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悬退矿压特征

“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悬退矿压特征

一、“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停撤面期间矿压显现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刘治国[1](2020)在《泥盖型煤层覆岩采动破坏规律及保水开采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榆神府矿区浅埋煤层顶板赋存有厚层的红黄土泥盖,其胶结性好、粘土矿物含量高、透水性差,使得覆岩采动破坏规律发生新变化,导水裂缝带多在泥盖层尖灭或受到抑制,目前许多学者并未深入认识这一点,在进行水体下开采论证、保水开采设计时,仍沿用厚基岩柱条件下裂采比进行计算,忽视了泥盖层的弥合隔水性,结果往往偏保守。因此有必要对浅埋薄基岩厚泥盖型煤层覆岩采动破坏规律进行研究,对于顶板水害防治与评价、保水开采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榆神府矿区郝家梁煤矿23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了浅埋薄基岩泥盖型煤层覆岩采动破坏规律的相关研究,并应用于保水开采实践。首先分析了榆神府矿区地层结构及其力学特性,提出了覆岩采动破坏的“泥盖效应”,对泥盖型粘性红、黄土试样进行了物理力学及水理性测试;其次采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覆岩采动裂隙现场实测与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等多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究了泥盖型煤层覆岩采动破坏规律;然后采用随机介质理论阐述了泥盖效应产生的机理,并对粘性红土层的采动隔水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最终提出一种泥盖型煤层防水保护煤柱尺寸优化设计新方法,并应用于郝家梁煤矿2301工作面开采实践,实现了保水开采的目的。有助于合理确定保护煤柱尺寸参数,以提高开采上限、增加资源回收率。论文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1)分析了榆神府矿区地层结构及其力学特性,提出了覆岩采动破坏“泥盖效应”概念,阐述了泥盖效应的本质在于泥盖层对导水裂缝发育的弥合修复作用,并将泥盖型煤层覆岩结构简化薄基岩厚泥盖型、薄基岩薄泥盖型、厚基岩薄泥盖型和厚基岩厚泥盖型等四种地质模型。(2)通过对粘性红、黄土试样进行物理力学及水理性测试,可知粘性红、黄土试样均含有较多的以绿泥石、伊利石和蒙脱石等为主的粘土矿物,均具有一定的内聚力和体积膨胀性,其抗剪强度高、抗裂能力强,且土体饱和渗透性系数小,具有透水性弱、隔水性良好的特征,这使得粘性土层下煤层开采覆岩采动破坏易产生泥盖效应。(3)覆岩采动裂隙发育的相似模拟试验表明:受泥盖层弥合修复作用,覆岩采动裂隙会经历“张开—闭合”的过程,且“两带”发育受粘性土层抑制性影响,发育不完整不充分、竖向没有明显的分带性,沿横向方向覆岩采动裂隙发育随基岩厚度变化呈分区性,覆岩采动变形破坏呈“整体式沉陷”的特点。(4)由泥盖型煤层覆岩采动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受泥盖型粘性土层抑制性影响,覆岩采动变形破坏程度减轻,阻止了覆岩塑性区进一步向上发育,覆岩“两带”发育高度降低、分布形态也发生变化,导水裂缝带“马鞍形”结构形态消失,且随基岩与泥盖层的起伏发生变化。(5)覆岩采动裂隙现场实测数据表明裂隙向上发育进入静乐组红土后,受粘性土层膨胀性高、可塑性强等特征的影响,裂隙逐渐发生闭合,上部裂隙导水性微弱,“两带”发育高度大大降低,采动裂隙发育程度也显着减轻,最终覆岩垮采比2.66,裂采比6.47.04。(6)分析指出泥盖型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具有周期来压步距短、静压小、动载大的特点,同时建立了近场顶板岩层覆岩破断力学模型,指出近场基本顶岩层无法形成“砌体梁”式铰接结构,转化为以“短悬臂梁”结构形式存在,解释了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7)阐述了覆岩采动破坏产生泥盖效应的机理,指出粘性土层发生变形破坏的前提是其由向下运动的空间和幅度,假设采动裂缝的张开-闭合发育过程与土层运动相一致,据此建立了粘性土层空间运动理论假设模型,采用随机介质理论计算了土体竖向下沉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土层内采动裂缝随土体竖向下沉位移的变化而发生张开-弥合的演化过程,同时提出可用土体内产生的拉应变评估采动裂缝的开裂程度。(8)基于流固耦合相似模拟试验对粘土隔水层的采动隔水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未受扰动状态下土体隔水性良好,开采扰动以后土体隔水性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土层遇水发生膨胀的特性,土层内采动裂缝会经历先张开后弥合的变化过程,土体的隔水性得到一定的恢复,土体的渗透性系数也会发生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最终给出了开采扰动阶段土体渗透性系数的经验公式,对于开采过程中土体渗透系数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9)指出泥盖效应作用下覆岩采动破坏易形成“泥盖弥合带”,弥合带的存在使得工作面在进行防水保护煤柱设计时可适当降低保护层留设厚度,将其应用于郝家梁煤矿2301工作面保水开采实践,通过GMS数值模拟和矿井涌水量实测数据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合理性,提高了工作面开采上限。

樊克松[2](2019)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时空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关于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影响采场矿压显现的近场顶板岩层的破断运动特征,另一方面是上方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以往的研究中多是针对两种现象单独进行研究,而将两者相结合展开研究的则较少,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因其开采尺度大、强度高,覆岩垮裂带高度大幅增加,将引起更高更大范围内的岩层结构运动参与影响采场矿压,使得采场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两者密切相关,因此极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索实现“采场矿压—岩层移动—地表沉陷”的有机统一。本文以大同矿区坚硬顶板条件下芦子沟煤矿310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时空关系的相关研究。首先应用KJ21煤矿顶板灾害预警系统,对3108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进行在线监测与分析,得到特厚煤层综放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应用CORS系统对地表变形进行了动态监测,得到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将现场观测数据相结合分析得到了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对应的时空关系。其次运用相似模拟试验和3DEC数值模拟研究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大空间采场覆岩结构动态演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得到了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关系的演化过程。然后提出了岩层运动的“裂缝带主控层”假说,分析了裂缝带主控层结构的破断特征及其运动规律,揭示了采场强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时空关系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一种基于远场周期来压预测地表动态下沉的方法和远近场相结合的坚硬顶板协同弱化控制技术,不仅有助于效减缓采场强矿压显现,也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地表动态下沉。论文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得到了特厚煤层综放采场矿压显现与地表裂缝发育对应的“时-空”关系。研究表明工作面以平均88.7m步距发生动载明显、持续时间长的周期性强矿压,上方地表同时以平均90.2m步距周期性出现分布密集发育明显的永久裂缝,工作面周期性强矿压与地表周期性分布裂缝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地表周期裂缝位置平均滞后来压位置65m,裂缝滞后角为79.5°,工作面在发生周期强矿压后3.5d(期间工作面推进5m),裂缝开始快速发育,裂缝的宽度和落差均迅速增加。(2)得到了特厚煤层综放采场矿压显现与地表下沉速度对应的“时-空”关系。研究表明工作面在发生第Ⅰ次强矿压后9d(期间工作面推进15.2m),或者在发生周期强矿压后4.1d(期间工作面推进6.5m),地表下沉量和下沉速度开始显着增大;地表最大下沉速度随工作面周期强矿压以90.33m的步距发生周期性波动变化;同时地表单点下沉速度受工作面周期强矿压的影响呈现多峰状波动特征,工作面周期强矿压对来压位置后方0151.3m范围内的地表影响较大,其中滞后来压位置87.8m的地表点受来压影响最为强烈。(3)基于相似模拟试验得到了特厚煤层开采大空间采场覆岩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近场顶板岩层以“悬臂梁+砌体梁”形式发生小结构小周期的破断,高位主关键层作为上覆岩层载荷的主要承载体,控制着上覆岩层直至地表的动态变形过程,将发生大结构大周期的失稳破断,一次大周期破断里又包含着近场顶板岩层的几次小周期破断。大空间采场、高强度开采条件下覆岩受采动影响的范围增加,采场上覆岩层活动剧烈,垮裂带高度增加,裂缝带可逐渐发育至地表,覆岩由传统“三带”破坏模式逐渐向“两带”转变。(4)通过离散元数值计算得到了特厚煤层综放采场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关系的演化过程:高位主关键层大结构的失稳破断,向上引起地表下沉值和下沉速度同步增大,向下导致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将工作面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密切结合到一起。同时进一步指出采厚影响工作面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的关联程度,随着一次开采厚度的增大,受开采扰动的覆岩范围增加,地表变形破坏更加严重,工作面矿压显现也更加强烈,导致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之间的关联性越高。(5)基于“黑箱模型”提出了大空间采场、高强度开采条件下覆岩运动的“裂缝带主控层”假说,作为判定采场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是否相关联的一种方法和途径。运用弹性薄板理论分析了裂缝带主控层结构的破断特征及其运动规律,依据伽辽金解法求解了结构的初次极限破断步距,指出裂缝带主控层结构以横向“O-X”型发生失稳破断,并进一步将断裂后结构划分为扇形断块和梯形断块,推导了块体结构的“S-R”稳定理论,给出了各块体发生滑落失稳和回转变形失稳的理论判据。(6)构建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大空间采场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指出近场基本顶岩层发生竖向“O-X”型小周期破断形成的“悬臂梁+砌体梁”结构和远场裂缝带主控层发生横向“O-X”型大周期破断,共同组成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大空间采场覆岩结构特征。(7)揭示了裂缝带主控层对采场强矿压显现的影响机理。指出扇形断块结构极易发生失稳,对工作面矿压显现有显着影响,高位扇形断块结构失稳后,会压覆下部的中位砌体梁结构和下位悬臂梁结构,使其提前折断,远近场岩层发生联动失稳效应促使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瞬时升高,进而引起工作面发生动载系数大、来压持续时间长的强矿压显现。(8)阐述了裂缝带主控层对地表变形的作用机制。指出梯形断块结构运动对上覆岩层至地表的变形破坏起主导作用,沿工作面倾向梯形断块呈裂隙体梁式铰接结构,块体结构是否稳定决定了地表变形的破坏程度。裂缝带主控层的大步距破断可引起上覆岩层发生不均衡性落差,发展至地表极易形成密集的台阶、地堑式永久裂缝;且结构的一次破断可使其控制范围内的覆岩发生同步变形,导致地表的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明显增大;同时结构破断向上引起的岩层移动与变形是一个随时间而发展的过程,传递至地表的速度取决于裂缝带主控层与地表的距离以及覆岩活动的剧烈程度。(9)基于矿山压力理论对特厚煤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动态变形规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依据采场周期来压修正的地表沉陷预测方法,不仅在理论上能够更精确地用于预测地表沉降的动态过程,在地面瓦斯抽采井的防范加固等工程应用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提出一种远近场相结合的坚硬顶板协同弱化控制技术,可实现对坚硬顶板岩层的弱化,减弱岩层整体强度和力学性能,减小裂缝带主控层结构的极限破断步距,防止裂缝带主控层结构发生大步距的横向“O-X”型破断,降低岩层破断时能量释放,达到减缓采场强矿压显现的目的。

范志忠[3](2019)在《大采高综采面围岩控制的尺度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国内大采高工作面普遍存在的煤壁片帮、漏顶、支架压垮等一系列围岩控制难题,论文选取了国内有代表性的10个不同赋存条件的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从围岩控制角度研究了大采高由于工作面长度、采高、煤层倾角、埋深、构造、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尺度效应。论文形成如下认识:在采高尺度上,研究得出煤体强度随采高增加呈对数曲线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认为煤样动载试验(SHPB)得出的峰值强度较单轴抗压强度更能准确反映现场煤体的稳定性;分别从应力变化和能量耗散角度对片帮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煤体最大水平主应力卸荷幅度与煤壁损伤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采场上方关键层挠度函数,得到了不同采高下支撑压力区应力场分布规律,量化了采高的尺度效应;通过对煤壁前方能量场进行模拟和反演,得到了不同采高煤壁损伤与能量释放幅度间的对应关系。在工作面长度尺度上,基于矿压显现的差异性,分别得出了浅埋煤层、深部开采、大倾角煤层、伪斜开采四种条件下工作面长度或倾角方向上的尺度效应;浅埋煤层方面,研究认为其工作面长度尺度效应不明显,围岩控制的关键在确保于工作面支护强度和推进速度的匹配性,将松散层载荷的传递效率定义为时间因子,实现了推进速度和工作面长度之间耦合作用的定量化分析;深部开采方面,研究认为其顶板压力随工作面长度增加呈典型的“双峰”或“多峰”分布,老顶关键层在工作面长度上表现为分区域折断特征,工作面大周期来压与瓦斯超限呈现一致性增减关系,工作面长度尺度效应较明显;大倾角开采方面,研究认为大倾角工作面存在“临界长度”,将工作面沿倾向分为充填段、易溃屈段和滑移段结构,进一步得出了大倾角工作面支护强度确定方法;伪斜开采方面,研究认为工作面存在临界伪斜角度,煤层倾角与工作面适用伪斜角呈指数曲线关系,煤层倾角越大,则适用伪斜条件的角度比例越小,工作面伪斜角度有其适用区间。对于多因素耦合围岩控制尺度效应分析方面,尝试建立了基于熵值理论的开采强度分析模型,采用属性识别法有效解决了工作面赋存条件和开采条件评价指标相邻区间的有序分割问题,实现了不同赋存条件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强度的横向对比,以及工作面围岩控制的多因素耦合尺度效应分析。在采场围岩失稳尺度效应监测与预警技术方面,研究建立了支架位态识别模型,通过位态的变化反演支架灾变前的荷载特征,提出了基于支架位态识别的预警指标体系与方法,试制了预警软件和硬件系统,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在阳煤集团一矿的8310、8303和81303三个不同赋存条件大采高工作面回采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王国洪[4](2016)在《王家岭煤矿首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国内以围岩力学性质测定为基础,矿压监测资料为辅助的采区巷道优化设计体系日益受到重视。采区矿压显现规律的观测不仅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而且能够验证工作面支架选型,并优化上下顺槽的巷道支护技术。因此,开展大采高工作面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矿井首采工作面的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测试和采场巷道矿压监测工作,对于提高巷道支护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巷道安全,降低支护成本,实现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保证我国煤炭工业的持续、安全发展,保障能源的安全供给具有重要工程指导价值。王家岭煤矿是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井田位于山西省保德县南部,处于河东煤田北部。王家岭煤矿属于保德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六大项目之一,是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重点建设工程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作为新建矿井,在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存在经验不足:一方面是煤岩体性质的相关数据缺乏造成巷道围岩支护方案设计时缺少参数选取的依据;另一方面缺少矿山压力实测数据,使得工作面支架选型、巷道围岩支护方案设计时的荷载无法准确计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顶板的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和相应的控制技术等方面,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必须针对具体条件进行具体研究。本文立足王家岭首采工作面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首采工作面矿压监测和围岩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矿山压力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对工作面采场矿压和巷道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合煤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地质构造特征,得到采场围岩运动特征,构建矿压资料基础数据库,所得成果服务于巷道围岩控制参数设计和合理性验证;通过工作面矿压数据的分析,在把握顶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以采场力学模型为基础,分析支架的合理性,提出支架选型的优化方案;从矿压角度分析现有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长度的合理性;通过现场实测监测数据分析和反馈,结合工作面围岩变形规律以及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得出巷道合理的支护形式与参数、煤柱的合理留设尺寸,为矿区持续、安全和高效的开采提供保证。本文主要获得以下五个方面成果:1.通过单轴、三轴和巴西劈裂实验测得王家岭煤岩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粘聚力和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为巷道支护提供依据。同时,根据XRD实验和SEM实验可知,煤层中以石英为主要矿物质,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反映了王家岭矿煤体有一定的强度,但膨胀性较大。顶板岩样石英高达39.5%,粘土矿物总量平均为54.2%,直接顶泥岩的结构较为松散,总体呈团块状,孔隙大,岩层不仅遇水易膨胀还容易垮落。因此,在巷道支护设计中必须考虑围岩的防水措施。2.从整个工作面阻力分析来压,具有中间略小、两端略高的特点,端头部位及相邻部位阻力波动较频繁,支架阻力应可以维持在40MPa左右;随着采高增加顶板运动更加充分,支架工作阻力分布更加均匀,随着采高增加,顶板来压步距减小,来压持续时间增加。覆岩层载荷随采高增加而增大,载荷分布规律为工作面中部大,两端小;上覆岩层的载荷随采高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开采初期随着顶板垮落次数增加,工作面载荷呈指数规律增加,支架强度有增大趋势;工作面应力集中系数随采高增加而减小,随垮落次数增加而增加。大采高工作面长度越大,所需要的工作阻力越大。加快采面推进速度,采面压力有所减弱,周期来压步距增大,有利于采场顶板管理。3.采用钻孔窥视分别对胶带巷及大断面切眼的顶板和两帮进行巷道围岩破碎范围的地质勘探,在胶带巷内,最大松动范围出现在切眼与巷道交汇处附近,该位置表现出多层松动的现象。距离切眼越远,松动圈数有减小的趋势,松动范围亦表现出缩小的趋势。但靠近端头位置,受应力集中影响,靠近煤壁处裂隙较为发育,需要加强对两端头的支护。4.经理论计算和工程类比综合分析认为王家岭煤矿放顶煤支架合理的支护参数为:选择ZF16000/23/43D型放顶煤液压支架,设计初撑力12818 kN(P=31.5MPa),工作阻力16000k N(P=39.3MPa),支护强度1.51.55MPa,中心距1.75 m(宽度),宽度1.661.86 m;根据本工作面实测支架阻力及下一个工作面实际开采需要,确定虽然当前支架具有一定富余能力,对支架架型并不做减小优化。5.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垮落波及范围大,老顶岩块不易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结构。顶板有明显的板破断特征,采面位移载荷大、两端位移小。工作面长度影响的覆岩运动规律研究表明:当工作面长度不同时,无论工作面前后,监测点的位移值随着工作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工作面采高-覆岩运动规律研究表明:上覆岩层的运动显现出随采高增加线性增加。工作面推进速度-覆岩运动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推进速度增大,上覆岩层位移减小。6.依据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得出首采工作面留设2025m煤柱较为合理。同时,在分析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合理选型,研究了基于工作面合理长度和综采设备选型配套的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关键技术研究,现场实施效果良好。

李子琛[5](2014)在《“三软”地层采场矿压规律研究与应用探讨》文中提出本文以龙口矿区特殊的"三软"地层为背景,把梁家煤矿开采二层煤和四层煤的采场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从研究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和特点入手,来指导采场围岩控制方面的实践经验。文章重点归纳了三个方面的分析:(1)探讨了软岩巷道变形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以及改善软岩巷道支护形式的实践;(2)探讨了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参数的研究,以及进行工作面支护及设备选型的实践;(3)探讨了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煤层协调开采期间的互扰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改善采动压巷道维护的实践。

刘攀龙,张鹏,石国生[6](2013)在《“三软”地层快速安撤面工艺优化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三软"地质条件下的安撤面工程,顶底板控制难度大、支架安撤隐患多,一直是制约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的难题之一,如果没有一套成熟的安撤面工艺技术来指导,就会造成工作面安撤面质量低、安撤面效率低、安撤面时间长、安撤面防灭火压力大,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运营极为不利。该文以介绍梁家煤矿矿压显现规律和安撤面期间生产实践为切入点,紧密围绕"三软"地层安撤面工艺技术优化这一焦点问题展开研究,在安擞面顶底板控制、运输系统优化、支架组装拆解工艺、切眼灌注砼地坪底板硬化技术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总结了一套具有粱煤特色的安全可靠、经济台理、技术可行的快速安撤面工艺优化技术,为"三软"地层、深部高应力采区、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撤面工程提供技术及经验借鉴,保证软岩安撤面工程达到本质安全。

杨岁寒[7](2011)在《“两软一硬”不稳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云煤二矿“两软一硬”不稳定煤层开采时出现的回采巷道压力大、煤壁片帮严重等矿压显现问题,以该矿22202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实验室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试、相似模拟实验、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实验室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定,得出了工作面顶底板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壁片帮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的综放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分布模型,并结合22202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计算出了煤壁前方塑性区宽度;其次,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得出了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垮落破断运移规律、应力分布规律及上三带高度;再次,通过现场实测,研究了工作面顶板来压情况、煤壁片帮情况,并对工作面支架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在实验室岩石物理参数测试和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对顶板进行了分级、分类;最后,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煤层厚度、推进距离、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分别与工作面围岩塑性区、超前应力分布规律及煤壁片帮的关系。同时,结合22202综放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适合该工作面防止或减缓煤壁片帮的有效措施。本文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指导该工作面后续生产实践,确保矿井安全高产高效生产,同时也为地质条件相似矿区的综放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邹玉龙,李子琛[8](2005)在《三软地层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与应用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岩矿井的采场围岩控制技术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煤矿生产建设的重点技术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普遍把软岩地层矿压显现与控制技术研究列为一项攻坚课题。本文以介绍梁家煤矿两个可采煤层的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和指导生产实践为切入点,对软岩地层如何开展矿压技术研究进行了探讨。

邢玉章[9](2004)在《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异常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异常是发生在综放采场的超出常规预计、对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危害的动压现象。针对近年来我国部分矿区多家综放采场发生的矿压显现异常现象,论文在大量现场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矿压显现异常进行了归纳分类。通过构建老顶结构及其运动形式的模型并对其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不同结构及运动形式下的力学平衡方程式。依据力学平衡条件,提出了老顶运动滑落失稳和回转失稳两种形式下综放采场发生矿压显现异常现象的条件。根据影响老顶运动规律变化的因素,提出了发生矿压显现异常的三种模式,并论证了不同模式下矿压显现异常的来压机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很好的解释了综放采场发生的矿压显现异常现象,使理论分析得到了证实。最后,论文给出了以预测、预报、预防为技术思路,采前精细预测、开采过程中对构造活化灾变与覆岩断裂灾变的动态实时监测以及加强现场顶板控制技术的超前预报与应用控制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徐永俊[10](2000)在《“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停撤面期间矿压显现特点》文中认为文章通过对龙口局首采综放工作面停撤面期间的矿压观测 ,针对停撤面时工作面的状态、支架运转工况、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作了总结分析 ,为今后类似条件煤层开采提供依据

二、“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停撤面期间矿压显现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停撤面期间矿压显现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泥盖型煤层覆岩采动破坏规律及保水开采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研究现状
        1.2.2 覆岩破坏规律研究现状
        1.2.3 采动隔水性研究现状
    1.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覆岩采动破坏的泥盖效应及地层结构分析
    2.1 厚松散层露头区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
    2.2 榆神府矿区地层结构及力学特性分析
        2.2.1 榆神府矿区地层结构特征
        2.2.2 覆岩工程力学特性分析
    2.3 泥盖效应的提出及工程地质概化模型的构建
        2.3.1 泥盖效应及其内涵
        2.3.2 工程地质概化模型的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泥盖型土层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试验研究
    3.1 粘土层矿物成分测定分析
    3.2 粘土隔水层的抗剪强度测试
        3.2.1 直剪试验的过程
        3.2.2 黄土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3.2.3 红土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3.2.4 黄土与红土试验结果对比
    3.3 粘土隔水层的膨胀性测试
        3.3.1 膨胀性测试的试验过程
        3.3.2 膨胀性测试结果分析
        3.3.3 红黄土试样膨胀性对比分析
    3.4 泥盖型土层三轴渗透性测试
        3.4.1 土体三轴渗透性测试的试验过程
        3.4.2 土体三轴渗透性测试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泥盖型煤层覆岩采动破坏规律研究
    4.1 郝家梁煤矿2301 工作面概况
    4.2 覆岩采动裂隙发育规律的相似模拟试验
        4.2.1 相似模拟试验设计
        4.2.2 相似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4.2.3 覆岩采动裂隙动态演化规律分析
    4.3 覆岩采动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
        4.3.1 覆岩采动破坏分布形态的FLAC数值模拟
        4.3.2 覆岩采动裂隙发育规律的UDEC数值模拟
    4.4 泥盖效应作用下覆岩采动裂隙现场实测研究
        4.4.1 分段注水法测试过程
        4.4.2 分段注水法结果分析
        4.4.3 数字化成像对照分析
    4.5 泥盖效应作用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4.5.1 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4.5.2 矿压显现机理分析
    4.6 泥盖型煤层覆岩采动破坏规律总结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覆岩泥盖效应产生机理及采动隔水性研究
    5.1 覆岩泥盖效应产生机理分析
        5.1.1 泥盖效应作用下覆岩结构特征
        5.1.2 泥盖效应产生机理分析
    5.2 基于流固耦合的粘土层采动隔水性试验研究
        5.2.1 采动隔水性试验过程
        5.2.2 采动隔水性试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泥盖型煤层覆岩保水开采实践
    6.1 郝家梁煤矿水文地质特征
    6.2 泥盖型煤层保水开采煤柱尺寸参数确定
    6.3 泥盖型防水煤岩柱留设条件下煤层开采水流场变化分析
        6.3.1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6.3.2 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拟合
        6.3.3 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的模拟结果分析
    6.4 浅埋薄基岩泥盖型煤层保水开采效果评价
        6.4.1 塌陷积水区下保水开采分析
        6.4.2 工作面涌水量实测数据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时空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发展现状
        1.2.2 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1.2.3 综放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1.2.4 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现状
    1.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特厚煤层综放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1 芦子沟煤矿3108 工作面概况
    2.2 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2.3 3108 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2.4 特厚煤层综放采场强矿压显现机理简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3.1 3108 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
        3.1.1 地表移动观测方法选择
        3.1.2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3.1.3 地表移动观测间隔
    3.2 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分析
        3.2.1 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
        3.2.2 地表移动角量参数求取
        3.2.3 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
    3.3 采动过程中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分析
        3.3.1 地表沿走向方向动态变形规律
        3.3.2 地表沿倾向方向动态变形规律
    3.4 地表采动裂缝分布发育规律
        3.4.1 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分析
        3.4.2 地表裂缝形成机理简析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时空关系分析
    4.1 3108 工作面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时空关系分析
        4.1.1 矿压显现与地表裂缝关系
        4.1.2 矿压显现与地表下沉速度关系
    4.2 特厚煤层综放采场覆岩结构动态演化规律的物理模拟研究
        4.2.1 相似模拟试验设计
        4.2.2 特厚煤层综放采场覆岩结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4.2.3 采厚对覆岩活动规律影响研究
    4.3 特厚煤层开采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4.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4.3.2 采场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关系的演化过程
        4.3.3 采场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关系的采厚效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采场强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时空关系形成机理分析
    5.1 裂缝带主控层假说
    5.2 裂缝带主控层结构失稳破断规律分析
        5.2.1 裂缝带主控层结构破断规律分析
        5.2.2 裂缝带主控层结构断裂后稳定性分析
        5.2.3 特厚煤层综放采场大空间覆岩结构特征
    5.3 裂缝带主控层结构对采场强矿压显现的影响机理
        5.3.1 扇形断块结构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
        5.3.2 梯形断块结构对临空巷道矿压显现的影响
    5.4 裂缝带主控层结构对地表变形的作用机制
        5.4.1 梯形断块结构稳定性及其响应分析
        5.4.2 覆岩运动对地表变形的作用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现场工程应用
    6.1 基于采场周期来压的地表动态下沉预计
        6.1.1 常用描述地表动态下沉的时间函数
        6.1.2 修正的函数模型建立
        6.1.3 函数模型的验证
        6.1.4 工程实际意义简析
    6.2 采场强矿压显现协同弱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6.2.1 5403 工作面基本概况
        6.2.2 远近场协同弱化控制技术
        6.2.3 矿压显现控制效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大采高综采面围岩控制的尺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大采高工作面尺度效应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技术水平
        1.2.1 煤岩强度的“尺寸效应”理论
        1.2.2 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结构及移动规律
        1.2.3 大采高综采矿压显现规律
        1.2.4 大采高煤壁片帮机理及支架-围岩关系
        1.2.5 极限开采强度理论
        1.2.6 工作面顶板监测及预警技术
    1.3 大采高高强度综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大采高综采煤壁片帮机理与采高尺度效应
    2.1 动静载作用下的煤样尺寸效应研究
        2.1.1 煤岩体强度的尺寸效应
        2.1.2 煤样的尺寸-强度效应
        2.1.3 煤样静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2.2 工作面开采煤壁卸荷的尺度效应研究
        2.2.1 脆性煤体开采卸荷特性
        2.2.2 高应力煤体卸荷损伤特征
        2.2.3 大采高煤壁卸荷裂纹扩容和发展过程
        2.2.4 卸荷片帮体特征及块度分布
    2.3 煤壁大面积失稳与能量耗散机理研究
        2.3.1 煤壁前方能量聚集和转移机理
        2.3.2 煤壁损伤能量耗散机制数值分析
        2.3.3 脆性煤体大采高煤壁变形监测及片帮判识
    2.4 小结
3 大采高综采矿压显现特征与工作面长度尺度效应
    3.1 浅埋煤层工作面长度的尺度效应
        3.1.1 浅埋松散层变形力学特性
        3.1.2 松散层载荷传递效应分析
        3.1.3 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3.2 深部开采工作面长度的尺度效应
        3.2.1 深井开采三边固支板模型
        3.2.2 工作面倾向方向尺度效应研究
        3.2.3 深井超长工作面顶板断裂特征与矿压特征
    3.3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长度的尺度效应
        3.3.1 大倾角厚煤层工作面顶板垮落特征
        3.3.2 大倾角工作面顶板结构模型
        3.3.3 大倾角开采工作面倾向长度的临界效应
    3.4 大倾角伪斜开采的尺度效应
        3.4.1 伪斜开采围岩失稳特征
        3.4.2 伪斜开采工作面设备上窜下滑机理
        3.4.3 工作面伪斜角度的尺度效应
    3.5 小结
4 多因素耦合条件下围岩控制尺度效应分析方法
    4.1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开采强度分析的必要性
    4.2 大采高工作面多因素耦合开采强度分析方法
        4.2.1 开采强度评价方法
        4.2.2 基于熵权属性识别法开采强度分析模型
        4.2.3 工作面开采强度样本库建立
        4.2.4 极限开采强度及参数确定
    4.3 国内大采高矿井开采强度评价
    4.4 小结
5 大采高综采围岩失稳尺度效应监测与预警技术
    5.1 综采面顶板灾害监测技术
        5.1.1 高强度开采顶板事故特征
        5.1.2 常规工作面矿压监测技术
        5.1.3 特殊条件下矿压显现
    5.2 综采支架位态分析模型
        5.2.1 支架极端位态受力分析
        5.2.2 支架位态模型分析
        5.2.3 预警指标分析
    5.3 工作面顶板灾害预警技术研究
        5.3.1 顶板灾害预警指标体系
        5.3.2 顶板灾害预警系统试制
        5.3.3 实例分析及应用
    5.4 小结
6 极复杂煤层围岩控制尺度效应现场应用
    6.1 工作面开采条件
        6.1.1 工作面赋存条件
        6.1.2 工作面顶底板条件
        6.1.3 大采高工作面设备配套
    6.2 围岩控制主控因素分析
        6.2.1 煤层及顶板结构分析
        6.2.2 煤层倾角
        6.2.3 地质构造
    6.3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尺度效应分析
        6.3.1 大采高工作面推进速度分析
        6.3.2 大采高工作面片帮冒顶
        6.3.3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6.3.4 顶板及覆岩垮落结构特征分析
        6.3.5 瓦斯不均衡涌出分析
        6.3.6 大采高综采开采强度评价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王家岭煤矿首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汇总
        1.2.1 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理论研究现状
        1.2.2 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3 大采高综放开采研究现状
        1.2.4 大采高综放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特征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工作总体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总体思路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王家岭矿区工程背景概况
    2.1 王家岭矿概况
        2.1.1 矿区位置与交通
        2.1.2 地质构造特征
        2.1.3 地层发育特征
        2.1.4 煤层发育概况
        2.1.5 煤质
    2.2 王家岭矿水文地质特征
        2.2.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2.2 矿井水文类型
    2.3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2.3.1 可采煤层顶底板性质
        2.3.2 瓦斯
        2.3.3 煤尘
        2.3.4 自燃倾向
        2.3.5 地温
    2.4 王家岭矿首采工作面概况
        2.4.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2.4.2 煤层赋存特性及顶底板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作面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3.1 煤岩实验样本概况
        3.1.1 取样地点
        3.1.2 取样煤层概况
    3.2 煤岩体宏观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3.2.1 单轴压缩变形实验
        3.2.2 三轴压缩实验
        3.2.3 抗拉劈裂实验
        3.2.4 抗剪实验
        3.2.5 岩石密度实验
    3.3 煤岩细观结构特性
        3.3.1 煤岩细观结构特征的X射线衍射分析
        3.3.2 煤岩体扫描电镜SEM细观结构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4.1 工作面采高影响的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4.1.1 支护阻力-采高的规律研究
        4.1.2 覆岩层载荷-采高的规律研究
        4.1.3 工作面应力集中系数-采高的规律研究
    4.2 工作面长度影响的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4.2.1 工作面长度影响的矿压显现规律
        4.2.2 工作面长度影响的矿压显现规律
    4.3 采面开挖速度影响的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4.3.1 采面开挖速度影响的矿压显现规律现场实测
        4.3.2 采面开挖速度产生的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4 顺槽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4.4.1 研究方法及测站布置
        4.4.2 顶底板移近量研究
        4.4.3 巷道两帮收敛量研究
        4.4.4 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采高采场覆岩运动规律研究
    5.1 大采高典型采场覆岩运动特征
        5.1.1 采场覆岩结构特征的二维相似模拟研究
        5.1.2 采场覆岩结构特征的三维相似模拟研究
    5.2 采高变化对位移分布规律影响
        5.2.1 位移分布基本规律
        5.2.2 不同采高位移分布规律
        5.2.3 不同采高、不同开采步的位移演化规律
    5.3 工作面宽度变化对位移分布规律影响
    5.4 不同开采强度对于位移分布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采高工作面采区优化技术研究
    6.1 基于数值模拟的工作面合理长度研究
        6.1.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6.1.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6.1.3 不同工作面长度条件下顶板冒落高度
        6.1.4 不同工作面长度对矿压显现规律影响
    6.2 王家岭矿综放工作面垮带高度综合分析
        6.2.1 综放工作面长度优化力学模型分析
        6.2.2 综放工作面长度经济技术预测
        6.2.3 王家岭矿综放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6.3 王家岭矿巷道支护设计及优化
        6.3.1 现有巷道支护
        6.3.2 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6.4 煤柱宽度优化
        6.4.1 煤柱宽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6.4.2 工作面合理煤柱尺寸确定
        6.4.3 巷道支护与煤柱尺寸间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采高工作面支架选型提高回收率关键技术研究
    7.1 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的选型优化
        7.1.1 首采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及支架选型
        7.1.2 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的优化
        7.1.3 采煤机的选取
    7.2 工作面长度优化
        7.2.1 工作面长度优化依据
        7.2.2 工作面长度优化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5)“三软”地层采场矿压规律研究与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概况
2 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与指导生产实践
    2.1 软岩巷道变形规律的研究
        2.1.1 变形规律特性曲线
        2.1.2 不同阶段巷道矿压显现要素汇总表
        2.1.3 在巷道支护实践中的应用
    2.2 工作面矿压显现的研究
        2.2.1 工作面支护强度
        2.2.2 活柱缩量
        2.2.3 底板比压
        2.2.4在设备选型中的应用
    2.3 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研究
        2.3.1 顶板运动特征 (表4)
        2.3.2 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及采后覆岩运动稳定期
        2.3.3 二层煤与四层煤开采互扰性研究
        2.3.4 矿压控制实践
3 结语

(7)“两软一硬”不稳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1.2.3 煤壁片帮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煤岩物理参数测试及煤壁片帮机理分析
    2.1 矿井概况
        2.1.1 井田位置与交通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井田地层
        2.1.4 含煤地层
    2.2 围岩物理参数测定
        2.2.1 取样地点及主要实验设备
        2.2.2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2.3 工作面围岩体强度参数计算
        2.3.1 岩石与岩体参数的关系
        2.3.2 岩体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
        2.3.3 煤体弹性模量与坚固系数的关系
        2.3.4 岩体强度参数
    2.4 煤壁片帮机理分析
        2.4.1 煤体的变形破坏过程和本构关系
        2.4.2 煤壁前方煤体变形区域划分
        2.4.3 煤壁前方塑性区宽度的分析计算
        2.4.4 煤壁片帮破坏形式分析
    2.5 煤壁片帮的影响因素分析
        2.5.1 自然条件
        2.5.2 采高的影响
        2.5.3 支架阻力的影响
        2.5.4 煤体的破裂角及节理面倾角的影响
        2.5.5 老顶回转角的影响
        2.5.6 停采时间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破断规律的相似模拟研究
    3.1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原理
        3.1.1 相似模拟试验理论
        3.1.2 相似准则
    3.2 相似模拟实验设计
        3.2.1 工作面地质状况
        3.2.2 相似材料的选取
        3.2.3 相似系数的确定
    3.3 模型的制作过程
        3.3.1 相似材料及配比及用量
        3.3.2 模型的制作
        3.3.3 试验模型的加载
        3.3.4 测点的布置及观测方法
    3.4 实验现象描述
    3.5 实验数据分析
        3.5.1 上覆岩层下沉规律分析
        3.5.2 上覆岩层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综放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4.1 工作面概况
    4.2 工作面及回采巷道矿压观测方案
        4.2.1 观测目的
        4.2.2 观测内容
        4.2.3 测站布置
        4.2.4 观测仪器
        4.2.5 观测方法
    4.3 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4.4 工作面支架的阻力分布及适应性分析
        4.4.1 初撑力分布规律
        4.4.2 循环末阻力分布规律
        4.4.3 时间加权工作阻力分布规律
        4.4.4 支架适应性分析
    4.5 回采巷道矿压显现实测及分析
        4.5.1 回采巷围岩变形观测
        4.5.2 煤体应力监测
        4.5.3 超前支护单体支柱工作载荷监测
        4.5.4 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4.6 煤层顶板稳定性分类
        4.6.1 直接顶的稳定性分类
        4.6.2 老顶的稳定性分级
    4.7 煤壁片帮的观测
    4.8 本章小结
5 综放面煤壁片帮数值模拟研究
    5.1 模拟软件的介绍
    5.2 模型的构建
    5.3 数值模拟方案
    5.4 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
        5.4.1 不同煤层厚度下煤壁片帮模拟结果分析
        5.4.2 不同推进距离煤壁片帮模拟结果分析
        5.4.3 不同支架工作阻力煤壁片帮模拟结果分析
    5.5 煤壁片帮的控制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异常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综述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1.2 综放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3 放顶煤采场矿山压力理论的国内外现状
    1.4 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1.7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2 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异常现象
    2.1 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异常的内涵
    2.2 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异常现象
    2.3 矿压显现异常现象的分类
    2.4 小结
3 综放开采技术对采场矿压显现的影响
    3.1 综放采场顶板结构及支围关系
    3.2 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3.3 覆岩裂隙发展高度和覆岩系统的稳定性
    3.4 小结
4 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异常机理
    4.1 工作面老顶运动及失稳形式
    4.2 老顶滑落失稳状态下发生矿压显现异常的条件
    4.3 老顶回转失稳状态下发生矿压显现异常现象的条件
    4.4 老顶冲击导致支架损坏
    4.5 异常来压机理的模式
    4.6 小结
5 鲍店矿5308工作面矿压显现异常现象分析
    5.1 5308工作面概况
    5.2 工作面设备配套
    5.3 支护强度验算
    5.4 5308工作面生产基本情况
    5.5 工作面矿压显现异常情况
    5.6 鲍店矿5308工作面矿压显现异常分析
    5.7 矿压显现异常时采取的应急措施
    5.8 小结
6 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异常综合防治措施
    6.1 覆岩赋存及破坏形态的预测、预报
    6.2 覆岩灾变的预防
    6.3 矿压显现异常的处理
    6.4 小结
7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和科研经历

(10)“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停撤面期间矿压显现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停面期间工作面矿压显现及分析
    2.1 支架运转工况分析
    2.2 活柱下缩量
    2.3 基本架、端头架、过渡架支护阻力
3 撤面期间矿压显现特点及分析
    3.1 停面初期 (停面后3d内)
    3.2 稳定期
    3.3 动压影响期
    3.4 邻架剧烈影响
        3.4.1 支架实际支护强度不足
        3.4.2 停面时工作面压力较大
        3.4.3 支架工作阻力调定值偏低
4 停面与撤面期间矿压显现对比
    4.1 支架控顶距及实际支护强度
    4.2 活柱下缩速率
    4.3 钻底及底鼓
5 结论与建议

四、“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停撤面期间矿压显现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泥盖型煤层覆岩采动破坏规律及保水开采应用研究[D]. 刘治国.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08)
  • [2]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与地表变形时空关系研究[D]. 樊克松.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19(09)
  • [3]大采高综采面围岩控制的尺度效应研究[D]. 范志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2)
  • [4]王家岭煤矿首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及关键技术研究[D]. 王国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7)
  • [5]“三软”地层采场矿压规律研究与应用探讨[J]. 李子琛. 山东煤炭科技, 2014(07)
  • [6]“三软”地层快速安撤面工艺优化技术[A]. 刘攀龙,张鹏,石国生. 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3(总第156期)
  • [7]“两软一硬”不稳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D]. 杨岁寒. 河南理工大学, 2011(10)
  • [8]三软地层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与应用实践[A]. 邹玉龙,李子琛. 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 2005
  • [9]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异常机理的研究[D]. 邢玉章. 山东科技大学, 2004(01)
  • [10]“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停撤面期间矿压显现特点[J]. 徐永俊. 煤矿开采, 2000(S1)

标签:;  ;  ;  ;  ;  

“三软”地层综放工作面悬退矿压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