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研究型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一、研究性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点(论文文献综述)

于洁,李向荣,董丽[1](2012)在《和谐视角下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及方法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前提是厘清其终极目的,而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学术界却莫衷一是。文章以和谐为视角,结合相关理论成果和实践需求,认为研究性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于"全面和谐的人"的培养,并从知能整合、情智整合、身心整合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建构。

王凡[2](2011)在《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的网络BBS的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微型化学实验进入中国已有20多年的时间,从相关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可知,我国正处于微型化学实验的快速发展期。研究微型化学实验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而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并不深入,未能起到在中学课堂运用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的作用,这是目前微型化学实验发展的主要瓶颈。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容量的广泛拓展性和信息交互方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因此信息技术与微型化学实验整合能够成为突破上述发展瓶颈的重要方式。现有的整合模式以设计微型化学实验的主题网站为主,其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从网站到学习者的单向传递。而网络论坛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双向、乃至多向的,通过论坛为参与者提供信息互动的平台,使中学化学教师具备了发表相关研究信息的能力,能够实现中学化学教师和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真正将中学化学教师融入到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力量当中,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的论坛能够成为突破微型化学实验发展瓶颈的有效模式。因此,设计和实践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的论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中学化学教师运用学习类主题网站及论坛情况的调查问卷》和《广西区中学化学教师微型化学实验观念的调查问卷》,了解中学化学教师对化学学习类论坛的思考以及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的认识。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作为论坛设计和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修改和上传以yxbbs为模板的社区论坛系统程序,设计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并将论坛划分为结构严谨的封闭式模块和开放式模块,以此引导中学化学教师在各个模块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讨论。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在公网上传并实践了8个月的时间,其实践功能的达成情况主要通过在线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相关研究结论如下: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能够加深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的了解程度;可以提高中学化学教师运用微型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性教学的能力以及自我的信息素养;微型化学实验的主题论坛得到了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认可。研究结果表明: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能够为以后出现的学习类主题论坛的设计和实践起到借鉴作用,以论坛为载体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整合的新模式具备推广的价值。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次以结构严谨、功能全面的学习类主题论坛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借助论坛具有的信息技术特征拓展教育研究的广泛性以及如何以论坛的实践方式推进学习类主题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学习类主题论坛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整合的新视点,由于受到研究时间所限,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反思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论坛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将本论坛的设计和实践上存在的不足总结如下:首先,在论坛实践过程中,受到中学化学教师自身教学环境所限,参与论坛实践的教师人数并未达到预期数目;其次,对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运用不足,并未充分整合运用国内外相关的主题网站。因此,此课题尚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论坛需采用何种实践方式来实现其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我将在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本课题完善。

李玉斌[3](2009)在《中学化学教育观改革浅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正是教育全面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在此我对当今中学化学教育观的改

章煜芳[4](2008)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以下方面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学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然后根据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实践,设计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整合的教学案例。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实践探索出适宜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以及与其有关的各项内容,指导和帮助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整合教学,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方法。第二部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术语解释,为本文后面进行实践论证提供强大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探讨,对现行的整合观念、整合内容,整合形式整合手段进行了解、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形成适合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模式,这是本文的研究核心。这一部分主要是从以下方面入手:新课程条件下的整合特点、实际案例分析、学生的调查反馈,从而得出现行有效的整合手段,并能够选择合理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第四部分是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思考和结论,研究了课程整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对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及学生评价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形式、手段、理念赋予了新的定义,并对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进行了展望。第五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总结,本文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法,理论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赵成兰[5](2008)在《传感技术在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传感技术是一种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实验手段,具有便捷、直观、实时、定量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中。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将其引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研究在相关的教学理论和传感技术的指导下,结合化学新课程实验改革对探究性实验的重视,将科学探究思想和设计融入传感技术实验,于2006年9月起在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数字化实验室”开设了三个学期的“基于传感技术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实验选修课程。根据三阶段教学目标的不同,分别设计了指导——探究、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探究教学,以探讨传感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途径及模式。实践研究证明,应用传感技术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探究选修课是可行的,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很大的帮助。

王建芬[6](2008)在《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社会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受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今教育开始疏远对学生人性的关怀,陷入功利主义教育的困境。学校学科教育中,实用性和工具性课程占据讲台中心位置,人文课程受到排挤;对学生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与教育的本质相矛盾,因此,反思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弘扬人文精神,在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解析人文精神内涵、剖析化学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因素、探索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为主要目的,以文献研究、调查分析等为主要方法对当前化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人文精神相关概念、名词的解析,加深了对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为在中学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作了必备的铺垫。第二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及化学学科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架构了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第三部分在对化学深层次人文理解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人文内涵。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及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角度挖掘高中化学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育因素,为在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教学素材。第四部分通过对学生及教师的调查、访谈及数据分析,揭示了在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五部分依据以上的论述和分析,从学校文化环境的营造、化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化学课堂的渗透、化学隐性课程的开发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策略。

张世勇[7](2007)在《“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已经伸至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使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教育信息化,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快教育信息化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当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它是围绕某门课程密切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学习专题而展开探究的资源型学习网站,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还为学习者创造了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环境。在专题学习网站环境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和主动性。因此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以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国内外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形成一个合理的认识。并解析专题学习网站的涵义,运用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主的现代学习理论作为专题学习网站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等产生的积极意义。选取人教版《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环境保护专题中“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资源”、“垃圾资源化”等更多探究主题设计学习活动案例,分析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对网站结构、交流论坛、导航、界面进行设计,构建“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开展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深入桂林中学,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选取高二年级243班部分学生,以“设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改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凯米斯)螺旋式过程,进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经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在此研究期间,并与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研究内容的学习状况,学习变化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为下一次学习活动的开展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同时采用适于网络环境下,注重学生研究过程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学习活动中的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合作情况、学习态度、最终作品、环保知识、环保教育、环保意识行为等进行评价和分析,汇总各方面的研究资料,对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予以反思。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经过三个阶段基于专题网站的学习活动,搜集和分析了大量有关学习活动主题的文字、图表和视频等资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从各阶段学习活动过程中采用的问卷(《环境保护专题网站学习活动过程评价表》和《环境保护专题网站学习调查问卷》)调查来收集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合作情况、学习态度、最终作品五方面学习效果结果极其显着,在环保知识、环保教育、环保行为、环保意识方面都得到了提高。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专题学习网站在“环境保护”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依据本课题研究经历和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对今后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或开展相关研究的建议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重视体验学习;加强信息化教学评价系统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法研究等。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笔者对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研究还比较肤浅,本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赵静[8](2006)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文中认为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新生之物”,研究性学习近几年发展很快,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导致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地域性差异问题,急需强化向学科教学“主渠道”渗透的问题;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评价方法问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问题等。这些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问题都尚待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更应该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论文通过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现状思考——实践探索——总结再思考”,以高一化学教学为载体,实践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力图为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本文共分个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相关理论概述。本部分理论研究了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特点以及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内容、目标,着重从理论方面对实践化学研究性学习提出了理论指导。并通过对兰州市部分学校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中学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开展现状,为我们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提供实践依据。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笔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运用课堂教学问题探讨模式和课外教学课题研究模式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通过不同形式的具体教学实例,探索出两种模式运用中的具体实施阶段。第四部分:研究性学习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与效果。笔者从有利于达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出发,在评价中着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结果的激励性。通过长期的实践过程和有效、公正、客观的多元评价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教师也得到极大的提高。第五部分:总结与反思。在学科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在化学课堂内外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建议及希望,为进一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颜艳[9](2006)在《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音乐教学法课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法课的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让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深入学习音乐教学法,做到学以致用,以缩短学生将来的音乐教学工作适应期,锻炼他们的思维技能、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精神,为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检索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法课研究性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展开系统的研究。 本文通过引用自然主义、实用主义、缄默知识、高路迁移、反思、课程等理论,论证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结合音乐教学法课的学科特点设置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框架,以期解决学生在音乐教学法学习中遇到的部分困难。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张德良[10](2006)在《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研究》文中提出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即:认知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且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了积极的实践行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转变学习态度。 二、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研究性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性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点(论文提纲范文)

(1)和谐视角下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及方法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和谐视角下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二、和谐视角下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探析
    (一)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应有价值
    (二)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三、和谐视角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建构
    (一) 知能整合
    (二) 情智整合
    (三) 身心整合

(2)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的网络BBS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
        1 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现状
        2 信息技术与微型化学实验整合的研究现状
    (三) 问题的提出
    (四) 研究目标与意义
        1 研究目标
        2 研究意义
    (五) 研究内容、方法、过程
二 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论坛的概述及其理论基础
    (一) 网络论坛的概念
    (二) 主题论坛和主题网站的比较
    (三) 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
    (四) 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的网络BBS组成
    (五) 设计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的网络BBS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2 人本主义理论
三 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BBS的设计开发
    (一) 设计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BBS的前期分析
        1 BBS服务对象分析
        2 BBS实现功能分析
    (二) 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BBS的设计开发
        1 主题BBS设计的计算机基础技术
        2 微型化学实验主题BBS设计开发的步骤
        3 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BBS的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
四 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BBS的实践运用与结果评价
    (一) 微型化学实验主题BBS的页面分布设计
    (二) 微型化学实验主题BBS的实践方式
    (三) 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BBS的运用举例
    (四) 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BBS的运用效果评价
五 调查问卷统计与数据分析
    (一) 中学化学教师有关微型化学实验观念的调查分析
        1 参与调查的教师基本信息统计
        2 教师对中学化学实验体系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及对微型化学实验接受程度的统计
        3 教师了解微型化学实验的常见渠道
        4 教师应用微型化学实验的积极内部动机(教师心中理解的微型化学实验具备的优势)
        5 教师不采用微型化学实验的消极内部动机
        6 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上应用的认识
        7 影响学校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因素分析
        8 课堂实施微型化学实验主要困难分析
    (二) 中学化学教师相关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
        1 教师运用化学学习类网站和论坛的基本情况调查
        2 中学化学教师设计和建设网站或论坛的编程技术调查
        3 中学化学教师对网站和论坛具备优势认识的调查
        4 学习类主题论坛和网站发展前景的对比评价调查
        5 教师对良好学习类主题论坛运行环境的需求调查
    (三) 中学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论坛实现功能的调查分析
六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1 本论坛的设计和实践方式具备推广的价值
        2 提高化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3 提高化学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的认知,提高化学教师运用微型化学实验于教学活动的能力
        4 提高微型化学实验专家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中学化学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速度
    (二)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论坛的结构划分可以更加细致
        2 论坛的宣传程度略显不足
        3 论坛的实践过程中对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运用不足
    (三) 未来发展的展望
        1 延续信息技术与微型化学实验的整合,借助信息技术加速微型化学实验的发展
        2 微型化学实验发展过程应当重视一线教师的实际操作与信息反馈
        3 学习类主题论坛的实践方式可以得到推广
        4 论坛和教育教学整合的实践方式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3)中学化学教育观改革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教育目标观的改变
2. 教育时空观的改变
3. 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
    3.1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3.2 引导学生自我反省。
    3.3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

(4)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整合提供了技术保障
        1.1.3 课程整合的内容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2.4 整合的综合研究
        1.2.5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整合的不足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实践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1.3.2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
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其他相关的理论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科学方法论
3. 课程整合中的问题研究
    3.1 整合的理念
    3.2 新课程条件下化学课程整合的模式
    3.3 新课程条件下的整合特点
    3.4 实际案例分析
        3.4.1 案例一:《天然气的利用甲烷》网络教学设计
        3.4.2 案例二:“烃的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3.5 现行有效的整合手段
        3.5.1 教育观念的整合
        3.5.2 教学内容的整合
        3.5.3 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
        3.5.4 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
        3.5.5 改变化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5.6 教育资源的整合
        3.5.7 信息技术在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
4. 新课程条件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思考和结论
    4.1 课程整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4.2 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思考
        4.2.1 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思考
        4.2.2 对学生评价的思考
    4.3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可行性结论
    4.4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传感技术在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传感技术在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中应用的研究背景
    1.1 化学课程改革和学科特征需要
        1.1.1 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1.1.2 实验手段现代化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1.1.3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国内外关于传感技术在中学理科实验探究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国外关于传感技术在中学理科实验探究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关于传感技术在中学理科实验探究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3 传感技术在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中应用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传感技术的相关介绍
    2.1 相关概念介绍
    2.2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3 传感技术的特点
    2.4 基于传感技术的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组成
    2.5 基于传感技术的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功能
        2.5.1 突破常规实验的时空限制
        2.5.2 实现实验现象的直观化
        2.5.3 方便定量实验的实施
        2.5.4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思维能力
第三章 传感技术在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
        3.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2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3.2 多元智力理论
    3.3 科学探究理论
        3.3.1 科学探究的涵义
        3.3.2 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
        3.3.3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传感技术在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4.1 应用传感技术进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
        4.1.1 应用传感技术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4.1.1.1 科学性原则
        4.1.1.2 主体性原则
        4.1.1.3 开放性原则
        4.1.1.4 可行性原则
        4.1.2 应用传感技术进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的实验课题来源
        4.1.2.1 对常规实验的改进
        4.1.2.2 从自然及生活中产生探究课题
        4.1.2.3 由文献或其它资料所提供的课题案例中产生探究课题
        4.1.2.4 由社会热点问题产生探究课题
        4.1.3 应用传感技术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实验设计案例
    4.2 “基于传感技术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选修课的教学设计
        4.2.1 学生组成与分析
        4.2.2 教学目标
        4.2.3 研究方法
        4.2.4 研究进程及各阶段任务
        4.2.4.1 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
        4.2.4.2 教学实践阶段
    4.3 “基于传感技术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选修课的教学实施
        4.3.1 第一阶段(2006.9-2007.1):指导——探究阶段
        4.3.1.1 阶段任务
        4.3.1.2 探究内容
        4.3.1.3 指导——探究型教学组织形式
        4.3.1.4 选修课实施情况
        4.3.1.5 阶段实施总结
        4.3.1.6 针对出现问题拟采取的改进策略
        4.3.2 第二阶段(2007.3-2007.6):合作——探究阶段
        4.3.2.1 阶段任务
        4.3.2.2 实验探究内容
        4.3.2.3 合作——探究型教学组织形式
        4.3.2.4 选修课实施情况
        4.3.2.5 阶段实施情况总结
        4.3.2.6 对选修课程的改进策略
        4.3.3 第三阶段(2007.9-2007.12):自主——探究阶段
        4.3.3.1 实施构想
        4.3.3.2 实施准备
        4.3.3.3 自主——探究型教学组织形式
        4.3.3.4 实施过程
        4.3.3.5 阶段实施情况总结
    4.4 对选修课实施效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5.1 应用传感技术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和开设相应的选修课是可行的
        5.1.1 应用传感技术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是对常规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
        5.1.2 应用传感技术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5.2.1 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开设“基于传感技术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选修课
        5.2.2 达到了传感实验与常规实验的统筹安排
        5.2.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
        5.2.4 学生以实验课题为研究对象进行自主探究
    5.3 应用传感技术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南京外国语学校选修课实施计划
    附录2:第一阶段选修课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附录3:第二阶段选修课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附录4:实验探究开发案例
    附录6:学生自主实验设计
研究生就读期间个人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的背景
        0.1.1 现代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
        0.1.2 教育改革对人文教育的呼唤
    0.2 研究目的
    0.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人文及人文教育
        1.1.1 人文
        1.1.2 人文教育
    1.2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1.2.1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2.2 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
    1.3 科学教育及科学精神的内涵
        1.3.1 科学教育
        1.3.2 科学精神
    1.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1.4.1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不可或缺
        1.4.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相通
2 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培养目标
    2.1 人文精神教育的哲学基础
    2.2 人文精神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2.3 人文精神教育的化学学科基础
    2.4 中学化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目标
        2.4.1 人与人方面
        2.4.2 人与自然方面
        2.4.3 人与社会方面
3 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探析
    3.1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文因素
        3.1.1 科学素养内涵中的人文之义
        3.1.2 三维目标中的人文内涵
    3.2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3.2.1 教材内容选择体现出人文性倾向
        3.2.2 教材呈现方式体现出人文性关怀
        3.2.3 教材的内在品格展示出人文修养
4 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设计及调查方法
    4.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1 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基本情况
        4.2.2 对学生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考查
        4.2.3 对学生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考查
        4.2.4 对学生看待人与社会关系的考查
        4.2.5 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
    4.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1 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
        4.3.2 教师对人文精神教育的态度
        4.3.3 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4.3.4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总结
5 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研究
    5.1 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
    5.2 提升化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5.3 融人文精神于化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3.1 化学课堂教学,积极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5.3.2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3.3 完善评价方式,保证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实施
    5.4 充分发挥隐性化学课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5.5 树立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培养大写的人
        5.5.1 学会学习——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
        5.5.2 学会自治——学会自主的管理和生活
        5.5.3 学会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时代的学习变革
        1.1.2 新课改高度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1.3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过程
2 专题学习网站概述及其理论基础
    2.1 专题学习网站概念
    2.2 专题学习网站结构组成
    2.3 专题学习网站在学习中的特点
    2.4 专题学习网站的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理论
        2.4.2 人本主义理论
        2.4.3 多元智力理论
3“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3.1 “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的前期分析
        3.1.1 学习对象分析
        3.1.2 学习内容分析
        3.1.3 学习目标分析
        3.1.4 学习资源分析
        3.1.5 学习方式分析
        3.1.6 学习评价分析
    3.2 “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设计
        3.2.1 “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开发设计的原则
        3.2.2 “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设计
        3.2.3 具体实例界面开发
    3.3 “环境保护”专题网站应用研究
        3.3.1 第一阶段学习活动
        3.3.2 第二阶段学习活动
        3.3.3 第三阶段学习活动
    3.4 研究结果评析
        3.4.1 学生学习效果评析
        3.4.2 学生的环保知识与意识评析
4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1.1 专题学习网站在“环境保护”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
        4.1.2 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
        4.1.3 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4.2 研究的建议
        4.2.1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
        4.2.2 重视体验学习
        4.2.3 加强信息化教学评价系统建设
        4.2.4 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法研究
    4.3 后续发展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8)高一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说
    一、关于研究性学习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
    三、兰州市部分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础
    二、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探讨模式的实践
    三、高一化学课外教学中课题研究模式的实践
    四、跨学科综合的研究性学习实践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与效果
    一、实践评价
    二、实践效果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一、实践总结
    二、后续反思
附录1: 氢氧化铝的制取方法(课堂实录)
附录2: 垃圾,我该怎么回收?(课题研究性学习评价案例)
附录3: 我校“特丽洁”纯净水与自来水的对比分析的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学生作品)
附录4: 简易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与制作(跨学科综合研究性学习案例)
附录5: 兰化三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

(9)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音乐教学法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音乐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2.1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2.2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研究性学习定义中几个概念的辨析
    2.3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研究性学习立论基础
    3.1 哲学基础
    3.2 心理学基础
    3.3 教育学基础
    3.4 小结
第4章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研究性学习实施框架
    4.1 高师音乐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4.2 高师音乐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的展开
    4.3 高师音乐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的评估
    4.4 小结
第5章 现代教师观与学生观
    5.1 现代学生观
    5.2 现代教师观
    5.3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0)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2.1 研究性学习概述
        2.1.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含义
        2.1.2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2.1.3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2 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2.2.1 认知结构理论是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之一
        2.2.2 多元智能理论是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之二
        2.2.3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理论基础
    2.3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进展
    2.4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2.4.1 “反思五步”说
        2.4.2 设计教学法
        2.4.3 发现学习五阶段
        2.4.4 问题解决
3、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实践
    3.1 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3.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
        3.2.1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3.2.2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3.2.3 采用发现学习法进行教学
        3.2.4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3.2.5 以实践活动为研究情景
    3.3 实践成效分析
    3.4 研究实践对教师的思考
        3.4.1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4.2 教师角色变化
        3.4.3 指导教师在研究阶段中的指导作用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研究性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和谐视角下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及方法建构[J]. 于洁,李向荣,董丽.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题的网络BBS的设计与实践[D]. 王凡.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
  • [3]中学化学教育观改革浅谈[J]. 李玉斌. 考试周刊, 2009(32)
  • [4]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 章煜芳. 苏州大学, 2008(04)
  • [5]传感技术在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中的应用[D]. 赵成兰.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6]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 王建芬. 河北师范大学, 2008(01)
  • [7]“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 张世勇. 广西师范大学, 2007(05)
  • [8]高一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 赵静.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 [9]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音乐教学法课教学中的应用[D]. 颜艳.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
  • [10]研究性学习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研究[D]. 张德良. 云南师范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研究型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