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瑞泰人寿无需代理人

北京:瑞泰人寿无需代理人

一、北京:瑞泰人寿不用代理人(论文文献综述)

唐琪[1](2019)在《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保险业随着经济发展也得到持续迅猛增长,行业总资产成功实现翻番,规模保费全球排名第二。全球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值TOP 100强中,中国有14家公司上榜,中国平安、香港友邦保险、中国人寿占据前三名。我国保险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迈向新台阶。但是,保险行业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也日益凸显出来。以湖北省地区为例,该地区保险业发展对于北上广深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而言,整体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状态。2017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七,为35478亿元,年保费收入1005.44亿元,保险密度为1703.56元/人,保险深度为2.75%。全国保险密度为2631.58元/人,保险深度为4.42%,两项数据指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入驻湖北地区市场,均以成立省级分公司及下辖设立营业部的方式,所以本文所研究的范围均为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在湖北省设立的分支机构。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稳中有增,近三年保费收入均高于中资保险公司的增速。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其经营发展也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自身内部条件的制约,呈现出以下问题:一是,经营风格不稳定。二是,市场竞争同质化。三是,机构分布不平衡。本文将紧密围绕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现状开展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人寿保险市场发展状况,探讨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市场环境,并且对湖北省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两家样本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找出经营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理清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在湖北省保险市场上经营的思路,提出合理建议,帮助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为湖北省保险市场上其他市场主体提供借鉴意义。

欧阳帆[2](2019)在《我国寿险公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寿险业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寿险企业不断增加。但是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寿险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力较低、无法全球化经营的问题。2014年至2018年,我国寿险原保费收入实现了连续五年正增长,其中2014年至2017年年均增速在15%以上,远超GDP增速,增长速度快且潜力巨大。2018年寿险原保费规模超过两万亿,为2.63万亿元。我国保险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8年我国已开业全国保险机构共203家,较年初增加9家,其中人身险公司77家,新增1家。随着寿险保费收入规模和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寿险企业却普遍存在长期保障产品数量少、偿付能力低、盈利水平低、投资收益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寿险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寿险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就十分必要。本文将我国现阶段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企业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将寿险企业竞争力分为规模及市场占有、盈利能力、业务能力、偿付能力、管理能力五个方面。在这五个方面下细化出11个量化指标,考虑数据可得的情况下,围绕我国保险市场上寿险企业竞争力构建出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样本选取上,本文选取我国寿险市场上48家具有代表性寿险企业,48家企业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90%以上,基本能反映我国寿险市场上企业竞争情况。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通过构建寿险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多方面考察我国寿险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并整理归纳出核心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我国寿险企业目前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竞争力有待提高。从规模因子来看,规模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寿险企业有8家,占样本16.6%,大多是竞争力较强的老牌寿险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竞争力两极分化情况严重。从偿付因子来看,处于业务快速扩张的中小寿险企业排名靠前,说明偿付能力是寿险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助推寿险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投资收益因子来看,排名靠前的大多是中小寿险企业,说明在监管范围内提高投资收益能力是中小寿险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发展因子来看,我国多数寿险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经营不善、竞争力下降的企业。从因子分析总得分来看,除了老牌寿险企业竞争力排名靠前,一些定位准确的中小寿险企业通过打造自身特色、加强自身偿付能力以及投资收益能力等,在我国寿险市场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通过聚类分析,将样本企业分为11类,发现不同类别寿险企业竞争力有所差异并研究、解释其原因。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我国寿险企业在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有较高的成长空间,投资收益能力需要强化,企业规模和偿付能力有待提高,并根据以上结论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相应提高我国寿险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孙乃岩[3](2012)在《中国特色寿险营销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指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保险业恢复以来,中国寿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中国寿险保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日英法四国,业务增速世界第一位。中国寿险业取得了如此快速发展,与营销模式代理人制度是密切相关的,但随着中国寿险行业的发展,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变,该种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国寿险行业的营销模式亟待改革。本文在寿险营销模式、马克思营销理论、波特价值链理论、科特勒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介绍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寿险营销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定量检验;其次对中国寿险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深入分析寿险公司内部营销环境和外部营销环境的优势和不足;再次,以美、日、英发达国家为例,对其寿险营销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寿险营销模式的对策。

曹丰[4](2012)在《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满,保险业已全面开放,寿险行业市场主体日益丰富。新千年以前,我国寿险行业一直处于寡头垄断状态,一直维持着依靠不断增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随着我国保险业更加开放,市场主体会越来越多,竞争会越发激烈,如何能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投入,或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产出,即企业经营的效率问题,就显得越发重要。因此,探讨和比较我国寿险业各市场主体的效率,评价各寿险市场主体当前效率情况,找到制约效率提高的因素,提出改进的途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差分析、回归等多种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寿险企业的效率问题。通过对我国寿险企业效率的评价,发现效率上的“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与管理措施。全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目前国内外对保险企业效率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界定本文所探讨的效率概念,给出对其衡量的方法。第三章,静态考察我国寿险企业各年的效率情况。第四章,动态考察我国寿险企业在样本期间内的效率变化情况及原因。第五章,对我国寿险行业未来效率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第六章,针对从上述三个角度的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如何提升我国寿险企业效率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1)对回归方程系数统计推断时,除常规方法外,还使用了robust调整法和自抽样(Bootstrap)法,得出的结论更加稳健。(2)没有忽略通货膨胀对各年指标可比性的影响,使用平减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更加稳健。(3)本文较早采用Barro and Sala-i-Martin(1992)提出的收敛性分析方法对我国寿险业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4)对中外资寿险企业效率差异的分析,均是基于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的严格统计推断,而不是仅仅简单比较二者数值上的差异。

叶成徽[5](2012)在《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高速增长,中国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动态演变过程。国有独资寿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成功上市,众多寿险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多家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频繁变更以及银行相继参股中小寿险公司,中国寿险业正经历着由垄断性国有产权独家经营变迁为包括国有产权在内的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并存的竞争性行业的历程。中国寿险公司已从过去的单个国有保险公司一统天下发展至现在的几十家股份保险公司,不仅组织形式上从国有独资保险企业演变为内资股份制公司、外资股份制公司和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其股份性质从单纯的国有股份向国有股份、外资股份和民营股份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转变,股东数量也从国有独资一元结构向国有控股的多元结构转变。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之而来也为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新的问题。国有寿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出现的企业所有权和实际控制权的“两权分离”使寿险公司必须面对由于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境外资本对中国寿险公司的渗透以及境外资本自身存在的问题或关联交易行为可能会影响其控股的国内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而侵害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民营企业自身在资金实力和经营理念方面的不成熟以及对寿险业盈利周期的估计不足使得寿险公司出现股权变更的浪潮:银行入股寿险公司可能会引起银行和保险公司内部传递的金融风险以及关联交易行为的不规范,从而增加银行和保险公司整合的难度,导致寿险公司效率降低。因此,中国寿险公司产权制度的改革不能只注重产权结构形式上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种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为中国寿险公司带来更高的效率,也就是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有效性问题,这是中国寿险公司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近年来,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我国保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产权结构改革的具体措施的研究比较多,特别是针对我国保险公司在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占主导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保险公司的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多。专门针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进行研究的文献非常少。因此有必要从定量的角度讨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用实证方法分析和检验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变革带来的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经营者激励问题究竟为寿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从而为中国寿险公司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提高经营效率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能否使在它支配下的公司主体产生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作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以此为核心,本文一方面从寿险公司的资本名义产权和实际产权的“两权结构”出发,引出寿险公司外部性内在化的两层次的激励机制,即名义产权激励机制和实际产权激励机制,并通过分别分析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与寿险公司效率的关系,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进行系统地阐述,从而建立起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在分析了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发展状况之后,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SFA)构建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模型,通过研究股权结构和经理报酬对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影响,检验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有效性,并最终提出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思路和策略。本文主要由八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这部分对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论文框架体系及研究方法,论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基础理论。这部分介绍和评述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如:产权的定义、交易费用、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界定、效率、激励以及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等,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进行一般分析。这部分一方面以本文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为基础,通过分析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和经理激励有效性来反映寿险公司名义和实际产权的两层次激励机制,从而构建了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这部分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寿险公司效率的内涵,介绍了寿险公司效率的研究方法以及测度函数的选择,为本文后续的实证分析打好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这部分不仅概括了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以中国人寿为例分析了我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归纳出现阶段我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而且也概述了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对比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经理报酬激励机制,分析了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这部分对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的变迁过程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并结合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具体寿险公司的股权结构数据,分别对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寿险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它们共有的特点,最后探讨发达国家和地区产权结构对我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第六部分是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分析。这部分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借鉴Battese&Coelli(1995)模型构建中国寿险公司的随机前沿利润(成本)效率模型,运用2006-2010年中国56家人寿保险公司共225组样本数据,在估计各家公司不同时期利润(成本)效率的基础上分析股权结构对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成本)效率的影响。第七部分是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有效性分析。这部分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以及中国太保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Cobb-Douglas成本函数,借鉴随机前沿法的Battese&Coelli(1995)模型构建中国上市保险公司利润(成本)效率的实证模型,分析了经理报酬对中国上市保险公司利润(成本)效率的影响。第八部分是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思路及策略。这部分指出中国寿险公司应该分别提升其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的有效性,促使寿险公司名义产权和实际产权的两层次的激励达到最大,从而提高我国寿险公司的总体经营效率,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初步构建了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框架。国内外分别研究产权结构和寿险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不少,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从产权结构的视角研究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文献则可谓匮乏。第二,本文以产权结构能否激励在它支配下的公司主体实现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作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以寿险公司效率分别与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之间的关系作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的具体表现内容,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证。第三,运用随机前沿法(SFA)尝试性地分别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对我国寿险公司前沿效率(即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影响。本文分别构建了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利润(成本)效率模型和中国上市保险公司随机前沿利润(成本)效率模型,并在研究中沿用了Battese&Coelli(1995)提出的改进方案,将上述模型中的寿险公司利润(成本)非效率项(Ui)直接设成寿险公司影响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具体函数,以便更准确地分析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分别对我国不同寿险公司的利润(成本)效率的影响。上述两个实证模型分别运用了2006-2010年55家中国主要人寿保险公司共225组样本数据以及中国平安2004-2010年、中国人寿2006-2010年和中国太保2007-2010年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全部16组样本数据,最终得出若干有新意的结论:股权集中度对中国寿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均有影响,而股权性质仅对利润效率有显着影响而对成本效率没有显着影响;经理薪酬和经理持股对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分别有显着的负向和正向影响,但对成本效率则没有显着影响。第四,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部分寿险公司最新产权结构状况的特点对我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具有较强的实际借鉴意义。本文运用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部分寿险公司2010年年报中股权结构和经理报酬激励方面的具体数据资料,归纳和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最新发展特点和趋势。这种运用国外最新数据资料在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非常少见。

杨吉[6](2011)在《北京人寿保险公司个人寿险营销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2年我国人寿保险业的对外开放,美国友邦将个人代理人营销制引入中国,标志着以个人代理人营销制度为主的个人寿险营销制度的真正起步,也宣告了我国寿险蓬勃发展的开始。个人寿险营销机制逐渐成为我国寿险公司发展寿险业务,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寿险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的重要手段,推动了我国寿险业发展,成为寿险营销主要方式和途径。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其寿险业发展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无论从市场竞争、保费贡献量、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险公司营销模式、营销渠道等都处于发展前沿。正是由于其发展快速、竞争激烈的特性,其营销经营呈现出先进的营销方式、管理经验,与国际接轨的运作趋势。北京寿险发展面临由过去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由过去传统销售方式向专业化销售方式转变,从过去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转变,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完成这样的转换过程,对于北京和整个中国保险业未来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寿险营销是人寿保险公司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通过挖掘潜在顾客对人身险产品的需求,设计和开发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人身险产品,并策划、组织、控制和实现人身险产品销售,从而满足消费者与企业双方需求的市场活动。本文从北京寿险市场供求分析出发,分析目前市场现状,保费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人力发展稳步提升。同时竞争主体最多,市场竞争最为激烈。从保险深度、密度、北京市人均GDP水平分析市场潜力。从人寿保险公司常态经营指标人力、人均件数、件均保费进行分析,阐述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保费在几大经营指标上进行营销运作管理,通过一系列营销策略提升指标,描述目前北京寿险公司个人寿险营销经营现状,指出目前存在问题,例如保险代理人制度不完善、保险代理人留存率低、保险代理人诚信危机、目前营销方式存在不规范等,提出个人寿险营销方式创新的意义。从公司营销体制的变革来看,作为未来个人寿险营销主要模式来看,个人代理人制度的完善关系到寿险行业发展的前途。本文从培训体系、代理人品质管理体系和佣金体系等方面剖析营销体制的变革。从公司营销方式的创新出发,目前市场出现了电话销售、社区开拓、顾问式行销、会议营销等多种创新型营销方式,而且在市场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营销方式不断更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从公司营销手段的提升来看,传统简单依靠代理人往返于客户和寿险公司之间营销手段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的发展,依靠于电脑技术的E行销出现、实现所有投保流程电子化,通过网上投保、移动展业流程,业务员只需要笔记本电脑、上网卡、移动POS机,就可以轻松完成展业流程。从公司营销业务的整合来看,综合金融集团是寿险公司未来发展的发向,个人理财规划师是保险代理人未来的定位。一个代理人为客户提供寿险、财产险、证券、信托、银行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真正好做到一个客户,一站式服务。本文通过以上方面提出北京市人寿保险公司营销创新方案的设计。如何让寿险营销成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以科技化、电子化管理手段为基础的、以新型营销模式为广大客户所接受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本文提出的最新论点。最后提出创新方案的内部管理保障需要公司培训支持、公司人才的引进匹配和政策的规范。

任婧[7](2010)在《中国寿险业技术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而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金、银行和证券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密切相关。自2004年12月11日,中国遵照加入WTO的承诺开始全面开放保险业,已经过去了五年,尤其是自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面对这些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中国保险市场是否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本文分析研究该时期中国寿险市场上中资外资公司的技术效率水平,探求制约寿险公司低效率运营的主要因素,寻找提高寿险业效率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论文以效率、生产理论和规模经济等理论为支撑,首先,回顾并梳理了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不同时期中国寿险业发展的特点;其次,通过对寿险公司企业经营中的劳动力环节、资本环节以及物料投入环节分析选取评价指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2005年至2008年所选样本25个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保险业全面开放后,尤其是在遭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市场变化下,效率值变化情况。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整体上看,外资寿险公司的技术效率值在观测期2005年至2008年四年内较高,除2008年略低于中资寿险公司外,其余3年均高于中资寿险公司,且高于当年的样本总体的技术效率均值。②外资寿险公司技术效率增长率低于中资国有寿险公司。③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不论外资寿险公司,还是中资,尤其是国有中资大型寿险公司这种情况更突出。④外资寿险公司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较弱。⑤国有中小型寿险公司整体发展变化比较平稳。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以及世界寿险市场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劳动力、资本、物料投入等各环节及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不同角度提出提高中国寿险业经营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李哲[8](2010)在《需求导向式个人寿险营销模式探索》文中指出个人寿险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个人寿险营销模式是1992年引入我国的个人代理制,随后银行保险、电话营销、网络营销以及经纪与代理公司营销等逐渐兴起,但是个人代理制无论是在规模、业务质量结构、业务占比以及对寿险公司的盈利贡献上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要营销模式。个人代理制是一种产品导向的营销模式,在销售方式上采取产品推销为主,忽视客户需求的方法,千人一面地对所有消费者推销相同的产品;在渠道结构上属于专属代理人,与所代理的寿险公司存在较强的依附关系,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在销售队伍组织模式上采取金字塔式的代理人管理,注重人力规模轻视素质提高。这样的营销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消费者需求,无法做到货比三家,提供专业建议并按需销售,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高端客户的需求。同时,产品推动产生的强大销售阻力不利于营销员队伍素质提升,造成整个行业生存困难、诚信度低、增员难、社会评价低、服务水平低等现象,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解决出路在于实行需求导向式营销模式,采取从需求出发的咨询式销售方式、依托独立性强的独立代理人和经纪人渠道、采用专业化团队组织,注重素质提高的。需求导向的营销模式是市场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代理人素质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全面介绍个人寿险营销模式、分析中国市场个人寿险营销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指出需求导向的个人寿险营销模式才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包括寿险公司、从业人员效率与效能、形成寿险公司、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多方共赢的局面的出路。本文结合国内首家以个人寿险为主的保险经纪公司的实践为例,阐述了需求导向的营销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最后,本文对实施需求导向的个人寿险营销模式对寿险公司、监管机构就如何做出变革提出建议。

钟凡[9](2010)在《基于SCP方法的中国寿险产业研究》文中指出自从1982年中国恢复寿险业务以来,中国寿险业高速发展,保持着年均30%的增长速度,但随着寿险市场的对内和对外开放,寿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寿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绩效不断下降,如何优化市场结构,提高中国寿险市场的绩效,增强寿险公司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寿险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寿险业的健康发展。另外,中国寿险市场上少数几家大公司仍然处于领导和支配地位;寿险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还没有明确的市场退出政策等问题在寿险市场开放和金融综合经营趋势下显得日益突出,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中国寿险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着隐患。因此,迫切需要从产业组织角度研究中国寿险产业结构、行为、绩效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寿险市场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以保证寿险竞争的有效性,促进寿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的研究选题具有时代紧迫性及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中国寿险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辩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法、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寿险产业的发展历程及进行国际比较,剖析我国寿险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在传统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综合中国寿险业的特点,构建了适合于中国寿险业使用的修正后的双向互动的SCP范式。并采用博弈方法研究了中国寿险业的市场行为,采用线性回归、DEA方法研究了我国寿险业的公共绩效、厂商绩效与市场结构的关系,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寿险业在行政垄断打破后,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集中度逐步下降,但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仍然属于垄断程度最高的市场结构,这种高垄断的市场结构阻碍了中国寿险业的发展,造成了中国寿险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2.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促进了中国寿险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来看,S、C、P之间的这种有益的互动关系的根源在于市场结构的变化,它引起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变化,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变化再反作用于市场结构,进一步促进市场结构的优化。因此,S、C、P互动关系中,市场结构的优化是促进中国寿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3.从宏观市场绩效来看,市场结构是影响中国寿险业公共绩效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与寿险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显着负相关;从微观市场绩效来看,中国寿险业符合效率结构假说的观点,经营效率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并且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4.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优化寿险业的市场结构可以促进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因此,寿险业的产业政策应该着眼于进一步改进寿险业的市场结构,并由此带动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优化,从而促进中国寿险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最后,本文提出有利于我国寿险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组织政策建议,包括增加市场主体、鼓励保险市场并购、鼓励多种组织形式寿险企业、进一步对外开放、鼓励差异化创新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从理论上讲,这将有助于弥补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不足,完善和发展寿险业产业组织理论;在实践方面,这将有助于制定出完善我国寿险业有效竞争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寿险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刘璐[10](2009)在《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文中指出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飞速发展,保费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近30%。中国保险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是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2003-2008年七年间,保险公司累积赔偿和给付保险金9700多亿元;二是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截至2008年底,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1.9万亿元,成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支持金融体制改革,保险机构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作为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参与多家商业银行上市重组,为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推动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保险市场体系和组织体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外资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格局逐步形成。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寿险业成绩斐然,但是从客观的立场看,中国寿险业的独立经营不过10多年的时间,寿险业的发展和保险公司的经营还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竞争”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已是世界性的大趋势,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网络化是其重要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国内中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国内中资与外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甚至是中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公司之间的国际竞争。中国2001年加入WTO,如今已经步入了第八个年头,对外开放的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保险业已经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时代。尽管从全国整体来看外资保险公司占市场份额还有限,但是它们对国内保险公司、保险市场以及社会大众的文化与理念所带来的震撼与冲击已经显现出来。二是“转型”的挑战。我国的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粗放型的阶段,以开机构、铺摊子、注重保费收入扩张为导向,追求市场份额、强调市场占有率、重视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是中国寿险公司普遍实施的经营发展策略。这种经营模式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中国寿险市场上的产品差异小、同构现象严重,保险公司在产品、服务、技术、管理和机制上的创新不足;另一方面导致中国寿险业业务虚,经营效益不高。2008年保险退保金达970亿元,占全国总保费的10%。同年,中国寿险公司利润率不到1%,保险全行业出现数额比较大的亏损。三是外部环境的冲击。2008年3月开始,以美国次级贷款链条断裂、投资银行倒闭或转型、多家商业银行破产、实体经济下滑为表象的金融危机爆发。这给美国、欧盟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难免受到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快、开放早、市场化进程快,但起步晚、基础差,行业没有经受过大的系统性风险的考验,很多新公司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风险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要保障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寿险公司更需要加强风险防范、转换经营思路,保持经营稳定和绩效提升。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完成结构转型以及减缓外部冲击的影响,中国寿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寿险公司竞争力的核心内涵是效率的提升,只有持续增强自身的成本控制和利润创造能力才能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生存和发展。从宏观的角度看,保险市场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资源配置的枢纽,其体系运行效率的提高,对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也具有重要价值。正是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以“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为题,在对中国寿险业制度变迁以及寿险业经营规律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辨析中国寿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财务指标法和非参数DEA方法两种实证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寿险业效率演变趋势,为提高中国寿险业效率提供决策依据。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分析为辅。实证分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可以使所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个人感情和主观愿望的干扰,清晰地刻画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准确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证分析的特点是将经济研究过程数学化和模型化,通过严密的数学计算得出科学的结论。鉴于以往对中国寿险业效率的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和文字表述,本文在加强定性分析的同时,重视定量分析。通过较多地采用详尽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反复计算,力求得到较为客观的结论。因此,本文不是简单地重复现有结论,或凭借市场感觉或主观判断得出结论,而是从具体数据的采集做起,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样本进行分类,然后建立模型展开经济研究,最终得出一般性结论。本文的结论可能与现实不完全吻合,但是力求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寿险业效率的真实状况。全文共分八章,沿着从宏观背景到微观特征、从理论梳理到实践探讨、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思路,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宏观经济发展的客观背景出发,阐释中国寿险业制度变迁的历史路径,总结寿险公司特殊的经营规律,进而以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基于财务指标的因子分析法和基于DEA模型的非参数法建立效率评价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展现各个寿险公司的效率状况和中国寿险业效率变动的整体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Tobit回归模型探求影响中国寿险业效率的企业特征因素,进而提出提升中国寿险业的效率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具体的结构设计如下:第1章绪论。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保险机构效率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方面综合阐述了本文的全貌。第2章中国寿险业发展评述。首先,从中国寿险业制度变迁的宏观背景出发,探讨了中国经济30年来经济转轨、市场开放和渐进改革的特质对寿险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一背景下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历程,力图对后文中国寿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打下坚实的宏观基础和制度基础。其次,从寿险业竞争格局入手,分析了寿险业的经营主体状况;以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为指标分析了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结构。从寿险公司的微观行为特征出发,分析了承保和投资这两项寿险公司的核心业务,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了主要寿险公司的保费规模、产品结构、营销渠道、资金运用渠道与结构、投资风格与绩效,对中国主要寿险公司的竞争态势做出了概括。最后,总结了寿险公司作为经营“人身风险”这一特殊产品的企业具有的独特的经营和运作规律。第3章效率理论与保险机构效率测度方法,以西方经济学中效率思想的梳理和总结为切入点,探寻效率分析的逻辑基础与理论框架,深化寿险公司效率的本质认识,并从微观角度对寿险公司的各类效率进行了界定。同时,这一章从工具选用、变量认定和模型设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测度寿险公司效率的三种方法,即财务分析法、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分析了这三种不同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以及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此外,这一章还详细阐述了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Malmquist指数法的理论解释和具体算法。第4章基于财务指标和因子分析的中国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综合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以2007年在我国境内开展业务的34家寿险公司作为样本,选择17个财务指标(包括总资产、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费用率、资产毛利率、资金运用率、资本充足率、投资收益率、人均保费等)构建截面数据体系,提取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偿付能力、成长性和资产管理能力五个公共因子,从多角度对样本公司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样本公司分成中外资公司(两组)、新老公司(两组)以及以上两者组合(四组)等几个子样本集合,结合寿险公司特殊的经营规律,对不同类型寿险公司的规模实力、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管理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第5章基于非参数法的中国寿险业效率实证研究。首先,阐述了样本期间选择为1998-2007年这10年的历史背景,样本寿险公司选择标准以及一些需要说明的问题。其次,详细论证了寿险公司投入和产出变量选取的微观经济理论依据以及具体的计算方法。特别定义了投入变量的价格因素。再次,提出了研究假设和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投入导向型DEA模型考察了中国寿险业效率变动的整体趋势,而且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引入大边界DEA模型分析和比较中国寿险业效率的整体变动趋势,以及对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和背景解释,分析了入世前后中国寿险业效率变动的趋势。接下来,进一步把全部样本划分为老寿险公司(入世前成立)和新寿险公司(入世后成立)、中资寿险公司和外资寿险公司两组子样本,实证分析和比较了老公司与新公司、中资公司与外资公司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最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印证了尽管受到新竞争者和外资寿险公司的严峻冲击和挑战,中国寿险业无论是在技术进步(生产边界的外移),还是技术效率的改进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整体的经营绩效正逐步改善。第6章中国寿险公司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财务指标法与DEA方法测算效率的一个不足之处就在于无法找到影响决策单元效率的因素。因此,这部分基于前面章节中对寿险公司特征的总结,以寿险公司的整体规模、股权结构、组织形式、营销体系、产品多元化程度、人力资源状况等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寿险公司效率的微观因素。第7章提升中国寿险业效率的途径,提出了提高中国寿险公司效率的措施,探寻了中国寿险业加速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路径。按照前述对中国寿险业发展宏观制度背景和微观主体特征的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提出四点政策建议:(1)转变经营观念、转换经营模式;(2)完善产权结构、改进公司治理;(3)实施寿险公司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再造;(4)推进寿险公司信息技术建设。希望对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第8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对今后继续研究的问题做了展望。论文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总结了寿险公司经营的特殊规律。通过分析发现,相对于一般制造企业而言,寿险公司的经营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盈利周期长;(2)高负债性;(3)利润的估计性;(4)交易双方严重信息不对称;(5)产品包含内置选择权;(6)对资本金要求高。这些特征一方面对效率分析的方法及应用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也对实证分析结果的深入解释提供依据。第二,把因子分析法移植到基于财务指标的寿险公司效率测度方法中,在构建反映寿险公司规模实力、偿付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中国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这种方法的一个很好的副产品是,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法,同时结合已经建立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以及综合经营状况进行测算和评价,从而解决原来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偏多和主观赋权的不足。第三,采用DEA测度方法,分别从经济(财务)和技术(生产)的角度,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主要寿险公司共计182个样本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此外,还引入投入要素的价格因素,测度了全部样本公司的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样本区间更大、样本寿险公司数量更多,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更合理。而且在分组分类测算各类寿险公司的效率时,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严谨与可信,使用了方差分析、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三种方法来确定各组寿险公司是否适用同一技术边界,从而大大提高了实证分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DEA方法过于依赖数据的问题。

二、北京:瑞泰人寿不用代理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瑞泰人寿不用代理人(论文提纲范文)

(1)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点
        1.4.1 本文的研究框架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3 本文创新与不足
2. 人寿保险相关理论
    2.1 人身保险的定义与分类
    2.2 外资人寿保险公司的定义
    2.3 人寿保险公司分析工具
3. 湖北省保险市场概况
    3.1 湖北省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3.2 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经营现状
    3.3 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的问题
4. 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的应对措施
    4.1 分支机构设置
    4.2 公司组织架构
    4.3 市场营销策略
    4.4 渠道营销策略
    4.5 产品营销策略
    4.6 人才发展规划
    4.7 大数据技术革新
5. 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案例分析
    5.1 中意人寿湖北省分公司
    5.2 瑞泰人寿湖北分公司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寿险公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四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寿险企业竞争力界定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节 寿险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寿险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国内寿险业现状
    第二节 发达经济体寿险业现状
第四章 我国寿险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寿险企业竞争力的界定
    第二节 寿险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第三节 人寿保险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五章 寿险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
    第一节 因子分析
    第二节 聚类分析
第六章 寿险公司竞争力相对薄弱原因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寿险企业竞争力相对薄弱的原因
    第二节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国特色寿险营销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评述
        一、顾客让渡价值的研究综述
        二、寿险营销模式的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一、研究目标与思路
        二、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创新
第二章 构建中国特色寿险营销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寿险营销模式的基本概念
        一、市场营销与保险营销
        二、寿险及寿险营销模式
        三、寿险营销模式的分类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营销的论述
        一、马克思的市场营销思想
        二、马克思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思想
        三、马克思的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认知
    第三节 价值链理论
        一、竞争战略
        二、波特企业价值链理论
        三、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延伸
    第四节 价值让渡系统
        一、顾客价值与顾客让渡价值
        二、价值让渡系统及其运作方式
        三、价值让渡系统的构建原则
第三章 中国寿险营销模式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中国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背景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寿险业务的特点
        三、中国寿险业务发展的统计描述
    第二节 中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检验
        一、寿险需求因素的研究现状
        二、中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三、中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国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与演变
        一、中国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寿险营销模式业务发展现状
        三、中国寿险公司各种营销模式的利弊分析
        四、当前中国寿险营销模式存在的其他问题
第四章 中国寿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环境研究
    第一节 寿险营销概述
        一、寿险营销的特点
        二、寿险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
        三、寿险市场营销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中国寿险营销模式的内部影响环境研究
        一、寿险营销模式的理论内部环境
        二、中国寿险公司内部影响因素现状
        三、中国寿险公司内部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寿险营销模式的外部影响环境研究
        一、寿险营销模式的理论外部因素
        二、中国寿险公司外部影响因素现状
        三、中国寿险公司外部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国外寿险营销模式研究
    第一节 中国寿险行业的世界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寿险保费总规模全球排名靠前
        二、中国寿险行业业务量增速迅猛
        三、中国的保险密度排名落后
        四、中国的保险深度不足
    第二节 美国寿险营销模式研究
        一、美国寿险业务的发展现状
        二、美国寿险的主要营销模式
        三、美国寿险营销模式的特点
    第三节 日本寿险营销模式研究
        一、日本寿险业务的发展现状
        二、日本寿险的主要营销模式
        三、日本寿险营销模式的特点
    第四节 英国寿险营销模式研究
        一、英国寿险业务的发展现状
        二、英国寿险的主要营销模式
        三、英国寿险营销模式的特点
第六章 中国特色寿险营销模式的创新构建
    第一节 中国寿险营销环境的新趋势
        一、寿险营销环境新趋势的机遇
        二、寿险营销环境新趋势的挑战
        三、中国寿险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特色寿险营销模式的创新
        一、修正后波特价值链
        三、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修正模型
        四、寿险公司提升顾客让渡价值的路径
    第三节 完善中国特色寿险营销模式创新的其他对策
        一、寿险需求因素模型的结论和建议
        二、寿险各渠道营销的冲突管理
        三、寿险公司资产运作方式的建议
        四、美、日、英寿险营销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附表

(4)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数据包络分析
        1.4.2 方差分析
        1.4.3 回归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6 可能的创新点
2 效率及其衡量方法
    2.1 效率的概念
    2.2 效率的衡量方法
    2.3 本文测度寿险业效率的方法
3 中国寿险公司效率评价
    3.1 引言
    3.2 数据包络分析相关理论
    3.3 数据包络分析计算模型
        3.3.1 CCR模型
        3.3.2 BCC模型
        3.3.3 DEA模型导向设定
    3.4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取
        3.4.1 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的思考方向
        3.4.2 相关文献中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3.4.3 投入指标的选取
        3.4.4 产出指标的选取
    3.5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3.6 描述性统计分析
    3.7 实证结果
        3.7.1 技术效率计算结果
        3.7.2 纯技术效率计算结果
        3.7.3 规模效率计算结果
4 中国寿险公司效率动态变化研究
    4.1 引言
    4.2 MALMQUIST生产力变动指数模型
    4.3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取
    4.4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5 描述性统计分析
    4.6 实证结果
        4.6.1 年度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4.6.2 年度各寿险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4.6.3 年度各寿险企业技术变动
        4.6.4 年度各寿险企业技术效率变动
5 中国寿险公司效率趋势研究
    5.1 引言
    5.2 效率趋势预测模型与变量定义
        5.2.1 σ收敛模型
        5.2.2 β收敛模型
    5.4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5.5 描述性统计分析
    5.6 实证结果
        5.6.1 σ收敛检验结果
        5.6.2 β收敛检验结果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
        6.2.2 努力实现产品与服务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6.2.3 在变革与连续性之间取得平衡
        6.2.4 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投资收益
        6.2.5 完善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
    0.3 论文结构框架与研究方法
        0.3.1 论文的基本框架
        0.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0.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基础理论
    1.1 产权的定义
        1.1.1 对产权的界定
        1.1.2 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
    1.2 产权分析的基本工具:交易费用
        1.2.1 交易费用的定义
        1.2.2 交易费用、产权安排及资源配置效率
    1.3 产权结构的界定
        1.3.1 从组织形式界定产权结构
        1.3.2 从产权要素角度对产权结构的界定
        1.3.3 本文对产权结构的界定
    1.4 本文对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
    1.5 产权结构有效性的量化指标:效率
        1.5.1 效率的内涵及主要研究方向
        1.5.2 评价企业前沿效率的主要实证方法:利润效率法和成本效率法
        1.5.3 前沿效率的主要测度函数与估计方法
        1.5.4 效率与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关系
    1.6 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实现途径:激励
        1.6.1 激励的内涵
        1.6.2 激励机制
        1.6.3 激励的相关理论
    1.7 本文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
    1.8 本章小结
2.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分析的理论框架
    2.1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基本分析框架
    2.2 寿险公司效率及其测度
        2.2.1 传统的寿险公司效率评价指标
        2.2.2 本文对寿险公司效率内涵的界定
        2.2.3 效率的测度方法在保险公司中的应用
        2.2.4 本文对寿险公司效率研究方法和测度函数的选择
    2.3 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及其有效性
        2.3.1 对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界定
        2.3.2 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分析:股权结构与寿险公司效率的关系
    2.4 寿险公司经理激励及其有效性
        2.4.1 本文对寿险公司经理的界定
        2.4.2 寿险公司经理激励理论概述
        2.4.3 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有效性分析:经理激励与寿险公司效率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3.1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演变
        3.1.1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历史演进
        3.1.2 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改革:以中国人寿为例
    3.2 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3.2.1 股权结构呈现出三种典型的控股模式
        3.2.2 境外资本陆续入股并相对控股部分寿险公司
        3.2.3 民营资本积极参股中国寿险公司
        3.2.4 银行相继参股中国寿险公司
    3.3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的状况分析
        3.3.1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发展历程
        3.3.2 中国上市寿险公司经理报酬激励机制对比
        3.3.3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4.1 美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4.1.1 美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4.1.2 美国部分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4.1.3 美国部分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分析
    4.2 英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4.2.1 英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4.2.2 英国部分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4.2.3 英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分析:以标准人寿和法通保险集团为例
    4.3 日本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4.3.1 日本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4.3.2 日本部分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4.3.3 日本寿险公司的经理激励分析:以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为例
    4.4 台湾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4.4.1 台湾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4.4.2 台湾主要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4.4.3 台湾主要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分析
    4.5 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对中国的启示
        4.5.1 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特点
        4.5.2 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对中国的启示
    4.6 本章小结
5. 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分析:股权结构与寿险公司效率
    5.1 变量选取及样本选择
        5.1.1 因变量选取
        5.1.2 自变量选取
        5.1.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5.2 股权结构与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5.2.1 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SFA)利润效率模型
        5.2.2 实证工具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 股权结构与中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5.3.1 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SFA)成本效率模型
        5.3.2 实证工具
        5.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有效性分析:经理激励与寿险公司效率
    6.1 变量选取及样本选择
        6.1.1 因变量选取
        6.1.2 自变量选取
        6.1.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2 经理报酬激励与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6.2.1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随机前沿(SFA)利润效率模型
        6.2.2 实证工具
        6.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 经理报酬激励与中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6.3.1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随机前沿(SFA)成本效率模型
        6.3.2 实证工具
        6.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4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6.5 本章小结
7.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思路及策略
    7.1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总体思路
    7.2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有效性:模式、措施及制度保证
        7.2.1 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有效模式:多股制衡的多元化网络式股权结构
        7.2.2 促使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的重要措施:引入战略投资者
        7.2.3 实现有效的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制度保证:强化监管
    7.3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的有效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7.3.1 有效的物质激励:实行经理报酬契约的结构化安排
        7.3.2 有效的精神激励:实现经理的贡献与其控制权相对称
        7.3.3 提升经理激励有效性的有益补充:良好的经理声誉激励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北京人寿保险公司个人寿险营销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的概述
    2.1 寿险营销的相关理论
    2.2 寿险代理人的相关理论
第3章 北京市寿险市场供需状况的分析
    3.1 北京市寿险市场需求的总体趋势及特征
    3.2 北京市寿险市场供给的总体趋势及特征
第4章 北京市人寿保险公司营销创新的提出
    4.1 公司营销工作的基本现状
    4.2 公司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公司营销创新的必要性
第5章 北京市人寿保险公司营销创新方案的设计
    5.1 公司营销体制的变革
    5.2 公司营销方式的创新
    5.3 公司营销手段的提升
    5.4 公司营销业务的整合
第6章 北京市人寿保险公司实施营销创新方案的保障措施
    6.1 公司员工的培训
    6.2 公司人才的引进
    6.3 公司政策制定的调整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寿险业技术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本文的贡献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效率的相关经济理论
        2.1.1 经济效率相关理论
        2.1.2 效率边界相关理论
        2.1.3 保险业效率相关理论
    2.2 寿险业效率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2.3 研究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中国寿险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寿险业发展概况
        3.1.1 中国寿险业发展史
        3.1.2 中国寿险市场现状
    3.2 中国寿险业与国际寿险业发展规模比较
        3.2.1 寿险保费收入
        3.2.2 寿险深度
        3.2.3 寿险密度
    3.3 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3.3.1 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3.3.2 保费收入增长不稳定
        3.3.3 与中资寿险公司竞争激烈
        3.3.4 监管环境日趋严格
    3.4 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简析
        3.4.1 业务结构失横
        3.4.2 投资渠道有限
        3.4.3 销售渠道单一
第四章 寿险公司技术效率评价体系和模型构建
    4.1 寿险业效率的分析方法
        4.1.1 非参数方法
        4.1.2 参数方法
        4.1.3 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的比较
        4.1.4 随机前沿方法(SFA)评价寿险公司技术效率的可行性
    4.2 随机前沿方法(SFA)模型
第五章 中国寿险市场下中资和外资公司技术效率实证分析
    5.1 研究变量的选择
        5.1.1 对现有指标的评价
        5.1.2 变量选择
    5.2 模型的设定
    5.3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5.4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5.5 模型参数估计与显着性分析
    5.6 基于SFA方法的寿险公司技术效率测算
        5.6.1 样本公司总体技术效率情况分析
        5.6.2 样本外资寿险公司与中资寿险公司技术效率比较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提高中国寿险业技术效率的对策建议
    6.1 对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的对策建议
    6.2 完善中国寿险市场环境的对策建议
        6.2.1 规范化经营
        6.2.2 注重人才培养
        6.2.3 挖掘农村寿险市场的需求潜力
        6.2.4 加强战略联盟
        6.2.5 政府监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需求导向式个人寿险营销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个人寿险营销模式与需求导向
    1.1 个人寿险营销的内涵
        1.1.1 个人寿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1.1.2 个人寿险营销模式的定义
        1.1.3 个人寿险营销模式的评判标准
    1.2 个人寿险营销模式的类型
        1.2.1 侧重产品推动的传统模式与注重需求满足的顾问式行销
        1.2.2 直接营销与间接营销
        1.2.3 代理人制与经纪人制
        1.2.4 新型营销模式
        1.2.5 各类营销模式综述
    1.3 需求导向的个人寿险营销模式
        1.3.1 需求导向式个人寿险营销模式的内涵
        1.3.2 需求导向个人寿险营销模式的特征
        1.3.3 实施需求导向营销模式的条件
    1.4 关于个人寿险营销模式的理论分析
第二章 我国个人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个人寿险行业特点及个人寿险需求分析
        2.1.1 我国个人寿险行业发展特点
        2.1.2 我国个人寿险需求情况
    2.2 我国个人寿险营销模式的演进
        2.2.1 个人代理制寿险营销模式的演进
        2.2.2 银保营销模式的演进
        2.2.3 直接营销模式的演进
        2.2.4 专业代理模式和经纪模式的演进
        2.2.5 我国个人寿险营销模式述评
    2.3 个人寿险营销模式对我国寿险业的贡献
    2.4 个人寿险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4.1 产品导向的销售方式加大了营销的难度,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2.4.2 销售队伍实行代理制管理难于提高寿险营销人员素质
        2.4.3 销售方式和销售队伍组织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2.4.4 个人寿险营销模式的问题根源
第三章 成熟市场中的个人寿险营销模式
    3.1 美国独立代理和经纪人并存的寿险营销模式
    3.2 英国以经纪人为特色的需求导向式营销模式
    3.3 日本以员工制外勤职员为特色的寿险营销模式
    3.4 国际经验总结
第四章 打造需求导向个人营销模式
    4.1 需求导向的营销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4.1.1 需求导向营销模式解决了业内痼疾
        4.1.2 现有营销模式下对需求导向营销的探索
    4.2 需求导向营销模式是大势所趋
        4.2.1 需求导向营销模式是我国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4.2.2 需求导向是消费者的要求
        4.2.3 需求导向是寿险公司本身发展的需要
        4.2.4 需求导向是寿险代理人发展的必然选择
    4.3 需求导向营销模式的实践
        4.3.1 寿险经纪实行产品导向营销模式,降低了营销阻力,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4.3.2 寿险经纪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营销人员素质问题
        4.3.3 更好的销售方式和较高的职业价值有利于行业发展
    4.4 对促进需求导向营销模式发展的建议
        4.4.1 对寿险公司的建议
        4.4.2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结束语
后记
参考文献

(9)基于SCP方法的中国寿险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论文研究目的与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综述
    2.1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与SCP范式的提出
    2.2 SCP分析范式的理论体系
        2.2.1 哈佛学派
        2.2.2 芝加哥学派
        2.2.3 新奥地利学派
        2.2.4 新产业组织理论
        2.2.5 对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的述评
    2.3 SCP分析范式在寿险业的应用与本文使用的分析框架
        2.3.1 SCP范式在寿险业的应用
        2.3.2 本文使用的修正后的SCP分析范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寿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SCP范式下中国寿险业的演进
        3.1.1 SCP单向因果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
        3.1.2 SCP双向互动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
    3.2 中国寿险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与SCP范式
        3.2.1 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概述
        3.2.2 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SCP范式之间的互动
    3.3 国际寿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3.1 国际寿险市场概况
        3.3.2 日本的"寡头垄断"型寿险产业现状分析
        3.3.3 美国的"完全竞争"型寿险产业现状分析
        3.3.4 香港的"垄断竞争"型寿险产业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结构(S)分析
    4.1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4.1.1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与基本类型
        4.1.2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集中度特征分析
        4.1.3 中国寿险业市场集中度形成的原因
    4.2 中国寿险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4.2.1 寿险业的市场进入机制分析
        4.2.2 中国寿险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4.2.3 中国寿险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4.2.4 进入、退出壁垒对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4.3 中国寿险业的产权结构分析
        4.3.1 产权结构与中国寿险企业的组织形式
        4.3.2 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寿险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
        4.3.3 产权结构与寿险组织形态的变迁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行为(C)分析
    5.1 中国寿险公司的价格行为
        5.1.1 寿险市场价格行为的博弈分析
        5.1.2 中国寿险市场价格行为分析
    5.2 中国寿险公司的非价格行为
        5.2.1 寿险市场非价格行为的博弈分析
        5.2.2 寿险产品创新与产品差异化行为分析
        5.2.3 寿险营销差异化行为分析
        5.2.4 客户服务差异化行为分析
        5.2.5 广告与品牌宣传差异化行为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绩效(P)分析
    6.1 中国寿险业的宏观市场绩效:公共绩效
        6.1.1 寿险业公共绩效的评价指标
        6.1.2 寿险业公共绩效的影响因素
        6.1.3 中国寿险业公共绩效的实证分析
    6.2 中国寿险业的微观市场绩效:厂商绩效
        6.2.1 寿险企业效率内涵
        6.2.2 效率的测量方法
        6.2.3 DEA模型与中国寿险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6.3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绩效存在的问题
        6.3.1 各地区公共绩效差距太大
        6.3.2 盈利能力较低
        6.3.3 经营效率不高
        6.3.4 退保率迅速提高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寿险SCP之间的关系
    7.1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行为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
    7.2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
        7.2.1 截面数据分析
        7.2.2 面板数据分析
        7.2.3 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7.3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
    7.4 中国寿险业SCP之间的关系对寿险业发展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寿险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8.1 SCP范式与中国寿险产业政策的调整
        8.1.1 寿险产业政策及其与SCP的关系
        8.1.2 中国寿险产业政策对SCP的影响
        8.1.3 目前中国寿险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8.2 优化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8.2.1 进一步增加市场主体
        8.2.2 鼓励保险市场的国内外并购
        8.2.3 鼓励多种组织形式的寿险企业发展
        8.2.4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8.3 改变市场行为的政策建议
        8.3.1 鼓励差异化的创新行为,进一步丰富市场竞争手段
        8.3.2 在市场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8.3.3 进一步加强市场行为监管
    8.4 提高市场绩效的政策建议
        8.4.1 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道路
        8.4.2 进一步强化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传导机制
        8.4.3 大力发展保障程度高、创费创佣能力强的产品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保险机构效率研究综述
        1.2.2 国内保险机构效率研究综述
    1.3 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2 中国寿险业发展评述
    2.1 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宏观分析
        2.1.1 中国寿险业制度变迁的宏观经济背景
        2.1.2 制度变迁视角下中国寿险业发展历程
    2.2 中国寿险业发展状况分析
        2.2.1 中国寿险业竞争格局分析
        2.2.2 中国寿险业承保业务分析
        2.2.3 中国寿险业投资业务分析
    2.3 寿险公司经营规律分析
        2.3.1 长期性
        2.3.2 高负债性
        2.3.3 利润的估计性
        2.3.4 信息不对称性
        2.3.5 产品中包含内置选择权
        2.3.6 寿险公司资本需求的特殊性
    2.4 本章小结
3 效率理论与保险机构效率测度方法
    3.1 效率的内涵
        3.1.1 经济学中效率的定义
        3.1.2 效率与效益、绩效
    3.2 效率理论综述
        3.2.1 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率思想
        3.2.2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率思想
        3.2.3 X效率理论
    3.3 保险机构效率测度方法
        3.3.1 财务指标分析法
        3.3.2 边界分析法
    3.4 本文测度寿险公司效率使用的方法
        3.4.1 DEA模型的进一步阐述
        3.4.2 生产率增长和效率长期变动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财务指标和因子分析的中国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综合评价
    4.1 样本选择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样本选择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数据来源
    4.2 研究方法
        4.2.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4.2.2 假设检验
        4.2.3 因子分析步骤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各家寿险公司绩效分析
        4.3.2 中外资寿险公司绩效比较
        4.3.3 新老寿险公司绩效比较
        4.3.4 中资外资、新老寿险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非参数法的中国寿险业效率实证研究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期间、样本公司的选择
    5.2 投入和产出变量的选取
        5.2.1 产出变量
        5.2.2 投入变量
    5.3 中国寿险业整体效率分析
        5.3.1 研究设计
        5.3.2 中国寿险公司效率变动的总体分析
    5.4 新老寿险公司效率的变动
        5.4.1 共同边界假设检验
        5.4.2 新老寿险公司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5.4.3 大边界下新老寿险公司效率的比较
        5.4.4 入世前后老寿险公司效率的变动
    5.5 中外资寿险公司效率比较
        5.5.1 共同边界假设检验
        5.5.2 中外资寿险公司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5.5.3 大边界下中外资寿险公司效率的比较
    5.6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中国寿险公司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6.1 中国寿险公司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
        6.1.1 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6.1.2 寿险公司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
    6.2 实证分析
        6.2.1 样本数据说明
        6.2.2 影响关系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提升中国寿险业效率的途径
    7.1 转变经营观念,转换经营模式
    7.2 完善产权结构,改进公司治理
        7.2.1 完善产权结构
        7.2.2 改善公司治理
    7.3 实施寿险公司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再造
        7.3.1 寿险公司组织结构变革
        7.3.2 寿险公司业务流程再造
    7.4 推进寿险公司信息技术建设
        7.4.1 统一技术支持系统
        7.4.2 统一技术支持系统在寿险公司的应用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未来研究的方向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北京:瑞泰人寿不用代理人(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研究[D]. 唐琪. 华中师范大学, 2019(12)
  • [2]我国寿险公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 欧阳帆. 浙江工商大学, 2019(05)
  • [3]中国特色寿险营销模式创新研究[D]. 孙乃岩.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6)
  • [4]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D]. 曹丰. 海南大学, 2012(10)
  • [5]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研究[D]. 叶成徽.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6]北京人寿保险公司个人寿险营销创新研究[D]. 杨吉. 吉林大学, 2011(08)
  • [7]中国寿险业技术效率研究[D]. 任婧. 西北大学, 2010(10)
  • [8]需求导向式个人寿险营销模式探索[D]. 李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12)
  • [9]基于SCP方法的中国寿险产业研究[D]. 钟凡. 中南大学, 2010(11)
  • [10]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D]. 刘璐.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北京:瑞泰人寿无需代理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