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按压肩胛骨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

俯卧位按压肩胛骨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

一、俯卧位推按肩胛骨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裴以禄[1](2019)在《八桂骨伤流派的整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八桂骨伤医家的论文、着作及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探讨八桂骨伤流派的源流、形成与发展、代表医家、学术特点及成就与影响,来充实八桂骨伤发展史与八桂骨伤流派的研究,丰富八桂骨伤医学内容,完善八桂骨伤医学理论,提高八桂骨伤流派的知名度,使其宝贵的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治技术,造福于广大的骨伤疾患。方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档案馆、博物馆、医院等各机构多几种途径收集八桂骨伤发展史、八桂骨伤医家创制的名药、名方、及撰写的相关论文、着作等相关文献。提取与八桂骨伤流派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整理。其次,通过实地走访相关医家及其后人、弟子、学生等进行考证所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并了解相关医家的生平事迹及临床诊疗经验。最后运用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各家学说等研究方法,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八桂骨伤流派的源流、形成与发展、代表医家学术特点及成就与影响及八桂骨伤的学术特色。结果:八桂骨伤流派形成并发展于现代,以陈善文、梁锡恩、李桂文、朱少廷、韦以宗、韦贵康为代表医家的地方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专科性、师承性、民族性的特点。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八桂骨伤的历史积淀;国家的支持;疾病复杂化对诊疗技术提高的要求;八桂骨伤医家的传承创新精神。其学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尊崇古法,内外结合;主辅相调,疗效显着;不泥于古,探寻新法;道地药材,活用临床。其学术成就及影响有:培养八桂骨伤人才;丰富八桂骨伤内容;奠定八桂骨伤的地位;地区及国际的影响。结论:八桂骨伤流派是以陈善文、梁锡恩、李桂文、朱少廷、韦以宗、韦贵康等为代表医家的地方医学流派,成就显着,影响广泛,是八桂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以师承授受及高校教育为传承方式。八桂骨伤流派传承中,培养了诸多德才兼备的骨伤专家,为八桂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郝亚洲[2](2017)在《小夹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对比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对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医院骨科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的47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组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所有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积极功能锻炼并配合中药辩证内治法及中药熏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复位情况,临床愈合时间,治疗后1、3、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价等指标,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均为α=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27周,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都得到较为满意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无畸形愈合。其中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组有1例出现张力性水泡,1例出现压疮,及时处理后治愈;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无手术切口感染,无内固定失效发生。复位情况比较,锁定钢板组优于小夹板组(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小夹板组优于锁定钢板组(P<0.05);治疗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锁定钢板组优于小夹板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在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价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小夹板组优良率为81.48%,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85%。结论:两组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骨折复位、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小夹板固定组在临床愈合时间上优于锁定钢板组,小夹板组虽然在治疗后1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于锁定钢板组,但是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价,均无明显差异。手法整复小夹板治疗由于创伤小,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在通过合理的术后功能训练,配合中医药内外兼治,也可与手术切开治疗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姚丽,应盛国[3](2015)在《不同体位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70例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手牵足蹬法治疗原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原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70例,根据不同体位分为俯卧位手牵足蹬法复位治疗(俯卧位组)35例和仰卧位手牵足蹬法复位治疗(仰卧位组)35例。参照肩关节复位标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无麻药复位率为71.43%(25/35),总复位率为94.29%(33/35);对照组无麻药复位率为62.86%(22/35),总复位率为80.00%(28/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疗效优于仰卧位手牵足蹬法。

王锐[4](2012)在《肱骨外科颈骨折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比较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7月~2011年9月收治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0例,B组30例。A组采用手法整复并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方案,B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方案。临床随访6个月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定期X线片复查。观察肱骨外科颈骨折愈合以及检查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AB两组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A组:优13例,良1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6.67%;B组:优5例,良14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63.33%。结论:选择手法整复并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以加速骨折愈合,减少肩关节粘连及并发症的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高博[5](2011)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愈率。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且均获完整随访的4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91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57.2岁,左侧21例,右侧21例。根据Neer分型标准,Ⅱ型16例、Ⅲ型20例、Ⅳ型6例。术前进行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评估,确定手术的时机;术中注意软组织及血管神经的保护;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功能锻炼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一年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观察疗效。结果:42例患者,优2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5%。结论: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是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仔细操作、术后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练对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尤为重要。此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的研究。

周国新[6](2011)在《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解剖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肩关节的手术入路较多。临床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入路主要有两种: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然而现有的手术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的新手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入路提出了挑战。目的研究臂部前外侧腋神经与肱骨上段及三角肌前、中亚部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寻找新入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2具成人(男7例,女5例)防腐20个上肢标本,了解腋神经前支在三角肌前、外亚部中的走行,比较经过两亚部时跨越肌缝的神经分支形态。完成初步数据收集后,进行尸体上模拟手术实验。结果腋神经前支横向行走于三角肌肌腹深面中上1/3水平,距离肩峰外下缘6.0±1.3cm,前亚部仅有1支一级神经支支配,两亚部间为一连续的无血管横越的肌缝,肌缝位于肩峰前角向下的延长线处,肉眼观为一白色结缔组织条带,腋神经通过肌缝时无分支,游离后跨缝段长度均大于1cm,放置钢板后腋神经张力不高。结论通过肩峰下三角肌前、中亚部肌缝入路,显露腋神经支配前亚部的一级神经支并进行分离保护后,可以向下延伸切口,能够安全地暴露上段肱骨,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等操作。

马玉峰[7](2009)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分型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①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型;②观察闭合整复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闭合整复组和手术治疗组各30例),通过随访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和Murley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采用统计学分析各组疗效;结合治疗方法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闭合整复组优良率90%,LPHP内固定组优良率86.7%,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前者在疼痛、日常生活情况方面评分都前者为优,后者在力量评分、骨折端的对位情况评分方面较前者为优。结论:①新的分型对于指导临床闭合整复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重要意义。②闭合整复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在肩关节疼痛和日常生活的恢复上有较明显优势。LPHP内固定组对于复杂的、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仍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切开复位LPHP治疗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石勇,陈汉顶[8](2002)在《俯卧位推按肩胛骨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文中认为目的 为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寻求新的闭合复位方法。方法 本组 6例患者 ,男 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2 .5岁。受伤至整复时间平均 3.5 h。俯卧位 ,一手握拳顶住肱骨头 ,另一手推按肩胛骨整复 ,透视下整复肱骨外髁颈骨折 ,超肩小夹板固定 3周 ,所有病例复位成功。结果 本组 6例均获随访。采用 Neer评定标准 ,优 4例 ,满意 2例 ,不满意为 0。结论 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可以采用俯卧位推按肩胛骨获得成功 ,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二、俯卧位推按肩胛骨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俯卧位推按肩胛骨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八桂骨伤流派的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
    1.2 八桂骨伤流派的概念及特点
        1.2.1 概念
        1.2.2 特点
    1.3 八桂骨伤流派与岭南骨伤流派间的联系
2 八桂骨伤流派的源流、形成、发展
    2.1 八桂骨伤流派的源流
    2.2 八桂骨伤流派的形成
        2.2.1 八桂骨伤医家对中医理论研习
        2.2.2 骨伤诊疗技术的学习与积累
        2.2.3 八桂骨伤流派崭露头角
    2.3 八桂骨伤流派的发展
        2.3.1 临床经验的整理
        2.3.2 理论的创新
        2.3.3 临床研究
        2.3.4 实验的研究
        2.3.5 韦以宗教授整脊一脉的形成
        2.3.6 八桂韦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创立
    2.4 八桂骨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2.4.1 八桂骨伤历史的沉淀
        2.4.2 国家政策的支持
        2.4.3 复杂的疾病对诊疗技术提高的要求
        2.4.4 八桂骨伤医家的创新精神
3 八桂骨伤流派医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
    3.1 陈善文及主要贡献
        3.1.1 发明制剂,疗效显着
        3.1.2 培育人才,薪火相传
    3.2 粱锡恩及主要贡献
        3.2.1 发明制剂,效果非常
        3.2.2 谆谆教导,培养人才
    3.3 李桂文及主要贡献
        3.3.1 潜精研思,硕果累累
        3.3.2 遵循古训,创立新法
        3.3.3 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3.3.4 医案举隅
    3.4 朱少廷及主要贡献
        3.4.1 编撰论着,启发后学
        3.4.2 勇于探索,创立新法
        3.4.3 勤勉育人,桃李芬芳
        3.4.4 医案举隅
    3.5 韦以宗及主要贡献
        3.5.1 编撰论着,启发后学
        3.5.2 创立新说,填补空白
        3.5.3 不辞辛劳,培养人才
        3.5.4 医案举隅
    3.6 韦贵康及主要贡献
        3.6.1 发明专利,除切疾苦
        3.6.2 刮摩淬励,启发后学
        3.6.3 孜孜不倦,刻苦专研
        3.6.4 培育人才,储备力量
        3.6.5 医案举隅
4 八桂骨伤的学术特色
    4.1 尊崇古法,内外结合
    4.2 主辅相调,疗效显着
    4.3 不泥于古,探寻新法
    4.4 道地药材,活用临床
5 八桂骨伤流派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5.1 培养八桂骨伤人才
    5.2 丰富中医骨伤内容
    5.3 奠定八桂骨伤地位
    5.4 地区及国际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2)小夹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型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小夹板固定治疗组
        2.2 LPHP内固定治疗组
        2.3 中医内治法
        2.4 中药熏洗治疗
    3 疗效评价
        3.1 骨折复位标准
        3.2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3.3 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骨折复位情况
        5.3 临床愈合时间
讨论
    1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利弊
        1.1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的优缺点
        1.2 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优缺点
    2 并发症
        2.1 神经损伤
        2.2 血管损伤
        2.3 骨折不愈合
        2.4 骨折畸形愈合
        2.5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2.6 肩关节僵硬
    3 中医骨折三期辩证论治及用药分析
    4 中药熏洗外治法的运用
    5 功能锻炼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不同体位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70例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疗效评价
2 结果
3 讨论

(4)肱骨外科颈骨折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型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治疗方案
    3 疗效评价
        3.1 随访观察
        3.2 临床愈合时间标准
        3.3 骨折对位情况
        3.4 疗效评定
    4 统计方法
    5 结果分析
        5.1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5.2 骨折断端对位情况
        5.3 患肢疼痛评分情况
        5.4 日常生活活动情况
        5.5 肩关节活动范围情况
        5.6 外展肌力情况
        5.7 总体疗效及优良率
讨论
    1 肱骨外科颈骨折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整复
        1.2 固定
    2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2.1 闭合穿针内固定
        2.2 髓内钉内固定
        2.3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2.4 人工肩关节置换
    3 动静结合理论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5)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选择标准
        (二) 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
    四、疗效评定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六、结果
讨论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疾病特点
    二、肩关节的血供
    三、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
        (一)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方法
        (二) 手术治疗
    四、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
    五、术后功能锻炼
    六、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6)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肱骨近端骨折常用术式概述
    1.3 肱骨近端的解剖特点
    1.4 肱骨近端手术入路概述
    1.5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6 课题的提出
2 腋神经前部发支支配三角肌情况的解剖学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3 尸体上模拟肩峰下前外侧入路肱骨近端显露及钢板植入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4 应用肩峰下前外侧扩展手术入路临床手术1 例报告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5 结论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学期内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肱骨外科颈骨折分型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采集时间
        (三) 病例选择
        (四)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分组
    二、治疗方法
        (一) 闭合整复外固定组
        (二) 切开复位内固定组
    三、疗效观察
        (一) 疗效评定标准
        (二) 观察指标
        (三) 随访、评价
        (四) 并发症观察
    四、结果分析
        (一) X 线片统计与分析
        (二) 评分统计分析
讨论
    一、肱骨外科颈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损伤机制及临床分型的探讨
        (一) 近代骨折分型的发展
        (二) 中医骨伤科学的分型
        (三) 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损伤机制及新的临床分型
    三、中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 理论依据
        (二) 整复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 存在的问题
    四、切开复位不同内固定物的疗效分析
        (一)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
        (二) 钢板固定
        (三) 人工肩关节置换
        (四) 其他治疗方法
    五、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俯卧位推按肩胛骨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八桂骨伤流派的整理研究[D]. 裴以禄.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小夹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D]. 郝亚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3]不同体位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70例临床疗效[J]. 姚丽,应盛国. 上海医药, 2015(10)
  • [4]肱骨外科颈骨折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 王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5]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D]. 高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6]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解剖学研究[D]. 周国新. 广州医学院, 2011(05)
  • [7]肱骨外科颈骨折分型及临床疗效观察[D]. 马玉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8]俯卧位推按肩胛骨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J]. 石勇,陈汉顶. 临床外科杂志, 2002(S1)

标签:;  ;  ;  ;  ;  

俯卧位按压肩胛骨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髁颈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