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南部食人按蚊生态学及噬血细胞迁移研究

大洪山南部食人按蚊生态学及噬血细胞迁移研究

一、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万伦,张华勋,李凯杰,张聪,曹慕民,吴冬妮,张娟,林文,刘斯,朱红,夏菁[1](2021)在《2018—2020年湖北省传疟媒介监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湖北省传疟媒介按蚊的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规律等进行监测,为消除疟疾后阶段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2020年每年7—9月在湖北省枣阳市的3个村(刘升镇刘湾村2组、琚湾镇琚庄村3组和七方镇文庄村1组)开展按蚊种群监测,于室内(人房或牲畜棚)、室外(靠近水稻田)各选取2个调查场所开展1次按蚊种群监测,采用灯诱法(19∶00至次日7∶00)捕蚊,连续监测3 d。2018—2020年,另选择恩施市舞阳坝乡、丹江口市六里坪乡、枣阳市七方镇、武穴市石佛寺乡、江陵县白马寺镇和京山市孙桥镇等6个监测点,每年5—10月的上旬和下旬各开展1次按蚊密度监测,在监测点的居民区和蚊媒孳生地之间采用人诱法(19∶00至次日7∶00)捕蚊。捕获的所有按蚊冷冻处死后进行形态学鉴定。分析按蚊密度的季节消长趋势,夜间不同时间段按蚊密度的规律,以及人房、牲畜棚和室外等不同场所按蚊种群构成差异。按蚊密度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按蚊种群构成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种群监测结果显示,2018—2020年灯诱法共捕获蚊虫4 277只,其中中华按蚊819只(19.15%),淡色库蚊3 440只(80.43%),骚扰阿蚊18只(0.42%)。牲畜棚捕获蚊虫3 502只,其中中华按蚊677只(19.33%),淡色库蚊2 813只(80.33%),骚扰阿蚊12只(0.34%)。室外捕获蚊虫总数503只,其中中华按蚊106只(21.07%),淡色库蚊393只(78.13%),骚扰阿蚊4只(0.80%)。人房捕获蚊虫总数272只(2020年未进行人房按蚊监测),其中中华按蚊36只(13.24%),淡色库蚊234只(86.03%),骚扰阿蚊2只(0.74%)。2018—2020年各年度人房、牲畜棚和室外等不同捕蚊场所按蚊种群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500、 36.000、 18.000, P> 0.05)。按蚊密度监测结果显示,2018—2020年,湖北省6个监测点共捕获中华蚊虫8 426只,未发现雷氏按蚊及其他按蚊。人诱法捕获中华按蚊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江陵县,3年共捕获中华按蚊4 671只;最少的为丹江口市,3年共捕获0只。2018—2020年,中华按蚊平均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8月上旬(2018年)和7月下旬(2019、 2020年),分别为15.91、 13.93、 6.91只/(人·h),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7, P> 0.05)。6个监测点中,江陵县监测点的按蚊密度最高,其次为武穴市,按蚊密度分别为10.81和6.71只/(人·h)。不同监测点按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2, P <0.05)。湖北省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在晚上19∶00—21∶00。结论湖北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持续存在,仍有潜在的疟疾传播风险,应继续开展持续、规范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媒介控制工作。

李凯杰,尚晓鹏,皮琦,张华勋,童玲[2](2015)在《湖北省主要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及密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近年来湖北省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季节消长、栖息、吸血和孳生地等生态习性及其密度变化情况,为消除疟疾前蚊媒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7—9月,选择京山县、广水市和随州市曾都区为调查点,采用人工叮咬、帐诱捕蚊和灯诱3种方式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和生态习性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调查捕获的传疟按蚊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京山县人诱密度成蚊密度7月份最高,为7.50只/(人·h);曾都区帐诱密度8月份最高,为0.18只/帐;广水市灯诱密度7月份最高,为9.67只/夜。中华按蚊幼虫密度在不同孳生地以8月下旬和9月上旬为高。结论湖北省原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区,现已很少发现有嗜人按蚊的存在,中华按蚊幼虫孳生地以稻田为主,中华按蚊幼虫密度和成蚊密度季节消长基本一致。

张聪,刘井元,万伦,李凯杰,吕桂阳[3](2015)在《2012-2014年湖北省疟疾监测点疫情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掌握消除疟疾阶段发病态势及传疟媒介现状,为调整消除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2008年疟疾发病分区,在一、二、三类疟区分别选择1、6、1个县市,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在监测村开展传疟媒介种类和密度监测。规范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及休治疟史对象,及时处置疟疾疫点,开展疟防知识宣传。结果 2012-2014年共血检"三热"病人96777例,疟原虫阳性15例,阳性率0.015%。本地疟疾2例,占13.33%,输入性疟疾13例,占86.67%。捕获按蚊14318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人工帐诱平均密度为每小时8.78只/人,灯诱平均密度为每晚19.24只/灯。结论监测区疟疾发病进入消除阶段,输入性疟疾时有发生,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其密度高于传疟密度阈值,需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管理和媒介控制。

尚晓鹏[4](2012)在《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湖北省主要传疟媒介按蚊种群的变化、密度和生态习性、近8年来的密度变化以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为消除疟疾前的疟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京山县、广水市和随州市曾都区三地区的媒介按蚊密度和生态习性;采用人工叮咬、帐诱捕蚊和灯诱三种方式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按蚊抗药性监测;选取历年疟疾流行区的京山县、广水市、曾都区、武穴市和枣阳市为调查点,收集20052012年各地区的密度值;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检验和x2检验。结果:2012年5个监测点均未发现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中华按蚊幼虫孳生在水稻田以及与其有关联的水塘和水沟渠中,中华按蚊吸人血比例为12.78%,吸畜血比例为87.22%。各地区中华按蚊幼虫密度曲线和成蚊密度曲线基本一致。78月份为中华按蚊幼虫密度高峰期,成蚊密度高峰在78月。2012年中华按蚊幼虫密度调查中,曾都区8月下旬密度最高(3.62条/勺);中华按蚊成蚊密度调查中,武穴市7月份人诱密度和灯诱密度最高(39.83只/人.小时和214.5只/夜),枣阳市7月帐诱密度最高(0.58只/帐)。2005年2012年各地区中华按蚊人诱密度起伏不定,最高点为2010年曾都区人诱密度(21.86只/人.小时),最低点为2012年广水市人诱密度(1.59只/人.小时),五个地区人诱密度在2011年和2012年均趋于下降;各地区帐诱密度曲线形态各一,最高为2005年武穴市帐诱密度(0.48只/夜),最低为2012年京山县帐诱密度(0.01只/夜)。五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级别均为R,均为高抗性群体。结论:湖北省嗜人按蚊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中华按蚊偏吸畜血,为半家栖型蚊种,幼虫孳生于水稻田、灌溉渠(沟)和水塘中,密度高峰在78月。中华按蚊成蚊密度各地区分布各一,密度高峰在78月。近8年来各地区密度变化起伏不定。五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均为高抗性,且抗性有很大的提升。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继续以控制传染病源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媒介按蚊密度,为2018年全省消除疟疾做准备。

黄光全,顾政诚,黄希平,郑香,夏志贵,杨庆,叶忠山,童世民,李汉帆,汤林华[5](2003)在《湖北省丘陵区嗜人按蚊传疟阈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调查嗜人按蚊传疟作用 ,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随州市曾都区严家畈村选择 9个自然村应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 结果 2 0 0 1年 7~ 8月居民带虫发病率 0 .6 5 %。小学生带虫率 0 .5 1% ,荧光抗体阳性率 5 .0 5 %。在观察区搜捕到嗜人、中华、微小 3种按蚊。嗜人按蚊密度及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 ,平均叮人率 0 .9892 /人·夜 ,吸人血指数为 0 .5 0 ,媒介能量为0 .94 4 8,是中华按蚊的 6 .5 2倍 ,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 0 .2 82 3,而实际叮人率是它的 3.5倍。 结论 嗜人按蚊是当地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 ,提示临界叮人率在媒介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光全,李汉帆,张华勋,兰明祥,陈国英,刘立新,罗山虎,刘井元,余品红,张吉斌,明桂珍,张绍清[6](2002)在《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 ,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 9月每旬 1次 ,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 ,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果 :嗜人按蚊在人房内平均密度为 5 .70只 5 0顶 ,室外人帐诱 7.44只 (人·半通宵 ) ,牛栏 6.41只 (人工·h) ,猪栏 2 .3 7只 (人工·h)。嗜人按蚊季节高峰为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夜间活动高峰为 2 3时~ 1时 ,叮人率为5 .0 493。吸血习性为 0 .2 40 6,比中华按蚊高 7.76倍 ,趋吸人血蚊占 89.75 %。传疟能量为 1.73 15 ,比中华按蚊高 8.2 5倍。结论 :嗜人按蚊主要栖息在人房 ,趋吸人血 ,是主要的传疟媒介。

二、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018—2020年湖北省传疟媒介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点选择
    1.2 调查方法
        1.2.1 按蚊种群监测
        1.2.2 按蚊密度监测
    1.3 按蚊的鉴定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1.6 伦理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
2 结果
    2.1 按蚊种群监测结果
    2.2 按蚊密度监测结果及季节消长
    2.3 中华按蚊夜间活动规律
3 讨论

(2)湖北省主要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及密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点的选择
    1.2 按蚊密度调查
        1.2.1 成蚊种类及密度调查
        1.2.2 幼虫密度调查
    1.3 生态习性调查
    1.4 数据收集和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成蚊密度
    2.2 不同地点成蚊密度比较
    2.3 幼虫密度
    2.4 成蚊吸血趋性
3 讨论

(3)2012-2014年湖北省疟疾监测点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 1监测对象
    1.2监测内容与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病原学监测
    2.2疟疾发病态势
    2.3媒介种类及密度监测
3讨论

(4)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和范围
    2 媒介按蚊调查
        2.1 蚊媒幼虫密度调查
        2.2 成蚊密度调查
        2.3 按蚊种群调查
    3 生态习性调查
        3.1 季节消长
        3.2 吸血趋性
        3.3 孳生习性
    4 媒介按蚊抗性监测
        4.1 实验准备
        4.2 方法和原理
        4.3 实验过程
    5 数据收集和资料分析
结果
    1 2012 年各监测点媒介按蚊调查情况
        1.1 媒介按蚊密度调查情况
        1.2 媒介按蚊生态习性调查情况
    2 各监测点 2005~2012 年媒介按蚊密度变化情况
    3 各监测点媒介按蚊抗性调查结果
讨论
    1 2012 年媒介按蚊密度及生态习性
        1.1 媒介按蚊幼虫及成蚊密度监测分析
        1.2 媒介生态调查分析
    2 五个监测点按蚊密度变化
    3 抗药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018—2020年湖北省传疟媒介监测分析[J]. 万伦,张华勋,李凯杰,张聪,曹慕民,吴冬妮,张娟,林文,刘斯,朱红,夏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 [2]湖北省主要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及密度分析[J]. 李凯杰,尚晓鹏,皮琦,张华勋,童玲.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5(06)
  • [3]2012-2014年湖北省疟疾监测点疫情分析[J]. 张聪,刘井元,万伦,李凯杰,吕桂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3)
  • [4]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D]. 尚晓鹏. 武汉科技大学, 2012(05)
  • [5]湖北省丘陵区嗜人按蚊传疟阈值的研究[J]. 黄光全,顾政诚,黄希平,郑香,夏志贵,杨庆,叶忠山,童世民,李汉帆,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3(03)
  • [6]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J]. 黄光全,李汉帆,张华勋,兰明祥,陈国英,刘立新,罗山虎,刘井元,余品红,张吉斌,明桂珍,张绍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2(06)

标签:;  ;  ;  

大洪山南部食人按蚊生态学及噬血细胞迁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