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事变后日本掠夺黑龙江资源

9月18日事变后日本掠夺黑龙江资源

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黑龙江地区资源的掠夺(论文文献综述)

李兆京[1](2021)在《伪满时期日本对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侵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地区因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非常富足的煤炭资源吸引了日本注意。19世纪末20年代初,尤其是日本发起甲午战争后便掀起了西方殖民国家意图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帝国主义国家先后来到中国开设工厂,开采矿山,开办企业。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在我国东北权益缩小,日本开始了对我国东北煤矿的开采掠夺,为了扩大煤炭开采面积,日本对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进行了长时间的煤炭资源地理调查,通过资源调查日本掌握了黑龙江省煤炭资源的详细情况,发现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富足且煤质优良,十分适合作为军事燃料,能够弥补国内煤炭资源的不足。煤炭资源地理调查为日本在黑龙江地区进行煤炭资源开采和侵夺做好了准备,日本意图实现独占黑龙江地区的煤炭资源。自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通过对伪满政府的操控,采取了颁布矿业法等措施,将黑龙江省的煤矿收归日本经营,建立经营管理机构,逐渐垄断了黑龙江地区的炭矿管理权,实现了对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的独占。日本开采的煤炭除用作就地取暖外,大部分用于对华战争的军事工业和运往日本国内。尤其是伴随着战备状态的延续,日本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煤炭在军事方面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煤炭开采的过程中,日本通过“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和“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两个机构对黑龙江省煤炭残酷开采,为达到目的不惜使用“以人换煤”的手段加大开采量,造成大量矿工伤亡,矿工生命危在旦夕。伪满洲国统治中国东北地区长达14年之久,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日本以及伪满政府对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经营,导致黑龙江省煤炭资源骤减,同时也为产业结构失衡埋下了隐患,直接影响到了民众的生产、生活。

张陶[2](2021)在《日本对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的调查与掠夺(1906-1945)》文中研究指明黄金因其货币属性及可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而受到重点关注。黑龙江地区历来盛产黄金,是重要的黄金产地,近代日本觊觎黑龙江黄金资源已久,自日本势力进驻中国以来便对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展开了详细的大规模调查和采取多种手段疯狂掠夺。近代日本对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的调查掠夺是其侵占黑龙江、侵略中国的重要证据,以此为视角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日本对黑龙江地区的殖民统治和日本侵略野心。本文将主要采用多重证据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尤其是海外珍藏的珍稀档案资料,就近代日本调查掠夺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的矿区位置、黄金储量、调查方法、开采方式、产金量、经营方式、黄金流向等问题展开论述。以九一八事变为时间节点,将近代日本对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的调查和掠夺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以不遗巨细的调查为主,后一阶段则以肆无忌惮的掠夺为主,运用大量史实揭露日本派遣大量专家学者进行细致调查、利用伪满洲国政权和“满洲”采金株式会社等强制占有金矿权,并采用残暴手段不加节制的疯狂开采、通过“满洲”中央银行垄断黄金买卖等问题,驳斥日本右翼分子美化言论。近代日本对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的调查和掠夺有利于其恢复“金本位制”、完善工业体系、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造成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大量流失、阻碍了黑龙江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迫害了中国劳工,同时也破坏了黑龙江地区的生态环境,致使黑龙江地区发展滞后。

孟二壮[3](2021)在《近代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商业会议所由地区内工商业者自发组成,是以表达工商业者要求、维护成员共同利益为目的而设立的民间经济组织,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行会制度。日本国内的商业会议所设立于明治维新之后,1928年后改称商工会议所。在日本政府指导和资助下,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的奉天率先设立日本商业会所,之后逐渐深入到东北腹地。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是维护日本工商业者利益的经济组织,同时是日本侵华与资本扩张的产物,对于协助日本政府在东北经济扩张,扩大日本在东北的商权,维护统治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以近代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出版的《月报》《事务报告》等资料以及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所藏相关档案,着重分析近代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的设立、发展,管理与经营,商业会议所的主要活动及情报调查等内容,尤其在近代日本在东北侵略扩张时期,对日本商业会议所在九一八事变等事件中的态度、战争表现等方面进行考察,尝试厘清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的性质。日俄战争后,在东北地区开埠通商、日本势力在东北扩张渗透以及东北地区形成日本人社会等背景下,日本开始在东北设立商业会议所。从商业会议所的设立时间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日俄战争后,奉天、安东日本商业会议所率先设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日本在东北增设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铁岭日本商业会议所;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商业会议所的深入扩张,吉林、齐齐哈尔、鞍山、锦州、海拉尔、图们、牡丹江日本商工会议所相继设立。历次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扩张,都是商业会议所发展的重要时期,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深入到东北各个地区,总数量达到15个。从设立区域来看,商业会议所的设立、发展与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扩张步调一致,并逐渐深入到东北腹地。与中国关内日本商业会议所设立情况相比,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设立间早,且较为集中。各商业会议所间也建立起紧密的网络关系,并组成商业会议所联合会,商业会议所也成为日本管理和经营东北地区日本工商业最为重要的经济组织。通过对商业会议所的管理及经营进行考察能够看出,第一,从依据法令上看,由于日本在东北的行政机关分立,导致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设立的法令依据并不统一,商业会议所最初在运行上时常面临会员人数不足、经费短缺的困境。一战后,日本政府对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进行改革,并为商业会议所提供补助金,解决了商业会议所经费不足的问题,并扩大了会员的规模,强化了政府对商业会议所的领导。第二,从事务内容、管理机构等方面来看,商业会议所有着完备的管理机制,作为连接日本政府与工商业者的重要机构,商业会议所有实力配合日本在东北推行各项政策。在人事构成上商业会议所的领导阶层被大企业商人、政商议员把持,作为商业会议所顾问人员的特别议员皆为日本政府人员,大量中小工商业者会员并不占领导地位。第三,商业会议所名义上为民间经济组织,但商业会议所受日本政府的资助,其决策和行动受日本政府的监督和指导、总领事馆为商业会议所事实上的领导机关,商业会议所真正代表地区工商业者利益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商业会议所的“民间性”并不纯粹。从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的活动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日本工商业者的名义回应日本政府有关工商业问题的咨询,并向日本政府开展陈情请愿活动,努力维护东北地区日本工商业者的利益及保持商业活动的安定化,不断扩大日本经济在东北的强势地位。二是,作为日本工商业者的代表机构,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以维护工商业者利益为宗旨,在协调和仲裁商工纠纷,救济日本工商业者等方面展开的活动。三是,当日本在东北的扩张步伐遭遇阻碍以及日本工商业者经营面临困境时,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不断将经济问题政治化,通过向日本首相、外务大臣、日本领事、关东军长官等政要积极开展请愿运动,敦促日本政府以政治、外交甚至军事手段解决东北地区日本商人的经济问题。四是,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的军事参与,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积极参与关东军对东北的侵略。伪满洲国建立后,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立即着手日“满”经济振兴,维护战后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权益,竭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服务。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同时是日本在东北的情报调查机关,其调查活动构成了日本情报网络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从日俄战争后到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三十余年间,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是日本制定对华经济侵略政策的重要情报提供者和直接参与者。商业会议所对华积极展开情报调查,编纂了数量庞大的经济情报资料。这些第一手调查资料不但无偿或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日本工商业者使用,能够为日本工商业者及企业提供贸易信息,对贸易和生产进行调整,使日本工商业者和企业在贸易扩张中获得有利的地位,而且还作为经济情报通过各种渠道传回日本国内,直接或间接地为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扩张、侵华政策提供了情报支持。总的来说,商业会议所作为沟通政府与工商业者的经济组织,在维护近代东北地区日本工商业者共同利益、促进工商业发展、稳定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代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作为日本侵华与资本扩张的产物,是在日本政府的指导和资助下设立,带有强烈依存日本政府的特征,同时有着较强的排外性和侵略性。其实际活动始终在日本对华政策下进行,呈现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本对东北的侵略政策当中,为日本国家利益服务。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与日本军国主义合流,成为参与和配合关东军行动的重要民间势力。最终,在日本所谓“日满经济紧密化”的号召下,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被改组为伪满洲国管理下统制工商业的行政机构。

秦玉霞[4](2021)在《伪满时期日本第一次武装移民“弥荣村”实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直接促成了日本“满洲移民”计划的进一步发酵。其中,第一次武装移民作为在日本移民侵略东北史上一次转折性的移民活动,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分四部分对其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在梳理事变前试验移民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前期移民活动失败主要是缺乏政府重视和资金支持、经验不足等因素所致。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从“满洲”战略价值出发,试图通过转移人口解决国内危机,同时,将大量移民部署在“满洲”作为后备军,在构筑抵御苏联防线的同时维护占领区局势,充分体现了其“武装”色彩。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第一次武装移民团入侵及建立“弥荣村”的完整经过。日本帝国主义经过对目标地的专业化调查,选择抗日武装活跃且资源丰富的“弥荣村”作为入侵地。为从根本上确保侵略计划顺利实施,日本移民机构在招募、训练及任务分配等方面制定了严格标准。全员入殖后,移民团在中国农村组建了日本化的“弥荣村公所”和“弥荣村共励组合”,两者相互配合,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社会运转体系,并在稳定后招募家属共同入殖。第三部分具体梳理了移民团在“弥荣村”的生活实态。为达永久占领的目的,除一般军事职能外,移民团还通过寓兵于农的形式大肆经营农业,并从中衍生出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此外,移民团还建立起保证社会运转的交通通信网、住房、医院、学校以及日本神社等,从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武装移民团所建立的“弥荣村”完全是日本农村的缩影。第四部分总结归纳了第一次武装移民的特点及结果。作为武装移民,拥有明显的侵略性和军事性。另外,作为九一八事变后首次移民,也具有浓厚的试验性、不成熟性和矛盾性。移民团的种种侵略行径给中国民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由于自身严重的殖民色彩,导致“屯垦病”、退团及“排斥干部运动”相继爆发,给部分参与者造成了反噬。第一次武装移民作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华的产物,更是罪恶战争的产物,而“弥荣村”只是其中一隅。从其结果可以看出,任何以破坏和平为代价的移民行为最终只能伤人伤己。

石晨曦[5](2021)在《文化殖民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的神社研究》文中指出所谓文化殖民,简言之是指侵略者以文化手段对占领地区的人民进行奴役、洗脑、侵略的过程。其结果是想要创造出一种符合侵略者意图的新型文化,亦即“殖民文化”。近代以来,伴随日本的海外扩张,作为日本传统宗教的神道教逐渐向海外流播。流播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是日本在占领地区强行置地建立神社,以至于大量海外神社应运而生。这些海外神社,是日本侵略者在文化殖民过程中留下的物证,也是“殖民文化”的符号。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接手关东州,并于1905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首个海外神社——安东神社。以此为发端,日本开启了在中国东北地区建造神社的侵略史。毫无疑问,日本殖民者在中国东北的神社创建行为是一种与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同步的文化侵略行为,它贯穿于日本对华侵略的全过程,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输出”的道具。本论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时期的神社创建活动,进行全面考察和重点论述。在宏观层面,运用史料分析法对日本神道和神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考察。同时,对国内外先行研究中有关海外神社以及日本在东北地区所建神社的相关数据和具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考证。此外,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将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神社所处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以直观的形式加以呈现。在微观层面,以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为前提,从日本关东军的“满洲布教”入手,探讨“军队神社”“试点神社”“满铁神社”“开拓神社”“国家神社”等五类神社的实态。在此基础上,对日本殖民统治东北时期的神社创建活动所呈现的特点及影响进行评价。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日本创建大量的海外神社,是日本国家宗教——国家神道布教海外的实践。与日本所实施的直接军事统治和政治统治相比,海外神社的侵略性更加隐蔽。这成为日本文化殖民过程的主要特征。海外神社可以寄托军人的思乡之情,也可以成为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调节器,也可以是民族凝聚力的凝结剂。神社作为国家神道的代言人,从本质上脱离了作为宗教思想传播的社会性文化场所,而转变为特异时空下被政治化的思想强制牢笼。最终,海外神社成为“殖民文化”的符号。

王祖儿[6](2021)在《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武装移民研究 ——以“瑞穗村”为例》文中认为“武装移民”是日本“百万户移民计划”的试验阶段,1932至1936年,日本政府先后向中国东北进行五次武装移民,“瑞穗村”是第三次武装移民在中国东北建立的移民村。日本政府在吸收前两次武装移民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从此次移民开始掩盖武装性,第三次武装移民团到达东北后成立了“绥棱开拓组合”,这是日本政府以“开拓”名义掩盖移民侵略行为的开始。“瑞穗村”农业耕作主要依靠雇佣劳动进行,部分移民为减轻生产成本将大部分土地出租,成为新兴地主。该村农作物种类单一,家畜饲养结构简单,农家经济收益低。“瑞穗村”拥有完备的社会体系,俨然成为独立于中国东北社会之外的特殊存在,暴露出日本政府欲在中国东北建立永久统治的野心。同时“瑞穗村”的对外通信与警备设施均服务于日本政府的侵略计划,全体移民均接受射击训练并帮助日伪军队镇压当地抗日武装力量,由此来看武装移民正是日本政府侵略中国东北的“帮凶”。日本投降后,移民成为日本侵华政策的弃民,大批移民在逃亡途中生死离别,情形悲惨。面对战败后的日本移民,中国人民以超越国界的大爱伸出援手,不仅为日本移民提供物质援助,更主动收养善待日本遗孤,用无私大爱治愈战争伤痛。

张古悦[7](2021)在《辽宁地区朝鲜人沿革及中日各方政策研究(1910-1948)》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作为跨境民族,朝鲜人民既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反动政权的统治下遭遇过压迫与屈辱,也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保卫中国领土完整,为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辽宁地区作为东三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东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之一,许多朝鲜人在此地定居生活,同时辽宁地区也是东三省的政治枢纽,为各类朝鲜人团体提供了活动空间。目前关于国内朝鲜人的研究成果仍然以吉林、延边地区为主,而以辽宁地区为研究范围的学术成果仍然较少。本文利用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档案馆、韩国历史数据中心、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以及新宾、本溪、抚顺等辽宁省地方图书馆所藏朝鲜人原始档案、新闻报纸、各类着作等资料,将民族史与地区史相结合,阐述辽宁地区朝鲜民族的形成发展史。此外,本文以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至1948年辽宁解放为时间范围,以当代辽宁省行政区划为地理界线。从宏观角度考察清政府、奉系军阀政府、日本帝国主义当局及伪满洲国、国民党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对辽宁地区朝鲜人政策。并寻找其政策实施对辽宁地区朝鲜人的影响,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辽宁地区朝鲜人最终获得解放的过程。本文还对辽宁地区朝鲜人口变化、地域分布、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整理,力求从微观角度对朝鲜人在辽宁地区的社会生活情况进行叙述,对辽宁地区朝鲜人历史进行补充。第一章主要内容为1910年以前,由于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日本在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压迫以及连年的自然灾害,导致朝鲜人小规模迁往辽宁地区进行生产生活的过程。因长期受到朝鲜王朝的剥削,朝鲜半岛特别是北部地区的朝鲜人生活状态极为恶劣,为了维持生计,朝鲜人开始越境进入辽宁地区进行农业活动。在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当局侵占了朝鲜半岛,通过“土地调查事业”为代表的殖民经济体系掠夺了大量土地,导致更多的朝鲜人迁往辽宁地区。由于清朝政府无法阻止移民越境,开始实施吸纳朝鲜人入籍的政策,同时颁布“剃发易服令”并通过扶持中国地主加强对辽宁地区朝鲜人的管理。而日本当局为实现其侵略扩张阴谋,利用领事馆与日本农业资本向辽宁地区进行渗透,使朝鲜人的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第二章主要考察了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至1919年三一运动前,大批朝鲜人因政治与经济因素迁往辽宁地区后,清政府、民国官宪、日本帝国主义当局围绕朝鲜人实施的不同政策对朝鲜人的政治、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由于大量朝鲜人的到来,令辽宁地区呈现出多样的民族关系,但相继而来的日本干涉问题也令清政府颇为头痛。因此,辽宁地区的清朝官宪制定了“清源截流”的方针政策,吸引朝鲜人入籍的同时对即将入境的朝鲜人进行限制。其政策精神一直延续至1915年《南满东蒙条约》的签订。在《南满东蒙条约》签订后,日本利用朝鲜人“日本臣民”身份对中国内政进行干涉。因此,民国初期的辽宁官宪为减少外交交涉,不得不将政策转变为以“监视控制”为主。在政策逐渐严格的影响下,一部分朝鲜人开始向吉林地区转移。辽宁地区的朝鲜人中绝大部分为贫苦的农民,而即使进入城市,其收入仍处于社会底层。因此,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在辽宁各地设立朝鲜人会,以提供经济援助为幌子笼络朝鲜人.同时,还设立朝鲜人学校,以“朝鲜教育令”为基础,向朝鲜人子弟传达效忠天皇的腐朽观念,对朝鲜人的文化教育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第三章主要阐述了1919年三一运动后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奉系军阀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当局针对辽宁地区朝鲜人实施的政策以及对朝鲜人生活的影响。三一运动将东北朝鲜人反日运动推向高潮,辽宁地区的朝鲜人开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打击日本军警。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朝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日本帝国主义当局为防止反日运动影响,除在经济上继续支持朝鲜人会外,还组建亲日朝鲜人武装团体,对朝鲜人反日运动进行镇压,以达成控制朝鲜人的根本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当局还以“保护”朝鲜人为借口横行于辽宁地区,导致奉天当局认定朝鲜人是引起内政、外交困境的主要原因。1925年中、日签署《三矢协定》后,奉天当局对朝鲜人采取了排斥驱逐政策,《田中奏折》的出现更是激化了民族矛盾,令辽宁地区一部分当地百姓加入到排斥朝鲜人的行列。排斥驱逐政策的实施不仅使辽宁地区朝鲜人口数量逐年下降,也使朝鲜人的经济生活状况更为恶劣。同时,奉系军阀政府为了抵御日本的教育侵略,以强制手段关闭所有朝鲜人学校,命令辽宁各地朝鲜人子弟进入中国人学校。日本背景的教育机构却借机在日本势力的庇护下发展壮大,向更多的朝鲜人子弟灌输“亲日”思想,对朝鲜人的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第四章的主要内容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当局与伪满洲国对辽宁地区朝鲜人实施的奴役与经济掠夺政策,使朝鲜人的经济、社会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的侵略引发了辽宁地区朝鲜人的两次避难潮,为解决难民问题,日本当局将朝鲜人集中于“安全农村”与“集团部落”之中,以安置为名对朝鲜人进行监视管制,并利用其进行农业种植能力以方便经济掠夺。同时,日伪政权还对朝鲜人移民实施“放任”政策,并刻意提高民族等级笼络朝鲜人,引起严重的民族矛盾。此后,日伪当局为缓解日本国内就业压力,以“新规入殖”政策代替“放任政策”,使辽宁地区朝鲜人成为日本农业殖民者的“廉价劳动力”。在日本帝国主义当局的鼓惑下,东北沦陷时期的辽宁地区朝鲜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粮食产量也在逐年上升,然而朝鲜人却在日伪政权的盘剥下生活极为艰苦。在日伪政权灭亡前,为增加粮食产量,日伪当局在不切实际的增加移民数量、种植面积与产量目标的同时,还对中、朝人民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特别是“粮谷出荷”政策,强制掠夺了中国以及朝鲜农民的农作物及口粮,在辽宁城乡地区均造成了巨大的粮食恐慌,导致辽宁地区中朝百姓生活在贫困交加的境遇之中。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当局的侵略与经济掠夺,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辽宁地区的中、朝人民不论派别纷纷加入抗日斗争之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第五章主要阐述了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与国民党的掠夺政策对辽宁地区朝鲜人生活的影响。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令朝鲜义勇军挺进东北,辽宁地区的朝鲜人共产党员们也迅速行动,在保护当地朝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同时,号召朝鲜青年加入革命队伍。在国民党占领时期,辽宁地区朝鲜人积极进行游击战争以保卫革命果实,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令饱受欺凌的辽宁地区朝鲜人真正获得了自由与解放,而广大朝鲜人民也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不同的方式支援前线,为辽宁地区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中国共产党对朝鲜民族的平等政策与土地政策相比,国民党政府进入辽宁地区后却以清算为借口对朝鲜人资产进行掠夺,导致许多朝鲜农民丧失土地,而城市内朝鲜人也纷纷失业,大量的朝鲜人又一次沦为难民,其中一部分不得不返回朝鲜半岛或进入解放区,导致辽宁地区的朝鲜人口数量急速下降。而国民党政府为减少难民带来的经济压力,制定了朝鲜人遣送计划,但遣送行动只进行了一次便宣告搁浅。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韩侨事务处开始敦促朝鲜人进行农业耕种以补充军粮,但绝大多数朝鲜人因之前的经济掠夺早已无力从事农业活动,甚至许多朝鲜农民沦为难民,流落街头,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滞留于辽宁地区,直至辽宁解放才重获希望。纵观1910年至1948年朝鲜人迁移至辽宁地区的历史,在日本吞并朝鲜后,朝鲜人怀着寻求容身之所的希望前往辽宁地区,利用熟练的农业技术,在一片荒芜之中开拓出万亩良田。而日本当局不仅对朝鲜人实施“统制利用”政策以干涉中国内政与经济掠夺,还以民族挑拨政策令其受到奉天当局的排斥,在日本帝国主义当局垮台后,其贻害还导致朝鲜人遭受国民党政府的劫掠。辽宁地区朝鲜人屡屡遭到封建地主、军阀集团与帝国主义的迫害,陷入流离失所的痛苦之中。但即使如此,朝鲜人民仍未放弃民族解放的希望,不仅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民族主义反日团体,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人民携手共同对抗封建地主、奉系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当局与国民党反动政权,为辽宁地区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最终成为了光荣的中华民族一员。辽宁地区朝鲜人的历史既是一段开拓、建设新家园的移民史,也是一段在歧视与压迫政策下充满艰辛与苦难的血泪史,更是一段通过坚韧建设与顽强奋斗,最终融入中华民族的光荣历程。

吕春月[8](2020)在《东北沦陷时期关东军邮政检查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邮政检查制度起源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日本也于一战期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邮政检查。及至九一八事变,为统一东北舆论及阻断“不利”信息传播,日本关东军便如法炮制在东北各沦陷区实施邮政检查制度,并由关东宪兵队具体执行。关东宪兵队根据形势不断强化检查的力度、加大检查的范围,对东北在住所有人实施侵犯通信秘密的邮政检查活动,“有效”防止了伪满洲国实态的传播、日本侵略野心的传播,并在关东军的“消极”防谍、“积极”防谍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乃至在东北生活的其他国人的苦难。

李汝超[9](2020)在《日本控制下中东铁路黑龙江段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中东铁路是俄国在中国东北强行修筑的铁路线,中俄签订了两个不平等条约,即1896年《中俄密约》和1898年《旅大租地条约》,使得俄国获取了中东铁路的权益。中东铁路的干线是从满洲里到绥芬河的铁路线,其支线则是从哈尔滨到旅大的铁路线。1904—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争以俄国战败而结束,日本从而取得了中东铁路中长春至旅大的支线。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美日开始共同掌管中东铁路。1920年初,在武装干涉西伯利亚宣告失败以后,各协约国的军队陆续从西伯利亚撤出。日本企图通过各种方式攫取中东铁路,但最终没有实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便紧盯中东铁路,对其实施骚扰和破坏。1935年,日本终于实现了多年的侵略梦想,以低价收购了中东铁路,从此,中东铁路成为日本侵略者侵略与掠夺中国的重要通道。本文主要对日本控制时期中东铁路黑龙江段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这一时期日本对中东铁路黑龙江段的侵略及其影响。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论文划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简单概述文章的选题意义以及学术史回顾。第二部分叙述了中东铁路的修建与日本对路权的攫取,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是论述了沙皇俄国侵华与中东铁路的修筑,交代背景、二是论述了日本对中东铁路的攫取;第三部分叙述了日本对中东铁路黑龙江段的侵略,从日本对中东铁路黑龙江段的侵略及相应措施和中东铁路黑龙江段的侵略与其它路段的不同两个方面来论述日本对中东铁路黑龙江段的侵略;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日本攫取中东铁路路权后对黑龙江段的影响,这一部分是通过对第三部分日本对黑龙江段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及历史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中东铁路对黑龙江段的影响。

宋其潼[10](2020)在《东北沦陷时期北满地区铁路拓展研究(1931-1945)》文中指出铁路是近代社会最为先进有效的陆路运输方式,铁路的建设、运营对经济和国防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近代史上,修筑铁路是日本对东北进行殖民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北满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地缘位置,日本控制中国东北后便加紧在这一区域拓展铁路、修筑新线,构建铁路运输网。1931年到1945年的十四年间,北满地区新建铁路超过三千公里,形成了覆盖北满大部分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其中大部分线路经多次修缮改造后,至今仍在运营。因此,东北沦陷时期是东北北部铁路拓展和铁路网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北满地区的铁路拓展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这些铁路的建成也对沿线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四章,分别从四个方面探讨东北沦陷时期北满地区的铁路拓展问题。第一章首先从日本的大陆政策和北满的区位特征两方面,分析日本的筑路动机,之后通过回溯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日铁路纷争,阐明日本在北满修筑铁路的历史背景;第二章通过整理分析档案资料,从规划管理、新线建设、中东路改造和交通枢纽四个方面,梳理东北沦陷时期北满地区铁路拓展的具体内容;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之上,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国际形势,对这一时期北满地区铁路演变和分布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东北沦陷时期北满铁路网的时空特征;第四章根据方志记载和铁路运输资料,揭示出日本利用铁路对北满进行殖民掠夺的行径,分析北满地区铁路拓展对沿线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沦陷时期铁路拓展对东北北部地区的长远影响。

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黑龙江地区资源的掠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黑龙江地区资源的掠夺(论文提纲范文)

(1)伪满时期日本对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侵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四、本文核心论述范围的界定
第一章 日本与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概貌
    一、日本国内煤炭资源储量
    二、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勘察与储量
        (一)地理环境与地质勘察
        (二)资源分布与煤炭储量
第二章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染指黑龙江地区煤矿
    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获得矿业权
    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的统制与经营
        (一)“满洲炭矿株式会社”的设立与经营
        (二)“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掠夺煤炭资源
    三、煤炭的销路
第三章 1937 年后日本掠夺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
    一、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与煤炭
        (一)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中的煤炭掠夺
        (二)第二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实施
    二、集中开发鹤岗煤矿
    三、重点突破鸡西煤矿
    四、计划掠夺富锦煤矿
    五、日本疯狂掠夺煤炭资源后对黑龙江地区的影响
        (一)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二)工业产业畸形发展
第四章 日本对煤矿从业者的压榨
    一、矿工的管理
        (一)矿工的募集
        (二)利用“把头制度”管理矿工
    二、工人的日常生活
        (一)衣食住行
        (二)医疗卫生
        (三)工时与工资
    三、矿难
        (一)鹤岗东山万人坑
        (二)鸡西滴道煤矿河北万人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日本对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的调查与掠夺(1906-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选题意义
        (二)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法
    三、本文核心论述范围的界定
第二章 黑龙江地区金矿资源及早期开采情况
    一、黑龙江地区金矿资源及其分布
    二、沙俄早期盗采情况
    三、官办及官督商办金矿
        (一)漠河金矿
        (二)都鲁河金矿
        (三)呼玛金矿局
        (四)三姓金矿局
        (五)库玛金矿
    四、商办金矿
第三章 日本觊觎及调查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
    一、日本觊觎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
        (一)近代日本金矿状况及其对黄金的觊觎
        (二)日本势力染指黑龙江地区金矿
    二、调查机构的设置
        (一) “满洲”采金事业调查部
        (二) “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
        (三)其他株式会社和采金公司
    三、调查工作的开展——以七里班调查报告为中心
    四、金矿调查情况——以“满铁”为中心
第四章 日伪对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的掠夺
    一、日伪全面垄断黄金产业
        (一)黄金“国有”
        (二) “满洲”中央银行控制黄金买卖
        (三) “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加速掠夺黄金
    二、垄断性质的特殊会社——“满洲”采金株式会社
        (一) “满洲”采金株式会社概要
        (二) “满洲”采金株式会社经营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近代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近代东北日本商业会议所的设立及发展
    第一节 近代东北日本商业会议所设立背景
        一、近代东北开埠通商与外国资本的进入
        二、日本在东北的扩张渗透
        三、东北地区日本人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近代东北日本商业会议所的设立与发展
        一、日俄战争后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的设立(1907 年-1914 年)
        二、一战爆发后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的发展(1915 年-1931 年)
        三、伪满政权下东北地区日本商工会议所的扩张(1931 年-1937 年)
        四、商业会议所的解散与商工公会的出现(1938 年-1945 年)
    小结
第二章 近代东北日本商业会议所的管理与经营
    第一节 商业会议所的法令依据问题
        一、商业会议所设立的法令依据
        二、商业会议所社团法人化改革
        三、统一商业会议所法的制定
    第二节 商业会议所的管理机制
        一、商业会议所的事务及组织
        二、商业会议所的人员构成
        三、商业会议所的经费来源及用度
    小结
第三章 近代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的活动
    第一节 商业会议所与日本在东北的经济扩张
        一、保障日本商品在东北市场的贸易优势
        二、与东北市场上的外国资本进行竞争
        三、配合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金融扩张
        四、商业会议所陈情请愿活动的分析——以1907-1937 年的奉天日本商所为例
    第二节 商业会议所内部的工商业救济活动
        一、低利息贷款融资请愿运动
        二、撤销满铁消费组合运动
    第三节 经济冲突的政治化活动
        一、商业会议所与“奉天票”问题
        二、“非法征税”和抵制日货运动
    第四节 商业会议所与日本军事行动
        一、商业会议所对日本侵华的协助与配合
        二、商业会议所对九一八事变的助力
        三、协助日本政府建立伪满洲国
    小结
第四章 近代东北日本商业会议所的情报调查分析
    第一节 日本“官民一体”的情报网络系统
        一、日本经济情报网络系统
        二、日本国内外商业会议所间的情报流通
    第二节 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情报调查的展开
        一、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的调查经费
        二、商业会议所情报调查收集方式
        三、商业会议所的委托调查
        四、商业会议所调查内容及刊行物
    第三节 商业会议所情报调查的价值及影响
        一、对日本情报网络的系统的补充
        二、为日本在东北的经济扩张提供情报支持
        三、商业会议所的情报调查与日本对华侵略
    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东北日本商业会议所的特性
    第一节 工商业企业与市场之间:商业会议所的经济特性
        一、商业会议所与政府经济政策的推行
        二、商业会议所与维护日本商利
        三、日本商业会议所对东北地区日本工商业的管理
    第二节 政府与工商业者之间:“半官半民”的商业会议所
        一、强烈依存政府的特征
        二、日本政府对商业会议所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节 商业会议所的排外性与侵略性
        一、商业会议所的排外性
        二、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商业会议所
        三、为日本国家利益服务的商业会议所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伪满时期日本第一次武装移民“弥荣村”实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一)选题意义
        (二)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法
一、第一次武装移民背景及政策出台
    (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移民活动
        1.“除兵队”移民
        2.“爱川村”移民
        3.“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
        4.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满洲移民”的特点
    (二)日本发动武装移民的原因
        1.政治原因
        2.经济原因
        3.军事原因
    (三)第一次武装移民政策的出台
        1.“武装移民”概念界定
        2.相关决议的出台
    小结
二、第一次武装移民团入侵“弥荣村”
    (一)选址“弥荣村”的原因
        1.自然环境
        2.政治原因
    (二)招募和训练移民
        1.招募移民工作
        2.移民在日本国内的训练情况
    (三)移民团的行进过程
    (四)在佳木斯的准备工作
        1.分配任务与警备情况
        2.派遣先遣队
    (五)移民团正式武装入侵“弥荣村”
        1.完善组织机构
        2.招募家属入殖
    小结
三、“弥荣村”移民团的生产经营活动
    (一)构建基础设施
        1.修建房屋
        2.铺设交通网
        3.发展通信事业
    (二)经营农牧业
        1.分配土地
        2.开垦种植
        3.发展畜牧业
        4.拓展农产品加工业
        5.农业经营形态的变迁
    (三)移民生活实态
        1.教育事业
        2.医疗卫生事业
        3.精神生活
        4.日常饮食及文化娱乐生活
    小结
四、第一次武装移民的特点及结果
    (一)第一次武装移民的特点
    (二)对中国民众造成的伤害
        1.丧失生产资料
        2.沦为雇佣劳动力
        3.遭受人身迫害
    (三)对抗与冲突
    (四)给日本“开拓民”带来的灾难
        1.无法适应“开拓”生活而大量退团
        2.第一次武装移民团的覆灭和“弃民政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文化殖民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的神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先行研究概况
        (一)中国国内研究概况
        (二)日本方面研究概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日本神道与神社概述
    第一节 神道发展要略
        一、词称溯源
        二、发展历程
    第二节 作为建筑物的神社
        一、构造与样式
        二、社格制度
        三、社会功能
    第三节 作为“超宗教”的神社
        一、明治时期的神社整理
        二、神社祭祀的变革
第二章 神国思想与海外神社
    第一节 海外神社创建的原点
        一、神国思想的内在驱动
        二、神国思想的扭曲变异
    第二节 海外神社类型的多样化
        一、天皇制国家下的神社分类
        二、海外神社的界定与分布
        二、海外神社在中国的萌芽
第三章 “尊皇尚武”的神社:从“满洲开教”到“军队神社”
    第一节 关东军保护下的“满洲开教”
        一、三条教则与教育敕语
        二、军人敕谕与随军布教
        三、对华布教与战地祭祀
    第二节 关东军部队内的“军队神社”
        一、供奉间谍的护国神社
        二、731部队里的东乡神社
        三、国界线上的东宁神社
        四、军事要塞里的守护神社
        五、“军队神社”特点
第四章 不断扩张的神社:从“试点神社”到“开拓神社”
    第一节 关东州时期的“试点神社”
        一、“关东州”的界定
        二、扩张期的神社制度
        三、“试点神社”概述
        四、“试点神社”特点
    第二节 “满铁”资助下的“满铁神社”
        一、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与满铁附属地
        二、神社行政与总体布局
        三、时代印记里的安东神社
        四、都市中心里的新京神社
        五、铁路要线上的奉天神社
        六、辽东湾内的营口神社
        七、千金山上的抚顺神社
        八、农事试验场里的公主岭神社
    第三节 “满洲开拓构想”下的“开拓神社”
        一、日本“满洲移民”概述
        二、“移民提案”与“一团一社”
        三、弥荣开拓团与弥荣神社
        四、城子河开拓团与城子河神社
        五、“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与船上神社
        六、镜泊学园与镜泊神社
        七、“麻山事件”与哈达河神社
第五章 伪满洲国法西斯文化专制的象征
    第一节 法西斯文化专制的强化
        一、神职教育与祭祀官养成计划
        二、国民精神总动员与慰灵祭
        三、伪满“靖国神社”——建国忠灵庙
        四、伪满“国家神社”——建国神庙
    第二节 国家神道思想的歧途
        一、国家神社的角色转变
        二、战后的逆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国东北地区神社列表
附录二:日本开拓团大事记
附录三:神道文化大事年表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武装移民研究 ——以“瑞穗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一)选题意义
        (二)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日本武装试验移民及“瑞穗村”
    一、九一八事变前的“试点”移民
        (一)首个“试点”移民村—“爱川村”
        (二)“满铁”退伍兵试验移民
        (三)大连农事株式会社
    二、武装试验移民政策及其实施
        (一)武装移民政策出台
        (二)第一、二次武装移民实施情况
    三、第三次武装移民村:“瑞穗村”
        (一)移民前的筹备
        (二)“瑞穗村”的成立
第二章 “瑞穗村”生产生活实态
    一、“瑞穗村”的农业经营
        (一)农业生产
        (二)农业经营特点
    二、“瑞穗村”生活实态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二)卫生保健与人口结构
        (三)移民的精神世界
第三章 “瑞穗村”的终结
    一、抗日武装团体的袭击与退团风潮
    二、战争弃民:“瑞穗村”移民
        (一)“瑞穗村”本部的覆灭
        (二)战乱与逃亡:移民遣返
    三、中国人民的无私大爱
        (一)战后施以援手
        (二)善待收养日本遗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辽宁地区朝鲜人沿革及中日各方政策研究(1910-194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与拓展突破
    四、主要内容
第一章 朝鲜人迁入辽宁地区的肇始
    1.1 鸭绿江沿岸生活的早期朝鲜移民
        1.1.1 东北封禁时期的朝鲜移民
        1.1.2 东北解禁后的朝鲜移民
    1.2 日本帝国主义当局对朝鲜半岛的侵略与掠夺
        1.2.1 朝鲜半岛殖民地体系的设立
        1.2.2 残酷殖民统治导致朝鲜人流离失所
    1.3 小结
第二章 清末民初辽宁地区的朝鲜人(1910年8月—1919年3月)
    2.1 中日两国对辽宁地区朝鲜移民的管理政策
        2.1.1 朝鲜移民的人口数量与地域分布
        2.1.2 清朝末期辽宁官宪的“清源截流”政策
        2.1.3 民国初期辽宁官宪的“监视管理”政策
        2.1.4 日本领事馆的统制政策
    2.2 清末民初时期辽宁地区朝鲜人的社会经济状况
        2.2.1 极度依赖农业生存的朝鲜移民
        2.2.2 日本帝国主义当局开始推行殖民教育
        2.2.3 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的兴起
    2.3 小结
第三章 三一运动后的辽宁地区朝鲜人(1919年3月—1931年9月)
    3.1 中日对朝鲜人的管理政策
        3.1.1 人口数量逐年下降的朝鲜移民
        3.1.2 奉天军阀政府的“驱逐排斥”政策
        3.1.3 日本领事馆对朝鲜人的“统制利用”政策
    3.2 辽宁地区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大潮
        3.2.1 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的高峰
        3.2.2 朝鲜人民族主义反日团体的联合
        3.2.3 活跃于辽宁地区的朝鲜共产主义运动者
        3.2.4 朝共满洲总局的解散及其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3.3 三一运动后辽宁地区朝鲜人的社会经济状况
        3.3.1 以农为主兼顾工商的职业构成
        3.3.2 日本帝国主义当局极力推行教育侵略
    3.4 小结
第四章 东北沦陷时期辽宁地区的朝鲜人(1931年9月—1945年8月)
    4.1 日伪政权对辽宁地区朝鲜人的管理政策
        4.1.1 朝鲜人避难潮
        4.1.2 “安全农村”与“集团部落”
        4.1.2.1 “铁岭安全农村”
        4.1.2.2 “营口安全农村”
        4.1.2.3 “集团部落”
        4.1.3 日伪强制移民政策导致朝鲜移民数量激增
        4.1.4 “五族协和”的谎言
    4.2 东北沦陷时期辽宁地区朝鲜人的社会经济状况
        4.2.1 遭受日伪政权极度剥削压迫的朝鲜人
        4.2.2 日伪政权对朝鲜人的奴化教育
    4.3 辽宁地区朝鲜人抗日斗争
        4.3.1 辽宁民众自卫军与朝鲜革命军
        4.3.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朝抗日武装力量
    4.4 小结
第五章 抗战胜利后的辽宁地区朝鲜人(1945年8月—1948年11月)
    5.1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平等”政策下的辽宁地区朝鲜人
        5.1.1 朝鲜青年踊跃加入朝鲜义勇军
        5.1.2 东北朝鲜人民民主联盟与土地改革
    5.2 国民党政府对辽宁“收复区”内的朝鲜人管理政策
        5.2.1 设置朝鲜人事务处理机构
        5.2.2 遣散朝鲜人计划
        5.2.3 对朝鲜人资产的掠夺与返还
        5.2.4 救济朝鲜农民
    5.3 抗战胜利后辽宁地区朝鲜人的社会经济状况
        5.3.1 掠夺政策影响下的朝鲜人口数量与经济生活
        5.3.2 国民党政府扶持监管下的朝鲜人教育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一、档案类
    二、新闻报纸
    三、着作类
    四、论文类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东北沦陷时期关东军邮政检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中国研究现状
        2.日本研究现状
        3.总体评价
    三、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本文的创新点
第1章 日本邮政检查制度的起源与实施机构
    1.1 日本邮政检查制度的起源
        1.1.1 世界邮政检查制度的肇始
        1.1.2 日本邮政检查制度的起源
    1.2 邮政检查活动的实施机构
        1.2.1 执行者的变迁——从递信省到日本宪兵
        1.2.2 东北沦陷时期实施邮政检查的组织机构
    1.3 小结
第2章 东北沦陷时期实施邮政检查的几个阶段
    2.1 东北沦陷初期的邮政检查
        2.1.1 关东军对东北邮政大权的侵夺
        2.1.2 邮政检查的实施
    2.2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的邮政检查
        2.2.1 关东宪兵队的邮政检查活动
        2.2.2 秘密组织伪保安局的邮政检查活动
        2.2.3 多元邮政检查机关的有机运营
    2.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邮政检查
        2.3.1 强化对外国邮件的统制
        2.3.2 强化对军事邮件的统制
        2.3.3 防卫状态下邮政检查的全面强化
        2.3.4“合法化”的邮政检查活动
        2.3.5 对英美战俘邮件实施检查
    2.4 小结
第3章 为封锁消息而实施的邮政检查
    3.1 通过邮政检查掩盖日本侵略野心
        3.1.1 通过邮政检查阻断日本意欲侵略全中国的信息传播
        3.1.2 通过邮政检查掩盖日本“移民”国策的侵略本质
    3.2 通过邮政检查封锁有损关东军形象的信息传播
        3.2.1 通过邮政检查阻断关东军战败的信息传播
        3.2.2 通过邮政检查阻断关东军军纪涣散的消息传播
        3.2.3 通过邮政检查阻断日本士兵厌战的消息传播
    3.3 通过邮政检查封锁伪满洲国“王道乐土”的实态
        3.3.1 通过邮政检查封锁抨击“五族协和”的言论
        3.3.2 通过邮政检查封锁伪满洲国民众生活困苦的实态
        3.3.3 通过邮政检查封锁伪满洲国劳工的悲惨境遇
    3.4 小结
第4章 为防谍而实施的邮政检查
    4.1 通过处置日军及相关人员书信防止军事机密泄露
        4.1.1 通过邮政检查防止日军部队编成装备等信息泄露
        4.1.2 通过邮政检查防止日军军事部署的信息泄露
        4.1.3 通过邮政检查防止军事工程信息泄露
    4.2 邮政检查在防范中国抗日情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4.2.1 通过邮政检查探查抗日动向
        4.2.2 将邮政检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破坏抗日组织
    4.3 通过邮政检查探查苏联情报活动
        4.3.1 通过邮政检查掌握“满”苏边境苏联基层情报人员动向
        4.3.2 通过邮政检查搜查无线谍报网K2L
        4.3.3 通过邮政检查调查白俄动向
    4.4 小结
第5章 东北沦陷时期邮政检查制度的评价及影响
    5.1 东北沦陷时期邮政检查制度的评价
        5.1.1 邮政检查制度的性质
        5.1.2 邮政检查制度的实施特点
    5.2 东北沦陷时期邮政检查制度的影响
        5.2.1 钳制思想自由压制民族自决
        5.2.2 削弱了通信作为沟通媒介的作用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日本控制下中东铁路黑龙江段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中东铁路的修建与日本对路权的攫取
    第一节 沙皇俄国侵华与中东铁路的修筑
        一、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
        二、中东铁路的修筑
        三、日本对中东铁路支线管辖权的攫取
    第二节 日本对中东铁路权的攫取
        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苏关系
        二、中东路事件的发生与中东路管辖权的变更
        三、日本对东北地区的侵略与伪满洲国的建立
        四、日苏谈判及中东铁路管辖权的变更
第二章 日本对中东铁路黑龙江段的侵略
    第一节 日本对中东铁路黑龙江段的侵略
        一、伪“满洲铁路总局”的成立与所管辖的中东铁路黑龙江段
        二、在铁路沿线进行移民
        三、森林资源的侵略
        四、对黑龙江段农业资源的侵略
        五、日语教育及教科书内容的重新制定
    第二节 中东铁路黑龙江段的侵略与其它路段的不同
        一、土地面积及移民方面
        二、森林资源方面
第三章 日本攫取中东铁路路权后对黑龙江段的影响
    第一节 政治影响
        一、移民的影响
        二、对哈尔滨的影响
        三、铁路附属地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影响
        一、主观上,掠夺黑龙江资源为目的
        二、客观上,刺激了黑龙江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日本掌管黑龙江段中东铁路后的历史评价
        一、摧残和奴役黑龙江段的广大民众
        二、破坏了黑龙江段资源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东北沦陷时期北满地区铁路拓展研究(1931-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概念说明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资料
第一章 日本在北满修筑铁路的发端
    第一节 日本在北满修筑铁路的动机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前的铁路纷争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夺取北满路权
    小结
第二章 沦陷时期北满的铁路规划与拓展
    第一节 日本对北满的铁路规划及管理
    第二节 北满的新线修筑情况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中东铁路
    第四节 北满三大铁路交通枢纽
    小结
第三章 沦陷时期北满铁路网演变的时空特征
    第一节 沦陷时期北满铁路网演变的阶段特征
    第二节 沦陷时期北满铁路网的空间特征
    小结
第四章 近代北满地区铁路拓展的影响
    第一节 加速资源流失
    第二节 沿线城镇形成
    第三节 加深民众苦难
    第四节 铁路拓展的长远影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四、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黑龙江地区资源的掠夺(论文参考文献)

  • [1]伪满时期日本对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侵夺研究[D]. 李兆京.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日本对黑龙江地区黄金资源的调查与掠夺(1906-1945)[D]. 张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近代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商业会议所研究[D]. 孟二壮.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伪满时期日本第一次武装移民“弥荣村”实态研究[D]. 秦玉霞.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文化殖民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的神社研究[D]. 石晨曦.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武装移民研究 ——以“瑞穗村”为例[D]. 王祖儿.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辽宁地区朝鲜人沿革及中日各方政策研究(1910-1948)[D]. 张古悦. 延边大学, 2021(02)
  • [8]东北沦陷时期关东军邮政检查制度研究[D]. 吕春月. 吉林大学, 2020(03)
  • [9]日本控制下中东铁路黑龙江段问题研究[D]. 李汝超. 齐齐哈尔大学, 2020(02)
  • [10]东北沦陷时期北满地区铁路拓展研究(1931-1945)[D]. 宋其潼. 暨南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9月18日事变后日本掠夺黑龙江资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