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教学中教学反馈的尝试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教学反馈的尝试

一、教学情况反馈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李鸿梅,葛杰,王绍清,王立平,于秀文[1](2021)在《SGL教学法在MBBS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组学习教学法(SGL)在MBBS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我校2018级1—4班临床医学专业MBBS留学生共178人为教学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教学试验组和教学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及问卷调查来评估SG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增进对医学伦理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伦理思考能力、改善学习效率、提高解决伦理困境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伦理推理技能、改善伦理意识、训练批判性思维等。结果教学试验组学生平均成绩高于教学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SGL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伦理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推理技能及解决伦理困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结论SGL教学法能提高MBBS留学生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质量。

郑琛,马真,张晓萍,张亚军[2](2021)在《新医科背景下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文中认为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在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意识的增强、人文素质的提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以及现实生活中医患矛盾的日益凸显都为医学伦理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改变现阶段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纯理论灌输式的说教教育模式,弥合医学伦理学教育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间的知行脱节,基于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尝试从明确医学主题,精选文学素材;实施小组讨论,撰写评述文章;教师修正评价,学生总结反思三个教学环节深入探索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路径并总结反思实践成效,以期为中国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提供些许借鉴。

黄樱硕,苏京平,郭水龙,张健雄,孔艳红,崔焱,董瑞华[3](2021)在《临床研究相关伦理学教育的思考与探讨》文中提出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临床研究相关的伦理学教育所占比重较小。随着研究型病房和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和建设,以及医学伦理学在临床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临床研究相关伦理学教育有重要意义。就临床研究相关伦理学知识及国内外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针对研究者从事临床研究的需求,从教师和研究者角度分别提出改进临床研究相关伦理学教学的建议,并建议从管理机构角度增加伦理学相关培训。

汲婧,黄艳,孙联文[4](2021)在《在线教学模式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文中认为针对医学伦理学课时少、学生认知度和重视度不足、面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案例有限等问题,医学伦理学在线教学实践利用线上教学灵活性、共享性、延展性较强的特点,确立了"突出重点、强化实践、高效沟通"的教学思路,设计了一套包括问题唤醒的前测预习、模块化的录播教学视频、学生主导的案例开发建设、便捷高效的资料推送和兼具活跃性与隐私性的多样化交流方式在内的在线教学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完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方案,以及在线教学积累的模块化教学资源,为今后多模态的教学手段服务于伦理学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吴泽扬,任荣政[5](2021)在《医学英语课程听说教学中的医学人文精神"共情式"培育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除了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还需要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本文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核和引领, 采用"共情"的方式将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融入医学英语听说教学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围绕职业道德规范、医学伦理关系以及社会热点事件确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主题, 设计了"共情导入""分析点评""讨论启发""模拟再现"4种教学环节, 实现从"情感认同"到"内化于心"再到"外化于行"的隐性培育过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引导他们对相关的医学伦理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语言学课程中培养医学人文精神。

孙宇婷[6](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着力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辨析式教学顺应当前基础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应运而生。《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实施建议的内容中也明确提出了“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这一观点,这也给教师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积极开展辨析式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策,以便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特色等。第二部分是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的理论概述。首先,对核心素养和辨析式教学的概念梳理,从核心素养大背景入手分析辨析式教学的内涵、特点;其次,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了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最后,阐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辨析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形式对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成功之处和问题所在,为实施原则和策略提供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原则及策略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宋莉娟[7](2021)在《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死亡、看待死亡,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医学生是死亡教育的先行者,未来也是与濒死患者接触最多的照护者。医学生获取死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仅影响个体对死亡的认知、态度和应对,也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其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乃至临终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质量。死亡相关课程是普及性和专业性死亡教育的最有效形式。然而我国死亡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实践极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本课题旨在以医学院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医学院校本科生学情特点为基础,通过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以课程设计相关理论为指导,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并通过教育实验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课程,从而为我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开展推广提供相应的课程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调查分析:采用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性研究了解上海市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影响路径及各路径的影响效应,构建基于学情背景特点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模型。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目前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开展情况。从课程目标、性质、授课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数、教学师资以及课程评价等比较要素进行比较研究。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的课程设计:采用课程设计理论设计课程,以泰勒目标模式为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选择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进行课程目标分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借鉴;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分析结果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进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包括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采用Delphi法专家咨询论证课程的关键要素,最终确定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4.《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评价:采用教育实验方案评价课程效果,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对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研制实验测评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进行单组前后测分析和比较分析,了解两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的课程前后变化及两组间的区别;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改变,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结果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态度得分3.739±0.575。死亡教育态度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家中谈论死亡的情形、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对死亡教育的了解共5个外因变量,死亡态度、死亡焦虑以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共3个中介变量。其中医学生年龄、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死亡态度、死亡焦虑均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直接影响,性别、对死亡教育的了解、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分别通过中介变量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间接影响;另外年龄、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路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结果: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主要面向非实习年级学生,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课程目标多以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设定;课程内容集中于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但各国的侧重点不同;理实融合教学法是死亡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其中临床实践的体验式教学是应用最多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学时数与课程内容相一致,各国差异较大;师资队伍以多学科教学团队为主;课程评价以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方式。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计结果:以泰勒的目标模式为指导设计形成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课程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维度共计17个项目;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死亡与死亡教育展开,涵盖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3个主题8个章节27项内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共计2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14学时。4.《死亡教育》课程实施评价结果:教育实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课程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认知、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课程实施后:(1)死亡教育相关知识方面,《死亡教育》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大部分项目准确率得分显着高于实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各项目准确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维度得分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和实验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应对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实验质性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8个主题25个亚主题:(1)个体收获与改变方面,包括死亡认知的深入、死亡态度的改变、死亡应对能力的提升、延伸思考共计4个主题11个亚主题。(2)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方面,包括课程的优点、课程存在的不足、自我表现评价、对课程的建议共计4个主题14个亚主题。结论1.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总体持积极和肯定态度,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从低年级开始,定位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通识拓展课程,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死亡相关背景经历。2.我国死亡教育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符合国情和授课对象学习特点,充分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促进多维课程评价。3.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学习对象的学情。包含普适性死亡教育和专业性死亡教育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的应用。4.死亡教育课程能够改变学生对死亡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死亡应对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帮助;学生对课程评价较高,对课程的建议对后续课程的完善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我国死亡教育的发展推广提供了参考。

刘晨阳,王新红,支秀玲[8](2019)在《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不足与优化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医学伦理学课程对提升医学生医德修养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同时上课人数过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以及从事医学伦理学专门研究师资较少等。需采取措施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质量,如增加伦理学经典着作阅读、引入翻转课堂及增加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孔庆磊[9](2019)在《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思政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这为高校思政工作明确了中心、指定了方向。作为典型的专业性高校,医学类高校加强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加强与改善医学生医德教育,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医德医风、缓解医患矛盾的现实需要。但目前医学生医德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医德实践教育作用不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因此,加强医德实践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对改善医学类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交叉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对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从实践性、直观性、协同性、兼容性四个方面论述了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特征。通过社会发展要求、医学生医德素质提升两个视角阐明了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S省四所医学类本科高校的医德实践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指出医德实践教育过程缺少理论融入,医德实践教育过程缺乏有力规范,医德实践教育主题关、连少,医德实践教育缺乏吸引力,医学生参与医德实践教育不充分,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等六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文章分析认为医德实践教育整体规划欠缺、教育目标设计不到位、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缺失、教育方法综合运用不够、教育载体建设力度不够、教育评价与反馈不完善等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西方国家医德教育起步较早、医德实践教育相对成熟,文章有针对性搜集了英美等西方国家医德实践教育的经验加以借鉴。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社会发展新要求为指引,以西方先进经验为参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结合“三全育人”理念,认为应从全程规划、目标优化、主体构建、载体创新、方法丰富、评价机制完善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当前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即:科学规划全程式的医德实践教育,注重教育活动的有机联系;提升医德实践教育目标的规范化、精细化、动态化水平,发挥目标引领作用;构建层次化全员协同育人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创建全方位医德实践教育载体,拓宽医德实践教育平台;丰富医德实践教育方法,提升医德实践教育吸引力;完善医德实践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医德实践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张璨[10](2019)在《新时代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掌握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与质量的重要使命,其生命价值观教育在整个医学生培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应时代发展的生命价值观是医学生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然而,当前状态下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存在着理论课未成体系、实践课参与感较差、课外活动效果不明显、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教育重视度偏低等种种的问题;在教育效果方面,医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如在行为上时常会有医学生轻生、医生过度医疗、不重视大体老师、轻视或虐待生命的现象或新闻出现,使得社会大众对医生甚至医学生群体产生较差的印象。由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环境下,医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提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生命伦理学、医生职业道德为理论依据,探究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医务人员社会角色视角下、医学教育标准的内涵下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面对医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教育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所在。本文希望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定位教育目标,完善课程质量,提升教育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优化教育环境,建立干预机制,规范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进行规范并梳理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复制实施的系统性教育体系,以便能够全面引导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医学知识的学习机会,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构建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为人类健康能够奉献自己的所学、所思,形成坚定的生命价值信仰。

二、教学情况反馈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学情况反馈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SGL教学法在MBBS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分组情况
        1.2.2 教学方法
    1.3 教学效果评价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学生成绩比较
    2.2 教学效果评价
3 讨论

(2)新医科背景下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1 医文交融的概念
    1.2 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1.3 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2 医文交融的教学案例分析
3 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反思与展望
4 结语

(3)临床研究相关伦理学教育的思考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相关伦理学知识的教育现状
2 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
    2.1 国外医学伦理学教育情况
    2.2 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情况
3 改进临床研究相关伦理学教学的建议
    3.1 从教师角度改进临床研究相关的伦理学教育
    3.2 从研究者需求角度改进临床研究相关的伦理学教育
    3.3 其他
4 结论

(4)在线教学模式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设计
    1.1 总体设计思路
    1.2 授课形式
    1.3 教学内容
    1.4 考核方式
2 课程实践
    2.1 教学过程
    2.2 学生反馈
3 实践总结与反思
4 结语

(6)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特色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特色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二)辨析式教学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辨析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现状调查
        (一)教师访谈
        (二)课堂观察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辨析式教学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实施的成功经验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的实施原则和策略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辨性相统一原则
        (二)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统一原则
        (三)学科性与生活性相统一原则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学科任务,设计辨析议题
        (二)围绕辨析议题,创设辨析情景
        (三)强化辨析指导,凸显价值引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情况简介

(7)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现状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结论
第五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二、实验课程实施
    三、实验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讨论
第六部分 讨论
    一、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考
    二、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三、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推广价值
小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研究的思考
附录一 《死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二 《死亡教育》课程前后测问卷(节选)
附录三 关于《死亡教育》课程访谈的知情同意书
综述 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启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8)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不足与优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概况与优点
2 医学伦理学授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3 课程优化策略
    3.1 授课内容应注意连贯性
    3.2 借鉴人文课程改革成果,开展经典阅读及案例研讨教学
    3.3 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缓解师资紧张问题
    3.4 积极开展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
    3.5 加强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9)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有关问题概述
    (一) 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内涵
        1. 医德实践教育的定义
        2. 医德实践教育的要素
        3. 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特点
    (二) 完善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推动医德教育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
        2. 有利于促进医学生医德素养的全面快速提升
二、我国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问题分析——以S省为例
    (一) 关于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调查
        1. 调查时间
        2. 调查目的
        3. 调查对象
        4. 调查方式与调查内容
        5. 调查结果概述
    (二) 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医德实践教育过程缺少理论融入
        2. 医德实践教育缺乏有力规范
        3. 医德实践教育主题关连少
        4. 医德实践教育缺乏吸引力
        5. 医学生参与医德实践教育不充分
        6. 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 主要医德实践教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医德实践教育整体性规划欠缺
        2. 医德实践教育目标设计不充分
        3. 医德实践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缺失
        4. 医德实践教育方法综合运用不够
        5. 医德实践教育载体建设不到位
        6. 医德实践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三、西方国家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经验借鉴
    (一) 西方国家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概述
    (二) 西方国家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经验与启示
        1. 注重实践的医德教育理念
        2. 层次化的医德实践教育主体建构
        3. 丰富的医德实践教育形式
        4. 多样化的医德实践教育方法
        5. 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四、完善我国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的对策探讨
    (一) 科学规划全程式医德实践教育
        1. 全程式医德实践教育规划原则
        2. 全程式医德实践教育实现路径
    (二) 合理设计医德实践教育目标
        1. 加强教育目标规范化建设
        2. 加强教育目标精细化建设
        3. 加强教育目标动态化建设
    (三) 构建层次化全员协同育人机制
        1. 构建层次化全员育人主体
        2. 形成全员协同育人机制
    (四) 创建全方位医德实践教育载体
        1. 搭建校内医德实践教育载体
        2. 拓展校外医德实践教育载体
    (五) 丰富医德实践教育方法
        1. 医德实践教育前期:有榜样可依,有问题可循
        2. 医德实践教育中期:虚实结合,知行统一
        3. 医德实践教育后期:充分讨论,规范引导
    (六) 完善医德实践教育评价
        1. 抓全面,实施校、师、生三级评价
        2. 抓重点,转变医学生医德实践水平评价方式
        3. 抓实效,反馈运用医德实践教育评价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新时代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2章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基本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及界定
        2.1.1 生命价值观
        2.1.2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2.2 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
        2.2.1 思想政治教育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支撑
        2.2.2 生命伦理学对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支撑
        2.2.3 医生职业道德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支撑
    2.3 新时代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2.3.1 “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的历史使命要求
        2.3.2 医务人员社会角色视角下的社会责任要求
        2.3.3 医学教育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要求
第3章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当前医学生生命价值观学校教育现状
        3.1.1 理论课教学未成体系,缺乏统筹
        3.1.2 实践课教学学生参与感较弱
        3.1.3 课外文化教育缺乏有效整合,效果不明显
    3.2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3.2.1 医务人员漠视生命现象频有发生
        3.2.2 医务人员生命质量每况愈下
        3.2.3 部分医务人员无视伦理底线
    3.3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生命价值观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相对滞后未成体系
        3.3.2 生命价值观教育方式重知识轻实践
        3.3.3 生命价值观教育目标功利化工具化
        3.3.4 生命价值观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第4章 加强新时代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4.1 重塑教育理念,彰显时代特色
        4.1.1 生命价值观教育目标同时代背景相结合
        4.1.2 医学生命价值理念与社会进步发展密切结合
        4.1.3 坚持以患者为本与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相结合
    4.2 完善课程教育,强化实践教学
        4.2.1. 更新生命教育内容与优化教学方法相结合
        4.2.2. 专业教育与生命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4.2.3. 生命理论教育与强化实践教学相结合
    4.3 优化教育环境,多方协同引导
        4.3.1 校园环境育人与课堂教学育人相结合
        4.3.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4.3.3 校园环境突出与网络环境优化相结合
    4.4 建立干预机制,规范评价体系
        4.4.1 预防性教育与干预性措施相结合
        4.4.2 医学责任教育与生命价值观评价相结合
        4.4.3 生命价值观评价与干预措施相结合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教学情况反馈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SGL教学法在MBBS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 李鸿梅,葛杰,王绍清,王立平,于秀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34)
  • [2]新医科背景下医文交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 郑琛,马真,张晓萍,张亚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11)
  • [3]临床研究相关伦理学教育的思考与探讨[J]. 黄樱硕,苏京平,郭水龙,张健雄,孔艳红,崔焱,董瑞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
  • [4]在线教学模式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J]. 汲婧,黄艳,孙联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07)
  • [5]医学英语课程听说教学中的医学人文精神"共情式"培育探索[J]. 吴泽扬,任荣政.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06)
  • [6]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教学研究[D]. 孙宇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7]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D]. 宋莉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8]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不足与优化建议[J]. 刘晨阳,王新红,支秀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12)
  • [9]医学生医德实践教育研究[D]. 孔庆磊.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2)
  • [10]新时代加强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研究[D]. 张璨.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教学反馈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