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环境下开发小型监控软件的关键技术

VC环境下开发小型监控软件的关键技术

一、VC环境下开发小型监控软件的关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曹文婷[1](2021)在《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期,为了深化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在政策驱动下风险投资业获得较大的鼓舞,资本市场建设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风险投资金额为7630.94亿元,风险投资案例数为8234起。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风险投资市场。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提升新三板、设立科创板、完善创业板。其中,提升新三板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推进“双创战略”实施有更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为,新三板是专门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孵化平台。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是真正的中小微企业,它们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达不到上市条件,但自身又具有融资需求和发展愿望。这部分企业的数量较大,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时候为2017年末达到11630家。本文认为风险投资和新三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都属于“双创战略”框架中的重要支撑内容。它们具备共同的政策目标,即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的发展。然而,学界对“风险投资和新三板”主题并未积累较多的研究成果。前期学者较多地关注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而对风险投资与场外市场企业的探讨较少。前期学者较多的关注风险投资对微观企业的影响结果,而忽略风险投资的影响机制和宏观溢出效果。针对以上现实背景和研究不足,本文以场外市场新三板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探讨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价值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受资企业,它可能对整个产业或区域都产生外部效应。因此,从宏观层面探讨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和溢出机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获得政策启示,为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和充分释放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提供有益的借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全球疫情尚未得到缓解,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常态化时期。中国要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创业能否在更大范围普及和更高层次推进。而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本,还需要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平台作为纽带将资本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连接起来。毋庸置疑,新三板便是这个重要的连接纽带。因此,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探讨风险投资对新三板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问题。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法、数理模型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了该主题。全文的逻辑思路为“提出问题→研究综述→理论基础+现实基础→理论分析+机制分析→实证检验→结论”。就具体章节而言,本文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共分4个章。其中,第1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与研究设计;第2章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章对本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相关理论;第4章描述了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关系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是本文的核心,包括3个章。其中,第5章为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机制探析;第6章从微观视角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第7章从宏观视角验证了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的溢出机制和溢出效应。根据前两部分研究,第三部分重在“解决问题”。第8章总结研究结论,并引申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和提出研究展望。通过研究获得以下几点结论:(1)机制分析表明(1)风险投资通过治理作用机制、认证作用机制、支持作用机制对被投新三板企业发挥积极作用。风险投资作用机制有效运作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为创业企业有信任风险投资的企业文化,风险投资人的声誉资本昂贵且失难复得,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能建立建设性的互动关系。(2)风险资本投于新三板企业通过资源配置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协作链接机制发挥溢出效应。其中,竞争合作机制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协作链接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当前阶段,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投入金额较小。因此,风险投资通过协作链接机制发挥溢出效应的效果可能会被削弱。风险投资溢出机制有效运作也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为政府有适当的引导政策,市场环境存在适度的竞争,中小微企业具备吸收能力,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完善。(2)微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且这种正向作用并非风险投资自选择效应的结果。(2)风险投资通过改善新三板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股票流动性、外部融资能力实现公司价值增值,即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存在治理作用、认证作用和支持作用的中介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个中介效应中,股票流动性(认证作用)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说明信息效率的改善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3)进一步,还发现风险资本投资于不同特征的企业对价值增值的影响存在差异。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收入增长能力、无形资产占比、治理规范性、股票流动性、股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增值作用有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债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增值作用有负向影响。(3)宏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通过微观企业主体将影响放大到宏观层面而产生溢出效应。即风险投资→新三板企业价值→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是存在的(竞争合作机制存在)。风险投资→新三板企业价值→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路径也是存在的(协作链接机制存在)。(2)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显着,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不显着。(3)考虑空间因素也获得相同的结论。新三板市场的风险资本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超过了直接效应。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着。(4)以上结论说明风险投资对新三板市场的支持,确实促进了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主导产业的演变,有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但对产业整合方面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对新三板市场的投入金额较小。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发现功能受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企业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的实现。因此,风险投资较难引导产业进行整合、关联、聚集,即现阶段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较难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应进一步培育和规范风险投资事业及新三板市场,形成规模的同时要具备质量,使风险投资支持新三板企业的同时,不仅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还能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释放出来。使风险投资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以上结论获得如下政策启示:(1)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其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以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价值增值作用和产业结构优化溢出效应。(2)风险投资机构要提升专业运作水平,积极参与被投新三板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新三板企业要摒弃只想获得资金支持,不愿接受风险投资人管理的家族企业文化观念。(3)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4)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新三板企业要注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及长期竞争力的培养。(5)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及促进资源整合,进一步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结构合理化溢出效应的发挥。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拓展了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边界。首先,以往学者大多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本文以场外市场新三板挂牌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其次,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关注风险资本的异质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本文则探讨了新三板挂牌企业异质性对风险投资作用效果的影响。此外,风险投资的影响可能不局限于接受投资的公司,基于风险资本对新三板企业的投资,进一步探讨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问题,并尝试性地分析空间溢出效应。补充和拓展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成果。(2)丰富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目前尚未有学者从中介效应模型角度探讨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价值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本文把治理作用、认证作用、支持作用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从定量角度解释风险投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作用机制。同时基于新三板市场的独特情景,分析了风险投资作用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更客观地评价风险投资的作用,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3)揭示了风险投资溢出机制的工作原理。溢出机制好似一个“黑箱”,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驱动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力量或规则。现有研究成果对风险投资溢出机制的探讨较少。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组成产业的细胞。从企业角度切入,探讨风险投资产业结构优化溢出效应的溢出机制。并借鉴经典生物数学Lotka-Volterra模型对风险投资的溢出机制进行刻画。这种尝试性的探索丰富了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

刘婧然[2](2021)在《青椒集雨调亏滴灌智能需水感知与节水灌溉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灌溉用水约占全球水资源量的70%,发展智慧农业,进行作物需水量预测,实现智能灌溉,对节约用水,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精准灌溉试验场(原址)为试验地点,以青椒为试验对象,在2014~2018年进行了覆盖集雨调亏滴灌(MFR-RDI)和传统平作充分灌溉试验。搜集历年土壤、气象、作物的相关数据,针对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以作物需水量预测模型为基础,建立节水灌溉决策系统为目标,综合运用农水、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多学科技术,对区域农业智能需水感知与灌溉决策系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选取MFR-RDI种植模式下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最高的种植方式进行了青椒需水量智能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灌溉决策系统,最后搭建了决策系统平台,该研究成果对邯郸地区青椒种植的节水灌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将覆盖集雨技术与调亏滴灌技术相结合,通过田间试验,收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覆盖集雨滴灌比传统平作可以显着提高青椒果实的产量、Vc含量以及IWUE。在覆盖集雨滴灌种植中,调亏灌溉比充分灌溉(CK1R)可以显着提高果实Vc含量。其中,结果后期重度调亏处理(T8R)的IWUE在2014~2018年均为最高,并且该处理在2015~2018年与CK1R的青椒产量差异不显着,果实Vc含量较高。因此以IWUE最高的T8R得到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灌溉决策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灌溉用水。(2)构建了由遗传算法(GA)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GA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思维进化算法(MEA)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的青椒需水量智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输入因素下,GA-Elman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优于GA-SVM,MEA-Elman的模型性能优于GA-Elman。在模型输入因素中引入冠层温度能够提高所构建的优化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精度。此外,在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选择不同的输入因素来进行作物需水量预测,可以使预测模型的精度进一步提高,该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纳什-萨克利夫系数(NS)值分别为0.359 mm/d,0.294 mm/d,0.941。(3)基于青椒需水量智能预测模型,构建了深度学习(DNN)的灌溉决策系统。以作物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作为模型的输入因素,以灌溉水量作为模型的输出。用2014~2017年的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数据,2018年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最佳DNN灌溉决策系统的隐含层包括4层,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分别为:32、16、8、4。系统的激活函数采用“Re LU”,优化函数为“adam”,该决策系统可得到MFR-RDI种植模式下T8R的灌溉制度。与利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的实际值相比,该决策模型的RMSE,MAE,NS以及节水率分别为:0.898 mm,0.257 mm,0.758,1.3%。在2018年,使用该系统进行灌溉的青椒产量为12886.2 kg·hm-2,Vc含量为51.1 mg·100g,IWUE为32.6kg·hm-2·mm-1,与CK1R相比,其节水率约为26.4%。(4)搭建了基于Lo Ra技术的作物智能需水感知的灌溉决策系统平台。平台实现了农业气象、土壤墒情等数据的监测以及灌溉决策功能。

孙子贻[3](2021)在《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液化天然气工厂作为行业中的核心单元,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低温设备与管道,一旦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出于生产安全的考虑,在对新员工进行现场培训时会受到各方面限制。因此,结合计算机技术开发一套具备基础知识讲解、实训操作模拟兼具考核模块的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是发展企业、高校培训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液化天然气工厂为开发对象,结合理论分析,确定了仿真系统的主要结构为二维操作系统和三维操作系统。二维操作系统开发平台采用Force Control7.1,经过操作界面创建、定义I/O设备、创建实时数据库、数据连接、图表报告输出、脚本动作编译、网络发布等步骤完成开发,其结构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实训操作和考核三个模块;系统引入关系型数据库组态SQL Server 2008实现数据联动,结构分为工厂流程模拟所需数据及接口指令数据;对工厂内压力—流量、温度—流量关系进行数学建模,实现集成化设计。三维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主要采用Unity3D,以3DS MAX软件与万维引擎插件进行辅助开发,经过创建工程、漫游交互技术、面板参数设置、着色器开发、编辑器应用、导航网格创建等步骤完成开发,三维操作系统主要包括虚拟操作及考核两个模块,将状态、对象、触发、响应作为四项基本元素管理数据路径,通过触发和响应的自由组合来串联具体的状态变化,实现仿真系统与站场工艺流程完全一致。本套仿真系统将工厂实际生产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基于安全性需求实现了流程模拟、数据交互、模型建立、报表输出四大功能。同时可根据现场生产工艺对子模块定向组合进行匹配,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培训效率。

高震[4](2021)在《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语音传输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设备定位进入了自动处理时代。然而,设备定位一旦出错,将会影响故障处理效率,甚至引发重大的电气事故。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智能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构建了一个基于声码器算法的语音传输系统,大幅提高了检测性对线的效率。通常,调度员定位配网故障开关的平均时间为6-7分钟;而经验尚浅的副值调度员,故障定位更为困难、处理效率更低。因此,建设地理接线图语音设备定位辅助系统,对于提高故障处理效率,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通过子配电网录音盒,将实时电话录音采集缓存,将语音碎片上传到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库进行识别。采用了语音识别技术、嵌入式技术、云技术,并设置关键字、热词、过滤字、替换字等,自动打开地理接线图进行线路定位,准确识别故障点,实现了故障处理效率提升。2、采用MCU通信方式实现DSP通信,详细设计了辅助功能层结构。利用母机与子机通信程序,以及通过信道接口电路,使单根线芯双向通信系统得以形成,优化了源代码,将C8051F020当成是通信控制中心,将TMS320VC5509A当成是数据处理中心,将TLV320AIC23B当成是语音处理前端,从而有效建立语音定位的硬件系统。3、开发搜索控件实现配网图纸自动定位。当调度员接到配电班人员的线路查线汇报时,能根据语音通话信息自动定位到相应的线路图纸上,准确找到开关位置,以减轻调度员负担,使调度员能全身心投入到事故处理中。

狄佳[5](2013)在《智能化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我国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方便开发水电工程,其中小型水电资源的分布最为广泛。现在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对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在面对治理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环保问题时,深刻认识到环保发展重要性。水能资源的开发是清洁能源使用的一种重要类型,国家大力扶持对农村小水电的建设,于2011年正式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工程,涉及重庆、浙江、湖北等多个省市地区,对1995年底前建成的单站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农村水电站实施改造。2011年,陕西已有60个县开发了农村小水电站,建成小水电站610处;在2012年底重庆完成对434座农村老旧水电站的改造工作;2013年3月安徽省获得国家4017万元的对农村小水电进行扩容改造的预算投资。通过建立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是实现小型水电站有效运行、生产高质量电能、综合自动化控制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迅速发展,成为当下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该课题以重庆綦江皂角林小型水电站为背景研究对象,针对小型水电站的特征和需求,利用组态王软件设计平台完成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首先,论文对小型水电站的网络通讯进行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RS-485、CAN和以太网等网络连接方式以及Modbus等协议的对比研究,设计了本课题采用的多种协议网络连接方式。在数据远传中使用光纤和3G公用网络互为备用的冗余连接方式,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传送工控数据的基于差值和Huffman编码压缩算法互为结合的数据压缩方式,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该网络连接方式同时可为扩展智能手机浏览水电监控系统提供必要的接口,为小水电全方位立体监控研究打下基础。其次,给出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以綦江皂角林小型水电站为背景,对建设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原则进行了研究阐述,针对小型水电站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了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和任务功能,并对设计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备选取进行了举例介绍和分析说明。然后,以提高监控系统中数据传送的效率为研究目标,研究了数据压缩对数据传输的优化作用,设计了一种基于差值数据相关性的Huffman编码压缩方法。对本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其在传输中存在的特征,再通过对比分析几种成熟的压缩编码方式,针对本系统数据特征,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本系统数据传送效率的基于数据相关性的Huffman编码压缩算法,并对该算法进一步论证研究,说明了其在本系统中的可行性、有效性。最后,本课题以组态王为软件设计平台,在其上完成了系统的信息通讯,工程的创建,设计了运行画面、趋势曲线、系统管理等界面,并在綦江皂角林小型水电站现场进行了实地的调试运行,效果良好,得到了电站的好评。

张立永[6](2007)在《基于VC++的小型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数据采集、通信、显示、控制等功能于一体,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最终实现工具。采用大型专业监控组态软件,价格非常昂贵,小型变电站难以承受。采用通用组态软件,对于软件的开发能力很弱的中小型变电站,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用组态软件与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设计和开发低成本、高效率、适合中小型变电站要求的监控组态软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深入分析工业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工业变电站对监控软件的性能要求和功能要求,提出了一种工业变电站监控软件功能模块设计方案,并基于VC++6.0设计实现了通信管理模块、实时数据库模块、图形界面组态模块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通信管理模块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串口通信和网络通信,从而实现了数据采集和解析的功能。数据库模块从实时数据库的系统结构分析、实时数据库的特点、实时数据库的数据管理以及实时数据库的事务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图形界面组态模块主要包括了应用GDI函数绘制基本图元,图元的属性和编辑工具的设计,以及如何使得图形元素能够与变量进行动画连接来实现动态效果,以达到实时监视现场运行数据的目的。

金思凡[7](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大型长距离调水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跨流域、跨地区调水工程。工程于2014年12月竣工并正式通水,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受工程结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社会活动的等多重因素影响,中线工程全线时刻可能出现影响输水水质与水量安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线工程全长1433km,输水线路上有1000座桥梁,每座桥梁都存在可能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但目前仅有1 1个水质监测站,难以准确、及时地发现突发水污染事件;其次,中线工程沿线穿越众多天然河流,修建了 600余座河渠交叉建筑物用于洪水疏导,但由于设计阶段对实际运行情况考虑不足,导致河渠交叉建筑物的实际过流能力低于设计值,即使遭遇标准内的洪水也可能会漫入渠道,不仅影响水质,也会导致渠道内水位突变,影响沿线分水闸门的调度;第三,中线工程横跨3个气候带,冰期输水期间,冰情复杂多变,显着增加了调度运行的难度,一旦运行方式不当,容易引发冰塞、冰坝等冰害,危害输水的水量安全。为此,本文密切结合中线工程运行的实际需求,聚焦上述三种影响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风险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并从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出发,结合中线工程现有的监测体系构建了异常模式指标体系及识别流程,设计了异常模式数据库,同时设计并实现了供水安全信息平台,为保障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提高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系统梳理了中线工程存在的供水安全问题,聚焦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确定了其中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难题,分别为如何兼顾成本与效益制定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水质监测站点布设方案,如何量化不同因素对洪水漫入风险的影响程度并评估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洪水漫入风险以及如何量化冰塞变化特征并制定相应的运行方式。(2)针对水质监测站点少、难以及时发现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问题,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确定了表示监测效率与布设成本的指标,即漏报率、发现时间与站点个数、监测仪器精度,据此构建了站点布设多目标优化模型,揭示了站点个数与漏报率、发现时间之间的竞争关系,并揭示了监测仪器精度对发现时间-站点个数竞争关系影响较小,对漏报率-站点个数竞争关系影响较大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允许最大漏报率1.00%、允许最长发现时间120.00min为控制指标确定了最优布设方案,并考虑了不同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对站点布设方案鲁棒性的影响。研究成果为中线工程布设水质监测站点提供了理论支持。(3)针对河渠交叉建筑物(特别是左岸排水工程)受多种因素耦合作用影响导致存在洪水漫入风险的问题,构建了耦合洪水计算模型、泥沙输移模型以及管道过流模型的洪水过流模型,结合物理成因与RSA、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洪水漫入风险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因素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洪水漫入风险并确定了预警阈值。结果表明:泥沙淤积与漂浮物堵塞对洪水漫入风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工程老化与降雨变化;仅考虑泥沙淤积与漂浮物堵塞素,重现期为10年、20年、50年以及200年的洪水相对应的淤积堵塞深度临界值分别为2.00m、1.60m、1.00m与0.20m。考虑泥沙淤积与漂浮物堵塞、工程老化以及降雨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淤积堵塞深度临界值的阈值范围分别为[1.51m,2.12m]、[0.93m,1.69m]、[0.19m,1.21m]、[0.00m,0.75m]。研究成果可为中线工程设置洪水漫入风险的预警阈值提供参考。(4)在冰情变化特征及冰期输水运行方式方面,以最容易发生冰塞的坟庄河节制闸至南拒马节制闸渠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耦合水力模型、热力模型与冰冻模型的冰情演变模型,并采用历史水位、水温、冰厚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与验证;之后结合历史运行数据设定不同水位、流速以及气温组合的典型情景,研究了不同典型情景下冰塞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负积温≤-100℃的情况下,水深<4.00m时高流速、水深≥4.00m时低流速易发生冰塞。依据上述冰塞变化特征,将负积温<-100℃作为启动冰期输水的判别条件,并制定了冰期输水的运行方式:水深<4.00m,保持流速0.20m/s;水深≥4.00m,保持流速0.60m/s。研究成果为降低中线工程冰塞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冰期输水调度提供参考。(5)从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出发,进一步拓展针对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归纳了典型异常情况作为异常模式,分为水质(突发水污染、地下水渗入、洪水漫入以及富营养化)、水量(洪水漫入、闸站失效以及偷水漏水)与冰期(冰花堆积、冰盖失稳破裂以及冰块自然堆积)3类;然后确定了异常模式对应指标的正常与异常的临界值与异常模式的识别流程,设计了异常模式数据库,为进一步扩展异常模式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供水安全信息平台,作为支撑实际运行中识别异常情况的信息化平台,为保障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提高供水安全提供有力工具。

王彬任[8](2020)在《物联网环境下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信息监测是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且重要的一步,而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居民用电侧电力信息监测的具体应用形式,也是建设更高效、更安全以及更智能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物联网环境下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在保证家庭用电数据安全传输的条件下用户能监控家庭具体的用电情况。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⑴研究了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所需的关键技术。结合物联网与家庭电耗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针对家庭电耗监控系统中用电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易被忽略以及用户监控延时大等问题,确定了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将其实现所需的关键技术,并根据所需关键技术构建了以物联网四层模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架构。⑵设计并实现了系统的核心硬件。结合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设计了感知层的硬件结构框图,通过对比用电数据采集数据模块和时间管理模块中的元器件参数,实现了处于感知层的用电数据捕获终端、路由节点以及协议转换网关等系统核心硬件。⑶提出了家庭用电数据安全传输方案。针对Zig Bee无线传输网络易被非法节点入侵的问题,提出了RFID合法认证方案,通过采用RFID硬件配合换位加密算法完成入网请求节点的身份验证。为筑建第二道安全传输防线以及解决伪密文-签名对也能通过签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数字签名的混合加密方案。通过对这两种方案抵御安全攻击的能力分析与实验测试,证明两种方案均能提升用电数据传输的安全性。⑷完成了边缘计算平台设计。将边缘计算技术融入协议转换网关,构建了边缘计算平台。通过采用边云协同工作模式以及设计边缘计算平台的功能架构以及功能任务,实现了用电数据在本地处理后传输至云服务器平台中,降低了隐私数据在云端泄露的风险。经实验测试,边缘计算平台具有更快的服务响应速度。⑸设计并实现了系统网站与移动终端APP。结合系统功能需求,通过选择合适的开发环境和系统网站以及APP的功能设计,实现了用户能个性化地监控家庭各区域各时段的用电情况以及远程控制用电数据捕获终端的通断状态。经过实验测试,系统网站与移动终端APP能满足系统的功能需求。

华海涛[9](2020)在《基于价值工程的X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多方案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数据中心多方案决策既要使方案重要参数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得以体现,得出性价比合理的决策结果,又要使方案决策过程科学合理。那么,如何实现这样复杂的多方案决策呢?这一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价值工程属于粗算决策类型工具,在管理学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属于行业精算类研究工具,在计算机科学研究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者虽然在研究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实际应用完全可以利用精算科学作为有力补充,以弥补粗算决策原理论架构过于简单的缺陷。本论文通过对价值工程的深入研究,应用仿真技术,数字建模技术的精算结果,确定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应用效果。并利用多个方案的综合比选,来得出可行方案,从而改善企业建设类似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希望借此加强价值工程理论的应用的实践效果。本论文主要分为8个章节。本论文的论证过程主要是先理论研究,后实际决策过程研究,然后从实际决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入手,结合理论研究对决策过程进行改进,最后根据新技术发展趋势,对方案主要元素进行补充,利用价值工程进行多方案决策研究,通过以上简单多方案决策的研究,以及简单方案变成复杂方案前后的决策研究,来实现企业多方案决策过程科学理论水平的提高。第一章以价值工程和仿真理论研究为主。通过价值工程和仿真技术的理论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各自的理论发展过程异同点,以及论证二者进行决策研究的可行性。第二章以研究传统决策的弊端为主。通过传统计算方法的实证,以及传统决策过程的复现等方法,利用实际例证的方法将传统决策过程的弊端暴露出来,并逐一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以便于下一章节改进措施的展开做铺垫。第三章主要研究价值工程作为研究工具进行改进多方案决策过程的可能性。通过德尔菲法和系数分析法,对功能实现量化和分级,来实现利用价值工程为工具的多方案决策过程。通过单纯依据价值工程对多方案决策过程的研究,找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为仿真技术的加入寻找切入点。第四章利用前三个章节的研究成果,先以仿真技术作为改进决策过程的主要研究工具,对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后利用价值工程进行决策判断,然后,根据各方案内加入仿真重要指标参数前后变化的结果。再次利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方案决策,以判断仿真获得的重要指标参数所产生的意义。为了加深讨论的层次,在这一章节还会对成本内容进行分解分析,甚至还会加入重要运营成本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章节的研究,深入价值工程与BIM的结合讨论。借以提高方案论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第五章针对第四章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有所展望。本论文的理论意义是,利用价值工程分析来替代传统的多方案决策过程。同时,通过BIM技术对决策过程的仿真验证,提高价值工程的理论深度。本论文实践意义是,通过对X数据中心的使用场景的分析,并利数字模型对用普通中央空调解决方案,变频式空调系统解决方案,模块式机房解决方案,进行计算流体仿真功能分析。确定价值工程中的功能参数。提高企业在设计过程中数字建模的应用程度,提高价值工程的技术决策深度。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这样的多方案决策无疑是一次质的跨越。对于一些大型企业而言,这样的理论研究也是对设计工作的一个有力补充。

王译晨[10](2020)在《面向制造单元的数字孪生体建模与管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以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市场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系统具备更高的柔性,同时以新型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赋能制造资源更多的分散化增强型智能特性,实现了制造资源的解耦,降低了生产系统的刚性,而制造单元作为CPS环境下生产系统的最小粒度单元,研究其建模与管控问题对于提高CPS环境下生产系统的柔性以及支撑生产系统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孪生作为实现信息与物理融合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新型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仿真与虚实映射特性,不仅能够为制造单元管控系统的开发和验证提供虚拟的硬件测试环境,而且能够为生产系统的离线仿真与实时运行管控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因此,本文针对个性定制化市场需求对生产系统柔性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在结合CPS赋能生产系统更高的柔性以及其他功能与特性的基础上,以CPS环境下的离散制造单元为研究对象,以制造单元的建模与管控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数字孪生所特有的虚实映射与仿真等特性,围绕数字孪生驱动的制造单元建模与管控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学习与综述的基础上,结合CPS与数字孪生的功能特性,定义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单元内涵、特征、功能以及资源组成,并构建其管控架构,设计其运行机制,为后续的研究内容提供整体支撑。(2)依据数字孪生体的建模规范,围绕制造单元的运行与管控场景需求,在运用相关本体、混合Petri网等建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制造单元的资源结构与管控行为等数字孪生体单视图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而在集成制造单元几何与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单元多视图管控场景集成建模方法,并在定义多视图模型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最终完成制造单元数字孪生体模型的构建,为数字孪生体驱动的制造单元管控技术的研究提供模型支撑。(3)依据制造单元管控的不同时效性需求,结合数字孪生体的虚实同步与离线仿真特性,在设计制造单元整体管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制造单元数字孪生体模型,分别从可视化实时监控与生产异常诊断两个方面的管控需求展开研究。其中,围绕可视化实时监控目标,在研究数字孪生制造单元的资源标识与采集、虚实映射与通讯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孪生制造单元的可视化实时监控模型,从而支撑制造单元的实时监控需求,进而凸显数字孪生的虚实同步特性;其次,围绕异常诊断需求与管控重点,重点围绕设备管控,在构建制造单元故障树及异常诊断专家知识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基于知识推理的数字孪生制造单元生产异常诊断与反馈控制方法,凸显数字孪生的离线仿真特性。(4)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在完成开发与验证环境搭建的基础上,分别从系统运行流程设计、数字孪生体模型构建、管控场景集成开发、仿真等环节进行原型系统的开发与验证。通过上述研究,能够证明数字孪生在改变CPS环境下制造单元的管控方式、提高制造单元管控能力方面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希望本文所提出方法能够为数字孪生在制造单元的管控以及生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研究案例与参考依据。

二、VC环境下开发小型监控软件的关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C环境下开发小型监控软件的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影响
        2.1.1 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
        2.1.2 风险投资与公司治理
        2.1.3 风险投资与信息认证
        2.1.4 风险投资与网络支持
    2.2 风险投资对产业的影响
        2.2.1 风险投资影响战略新兴产业
        2.2.2 风险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2.2.3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2.2.4 产业结构升级与融资制度
    2.3 风险投资与溢出
        2.3.1 关于溢出效应的综述
        2.3.2 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
        2.3.3 风险投资的溢出机制
        2.3.4 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溢出效应
    2.4 风险投资与新三板
        2.4.1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2.4.2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治理水平的影响
        2.4.3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信息认证作用的影响
        2.4.4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网络支持作用的影响
    2.5 简要评述
3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风险投资
        3.1.2 新三板
        3.1.3 企业价值
        3.1.4 机制
        3.1.5 溢出效应
    3.2 相关基础理论
        3.2.1 风险投资理论
        3.2.2 中小企业存在理论
        3.2.3 企业创新成长理论
        3.2.4 溢出效应理论
        3.2.5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关系问题
    4.1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进程
        4.1.1 萌芽期(1986-1997):政策鼓励下风险投资起步且发展缓慢
        4.1.2 探索期(1998-2008):外部环境不确定下风险投资曲折前行
        4.1.3 成长期(2009-2014):金融危机之后风险投资复苏与成长
        4.1.4 发展期(2015 至今):第四次创业浪潮给风险投资新的机会
    4.2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4.2.1 募资层面:强监管下募资缩减,早期风投基金募集堪忧
        4.2.2 投资层面:风险投资避险情绪强烈,偏向后期成熟市场
        4.2.3 退出层面:退出案例增加且IPO为主,境外上市减少
    4.3 新三板市场的演变进程
        4.3.1 “两网系统”盛衰更迭,整顿之后被取缔(1992-2000)
        4.3.2 三板市场应时而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2001-2005)
        4.3.3 新三板试点开启,市场逐渐扩大(2006-2012)
        4.3.4 股转系统成立,市场活力显现(2013-今)
    4.4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
        4.4.1 新三板发展趋势放缓,市场强调质量且回归理性
        4.4.2 分层制度改善市场结构,公司治理与监管逐渐提升
        4.4.3 新三板市场交易低迷,多重因素导致流动性不足
        4.4.4 挂牌企业定位“双创一成长”,市场沟通能力有待提升
    4.5 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互动关系
        4.5.1 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契合之处
        4.5.2 新三板为风险资本筛选优质项目提供平台与便利
        4.5.3 新三板增加了风险投资实现资本退出的渠道
        4.5.4 风险投资作为机构投资者利于新三板市场成熟发展
    4.6 风险投资在新三板市场存在的问题
        4.6.1 风险投资在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规模较小
        4.6.2 风险投资以新三板为退出渠道的案例数量较少
    4.7 本章小结
5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机制探析
    5.1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
        5.1.1 基于监督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
        5.1.2 基于信息认证理论视角的分析
        5.1.3 基于增值服务理论视角的分析
    5.2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5.2.1 基于风险投资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5.2.2 基于中小企业存在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5.2.3 基于企业创新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5.2.4 基于企业成长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5.3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分析
        5.3.1 治理作用机制
        5.3.2 认证作用机制
        5.3.3 支持作用机制
        5.3.4 作用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
    5.4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的溢出机制分析
        5.4.1 资源配置机制
        5.4.2 竞争合作机制
        5.4.3 协作链接机制
        5.4.4 溢出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
        5.4.5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溢出机制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说明及基本统计分析
        6.1.1 变量构造与数据说明
        6.1.2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6.2 研究假设与计量模型设定
        6.2.1 研究假设回顾
        6.2.2 计量模型设定
    6.3 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6.3.1 治理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6.3.2 认证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6.3.3 支持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6.4 内生性分析
        6.4.1 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6.4.2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
    6.5 稳健性检验
        6.5.1 稳健性检验Ⅰ:每股净资产(BPS)
        6.5.2 稳健性检验Ⅱ:总市值(Mvalue)
        6.5.3 稳健性检验Ⅲ:每股价值(p_value)
        6.5.4 稳健性检验Ⅳ:东部地区
    6.6 进一步探讨:考虑异质性因素
    6.7 本章小结
7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7.1 变量与研究假设
        7.1.1 变量构造与数据说明
        7.1.2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7.1.3 研究假设回顾
    7.2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溢出机制的验证
        7.2.1 计量模型设定
        7.2.2 实证分析与结果
        7.2.3 稳健性检验
    7.3 基于面板模型: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7.3.1 计量模型的设定
        7.3.2 实证分析与结果
        7.3.3 稳健性检验
        7.3.4 内生性分析
    7.4 考虑空间因素: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7.4.1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造
        7.4.2 空间自相关检验
        7.4.3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与效应的测算
        7.4.4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7.4.5 稳健性检验
        7.4.6 内生性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2.1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其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
        8.2.2 风险投资方提升自身实力,新三板企业接纳风险投资介入
        8.2.3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8.2.4 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8.2.5 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及促进资源整合
    8.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青椒集雨调亏滴灌智能需水感知与节水灌溉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滴灌
        1.2.2 调亏灌溉
        1.2.3 覆盖集雨种植
        1.2.4 人工智能
        1.2.5 灌溉决策支持系统
    1.3 发展动态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2.2.1 试验设计与布置
        2.2.2 田间管理
    2.3 观测项目和测定方法
        2.3.1 气象数据观测
        2.3.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3.3 作物生长指标、冠层温度及产量、品质(V_c)的测定
        2.3.4 作物需水量(ET)及灌水量的计算与测定
        2.3.5 灌溉水利用效率及节水率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灌溉处理对青椒产量、品质(V_c)、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3.1 不同试验处理对青椒产量的影响
        3.1.1 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产量分析
        3.1.2 2018 年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产量分析
    3.2 不同试验处理对青椒品质(V_c)的影响
        3.2.1 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品质(V_c)分析
        3.2.2 2018 年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品质(V_c)分析
    3.3 不同试验处理对青椒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
        3.3.1 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分析
        3.3.2 2018 年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水利用效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的青椒需水量预测模型
    4.1 作物需水量、数据预处理及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4.1.1 作物需水量
        4.1.2 数据预处理
        4.1.3 预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4.2 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
        4.2.1 支持向量机原理
        4.2.2 遗传算法原理
        4.2.3 GA-SVM青椒需水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比较分析
    4.3 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4.3.1 Elman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4.3.2 思维进化算法原理
        4.3.3 MEA-Elman、GA-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椒节水灌溉决策系统
    5.1 灌溉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灌溉决策系统模型的建立
        5.2.1 深度学习(DNN)原理
        5.2.2 基于DNN的青椒实时节水灌溉决策系统的建立
        5.2.3 DNN决策系统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长距离通信技术的决策系统平台
    6.1 LoRa概述
        6.1.1 LoRa发展简史
        6.1.2 LoRa技术特点
    6.2 总体结构
    6.3 数据采集与传输
        6.3.1 LoRa模块的选择
        6.3.2 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
        6.3.3 LoRa终端和LoRa网关
        6.3.4 终端节点及LoRa通信
        6.3.5 云端智能控制系统
        6.3.6 系统测试
    6.4 主要功能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3)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2.2 储运仿真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关键设备及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2.1 液化天然气工厂工艺流程
        2.1.1 天然气净化
        2.1.2 天然气液化
        2.1.3 BOG回收
        2.1.4 储存与运输
    2.2 液化天然气工厂关键设备
        2.2.1 气液分离器
        2.2.2 吸收塔
        2.2.3 重沸器
        2.2.4 换热器
        2.2.5 压缩机
        2.2.6 LNG储罐
        2.2.7 LNG槽车
    2.3 液化天然气工厂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2.3.1 储罐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2.3.2 泄漏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2.3.3 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总体方案与设计
    3.1 仿真系统组成
        3.1.1 二维系统组成
        3.1.2 三维系统组成
    3.2 仿真系统开发环境
        3.2.1 概述
        3.2.2 主要开发工具
    3.3 二维操作系统创建
        3.3.1 操作界面创建
        3.3.2 定义I/O设备
        3.3.3 创建实时数据库
        3.3.4 数据连接
        3.3.5 图表报告
        3.3.6 脚本动作
        3.3.7 网页发布
    3.4 三维操作系统创建
        3.4.1 创建工程
        3.4.2 漫游交互技术
        3.4.3 面板参数设置
        3.4.4 着色器开发
        3.4.5 编辑器应用
        3.4.6 导航网格创建
    3.5 本章小结
4 仿真系统数学建模
    4.1 压力—流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4.1.1 调节阀
        4.1.2 储罐
        4.1.3 BOG压缩机
        4.1.4 高压泵
    4.2 温度—流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4.2.1 管道
        4.2.2 LNG储罐
    4.3 本章小结
5 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应用
    5.1 二维操作系统应用
        5.1.1 进入系统
        5.1.2 基础知识模块
        5.1.3 实训操作模块
        5.1.4 考核模块
    5.2 三维操作系统应用
        5.2.1 进入系统
        5.2.2 虚拟操作模块
        5.2.3 考核模块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地理接线图研究
        1.2.2 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组织结构
        1.3.1 论文研究目标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理论基础
    2.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必要性与可行性
        2.1.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必要性
        2.1.2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可行性
    2.2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设计指标及性能参数
        2.2.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设计指标
        2.2.2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性能参数
    2.3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软件设计
    3.1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3.2 音频接口与DSP通信程序设计
    3.3 DSP与 MCU通信程序设计
    3.4 母机和子机通信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硬件设计
    4.1 MCU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4.1.1 外部扩展存储
        4.1.2 时钟复位电路
        4.1.3 电源电路设计
    4.2 数据处理模块及与MCU通信接口设计
        4.2.1 TMS320VC5509A的 CPU结构及外设
        4.2.2 DSP与 MCU的连接
    4.3 音频接口电路设计
    4.4 信道接口电路设计
    4.5 数据收发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语音定位辅助系统测试方向
    5.2 语音识别测试结果分析
    5.3 单线图设备定位测试结果分析
    5.4 试运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智能化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电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1.2 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现状研究与分析
        1.2.1 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小型水电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2.2 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发展状况
        1.2.3 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研究意义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1.3.1 课题的研究目的
        1.3.2 课题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
    1.4 本章小结
2 小型水电站网络的选取和设计
    2.1 小型水电站控制网络概述
    2.2 常用通讯网络的介绍分析
        2.2.1 RS-485 硬件协议
        2.2.2 Modbus 软件通讯协议
        2.2.3 CAN 网络协议
        2.2.4 以太网
    2.3 课题研究选取的网络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概述
        3.1.1 綦江皂角林小型水电站的基本情况
        3.1.2 水电站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成
        3.2.1 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2.2 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
        3.2.3 本课题中设计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时主要设备的选取
    3.3 本章小结
4 课题中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1 数据压缩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4.2 数据压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3 数据压缩技术的分类
    4.4 监控系统中运用数据压缩的分析
        4.4.1 分层式监控系统结构
        4.4.2 系统各结构层间数据传输
        4.4.3 应用数据压缩对数据传输进行优化分析
    4.5 基于数据相关性的 Huffman 编码压缩实验
        4.5.1 分析本系统数据参数的特征
        4.5.2 根据数据特征选用 Huffman 编码
        4.5.3 基于数据相关性的 Huffman 编码压缩方法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组态王的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5.2 工业组态软件的现状与发展
    5.3 组态王介绍
        5.3.1 组态王的主要功能
        5.3.2 组态王的工作原理
        5.3.3 在组态王软件平台上开发工程的设计步骤
    5.4 本课题基于组态王的小型水电站监控软件的具体设计
        5.4.1 组态王与台达 DVP 系列 PLC 通讯的实现
        5.4.2 创建新工程
        5.4.3 定义硬件设备及数据变量
        5.4.4 建立新的运行画面
        5.4.5 建立报警和事件系统
        5.4.6 建立趋势曲线
        5.4.7 系统安全管理
        5.4.8 建立系统菜单选项
    5.5 运行和调试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结论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VC++的小型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
    §1-2 组态软件及其发展
        1-2-1 组态软件概述
        1-2-2 组态软件的发展现状
        1-2-3 组态软件的技术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监控组态软件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开发工具及操作平台选择
    §2-2 小型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的特点与性能
    §2-3 小型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
    §2-4 小型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的基本结构
        2-4-1 监控组态软件的工作状态组成
        2-4-2 监控组态软件的成员构成
    §2-5 监控组态软件中采用的关键技术
        2-5-1 面向对象技术
        2-5-2 图形技术
        2-5-3 数据库访问技术
        2-5-4 网络通信技术
        2-5-5 组件技术
        2-5-6 多线程技术
第三章 小型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通信管理模块的设计
    §3-1 数据交换中通信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3-1-1 数据格式分析
        3-1-2 传输数据的类型分析
        3-1-3 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
    §3-2 通信模块的实现
        3-2-1 串口通信的实现
        3-2-2 网络通信的实现
第四章 小型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4-1 实时数据库系统概述
    §4-2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分析
    §4-3 实时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分析
    §4-4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事务分析
        4-4-1 实时事务模型
        4-4-2 实时事务的定时性
        4-4-3 实时事务分类
        4-4-4 实时事务的处理
    §4-5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4-5-1 实时数据库类的设计
        4-5-2 数据对象的建立
        4-5-3 实时数据库接口机制
第五章 小型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图形界面组态模块设计
    §5-1 图形界面组态模块简介
    §5-2 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概述
        5-2-1 对象模型
        5-2-2 动态模型
        5-2-3 功能模型
        5-2-4 三种模型的相互关系
    §5-3 图形组态模块的实现
        5-3-1 图形工具设计
        5-3-2 图形编辑设计
        5-3-3 属性管理设计
        5-3-4 动画连接组态设计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突发水污染事件防治研究
        1.2.2 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风险研究
        1.2.3 冰情变化特征研究
        1.2.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及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
    2.3 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漫入风险
    2.4 冰期输水冰塞变化特征与运行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水质监测站点布设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实例概况
        3.2.1 研究区域
        3.2.2 水质模型及模型参数
    3.3 水质监测站点布设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3.3.1 水质监测站点监测效率与布设成本指标的确定
        3.3.2 水质监测站点布设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3.4 结果分析
        3.4.1 突发水污染事件情景设计
        3.4.2 站点布设优化Pareto解集的多目标竞争协同分析
        3.4.3 不同监测仪器精度对Pareto解集的影响分析
        3.4.4 站点布设方案成本效益分析
        3.4.5 站点布设位置累积概率分析
        3.4.6 污染物衰减特性的不确定性对布设方案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漫入风险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实例概况
    4.3 洪水过流模型构建
        4.3.1 模型框架
        4.3.2 洪水计算模型
        4.3.3 泥沙输移模型
        4.3.4 管道过流模型
    4.4 洪水过流模型校验
    4.5 洪水过流模型敏感性分析
        4.5.1 分析方法
        4.5.2 评价指标
        4.5.3 模型参数取值范围分析
        4.5.4 敏感性分析结果
    4.6 单因素及多因素耦合的洪水漫入风险分析
        4.6.1 单因素影响下的洪水漫入风险分析
        4.6.2 多因素影响下的洪水漫入风险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冰情演变模型的冰期输水运行方式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实例概况
        5.2.1 研究区域
        5.2.2 实测数据
    5.3 冰情演变模型构建
        5.3.1 模型框架
        5.3.2 水力子模型
        5.3.3 热力子模型
        5.3.4 冰冻子模型
    5.4 模型校验
        5.4.1 模型计算条件
        5.4.2 模型检验指标
        5.4.3 模型校验方案
        5.4.4 模型校验结果
    5.5 冰塞特征分析
        5.5.1 冰塞的定义
        5.5.2 冰塞形成的条件
        5.5.3 冰塞的影响因素
        5.5.4 冰塞变化的指标
    5.6 冰塞变化特征及冰期输水运行方式分析
        5.6.1 模拟情景设置
        5.6.2 水力因素对冰塞的影响
        5.6.3 热力因素对冰塞的影响
        5.6.4 冰期输水运行方式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异常模式研究及供水安全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1 引言
    6.2 异常模式指标体系与识别流程
        6.2.1 异常模式分类
        6.2.2 水质异常
        6.2.3 水量异常
        6.2.4 冰期异常
    6.3 异常模式数据库设计
        6.3.1 设计流程
        6.3.2 逻辑设计
        6.3.3 物理设计
    6.4 供水安全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4.1 总体设计
        6.4.2 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6.4.3 关键技术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异常模式数据库库表结构
附录B 供水安全信息平台功能时序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物联网环境下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物联网的研究现状
        1.2.2 电力数据安全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1.2.3 家庭电耗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创新以及全文安排
第2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
    2.1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1 系统安全需求
        2.1.2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服务需求
    2.2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关键技术与系统整体设计
        2.2.1 物联网技术
        2.2.2 无线通信技术
        2.2.3 信息安全技术
        2.2.4 嵌入式技术
        2.2.5 边缘计算技术
        2.2.6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整体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Zig Bee无线通信模块与RFID合法认证模块
        3.1.1 Zig Bee无线通信模块
        3.1.2 RFID合法认证模块
    3.2 用电数据捕获终端
        3.2.1 用电数据采集模块
        3.2.2 时间管理模块
        3.2.3 混合加密模块
        3.2.4 电能供应模块
    3.3 路由节点与协议转换网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传输方案研究
    4.1 RFID合法认证方案
        4.1.1 RFID合法认证方案设计
        4.1.2 RFID合法认证方案安全性分析
    4.2 混合加密方案
        4.2.1 基于改进数字签名的混合加密方案设计
        4.2.2 混合加密方案安全性分析
    4.3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传输方案测试
        4.3.1 RFID合法身份认证方案测试
        4.3.2 混合加密方案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边缘计算平台功能设计
    5.1 边缘计算平台功能架构设计
    5.2 边缘计算平台软件运行环境构建
    5.3 家庭用户用电习惯获知方案
        5.3.1 家庭用户用电习惯聚类分析的评价指标
        5.3.2 家庭用户用电习惯获知算法的确定
    5.4 边云协同工作模式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网站与APP设计
    6.1 服务器的选择
    6.2 数据库的选择
    6.3 系统网站与移动终端APP的功能设计
    6.4 系统网站与移动终端APP测试
        6.4.1 用户请求响应速度测试
        6.4.2 系统人机交互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基于价值工程的X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多方案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 相关理论综述
        1.3.1 价值工程的发展研究
    1.4 价值工程的理论研究
        1.4.1 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1.4.2 价值工程的实施程序以及应用步骤研究
    1.5 仿真技术理论研究
    1.6 相关类似理论研究
    1.7 本章小结
2 以传统方法为基础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多方案决策的现状研究
    2.1X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项目概述
    2.2 传统空调系统设计过程概述
        2.2.1 需求分析过程
        2.2.2 室外空气计算过程
        2.2.3 室内空气计算过程
        2.2.4 系统热负荷的计算
        2.2.5 空调系统新风冷负荷的计算
    2.3 传统设计背景下多方案决策过程
        2.3.1 X数据中心的特点
        2.3.2 X数据中心三种方案特点
        2.3.3 传统设计背景下X数据中心多方案决策过程
    2.4 传统设计背景下X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多方案决策过程的特点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价值工程X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多方案决策研究
    3.1 传统设计过程的改进措施
    3.2X数据中心价值工程研究
        3.2.1 功能参数的准备
        3.2.2 功能参数的标准化
        3.2.3 利用德尔菲法取得功能重要系数
    3.3 价值工程数据分析过程
    3.4 基于价值工程的多方案决策过程
4 通过仿真优化价值工程数据以及对多方案决策的持续改进
    4.1 通过仿真技术对设计过程进行验证的可行性性研究
        4.1.1 采用Revit作为仿真工具改进决策过程的可行性研究
        4.1.2 REVIT空调负荷仿真算法研究
        4.1.3 以单机房全空气系统温湿度控制为例的后台计算机理研究
        4.1.4 REVIT仿真在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研究
    4.2 本项目REVIT模型验证方案实现过程
        4.2.1 REVIT模型验证方案实现思路
        4.2.2 数字模型的基础数据收集
        4.2.3 数据的整理与编码
        4.2.4 数据模型程序化过程以及高级算法简述
        4.2.5 仿真与分析
    4.3 仿真获得电力负荷和峰值冷负荷等重要参数的实际意义
    4.4 仿真后基于价值工程的多方案决策再研究
        4.4.1 仿真后基于建造成本不同方案间优化后的再比较与决策
        4.4.2 加入重要参数后,同一方案的再比较与决策
        4.4.3 加入重要参数后,同一方案内成本分析
        4.4.4 以耗电量为研究对象时,不同方案间运营成本对方案决策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面向制造单元的数字孪生体建模与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单元化生产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1.2.2 生产运行管控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3 数字孪生在生产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主要来源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整体架构
2 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单元及管控策略
    2.1 引言
    2.2 DT-MCell概述
        2.2.1 DT-MCell内涵与特征
        2.2.2 DT-MCell 组成与功能
    2.3 DT-MCell管控策略
        2.3.1 DT-MCell管控架构
        2.3.2 DT-MCell运行机制
    2.4 本章小结
3 制造单元数字孪生体建模方法
    3.1 引言
    3.2 制造单元数字孪生体建模流程
    3.3 基于语义本体的DT-MCell资源结构建模
        3.3.1 DT-MCell制造资源形式化表达
        3.3.2 DT-MCell语义本体模型
        3.3.3 DT-MCell数据本体模型
    3.4 基于混合建模方法的DT-MCell管控行为建模
        3.4.1 混合建模方法概述
        3.4.2 混合模型定义与形式化表达
        3.4.3 DT-MCell管控行为的混合建模
    3.5 DT-MCell多视图管控场景集成建模方法与协同机制
        3.5.1 DT-MCell多视图管控场景集成建模方法
        3.5.2 DT-MCell多视图模型协同机制
    3.6 本章小结
4 数字孪生体驱动的制造单元管控技术
    4.1 引言
    4.2 数字孪生驱动的制造单元管控指标体系设计
        4.2.1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管控指标体系设计
        4.2.2 DT-MCell管控数据模型
    4.3 基于虚实同步技术的可视化实时监控
        4.3.1 DT-MCell物理资源标识和采集技术
        4.3.2 DT-MCell虚实映射和通讯技术
        4.3.3 DT-MCell可视化实时监控模型
    4.4 基于知识推理的DT-MCell生产异常诊断方法
        4.4.1 DT-MCell生产异常分析及其故障树构建
        4.4.2 DT-MCell生产异常专家知识系统构建
        4.4.3 基于推理机的生产异常诊断及反馈控制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DT-MCell原型系统开发与验证
    5.1 引言
    5.2 开发与验证环境概述
        5.2.1 开发与验证环境搭建
        5.2.2 硬件架构设计
    5.3 原型系统开发与验证
        5.3.1 系统运行流程设计
        5.3.2 孪生体模型构建
        5.3.3 管控系统集成开发
        5.3.4 仿真与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VC环境下开发小型监控软件的关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D]. 曹文婷. 四川大学, 2021(12)
  • [2]青椒集雨调亏滴灌智能需水感知与节水灌溉决策研究[D]. 刘婧然.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3]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开发[D]. 孙子贻.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4]地理接线图语音定位辅助系统研究[D]. 高震. 广西大学, 2021(12)
  • [5]智能化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狄佳. 重庆理工大学, 2013(03)
  • [6]基于VC++的小型变电站监控组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D]. 张立永.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研究[D]. 金思凡.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8]物联网环境下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王彬任. 湘潭大学, 2020(02)
  • [9]基于价值工程的X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多方案决策研究[D]. 华海涛. 东华大学, 2020(01)
  • [10]面向制造单元的数字孪生体建模与管控技术研究[D]. 王译晨.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VC环境下开发小型监控软件的关键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