,最终对常规自动跟踪相关滤波算法和改进后的算法分别进行了编程,并基于LabVIEW软件实现了两种算法的仿真试验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影响系数法和杠杆原理相结合计算不平衡力及其轴向位置的算法。(3)根据本文的实际工况及相关算法,开发了一套动平衡测试原型系统,主要包括硬件搭建和软件系统的设计,硬件部分主要介绍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控制器的具体性能及功能。据此,基于LabVIEW软件对相关算法编写了模块化的程序,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分析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等的设计与集成,具体实现的动平衡测试技术有:转速基准信号的获取;信号的时域平均、滤波处理;信号的分析提取;影响系数与不平衡量的计算;不平衡力大小和轴向位置的确定。(4)论文以SYL04H-I卧式车床用主轴为对象,实现了动平衡测试系统,论文首先基于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对主轴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验证了主轴正常工作时不会产生共振,且根据实际工况,对装配平衡头后的主轴系统进行了同样的动态特性分析,验证了平衡头安装的合理性,然后搭建了等效试验平台,进行了改进的振动信号提取算法验证实验、转速对试验台各设备振动影响实验及主轴单平面标定实验、主轴校正量计算实验等,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合理性、硬件平台结构的合理性、软件系统的有效性以及振动测试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振动信号的提取算法能够准确提取信号的幅值,幅值提取精度较之常规算法明显提高,且在不同转速不同方向上提取幅值精度稳定;转速会影响整个实验平台的振动;经主轴单平面影响系数标定,不平衡量计算试验解算出校正质量后,主轴的振动幅值得到有效降低。

刘琦[7](2016)在《基于LabVIEW的配电主站高级应用软件开发》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专业应用软件在电力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之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已逐步被计算机所替代。目前国内的很多供电企业在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上还不高,尤其是对于配网高级应用功能的实现,都是单一的实现其某一个功能,没有一个完整的软件将更多的功能结合起来,便于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分析,所以说开发一套配电主站高级应用软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对配电主站高级应用软件中的相关功能进行了开发,并完成了以下工作:(1)研究了配电主站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入研究了配电主站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了它们与配电主站建立数据连接的方式;详细分析了配电主站高级应用功能中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负荷预测、网损分析的原理和算法。(2)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对配电主站高级应用软件中的通讯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相关的计算模块进行了设计,使软件在基于状态估计的基础上可以很好的实现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负荷预测以及网损分析功能。(3)通过算例对配电主站高级应用软件中的网损分析功能进行了测试。在对配电网线损进行的功能测试中,实际线损和理论线损的差值超过一定值则可以实现报警,充分证明了本软件的实用性能。

袁升官[8](2014)在《基于S7-200的温度监测网络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温度是各种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热工参数之一。对温度进行准确监测非常有必要。基于PLC的温度监测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应用广泛。触摸屏坚固耐用、操作方便、易于交流,适合在工业现场对温度进行监测。用LabVIEW作为人机界面的组态软件,所设计的人机界面友好、直观形象,其包含的大量的工具与函数可用于数据采集、显示、存储和传输等。基于虚拟仪器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了一套可以实现对工业领域进行现场温度显示、监控室温度显示以及远程历史温度数据查询的多渠道温度监测系统。现场监测部分通过温度变送器连接PLC温度模块、用STEP7编写PLC温度采集程序,然后在成功建立触摸屏与PLC通信的基础上,完成触摸屏温度曲线的显示;监控室监测部分是通过装有LabVIEW的上位机编写LabVIEW从PLC采集温度数据的程序,建立温度数据在上位机的实时显示,然后通过LabVIEW的ActiveX技术把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储存到Excel文件中。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要从PLC中获取温度信息,首先要建立好两者之间的通信,方法是利用OPC技术;远程历史温度数据查询部分是用Mobile模块作为客户端,监控室计算机作为服务端,利用LabVIEW的TCP函数,在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LabSQL工具实现对温度数据的远程查询。本研究系统主要用到了先进的电气控制技术、网络编程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其中,触摸屏温度监测和远程温度数据库查询功能已进行实验室调试,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苗玉斌[9](2013)在《基于LabVIEW的光传输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和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自动化测试具有效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等多项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仪器开发工具LabVIEW在测试测量领域的发展和现状,概括和总结了该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为了更好的介绍本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光模块需要测试的各种参数的定义、测试方法以及相关标准,然后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G语言的数据结构、语法和编程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自动化测试平台,通过LabVIEW对平台所有仪表进行控制和测试。详细讨论了基于LabVIEW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LabVIEW和ADO的混合编程。并最终设计出一套集用户管理、自动化测试、数据存储、数据查询以及报告自动生成于一体的光模块自动化测试系统。测试部分,开发出了针对每个测试仪表的控制函数,根据每个仪表的用途实现了对仪表的初始化,写入和读取测试结果的功能。利用光开关,将多个光模块的多个测试参数集成在一起,实现一次性测试。设计了一套友好的交互界面,便于用户对设备、文件以及测试仪表进行选择和设置。详细研究了光模块各个参数的测试标准,按照相关要求设计出了单个参数的自动化测试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测试。根据仪表的测试原理,将测试结果在交互界面上进行完全吻合的重现,包括测试数据和测试图表。在每个模块测试完成后除了将全部的数据显示在交互界面上之外,根据标准规定的相关判决阈值,自动进行测试结果的诊断,直观的显示出每个测试参数是否通过测试。数据库部分,研究了LabVIEW和数据库的接口技术,成功实现了LabVIEW和ACCESS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设计了一套符合本系统要求的数据库,并在每个模块测试完成后,将测试数据按照预定格式写入数据库。开发了一套简洁的数据查询界面,预置查询语句,并全面支持SQL数据库语言,方便进行高级查询。此部分还集成了测试报告生成功能,可以生成WORD格式的测试报告。最终实际测试表明,本文开发的光模块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何俊伟[10](2012)在《LabVIEW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也变得日益复杂,开发人员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滞后的开发方法无法满足现代嵌入式技术所需要的时效性、可靠性和良好人机界面的要求。随着复杂度的不断上升,基于文本编程的传统开发工具很难降低编程工作的复杂度,嵌入式技术领域需要新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虚拟仪器是将计算机作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利用软件把计算机硬件资源和仪器硬件融为一体,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图形界面和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信号数据的分析、运算和处理,形成了不但具有传统仪器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新的特殊功能的新仪器。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虚拟仪器技术通过简化嵌入式编程的复杂性,在嵌入式设计流程的各个步骤上降低了对领域专家的要求,为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提供了一条从设计、原型到部署的捷径。软件的开发是虚拟仪器设计和实现的核心。LabVIEW作为一种简单易用、设计灵活和功能强大的虚拟仪器开发软件。自1986年诞生以来,在所有涉及到数据采集和控制的领域中,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都已经成为标准的开发工具。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上,LabVIEW已经开始对系统的复杂性进行简化,在同一个平台上提供采集、分析和显示等功能,允许在设计和测试过程中对软硬件的重用,避免了由于原型、制造和测试三个步骤间因工具不同而造成工作的困难和重复的劳动。本文深入研究了LabVIEW在工程应用中几种实用的编程技术,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思想,把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引入到嵌入式系统开发工作中,完成了LabVIEW环境下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这些内容是对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案的一种新探索,对虚拟仪器的开发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LabVIEW高级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abVIEW高级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USRP的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全双工通信及实验平台相关研究综述
    2.1 全双工通信技术
        2.1.1 全双工通信的研究内容
        2.1.2 全双工通信自干扰消除技术
    2.2 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
        2.2.1 基于WARP的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
        2.2.2 基于USRP的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
    2.3 极化全双工通信
        2.3.1 极化基础理论
        2.3.2 极化自干扰消除算法
    2.4 软件无线电技术
        2.4.1 软件无线电概念
        2.4.2 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
        2.4.3 软件无线电平台软件方案
        2.4.4 软件无线电平台硬件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设计
    3.1 平台需求分析
        3.1.1 极化全双工通信需求分析
        3.1.2 平台控制需求分析
        3.1.3 平台显示与性能指标分析
        3.1.4 平台软硬件选型
    3.2 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3.2.1 平台基础配置设计
        3.2.2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3.3 平台功能设计
        3.3.1 极化全双工通信功能设计
        3.3.2 平台控制功能设计
        3.3.3 平台显示功能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实现
    4.1 平台功能架构实现
    4.2 极化全双工通信功能实现
        4.2.1 极化发送链路
        4.2.2 极化接收链路
    4.3 平台控制功能实现
        4.3.1 平台控制流程
        4.3.2 平台控制参数
    4.4 平台显示功能实现
        4.4.1 平台操作界面
        4.4.2 具体功能实现
    4.5 平台功能验证及性能测试分析
        4.5.1 极化全双工通信功能验证
        4.5.2 平台性能测试分析
        4.5.3 LabVIEW平台和GNURadio平台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小型区域能源能量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能源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区域能源能量管理优化策略设计
    2.1 区域能源系统的结构设计
    2.2 区域能源系统能量流分析
    2.3 考虑源-荷随机的能量管理策略设计
        2.3.1 基于实时数据的两阶段优化方案
        2.3.2 日前优化阶段
        2.3.3 基于实时数据修正阶段
    2.4 求解算法
    2.5 优化策略结果分析
        2.5.1 日前阶段优化结果分析
        2.5.2 实时修正阶段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能源能量管理系统设计
    3.1 能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1 基本应用功能需求分析
        3.1.2 高级应用功能需求分析
    3.2 能量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2.1 基于OPC的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3.2.2 能量优化方案设计
    3.3 开发语言选择
        3.3.1 应用程序开发语言选择
        3.3.2 数据库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能源能量管理系统分析与实现
    4.1 能量管理系统整体架构分析
    4.2 基本应用功能实现
        4.2.1 基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功能实现
        4.2.2 数据监控功能实现
        4.2.3 数据存储与查询功能实现
        4.2.4 设备控制
        4.2.5 用户登录
    4.3 高级应用功能实现
        4.3.1 能量流分析功能实现
        4.3.2 混合编程优化功能实现
    4.4 能量管理系统测试
        4.4.1 测试平台
        4.4.2 测试内容
        4.4.3 测试用例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结构减震(振)控制系统实时混合试验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
        1.2.1 拟静力试验
        1.2.2 振动台模拟试验
        1.2.3 拟动力试验
        1.2.4 实时混合试验
    1.3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在混合试验中的应用
    1.4 减隔震(振)结构实时混合试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结构实时混合试验技术研究
    2.1 实时混合试验技术
    2.2 不同类型实时混合试验技术
        2.2.1 消能减震(振)结构实时混合试验
        2.2.2 基础隔震结构实时混合试验
        2.2.3 调谐减震(振)结构实时混合试验
    2.3 实时混合试验技术难点
        2.3.1 时滞影响
        2.3.2 算法影响
        2.3.3 传递信号误差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ABVIEW图形化编程技术研究
    3.1 LABVIEW编程平台
    3.2 PID控制程序
        3.2.1 PID控制算法
        3.2.2 数字PID控制算法
        3.2.3 PID参数的实现整定
        3.2.4 PID程序框图设计
    3.3 MATLAB与 LABVIEW联合仿真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消能减震(振)结构实时混合试验方法研究
    4.1 LABVIEW模型搭建分析原理
        4.1.1 LABVIEW追踪正弦波时滞
        4.1.2 电液伺服液压缸特征方程
        4.1.3 测试不同类型作动器不同波的波峰时滞
    4.2 粘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振)结构实时混合试验方法研究
        4.2.1 粘滞阻尼器力学模型
        4.2.2 Newmark-β算法实现方法
        4.2.3 粘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振)结构仿真分析
        4.2.4 基于LABVIEW实时混合试验技术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谐减震(振)结构实时混合试验方法研究
    5.1 TMD(调谐质量阻尼器)原理与应用
    5.2 广州新电视塔结构体系
    5.3 广州塔动力方程建立
        5.3.1 广州塔带有TMD结构动力方程的建立
        5.3.2 广州塔质量、刚度和阻尼矩阵
    5.4 广州塔TMD减震(振)仿真分析
        5.4.1 TMD装置的原理
        5.4.2 状态空间法的计算步骤
        5.4.3 动力响应分析
    5.5 广州塔实时混合试验方案介绍
        5.5.1 试验平台介绍
        5.5.2 TMD装置设计模型
    5.6 TMD试验模型阻尼比测试试验内容
    5.7 TMD模型实时混合试验技术研究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某48V微混系统软硬件设计及优化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2 常见48V微弱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与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
2 微混系统的方案设计
    2.1 轻型乘用车的混动布置方案选定
        2.1.1 原型车的基本参数
        2.1.2 布置方案的确定
    2.2 48VBSG电机选型计算
        2.2.1 功率计算
        2.2.2 电机种类选型
        2.2.3 电机确定
    2.3 48V到12V DCDC变换器的确定
        2.3.1 DCDC变换器选型计算
        2.3.2 DCDC变换器的布置位置和控制
    2.4 48V电池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微混系统的应用策略与实现
    3.1 基本控制模块设计
        3.1.1 原型车控制架构更改
        3.1.2 CAN通讯网络架构
        3.1.3 CAN网络收发模块
        3.1.4 系统关键零部件控制模块
    3.2 高级启停策略的应用
        3.2.1 快速启停与高级启停
        3.2.2 使能条件
        3.2.3 实车应用情况
        3.2.4 Change of Mind应用策略
    3.3 EOC策略的应用
        3.3.1 使能条件
        3.3.2 实际效果
    3.4 48VBSG电机的助力策略
        3.4.1 48电池SOC区域的划分
        3.4.2 高SOC区域电机助力策略
        3.4.3 低SOC区域电机助力策略
        3.4.4 中SOC区域电机助力策略
        3.4.5 电机助力、充电策略控制程序
    3.5 本章小结
4 经济性和动力性的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4.1 cruise整车模型建立及仿真计算
        4.1.1 整车模型的设计
        4.1.2 仿真工况
        4.1.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2 试验验证燃油经济性收益
        4.2.1 试验参数输入
        4.2.2 测试系统搭建
        4.2.3 NEDC试验结果分析
    4.3 NVH及动力性收益
        4.3.1 48V车辆NVH状态
        4.3.2 外特性扭矩和瞬态响应收益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风电机组仿真系统监控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
    1.3 风电机组仿真监控平台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5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PLC与上位机编程软件选取
    2.1 引言
    2.2 PLC选取及优点
    2.3 上位机编程软件选择及优点
        2.3.1 LabVIEW软件简介
        2.3.2 LabVIEW软件优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OPC通讯技术的应用
    3.1 DSC模块
    3.2 OPC介绍
        3.2.1 技术介绍
        3.2.2 OPC服务器与客户端
    3.3 配置OPC的客户端与服务器
        3.3.1 控制器侧的服务器配置
        3.3.2 上位机监控软件侧的客户端配置
    3.4 课题中OPC技术的应用
    3.5 Twincat中的OPC变量选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abview的SCADA系统的功能设计
    4.1 引言
    4.2 监控软件的界面设计
        4.2.1 菜单及界面切换、修改信息界面设计
        4.2.2 故障界面设计
        4.2.3 主流程及信息窗界面设计
        4.2.4 偏航系统界面设计
        4.2.5 冷却系统界面设计
        4.2.6 通讯和安全链界面设计
        4.2.7 变桨界面设计
        4.2.8 液压及冷启动界面设计
        4.2.9 系统测试界面设计
        4.2.10 其他信息界面设计
    4.3 生成可执行文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LabVIEW的高速机床主轴动平衡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主轴动平衡测试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主轴动平衡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1.3 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动平衡测试中的应用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课题来源
第二章 主轴动平衡相关理论及测试系统整体方案
    2.1 工程对象及其转子不平衡的因素
    2.2 转子质点不平衡量及其简化力学模型
        2.2.1 不平衡量的表示
        2.2.2 不平衡量及其力学模型的简化
    2.3 转子不平衡的分类
    2.4 转子不平衡振动响应分析
        2.4.1 转子不平衡振动响应理论分析
        2.4.2 主轴不平衡量的标定
    2.5 动平衡测试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2.5.1 动平衡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
        2.5.2 动平衡测试系统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场动平衡测试原理及其算法研究
    3.1 振动信号测试算法整体思路
    3.2 数据采集
        3.2.1 数据采样定理
        3.2.2 采样数据的量化
    3.3 现场振动信号分析提取改进算法
        3.3.1 振动信号平滑处理算法
        3.3.2 基于时域平均和FIR滤波的信号预处理
        3.3.3 信号提取方法
    3.4 主轴不平衡力及其轴向位置算法实现
    3.5 算法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场动平衡测试原型系统开发与技术实现
    4.1 测试系统整体结构功能及内部关联
    4.2 测试系统硬件设置
        4.2.1 传感器的选取
        4.2.2 数据采集卡及控制器
    4.3 现场动平衡测试软件设计
        4.3.1 动平衡测试软件系统的体系框架
        4.3.2 振动信号数据采集程序的实现
        4.3.3 转速基准信号的测量
        4.3.4 振幅相位提取的程序实现
        4.3.5 单面影响系数与不平衡量计算程序实现
        4.3.6 主轴不平衡力及其轴向位置程序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床主轴转子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及其实验分析
    5.1 主轴系统分析整体结构
    5.2 主轴模态分析
        5.2.1 主轴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
        5.2.2 几何模型的构建
        5.2.3 主轴模态有限元分析
    5.3 主轴系统谐响应分析
        5.3.1 主轴系统谐响应有限元分析
        5.3.2 主轴不平衡力和位移的振动特性分析
    5.4 装有平衡头的主轴模态和谐响应分析
    5.5 试验分析
        5.5.1 试验验证本文提取振幅算法的准确性
        5.5.2 主轴转速对实验平台振动的影响
        5.5.3 主轴单面影响系数标定实验
        5.5.4 主轴校正量计算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LabVIEW的配电主站高级应用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配电主站高级应用功能分析
    2.1 配电主站高级应用功能概述
    2.2 配电网潮流计算
        2.2.1 基本原理
        2.2.2 潮流计算算法
    2.3 短路电流计算
        2.3.1 短路电流计算的假设
        2.3.2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2.4 负荷预测
        2.4.1 负荷预测的分类
        2.4.2 负荷预测分析方法
    2.5 线损分析
        2.5.1 基本定义
        2.5.2 线损的分类
        2.5.3 线损分析的计算方法综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abVIEW环境下实现DPAS功能的关键技术分析
    3.1 LabVIEW概述
    3.2 TCP节点
        3.2.1 TCP协议简介
        3.2.2 TCP协议的参数说明
    3.3 基于TCP协议的数据通信
    3.4 ActiveX控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abVIEW的 DPAS功能设计
    4.1 软件整体设计
        4.1.1 潮流计算功能界面
        4.1.2 短路电流计算功能界面
        4.1.3 负荷预测功能界面
        4.1.4 网损分析功能界面
    4.2 计算模块
        4.2.1 潮流计算
        4.2.2 短路电流计算
        4.2.3 负荷预测
        4.2.4 网损分析
    4.3 通讯模块设计
    4.4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4.4.1 基本数据类型与配置文件说明
        4.4.2 数据存储程序设计
        4.4.3 数据查询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应用实例
    5.1 模型选择
    5.2 参数显示
    5.3 计算结果
    5.4 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S7-200的温度监测网络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温度监测系统的研究意义
    2 温度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监测系统主要软硬件配置
    1.1 软件介绍
        1.1.1 虚拟仪器简介
        1.1.2 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简介
        1.1.3 昆仑通态简介
    1.2 硬件配置
        1.2.1 温度变送器HT132
        1.2.2 PLC选型与特点
        1.2.3 EM231模拟量输入模块
        1.2.4 触摸屏TPC7062K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场触摸屏监测系统设计
    2.1 HT132与E231的连接
    2.2 STEP7与PLC的通信设置
    2.3 TPC与PLC的通信
    2.4 TPC监测画面的建立
        2.4.1 PLC数字量的提取
        2.4.2 温度曲线的建立
        2.4.3 通道处理
    2.5 实验测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位机与PLC通信及服务端程序设计
    3.1 LabVIEW与S7-200的通信实现
        3.1.1 OPC技术
        3.1.2 PLC与OPC服务端的通信设置
        3.1.3 LabVIEW对OPC服务端的访问
    3.2 用LabVIEW建立监测画面
    3.3 温度数据的存储程序设计
        3.3.1 ActiveX技术
        3.3.2 温度数据存储到Excel文件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远程查询系统设计
    4.1 TCP/IP协议
        4.1.1 TCP/IP协议简介
        4.1.2 TCP/IP协议功能
        4.1.3 LabVIEW中TCP函数功能
    4.2 LabVIEW中数据库访问方式
    4.3 SQL语言简介
    4.4 DB TOOLS应用
    4.5 数据库远程查询程序设计
    4.6 客户端执行文件的生成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与改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LabVIEW的光传输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自动化测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和 LABVIEW测试与控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究内容和计划实现的功能
第2章 光模块自动化测试的理论基础
    2.1 光模块基础知识
    2.2 光模块各参数介绍
    2.3 LABVIEW 编程基础
    2.4 ADO数据库技术及 SQL语言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用户登录和管理子系统需求分析
    3.3 测试子系统需求分析
        3.3.1 设置模块需求分析
        3.3.2 测试模块需求分析
    3.4 数据查询子系统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设置模块设计
    4.3 测试模块设计
        4.3.1 光谱测试
        4.3.2 消光比和眼图模框测试
        4.3.3 灵敏度测试
        4.3.4 信号丢失告警功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查询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5.3 测试结果查询系统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动化测试系统与数据查询系统实现
    6.1 用户登录和管理系统实现
    6.2 测试子系统实现
    6.3 数据查询系统实现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LabVIEW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2.3 虚拟仪器的前景展望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组织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LabVIEW编程技术的研究
    2.1 LabVIEW 概述
        2.1.1 LabVIEW 的特点
        2.1.2 VI 的组成
        2.1.3 LabVIEW 的基本用法
    2.2 串口通信编程
        2.2.1 基于 MSCOMM 控件的串口通信编程
        2.2.2 基于 VISA 模块的串口通信编程
    2.3 数据库访问技术
        2.3.1 Microsoft ADO
        2.3.2 LabSQL
        2.3.3 LabVIEW Database Connectivity Toolkit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采集电路的硬件设计及仿真
    3.1 Proteus 概述
    3.2 ISIS 的特点
    3.3 Keil 环境下单片机程序开发
        3.3.1 单片机程序设计
        3.3.2 SMARTCOM411 协议介绍
        3.3.3 Keil 的基本用法
    3.4 多通道数据采集电路的硬件仿真
        3.4.1 绘制原理图
        3.4.2 设置单片机的目标代码
        3.4.3 硬件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库的创建与设计
        4.1.1 创建数据库
        4.1.2 数据库连接字符串格式
    4.2 用户登录和管理模块
    4.3 实时数据采集模块
    4.4 报警模块
    4.5 历史数据回放模块
    4.6 报警记录查询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各模块的功能测试
    5.1 搭建实验环境
    5.2 用户登录模块测试
    5.3 系统主界面测试
    5.4 历史数据回放模块测试
    5.5 报警记录查询模块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LabVIEW高级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SRP的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D]. 黄丁才.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小型区域能源能量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 贾斌. 山东大学, 2020(02)
  • [3]结构减震(振)控制系统实时混合试验仿真研究[D]. 王加雷. 广州大学, 2020(02)
  • [4]某48V微混系统软硬件设计及优化验证[D]. 王磊.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风电机组仿真系统监控软件设计[D]. 陈智祺.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基于LabVIEW的高速机床主轴动平衡测试研究[D]. 李婷婷.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1)
  • [7]基于LabVIEW的配电主站高级应用软件开发[D]. 刘琦. 山东理工大学, 2016(05)
  • [8]基于S7-200的温度监测网络系统设计[D]. 袁升官. 大连交通大学, 2014(04)
  • [9]基于LabVIEW的光传输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 苗玉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6)
  • [10]LabVIEW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何俊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LabVIEW高级应用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