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治疗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与思路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与思路

一、邓铁涛教授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与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况时祥,张树森,李王杏安[1](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50年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国际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中西医结合治疗MG的报道以来,迄今已走过近50年历程,在本病的治疗思路、治疗方法、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促进了治疗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复习文献基础上对近5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MG概况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期对进一步提高本病临床治疗及研究水平有所裨益。1中西医结合治疗MG 50年回顾1.1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50年代已有中医药治疗MG的个案报道[1]。

苗艳敏[2](2021)在《岭南医家痿证论治学术源流及临证经验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岭南地处祖国南海之滨,土卑地湿,湿热蕴蒸,易致痿证多发。独特的地理环境亦富产对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的的岭南草药。历代岭南医家对痿证的论治不乏真知灼见,有研究价值。本研究尝试整理历代岭南医家痿证论治经验,挖掘治痿岭南草药,以期为痿证的现代治疗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理论评述与数据挖掘法相结合。文献研究:包括资料查找、鉴别和整理。将搜集到的一手资料拍照保存,整理成word文档,按照历史阶段汇编整理。本研究方法着重阅读的是相关古籍原着。现代痿证论治则以知网和图书馆搜集医案医论为主。理论述评:采用传统阐释、病证分析、追根溯源、横纵向对比、归类总结等方式,对岭南医家认识痿证历程和痿证论治学术源流进行梳理,探索其学术内涵及临床价值。数据挖掘:对临床诊治痿证患者的一手资料,整理筛选,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进行多维分析,挖掘用药特点,分析痿证治疗的临证经验。结果:共查阅古籍约121本,与痿证相关的岭南医籍共42本。明以前主要有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李珣《海药本草》、元·释继洪《岭南卫生方》《澹寮集验方》、明·盛端明《程斋医抄秘本》等。清代医着最多,占29本,主要有叶茶山《采艾编翼》、刘渊《医学纂要》、何梦瑶《医碥》、郭元峰《脉如》、黄岩《医学精要》、邓友凤《虚痨立卓》、潘名熊《叶案括要》、陈耀辰《南医辨论》、陈珍阁《医纲总枢》等,民国时期主要有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等。论文第一部分为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痿证论治文献古籍梳理,主要从痿证病名病位认识、病因病机、治疗及治痿南药等方面进行梳理,结果如下:1.病名和病位: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痿证的认识逐渐具体和深化。晋唐时期痿证有其候无其名,宋代首见痿证之名,清代见痿证分类命名。对痿证相近疾病鉴别始于明代,首鉴痿和厥;清代鉴别种类渐增,清后期曾超然率先将痿证与脚气病进行区分。病位方面,综合元·释继洪《岭南卫生方·募原偶记》中关于筋膜等同于募原的解析、《内经》关于筋、筋膜和募原的相关理论、清·陈珍阁《医纲总枢》关于卫筋位置、形状和功能的描述,以及痿证的临床表现,推知“筋膜”联络大小粗细不同的“筋”成一张网,密布五官四肢、脏腑内外,受血气滋养,具有主肢体关节运动和屏障血气的功能,为痿证病位所在。气虚血弱,筋和筋膜虚痿则发病。根据其所伤位置不同,痿证呈现出复杂多样性。2.病因病机: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痿证病因病机认识日益复杂。晋唐宋元时期以内虚不足为主;明代受李东垣、朱丹溪等着名医家影响,病因主要为脾胃不足及湿热浸淫;清代随引进医家增多,病因更加丰富,有内虚、气机不畅或经络失调等。痿证整体以内虚为主,有内伤虚损、肝肾亏虚、脾胃虚弱等,肺热叶焦和湿热浸淫也较为多见。3.痿证治疗: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痿证的治疗方法日渐丰富。晋唐宋元时期主要为补虚损和补肝肾;明代重视脾胃,祛湿热,调气机;清代新增清肺热、分经论治、调情志等治法,尤以补法丰富。痿证治疗整体以补虚为主,其次为清肺热、除湿热和调脾胃等治法。元代释继洪在补虚方面提出很多精辟的观点,并在岭南后世医家中印证。如补虚应合脏腑之宜,脾肾双补谨防燥肾和濡脾。清代则出现分脏补益的趋向,如刘渊分补肝、脾、肾三脏之虚;邓友凤将损分为上中下分别补之等。释继洪指出精髓虚损,黄芪当归鹿茸地黄,未必滋补,多损胃气。岭南医家补肝肾精血,虽多用血肉有情之品,但常加苁蓉、巴戟或附子等温热之药,茯苓、牛膝等祛湿通脉之品;或加舶茴香温中理气,重视温通,通补兼施,以顾护胃气。释继洪还指出,补药不宜久服。针对痿证病程长的特点,邓铁涛及其学术传承人刘小斌治疗痿证时,在保持核心治法不变的前提下,常开具2~3个处方,对核心处方之外的补益之药适时调换,轮换使用,以减少药之偏性。外伤致失血过多可用十全养荣汤。内伤气虚血弱可用大补卫筋汤,其中马钱子为治痿痹的传统有毒中药,现代研究显示其通过多通路多靶点治疗痿证。现代临床常配伍甘草减毒增效。岭南医家治痿亦重视调畅气机,如用补中益气汤调中焦升降失常;肺热叶焦,清肃失调,可用熟地、知母、黄柏滋阴清肺热;或用麦门冬、沙参、石斛等养肺胃之阴,桑叶、杏仁、生石膏等清泄肺热,清润并举,或参“大气论”用薏苡仁、百合、淮山、桑白皮等甘寒退热之剂等;情志失调,气机不畅,除用桂枝温通外,亦可参“心病须心性医”,效仿慧能尊者,观见自身心性等。岭南气候常以湿热为患,多用东垣清燥汤、羌活汤清热燥湿,调畅气机;若湿热伴阳虚,清热燥湿之时,亦加川乌、肉桂等温经通络;湿热较重亦可用小胃丹攻之。但肝肾素虚,亦可见风寒侵袭致痿,治宜用麻黄、独活之类,或豨莶草、桑叶等先祛风寒之邪,再行补益。4.对引进医家学术思想的传承特点主要表现为选病用药结合岭南地域特征,如明盛端明抄录孙思邈论治脚气;清·何梦瑶学宗王肯堂,用药又兼顾岭南气候特征,慎用祛风、除湿或温补之药;清·刘渊崇景岳之法,开自己之药等。另一特点是对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如清·邓友凤将喻嘉言的大气论用于痿证治疗;民国卢觉愚借助中西药理知识,创造性运用越婢加术汤治愈伴热象之痿证。5.岭南三部草药着作中,仅“十大功劳”明确标注可治痿证。根据痿证临床特征,“强腰脚”、“壮筋骨”等类药亦可用于痿证治疗。经整理此类药物共有31味,其中卖木子早在《开宝本草》中已有记载;清·潘名熊率先将千年健用于足痿的治疗;邓铁涛治疗痿证常加五爪龙、牛大力等南药。十大功劳、辣椒头、走马箭等可制成痿证食疗方。第二部分采用医案医论分析和数据挖掘分析相结合,探索现代岭南痿证论治学术经验。医案医论主要用于分析现代岭南名老中医痿证治疗经验。经查询,陈金声、陈典周、邓铁涛、沈炎南、杨文辉、李任先等10位医家有痿证论治经验记载。其痿证论治特点可归纳为:病名与西医接轨。痿以虚为多,治以补为主;若因虚致实,可用姜黄行气活血消滞;或丹皮、土鳖虫等活血化瘀;若因虚引动内风,可用僵蚕、全蝎、蜈蚣等熄风除颤。注重南药的应用,如用五爪龙协黄芪益气升阳,补而不燥。现代岭南痿证论治传承出现融合多个医家思想的特点,如邓铁涛融合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的之痿证论治思想,以补中益气汤为底方,重用黄氏,加南药五爪龙以治痿证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小斌治疗痿证用药特点,结果显示,常用药物为升举阳气(黄芪、升麻、柴胡)、益气健脾(甘草、五指毛桃、白术、茯苓)、补肾填精(山萸肉、熟地黄、杜仲)和理气行滞(陈皮)等之品。性味归经方面,温性和平性药物使用最多,微寒和微温次之;甘味药物使用占半数以上,其次为辛味和苦味药物;药物多入脾经。以上用药特点反映痿证治疗以益气健脾补肾为主,兼以清热,始终顾护脾胃,补而不峻的思想。对“西医疾病-中药”社团分析结果显示,四个社团重叠区域较多,反映不同神经肌肉病异病同治的思想。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可得出痿证治疗核心处方,按平均剂量大小排序为:黄芪(50.54)、五指毛桃(50.18)、党参(25.84)、山萸肉(13.47)、白术(13.43)、柴胡(8.68)、升麻(8.68)、当归(8.65)、甘草(5.06)、陈皮(5)。此核心处方为邓铁涛强肌健力饮方加一味山萸肉组成。由于痿证久病及肾,故在强肌健力饮中加补肝肾之山萸肉,是对强肌健力饮的完善和发展。整个用药规律,和刘小斌临床实践用药极其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痿证论治的文献古籍梳理,以及采用医案医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岭南痿证论治经验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岭南医家对痿证论治存在精辟的认识和真知灼见,比如释继洪关于补益的思想以及陈珍阁关于卫筋病的阐述等,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晋唐至今岭南医家对痿证治疗多表现为补内虚、调气机和通经脉等方面。多脏同补须兼顾各脏之宜,用药配伍须给予更多的重视,以防出现燥肾濡脾之类而影响疗效。情志疾病最伤气机,治疗时给予患者心理更多关注,调畅情志,可提高治疗效果。第二,清代及以前岭南着名医家多为客籍,或多以引进医家思想为主治疗痿证,较少有南药使用的记载。而千年健、五指毛桃、牛大力以及豨莶草等南药在现代痿证治疗中发挥了较佳的作用,故现代岭南医家可以尝试将更多南药运用于痿证治疗或研究中。第三,关于痿证病位,文中经过推测可知“筋膜”联络“筋”成一张网,密布缠绕周身、五官四肢、脏腑内外,具有主肢体关节运动和屏障血气的功能,为痿证病位所在。根据其所伤位置不同,痿证呈现出复杂多样性。气虚血弱,筋和筋膜虚痿是发病的内在原因,故使气机升降正常、血气充盈,并使脉络畅通为痿证治疗的一个主要法则。历代岭南医家治疗痿证亦可多见此治法的体现。

区绮琪(Ellena Yee Kee Au)[3](2021)在《基于文献的新安与其他主要流派医家临床诊治经验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新安医学的代表性医家、着述、学说及其核心学术特色;结合代表性医家临证医案,比较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其他主要中医学术流派间的异同和关系,进一步明确新安医学的学术成就、历史贡献和当代影响。方法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为主,结合数理统计学方法开展研究工作。1.选择研究的主要流派:统计各流派的宫廷御医人数与内科主要医着的医家人数为切入点。统计结果提供中医主要地域流派的参考。2.选择研究的临床病种:利用新安医学的特色学科(妇科、儿科及内科)并从每个学科选择两个病种。3.选择流派医家代表及医案:从第一届国医大师名单中根据所需要探讨的地域选择流派代表医家。国医大师代表当今的最高中医水平。再从国医大师的专辑中根据所需要探讨的病种选择医案。为保证每一病种有相关新安医家的医案作对比,所以需要再填补两名新安医家。选择条件:选择的新安医家有相关医案的文献、有一定的专业认可度。4.对选定相关学科及病种,搜集从宋元明清至近代主要医家对病因病机、诊断、遣方用药特点的相关学说或观点,以充实对其后11位医家的23个医案文献研究结果。文献的搜集分两方面,CNKI网下载相关被引次数较高的文献及购买相关医着。5.对选定的23个医案分类整理及纵横联系对比:表格化处理后、分类归纳8位流派医家的医案治验跟新安医家现代医家作同病种的横向对比,并以宋元明清的医家在相关病种上的治则治法或学说纵向对比。6.综合汇总所有研究结果,深入挖掘新安医学有别于其他流派的学术特色和临床价值。结果1.新安医学学术贡献新安医学的主要贡献在以下几方面:一、新安医家学说众多,尤其是“营卫一气”、“卫气营血辨证”、“养阴清肺”、“外损致虚”、“养胃阴”、“虚损理脾阴”等学说,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新安医家的《古今医统大全》、《医宗金鉴》、《医述》被列为十大医学全书。二、临床上,中医的四诊,尤其是脉诊、望诊,新安医家有丰富医案专着,遣方用药平正轻灵、稳准狠猛。三、新安医家徐春甫创立的中国第一个民间医会“一体堂宅仁医会”促进医学进步。这都说明从宋代至今,新安医学对中医学术、临床以及医学发展都有很全面以及巨大贡献,至今方兴未艾。2.与其他主要流派比较与浙派、吴门及孟河医派、燕京医派的宫廷医学、旴江医学、齐鲁医派、岭南医学、川派中医及海派中医相比,在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等方面,新安医学均存在有别于其他流派的学术主张及临床特色。新安医家的错简重订说引起的学术争鸣、反思是空前的。临床上,新安固本培元派对附子的应用范围比川派更广。医学普及启蒙方面新安医学比吴门及钱塘显着,新安御医徐春甫、吴谦所撰医着充分体现了“修医书以正医学”的目的。医着方面,《内经》研究方面,新安较吴中、钱塘量多质高;吴中与新安各科齐全,钱塘则重临床理论,而且没有外科、针灸内容。3.新安医学代表性医家与其他主要流派代表性医家临床治验对比分析:新安医家王乐匋提倡并体现在他的治验上的为学特点,“求实”、“学博”、“探幽”及“返约”。李济仁国医大师用药虽少,但疗效显着,充分体现了新安医学辨证精准,药少力宏的特色。孟河医家裘沛然国医大师认为如果“学而不精”、“学而不广”及“学而不化”,就很难像“前辈用药圆机活法”,孟河医家朱良春国医大师“善于挖掘民间验方”,创新虫类药应用。燕京医家路志正国医大师临证主张“用药兼顾,勿持一端”;“圆机活法,轻灵活泼”。齐鲁医家国医大师张灿玾的治验中反映他对《医宗金鉴》的重视。能影响国医大师的新安医学着作《医宗金鉴》的确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巨大。岭南医家邓铁涛国医大师在众多治验中显示对黄芪的重用,并以河北金元医家李东垣及清代王清任为宗。八桂医家班秀文国医大师与浙派何任国医大师都是妇科专家。班老治妇科病的治则是“治血不忘气,调气须及血”,而何任国医大师推崇清代《傅青主女科》及宋太医陈沂,重视调经。主要结论新安医学医家众多,医着宏丰,传承有序,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特色鲜明。新安医学融汇中医各流派医学精华及创建新的医学理论,确属中医流派中的“首富”。新安医家与其他流派的传承虽然不同,学术思想以及临床治法已经是相互借鉴,但从本研究的范围也突出新安医家与其他主要流派的部分异同:一是岭南医家邓铁涛国医大师的用药风格跟新安医家王乐匋重视脾,但两位医家的学术思想有所不同,邓老在他的治验中经常重用黄芪。新安王老坚持不能独守一法,体现新安医家用药灵巧的特点;二是八桂医家斑秀文国医大师的妇科治则,“治血不忘气,调气须及血”,融合了新安医家汪机的营卫一气学说及吴楚治血补气的理论观点;三是孟河医家朱良春国医大师的治疗风格,单刀直入,药少力专,燕京医家路志正国医大师强调用药“勿持一端”同新安医家“平正轻简”的用药特点对比明显。

黎健鹏[4](2020)在《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寻找方便、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病提供临床思路。方法:本研究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胃虚损型Ⅰ、Ⅱ重症肌无力患者,运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按1:1的比例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背俞穴埋线治疗,选穴如下: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均双侧)。每2周埋线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入组前、治疗1个疗程(4周)后对受试者进行量表评分。主要评价指标: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评分;次要评价指标: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G-ADL)、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研究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中止该受试者的研究并记录为脱落病例,最终纳入安全性评价。研究完成后专人收集、整理数据,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1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成果:1、本试验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针灸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66名,实际完成情况:对照组脱落0例,剔除0例,完成33例,治疗组脱落2例,剔除0例,完成31例;最终共完成64例。2、基线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病例分型、治疗前MGC评分、MG-ADL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3、疗效比较:两组间进行比较,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5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4、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MGC评分比治疗前均减少,治疗组评分降幅更明显,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G-ADL)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G-ADL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评估: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埋线治疗结合基础药物和单纯基础中西药物治疗对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均有疗效,可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2、运用埋线治疗结合基础药物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基础药物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肖晨汐[5](2019)在《穴位注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于足三里、手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从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浅快呼吸指数、APACHE Ⅱ评分、临床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综合探讨,研究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的5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平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单一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单一西医治疗联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记录所有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APACHEⅡ评分、临床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改良Osserman分型、PH值、氧合指数、APACHE Ⅱ评分、临床绝对评分及浅快呼吸指数,两组的基本情况基本一致(P>0.05)。2.呼吸情况及总住院时间: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显着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氧合指数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佳(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显着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浅快呼吸指数改善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治疗组总住院时间总体均数低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总体均数(P<0.05)。3.APACHEII评分:治疗后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4.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在治疗后,治疗组各组肌群绝对评分显着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上肢疲劳、下肢疲劳、吞咽,咀嚼无力3组肌群临床绝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余下肌群的绝对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咀嚼肌的肌力改善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显着(P<0).05),其他肌群的肌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治疗后的差别不明显(P>0.05)。5.总有效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取得更高的临床疗效(P<0.05)。6.安全性评定及不良反应记录:两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在治疗全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可起到提升患者的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改善肢体乏力、易疲劳性的作用,且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该药物及注射方式安全性高,值得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刘晓曼[6](2019)在《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且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多认为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骨骼肌神经元突触后膜,导致传导功能障碍所引起。该病可由如感染、劳累、女性经期等各种原因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象的发生,可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乃中医届泰斗,总结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强肌健力饮,该方主要以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味而成,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疗效显着。有研究[1]显示,该方可以通过减缓乙酰胆碱受体的分解而治疗重症肌无力。亦有研究发现[2],该方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免疫,来达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而胸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有着大量的免疫细胞,我们的研究是想进一步系统性回顾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胸腺免疫细胞T细胞亚群其分泌因子IL-6、ROR γT、Foxp3、IL-17、TGF-β的表达,观察长期服用中药和未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探讨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中药的疗效、不同中医证型同胸腺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及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可能存在免疫机理。方法:1.搜集广中医一附院2011年9月-2017年6月诊断为MG的患者,且患者因胸腺异常,于我院行胸腺切除术,术后患者病理切片诊断为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取阅患者的相关病理切片蜡块,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IL-17、F0XP3、RORγT、IL-6、TGF-β的检测。2.通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分型、中医证型、中药服用情况、病程、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危象及术后等相关资料,分析胸腺异常MG患者常见的中医特征,对比患者中医特色治疗的效果。3.将免疫组化数据实验结果,相互间比较,同时与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型、服用中药情况等观察指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各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不同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胸腺增生和胸腺瘤患者在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中医证型上均存在差异(P<0.05),IL-6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是存在明显差异性的(P<0.05),胸腺瘤中的表达量高于胸腺增生。胸腺异常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在脾胃虚损型、脾肾亏虚型间存在着差异性(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的表达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GF-β的表达在不同MG分型中存在着差异(P<0.05),在眼肌型中表达量最低。患者术前病程同是否长期服用中药间是存在差异性的(P<0.05),MG不同分型间同服用中药间无显着性差异。MG分型同患者术后危象间呈正相关性。ROR γ T和F0XP3间呈正相关。而术后感染、危象、住院时间均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无关。结论:经验究发现,IL-6在MG患者的胸腺中表达较高,对MG病情有一定的影响,可加重MG病情的发展。TGF-β在不同MG分型中存在差异,在眼肌型中低表达,其他分型中表达量渐高,反映出可以通过阻断IL-6、TGF-β的表达,来控制MG的病情。对MG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倾向于服用中药,从侧面反映出中药对MG患者的治疗存在着确切的疗效。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这对于后期对MG的中医药的用药研究,探索中药有效成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同时结合药理学,探索阻断或减少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新药物,对MG的靶向治疗提供简单思路。

曾晓旋[7](2019)在《健脾中药、五酯片联合FK506治疗脾胃虚弱型难治性MG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健脾中药、五酯片联合FK506治疗脾胃虚弱型难治性MG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为2018.04-2018.09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实验组患者40例,确诊为脾胃虚弱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符合诊断标准以及纳入标准。分为3个治疗方案,基础治疗组A予溴吡斯的明+醋酸泼尼松龙+中药治疗,实验组B予他克莫司+溴吡斯的明+醋酸泼尼松龙+中药治疗,实验组C予五酯片+他克莫司+溴吡斯的明+醋酸泼尼松龙+中药治疗,采用金域检测中心串联质谱法,记录使用五酯片1周、1月、3月、6月后FK506血药浓度变化,并记录Ccr、AST、ALT、GLU等生化指标、重症肌无力QMG临床评分变化,观察并记录实验期间不良反应,西药以及中药剂量,记录各个组别使用费用。结果:共有40例实验组患者完成了随访,病例无脱落,实验组B、C治疗1个月后与1周进行t检,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1月后,实验组B、C血药浓度均有升高。组间血药比较,实验组C与实验组B1月后较1周时,组间血药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6个月后,实验组B、C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分别较1月、3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B与C组间血药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用五酯片后1月可明显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水平,治疗3月、6月FK506血药浓度水平无明显改变。在QMG评分方面,基础治疗组A中,眼睑下垂、双臂平举、吞咽困难,经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复视、双腿抬高、肺活量等评分治疗前后p>0.05,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B中,经过治疗后眼睑下垂、构音困难、吞咽困难、双臂平举、双腿抬高、肺活量经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QMG评分下降,以上重症肌无力症状好转,但双手握力、复视、仰卧抬头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实验组C中,实验组C中复视、眼睑下垂、P<0.01,治疗后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复视、眼睑下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双手平举、双腿抬高、双手握力经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经过治疗后,以上重症肌无力症状好转,QMG评分下降。其中构音障碍、仰卧抬头、肺活量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在不良反应反方面,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B、C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实验组B有1例患者出现血糖异常,1例胃肠道反应,1例肺部感染。实验组C出现1例血糖异常,以上病例均在处理后症状好转或是消失。B、C两组患者1月、6月后的Ccr、AST、ALT、GLU等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无变化。在经济学效益方面,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B成本为8647.00元,治疗效果为92.8%,成本效果为93.18;实验组C成本为6439.00元,治疗效果为92.3%,成本-效果为69.76,两组成本效果p<0.05,实验组C成本-效果较实验组B少,具有统计学差异。从经济学-效果水平分析,在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治疗窗时,加用五酯片的实验组,可降低他克莫司使用剂量,从而降低MG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五酯片可提高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但具有时间窗。3个治疗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加用五酯片后,重症肌无力患者眼部症状改善较明显,且不良反应少。通过经济-效益成果分析,使用五酯片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增加而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减轻重症肌无力患者经济负担,为“肝脾论治”重症肌无力提供一定的思路。

方学君[8](2019)在《强肌健力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G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气虚型MG的中西医临床疗效以及强肌健力方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蛋白RORy T、细胞因子IL-17及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蛋白Foxp3、细胞因子TGF-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中医药辨证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有力的临床证据,同时探讨强肌健力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70只雌性Lewis大鼠,随机选取7只作为正常组,其余皮下注射鼠源性AchR-α亚单位97-116多肽片段(R97-116)乳化剂进行MG大鼠模型复制,最终成功复制出30只MG大鼠模型。将成模的MG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强肌健力方高剂量组(23.4 g·kg-1·d-1)、中剂量组(15.6 g·kg-1·d-1)、低剂量组(7.8 g·kg-1·d-1),强肌健力方各剂量组予相应剂量中药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代替中药灌胃,给药4周,定时(2次/周)观察、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肌肉力量Lennon评分变化。给药结束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脾脏RORγT、Foxp3、IL-17及TGF-β蛋白表达水平。临床研究:门诊及病房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且Osserman分型为Ⅰ型、Ⅱa型、Ⅱb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根据其用药分为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N=30)和西药组(N=30)。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强肌健力方,西药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共8周),对比分析两组用药前后QM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Busch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强肌健力方各剂量组中ROR yT(除外高剂量组)、IL-17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Foxp3(除外高剂量组)、TGF-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RORγT、FoxP3蛋白表达水平则接近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对比,强肌健力方各组大鼠脾脏ROR y T、IL-17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Foxp3(低剂量组除外)、TGF-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对比,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与西药组各Osserman临床分型QM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busch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与西药组对比,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QMG评分下降更明显,但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busch评分方面,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除Osserman Ⅰ型外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与西药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型重症肌无力在中西医疗效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且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强肌健力方可能通过影响Th17及Treg细胞的转录蛋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二者的平衡进行调节从而对纠正异常免疫对MG大鼠产生治疗作用。

黄子天,刘小斌[9](2018)在《国医大师邓铁涛强肌健力饮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及学术传承》文中提出介绍国医大师邓铁涛(以下尊称邓老)强肌健力饮学术源流、药物组成与功效主治,整理邓老临床使用强肌健力饮经验及邓老弟子对强肌健力饮的临床发挥,归纳邓老弟子对邓老运用强肌健力饮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的学术传承。强肌健力饮来源于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但又与补中益气汤有所不同。邓老弟子对邓老运用强肌健力饮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的传承研究主要有3方面:一是整理邓老诊治重症肌无力医案,系统总结其经验并升华其理论体系;二是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形成肌无力诊治专科;三是探讨了强肌健力饮的作用机理。文献整理结果展示了邓老学术思想在师徒传承中一源多流、与时俱进的临床价值与学术魅力,并以此反映岭南邓氏内科学术跨越时空持续数代人、造福病患贡献社会的特点。

林振坤[10](2017)在《强肌健力方在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围术期中临床疗效及特点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强肌健力方的干预下,对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观察其围术期疗效及临床特点,分析是否能改善和调节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炎症和免疫水平、术后危象发生率、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不良反应指标等方面。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收治符合标准的99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MG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通过术前有无服用强肌健力方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所收集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比较两组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术前,术后第3天)血液分析中各指标、血糖值指标变化规律以及术后MG危象发生情况,次要疗效观察指标:包括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气管插管、胃管留置时间等。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9例病人中,实验组52例,对照组47例。本研究中术后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共8例,其中实验组3例,对照组5例,两组的危象发生率分别为5.76%和10.63%,8例危象患者均顺利出院,可以看出实验组危象发生情况要低于国内外同期平均水平,对照组与国内外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可能受样本量的影响,两组术后危象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故其有效性需前瞻性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考证。两组患者在术后NLR、PLR的变化比较以及术后差值的比较中,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强肌健力方能明显干预NLR和PLR指标的变化;两组患者在术后血糖、白细胞、血小板药物安全性指标未能得出较为一致的统计学差异,但在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差值比较中两组患者是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强肌健力方的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单纯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效不良反应,但其有效性亦需进一步的前瞻性大样本数据考证;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天数、气管插管和胃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故强肌健力方在改善以上各康复指标的作用与否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考证。结论:强肌健力方的干预可改善术后MG危象的发生情况,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调节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免疫状态水平、机体的应激及炎症反应。但因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其有效性需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在强肌健力方的干预下,与淋巴细胞水平、NLR和PLR水平变化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MG其术后血糖、白细胞、血小板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是否要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亦需前瞻性的大样本研究数据证实。

二、邓铁涛教授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与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邓铁涛教授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与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50年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结合治疗MG 50年回顾
    1.1 20世纪70年代:起步
    1.2 20世纪80年代:筑基
    1.3 20世纪90年代:开拓
    1.4 2000—2010年:发展
    1.5 2011—2020年:提高
2 总结与思考

(2)岭南医家痿证论治学术源流及临证经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痿证的古代认识
    1.2 痿证的现代认识
        1.2.1 现代医学对痿证的认识
        1.2.2 现代中医学对痿证的认识
第二章 岭南医家痿证论治文献古籍梳理
    2.1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痿证病名病位沿革
        2.1.1 晋唐时期:具痿证外候,无痿证之名
        2.1.2 宋元时期:首见痿证之名
        2.1.3 明代:新增肉痿、骨痿和痿邪等病名
        2.1.4 清代至民国:痿证见分类命名
        2.1.5 晋唐至民国岭南痿证病名病位小结
    2.2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痿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2.2.1. 内伤虚损致痿
        2.2.2 肝肾亏虚致痿
        2.2.3 脾胃虚弱致痿
        2.2.4 肺热叶焦致痿
        2.2.5 湿热浸淫致痿
        2.2.6 内生热邪致痿
        2.2.7 经络失调致痿
        2.2.8 气血失调致痿
        2.2.9 气机不畅致痿
        2.2.10 饮食不节致痿
        2.2.11 情志失调致痿
        2.2.12 晋唐至民国岭南痿证病因病机认识小结
    2.3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痿证治疗特点
        2.3.1 补虚益损
        2.3.2 补益肝肾
        2.3.3 通补兼施
        2.3.4 治从阳明
        2.3.5 清肺热
        2.3.6 除湿热
        2.3.7 清内热
        2.3.8 治从气血
        2.3.9 分经论治
        2.3.10 益气消痞
        2.3.11 调畅情志
        2.3.12 晋唐至民国岭南痿证治疗小结
    2.4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痿证论治的争鸣
        2.4.1 痿证可治愈性
        2.4.2 补中益气汤与补肾
        2.4.3 补阳还五汤与痿证
        2.4.4 痿证是否兼痛
        2.4.5 痿证是否可作风治
    2.5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引进学术思想的传承
        2.5.1 盛端明: 选病结合岭南气候
        2.5.2 刘渊:崇景岳之法,开自己之药
        2.5.3 何梦瑶: 治痿兼顾岭南气候
        2.5.4 黄岩: 宗景岳之法,筛景岳之药
        2.5.5 邓友凤: 使理论更贴实践
        2.5.6 潘名熊: 承叶氏思想,依岭南变通
        2.5.7 黄恩荣:参王肯堂,分经论治痿证
        2.5.8 卢觉愚: 中西汇通活用越婢加术汤
        2.5.9 其他医家: 多直接引用
        2.5.10 晋唐至民国时期对引进医家学术思想传承特点小结
    2.6.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痿证其他简便治法
        2.6.1 练功法
        2.6.2 针灸疗法
        2.6.3 简便廉验方
        2.6.4 治痿成药
    2.7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治痿草药整理
        2.7.1 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
        2.7.2 萧步丹《岭南采药录》
        2.7.3 胡真《山草药指南》
        2.7.4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治痿草药小结
    2.8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痿证论治讨论与小结
        2.8.1 痿证病位在筋和筋膜的探讨过程
        2.8.2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痿证论治小结
第三章 现代岭南痿证论治学术经验
    3.1 现代岭南医家论治痿证特点
        3.1.1 陈金声
        3.1.2 陈典周
        3.1.3 李藻云
        3.1.4 邓铁涛
        3.1.5 沈炎南
        3.1.6 关国华
        3.1.7 杨文辉
        3.1.8 李任先
        3.1.9 何世东
        3.1.10 卓权
        3.1.11 现代岭南医家论治痿证小结
    3.2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小斌治疗痿证用药特点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案例举隅
        3.2.6 刘小斌对岭南医家痿证论治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3.3 现代岭南痿证论治特点及传承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3)基于文献的新安与其他主要流派医家临床诊治经验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课题的目标
    1.4 课题方法概述
    1.5 课题的重要性及对中医学的贡献
    1.6 论文结构概述
第二章 上篇 新安医学学术贡献研究
    2.1 引言
    2.2 新安医学概述
    2.3 宋明清新安医学学术成就
        2.3.1 主要代表医家
        2.3.2 新安主要医着
        2.3.3 新安医学主要学说
    2.4 近代新安医学领军人物及其学术思想
    2.5 新安医学临床特色
    2.6 小结
第三章 中篇 其他主要中医流派概述
    3.1 引言
    3.2 浙派(永嘉、钱塘)
    3.3 江苏(吴门、孟河、山阳)
    3.4 海派
    3.5 齐鲁
    3.6 河北(燕京医学、宫廷医学)
    3.7 川蜀
    3.8 旴江
    3.9 岭南
    3.10 对中医流派研究的总结及思考
        3.10.1 形成发展的时期
        3.10.2 学术成就的异同
        3.10.3 思考
第四章 下篇 新安及主要流派医家的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1 引言
    4.2 妇科
        4.2.1 崩漏
        4.2.1.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2.2 不孕症
        4.2.2.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2.3 妇科小结
    4.3 儿科
        4.3.1 小儿泄泻
        4.3.1.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3.2 小儿惊风
        4.3.2.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3.3 儿科小结
    4.4 内科
        4.4.1 中风
        4.4.1.1 临床治验比较分析
        4.4.2 痿证(重症肌无力)
        4.4.2.1 临床治验分析
        4.4.3 内科小结
    4.5 临床比较分析总结
第五章 结论
    5.1 课题的主要结论
    5.2 课题对中医学的贡献
    5.3 课题的创新性与特色
    5.4 课题的不足之处
    5.5 课题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各流派临床治验对比文献参考
综述 中医流派传承研究 – 近十年文献回顾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1 临床表现及分型
        1.1.2 流行病学
        1.1.3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4 诊断标准
        1.1.5 治疗方法
        1.1.6 预后
    1.2 中医研究概况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辨证处方
        1.2.4 针灸治疗
        1.2.5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2.1.6 中止研究的标准
        2.1.7 剔除及脱落病例的处理
    2.2 试验方案
        2.2.1 设计类型
        2.2.2 样本量估算
        2.2.3 随机分组
        2.2.4 对照
        2.2.5 盲法
        2.2.6 伦理问题
        2.2.7 治疗措施
        2.2.8 施术者资质
        2.2.9 观察指标
        2.2.10 疗效判断标准
        2.2.11 安全性观察
        2.2.12 统计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临床试验完成情况
        2.3.2 基线比较
        2.3.3 疗效分析
        2.3.4 安全性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讨论分析
    3.1 量表选择
        3.1.1 MGC量表
        3.1.2 MG-ADL量表
    3.2 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理论探讨
        3.2.1 岭南针灸名家司徒铃教授对背俞穴的认识
        3.2.2 庄礼兴教授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3.2.3 背俞穴治疗脏腑疾病
        3.2.4 埋线在慢性疾病的应用
        3.2.5 治疗方案释义
    3.3 创新点
    3.4 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5)穴位注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研究现状
        1.1.1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概念及其认识变迁
        1.1.2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因
        1.1.3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病机制
        1.1.4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诊断
        1.1.5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认识
        1.2.1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因
        1.2.2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机
        1.2.3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医证型研究
        1.2.4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1.3 穴位注射的研究情况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与选择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分组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终止试验标准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一般情况
        2.3.2 疗效指标
        2.3.3 安全性指标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病例基线数据比较
        3.1.1 性别统计情况
        3.1.2 年龄统计情况
        3.1.3 病程统计情况
        3.1.4 改良Osserman分型统计情况
        3.1.5 APACHE Ⅱ评分对比
        3.1.6 氧合指数对比
        3.1.7 血液PH值对比
        3.1.8 临床绝对评分对比
        3.1.9 两组治疗前RSBI对比
    3.2 治疗结果
        3.2.1 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3.2.2 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及RSBⅠ对比
        3.2.3 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对比
        3.2.4 各肌群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对比
        3.2.5 临床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对比
        3.2.6 总有效率对比
        3.2.7 总住院时间对比
    3.3 安全性评定及不良反应记录
第4章 讨论
    4.1 关于重症肌无力危象
    4.2 健脾补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依据
    4.3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注射液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疗效分析
        4.3.1 黄芪注射液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疗效
        4.3.2 足三里、手三里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疗效
        4.3.3 穴位注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疗效
    4.4 研究结果分析
        4.4.1 资料基线比较
        4.4.2 呼吸情况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分析
        4.4.3 APACHE Ⅱ评分结果分析
        4.4.4 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及临床相对评分结果分析
        4.4.5 总有效率结果分析
        4.4.6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分析
    4.5 结论
    4.6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研究
        1.1.1 定义
        1.1.2 常见发病机制
        1.1.3 西医治疗
    1.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
        1.2.1 病因病机
        1.2.2 中医治疗
    1.3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临床分型
        2.1.6 中医辨证分型
        2.1.7 胸腺瘤分型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方案
        2.2.2 实验试剂与器材
        2.2.3 实验步骤
        2.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细胞因子表达
    3.3 胸腺切除术后相关资料
    3.4 中药服用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1.1 一般资料分析
        4.1.2 细胞因子表达
        4.1.3 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
        4.1.4 术后情况分析
        4.1.5 中药分析
    4.2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健脾中药、五酯片联合FK506治疗脾胃虚弱型难治性MG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论治
        1.1.1 从脾胃论治
        1.1.2 从脾肾论治
        1.1.3 从肝论治
        1.1.4 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
    1.2 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方法
        1.2.1 他克莫司胶囊在重症肌无力的运用
        1.2.2 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在重症肌无力中应用
    1.3 重症肌无力相关发病细胞因子发病机制研究
        1.3.1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
        1.3.2 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
        1.3.3 Ryanodine受体抗体(RyR抗体)
        1.3.4 Titin抗体
        1.3.5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4 (LRP4)及其抗体
        1.3.6 重症肌无力与肿瘤坏死因子
        1.3.7 重症肌无力与白细胞介素
        1.3.8 重症肌无力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1.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病例数与来源
        2.1.2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
        2.1.3 中医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受试者终止实验标准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2.1 实验给药方案、实验例数、分组、观察时间
        2.2.2 观察指标
        2.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性别构成
        3.1.2 起病情况
        3.1.3 病程
    3.2 药物使用情况
        3.2.1 中药使用情况
        3.2.2 西药使用情况
        3.2.3 治疗前、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变化
        3.2.4 治疗前、后他克莫司用药剂量
    3.3 QMG评分
        3.3.1 三组治疗前后QMG评分变化
        3.3.2 三组病人治疗前后QMG细则评分比较
    3.4 不良反应
    3.5 实验组B、C治疗前后的CCR、GLU、ALT、AST生化指标变化
    3.6 实验组B、C成本-效益分析
    3.7 中医疗效评价
    3.8 实验组BC中医疗效积分
第四章 讨论
    4.1 药物特点分析
    4.2 五酯片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关系
    4.3 QMG评分方面
        4.3.1 三个实验治疗组QMG总体评分
        4.3.2 三个实验治疗组QMG细则评分
    4.4 安全性方面的分析
    4.5 经济效益评价
    4.6 从肝脾论治重症肌无力
    4.7 优势、不足、展望
        4.7.1 研究不足
        4.7.2 研究优势
        4.7.3 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件

(8)强肌健力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G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学理论源流
        1.1.1 传统医学对痿证病名的认识
        1.1.2 传统医学对痿证病因的认识
        1.1.3 当代医家对MG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
    1.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2.1 M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2.2 MG的西医治疗进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R97-116多肽片段诱导的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的复制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3 造模方法
        2.1.4 观察指标及检测
        2.1.5 结果
        2.1.6 讨论
    2.2 强肌健力方对重症肌无力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统计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第三章 临床研究部分
    3.1 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案
        3.1.3 统计方法
        3.1.4 技术路线图
        3.1.5 研究结果
        3.1.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国医大师邓铁涛强肌健力饮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及学术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1 强肌健力饮的药物组成与功效主治
2 强肌健力饮的临床应用及发挥
3 学术传承
4 临床发挥
5 结语

(10)强肌健力方在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围术期中临床疗效及特点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1.1.1 重症肌无力的病名起源
        1.1.2 重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
        1.1.3 邓铁涛邓教授与强肌健力方
        1.1.4 强肌健力方的临床应用
        1.1.5 强肌健力方的药理学实验研究
    1.2 现代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1.2.1 重症肌无力的一般概述(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MGFA分型)
        1.2.2 重症肌无力的内科治疗
        1.2.3 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
        1.2.4 重症肌无力危象
        1.2.5 MG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糖等安全性指标评价
        1.2.6 外周血淋巴细胞、NLR、PLR与重症肌无力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案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临床分型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研究方法
        2.1.7 记录内容
    2.2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术前术后危象发生情况比较
        2.3.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WBC、NEU、LYM、PLT、PLR、NLR及血糖的变化比较
        2.3.4 病史长短与术前LYM、术后LYM、术后NLR、PLR的相关性研究
        2.3.5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胃口评分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3.1 术后MG危象的发生率及危象因素
    3.2 术后MG危象的预防及治疗
    3.3 MG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NLR及PLR的变化分析
    3.4 强肌健力方干预下治疗MG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评价
    3.5 MG患者术后气管插管、胃管留置时间、胃口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分析比较
    3.6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邓铁涛教授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与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50年的回顾与思考[J]. 况时祥,张树森,李王杏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1)
  • [2]岭南医家痿证论治学术源流及临证经验整理研究[D]. 苗艳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文献的新安与其他主要流派医家临床诊治经验比较分析[D]. 区绮琪(Ellena Yee Kee Au).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D]. 黎健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穴位注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D]. 肖晨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刘晓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健脾中药、五酯片联合FK506治疗脾胃虚弱型难治性MG临床疗效研究[D]. 曾晓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强肌健力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G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D]. 方学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国医大师邓铁涛强肌健力饮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及学术传承[J]. 黄子天,刘小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1)
  • [10]强肌健力方在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围术期中临床疗效及特点观察[D]. 林振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与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