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科研与市场的金桥——记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架起科研与市场的金桥——记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架起科研与市场的金桥——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论文文献综述)

赵沙[1](2020)在《多关系多源视角下校企协同创新强度测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深入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高校的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问题日趋密不可分。当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单凭自身难以有效解决行业重大发展问题,校企之间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校企协同创新的模式、绩效评价、隐性知识传播以及校企协同创新强度的研究现状,从阐述校企协同创新的内涵出发,给出多关系多源视角进行协同创新强度测度的必要性,提出利用Stouffer-Liptak方法对六种主要的合着和引用关系进行有机融合。在此之前,首先解释了构建校企论文合着关系、校企联合申请专利关系、校企专利直引关系、校企专利同被引关系以及校企专利耦合关系的具体方式,紧接着详细说明了关系融合的实现框架:首先,将校企合着关系矩阵、企业专利引用高校论文关系矩阵、高校论文引用企业专利关系矩阵、校企专利加权直引矩阵四个矩阵中的值转化为相应的Z得分矩阵;然后,需要对每一种关系的重要性使用德尔菲法进行判别;接着,根据Stouffer-Liptak提出的融合方法将其转化为新的Z值。最后,虽然可以进行不同校企对之间强度的比较,但是由于其理论上讲可取[-∞,+∞]区间的任意值,尤其是有可能取负值,不便于比较观察,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转化,这里将其转化到[0,100]之间,该值越接近100越表明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强度越高。以纳米材料领域的论文和专利数据为例,使用新构建的测度模型进行分析与检验。在结果中分析了校企协同总体分布、校企协同地域特征、校企协同高校类型以及校企协同的典型个体,同时将本文的融合模型与单一关系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校企协同总体分布方面,校企协同创新强度服从集中-离散分布规律;在校企协同地域特征方面,校企协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是企业优先选择自身所在省份高校进行协同创新,二是企业青睐与科教实力较强的省份高校进行协同创新;在校企协同高校类型方面,平台越高的理工、综合类高校在纳米科技领域的校企协同创新中越占有优势。由此得出结论:一是多关系多源能够更为全面科学测度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情况,二是地域和学科实力是影响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

李东梅[2](2020)在《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是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实践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家住建部部署的2016年至2020年的历史建筑“五年划定工作”基本结束之际,总结我国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1)国家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较为笼统,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性不足。(2)地方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未进一步细化,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性不足。(3)年代界定不清晰是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的问题之一。(4)“自下而上”的申报机制造成部分历史建筑潜在对象被忽视。本文的研究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在实践工作中的指导性,促进历史建筑确定工作高效、高质推进展开讨论。为提出这些问题的应对之策,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比较的研究方法及资料调查与归纳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厘清历史建筑概念的提出背景及其确定工作历程,然后对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及其申报体系进行分析,再总结了国外历史建筑登录机制(评价体系)的经验及从《山东省历史建筑确定专项工作第三方评估》项目中获得的启示,最终提出细化地方标准是加强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指导性的重要手段。并基于此,提出了地方细化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的三个工作思路:(1)梳理本地的历史文化脉络,总结其历史文化特点。(2)对照国家标准,细化地方标准的各项价值。(3)结合各项价值包含的历史时期,分项确定年代界定标准。结合以上研究,本文以西安为例,借鉴住建部《中华文明历史文化脉络及其城乡载体研究》及陕西省住建厅《陕西文明历史文化脉络及其城乡载体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历史脉络的方法,将西安市的近现代历史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四大主题类别,以见证国家凝成、工业、商业贸易等9个价值主题对其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将其历史文化发展特点总结为5条。综合以上研究,参照国家住建部公布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将西安市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为20条,其中历史文化价值标准13条、艺术价值标准5条、科学技术价值2条,针对各价值项分别确定了年代标准,并选取案例对相应的标准进行说明,以期增强西安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在实践工作中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董少明[3](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认为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周丽华,季轩,韩春艳[4](2018)在《浅谈阳离子改质剂皂化值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阳离子改质剂皂化值测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别从样品用量、皂化液的选择、皂化反应时间和样品存放时间等方面展开讨论,对影响皂化值测试结果的原因进行说明,并给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从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5](2009)在《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文中研究表明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6](2006)在《第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获奖决定》文中认为为了表彰在全国技术市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和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评奖办法》,根据中技协字(2005)013号文件精神,经各省市、部

吴胜利[7](2016)在《呼石化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扩能改造项目是中国石油“十一五”发展规划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能源项目,对进一步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持续增长需要、保障内蒙古地区成品油供应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炼油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项目建设周期长、运行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特点,对炼油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运用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进行后评价。根据炼油项目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安全环保压力大等特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着重从项目装置运行、生产管理、财务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综合该项目在生产工艺方案、生产准备组织、装置运行标定、工艺技术指标、原油市场供给、产品质量及市场、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合理性、安全环保消防、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的评价,该项目总体达到了预期目标,生产运行管理准备充分,工艺技术路线选择合理,开工试运行及生产组织进行顺利,项目整体一次开工成功,该项目装置运行、生产组织管理、产品质量及安全环保均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行业标准;财务效益虽未达到预期经济效果,通过对该项目经济效益分析、运营成本分析、对标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财务效益评价,揭示制约其经济效益增长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下一步项目运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孙艳丽[8](2016)在《学术共同体、国家与市场 ——一个科研团队的知识生产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已不容置疑。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议题。在我国,自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之后,科研成果数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高水平的、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偏少,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弱,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阻碍高校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接轨,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因素是什么。这是本研究的问题起点。在科学研究的特征方面,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研究已经很难通过科学家的单打独斗发现知识、解决问题。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科学研究已成为一种常态,而已有的、有关科研团队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建构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做量化分析。较少回归到具体的科研团队中进行质性探究。在研究视角方面,多运用组织学、管理学方面的理论体系对科研团队进行研究,而较少从知识生产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本研究从知识生产模式的视角,以E大学某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负责人的科研团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在对已有的、有关知识生产模式的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本研究中的知识生产模式界定为“知识生产的目的与问题来源”、“学术评价模式”、“知识生产的组织结构”三个方面,围绕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对“影响科研团队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E大学某科研团队的知识生产模式表现出学术共同体、国家和市场共同建构特征。这种共同建构既不同于知识生产的“三重螺旋(Triple Helix)"结构特征,也不同于伯顿·克拉克所说的“科学研究越来越朝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模式,而是三种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组合。但是,三种模式的组合并不是一个均衡的分布,在知识生产的目的方面,团队整体层面,从科研项目的数量方面看,以“基于学科线性逻辑基础上以学理探究为目的”的科学研究项目最多,其次是市场需求导向下的研究项目,而国家战略导向下的科学研究项目最少。从科研项目经费方面看,市场导向下的科研项目占比最多,但是,随着年限的增加,这—占比不断降低。在团队成员个人层面,不同的团队成员对各类研究项目的偏好不同。在团队的科研评价方面,“以国家为主导,以学术与市场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是团队成员所在学校、学院以及团队内部学术评价的价值导向。在这样一种科研模式和评价体系之下,“趋于组织化的社团”成为团队的组织结构特征,很难说其完全失去了社团的特征,但无论是在团队的日常运作中,还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组织特征越来越显着也是无可置疑的。当三种基于不同逻辑的知识生产模式集于一体时,我们不能说这种模式就一定不会产生绩效,团队十多年发展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为国家、市场服务方面,团队都做出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如何在现有的成绩基础上追求卓越,做出更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需要我们正视团队知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团队的知识生产存在着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些问题?研究通过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发现:在知识生产的目的与问题来源方面,团队成员偏爱“基于学科线性逻辑基础上以学理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有“好奇”基础上的学理探究的因素,但研究目的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同样存在;而对于市场需求导向下的科学研究,由于研究的路径不畅、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国家导向,企业中的员工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提出问题等因素,最终导致团队成员虽然愿意做市场需求导向下的科学研究,但无法很好地实现,国家战略导向下的知识生产又因为学术积累不够、以及某些特殊主义因素的影响,导致年轻的团队成员不敢轻易申请该类项目。在学术评价方面,“以绩效为核心、以国家为主导”具有明显“新管理主义”倾向的“多元评价体系”是团队学术评价中的主要特征。这种评价体系虽然提升了团队的绩效,但同时也对团队成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是由学术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造成的,另一方面越来越泛化的荣誉与奖励体系也加重了成员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团队成员的学术浮躁心态自然而生,而且过重的压力也造成团队人员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人超负荷地工作,越来越优秀,集聚了所有的荣誉与奖励,另一部分人则是“温水煮青蛙”得过且过。同时,评价体系中对国家主导下的评价与奖励体系的重视,还导致科学研究中出现了“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现象”。“具有组织特征的社团”是团队在组织结构方面的主要特征。无论是在团队负责人及成员的遴选中,还是学术例会、小组讨论会中,团队的运作都表现出以学术为导向,成员间平等、互助的社团特征。但是,在科研分工、团队管理中,“团队中的团队”组织结构、团队成员间的层级化特征、职责明确的管理分工与责任人制度又使团队具有了鲜明的组织特征。但是,组织与社团本应遵循不同的逻辑,当两者融为一体时,冲突便不可避免。团队成员作为社团中的“成员”与作为组织中的“雇员”双重身份而引起的冲突,知识共享与独享的冲突,以及团队成员作为“教学人”与“学术人”之间的冲突是团队运作中面临的主要冲突,这些冲突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团队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团队中的年轻人逐渐成长起来拥有了自己的学术方向之后,团队的走向究竟应该如何,是否要解散团队等,成为团队负责人最大的矛盾与困惑。为了使团队在现有模式基础上进行高水平的、大型的科研项目研究,团队负责人提出以“文化”与“愿景”化解矛盾的策略。但是,在社会整体的科研制度与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团队负责人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是解“一时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团队面临的冲突与矛盾。团队如何在十多年来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更为卓越的科学研究,研究认为,对于以应用硬科学为学科基础的科研团队而言,三重螺旋结构下的科学研究模式最为理想,但是,这种模式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多数以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组合进行知识生产的团队而言,或许让“学术研究回归学术”,让“学术研究回归市场”是团队在冲突中求得生存的核心与关键。当然,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知识体系的不同,难以准确把握团队知识生产过程。在参与式观察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难以真正实现与研究对象的“同吃同住”。在研究内容方面,科学研究中的学而优则仕问题、马太效应问题等都没有太多的涉及。这些都有待以后做进一步的探讨。

西南证券,长城证券[9](2015)在《国资改革再造A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作用绝不亚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堪称"二次股改"。回顾历史,英国国企私有化进程帮助英国走出了"英国病"的阴霾,GDP实际增速从滞涨期的负增长持续提升到19831988年的4%以上,失业问题得到了遏制,企业盈利得以大幅提升,股市迎来了持续20年且年复合增长率达14.65%的大牛市。我国目前A股和H股上市公司中,中央和地方持股总市值可达14.5万亿元,其中重点等待盘活的竞争型行业持股总市值达到3.9万亿元(中央企

刘哲鸣,张龙,萨日娜,胡杰[10](2014)在《第五届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回顾》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4月15-18日,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在重庆市隆重召开。中国科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庆市政府为指导单位;中石油管道工程公司、川仪股份、霍尼韦尔为协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产品信息工作委员会(简称产信委)、北京博工伟业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办。论坛得到了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委会、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商委支持。媒体支持由《仪器

二、架起科研与市场的金桥——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架起科研与市场的金桥——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论文提纲范文)

(1)多关系多源视角下校企协同创新强度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工具
        1.3.3 创新之处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组织结构
第二章 校企协同创新强度测度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校企协同创新的内涵及特点
    2.2 合作关系强度测度既有方法
    2.3 多源融合的必要性
    2.4 多关系融合的必要性
    2.5 多关系多源融合视角下进行校企协同创新测度的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校企协同创新测度模型的构建
    3.1 关系矩阵的构建
        3.1.1 合着关系矩阵的构建
        3.1.2 引用关系矩阵的确定
    3.2 具体融合模型的实现
第四章 实证研究:以纳米材料领域为例
    4.1 纳米材料领域简介及数据获取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校企协同强度总体分布分析
        4.3.2 校企协同地域特征分析
        4.3.3 校企协同高校类型分析
        4.3.4 校企协同典型个体分析
    4.4 比较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我国历史建筑概念的提出及确定工作历程
        1.4.2 我国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现状及相关研究概述
        1.4.3 国外历史建筑登录标准(评价体系)及相关研究概述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我国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现状及应用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2.1 我国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
        2.1.1 国家住建部公布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
        2.1.2 各方地政府制定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
    2.2 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国家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较为笼统,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性不足
        2.2.2 地方的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未进一步细化,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性不足
        2.2.3 年代界定不清晰是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的问题之一
        2.2.4 “自下而上”的申报机制造成部分历史建筑潜在对象被忽视
    2.3 本章小结
3 地方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工作思路
    3.1 国外历史建筑登录标准(评价体系)的启示
        3.1.1 美国的历史建筑登录标准
        3.1.2 英国的历史建筑登录标准
        3.1.3 法国的历史建筑登录标准
        3.1.4 加拿大的历史建筑评价体系
        3.1.5 国外历史建筑登录标准(评价体系)的启示
    3.2 山东省历史建筑确定专项工作第三方评估过程的启示
    3.3 细化地方标准是加强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指导性的重要手段
    3.4 地方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的工作思路
        3.4.1 梳理地方的历史文化脉络,总结其历史文化特点
        3.4.2 对照国家标准,细化地方标准的各项价值
        3.4.3 结合各项价值包含的历史时期,分项确定年代界定标准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现状
    4.1 西安市第一阶段的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4.2 西安市第二阶段的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现状及不足
    4.3 本章小结
5 西安近现代历史脉络梳理及历史文化特点分析
    5.1 西安近现代历史脉络梳理思路及技术路线
    5.2 西安近现代历史脉络
        5.2.1 西安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概述
        5.2.2 政治变迁历史脉络
        5.2.3 经济发展历史脉络
        5.2.4 社会发展历史脉络
        5.2.5 文化科技发展历史脉络
    5.3 西安近现代历史文化特点总结
    5.4 本章小结
6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方案
    6.1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标准细则
    6.2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的艺术价值标准细则
    6.3 西安市历史建筑确定的科学技术价值标准细则
    6.4 关于年代界定的补充说明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表目录
图目录
致谢

(3)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一、研究范畴界定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一、国企成功脱困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二、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一、横向重组模式
        二、纵向重组模式
        三、混合重组模式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浅谈阳离子改质剂皂化值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剂和材料
    1.3 反应机理
    1.4 实验方法
    1.5 皂化值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样使用量
    2.2 皂化液的选择
    2.3 皂化反应时间的选择
    2.4 皂化反应程度的影响
    2.5 阳离子改质剂存放时间的影响
3 结论

(7)呼石化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导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方法
    1.3 论文研究内容
2 装置运行后评价
    2.1 项目简介
    2.2 生产工艺方案评价
        2.2.1 生产工艺流程
        2.2.2 主要技术指标
        2.2.3 生产工艺技术评价
    2.3 主要生产装置评价
        2.3.1 原料供应评价
        2.3.2 主要装置达标评价
        2.3.3 主要装置运行评价
    2.4 装置运行评价
3 生产管理后评价
    3.1 生产准备评价
        3.1.1 生产准备程序及投产方案评价
        3.1.2 组织机构及岗位配备评价
        3.1.3 生产人员培训评价
        3.1.4 各岗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评价
        3.1.5 原料、燃料、动力及设备供给情况评价
        3.1.6 环境保护、职业卫生及安全消防等评价
    3.2 联合试运与试生产情况评价
        3.2.1 工艺流程及系统配套与设计的符合性评价
        3.2.2 试生产总体方案评价
    3.3 生产运行评价
        3.3.1 原料供应评价
        3.3.2 主要产品品种、数量、质量和市场销售评价
        3.3.3 劳动安全职业卫生评价
    3.4 生产管理评价结论
        3.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评价
        3.4.2 生产组织管理运行评价
        3.4.3 安全环境保护情况评价
4 财务效益后评价
    4.1 市场条件评价
        4.1.1 资源与原料条件评价
        4.1.2 产品与市场条件评价
    4.2 可研对比分析评价
        4.2.1 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评价
        4.2.2 可研可比口径对比分析评价
    4.3 行业对比分析评价
        4.3.1 原油加工量对比分析评价
        4.3.2 原油采购成本对比分析评价
        4.3.3 完全单位加工费对比分析评价
        4.3.4 现金单位加工费对比分析评价
    4.4 盈亏平衡分析
        4.4.1 项目运营成本分析
        4.4.2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4.4.3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5 评价结论与对策
    5.1 评价结论
    5.2 运营对策
        5.2.1 提高装置负荷
        5.2.2 合理配置资源
        5.2.3 挖潜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致谢

(8)学术共同体、国家与市场 ——一个科研团队的知识生产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团队”与“科研团队”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团队”与“科研团队”的概念界定
        二、科研团队及影响科研团队进行卓越科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关于知识生产模式的理论体系及本研究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 什么是知识
    第二节 知识生产模式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纯粹的科学研究与知识生产
        二、国家战略导向下的线性知识生产模式
        三、市场需求导向下的知识生产
        四、“三螺旋”结构下的知识生产模式
        五、本研究中对知识生产模式的界定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设计
        一、具体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框架
第三章 团队知识生产的目的与问题来源
    第一节 团队成立时知识生产的目标
        一、作为重点建设学科的化工过程机械学科
        二、学理探究、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
    第二节 团队实际运作中的知识生产目的与问题来源
        一、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二、不同目的导向下的知识生产模式组合
        三、不同知识生产模式在数量与经费方面的表现
    第三节 团队成员对不同目的导向下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偏好
        一、对“基于学科线性逻辑”的科学研究的偏好
        二、因人而异的市场化知识生产
        三、国家战略导向下的知识生产
    第四节 影响团队成员知识生产目的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基于学科线性逻辑”的科学研究偏好的原因
        二、市场需求导向下的知识生产的动机与研究障碍分析
        三、影响团队成员申请国家战略导向下科研项目的因素
第四章 团队的学术评价体系
    第一节 学校、学院以及团队内部的学术评价体系及其价值导向
        一、对“单一”和“多元”学术评价的界定
        二、学校层面的学术评价
        三、学院层面的学术评价
        四、团队内部的学术评价
        五、学术评价体系的价值导向
    第二节 学术评价体系的价值导向在制度层面的表现
        一、学术职业内部逻辑主导的制度体系
        二、行政力量参与或主导的学术奖励制度体系
        三、市场参与下的学术评价制度体系的缺失
    第三节 学术评价体系对团队知识生产的影响
        一、团队绩效
        二、团队成员的压力
        三、学术评价体系对团队知识生产的影响
第五章 团队的组织结构与运作
    第一节 团队负责人的确立与团队成员选择
        一、团队负责人的遴选
        二、团队成员选择
    第二节 不同场景中团队成员的角色扮演
        一、团队中的团队——研究小组中团队成员的角色扮演
        二、学术例会中团队成员的角色扮演
        三、学术年会中团队成员的角色扮演
        四、周五午餐会中团队成员的角色扮演
        五、角色扮演背后的秩序体系——具有组织特征的社团
    第三节 团队的冲突与愿景
        一、团队冲突的表现
        二、团队负责人的矛盾与困惑
        三、以“愿景”和“文化”化解“矛盾”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一、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组合
    二、徘徊于学术共同体、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知识生产模式带来的问题与冲突
    三、如何在冲突中追求卓越
    四、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10)第五届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 大会组织机构
    大会名誉主席:
    大会主席:
    大会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席:
    大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大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二) 大会实况
    大会报告摘要:
        1.重大自动化装备的进展
        2.川仪石化整体解决方案
        3.石油化工自动化 (信息化) 的几个新趋势
        4.储运自动化与信息化——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三) 全国煤化工专家组工作会议
(四) 炼油和储运自动化专题 (上)
    1.现代化炼油厂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
    2.磁致伸缩技术--大型成品油储罐液位高精度测量未来发展的方向
    3.福克斯波罗石化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4.浅谈雅克拉集气处理站安全仪表系统 (SIS) 设计
    5.Avenisense传感器在石油炼化及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炼油和储运自动化专题 (下)
    6.和利时公司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能力及高端应用
    7.青岛海天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8.Control Logix控制系统在罐区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9.正泰中自产品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
    10.福斯Star Pac3智能阀门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五) 化工 (煤化工) 自动化专题论坛 (上)
    1.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在粉煤加压气化装置中的应用
    2.透平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策略探讨
    3.鄂化54万吨合成氨95万吨尿素项目进口阀门维修
化工 (煤化工) 自动化专题论坛 (下)
    4.抗振型涡街流量计在煤化工中的典型应用
    5.宇通的标准化之路
    6.放射性液位计在HDPE装置中的应用
    7.梅索尼兰阀门煤化工行业解决方案
    8.让中国的测温技术更准确、更可靠
(六) 现场仪表与控制技术专题论坛
    1.海洋工况下调节阀的设计选型
    2.横河电机报警管理解决方案
    3.气体报警检测仪表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典型应用
    4.DCS与PLC的完美结合助力于锅炉FSSS
    5.液超声流量计在海上原油贸易交接计量中的应用
    6.新型氧化锆氧分析仪产品介绍
    7.温度元件技术新进展
(七)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自控与信息设计中心站换届工作会议
    会议由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副院长刘飞军主持, 共有全国油气田业主、设计院40余名代表参加。主要内容如下:
    主席:
    副主席:
(八) 石油化工控制阀的设计选用培训
(九) 石油化工防雷工程设计规范SH/T 3164-2012专题 (培训)
(十) 石油化工控制室设计规范SH/T3006-2012专题 (培训)
(十一) 展览区
(十二) “工装杯”石油化工自动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十三)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产品信息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授牌仪式
(十四) 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应用座谈会

四、架起科研与市场的金桥——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关系多源视角下校企协同创新强度测度研究[D]. 赵沙. 山西大学, 2020(12)
  • [2]历史建筑确定标准细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李东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4]浅谈阳离子改质剂皂化值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J]. 周丽华,季轩,韩春艳.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18(03)
  • [5]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J].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 中国工程咨询, 2009(Z1)
  • [6]第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获奖决定[J].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 2006(02)
  • [7]呼石化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D]. 吴胜利.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8]学术共同体、国家与市场 ——一个科研团队的知识生产模式研究[D]. 孙艳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9]国资改革再造A股[J]. 西南证券,长城证券. 资本市场, 2015(02)
  • [10]第五届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回顾[J]. 刘哲鸣,张龙,萨日娜,胡杰. 仪器仪表用户, 2014(03)

标签:;  ;  ;  ;  ;  

架起科研与市场的金桥——记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