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经济制度、政策及效果比较研究

港台经济制度、政策及效果比较研究

一、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杰[1](2011)在《沿海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港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伴随着近年来港口的大力建设,我国沿海港口的运力已从改革开放前的严重不足转变为基本满足需求,而且部分专业码头已经出现过剩。中国港口建设的热潮刚刚兴起,还未造成严重的后果,及时开展预警研究,通过宏观政策调整港口建设节奏是可行的。本文综合运用运输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沿海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前港口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从历史角度考察了美国、英国、韩国、日本4个经济发达国家港口吞吐量增长的演变过程,对以上国家在相同经济阶段港口吞吐量变化呈现的规律性进行了归纳分析,对照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当前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所处的阶段进行定位。第二,本文对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回顾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历程及其国民经济背景,结合运输经济学理论,研究沿海港口资源的时间配置模式;通过构建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要素关系的模糊认知图,分析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影响我国沿海港口规模的主要经济要素;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港口航运业对不同产品部门的依存度;最后引入回归分析,研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港口吞吐量增长中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的贡献。第三,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港口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趋势分析、回归预测、弹性系数等方法对港口吞吐量进行了简单预测并对预测精度进行了分析;根据吞吐量与各经济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建立精度较高的LM-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对预测结果进行了修正,通过比较需求预测结果与规划供给能力,对沿海港口的供需平衡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了港口产能过剩可能产生的危害。最后,本文以福建省沿海港口和煤炭专业码头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典型地区与典型专业码头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研究。基于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以及对福建省港口和煤炭专业码头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的调控建议。

李露[2](2010)在《“大中华经济圈”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 ——基于趋同理论的视角》文中认为面对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长,东亚地区也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无论从全球战略,还是从地区战略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建立以其自身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战略目标主要是在两岸四地间建立一个“大中华经济圈”,其发展前景将影响整个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发展格局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大中华经济圈”的发展问题,成为当前我们关注的重大课题。从实践来看,无论是建立南南型的一体化组织,还是建立南北型的一体化组织;无论是为了消除贸易障碍,还是促进经贸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缩小经济差距。而当前,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趋同,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鉴于此,我们试图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大中华经济圈”四经济体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变化趋势以及缩小这种差距的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本文以1985-2008年四经济体的实际人均GDP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具有较强解释力的趋同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了截面数据分析方法和时序数据分析方法,从“大中华经济圈”经济增长的。趋同、p趋同、随机趋同多个角度,对四经济体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据此较全面地考察了其经济增长的趋同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四经济体间不存在长期的绝对趋同,但却存在明显的条件趋同。这样,本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大中华经济圈”经济增长趋同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政策以增强“大中华经济圈”整体实力,缩小四经济体间经济差距提供借鉴。

宫玲玲[3](2008)在《中韩出口市场重合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合作与发展成为中韩最为关注的方面。但是,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中韩前9大出口市场有8个是重合的,这8个重合市场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东盟、香港、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其中美国、欧盟、日本、香港、东盟5大市场占中国出口比重75.8%,占韩国出口比重56.9%,中韩出口市场呈现高度重合的现状。作为中韩两国重合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市场,美国、欧盟、日本在中韩出口市场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中韩在美日欧市场上存在出口重合情况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船舶等几类产品上,两国此类产品的出口竞争也显得越加激烈。事实上,中韩相似的“以出口为导向,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先出口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后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在IT、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等各个领域相同或类似的科技发展战略、积极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贸易政策、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迅速提高等各方面的原因,使中韩出现了出口市场高度重合的现状,两国之间的竞争呈现越来越激烈的态势。这种竞争必然会影响两国经济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因此全面合作是两国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全面的合作,使两国由贸易的短期合作发展为长期合作,由局部合作发展到全面合作,由竞争关系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使中韩两国最终实现双赢的目标。

金戈[4](2008)在《潮涌现象与政府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以港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政府是否主导产业结构变迁将其划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并提出发展中经济更适于采取强制性变迁。这是因为发展中经济如果采取诱致性变迁,往往会导致"潮涌现象",而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则能够顺利促进产业升级。港台两地二战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刘才明[5](2003)在《经济利益视角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兼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文中研究说明国际直接投资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年轻的话题其老生常谈在于国际直接投 资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也比较丰富如有垄 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周期理论折衷理论等等 其年轻则在于20 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全球FDI区域 分布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全球FDI的产业分布进一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 保险等服务业集中FDI的投资主体集团化FDI的投资方式逐渐多样化等等 因而需要理论上的创新来解释这些新特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已 经加入WTO 的背景下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具有越来越重要的 意义 因此 本文的选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除导论之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渊源从理论 上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说明了从经济利益角度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是理 论创新的必然第二章对对外直接投资利益作了概述性的描述并且阐述了对外 直接投资利益的前提来源实现方式制约因素等第三章对中国的对外直接 投资问题展开了实证的研究指出了中国当前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 因在于利益目标的定位错误直接原因则是在主体选择行业选择区位选择及 进入方式选择方面的偏差第四章比较分析了美国与日本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方 面的经验教训以及给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第五章对如何发展中国的 对外直接投资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突破了经济学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性的分析 与描述从经济利益的视角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较为全面的探讨了对外直 接投资的本质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分类前提源泉实现机制和制约因素等 其次 论文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要推动政府与企业共同走出去 第三 本文 提出评判企业能否走出去的标准不是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或企业规模的大小 而应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应推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共同走出去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研究的尝试性以及作者能力方面的局限文章仍有 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张冰[6](2001)在《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香港和台湾的经济成就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注意到,港台在历史、民族、文化、地理位置等背景因素上相同或相似,但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经济体制。 本文是一篇对于港台经济的比较研究,它以比较港台的经济体制为核心,进而比较港台在不同经济体制、政策下所产生的不同经济效果,包括三个方面:1)产业结构及其变迁;2)由经济增长、效率、公平、稳定四项标准组成的经济指标体系;3)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所表现出来的抗风险能力。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1)总结港台经济发展的经验;2)增进我们对于不同经济体制的一般性理解。

二、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沿海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定位与研究意义
        1.2.1 选题定位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2.1.1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
        2.1.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内需求和生产结构的变化
    2.2 运输经济学相关理论
        2.2.1 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
        2.2.2 运输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适应性
        2.2.3 运输资源的时间配置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沿海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关系的规律性研究
    3.1 本章的逻辑结构及数据说明
    3.2 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演变趋势的国际比较
        3.2.1 主要发达国家港口吞吐量增长演变趋势分析
        3.2.2 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演变趋势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定量研究
    4.1 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特征
        4.1.1 我国沿海港口发展历程及对应的国民经济背景
        4.1.2 我国沿海港口资源的时间配置模式
    4.2 影响港口吞吐量的经济要素分类与筛选
        4.2.1 影响因素分类
        4.2.2 各类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研究
        4.2.3 影响需求的经济因素筛选
    4.3 国民经济要素对港口吞吐量影响的综合分析
        4.3.1 模糊认知图的基本原理
        4.3.2 模糊认知图的建模过程
        4.3.3 模糊认知图的推理学习过程
        4.3.4 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要素关系的模糊认知模型
    4.4 经济要素的数量性和结构性影响的作用分析
        4.4.1 港口吞吐量增长的结构因素测算
        4.4.2 港口吞吐量增长的经济总量贡献与产业结构贡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预测与供需平衡研究
    5.1 沿海港口吞吐量预测
        5.1.1 沿海港口吞吐量数据采集及预测方法的选择
        5.1.2 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定量预测
        5.1.3 预测结果的定性修正
        5.1.4 预测结果的评价
    5.2 我国沿海港口供给能力分析
        5.2.1 我国沿海港口的建设现状
        5.2.2 我国沿海港口规划供给能力
    5.3 我国港口供需平衡分析
    5.4 沿海港口建设规模过度扩张的危害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6.1 典型地区的港口供需平衡分析
        6.1.1 福建省沿海港口的供需平衡分析
    6.2 煤炭专业码头供需平衡分析
        6.2.1 煤炭的产销分布
        6.2.2 煤炭运输通道分析
        6.2.3 北方主要港口煤炭下水量预测
        6.2.4 港口煤炭运输能力适应性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及调控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沿海港口发展的调控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及港口吞吐量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2)“大中华经济圈”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 ——基于趋同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文主要内容、写作方法及创新点
        一、本文主要内容和框架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难点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趋同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趋同"的基本含义
        二、趋同的类型
        三、趋同理论的检验
    第二节 关于"大中华经济圈"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大中华经济圈"基本特征与发展前景
    第一节 "大中华经济圈"的内涵、特点
        一、"大中华经济圈"的界定
        二、"大中华经济圈"的特点
    第二节 "大中华经济圈"发展前景展望
        一、"大中华经济圈"的起点——CEPA
        二、"大中华经济圈"经贸发展的前景分析
第四章 "大中华经济圈"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
    第一节 趋同理论概述
        一、σ趋同理论概述
        二、β趋同理论概述
        三、随机趋同理论研究
        四、σ趋同、β趋同与随机趋同的关系
    第二节 "大中华经济圈"经济增长趋同研究
        一、σ趋同检验
        二、β趋同检验
        三、随机趋同检验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大中华经济圈"经济增长趋同的路径分析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大中华经济圈"经济增长趋同的路径分析
        一、趋同路径分析的方法介绍
        二、"大中华经济圈"经济增长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3)中韩出口市场重合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3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韩出口市场重合性分析
    2.1 中韩出口市场格局分析
        2.1.1 中国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
        2.1.2 韩国不均衡的出口市场格局
        2.1.3 中韩出口市场格局对比
    2.2 中韩出口市场重合性的验证
    2.3 中韩在主要出口市场的重合性分析
        2.3.1 中韩在美国市场的重合性
        2.3.2 中韩在欧盟市场的重合性
        2.3.3 中韩在日本市场的重合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韩出口市场重合原因分析
    3.1 中韩发展模式相似
        3.1.1 韩国以出口导向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3.1.2 中国以奖出限入为主的发展模式
    3.2 中韩出口结构趋同
    3.3 中韩科技发展战略重合
        3.3.1 韩国“走出去请进来”的科技发展战略
        3.3.2 中国“重视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
    3.4 中韩贸易政策与导向重合
        3.4.1 韩国“振兴出口”的贸易政策
        3.4.2 中国“逐步实现自由化”的贸易政策
    3.5 中国产品竞争力迅速提高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韩在市场重合中实现双赢的策略研究
    4.1 重视政府层面的合作,实现政府导向与市场对接
        4.1.1 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
        4.1.2 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合作
        4.1.3 价格控制方面的合作
    4.2 加强重点产业层面的合作,为两国带来规模效益
        4.2.1 电子工业合作
        4.2.2 机械工业合作
        4.2.3 纺织工业合作
        4.2.4 石油化工合作
    4.3 建立企业层面的合作,使两国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4.3.1 建立中韩企业战略联盟
        4.3.2 针对技术壁垒,实行标准化战略
        4.3.3 加强品牌意识,大力发展差异产品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潮涌现象与政府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以港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产业结构变迁的分析框架与潮涌现象
三、港台产业结构的变迁
    (一) 台湾的产业结构变迁
    (二) 香港的产业结构变迁
四、结论与启示

(5)经济利益视角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兼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 论文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基本内容
    三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演进分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投资理论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2.1 古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 微观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3 宏观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新进展
        3.1 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3.2 竞争优势理论
        3.3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3.4 战略管理组织理论
    第四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价
        4.1 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投资理论的评价
        4.2 对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价
        4.3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创新经济利益视角的研究
第二章 经济利益视角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范畴
        1.1 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定义与分类
        1.2 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前提
        1.3 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源泉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实现机制
        2.1 全球利益的实现机制
        2.2 投资国利益的实现机制
        2.3 东道国利益的实现机制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利益的制约因素
        3.1 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供给约束
        3.2 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选择约束
        3.3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约束
        3.4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约束
        3.5 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进入方式约束
第三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
        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1 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2.2 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2.3 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四章 美日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美日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机制比较
        1.1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体系
        1.2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体制
        1.3 美日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制的比较与启示
    第二节 美日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选择的比较
        2.1 美国投资主体的私人化大型化
        2.2 日本大中小企业结合的群体型投资主体
        2.3 美日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第三节 美日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的比较
        3.1 美国FDI的区域分布特征
        3.2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3.3 美日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的启示
    第四节 美日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比较与借鉴
        4.1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分析
        4.2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分析
        4.3 美日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经验
    第五节 美日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5.1 美国跨国公司的控股策略
        5.2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进入方式
        5.3 美日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方式的经验
第五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创新
        1.1 制度创新的目标是推动政府与企业共同走出去
        1.2 我国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职能创新
        1.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府扶持制度创新
    第二节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再造
        2.1 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是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选择的依据
        2.2 形成国有与民营大型集团与中小企业共同走出去的格局
        2.3 大型综合性产业经济集团是投资主体组织形式创新的方向
    第三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3.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战略目标取向
        3.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总体战略
        3.3 不同区域的投资战略
    第四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对策建议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模式选择的基准
        4.2 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4.3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与区位选择相结合
    第五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进入方式
        5.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股权模式的影响诸因素分析
        5.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进入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6)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0.1 比较研究提出的背景
    0.2 比较研究的结构
    0.3 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市场经济体制的划分及理论综述
    1.1 三类市场经济体制的划分
    1.2 三类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性:理论综述
        1.2.1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1.2.2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稳定调节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1.2.3 产业政策理论——产业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1.2.3.1 产业政策的性质、目标及分类
        1.2.3.2 产业政策与市场
        1.2.3.3 日本的产业政策理论
    1.3 小结
第二章 港台人文地理比较
    2.1 香港人文地理
        2.1.1 地理环境
        2.1.2 历史变迁
        2.1.3 文化形态
    2.2 台湾人文地理
        2.2.1 地理环境
        2.2.2 历史变迁
        2.2.3 文化形态
    2.3 小结
第三章 港台经济体制、政策比较
    3.1 定义经济体制
    3.2 港台经济体制之比较
        3.2.1 香港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3.2.2 台湾的产业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
        3.2.3 香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台湾产业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3.3 港台经济政策之比较
        3.3.1 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的地位
        3.3.2 香港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3.3.2.1 从“不干预”政策到“积极不干预”政策的演变
        3.3.2.2 “积极不干预”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3.3.3 台湾的产业导向型经济政策
        3.3.3.1 台湾当局的经济计划
        3.3.3.2 台湾的产业政策
        3.3.3.3 台湾经济的自由化进程
        3.3.4 港台经济政策及政府职能的比较
    3.4 小结
第四章 港台产业结构比较
    4.1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
        4.1.1 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4.1.2 一个产业结构变迁的模型
    4.2 港台产业结构变迁比较
        4.2.1 香港产业结构变迁
        4.2.2 台湾产业结构变迁
    4.3 小结──港台产业结构比较
第五章 港台经济体制之各项指标比较
    5.1 经济指标体系的选择
    5.2 经济增长
    5.3 经济效率
    5.4 经济公平
    5.5 经济稳定
    5.6 小结
第六章 1997—9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港台经济比较
    6.1 1997—98年金融危机概述
    6.2 港台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从金融层面比较
        6.2.1 港台金融层面的表现比较
        6.2.2 港台金融层面对抗金融危机的能力比较
    6.3 港台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从生产实质层面比较
        6.3.1 经济增长比较
        6.3.2 通货膨胀率比较
        6.3.3 失业率比较
        6.3.4 危机后的复苏
    6.4 深层次的比较
        6.4.1 进出口贸易变动比较
        6.4.2 金融危机期间的港台产业结构变动比较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港台经济体制的潜质分析
    7.2 港台经济体制的趋同倾向
    7.3 对我们的借鉴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沿海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关系研究[D]. 黄杰. 大连海事大学, 2011(10)
  • [2]“大中华经济圈”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 ——基于趋同理论的视角[D]. 李露. 浙江工商大学, 2010(11)
  • [3]中韩出口市场重合性问题研究[D]. 宫玲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2)
  • [4]潮涌现象与政府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以港台为例[J]. 金戈. 亚太经济, 2008(02)
  • [5]经济利益视角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兼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D]. 刘才明. 复旦大学, 2003(02)
  • [6]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D]. 张冰. 浙江工业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港台经济制度、政策及效果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