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返童”倾向

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返童”倾向

一、自然与理想的追求——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复归孩童”的倾向(论文文献综述)

高杰[1](2014)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曼斯菲尔德家庭小说研究》文中认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短篇小说家,她的短篇小说创作标志着英国短篇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阶段。曼斯菲尔德一生创作了88篇短篇小说,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小说是以家庭为叙述背景的。在这些家庭小说中,曼斯菲尔德通过塑造家庭中的男性、女性、孩童的形象,并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变化,表现家庭中个体的孤独、幻灭等现代性主观感受,并通过这些主观感受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深层自我意识的种种变化及作者浓浓的家园情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孤独与幻灭:传统家庭的式微沦落”主要论述了曼斯菲尔德家庭小说中传统家庭三角模式的变更以及家庭三角关系的不平衡发展而导致的家庭中人物孤独、幻灭的主观感受。曼斯菲尔德描绘传统的家庭内容小说模式,却在其中描绘不和谐、不平衡的家庭三角关系,由此展现传统家庭小说的变化,并且描绘这种变化之下家庭中人物的孤独、幻灭等个体感受。这些感受不仅在男性形象身上有鲜明的体现,而且在女性和孩童角色上也有鲜明的体现。第二章“缺失与顿悟:现代个体的自我重建”主要通过对家庭三角中不平衡的三角关系以及不和谐因素的深度挖掘,分析产生这种失衡的家庭三角关系及人物主观感受的深层原因,从而得出结论:家庭中人物的自我意识缺失是导致家庭成员孤独与幻灭感受的主要原因,也是和谐平衡的传统家庭三角关系沦落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阐释了女性觉醒式的自我重建、男性反思式的自我重建、孩童探索式的自我重建。这种对自我意识缺失和重建的描写,体现了曼斯菲尔德家庭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和对传统家庭小说叙述模式的革新性探索。第三章“批评与内省:家庭小说的创作动因”一方面论述了曼斯菲尔德家庭小说创作的外部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促使曼斯菲尔德关注家庭,关注家庭中的女性生活遭遇、情感心理,从而使得家庭小说成为她的重要创作阵地,并在继承英国传统的家庭小说模式和内容主题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革新和探索;曼斯菲尔德家庭小说中意识流、象征、视角变换等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运用,也很大程度上受了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阐释了曼斯菲尔德创作中的自传因素。她的童年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成年之后的婚恋生活、疾病折磨及死亡意识都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家庭小说创作。以上种种在她的家庭小说创作中体现为那些孤独的、幻灭的人物形象描绘,还体现为家庭三角中不和谐三角关系的阐释以及对和谐家庭成员关系的探索和向往和探索。总而言之,曼斯菲尔德的家庭小说创作体现了她小说创作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相互融合。曼斯菲尔德家庭小说的创作模式,家庭中成员关系的描绘,继承了英国文学的“伟大的传统”;她小说中的那些一针见血的讽刺,也不难找到奥斯汀小说的影子。在创作技巧上,曼斯菲尔德善于运用现代性极强的艺术手法,诸如:意识流、多视角叙事、时间交错、象征、暗示、情节淡化、女性主义、细节描写等手法。这种传统的家庭小说形式、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及对人物的的现代性个体独特体验的描绘,使得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同时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曼斯菲尔德的一生都在追寻和向往理想的家庭,但是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精神世界,她至死都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理想家庭、没有找到她的精神家园;也正是在这样的痛苦挣扎中,曼斯菲尔德在她的小说中不断地去叙写家庭故事,期望在其中找到理想的家庭,寻得精神还乡之路。

张凤香[2](2009)在《浅说曼斯菲尔德作品的艺术性》文中提出终其一生,曼斯菲尔德都处于一种单纯而唯美的感性创作状态之中。无情节小说是他对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象征与对比的手法的广泛运用;结构上的从中间开始、迂回前进、瞬间高潮、零结尾等,都是其小说的特点。

吴群涛[3](2007)在《论曼斯菲尔德小女孩故事的女性主义主题》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初期活跃在欧洲文坛的新西兰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独树一帜,以5本短篇小说集的创作成果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世界声誉。她以清新质朴的语言、疏淡素雅的文风和似有还无的情节,使短篇小说这一历来不受重视的文学样式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对整个英语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不仅继承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传统,衷情于精雕细刻女性生活的细微之处和平凡女性人物的典型形象,而且在大量的故事中以一个或多个小女孩的言行和心理,来反映西方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思想对女性人格形成和心智成熟的深刻影响。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研究曼的小女孩故事的女性主义主题,包括以欧洲多国和新西兰为创作背景的小女孩故事。出于对文学的由衷的热爱,曼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艰难困苦,她对自己的创作动机和目的总结为“哭斥腐朽”,既表达出了对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从属地位的不满和愤怒,也隐含了对女性无力改变这个腐朽的父权制社会的痛苦和无奈,这些都全面而立体贯穿于其小女孩故事中。首先看曼的欧洲故事,由于终身不育和恶疾缠身,她对生活进行了远距离的审视,揭露了腐朽的父权制社会对女性自主性的压抑和扭曲,从而对西方父权制文明中未成年女性的成长环境和悲惨命运进行了无情的控诉。其次,曼在早期的新西兰故事中仍然持比较尖锐的批判态度,但由于与故土和家人在时空上的隔离致使她不断回味和描写快乐与痛苦并存的童年生活,试图逃出父权文化和制度的压迫,真实而细腻地再现在殖民地成长的小女孩对传统的反叛和对自由的向往。最后,随着死神的步步逼近,她强烈的反叛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逐渐减弱,在后期的新西兰小说中通过描写温馨的家庭生活对父权制进行了冷静的观察和思考。简而言之,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小女孩故事中,曼的女性意识和对父权制的态度呈现出由激烈抨击、深刻嘲讽、反叛斗争、渴望逃脱到妥协深思的矛盾变化的特征;曼从女性角度出发,以女性的体悟和方式,用轻蔑和嘲笑对男性本位文化进行反抗,冲破了菲勒斯中心话语的藩篱。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故事的女性主义主题,让人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曼及其小女孩故事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沈玉平[4](2004)在《自然与理想的追求——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复归孩童”的倾向》文中研究指明

二、自然与理想的追求——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复归孩童”的倾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然与理想的追求——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复归孩童”的倾向(论文提纲范文)

(1)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曼斯菲尔德家庭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的研究
        2、新西兰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译介研究
        2、专题研究
    三、问题的提出、创新点及重、难点
        1、问题的提出
        2、创新点及重、难点
第一章 孤独与幻灭:传统家庭的式微沦落
    第一节 人物的孤独感
        一、妻子的孤独
        二、父亲、丈夫的孤独
        三、孩童的孤独
    第二节 人物的幻灭感
        一、妻子的幻灭
        二、丈夫的幻灭
        三、孩童的幻灭
第二章 缺失与顿悟:现代个体的自我重建
    第一节 自我的缺失
        一、女性自我的缺失
        二、男性自我的缺失
        三、孩童的自我缺失
    第二节 自我的顿悟与发现
        一、女性自我的觉醒
        二、男性自我的反思
        三、孩童自我的探索
第三章 批评与内省:家庭小说的创作动因
    第一节 外部原因探讨
        一、社会经济对家庭的波及
        二、传统家庭观念的荼毒
        三、文学样式的影响
    第二节 内部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经历的影响
        二、婚恋生活的影响
        三、疾病死亡的影响
结语:曼斯菲尔德的家园情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论曼斯菲尔德小女孩故事的女性主义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Descriptive Chinese Abstract
English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1 Feminist Criticism and Mansfield’s Girl-Child Stories
    1.1 An Overview of Feminist Criticism
    1.2 Mansfield’s Girl-Child Stories
    1.3 Feminist Principles Relevant to Mansfield’s Girl-Child Stories
CHAPTER 2 Motivation of Mansfield’s Cult of Female Children
    2.1 Childhood in New Zealand
    2.2 Adulthood in Europe
    2.3 Sexual Ambivalence
    2.4 Feminist Consciousness
CHAPTER 3 Themes of Mansfield’s Girl-Child Stories
    3.1 Cynicism of Patriarchy in Europe Stories
    3.2 Rebellion with Patriarchy in Early New Zealand Stories
    3.3 Reflection on Patriarchy in Late New Zealand Stories
Conclusion
Note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Publication during the Program
Appendix B: Informative Chinese Abstract

四、自然与理想的追求——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复归孩童”的倾向(论文参考文献)

  • [1]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曼斯菲尔德家庭小说研究[D]. 高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2]浅说曼斯菲尔德作品的艺术性[J]. 张凤香. 作家, 2009(06)
  • [3]论曼斯菲尔德小女孩故事的女性主义主题[D]. 吴群涛. 湘潭大学, 2007(05)
  • [4]自然与理想的追求——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复归孩童”的倾向[J]. 沈玉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标签:;  ;  ;  ;  ;  

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返童”倾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