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马铃薯作物研究与培训中心

东南亚马铃薯作物研究与培训中心

一、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王琼,周平,唐然,郭华春[1](2021)在《薯类作物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提出薯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云南边疆的优势和特色作物。长期以来,云南农业大学利用丰富的薯类多样性资源和生态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也存在平台分散、学科单一、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整合资源、学科融合、产教协同、加强国内外合作等措施,以促进薯类作物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2007)在《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文中研究指明1 云南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面积发展迅速,产量稳步提高到2005年马铃薯一直是云南省第四大粮食作物,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34.8万 hm2,居全国第五位,总产607万 t,居全国第三位;2005年,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近50万 hm2,居全国第四位,总产789.5万 t,居全国第二位。到2006年, 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突破53.3万 hm2,近54万 hm2,总产量860.85万 t,成为云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云南已成为全国马铃薯面积发展最快、平均单产提高最快的省份。

刘贵周,谢世清,赵庆云[3](2005)在《优质魔芋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研究》文中指出经NAA和不同浓度水平的IBA处理后,能有效促进魔芋组培苗的生根。用浓度为10mg/L的IBA处理花魔芋无根组培苗30min的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达90.83%,平均根数也最多(达3.92条)。用花魔芋和白魔芋无根组培苗在100mg/L的NAA中速蘸后也能较好地促进生根,白魔芋的平均生根率及平均根数分别为77.54%和2.43条/株,花魔芋的分别为84.14%和1.65条/株。

赵庆云,张国云,宁美芳,谢世清[4](2005)在《优质魔芋组培苗大棚栽培研究》文中认为将云南魔芋良种魔花15号组培苗移栽到塑料大棚,对其成活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性状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魔芋组培苗移栽到塑料大棚应对土壤及组培苗进行严格消毒,适宜的温度、湿度是保证其成活的关键,成活率为36. 39% 84. 5%,叶绿素a含量为9. 219 10. 623g/L,叶绿素b含量为2. 4533. 535g/L,净光合速率为3. 7703. 780μmol/m2·s。

段美英[5](2005)在《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及知识管理系统》文中指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中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而知识管理系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及其知识管理系统的目标是知识的共享、应用和创新。 本论文基于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的理论,重点分析了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特点、作用、任务、存在的问题等,认为知识管理极大地促进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完成了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服务于社会的任务。此外,详细论述了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分析它的功能以及对农业科研、教育和农业推广的影响,采用基于内联网的知识门户和选用合适的知识组件、工具来构建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为农业科研团队创造一个共享、交流、合作的知识平台。最后,通过案例具体化了农业科研知识管理及其系统的应用,并提出了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组件。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更多的认识,对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王平华,李宗正,吴华英,魏明,谢世清,谢庆华,李正跃,王毅[6](2005)在《优质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TPS)组合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0年初从国际马铃薯中心 (CIP)引进了 24个组合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TPS),并于当年从中筛选出了 16个性状较好的实生组合。在此基础上,于 2001、2002年开展了优质杂交实生组合筛选及示范工作,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杂交实生组合生育期、抗病性、花色和产量变化均较大。以B9、B16、B18、B19和B20等杂交实生组合表现较好,并开展了优质杂交实生种子应用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

陈斌,邓裕亮,李正跃,桂富荣[7](2004)在《绿僵菌对小云斑鳃金龟毒力及在土壤中的宿存》文中研究说明室内测定了从棕色金龟子HolotrichiatitanisReitter幼虫体上分离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Metschnikoff(Sorokin)KMa0107对危害马铃薯的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laticollalaticollisLewis幼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剂量效应参数为0.74;在108~106孢子/mL下,接种后第10d小云斑金龟的累积死亡率达100%,在102孢子/mL下的累积死亡率为3.3%。在108孢子/mL下对小云斑金龟的LT50和LT90分别为4.6d和6.4d,在106孢子/mL下的LT50和LT90分别为5.6d和7.9d。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第7d的LD50和LD90分别为5.5×106和2.3×108孢子/mL,第10dLD50和LD90分别为1.0×106和4.7×107孢子/mL。分生孢子在灭菌和未经灭菌的土壤中的宿存量随接种后时间的延续下降,在未经灭菌的土壤处理中分生孢子活力下降快于灭菌土处理,每g土壤中CFU的对数与处理后的天数x成线性相关关系,在未灭菌土和灭菌土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和23d。

谢世清,梁艳丽,赵庆云,杨燕,彭凤梅[8](2004)在《优质菜用马铃薯原种繁殖关键技术》文中指出

谢世清,李宗正,李正跃,谢庆华,魏明[9](2004)在《云南省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途径》文中认为

谢世清,余杨,曹宏宁,赵庆云[10](2004)在《云魔花15植物学特征及生育表现》文中认为

二、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薯类作物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农业大学薯类作物研究的沿革与现状
2 存在问题
    2.1 力量分散、平台多而不强
    2.2 学科单一,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2.3 成果转化率偏低,社会贡献度偏小
    2.4 国际合作开展不够
    2.5 科教协同不足
3 发展思路
    3.1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3.2 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智慧薯业
    3.3 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实现产教协同育人
    3.4 强化国际合作,满足区域发展重大需求
4 结语

(4)优质魔芋组培苗大棚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1.2.2 试验时间:
        1.2.3 试验方法:
        (1) 营养土的制备:
        (2) 组培苗消毒及炼苗:
        (3) 移栽及管理:
        (4) 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5]:
2 结果与分析
    2.1 魔花15号组培苗地上部生长情况分析
    2.2 魔花15号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
    2.3 魔花15号组培苗叶片光合速率
    2.4 魔花15号组培苗地下部块茎生长情况
3 结论

(5)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及知识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知识管理
    2.1 知识管理的产生
    2.2 知识及其分类
        2.2.1 两种知识观
        2.2.2 知识的分类
    2.3 知识的转化模型
        2.3.1 SECI模型的提出
        2.3.2 SECI模型的构成要素
        2.3.3 知识转化的原则
    2.4 知识管理的概念
        2.4.1 知识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2.4.2 知识管理的功能和目标
        2.4.3 知识管理的难题
        2.4.4 知识管理的研究
第三章 知识管理系统
    3.1 知识管理系统与知识管理
        3.1.1 知识管理系统的出现
        3.1.2 知识管理系统与知识管理
    3.2 知识管理系统
        3.2.1 知识管理系统的含义
        3.2.2 知识管理系统的一些关键方面
    3.3 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支持
        3.3.1 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3.3.2 信息技术的局限性
    3.4 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3.4.1 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3.4.3 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第四章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
    4.1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
        4.1.1 农业科研的发展和重要性
        4.1.2 农业科研的特点
        4.1.3 高等院校的功能
        4.1.4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在知识农业中的作用
    4.2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分析
        4.2.1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及其知识的运动方式
        4.2.2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3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
        4.2.4 知识管理促进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
        4.2.5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第五章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
    5.1 农业知识系统的理论
    5.2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
        5.2.1 农业知识系统理论应用于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
        5.2.2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
        5.2.3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产生的影响
    5.3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5.3.1 构建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系统的技术
        5.3.2 基于的内联网Intranet的知识门户
第六章 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及其知识管理系统的案例
    6.1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介绍
    6.2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的需求分析
        6.2.1 科研是中心
        6.2.2 需求的分析
        6.3.1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6.3.2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的知识管理
    6.4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
        6.4.1 已具备的必要支撑条件
        6.4.2 目标
        6.4.3 知识管理系统模型
        6.4.4 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库
        6.4.5 知识管理系统中人的因素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优质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TPS)组合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品种来源
    1.2 试验方法
        1.2.1 优质马铃薯杂交实生子组合的筛选
        1.2.2 优质马铃薯杂交实生子组合示范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马铃薯杂交实生子组合的筛选
        2.1.1 2001年马铃薯杂交实生组合的筛选
        (1) 生育期的变化:
        (2) 植株长势及抗病性变化:
        (3) 花色分离情况:
        (4) 产量的变化:
        2.1.2 2002年马铃薯杂交实生子组合的筛选
    2.2 优质马铃薯杂交实生子组合的示范
        2.2.1 2001年度3个优质杂交实生子组合的示范
        2.2.2 2002年度5个优质杂交实生子组合的示范
3 讨论
    3.1 关于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应用
    3.2 关于优质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组合的筛选
    3.3 关于优质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示范

(7)绿僵菌对小云斑鳃金龟毒力及在土壤中的宿存(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毒力生物测定方法
        1.2.2 数据统计方法
        1.2.3 分生孢子在不同处理土壤中的宿存能力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云斑鳃金龟的累积死亡率
    2.2 致死亡剂量与时间效应
    2.3 分生孢子在灭菌和未经灭菌的土壤中的宿存
3 讨论

四、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 [1]薯类作物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 王琼,周平,唐然,郭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7)
  • [2]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介绍[A].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0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7
  • [3]优质魔芋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研究[J]. 刘贵周,谢世清,赵庆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4)
  • [4]优质魔芋组培苗大棚栽培研究[J]. 赵庆云,张国云,宁美芳,谢世清. 种子, 2005(04)
  • [5]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及知识管理系统[D]. 段美英. 昆明理工大学, 2005(08)
  • [6]优质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TPS)组合筛选研究[J]. 王平华,李宗正,吴华英,魏明,谢世清,谢庆华,李正跃,王毅. 种子, 2005(03)
  • [7]绿僵菌对小云斑鳃金龟毒力及在土壤中的宿存[J]. 陈斌,邓裕亮,李正跃,桂富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
  • [8]优质菜用马铃薯原种繁殖关键技术[J]. 谢世清,梁艳丽,赵庆云,杨燕,彭凤梅. 长江蔬菜, 2004(05)
  • [9]云南省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途径[J]. 谢世清,李宗正,李正跃,谢庆华,魏明. 中国马铃薯, 2004(02)
  • [10]云魔花15植物学特征及生育表现[J]. 谢世清,余杨,曹宏宁,赵庆云. 中国种业, 2004(01)

标签:;  ;  ;  ;  ;  

东南亚马铃薯作物研究与培训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