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醇对伴刀豆球蛋白A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双环醇对伴刀豆球蛋白A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一、Protective Effect of Bicyclol on Concanavalin A 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Its Active Mechanism in Mice(论文文献综述)

卫博文[1](2021)在《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及机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中药雷公藤中预测具有治疗肝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以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模型为研究对象,探究雷公藤甲素对小鼠AIH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雷公藤的临床应用及深度开发提供更多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网络药理学:基于TCMSP数据库检索并筛选雷公藤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PubMed和OMIM数据库中搜索疾病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提交至jvenn网站筛选二者共有靶点,经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s network),应用R软件绘制Degree值直方图。将共有靶点信息上传至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做可视化处理,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模型。选取雷公藤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中Degree前5名的化合物和 PPI 网络中 Degree≥60 的靶点分子,用 PYMOL、AutoDockTools 和 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处理。动物实验:以雄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建立AIH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A模型组、雷公藤甲素治疗组(0.4mg/kg),每组10只,注射ConA 12h后,摘眼球取血检测并摘取肝脏,应用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Real-Time PCR和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网络药理学:(1)雷公藤和肝炎共有靶点网络构建结果:发现了雷公藤中5个高连接区化合物,依次为山柰酚、雷公藤甲素、β-谷甾醇、诺比列汀、豆甾醇;PPI网络中Degree≥60 的节点包括:AKT1、TNF、TP53、VEGFA、JUN、CXCL8、STAT3、PTGS2。(2)共有靶点富集分析结果:经KEGG富集分析,前20个关键信号通路涉及代谢、凋亡、炎症等相关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TNF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和 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3)分子对接结果:雷公藤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与肝炎关键靶点蛋白之间可以形成多种共价键,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动物实验:(1)雷公藤甲素可显着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AIH。(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nA模型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增加;经雷公藤甲素治疗后,ALT和AST较ConA模型组均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高。(3)肝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着色均匀、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索排列整齐、肝细胞形态完好,未见明显异常变化;ConA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着色深,肝细胞排列紊乱、界限模糊,肝血窦充血,以肝细胞肿胀和少量坏死为主,局部区域出现炎性细胞浸润;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整齐、界限清晰,肝细胞肿胀和坏死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4)肝组织CD4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有少量细胞呈棕黄色阳性反应;ConA模型组则出现大量阳性反应细胞,多位于中央静脉周围和肝损伤区,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雷公藤甲素治疗后阳性反应细胞明显减少(P<0.05)。(5)肝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检测: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小鼠肝组织中与炎性反应、CD4+T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nA模型组Th1,Th2和Th17型炎症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雷公藤甲素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5)。(6)液相芯片技术在蛋白水平检测了小鼠肝组织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nA模型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着增高(P<0.05),雷公藤甲素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显着降低(P<0.05)。研究结论1.雷公藤对肝炎有潜在治疗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为山柰酚、雷公藤甲素、β-谷甾醇、诺比列汀、豆甾醇,可能的机制与AKT1、CXCL8和PTGS2等靶点及PI3K-Akt、TNF、Toll等信号通路有关;2.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的小鼠AIH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3.雷公藤甲素发挥对AIH的治疗作用,其初步药理机制与抑制CD4+T细胞向肝脏募集,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胡丽丽[2](2019)在《Inonotsuoxides B对HSC-T6活化及LPS诱导RAW264.7极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将Inonotsuoxides B作用于肝星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探索Inonotsuoxides B对肝纤维化的可能影响。通过检测Inonotsuoxides B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程度、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机制。通过检测Inonotsuoxides B对巨噬细胞炎性指标的变化,了解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调节作用,通过检测SIRT1、GRP78的表达,探究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HSC-T6,观察Inonotsuoxides B对HSC-T6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1)将Inonotsuoxides B稀释成5、10、20、40、80mg/ml 5种浓度,使用MTT法来检测每组细胞增殖情况,从而选出Inonotsuoxides B对HSC-T6的最佳作用浓度。(2)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PDGF-BB(10 ng/m L)组、PDGF-BB+Inonotsuoxides B(5、10和20mg/m L)组。用RT-PCR法检测各组中α-SMA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α-SMA和COL-(40)、p-AKT、p-ERK1/2和p-PI3K蛋白的表达。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ERK抑制剂U0126作用于HSC-T6,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α-SMA和COL-(40)、p-AKT、p-ERK1/2和p-PI3K蛋白的表达。2.体外培养RAW264.7:(1)将Inonotsuoxides B稀释成1.25、2.5、5、10、20mg/ml 5个不同的浓度梯度,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筛选出Inonotsuoxides B对RAW264.7的最佳作用浓度。(2)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LPS(2.5mg/m L)组、LPS+Inonotsuoxides B(2.5、5和10mg/m L)组。用RT-PCR法检测各组中M1型标记物IL-1β和TNF-α,M2型标记物Arg-1和FIZZ1 m RNA的表达,观察RAW264.7极化状态的变化。(3)实验分5组,对照组、LPS(2.5mg/m L)组、LPS+Inonotsuoxides B(2.5、5和10mg/m L)组。RT-PCR法检测各组中SIRT1、GRP78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SIRT1、GRP78蛋白的表达。结果:1.(1)Inonotsuoxides B作用于HSC-T6细胞24h后,与对照组相比,Inonotsuoxides B(5、10和20mg/m L)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Inonotsuoxides B(80mg/m L)组显着降低。因此,后续实验采用Inonotsuoxides B浓度(5、10和20mg/m L)。(2)MTT结果表明,与PDGF-BB(10ng/m L)组相比,Inonotsuoxides B(5、10和20mg/m L)给药组对PDGF-BB刺激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与PDGF-BB组相比,Inonotsuoxides B(5、10和20mg/m L)可以剂量依赖性降低α-SMA的m RNA水平。WB结果显示,与PDGF-BB组相比,Inonotsuoxides B(10,20mg/m L)α-SMA、COL-(40)蛋白表达显着下降,而Inonotsuoxides B(5mg/m L)组无明显影响。Inonotsuoxides B(5、10和20μg/m L)可以剂量依赖性降低p-AKT、p-ERK1/2和p-PI3K的蛋白表达。LY294002给药组α-SMA,COL-(40),p-AKT蛋白表达下调,p-ERK1/2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U0126给药组α-SMA,COL-(40),p-ER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KT蛋白表达无影响。2.(1)Inonotsuoxides B作用于RAW264.7细胞24h后,与对照组相比,Inonotsuoxides B(5、10、20、40mg/m L)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Inonotsuoxides B(20mg/m L)组显着降低。因此,后续实验采用Inonotsuoxides B浓度(2.5、5和10mg/m L)。(2)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IL-1βm RNA和TNF-αm RNA水平显着增加,Arg-1 m RNA和FIZZ1 m RNA水平显着降低。与LPS组相比,Inonotsuoxides B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增加Arg-1和FIZZ1的m RNA水平,降低IL-1β和TNF-α的m RNA水平。(3)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SIRT1 m RNA水平显着降低,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 m RNA水平显着增加。与LPS组相比,Inonotsuoxides B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增加SIRT1的m RNA水平,降低GRP78 m RNA的水平,P<0.05。结论:1.Inonotsuoxides B能够抑制HSC-T6增殖、α-SMA和COL-(40)的表达。2.Inonotsuoxides B能够下调HSC-T6中AKT、ERK磷酸化水平,提示其作用机制与抑制HSC中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有关。3.Inonotsuoxides B能够下调巨噬细胞M1标记物(IL-1β和TNF-α)的表达,上调M2标记物(Arg-1和FIZZ1)的表达。提示其能够促进RAW264.7细胞由M1向M2状态极化。4.Inonotsuoxides B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增加LPS诱导的RAW264.7中SIRT1的m RNA水平,降低GRP78 m RNA的水平,提示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作用与SIRT1/ERS有关。

罗晓云[3](2019)在《蒲葵子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肝脏一人体最大的脏器,具有解毒、代谢、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储存肝糖原以及合成分泌性蛋白质等等生理功能。肝脏一旦出现问题,代谢和清除毒素的能力等出现障碍,将演变为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或肝硬化等疾病。防治肝损伤是临床肝病治疗的主要环节之一,及时控制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对治疗肝病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对肝病的控制多用西药如联苯双酯等,虽有一定作用,但其肝肾毒性,造成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而某些中药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减少肝脏损伤,促进肝脏细胞再生等作用,可安全有效的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肝病的产生,如丹参、柴胡、杞子可保护肝脏,并加强肝脏功能,棉茵陈则能够起清肝去黄控制肝病产生。因此中药防治肝病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蒲葵子Eruc tus Livistonae为棕榈科蒲葵树 Livistona chinensisR.Br.的种子[1]。其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抗癌、凉血止血、止痛的作用,主产于两广、福建和台湾等地[2],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肝炎及食道癌、鼻咽癌、恶性葡萄胎、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肺癌等[3]。文献报道蒲葵子的水提物、乙醇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特别是蒲葵子黄酮部分[3-4]。在南方蒲葵子常用来治疗肝炎,但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蒲葵子总黄酮(TFFL)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活性[4]。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考察TFFL对氧化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探究其保肝机制。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蒲葵子中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EructusLivistonae,TFFL;保肝作用,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乙醇提取,大孔树脂吸附,聚酰胺柱分离纯化技术从蒲葵子中富集总黄酮;CCK8法测定TFFL对LO2肝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及TFFL对醋氨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LO2细胞的存活率影响;检测LO2细胞中丙二醛(MDA)、丙氨酸转氨酶(AL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草转氨酶(AST)、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养化物歧化酶(SOD)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L02细胞中Bc12、Bax蛋白的表达。将雄性6~8周龄的BABL/C小鼠连续灌服10天蒲葵子预防给药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醋氨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2小时后测定血清中AST、ALT含量;检测肝脏组织匀浆中MDA、GSH、SOD含量的变化;观察小鼠肝脏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测定肝脏中炎症因子IL-I β3、TNF-α、IL-6的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中硝基酪氨酸(NT)、诱导型INOS、Nrf2、HO-1、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TFFL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细胞增值率影响的体外实验表明对正常肝细胞L02的细胞增值率无明显变化,而TFFL在给定的浓度(5~2000 μ g·mL-1)下可促进L02增殖。TFFL对APAP诱导L02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表明,对APAP诱导的细胞损伤,TFFL预防给药能够减少L02细胞凋亡;且蒲葵子总黄酮预防给药能使细胞中ALT、AST、MDA含量降低,可升高细胞中的GSH、SOD的含量;Western Blot测定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Bc12蛋白的表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中的Bax蛋白表达下降,且与剂量成依赖性,而给药组中的Bc12蛋白表达升高。对APAP诱导BABL/C小鼠急性肝损伤实验中,蒲葵子预防给药10天后,小鼠血清中的ALT和AST水平降低,肝脏匀浆中的GSH、SOD表达水平升高,MDA、IN0S表达水平下降,炎性因子IL-β、TNF-α、IL-6降低,减轻APAP诱导的小鼠的肝脏组织、形态伤害;Western Blot测定中:小鼠肝脏各TFFL给药组中的INOS、NT、Bax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与剂量成依赖性,TFFL各给药组中的Nrf2、HO-1、Bc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TFFL对APAP诱导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硝化应激有关。

张永州,吴先闯,刘瑜新,安继红,韩珊珊,娄婷婷,吕维玲[4](2017)在《水飞蓟素对伴刀豆球蛋白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水飞蓟素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肝保护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200 mg·kg-1),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按10 m L·kg-1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液,水飞蓟素组小鼠灌胃同等容量的水飞蓟素(200 mg·kg-1,0.5%CMC-Na混悬),每日1次,共10 d。实验末期,模型组和水飞蓟素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15 mg·kg-1)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水飞蓟素明显降低Con 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水平(P<0.01),还可增加肝组织SOD、CAT、GSH的活性,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5或P<0.01),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组织状况;显着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4和IL-6含量(P<0.01)。结论水飞蓟素能明显减轻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该作用与其增加肝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TNF-α、IL-4和IL-6等促炎因子水平有关。

叶翠萍[5](2017)在《藏药渣驯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藏药渣驯,是藏医临床中善于清胃热、肝热、肾热等热性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公元8世纪的藏医经典文籍《月王药诊》言,“渣驯能干枯脓血,主治肝病,清诸热,诱发寒症”。《论说续》中亦记载“渣驯清肝热疗效显着”。另在藏医临床实践中,“格旺古贝日布(九味牛黄丸)、渣驯阿巴日布(五味渣驯丸)”等用于治疗肝热病的藏成方制剂中均含有渣驯,渣驯在治疗热性肝病的藏药处方中出现频率位列第6。由此可见,渣驯对肝病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但目前国内未见渣驯药效学的相关研究及报道,故本实验制备刀豆蛋白A(Con A)诱发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发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四氯化碳(CCl4)诱发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研究渣驯及其代用品,渣驯正丁醇部位抗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以期为渣驯的正本清源、临床应用、制剂研发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小鼠尾静脉注射20 mg·kg-1 ConA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腹腔注射250 mg·kg-1APAP制备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腹腔注射0.2%CCl4制备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含量,探讨藏药渣驯及其代用品的保肝作用,通过比较渣驯及其代用品的药效学差异,为渣驯的真伪品鉴别、追本溯源提供药理学依据;(2)小鼠尾静脉注射20 mg·kg-1 Con A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藏药渣驯正丁醇部位连续给药7天,对模型动物血清ALT、AST、TNF-α、IFN-γ及肝组织SOD、MDA含量及Caspase-3、Caspase-8活化水平、TNF-α、i NOS、NF-κB表达的影响;(3)小鼠腹腔注射250mg·kg-1 APAP制备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藏药渣驯正丁醇部位连续给药7天,对模型动物血清ALT、AST及肝组织SOD、MDA的影响;(4)小鼠腹腔注射0.2%CCl4花生油溶液制备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藏药渣驯正丁醇部位连续给药7天,对模型动物血清ALT、AST、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及肝组织SOD、MDA的影响。结果:(1)渣驯能明显降低三种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含量(p<0.05),而渣驯代用品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含量(p<0.01);(2)渣驯正丁醇部位102.90、205.80 mg·kg-1能够明显降低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渣驯正丁醇部位可明显降低血清ALT,AST含量(p<0.01),明显降低血清TNF-α、IFN-γ含量(p<0.05),明显降低肝组织Caspase-3,Caspase-8活化水平及MDA活性(p<0.05),明显升高SOD活性(p<0.05),明显降低TNF-α、i NOS、NF-κB的蛋白表达(p<0.05)。(3)渣驯正丁醇部位对APAP诱导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有降低趋势,但不明显(p>0.05)。渣驯正丁醇部位102.90、205.80 mg·kg-1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p<0.05);(4)渣驯正丁醇部位102.90、205.80 mg·kg-1能够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p<0.05)及小鼠血清ALT、AST的含量,提高肝组织SOD的活性,而剂量为205.80 mg·kg-1时还可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5);渣驯正丁醇部位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6、IL-1β三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p<0.01)。结论:渣驯及其代用品在临床上不能等同使用。渣驯正丁醇部位作为藏药渣驯发挥保肝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抑制氧化应激、抑制肝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抗实验性肝损伤作用。

张石蕾[6](2017)在《睡莲花总黄酮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对NCTF进行初步的安全性评价;2)研究睡莲花总黄酮(NCTF)的保肝作用;3)研究NCTF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1)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对NCTF进行初步的安全性评价研究。2)采用D-半乳糖胺(D-Gal)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刀豆蛋白A(Con A)致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各组实验均以小鼠血清ALT、AST、IL-1β、IL-6、TNF-α、IFN-γ水平,肝匀浆MDA、SOD、GSH和NO含量为检测指标,同时进行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统评价NCTF的保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3)采用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以血清IL-4、IgM、IgG、血清溶血素水平(OD)值以及脾匀浆ACP、LDH含量为检测指标考察NCTF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以碳粒廓清指数K为指标,进一步考察其免疫调节作用。结果:1)小鼠对NCTF的最大耐受量MTD为17.0 g/kg,提示NCTF是安全无毒的。2)与各模型组比较,NCTF均能明显降低D-Gal、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和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CCl4诱导的小鼠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脾指数(P<0.05),降低肝脏组织MDA和NO含量(P<0.05),升高GSH和SOD活性(P<0.05),同时明显降低血清IL-1β、IL-6、IFN-γ和TNF-α水平(P<0.05);肝脏病理学检测显示NCTF能明显减轻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3)与模型组比较,NCTF各个剂量组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素水平(P<0.05)、小鼠血清IL-4、IgG、IgM水平(P<0.05),以及小鼠脾脏匀浆ACP和LDH的水平(P<0.05)。4)与模型组比较,NCTF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均能显着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P<0.05)。结论:NCTF具有较好的肝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以及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结果可为NCTF的成药性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张广杰[7](2017)在《高浓度氢气吸入疗法对社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遗传易感密切相关,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是本病主要的特征,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非常相似,但是患者无过量饮酒史。NAFL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针对其发病机制的理论研究几乎都处于假说阶段,“二次打击”假说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假说。目前为止,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着眼于潜在治疗方法的研究都是非盲法的初步探讨研究。用抗氧化剂,胰岛素增敏剂,通过运动、节食或手术减肥的治疗手段对NAFLD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具体的有效性还要进一步评估。所以,寻找新的针对进行治疗NAFLD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从本病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的源头进行治疗的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氢气具有选择性抗氧化和降低氧化应激的作用,并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的能力。目前,已经有部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富氢水及富氢盐水对NAFLD具有保护作用,但并无氢气吸入对动物NAFLD作用的相关报道,更无氢气对NAFLD患者作用的报道。故本研究旨在确定高浓度氢气吸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作用基础上明确高浓度氢气吸入对社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影响。目的研究高浓度氢气吸入疗法对社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方法一、首先通过对80只C57小鼠通过MCD饮食制作NAFLD模型,随机分成四组:氮气吸入组(N2组)、氢气吸入组(H2组)、吡格列酮灌胃组(PGZ组)和氢气吸入联合吡格列酮组(H2+PGZ组),根据分组进行吸氮吸氢和(或)吡格列酮灌胃,干预8周后检测以下指标:1血浆血脂检测:小鼠内眦取血后离心血浆,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GLU)。2血浆肝酶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酰胺转肽酶(GGT)。3血液抗氧化性检测:通过检测血浆中的抗氧化功能相关的指标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血浆的抗氧化功能。4血浆抗炎性功能的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血浆中的TNF-α、IL-6等抗炎性因子活性进行检测。5 HE染色,小鼠肝脏形态学观察。二、根据2010年1月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所提出的诊断标准,首先在泰安市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初次筛查,然后对高度怀疑患有或已确诊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居民进行招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NAFLD患者43例并进行随机分组(N2组22人,H2组21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每人每天高浓度氢气雾化吸入或高浓度氮气雾化吸入1小时。分别在0周和12周分别进行下列检测:1血浆生化检测:采集空腹静脉血,送往泰安市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酰胺转肽酶(GGT)。2血液抗氧化性检测:通过检测血浆中的抗氧化功能相关的指标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血浆的抗氧化功能。3血浆抗炎性功能的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血浆中的TNF-α、IL-6等进行检测。4 B超检查:通过飞利浦Acuson X300彩超机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NAFLD归宿。5 CT检查:通过GE公司Optima680 64排CT分别检查两组受试者的肝脏密度和脾脏密度比(L/S比)。结果动物实验部分:通过实验室生化检查、氧化应激标记物水平测定我们发现,H2组、PGZ组及H2+PGZ组较之N2组血浆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有所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活性明显低于N2组;小鼠肝脏病理结果显示,N2组肝脏组织空泡明显,肝细胞坏死、肝索迷走样结构消失、肝小叶结构遭明显破坏,H2组、PGZ组及H2+PGZ组相较与N2组肝小叶结构破坏程度减小。人群实验部分:H2组人群的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降低;H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显着降低;氧化应激标记物水平测定显示,H2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所增加,TNF-α和IL-6水平显着降低;B超结果显示,H2对NAFLD程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N2;CT结果显示,H2组的L/S比值较之基线水平有所降低,而N2组的的L/S比值较之基线没有改变。结论1氢气雾化吸入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氢气雾化吸入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抗炎抗氧化功能。3氢气雾化吸入可以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保护肝细胞,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程度。

洪果[8](2015)在《抗肝炎药双环醇的合成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抗肝炎药双环醇具有较好的保肝和抑制病毒的双重作用,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它的传统合成工艺主要有:以联苯双酯为原料,经水解、酸酐化、还原、开环和甲基化反应得到双环醇,收率为58%;以联苯双酯的中间体2-溴-3,4-次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分别经水解或还原,两种产物之间进行酯化,分子内偶联,最后醇解,得到双环醇,收率为23.8%;前者原料贵,纯度低,后者收率太低,需要进行工艺革新。本论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并研究了新的合成路线,即以2-溴-3,4-次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先进行还原反应,还原产物与原料再发生偶联环化反应得到环内酯,经进一步水解开环、甲基化等反应得到双环醇,总收率为49.3%。新合成工艺具有收率高、纯度好、反应步骤少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经过优化实验,得出各步反应的较优反应条件:(1)2-溴-3,4-次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与还原剂KBH4进行还原反应得到2-溴-3,4-次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甲醇:投料比为反应原料:KBH4:助剂CaCl2为1:1.2:0.7,聚乙二醇(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在50℃反应4.0h,产物收率为96.2%,含量为98.6%。采用KBH4-CaCl2为还原体系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增加反应收率;同时乙醇作为溶剂易回收,可节约生产成本。(2)2-溴-3,4-次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和2-溴-3,4-次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甲醇进行偶联环化反应得到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2’-环内酯联苯:酯醇投料比为1:1.1,2.0当量铜粉为催化剂,DMF为溶剂,在155℃反应4.0h,产物收率为55.1%,含量为96.7%。(3)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2’-环内酯联苯进行水解反应得到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羟甲基-2’-羧酸联苯:在5%的KOH水溶液下,100℃反应4 h;酸化时采用50%硫酸在室温下酸化1.5h,酸化pH接近3.0左右,产物收率为96.6%,含量为99.2%。(4)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羟甲基-2’-羧酸联苯进行甲基化反应得到双环醇:以NaOH为缚酸剂,(CH3)2SO4为甲基化试剂,丙酮为溶剂,55℃反应4 h,收率达96.2%,含量为98.7%。

孙云芸[9](2013)在《双环醇片在严重银屑病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药物中如甲氨蝶呤、维A酸类等一线药物的长期使用则可能会引起肝损害。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双环醇片对严重银屑病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从而为优化临床治疗银屑病方案提供线索和实验根据。方法:实验一: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为治疗组,共12例;一组为对照组,共17例。治疗组在治疗银屑病期间,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后口服双环醇片(25mg,一日3次),治疗至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后连续口服甘利欣片(甘草酸二铵150mg,一日2次),治疗至肝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观察两组的肝功能恢复至正常的情况。实验二:将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雷公藤造模组、C组双环醇高剂量组、D组双环醇低剂量组、E组甘利欣对照组。A、B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口服,C组、D组、E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5天后,第6天后4组给予雷公藤口服。24h后取血处死,解剖取肝脏,观测血清指标及病理情况。结果:临床实验表明双环醇与甘利欣均有保肝降酶的作用(P<0.05),双环醇的总有效率为100%,甘利欣的总有效率为94.12%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动物实验表明各组小鼠血清AST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高剂量组、甘利欣均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低剂量与模型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高剂量组与甘利欣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低剂量组大于甘利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能降低药物所致的肝酶升高,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程度,具有保肝降酶的作用。

张引强[10](2010)在《中药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介导的免疫性肝损伤降酶效应的机制研究 ——荣肝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理论研究,探讨清利活血健脾法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关系,为CHB的治疗提供立法依据,为荣肝合剂提供组方基础。2.研究思路探讨,澄清“保肝降酶”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概念,明确其内涵,使中医药对CHB的治疗更为全面客观。3.实验研究,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A)介导的急、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降酶效应及其机制。4.临床病例观察,研究中药荣肝合剂对CHB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理论分析,收集古今、中西医相关文献,在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清利活血健脾法与CHB的关系,并与荣肝合剂相对应,分析其组方依据。2.解析“保肝降酶”的内涵,分析中医药保肝降酶治疗CHB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应对措施。3.(1)急性肝损伤实验:HBV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正常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4天,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每日一次灌胃给药。末次给药后1h,正常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3μg/g剂量尾静脉注射造模。造模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ALT、AST、TBiL;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HE染色);HBV DNA、HBsAg;肝组织MDA及SOD水平;肝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变化(CD4+、CD8+、CD4+/CD8+);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bcl-2);肝组织中TNF-α、INF-γ、IL-4、IL-10等细胞因子的变化。(2)慢性肝损伤实验:HBV转基因小鼠6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尾静脉注射PBS 0.3ml)和ConA造模组59只,采用ConA6μg/g剂量尾静脉注射制作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结束后,将所有ConA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荣肝合剂组、茵陈组、茵陈蒿汤组及联苯双酯五组。各组小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28天。末次灌胃给药后24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指标(指标同急性肝损伤实验)。4.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区组随机,以荣肝合剂为治疗药物,与西药口服抗病毒药核苷(酸)类似物(NUCs)为对照,治疗期为6个月,以3个月为一访视点,考核患者血清ALT、AST、HBV DNA水平变化,结合普适性量表SF-36及慢性肝病问卷(CLDQ)观察荣肝合剂对于CHB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CHB属本虚标实之证,湿热、血瘀为标,脾虚为本。或见肝郁,久则及肾。2.CHB的保肝降酶未真正做到降低酶学指标与肝组织学改善并重,未结合抗病毒、提高免疫力、防止纤维化的治疗、少有关注患者生存质量。3.(1)急性肝损伤实验:①ALT、AST、TBiL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均显着升高(P<0.01)。荣肝合剂、联苯双酯均可显着降低血清ALT、AST (P<0.01),荣肝合剂可降低TBiL (P<0.01)。②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较轻,显示其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有较好的改善作用(P<0.05);而联苯双酯组、茵陈组与模型组的病损程度相似。③HBsAg、HBV DNA变化:荣肝合剂组HBVDNA与茵陈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各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④MDA、SOD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SO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MDA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荣肝合剂组可明显提高肝组织中SOD水平,且与各干预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荣肝合剂、茵陈汤可降低肝组织中MDA水平(P<0.05)。⑤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各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升高,以荣肝合剂最着,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CD4-CD8+T细胞所占比例,荣肝合剂组与模型组、联苯双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CD4+/CD8+T细胞比例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各中药组均可见较大幅度升高,荣肝合剂组与茵陈蒿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⑥Fas、FasL、Bax、bcl-2的变化:正常组中,FasL和Bax没有表达,模型组Fas和bcl-2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Fas、FasL、Bax、bcl-2、bcl-2/Bax比值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TNF-α、INF-γ、IL-4、IL-10的表达:模型组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L-4, 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荣肝合剂组TNF-α、INF-γ、IL-4、IL-10均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慢性肝损伤实验:①ALT、AST、TBiL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均显着升高(P<0.01)。荣肝合剂、联苯双酯均可显着降低血清ALT、AST及TBiL (P<0.01)。②病理组织学变化: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在减轻肝细胞坏死、减少变性、减轻炎细胞浸润以及减轻肝纤维化方面有统计学差异,荣肝合剂的作用优于茵陈蒿汤(P<0.05)。③HBsAg、HBV DNA变化:荣肝合剂组HBV DN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HBsAg方面,荣肝合剂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④MDA、SOD变化:模型组肝组织中SOD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荣肝合剂组MDA、SOD均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较其余组比较部分有显着差异(P<0.05)。⑤肝组织中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4+CD8-T淋巴细胞,各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升高(P<0.05);荣肝合剂与茵陈、茵陈蒿汤、联苯双酯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CD4-CD8+T细胞,荣肝合剂组、联苯双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CD4+/CD8+T细胞比例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各中药组均可见较大幅升高,荣肝合剂组与茵陈蒿汤组、联苯双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⑥Fas、FasL、Bax、bcl-2的变化:正常组中,FasL和Bax没有表达,模型组Fas和bcl-2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荣肝合剂组Fas、FasL、Bax、bcl-2、bcl-2/Bax比值均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较其余组比较部分指标有显着差异(P<0.05)。⑦TNF-α、INF-γ、IL-4、IL-10的表达:模型组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TNF-α,荣肝合剂、茵陈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IFN-γ,各药物干预组与模型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荣肝合剂组与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IL-4,各药物干预组与模型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IL-10,荣肝合剂、茵陈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的ALT、AST的复常率均在80%以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荣肝合剂与NUCs对HBV DNA均有降低作用,但NUCs则明显优于荣肝合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已降至正常值上限以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 DNA方面,荣肝合剂和NUCs对HBV均持续发挥抑制作用(P<0.05),但NUCs的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荣肝合剂(P<0.05)。生活质量改善方面:①治疗3个月,荣肝合剂组患者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均有改善;而服用NUCs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维度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显示,荣肝合剂三个月治疗后,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SF-36总分、CLDQ各维度均较NUCs有明显的改观(P<0.05)。②治疗6个月:荣肝合剂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持续起效,较基线与治疗3月均有明显好转(P<0.05);NUCs对CHB患者生活质量亦有改善,但与基线比较,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和躯体疼痛维度无统计学差异;较治疗3月,躯体疼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及情感职能、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荣肝合剂与NUCs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除腹部症状维度外,荣肝合剂均优于NUCs (P<0.05)。结论:1.CHB治则当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扶正为大法,荣肝合剂立法与此一致,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机相契合。2.CHB的保肝降酶治疗要真正做到对肝脏组织学的改善与降低酶学指标并重,并应该结合抗病毒、提高免疫力、防止纤维化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要加强临床研究。3.通过本研究的进行,可得出以下结论:①荣肝合剂的保肝降酶作用不仅是对于外周血中酶的水平的降低,同时有伴有病理组织学的改善:减轻细胞炎症、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甚至逆转纤维化的作用。②中医药复方荣肝合剂的保肝降酶作用要明显优于单味中药(茵陈汤)和联苯双酯,清利活血健脾的治则对于乙肝的干预是有效的。③中医药保肝降酶作用起效的病理机制是多方面的:可减轻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减少炎症因子的刺激、抑制肝细胞的凋亡。4.中药荣肝合剂可使CHB患者的ALT、AST复常并降低HBV DNA的载量,但其抗病毒能力弱于NUCs。荣肝合剂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优于NUCs的治疗。

二、Protective Effect of Bicyclol on Concanavalin A 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Its Active Mechanism in Mic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otective Effect of Bicyclol on Concanavalin A 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Its Active Mechanism in Mice(论文提纲范文)

(1)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ConA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1 ConA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特点
        2 ConA肝损伤模型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综述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5 现代医学对AIH的治疗
        6 中医对AIH的认识及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雷公藤治疗肝炎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实验二 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2)Inonotsuoxides B对HSC-T6活化及LPS诱导RAW264.7极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实验一 Inonotsuoxides B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抗肝纤维化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药物与试剂
        2.3 仪器与设备
        2.4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与药物配制
        3.2 MTT法检测细胞毒性
        3.3 Western blot
        3.4 Real time-PCR
        3.4.1 HSC-T6 总 RNA 的提取
        3.4.2 RNA 逆转录
        3.4.3 q-PCR反应
        3.5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细胞毒性实验
        4.2 Inonotsuoxides B对PDGF-BB诱导的HSC-T6增殖的影响
        4.3 Inonotsuoxides B对PDGF-BB诱 导的HSC-T6中 α-SMAm RNA表达的影响
        4.4 Inonotsuoxides B对PDGF-BB诱导的HSC-T6中α-SMA、COL-(40) 蛋白表达的影响
        4.5 Inonotsuoxides B对PDGF-BB诱导的HSC-T6中p-AKT、p-ERK1/2 和p-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
        4.6 LY294002 (PI3K抑制剂)对PDGF-BB诱导的HSC-T6中α-SMA,COL-(40) 和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4.7 U0126对PDGF-BB诱 导的HSC-T6中 α-SMA, COL- (40) 和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二 Inonotsuoxides B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抗肝纤维化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药物与试剂
        2.3 仪器与设备
        2.4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与药物配制
        3.2 MTT法检测细胞毒性
        3.3 Western blot
        3.4 Real time-PCR
        3.5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细胞毒性实验
        4.2 Inonotsuoxides B对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4.3 Inonotsuoxides B对M1型巨噬细胞中SIRT1表达的影响
        4.4 Inonotsuoxides B对M1型巨噬细胞中GRP78表达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蒲葵子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蒲葵子的研究进展
        1.1 蒲葵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2 蒲葵子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小结
    第二节 肝损伤模型研究
第二章 TFFL对APAP诱导的LO_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第一节 CCK8法测定TFFL对LO_2肝细胞的增值率影响
    第二节 TFFL对APAP诱导的LO_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第三节 TFFL对APAP诱导的LO_2细胞损伤中MDA、ALT、GSH、SOD的影响
    第四节 TFFL对APAP诱导的LO_2细胞损伤中细胞因子INOS的影响
    第五节 Western Blot法测定INOS、NT蛋白的表达
第三章 TFFL对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
第四章 TFFL对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统计学审核证明
致谢
附件

(4)水飞蓟素对伴刀豆球蛋白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与材料
    研究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水飞蓟素对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活性的影响
    水飞蓟素对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酶活性的影响
    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水飞蓟素对肝损伤小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讨论

(5)藏药渣驯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技术路线图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渣驯及其代用品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1 渣驯及其代用品对刀豆蛋白A(Con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实验结果
        1.1.4 小结
        1.2 渣驯及其代用品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2.1 实验材料
        1.2.2 实验方法
        1.2.3 实验结果
        1.2.4 小结
        1.3 渣驯及其代用品对四氯化碳(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3.1 实验材料
        1.3.2 实验方法
        1.3.3 实验结果
        1.3.4 小结
    第二部分 渣驯正丁醇部位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1 渣驯正丁醇部位对刀豆蛋白A(Con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4 小结
        2.2 渣驯正丁醇部位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4 小结
        2.3 渣驯正丁醇部位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3.4 小结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睡莲花总黄酮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NCTF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2.2 NCTF对小鼠化学性及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2.3 NCTF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高浓度氢气吸入疗法对社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实验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抗肝炎药双环醇的合成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肝炎的分类
    1.3 抗肝炎药的市场概况
    1.4 抗肝炎药物的分类
        1.4.1 核苷类药物
        1.4.2 细胞因子类抗病毒药物
        1.4.3 保肝降酶药
        1.4.4 联苯双酯类药物
    1.5 双环醇的药效学研究
        1.5.1 双环醇用于抗肝炎病毒
        1.5.2 双环醇保护肝脏的作用
        1.5.3 双环醇保护线粒体的作用
        1.5.4 双环醇抗肝纤维化作用
        1.5.5 双环醇的其他作用
    1.6 双环醇的合成方法
        1.6.1 不对称联苯芳香化合物的偶联方法
        1.6.1.1 Ullmann偶联反应
        1.6.1.2 Suzuki偶联反应
        1.6.1.3 Negishi偶联反应
        1.6.1.4 借助“辅助桥”进行偶联反应
        1.6.2 联苯双酯(α-DDB)的合成方法
        1.6.2.1 先环合后溴化制α-DDB
        1.6.2.2 先溴化后环合制α-DDB
        1.6.2.3 用DBDMH作溴化剂
        1.6.3 将联苯双酯还原成双环醇的方法
        1.6.3.1 环内酸酐还原-水解-甲基化法
        1.6.3.2 环内酸酐还原-醇解法
        1.6.3.3 酯基辅助桥法
    1.7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7.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7.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2-溴-3,4-次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甲醇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2 反应原理
        2.1.3 实验步骤
        2.1.4 产物鉴定
    2.2 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2.1 还原剂种类的选择
        2.2.2 还原剂用量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2.2.3 溶剂种类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2.2.4 相转移催化剂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2.2.5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2’-环内酯联苯的合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1.2 反应原理
        3.1.3 实验步骤
        3.1.4 产物鉴定
    3.2 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2.1 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3.2.2 溶剂种类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3.2.3 原料配比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3.2.4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羟甲基-2’-羧酸联苯的合成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1.2 反应原理
        4.1.3 实验步骤
        4.1.4 产物鉴定
    4.2 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2.1 碱的种类对水解反应的的影响
        4.2.2 碱的浓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4.2.3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4.2.4 酸化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4.2.5 酸化pH值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双环醇的合成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5.1.2 反应原理
        5.1.3 实验步骤
        5.1.4 产物鉴定
    5.2 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2.1 甲基化试剂的选择
        5.2.2 原料配比对甲基化反应的影响
        5.2.3 缚酸剂种类对甲基化反应的影响
        5.2.4 缚酸剂用量对甲基化反应的影响
        5.2.5 溶剂种类对甲基化反应的影响
        5.2.6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甲基化反应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9)双环醇片在严重银屑病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严重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及治疗
        1.2 西医对严重银屑病的认识及治疗
    2 严重银屑病治疗中易致肝损害的药物
    3 治疗肝损害的常见药物
        3.1 西药治疗
        3.2 中药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实验方法
    3 治疗方法
    4 观察项目及观测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6 治疗结果
        6.1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6.2 两组前后肝功能比较
        6.3 病例脱失情况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临床试验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动物实验研究
    1 一般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处理
        2.2 动物用药
        2.3 观察项目及检测指标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动物情况
        4.2 肝脏系数
        4.3 血清学检测
        4.4 病理学光镜检查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不足与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临床调查表
附录二 缩略词表
附录三 病理切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中药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介导的免疫性肝损伤降酶效应的机制研究 ——荣肝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 刀豆蛋白A(ConA)肝损伤模型的研究应用
综述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清利活血健脾法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
        1. CHB概说
        1.1 CHB的流行情况
        1.2 CHB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1.2.1 CHB的诊断
        1.2.2 CHB治疗的总体目标
        1.2.3 CHB治疗的终点
        1.3 CHB的治疗
        2. 中医学关于CHB的认识与治疗优势
        2.1 中医学关于CHB的认识
        2.2 中医药治疗CHB的优势
        3. 清利活血健脾法与CHB
        3.1 总述
        3.2 清热利湿法与CHB
        3.3 活血化瘀法与CHB
        3.4 健脾扶正法与CHB
        3.5 兼挟证的治则
        3.5.1 疏肝
        3.5.2 清热凉血解毒
        3.5.3 补肾
        3.6 清利活血健脾法是治疗CHB的核心大法
        3.7 小结
        4. 荣肝合剂的组方、用药及配伍特点
        4.1 荣肝合剂的组方依据
        4.2 荣肝合剂的主要药物
        4.3 荣肝合剂的配伍特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探讨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保肝降酶作用若干问题的思考
        1. 中药的保肝降酶药作用
        2. 中医药保肝降酶治疗CHB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2.1 "保肝降酶"要名副其实
        2.2 保肝降酶处方切勿根据中药药理堆砌用药
        2.3 中药保肝降酶治疗应具备的作用
        2.3.1 中药保肝降酶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
        2.3.2 中药保肝降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
        2.3.3 中药保肝降酶与抗肝纤维化的结合
        2.3.4 保肝降酶与病理组织学改善
        2.3.5 中药保肝降酶治疗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
        2.4 加强中医药保肝降酶治疗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介导的免疫性肝损伤降酶效应的机制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干预药物
        2.3 造模方法
        2.3.1 急性肝损伤实验
        2.3.2 慢性肝损伤实验
        2.4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血清学指标ALT、AST、TBiL、HBsAg、HBV DNA的检测
        2.4.2 肝组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2.4.3 肝组织MDA及SOD水平检测
        2.4.4 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组织CD4+、CD8+值以及所占比例
        2.4.5 免疫组化法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bcl-2)检测
        2.4.6 RT-PCR肝组织中TNF-α、INF-γ、IL-4、IL-10表达水平检测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1.1 急性肝损伤实验
        3.1.2 慢性肝损伤实验
        3.2 血清学ALT、AST、TBiL情况
        3.2.1 急性肝损伤实验
        3.2.2 慢性肝损伤实验
        3.3 中药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3.3.1 急性肝损伤实验
        3.3.2 慢性肝损伤实验
        3.4 病毒血清学指标HBsAg、HBV DNA水平变化
        3.4.1 急性肝损伤实验
        3.4.2 慢性肝损伤实验
        3.5 肝组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指标MDA、SOD水平的变化
        3.5.1 急性肝损伤实验
        3.5.2 慢性肝损伤实验
        3.6 肝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3.6.1 急性肝损伤实验
        3.6.2 慢性肝损伤实验
        3.7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bcl-2)的变化
        3.7.1 急性肝损伤实验
        3.7.2 慢性肝损伤实验
        3.8 肝组织中TNF-α、INF-γ、IL-4、IL-10的变化
        3.8.1 急性肝损伤实验
        3.8.2 慢性肝损伤实验
        4. 讨论
        4.1 关于HBV转基因小鼠及ConA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4.2 关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4.3 关于淋巴细胞亚群
        4.4 关于肝组织TNF-α、INF-γ、IL-4、IL-10的表达
        4.5 关于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bcl-2
        4.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荣肝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试验设计
        2.6 试验方法
        2.7 观察指标
        2.8 资料收集
        2.8.1 SF-36量表的使用
        2.8.2 CLDQ的使用
        2.9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访视1(3个月)各指标变化
        3.2.1 生化指标的变化
        3.2.2 患者生活质量变化
        3.3 访视2(6个月)各指标变化情况
        3.3.1 生化指标的变化
        3.3.2 访视2生活质量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论文小结
附录1 SF-36健康调查问卷
附录2 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换算
附录3 慢性肝病问卷
个人简历
致谢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四、Protective Effect of Bicyclol on Concanavalin A 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Its Active Mechanism in Mice(论文参考文献)

  • [1]雷公藤甲素对Con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及机制[D]. 卫博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Inonotsuoxides B对HSC-T6活化及LPS诱导RAW264.7极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研究[D]. 胡丽丽.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3]蒲葵子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罗晓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水飞蓟素对伴刀豆球蛋白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J]. 张永州,吴先闯,刘瑜新,安继红,韩珊珊,娄婷婷,吕维玲.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7(07)
  • [5]藏药渣驯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叶翠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1)
  • [6]睡莲花总黄酮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D]. 张石蕾. 新疆医科大学, 2017(10)
  • [7]高浓度氢气吸入疗法对社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D]. 张广杰.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8]抗肝炎药双环醇的合成新工艺研究[D]. 洪果.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1)
  • [9]双环醇片在严重银屑病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孙云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中药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介导的免疫性肝损伤降酶效应的机制研究 ——荣肝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D]. 张引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10)

标签:;  ;  ;  ;  

双环醇对伴刀豆球蛋白A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