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早熟禾的比较研究

11种早熟禾的比较研究

一、11种草地早熟禾的品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郝柄达[1](2021)在《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景观营造、空间构成、生态保护和身心恢复的作用。通过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评价研究,分析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景观构成要素,研究评价结果和景观要素间的联系,以期完善高校绿地植物景观的构建。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侧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八所学校内的植物群落为对象,从中选择50个尺度为20m×20m的代表性植物样方,调查样方植物的基本特征并记录景观实况。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生活型、植物群落类型、植物群落结构和群落空间形态。采用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预测法,通过照片对样方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相同空间形态内的最优与最差样方进行对比研究,探究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后通过多元回归法,研究评价结果和景观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共77种。其中乔木40种,常绿乔木8种,落叶乔木32种,灌木15种,常绿灌木1种,落叶灌木14种,地被植物11种,草本植物11种;植物群落有3种类型,分别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灌木花卉丛。其中落叶阔叶林7个,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41个,灌木花卉丛2个。大部分植物为人工种植,个别区域保留原生植物;大部分群落结构为乔-灌-草型。其中,植株密度均值739,覆盖度均值57%,相对高度均值32%,叶面积指数均值3.34,丰富度均值1.52,多样性均值1.30,均匀度均值0.76,单调度均值0.38,角尺度均值0.54,混交度均值0.44,大小比均值0.49。群落内的植株呈现随机分布状态,混交度和大小比居中;植物群落空间形态有5种,分别是开敞型空间、封闭空间、覆盖空间、开敞空间和垂直空间。其中,半开敞型空间25个,封闭空间17个,覆盖空间3个,开敞空间和垂直空间各2个。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的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的景观综合质量较差,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学城中除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和内蒙古北方技术学院以外的其它校园绿地景观均较好。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的关联性较高,综合水平受到审美偏好和心理恢复的共同影响。通过同种空间形态内的植物群落对比研究来看,树木生长势较优、植物轮廓分明、灌木修剪成型、乔灌搭配合理、季相变化丰富的群落综合评价较好。定量景观要素中,审美偏好的影响要素为X9(常绿树比例)、X11(混交度)、X12(大小比数),模型为:审美偏好=-4.868+3.043X11+1.262X12+1.909X9;心理恢复的影响要素为X9(常绿树比例)、X11(混交度)、X8(树种单调度),模型为:心理恢复=-5.079+3.280X11+1.687X9+0.373X8;综合质量的影响要素为:X9(常绿树比例)、X11(混交度)、X8(树种单调度),模型为:综合质量=-9.947+5.323X11+1.596X9+0.635X8。定性景观要素中,审美偏好的影响要素为:X2(层次感)、X4(均衡感)、X13(轮廓清晰度)、X16(树冠质地)、X22(林下整洁度)、X25(地被植物丰富度)、X29(林内活动与视线空间),模型为:审美偏好=11.581-1.587X4-1.526X25-1.045X16-1.020X2+1.227X13-1.322X22+0.637X29;心理恢复的影响要素为:X4(均衡感)、X25(地被植物丰富度)、X16(树冠质地)、X17(质地差异)、X21(草坪质量),模型为:心理恢复=16.860-1.370X4-1.152X25-1.860X16-1.159X17-1.221X21;综合质量的影响要素为:X4(均衡感)、X25(地被植物丰富度)、X16(树冠质地)、X2(层次感)、X13(轮廓清晰度)、X22(林下整洁度),模型为:综合质量=26.168-3.275X4-2.837X25-2.677X16-2.653X2+3.368X13-1.949X22。由此可见,定量景观要素中,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相比,前者强调了植物的大小差异,后者强调树种的单调程度,综合质量与心理恢复的影响要素相同;定性要素中,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相比,前者强调了层次感、轮廓清晰度、林下整洁程度和林内活动和视线空间,后者注重质地差异和草坪质量,可见草坪质量的高低对心理恢复有较大影响。而综合质量中的影响要素与审美偏好相似,缺少了林内活动与视线空间,同时也与心理恢复的部分影响要素相同。经过实地调研与景观评价研究,以期研究结论用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和相同条件下高校绿地的营建之中。

田浩琦,汪辉,陈有军,周青平[2](2021)在《高寒地区15份早熟禾属野生牧草种质材料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为有效挖掘高原地区野生早熟禾属资源,更好地应用于畜牧生产和退化草地的补播建植,对采自青藏高原地区的15份早熟禾野生种质材料的生育期、形态特征指标、生物产量和种子发芽相关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所有野生材料中,早熟禾P1和P2、波密早熟禾P13和草地早熟禾P15的生育期较长,可保持较长绿期。P2和2种冷地早熟禾资源P6、P7的鲜草产量、发芽势在所有材料中较高,华灰早熟禾P11的茎叶比最小,有较好的生产性能,适合刈割饲用,可作为饲草型草的选育材料;P1、P2和冷地早熟禾P9等的发芽率均在70%以上,有利于退化草地的补播修复。

赵春旭[3](2020)在《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筛选及对低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研究》文中指出低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低温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等均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扩展性能和再生力强,营养丰富,抗逆性强,是一种优良的牧草,也是草地建植和生态恢复的优良种质材料。同时,草地早熟禾质地好,色泽美,绿期长,是冷凉地区广泛使用的草坪草种。然而,目前我国草地早熟禾育成品种较少,大量种子依靠国外进口,且不能较好的适应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尤其在一些高寒地区,限制了草地早熟禾在该地区的推广种植。我国草地早熟禾野生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有广泛的分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本土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具有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良特性。因此,筛选本土抗寒种质资源,探究其抗寒机理,对于选育抗寒新品种、引种驯化等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青藏高原地区采集到15份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对其进行了抗寒性综合评价,获得了抗寒型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10-122和低温敏感型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09-126。并且采用生理指标测定方法、转录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对10-122和09-126进行了抗寒生理响应、转录组学差异及代谢组学差异分析,鉴定了抗寒相关的关键基因和代谢产物,从不同层面探究了青藏高原地区野生草地早熟禾的抗寒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对低温胁迫下15份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进行了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野生草地早熟禾材料的抗寒能力存在差异。低温胁迫抑制了15份野生草地早熟禾的萌发。苗期时,低温胁迫下供试材料细胞膜系统损伤,叶绿素含量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升高。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5份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性能,并按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如下:10-122>10-222>09-173>09-264>10-73>10-45>09-304>09-336>09-033>09-281>09-317>09-329>09-065>09-073>09-126。(2)相对于低温敏感型材料09-126,抗寒型材料10-122在低温胁迫期间可以更好地保持细胞膜结构和光合色素稳定。其通过产生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提高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APX)、消解活性氧物质(O2·-、H2O2)、增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蔗糖、果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丙酮酸含量等生理反应,以维持细胞的稳定性。(3)在低温胁迫下对抗寒型种质材料10-122和低温敏感型种质材料09-126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材料10-122在低温胁迫下与适温状态相比存在3194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7088个上调表达,14855个下调表达。材料09-126中有25905个DEGs,其中,13513个上调表达,12392个下调表达。10-122特有的DEGs为17742个,09-126特有的DEGs为11704个,两者共有DEGs 14201个。在低温胁迫下2种材料DEGs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细胞膜系统及次生物代谢等通路中,抗寒型材料10-122富集程度高于低温敏感型材料09-126。GO分析发现,抗寒型材料10-122在脂类代谢、钙离子结合、转运蛋白活性、氧化还原酶复合体、含氧化合物响应、细胞膜、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中特异显着富集。KEGG分析发现,抗寒型材料10-122在角质、木栓质和蜡脂生物合成中特异显着富集。此外,只在抗寒型种质材料10-122的特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CBF转录因子、钙信号调节、激素合成和信号传导、抗氧化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通路中,说明以上代谢通路和特异表达基因在10-122抵御低温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在低温胁迫下对抗寒型种质材料10-122和低温敏感型种质材料09-126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在糖及糖醇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代谢中,材料09-126和10-122的多种代谢产物含量发生变化,其中脯氨酸、鸟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均上升,可以将其作为供试材料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标志物。低温胁迫下,丝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只在10-122中下调表达,木糖、异麦芽糖和海藻糖-6-磷酸只在10-122中上调表达,这可能是寒冷地区乡土种质材料普遍适应低温胁迫的保护性抵御反应。

董文科[4](2020)在《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城市草坪建植中主要使用的冷季型草坪草之一,广泛用于草坪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DC.)是草地早熟禾常见病害之一,也是影响草坪质量和降低草坪利用年限的主要因素。目前,关于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为药剂防治,但药剂防治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成为草坪病害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更为深入的探究草地早熟禾对白粉病侵染的响应机制,可以为后续的抗病基因挖掘和草坪草抗病分子育种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本研究选用草坪建植中常用的10个草地早熟禾品种为材料,进行白粉病抗性评价。基于抗性评价结果,选择高抗和极感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白粉病侵染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品种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差异,并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水平对比分析了抗、感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分子机制,鉴定了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从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水平上分析了抗病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10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进行白粉菌接种试验发现,各草地早熟禾品种的白粉病发病率在2.33%~83.00%之间,病情指数在0.55~62.93之间;其中,黑杰克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2.33%和0.55;超级哥来德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3.00%和62.93;以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的病情指数为分析变量进行聚类分析,评价获得1个高抗白粉病品种(黑杰克)、3个中抗品种(午夜2号、Shamrock和公园)、3个中感品种(橄榄球2号、耐力和耐盐月夜)、2个高感品种(解放者和抢手股)和1个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2)白粉病侵染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品种的发病情况、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存在显着差异。高抗品种‘黑杰克’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缓慢,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活性(株高、根长和Wd)、叶片保水能力(RWC)、渗透调节能力(SS、SP和Pro)和抗氧化能力(SOD、POD、CAT、APX、As A和GSH),以及较低的膜脂过氧化程度(REC、MDA、O2·-产生速率和H2O2);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较快,同时其生长受到严重限制,叶片保水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较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草地早熟禾的抗病性与苯丙烷代谢关键酶(PAL、4CL、C4H和PPO)的活性和次生代谢物质(总酚、类黄酮、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的含量紧密相关。抗病品种‘黑杰克’在接菌后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显着增加,而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的酶活性虽在发病初期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在发病后期呈下降趋势。在接菌前期,除果胶外,‘黑杰克’的总酚、类黄酮、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显着高于‘超级哥来德’,这可能是‘黑杰克’初期表现较强抗病性的物质基础,随接菌后时间的延长,‘黑杰克’显着提高了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以增加自身抗病能力;而‘超级哥来德’的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虽在接菌初期有所上升,但总体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在发病后期呈下降趋势,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显着低于‘黑杰克’。(3)白粉病侵染对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超级哥来德’的Chl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Gs和Tr)、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II、ETR和q P)以及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GAPDH和PRK)活性在接菌后显着减低,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而高抗品种‘黑杰克’光合机构性能受白粉病侵染影响较小,较高的Chl含量和光合酶活性有利于‘黑杰克’维持在较高光合效率。此外,高抗品种‘黑杰克’在应答白粉病侵染时显着增加了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提高蔗糖含量,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并且淀粉含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而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在接菌后蔗糖含量下降,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增加;同时随接菌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迅速增加,造成淀粉代谢异常。(4)接菌第5 d后,通过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转录组学进行分析,在‘黑杰克’和‘超级哥来德’中分别鉴定出27,827个DEGs(22,637个上调,5,190个下调)和33,593个DEGs(29,189个上调,4,404个下调);有18,803个DEGs为两品种共有,9,024个DEGs为‘黑杰克’特有,14,790个DEGs为‘超级哥来德’特有。这些基因在‘黑杰克’中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萜类骨架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途径;在‘超级哥来德’中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途径。与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相比,白粉病侵染促进了‘黑杰克’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植物MAPK信号通路)、次级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光合途径(光合作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超级哥来德’中参与转录和翻译的基因及转录因子的表达易受白粉病侵染的影响。(5)接菌第5 d后,通过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在高抗品种‘黑杰克’中有27个DAPs上调,31个DAPs下调;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中有60个DAPs上调,80个DAPs下调。有32个DAPs为两品种共有;26个DAPs只在‘黑杰克’中出现,为‘黑杰克’特有;108个DAPs只在‘超级哥来德’中出现,为‘超级哥来德’特有。这些DAPs在‘黑杰克’中,主要参与“氧化磷酸化”、“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途径,而在‘超级哥来德’中主要参与“核糖体”、“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程序性坏”、“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氰胺酸代谢”和“磷酸肌醇代谢”途径。将蛋白质组鉴定结果与转录组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在‘黑杰克’中有55个DAPs与DEGs相关联;在‘超级哥来德’中有119个DAPs与DEGs相关联。通过对关联上的DAPs所参与的KEGG通路进行分析发现,在‘黑杰克’中关联上的DAPs数目最多的通路主要有“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柠檬酸循环”和“糖酵解/糖异生”等;在‘超级哥来德’中数目最多的通路主要有“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核糖体”、“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淀粉与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和“PI3K-Akt信号通路”。本研究初步探明了高抗白粉病草地早熟禾品种抗病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制,鉴定了高抗白粉病草地早熟禾品种应答白粉病侵染的关键代谢通路以及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但以上抗病基因和蛋白在提高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祖诗原[5](2020)在《沈阳城市绿地群落及其配置方式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健康。其中,预防和控制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城市绿地和植物个体对颗粒物污染的滞纳作用。本文选取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园、万柳塘公园、沈阳农业大学校园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观测法,主要研究了沈阳城市内两个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公园绿地、附属绿地)TSP、PM10、PM2.5、PM1四种颗粒物浓度日、月、季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公园绿地和校园绿地植物群落进行结构调査与分析,探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及其植物群落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沈阳城市绿地植物种植和管理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的结论如下:(1)城市绿地类型影响颗粒物浓度,秋季和春季均为公园绿地大于校园绿地,冬季和夏季则相反,校园绿地大于公园绿地。公园绿地中PM10的平均浓度大小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而校园绿地中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大小表现出秋季浓度最高春季浓度最低的特点,两种类型绿地中的PM2.5和PM1的季平均浓度大小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2)三种气象因子和四种颗粒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各不相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颗粒物浓度最重要的因素呈现显着正相关;其次,风速与公园绿地的月平均颗粒浓度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其中偏北风对颗粒物有稀释、扩散作用。温度和校园绿地和公园绿地的颗粒物浓度的日均和月均浓度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他们的季均浓度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气象因子在公园绿地微环境中的作用比校园绿地更大。(3)植物配置方式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绿地内颗粒物浓度的大小。灌草群落的颗粒物浓度在风速小的天气高于乔草和乔灌草群落;乔灌草群落浓度大于常绿针叶树种多的乔草群落;乔灌草群落之间差异不显着。植物群落中颗粒物的浓度不但被群落类型和群落垂直结构影响,还被群落株数密度、郁闭度等群落特征指标影响。过大的密度和郁闭度反而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减少植物群落中空气的流通、加快细菌的滋生繁殖速度,大大减少了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的量,从而导致群落中颗粒物浓度的上升。其中群落结构特征与PM2.5的相关性较大。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冬季中PM2.5的平均浓度和平均冠幅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和平均胸径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PM2.5的秋季平均浓度和平均株高存在显着负相关,与平均冠幅存在显着正相关。(4)校园绿地各样地颗粒物浓度受人为活动和污染源距离的影响变化较大。不同功能分区的校园绿地浓度也有差异,秋季学生生活区颗粒物浓度最高,冬季教学科研区颗粒物浓度最高,春季学生生活区绿地颗粒物浓度最高,夏季学生生活区和学生活动区绿地颗粒物浓度最高。结合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可得,乔灌草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乔草群落浓度变化稳定,当人为活动较少时,乔灌草群落内的颗粒物浓度较低。当植物群落中有大量常绿乔木时,植物的除尘能力和植物景观效果都会相对较好,且浓度大小变化较稳定。校园绿地中不同的树种在滞纳和吸附颗粒物方面有不同的特点,而且在不同样地中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结果显示,针叶的树种在同一生活型树种中的叶片吸收颗粒能力比阔叶树种强,而个别灌木木种的吸收能力比乔木木种强。而针叶树的松类要比柏类稍好。

鲜靖苹[6](2020)在《草地早熟禾对Cd胁迫的分子响应及外源NO的缓解效应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工矿三废”过度排放,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已刻不容缓。植物修复是一种节能环保、环境友好型重金属清除技术,因其具有安全、环保、美观等优势而成为具有极大潜力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我国广泛种植的多年生冷季型草坪草,根系发达,对重金属镉(Cadmium,Cd)有良好的吸收和积累能力,是修复Cd污染土壤的潜在植物。本研究通过对抗逆性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评价不同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对Cd的耐受能力和响应机理,研究重金属Cd对草地早熟禾在转录层面的影响,同时探讨施加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草地早熟禾Cd耐受性的调节机理。本研究中,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不同浓度Cd处理(0、200、400和600μmol·L-1)下10个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幼苗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等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0份材料的耐Cd性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午夜’(Poa pratensis cv.Midnight)为耐Cd材料,‘橄榄球2号’(Poa pratensis cv.Rugby2)为Cd敏感材料。2.根施1000μmol·L-1氯化Cd(Cadmium chloride,CdCl2·2.5H2O),草地早熟禾内源NO含量增加,添加一氧化氮清除剂(4-羧基苯-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PTIO))、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硝酸还原酶抑制剂(钨酸钠(Tungstate))可增加SOD、CAT和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POD活性,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和干物质量(Dry matter content)。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合酶途径可能是早熟禾合成NO的主要途径,内源NO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色素含量、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途径缓解Cd胁迫。3.与1000μmol·L-11 Cd处理14 d的草地早熟禾相比,施加低浓度(即25、50、75μmol·L-1)的NO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Cd对植物造成的伤害,而高浓度NO(即250、500μmol·L-1)对Cd胁迫的缓解效果不明显,即外源NO对Cd胁迫的缓解具有浓度效应,本试验中50μmol·L-1的NO效果最显着。进一步研究表明,1000μmol·L-1的Cd处理可降低草地早熟禾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增加MDA和脯氨酸的积累,抑制根系生长;施加50μmol·L-1的NO能有效缓解Cd对幼苗的胁迫,可增加相对含水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MDA和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增加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支数、交叉数,降低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Cd积累量。表明Cd胁迫可加重草地早熟禾氧化损伤程度,抑制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外源NO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游离脯氨酸的累积、促进根系生长等途径缓解Cd胁迫对草地早熟禾的生长抑制。4.Cd胁迫下,选取耐Cd型(M)和Cd敏感型(R)草地早熟禾材料,对其幼苗进行了比较转录组(transcriptome)分析。M型材料共检测到7022个上调转录本和1033个下调转录本,而R型材料仅检测到850个上调转录本和846个下调转录本。进一步对M型材料的转录调控分析发现,Dof、MADS25、BBR-BPC、B3、bZIP23、MYB30可能是其应对Cd胁迫的枢纽转录因子,它们与碳水化合物、脂质和次级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多功能基因协同作用。参与生长素、乙烯、油菜素甾体和ABA信号转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与枢纽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形成信号转导级联,从而最终协调了与细胞壁和细胞膜稳定性、细胞伸长和Cd耐受性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包括IAAs,ARFs,SnRK2,PP2C,PIFs,BES1/BZR1,CCR,CAD,FATB,fabF and HACD。此外,还发现了CIPKs、MAPKs、WAXs、UBCs和E3泛素连接酶的转录后修饰,并参与了植物信号通路和非生物抗性相关的代谢过程,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草地早熟禾与Cd耐性相关的转录调控和响应Cd胁迫的复杂的内部网络。5.研究施加外源NO对草地早熟禾Cd耐性在转录层面的调节机理,结果显示,4个处理组(CK、Cd、NO、Cd+NO)共有22 73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5 332个上调基因和7 398个下调基因。KEGGs和GO分析发现,Cd与Cd+NO处理相比,DEGs主要参与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氨基酸转运与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脂肪酸代谢以及生物合成相关通路。通过分析Cd处理与Cd+NO处理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和代谢通路,筛选出谷氨酰胺-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蛋氨酸-γ-裂合酶、谷氨酰胺合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腺苷蛋氨酸合酶、过氧化物酶(POD)、udp-葡萄糖-6脱氢酶等一系列由NO信号介导的草地早熟禾响应Cd胁迫的关键基因,并将其列为缓解草地早熟禾Cd应激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挖掘草地早熟禾耐Cd相关功能基因和调控因子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舒琪[7](2020)在《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从历史文献研究和现状植物调查两方面着手,对圆明园九州景区的植物景观原真性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为九州景区遗址保护与植物展示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6类圆明园相关文档和图档资料,总结其历史盛期时主要的植物种类、植物景观意境、植物配置模式等内容,整理出约有160种或品种的植物圆明园盛期植物种类表,总结出全园历史盛期的基调树种。对《花果树木价值清单》定种中有争议和模糊定种的15种或品种植物如刺松、马英花、千松、柏树、柏松、槟子、沙果树、探春花、黄海棠、欧栗子以及笔者提出疑议的罗汉松、佛梅花、红白丁香、白樱桃、万寿带进行了详细考据和论证定种。在御制诗文方面,与前人研究对比,本文新发现约21种植物种类且对各植物出现频次、种植位置、配景植物等进行了统计。在图档史料研究方面,本文纠正了前人辨析《圆明园四十景图》翻拍绢本中的色差等问题,根据电子版原件开展植物图像辨析研究,辨析出植物55种。对很有可能是表现清帝在圆明园的生活场景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和《清院画十二月令图》首次展开植物种类辨析,识别出43种植物。对圆明园全园现状植被资源展开系统调查,对九州景区的植被展开物种调查,样方调查和特殊调查。全园植被现状调查共统计到743种及品种,比历年普查平均多500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沉水植物的调查是几乎是同类普查所没有的,对野生植物的调查也更为详细。九州景区共统计到九州景区共统计到150种和品种的植被。根据该区样方调查统计植被相对重要值等指标,分析景区优势种。从遗址安全、遗址保护方面考虑,统计九州景区死亡乔木和对遗址有威胁乔木并展开相应分析。将全园特别是九州景区现状植被情况与历史盛期植物景观展开对比,得出九州景区木本植物种类原真性为13%-27%。在乔木优势种方面,大部分次级景区具有一定的原真性,但部分树种如刺槐、毛白杨、白蜡、‘紫叶’李等不宜作为优势种出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植物景观的原真性展示角度出发,对圆明园全园植物景观提出控制性建议,对九州景区植物景观提出包括历史植物景观展示以及对死亡乔木、威胁遗址乔木处理方案在内的具体建议。

杨叶华[8](2020)在《绿肥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及其释放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肥作为清洁的有机肥源,在培肥地力和替代化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中国果业的快速发展,为果园绿肥的种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对果园绿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肥种植对土壤及果树的影响上,但是关于不同区域果园适宜的绿肥品种、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规律及还田后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文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相关书籍的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收集整理了包含17种我国常见绿肥的3431个数据变量,整合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的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特征,评估了不同区域种植绿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在此基础上,以柑橘园为依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绿肥品种在西南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规律;并通过田间试验或盆栽试验系探讨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不同播期和免耕等因素对绿肥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绿肥不同利用模式下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旨在筛选出适宜柑橘园种植的绿肥品种,为柑橘园绿肥的高产高效种植和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及替代氮肥潜力评估研究表明:不同绿肥种类产量及养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黑麦草、沙打旺、柱花草和红三叶的生物学产量在42.553.2 t/hm2,显着高于其他绿肥种类;不同绿肥氮磷钾养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0、7.0和25.3 g/kg,其中以豆科绿肥含氮量最高,二月兰具有较高的磷和钾含量;沙打旺、黑麦草、红三叶草、苜蓿和柱花草等绿肥的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可分别达250.0、50.0和191.7 kg/hm2以上。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受到不同区域气候环境条件的调控。种植豆科绿肥具有较高的化肥替代潜力,当前中国绿肥种植面积约448.6万hm2,相当于生产39.580.8万t氮肥;如果按照中国可种植绿肥的潜在面积4600万hm2估算,相当于生产405.3828.1万t的氮肥。在绿肥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根据绿肥的区域适应性及其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肥品种。(2)绿肥在柑橘园生长发育、养分累积规律的研究表明: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紫云英、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和二月兰在幼龄柑橘园行间的生长良好,地上部产量随生长期的延长逐渐提高,冬绿肥最高产量(28.683.6 t/hm2)出现在播种后的第160220 d之间,即春季盛花期或旺长期。其中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和一年生黑麦草等绿肥苗期生长迅速,地上部鲜草最高产量均达到55 t/hm2以上,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均高于其他绿肥,还田后能为柑橘树提供大量养分,是适于柑橘园种植的优质高产的绿肥品种。但是黑麦草是直立型植物,第160 d时株高在大于90 cm以上,不适宜在幼龄柑橘园种植。(3)土壤含水量显着影响绿肥种子萌发和生长。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5%100%之间绿肥种子发芽率最高,二者差异不显着;当低于田间持水量50%时则显着抑制种子发芽;土壤含水量越高,种子萌发越快。豆科和禾本科绿肥的地上部产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50%时产量最高;水分含量过低时氧化酶(POD、CAT、SOD)活性高,抑制绿肥生长。十字花科绿肥在田间持水量75%时生长最好,此时氧化酶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基本都处于最低状态。因此播种时保持较高的土壤墒情是保障绿肥种子快速萌发以及前期绿肥生长、及覆盖压草的必要条件。(4)柑橘园土壤肥力对绿肥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土壤肥力显着影响绿肥地上部产量,高肥力土壤的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显着高于低肥力土壤;山黧豆、紫云英、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和二月兰在低肥力土壤上表现出较低的生产性能,最高产量在0.4613.3 t/hm2之间;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的适应范围广,在不同肥力土壤上均生长较好,高肥力和低肥力土壤的产量分别为55.375.3 t/hm2和28.037.6 t/hm2,可作为立地条件差、肥力低下的果园的先锋绿肥品种推广应用。(5)不同播期对绿肥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播期主要影响绿肥的产量,对其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播期在9月21日到10月11日之间,适当早播可提高绿肥的产量,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鲜草产量和养分累积量达最高,产量和有机碳、氮、磷、钾分别为21.438.2 t/hm2、15072881 kg/hm2、91.9205 kg/hm2、28.181.9 kg/hm2。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在10月21日左右播种仍有较高的产量,是适宜柑橘园晚播的绿肥品种。(6)轻简化播种对绿肥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翻耕和免耕主要影响绿肥的前期生长,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对绿肥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到第190 d220 d差异不显着,此期间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也无显着性差异。供试绿肥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紫云英等可在柑橘园采用免耕直播的轻简化方式进行种植。(7)绿肥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表明:田间条件下不同处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相似。绿肥腐解均分为快速腐解期(030 d)-中速腐解期(3060 d)-缓慢腐解期(60120d)三个时期,养分的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钾>氮>碳>磷,绿肥翻压比覆盖利于腐解和养分释放,且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促进绿肥腐解和养分释放。冬季绿肥在每年的4月份翻压或覆盖,绿肥的快速腐解正好与柑橘春季的养分需求一致,能为柑橘提供大量的有效养分。综上所述,不同绿肥的生长发育、养分累积规律不同,但养分释放规律相似。豆科绿肥毛叶苕子、光叶苕子和箭筈豌豆适应能力强,在西南柑橘园种植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李瑞静[9](2019)在《羊茅属3份种质材料草坪质量及抗逆性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适宜的草坪用种少、引进坪用草种的抗旱耐盐性差等问题,坚持节水节能与可持续绿化理念,应充分开发利用乡土草种质资源。在内蒙古草原分布的羊茅属(Festuca)野生种质材料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经多年驯化选育获得达乌里羊茅(E.dahurica)和紫羊茅(F rubra)的新品系,为进一步明确其坪用价值及抗逆性,以“梦神”紫羊茅(E.rubra L.cv.Maxima)为对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进行田间草坪质量、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种子萌发期及苗期耐盐抗旱性的比较研究,为新品系的推广及羊茅属坪用草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如下:(1)达乌里羊茅新品系建坪后密度高、颜色蓝绿、均一性较强、质地良好、抗寒性强,草坪质量综合评价优于紫羊茅新品系和“梦神”紫羊茅,适宜在干燥、寒冷地区用作观赏草坪。(2)达乌里羊茅和紫羊茅新品系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均具有旱生植物特征;在中等养护管理下,达乌里羊茅新品系茎部的抗旱性结构特征较紫羊茅新品系明显。(3)达乌里羊茅新品系在倒春寒天气下仍能安全越冬,越冬率和抗寒性强于另2份材料;达乌里羊茅新品系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耐盐抗旱性强于另2份材料,轻度干旱和盐胁迫有利于其种子的萌发,具有“引发”作用。

张起鹏[10](2019)在《地形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影响的多层次分析 ——以合作市为例》文中提出地形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大多数研究往往从一个幅度或者层次尺度展开,这种单一的研究限制了地形对于植物多样性影响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在青藏高原东、中部广泛分布的高寒草甸既是当地牧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又具有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以及物种基因库等多种生态功能。该论文从景观、生态系统和物种三个层次尺度上,以青藏高原东北部合作市为样区,通过遥感影像判读、数字地形分析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系统地分析了地形对高寒草甸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该区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特征尺度分别为1400m和1000m,这与郜燕芳等人在碧塔海自然保护区、薛冬冬等人在钟山风景区以及江冲亚等人对浙西山区等得出的结论不同,反映了该区高寒草甸的地域特点。2.不同层次尺度上,地形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尽管地形因子对三个尺度的植物多样性都有比较显着的影响,但是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次之,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最小。地形因子对各层次尺度植物多样性影响重要性主要为:在景观尺度上,最主要的因子是坡度与海拔;在生态系统尺度上,海拔是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地形因子;在物种尺度上,坡度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总的来看,海拔与坡度是影响高寒草甸景观、生态系统和物种尺度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地形因子。3.在不同层次尺度上,地形因子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海拔因子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在景观和物种尺度上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坡度因子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在景观尺度上呈现显着的正相关性,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坡度因子只与丰富度指数呈显着的负相关性,在物种尺度上与植物多样性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坡向因子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在景观、生态系统尺度上均呈现较弱的相关性,在物种尺度上呈显着的负相关性;地形湿度指数因子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在景观尺度上呈显着的负相关性,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地形湿度指数只与丰富度指数呈显着的正相关性,在物种尺度上与植物多样性呈显着的正相关性。该项研究不仅为地形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的多尺度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而且为高寒草甸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11种草地早熟禾的品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种草地早熟禾的品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3.1 国外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3.1.1 植物群落布局研究
        1.3.1.2 植物群落隔离程度研究
        1.3.1.3 植物群落竞争关系研究
        1.3.2 国内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3.2.1 植物群落布局研究
        1.3.2.2 植物群落隔离程度研究
        1.3.2.3 植物群落竞争关系研究
        1.3.2.4 植物群落结构参数研究
    1.4 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4.1 国外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4.1.1 景观评价发展背景与阶段
        1.4.1.2 景观评价理论学派
        1.4.1.3 景观评价方法与实践
        1.4.2 国内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4.2.1 景观评价发展背景
        1.4.2.2 景观评价理论发展与实践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侧自然地理概述
        2.1.2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侧高校概述
    2.2 群落结构特征调查
        2.2.1 植物群落类型划分
        2.2.2 植物群落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2.2.3 植物景观空间形态
    2.3 审美偏好和心理恢复预测法
        2.3.1 照片获取
        2.3.2 问卷设计
        2.3.3 评价者选择
        2.3.4 评价方式
        2.3.5 结果计算
    2.4 景观模型建立
    2.5 技术路线
3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特征
    3.1 植物群落生活型构成
    3.2 植物群落类型
    3.3 植物群落结构
    3.4 景观空间形态
        3.4.1 半开敞空间
        3.4.2 封闭空间
        3.4.3 覆盖空间
        3.4.4 垂直空间
        3.4.5 开敞空间
    3.5 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小结
4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4.1 评价结果
        4.1.1 评价人员信息
        4.1.2 问卷信度检验
        4.1.3 样地得分
    4.2 不同空间形态植物群落景观案例比较研究
        4.2.1 半开敞空间
        4.2.2 封闭空间
        4.2.3 覆盖空间
        4.2.4 开敞空间
        4.2.5 垂直空间
    4.3 景观要素研究
        4.3.1 景观要素分解
        4.3.2 植物群落结构指标对于景观评价的影响
        4.3.3 其它景观要素对于景观评价的影响
    4.4 群落景观评价研究小结
5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景观优化建议
    5.1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景观优缺点分析
    5.2 高校绿地植物景观构建原则
    5.3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树种选择
    5.4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空间配置形式
        5.4.1 半开敞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4.2 封闭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4.3 覆盖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4.4 开敞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4.5 垂直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5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优化的具体建议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高寒地区15份早熟禾属野生牧草种质材料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指标观测及测定方法
        1.4.1 生育时期时间记录
        1.4.2 形态特征指标测定
        1.4.3 草产量测定
        1.4.4 种子千粒重测定
        1.4.5 种子发芽指标测定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时期
    2.2 形态特征
    2.3 发芽特征指标
    2.4 形态特征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3)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筛选及对低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来源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低温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低温对细胞膜的影响
        1.2 低温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3 低温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1.4 低温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1.5 低温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2 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分子应答机制
    3 转录组学在植物抗寒中的应用
    4 代谢组学在植物抗寒中的应用
    5 植物抗寒性的评价方法
    6 草地早熟禾抗寒性的研究
    7 研究目的意义
    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的抗寒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萌发期试验
        1.2.2 苗期试验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发芽指标
        1.3.2 生理指标
        1.4 综合评价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3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丙二醛的影响
        2.4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叶绿素的影响
        2.5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脯氨酸的影响
        2.6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可溶性糖的影响
        2.7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2.8 15 份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抗寒性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萌发及苗期生理的影响
        3.2 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方法
    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抗寒性野生草地早熟禾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测定
        1.3.2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
        1.3.3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测定
        1.3.4 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测定
        1.3.5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1.3.6 蔗糖和果糖含量测定
        1.3.7 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测定
        1.3.8 丙酮酸含量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2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3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光合色素的影响
        2.4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活性氧的影响
        2.5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6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糖类物质的影响
        2.7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SPS活性和丙酮酸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野生草地早熟禾转录组学比较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RNA提取及样品检测
        1.4 建库和测序
        1.5 Illumina测序及测序数据的分析
        1.5.1 转录组组装
        1.5.2 基因功能的注释
        1.5.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1.5.4 GO和 KEGG富集分析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序数据及质量情况
        2.2 转录组组装
        2.3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基因功能注释
        2.4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2.5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
        2.6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2.7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差异表达基因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野生草地早熟禾代谢组学比较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代谢产物提取和鉴定
        1.4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2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代谢产物数目分析
        2.3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
        2.4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代谢产物通路分析
        2.5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部分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2.5.1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糖和糖醇代谢产物的变化
        2.5.2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氨基酸代谢产物的变化
        2.5.3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物的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

(4)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白粉病研究进展
        1.1 白粉病病原菌研究
        1.2 白粉菌的侵染过程及致病机理研究
        1.3 白粉病发病条件及发病症状
        1.3.1 发病条件
        1.3.2 发病症状
        1.4 白粉病的防治策略
        1.4.1 化学防治
        1.4.2 物理防治
        1.4.3 生物防治
        1.4.4 农业防治
        1.5 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研究进展
    2 植物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2.1 植物形态结构抗病性
        2.1.1 固有结构与植物抗病性
        2.1.2 诱导结构与植物抗病性
        2.2 植物生理生化抗病性
        2.2.1 过敏反应与植物抗病性
        2.2.2 防御酶与植物抗病性
        2.2.3 植保素与植物抗病性
        2.2.4 内源激素与植物抗病性
        2.2.5 病程相关蛋白PRs与植物抗病性
        2.3 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
        2.3.1 由病原菌模式分子触发的免疫反应(PTI)
        2.3.2 由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
    3 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1 转录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2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3 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的整合研究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4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2 研究内容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品种筛选及抗性评价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白粉病侵染对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
        2.2.2 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及聚类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表型、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
        3.2.2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的影响
        3.2.3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相对含水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2.4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5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2.6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活性氧积累的影响
        3.2.7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8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3.2.9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10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2 渗透调节物质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3 抗氧化系统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4 苯丙烷代谢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5 次生代谢物质合成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2.3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4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2.5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糖积累的影响
        4.2.6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光合特性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4.3.2 糖代谢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转录组学差异
    前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转录组学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测序结果统计
        5.2.2 Unigenes功能分析
        5.2.3 差异表达基因(DEGs)统计与分析
        5.2.4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GO功能富集分析
        5.2.5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5.2.6 转录组分析的q RT-PCR验证
    5.3 讨论
        5.3.1 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分析
        5.3.2 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5.3.3 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分析
        5.3.4 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蛋白质组学差异
    前言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蛋白质组学分析
        6.1.4 蛋白组和转录组学关联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蛋白质鉴定质量评估
        6.2.2 差异积累蛋白质(DAPs)统计分析
        6.2.3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GO富集分析
        6.2.4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KEGG富集分析
        6.2.5 差异积累蛋白(DAPs)对应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
        6.2.6 蛋白组和转录组学关联分析
        6.2.7 候选基因的鉴定
        6.2.8 草地早熟禾对白粉病侵染的应答机制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全文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5)沈阳城市绿地群落及其配置方式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分布规律
        1.3.2 空气颗粒物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1.3.3 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
        1.3.4 绿地结构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影响
        1.3.5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类型城市绿地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1 研究方法
        2.1.1 观测时间安排及天气条件选择
        2.1.2 观测地点选择
        2.1.3 指标测定和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内颗粒物浓度时间变化规律
        2.2.1.1 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内颗粒物浓度日变化
        2.2.1.2 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内颗粒物浓度月变化
        2.2.1.3 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内颗粒物浓度季节变化
        2.2.2 气象因子和颗粒物浓度的关系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方式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样地设置
        3.1.2 样地调查
        3.1.3 群落特征计算方法
        3.1.3.1 重要值计算
        3.1.3.2 物种多样性计算
        3.1.4 大气颗粒物浓度观测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群落植物构成特征
        3.2.2 群落重要值分析
        3.2.3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3.2.4 不同植物群落配置对颗粒物浓度的调控分析
        3.2.5 群落结构特征与颗粒物浓度关系
    3.3 小结
第四章 校园绿地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
        4.1.1 观测/采样地点选择
        4.1.2 调查与观测方法
        4.1.3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检测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功能区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2.2 不同植物配置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2.3 不同植物个体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4.2.3.1 不同空间绿地中植物吸附颗粒物含量分析
        4.2.3.2 不同生活型植物滞尘量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不同类型城市绿地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1.2 公园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方式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分析
        5.1.3 校园绿地颗粒物浓度变化分析
    5.2 创新点
    5.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草地早熟禾对Cd胁迫的分子响应及外源NO的缓解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附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Cd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 Cd胁迫对植物的毒害效应
        1.1.1 Cd胁迫对植物的生长抑制
        1.1.2 Cd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1.3 Cd胁迫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1.4 Cd胁迫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1.2 植物对Cd的吸收、转运及积累
        1.2.1 植物对Cd的吸收
        1.2.2 植物体的Cd转运
        1.2.3 植物体内的Cd分布
    2 Cd介导的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
        2.1 Cd诱导的信号转导
        2.1.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级联
        2.1.2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信号
        2.1.3 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信号
        2.1.4 钙离子信号
        2.1.5 植物激素信号
        2.2 响应Cd胁迫的转录因子
    3 植物对Cd的解毒途径
        3.1 苯丙烷代谢
        3.2 谷胱甘肽代谢
        3.3 植物螯合素的合成
        3.4 金属硫蛋白合成
    4 NO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4.1 NO性质及产生途径(酶促途径和非酶促途径)
        4.1.1 NO化学性质
        4.1.2 NO产生途径
        4.2 NO在植物体中的作用
        4.2.1 NO与植物种子萌发
        4.2.2 NO与植物生长发育
        4.2.3 NO与植物衰老
        4.3 NO对Cd胁迫的缓解效应
        4.4 NO调控的植物转录组研究概况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5.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不同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幼苗的Cd耐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来源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1.3.2 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1.3.3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1.3.4 酶活性测定
        1.3.5 脯氨酸含量测定
        1.3.6 丙二醛含量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Cd胁迫对草地早熟禾相对干物质含量及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2.2 Cd胁迫10个草地早熟禾材料光合色素差异
        2.3 Cd胁迫下综合评价指标的耐Cd系数
        2.4 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草地早熟禾耐Cd性
        2.5 Cd胁迫对草地早熟禾叶片中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2.6 Cd胁迫对草地早熟禾叶片中脯氨酸及MDA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Cd胁迫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指标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3.2 Cd胁迫草地早熟禾幼苗质膜过氧化和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3 Cd胁迫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内源NO对草地早熟禾Cd胁迫的响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源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2 内源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2.3 内源NO对 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2.4 内源NO对 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片Pro含量的影响
        2.5 内源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的影响
        2.6 Cd胁迫下NO合成抑制剂及清除剂对草地早熟禾叶片内源NO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外源NO介导的草地早熟禾Cd耐性的生理响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培养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一
        1.2.2 试验二
        1.3 测定方法
        1.3.1 发芽相关指标计算
        1.3.2 根系形态的扫描
        1.3.3 Cd含量的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外源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
        2.1.1 对发芽率、胚根胚芽长度的影响
        2.1.2 对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外源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外源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浓度外源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2.5 不同浓度外源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6 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2.7 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丙二醛的影响
        2.8 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抗氧化酶的影响
        2.9 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10 NO对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根系形态的影响
        2.11 NO对 Cd胁迫下草地早熟禾Cd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耐Cd型与敏感型草地早熟禾品种的Cd耐性分子响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培养和处理
        1.2 RNA提取、Illumina测序和从头组装
        1.3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鉴定和功能注释
        1.4 转录调控因子的预测和分类
        1.5 中枢TFs与监管互动之间的网络分析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2 结果分析
        2.1 2个品种响应Cd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表型特征
        2.2 Cd胁迫诱导的DEGs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2.3 耐Cd型对Cd胁迫的转录调控概况
        2.4 差异表达转录因子(DETs)
        2.5 差异表达的受体激酶、蛋白修饰和降解基因
        2.6 植物激素和钙信号相关的DEGs
        2.7 DEGs网络分析
    3 讨论
        3.1 关键代谢途径及其相互作用转录因子的调控
        3.2 通过植物激素代谢和信号转导的转录调控
        3.3 翻译后修饰与蛋白质降解的调控
        3.4 描述草地早熟禾对Cd胁迫反应的转录调控网络假想模型
    4 结论
第六章 外源NO介导的草地早熟禾Cd耐性的分子响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和处理
        1.2 RNA提取、文库构建和RNA-Seq
        1.3 序列拼接和注释
        1.4 基因表达水平的量化和差异表达分析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录组测序和组装
        2.2 R型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
        2.3 Cd胁迫下外源NO诱导的R型 GO和 KEGG富集分析
        2.4 外源NO介导的R型Cd解毒相关途径
        2.5 外源NO介导的R型响应Cd胁迫关键功能基因
        2.6 M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7 Cd胁迫下外源NO诱导的M型 GO富集分析
        2.8 Cd胁迫下外源NO诱导的M型 KEGG富集分析
        2.9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3 讨论
        3.1 外源NO诱导木质素合成代谢响应Cd胁迫
        3.2 外源NO诱导氨基酸的合成和代谢响应Cd胁迫
        3.3 ROS、Ca~(2+)和NO信号之间的互作是植物Cd胁迫响应机制之一
        3.4 外源NO诱导生长素合成响应Cd胁迫
        3.5 外源NO诱导植物激素合成响应Cd胁迫
        3.6 外源NO诱导草地早熟禾糖代谢及信号转导是其适应Cd胁迫的策略之一
        3.7 外源NO诱导脂质代谢及脂肪酸代谢响应Cd胁迫
    4 结论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 全文结论
    2 研究创新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1 潜在下游基因与TFS相互作用的KEGG功能总结
附表2 差异表达的蛋白降解基因
附表3 差异表达的蛋白修饰基因
附表4 差异表达的受体激酶基因
附表5 植物激素和钙信号相关的DEGS
附表6 差异表达转录因子的KEGG通路分析
附表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
附表8 氨基酸运输和代谢中的COG分析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性
        1.1.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1.1.3 圆明园植物景观现状不容乐观
        1.1.4 圆明园植物景观亟待调查研究
        1.1.5 重点研究九州景区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遗址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2.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考据
    2.1 相关研究史料
        2.1.1 文档资料
        2.1.2 图档资料
    2.2 文档资料考据
        2.2.1 内工则例考据
        2.2.2 御制诗文考据
    2.3 图档资料考据
        2.3.1 圆明园四十景图考据
        2.3.2 圆明园样式房图考据
        2.3.3 清宫圆明园图档考据
    2.4 图文考据小结
3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3.1 全园普查
    3.2 九州详查
        3.2.1 九州全景区物种调查
        3.2.2 各次级景区物种调查
        3.2.3 遗址内乔木调查
        3.2.4 乔木生长势调查
4 圆明园植物原真性评价
    4.1 全园植物原真性
    4.2 九州植物原真性
        4.2.1 植物种类原真性
        4.2.2 植物景观原真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圆明园盛期植物总结
    5.2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5.3 圆明园植物景观原真性评估
    5.4 圆明园植物景观规划建议
        5.4.1 遗址保护层面
        5.4.2 遗址安全层面
        5.4.3 植物景观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圆明园工程则例·花果树木价值》清单抄本
    附录B 圆明园御制诗中的植物统计表
    附录C 《圆明园四十景》植物考据表
    附录D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及《清院画十二月令图》植物考据表
    附录E 圆明园盛期植物材料表
    附录F 2019年圆明园植被调查名录
    附录G 九州景区植物种类调查表
    附录H 九州景区威胁遗址乔木统计
    附录I 九州景区死亡或濒死乔木统计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8)绿肥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及其释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果园绿肥种植及利用概况
        1.1.1 果园绿肥发展概况
        1.1.2 果园绿肥的种植模式和品种选择
        1.1.3 果园绿肥的利用方式
    1.2 绿肥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1.2.1 果园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1.2.2 果园种植绿肥的水土保持效果
        1.2.3 果园种植绿肥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4 果园种植绿肥的生态环境效应
    1.3 影响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因素
        1.3.1 气候和土壤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1.3.2 绿肥品种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1.3.3 肥水管理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1.3.4 栽培措施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中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及替代氮肥潜力评估
    3.1 材料与方法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不同绿肥种类产量差异
        3.3.2 不同绿肥种类养分含量和累积量特征
        3.3.3 不同区域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差异
        3.3.4 不同地区种植豆科绿肥替代化学氮肥潜力评估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不同绿肥品种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规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 数据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发育特征
        4.3.2 不同绿肥品种养分含量
        4.3.3 不同绿肥品种养分累积量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2 数据分析
    5.3 结果分析
        5.3.1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种植发芽的影响
        5.3.2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5.3.3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农艺性状的影响
        5.3.4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SOD、POD、CAT和 MDA含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柑橘园土壤肥力对绿肥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地概况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 数据分析
    6.3 结果分析
        6.3.1 土壤肥力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6.3.2 土壤肥力对绿肥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不同播期对绿肥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地概况
        7.1.2 试验设计
        7.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7.2 数据分析
    7.3 结果分析
        7.3.1 不同播期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7.3.2 不同播期对绿肥养分含量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7.4 讨论
    7.5 小结
第8章 果园免耕对绿肥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地概况
        8.1.2 试验设计
        8.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8.2 数据分析
    8.3 结果分析
        8.3.1 果园免耕和翻耕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8.3.2 果园免耕和翻耕对绿肥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8.4 讨论
    8.5 小结
第9章 绿肥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
    9.1 材料与方法
        9.1.1 试验材料
        9.1.2 试验设计
        9.1.3 测定方法
    9.2 数据分析
    9.3 结果分析
        9.3.1 绿肥腐解特征
        9.3.2 绿肥养分释放特征
    9.4 讨论
    9.5 小结
第10章 结论
    10.1 主要结论
    10.2 本文创新点
    10.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3章数据来源)
致谢
论文发表及参研课题情况

(9)羊茅属3份种质材料草坪质量及抗逆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草坪草质量评定及育种研究
        1.2.2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研究
        1.2.3 种子萌发期及苗期抗旱耐盐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田间观测及草坪质量评价
        2.3.2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研究
        2.3.3 种子萌发期及苗期抗性评价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特征特性与草坪质量比较
        3.1.1 植物学特征
        3.1.2 物候期
        3.1.3 抗寒性
        3.1.4 草坪质量综合评价
    3.2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征比较
        3.2.1 根部解剖结构特征
        3.2.2 茎部解剖结构特征
        3.2.3 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3.3 种子萌发及苗期抗性比较
        3.3.1 抗旱性比较
        3.3.2 耐盐性比较
4 讨论
    4.1 草坪质量影响因子
    4.2 越冬率与抗寒性
    4.3 冷季型草坪夏季养护
    4.4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与抗旱性
    4.5 低浓度胁迫引发作用
    4.6 生境与抗性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地形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影响的多层次分析 ——以合作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独特性
        1.1.2 植物多样性成为研究热点
        1.1.3 地形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等级理论与多层次的选择
        1.2.2 植物多样性的层次尺度研究进展
        1.2.3 植物多样性的多层次尺度研究现状
        1.2.4 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2.5 地形对植物多样性格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1.2.6 结语及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自然环境状况
        2.2.1 气候条件
        2.2.2 水文条件
        2.2.3 地质地貌
        2.2.4 土壤、植被条件
    2.3 社会经济条件
        2.3.1 人口与社会
        2.3.2 经济发展
    2.4 草原利用制度变革
第三章 不同层次尺度下的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获取与处理
        3.1.1 遥感数据与DEM数据收集
        3.1.2 景观分类系统确定
        3.1.3 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
        3.1.4 遥感影像的解译
        3.1.5 分类精度评价
        3.1.6 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3.1.7 其他数据收集
    3.2 景观尺度研究方法
        3.2.1 景观多样性指数的选取
        3.2.2 景观层次多样性处理方法
    3.3 生态系统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3.3.1 生态系统数据提取与处理
        3.3.2 生态系统尺度研究方法
    3.4 物种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3.4.1 野外调查
        3.4.2 地形因子调查与处理
        3.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5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地形对高寒草甸景观层次多样性格局的影响
    4.0 前言
    4.1 结果与分析
        4.1.1 高寒草甸景观层次特征
        4.1.2 特征尺度确定
        4.1.3 景观层次多样性空间变异特征
        4.1.4 地形因子对多样性的影响
        4.1.5 草甸景观多样性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4.2 讨论
        4.2.1 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异分析
        4.2.2 景观多样性格局分布规律分析
        4.2.3 地形因子对景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地形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层次多样性格局的影响
    5.0 前言
    5.1 结果与分析
        5.1.1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层次特征
        5.1.2 草甸生态系统特征尺度的确定
        5.1.3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样性格局
        5.1.4 地形因子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5.2 讨论
        5.2.1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样性空间量化
        5.2.2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样性格局分析
        5.2.3 地形因子对高寒草甸多样性的影响
第六章 地形对高寒草甸物种层次多样性格局的影响
    6.0 前言
    6.1 结果与分析
        6.1.1 物种组成的基本特征
        6.1.2 物种多样性统计特征
        6.1.3 物种多样性空间特征
        6.1.4 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规律
        6.1.5 地形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6.1.6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6.2 讨论
        6.2.1 物种组成特征分析
        6.2.2 物种多样性统计特征分析
        6.2.3 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6.2.4 地形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6.2.5 多样性与地形因子相关性分析
第七章 坡度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7.0 前言
    7.1 结果与分析
        7.1.1 阳坡植物种类及数量特征
        7.1.2 坡度分异对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7.1.3 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7.2 讨论
        7.2.1 植物功能群的坡度差异
        7.2.2 植物多样性的坡度差异
        7.2.3 植物群落特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第八章 坡向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8.0 前言
    8.1 结果与分析
        8.1.1 坡向对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8.1.2 坡向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8.1.3 坡向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8.1.4 植物功能群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8.1.5 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8.2 讨论与结论
        8.2.1 植物功能群及多样性的坡向差异
        8.2.2 土壤性质的坡向差异
        8.2.3 植物特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1.1 各层次尺度植物多样性类型组成特点
        9.1.2 各层次尺度植物多样性空间变异特征
        9.1.3 各层次尺度植物多样性格局特征
        9.1.4 地形对不同层次尺度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
        9.1.5 不同层次尺度地形因子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9.1.6 坡度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9.1.7 坡向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9.2 研究特色与创新
    9.3 建议与展望
附录A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11种草地早熟禾的品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D]. 郝柄达.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高寒地区15份早熟禾属野生牧草种质材料评价[J]. 田浩琦,汪辉,陈有军,周青平. 草原与草坪, 2021(02)
  • [3]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筛选及对低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研究[D]. 赵春旭.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4]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D]. 董文科.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5]沈阳城市绿地群落及其配置方式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D]. 祖诗原.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6]草地早熟禾对Cd胁迫的分子响应及外源NO的缓解效应研究[D]. 鲜靖苹.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7]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D]. 林舒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绿肥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及其释放特征研究[D]. 杨叶华. 西南大学, 2020(01)
  • [9]羊茅属3份种质材料草坪质量及抗逆性的比较[D]. 李瑞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10]地形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影响的多层次分析 ——以合作市为例[D]. 张起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11种早熟禾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