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找到绿色能源?

哪里可以找到绿色能源?

一、绿色能源何处寻?(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文[1](2020)在《简论如何让工作通讯更生动》文中研究指明工作通讯是报纸上常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工作通讯一般是为了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既强调政策性,指导工作,又强调实践性,要能以小见大,概括出一定规律。它比典型报道更详尽,比工作总结更生动。要让工作通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记者应平日里注意积累各种素材、采访中记录人物妙语、挖掘动人故事。

张梦露[2](2020)在《习近平总书记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以当今世界形势为基础,以人类发展为重心,从战略谋划到细节把控,他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深远考虑,贯穿国内外各行业领域。他在十八、十九两次全代会报告中相继做出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方针。这一系列重要理论和论述对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产生了颇为积极的作用。国内外政界、媒体界和学术界人士也因此爆发了对习近平思想理论研究的新风潮,就习近平所提出新理论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当前,国外学者针对习近平的研究集中于国际关系和政治领域,国内学者则多集中于治国理政、从严治党、脱贫解困等领域,常常忽略了在其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指导下城市建设的伟大进步,缺乏对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论述的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的分析总结,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按照“建设成就回顾、相关论述研究、规划建设方法论、规划建设实践分析”的技术路线,通过文献研究、综合归纳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城市规划建设的论述为研究对象,以其在视察和会议中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基础,将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体系总结为,在辩证、系统、战略、法制、底线、精准、创新七大方法论指导下,以重视城市规划地位为出发点,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重心,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为创新动力的中国新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体系。通过详细阐述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论述内容,以及从中总结出的习近平规划建设七大方法论,结合习近平的指导实践论证了其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特别是针对武汉疫情突发事件,专章节对习总书记城乡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等城市规划理念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进行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丰富与完善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的理论体系,总结归纳其论述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为今后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有成效的规划指导体系与全新的思维方式。

李俞柔[3](2018)在《两岸基层走心交流 共商乡里建设大计——台湾中南部里长参访团赴云南考察活动侧记》文中认为人间胜景何处寻?彩云之南万里情。在山花烂漫的季节里,应全国台联邀请,台湾高雄路竹区里长联谊会主席、文北里里长陈国强,带领台湾中南部里长参访团,10月15日至22日期间在滇考察。团员们一半的时间,是通过走访楚雄彝族自治州、丽江纳西族圣山——玉龙雪山、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深入了解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体验白族扎染制作工艺,感受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另一半时间则回到昆明,参访朱德故居,与翠湖社区、

史峰,霍雨佳[4](2015)在《寻找“绿巨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活在电器化时代,离开了"电",我们的生活也许会乱成一团。那么,目前世界上都有哪些绿色、低碳、环保的发电方式?科学家们又是怎样寻找"绿色电"的呢?生活在电器化时代,离开了"电",我们的生活也许会乱成一团——试想:没有冰箱、彩电、洗衣机,没有手机、电脑、电饭煲的日子将会多么惨淡。那么,目前世界上都有哪些绿色、低碳、环保的发电方式?科学家们又是怎样寻找"绿色电"的呢?

贾铠针[5](2014)在《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既是对传统“圈地式”、“造城运动”、“掠夺式”旧有城镇化的反思,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的城乡生态建设重要发展思路与途径。旧有城镇化建设进程后的国土“千疮百孔”,城乡空间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下降,需要适应于以城乡生态宜居为首要目标,走集约、绿色、城乡特色分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线的城乡生态建设规划框架与理论,同时需要起到缝合弥补、整合改良、提纲挈领作用的规划方法来修补、缝合、改良、统筹现有城乡环境物质空间。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本质上要求城乡规划更好地应对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综合性,绿色基础设施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和生态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一个服务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健康、综合效益发展的生态学框架,立足于平衡土地开发与环境资源关系的统筹城乡自然、人文生态生活支持系统。可以说,绿色基础设施正是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的重要规划理论与方法,但二者尚未实现真正实质意义上的系统衔接。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城乡规划专业角度如何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体系构建与城乡绿色空间系统用地布局落实等实现自然、人文生态环境美好的理想家园这一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物质空间环境目标。本研究核心建构基于新型城镇化城乡绿色空间网络体系建设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从技术手段层面以绿色基础设施线性要素系统、面状要素系统、点状要素系统以及绿色生态技术工程系统为新型城镇化城乡绿色空间规划具体落实层面,建构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城乡绿色空间不同层级的各要素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与用地布局落实技术框架,同时提出能够应用于不同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具体策略,以对城乡绿色空间系统进行整体优化,并针对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长效管理与维护提出具体策略。

王兴中,王丰邦,张德民,花光池,张书安,张瞻洛,刘全伦,张凤兰,刘清树,于志超,毛文夏,叶小茹,魏裕安,周寿春,陈可富,祝春芳,陈水根,卓丽雅,章焕如,陈梅秀,张叶婷,张贤芝,吴素萍,金厚荣,柳楫,徐致远,艾以富,廖思琴,黄雪痕,周云彬,阙中和,华兰勋,何振清,徐长田,何尚清,黄裕隆,林洪,张志杰,寒菲,张彦良,林冲若,何志卿,钱小林,柳岩生,李光亮,官平仙,张尚南,俞秉东,傅瑜,陈时柄,谭学才,韩善模,张有凯,倪怀本,金家富,戴家琮,袁普义,徐双山,陈海洋,姚洪斌,姜立凭,汪红梅,范震飙,赵宝海,陈繁华,陆玉梅,苏兰霞,徐景波,王卓平,张明艳,顾勤元,贺乃文,邬行云,虹静,赵志君,徐景涛,郑本江,王乐群,李重华,陈世澄,邓福舜,牟善爽,梁小江,邓枢干,邓林茂,邓英臣,叶浓青,刘光浩,许宝江,陈贯然,陈振威,李雄,陆孔尧,邵益民,吴广水,吴望星,杨奕平,张翎,张宜盛,林桂海,林德浓,周廷英,郑伟儒,黄胜保,黄志传,黄景琳,黄翠华,温绍辉,梁敏,谢小辉,谢文选,谢景东,詹伟隆,蔡成儒,傅展,巫凌霄,於小海,楼法泉,贾祥校,赵泛野,韩祖鑫,沈世忠,陈棣华,王镇邦,童方圭,莫雪元,楼永祥,何汉翊,袁修涛,俞之光,史宝珠,王金相,谢石华,刘梦鲁,王恩南,方璟,徐洪发,钱一山,白玉书,余洪全,谢海水,钟德芬,邵关春,孙正义,徐志强,盛岳成,孙立民,罗常,章立民,夏哲文,赵思东,吴忠人,洪柏祥,徐桂山,骆森潮,陈邦仪,陈永定,王韶国[6](2011)在《八方联谊》文中指出

孔德明[7](2011)在《造物的和谐 ——基于“和谐”理念的产品设计文化研究》文中认为“和谐”这个附带更多哲学与美学意义的理念,不仅是构筑“天人之和”、“社会之和”、“人际之和”及“身心之和”的秘钥,亦是古今人类造物的理想追求。综观中国文化史,“和谐”的审美范畴既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荟萃,“和谐”之理念也蕴藏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本文正是从“艺术”与“科学”之间所呈现的和谐谈起,指出“永恒的和谐产生于科学和艺术的交融中”。通过对“和谐即是美,美亦是和谐”的造物艺术美学阐释,意在澄明:“和谐”的造物设计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逾越的法则,也是缓解及拯救生态环境危机、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现代产品设计而言,其实质在于强调“人、物、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亦即达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人与环境”等事物的和谐关系。从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行为中,我们体会更多的是“造物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活动”,同时,“设计艺术必须服从于被设计的对象”;从设计是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中,我们感触更多的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显现以及人类自身的改造和完善;从设计是按照美的规律造物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人类对于尺度(“内在的尺度”与“任何一个种的尺度”)的精妙把握以及“人的需要的丰富多样”……具体地说,产品造型总会关涉到如何使用,使用的实际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造型。材料无疑是人类造物的物质基础,工艺(技术)在设计中也凸显了艺术效用。如果说,产品是通过造型因素来表达某种符号语言,那么产品又通过情感的内蕴表述,进一步阐释了它是一种有意味的造型。人类由于无知和贪婪,导致了对资源与能源的索取无度,当生态已经负债、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扰之际,“可持续地发展”方成为共识,且为产品设计带来了希望、规划了方式并树立了全局观念。总体来看,“和谐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既为人类在21世纪的内在静观与深刻反省,也是迷途岔路中的必要纠错及创伤抚慰,更是人类的心灵召唤和本性回归。诸多事实业已证明,和谐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优良状况与态势,也是保证事物健康运行、有序发展的隐性规律及本质所在。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人类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种和谐,人类与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面对的经济形态之间也应该是一种和谐。这些无不说明,人类与生活所接触到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应是一种和谐状态,即“天、地、人、事、物、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和谐共存状态。归而言之,我们可以得出:事物以和谐的状态发展前进,就会处于一种健康有序、循序渐进的运行机制,否则,就会产生一种危机四伏、停滞倒退的负面效应。基于“和谐”理念的产品设计文化研究,考虑的不是片面、狭义的“产品形态塑造与表面装饰”,它力图从一个“本质(属性)的、整体(统一)的、持续(发展)的”视域去看待产品与人的内在关系、产品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产品与审美的交融关系、产品与未来的承续关系。不难看到:对于产品设计艺术而言,和谐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谐是一种潜在规则,和谐是构成的最高形式,和谐是美的表述与代言,和谐是一种设计道德标准的衡量,和谐是一种设计伦理关系的体现。

李琴[8](2010)在《酶法制备生物柴油新工艺及其高值化技术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生物柴油是新型绿色可再生燃料,主要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工艺制备而成,可代替石化柴油。相对于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诸多缺陷,酶法制备工艺因反应条件温和、甲醇用量少、无污染等优点成为当前生物柴油开发的主流发展方向。乌桕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因油脂含量高而有“中国植物牛油”、“石油树”等美称。该油脂中因含有毒酚类物质而不宜食用,但其十八碳脂肪酸的含量近90%,为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本文以乌桕梓油为对象,以脂肪酶为催化剂,研究生物柴油制备新方法,并尝试基于生物柴油的高值化技术探索。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摘要如下:(1)对乌桕梓油理化性质和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油脂成分和理化性质可以反映油脂品质,进而影响生物柴油产品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该油脂含有7种脂肪酸,以十八碳脂肪酸为主,碳链长度和结构非常适合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其酸值适中,含微量磷脂,但皂化值偏大。该结果为酶法制备乌桕梓油生物柴油提供了可行性分析。(2)对自行固定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G63脂肪酶在微水相体系中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醇油摩尔比4:1,脂肪酶用量2.7%,反应温度41℃。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为96.22%。R2(0.9819)显示该回归模型可准确预测乌桕梓油生物柴油的得率。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重复使用20批次后,生物柴油得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表明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3)以“乒乓反应机理”为基础,首次构建了G63脂肪酶催化转酯动力学模型,实验验证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G63脂肪酶的转酯反应速度。抑制常数Ki=0.21mol/L,表明甲醇对该反应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反应常数k3=0.0549 L/mol·min,显示该酶对甘油三酯的二位酯键存在选择性。以上数据和分析表明该酶对底物存在一定程度的位置特异性。(4)系统研究了Novozym 435/Lipozyme TL IM复合酶催化转酯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及动力学特征。通过改变介质种类和配比,确定能较好维持脂肪酶活性及稳定性的最佳溶剂组合———6:4(v/v)的乙腈与叔丁醇组合。进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获得最佳参数:醇油摩尔比为6.4:1,复合酶用量为4.32%,分子筛用量为5.5%,反应20h后甲酯得率达96.38%。重复使用360h后酶活依旧稳定,显示该反应体系具有很好的操作稳定性、耐醇性及底物适应性。(5)构建并比较了复合酶体系与单酶体系的催化转酯动力学模型。复合酶体系的Vmax(3.67 mol/L·min)大于单酶体系Vmax(3.25 mol/L·min),而KmTG和KmCH3OH均小于单酶体系的;复合酶体系抑制常数Ki(0.013mol/L)则略低于单酶体系的(0.019mol/L)。由此推论,在底物与酶的结合方面,复合酶体系要优于单酶体系,而复合酶体系转酯反应的抑制效应要小于单酶体系,首次从动力学角度证实Novozym 435/Lipozyme TL IM复合酶作用酯键存在一定的正协同效应。(6)初步探索了基于生物柴油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工品的合成工艺,以期扩大生物柴油的利润空间。以自制的乌桕梓油生物柴油为原料,膨润土为催化剂,催化制备二聚酸甲酯。优化获得的最佳二聚酸甲酯合成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为9.9%,助剂用量为0.8%,在221℃下反应6.1h,二聚酸甲酯的得率为63.2%,与预测值65.26%非常接近。由于二聚酸甲酯是多能中间体,因此该工艺为生物柴油进一步高值化提供了前期工艺准备。(7)对生物柴油和二聚酸甲酯的生产进行了初步经济效益分析。以年加工规模2.5万吨生物柴油为例,通过对其前期投入、生产成本和销售总额的估算,分析得出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深加工产品二聚酸甲酯更是具有诱人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生物柴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举措。

杨志远,陈葵,余裕平,刘梅影[9](2004)在《江西生态经济建设的一大瓶颈》文中研究指明江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主要能源资源都十分贫乏 ,人均能源储量 ,原煤约 3 3 .5t,只有我国人均储量的 1 3 ;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全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的 1 2 ;每创造 10 0 0美元GDP要消耗能源 0 .88t标准煤 ,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江西国民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中 ,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和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86.94% ,即在消费能源总量中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仅为 13 .0 6% (主要为水力发电 )。江西生产水平低、国民生活水平低、经济落后 ,这些都是与能源制约密切相关。江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进行生态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能源问题是一大瓶颈。江西必需面对严峻现实 ,制定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的能源发展、储备战略和一系列开发新能源的举措。其中包括大力发展水力发电 ;有计划地规范和限制煤炭的开采 ,积极推行洁净煤技术 ,我省今后不宜再新建火力发电厂 ,尤其不要再新建大型火力发电厂 ;依靠科学技术 ,寻找、开辟新能源、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绿色能源 ;适度发展核能发电 ;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制定能源储备制度和建设能源储备体系 ;切实做好矿区“三废”治理、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这些也是解决能源瓶颈问题的举措

林衫[10](2004)在《绿色能源何处寻?》文中研究指明 在瓦特蒸汽机的推动下,人类轰轰烈烈地进入了工业文明,伴随着工业不断前进的脚步,人类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强,以至现代人无法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会是怎样。因而,能源成为人类一个难以了结的近乎永恒的焦点问题,一再被各国首脑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国与国之间展开经济、科技、军事较量的重要砝码。

二、绿色能源何处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能源何处寻?(论文提纲范文)

(1)简论如何让工作通讯更生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巧用素材
二、记录妙语
三、讲好故事

(2)习近平总书记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时代背景
        1.1.2 研究重要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论文的重点与难点
        1.4.1 重点
        1.4.2 难点
2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市建设的伟大成就
    2.1 新区建设
        2.1.1 雄安新区建设
        2.1.2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2.2 区域发展
        2.2.1 京津冀协同发展
        2.2.2 长江经济带发展
    2.3 城乡协同发展
        2.3.1 生态文明建设
        2.3.2 乡村文化建设
    2.4 基础建设
        2.4.1 高速公路、铁路建设
        2.4.2 大兴国际机场建设
        2.4.3 港珠澳大桥建设
    2.5 总结
    本章小结
3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研究
    3.1 重视科学规划
        3.1.1 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
        3.1.2 因地制宜把握规划方向
        3.1.3 用人民群众满意程度衡量规划效果
        3.1.4 立法保障规划权威性,规划连续性保护人民利益
    3.2 推行新型城镇化
        3.2.1 以人为核心,用科教文卫软硬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
        3.2.2 宜居城市建设从居民生活各方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生活品质
        3.2.3 保护城市文化,从古迹保护开始,传承历史文化,推动“乡愁”建设,构建文化强国
        3.2.4 城乡通过资源互补、工农互惠实现一体化发展
        3.2.5 城市以优质资源吸引人才,实施开放的人才政策,推动创新发展
    3.3 做好空间规划顶层设计
        3.3.1 以大城市为节点,支撑区域协同发展
        3.3.2 搞好资源衔接,一张蓝图实现城市建设多规合一
    3.4 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减少对自然干扰加以保护的同时,依托自然发展,发掘本地生态特色
        3.4.1 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重视生态先行的建设原则
        3.4.2 以法治维护生态保护实施,切实提升生态环境
        3.4.3 重视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4.4 制定生态规划保障制度,把握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逾越
        3.4.5 把握生态文明核心原则,依托自然发展城市
    本章小结
4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方法论
    4.1 辩证思维
        4.1.1 从两面性出发寻求生态与发展的平衡
        4.1.2 抓主要矛盾,城市规划要具体措施和全面战略并进
        4.1.3 发展的看待问题,建立长远规划
    4.2 系统思维
        4.2.1 从全局出发,规划整体效果
        4.2.2 顶层设计与任务分解并行
        4.2.3 均衡进度,重视衔接,避免各自为政的“浪费”
    4.3 战略思维
        4.3.1 从战略性理念出发,科学规划
        4.3.2 从大局出发,把握局部
        4.3.3 不求短期功利,心怀长远
    4.4 法制思维
        4.4.1 用法律方法解决和推进城市规划工作
        4.4.2 用法律权威杜绝规划过程中的腐败
    4.5 底线思维
        4.5.1 从坏处准备,往最好处争取的最低价值标准
        4.5.2 不可触碰和侵犯的最低接受程度
    4.6 精准思维
        4.6.1 具体解决规划中的问题,不能以原则回应具体
        4.6.2 从具体问题出发,推动解决系列矛盾
    4.7 创新思维
        4.7.1 肯定创新在规划中的巨大作用,带领城市开创新局面
        4.7.2 鼓励创新氛围,规划过程中注重分配教育,科研,新型企业
    本章小结
5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实践
    5.1 习近平思想指导下雄安新区的战略成功
        5.1.1 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规划地位空前
        5.1.2 科学部署,习近平规划建设理念完整呈现
        5.1.3 千年大计,习近平思想指导下的战略成功
        5.1.4 总结
    5.2 习近平思想指导下大国战“疫”的阶段成功
        5.2.1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方法论指导下疫灾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5.2.2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对防疫工作的积极作用
        5.2.3 疫灾防治看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高瞻远瞩
        5.2.4 总结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3 创新点
    6.4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重要讲话
附录B 习近平视察城市建设伟人的足迹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两岸基层走心交流 共商乡里建设大计——台湾中南部里长参访团赴云南考察活动侧记(论文提纲范文)

这里是云朵的故乡、人间的天堂
习近平总书记对古生村发展的殷殷嘱托很有远见
大陆“31条措施”既友善又便民, 台当局阻拦没道理

(4)寻找“绿巨人”(论文提纲范文)

眼下的发电站都“有害”
太空电站,建设容易输电难
无线输送太空电
摩擦“网”住海洋电
脑洞大开的“龙卷风发电”

(5)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与中国旧城镇化困境
        1.1.1.1 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危机
        1.1.1.2 中国旧有城镇化对城乡生态建设造成的困境
        1.1.1.3 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下降
        1.1.2 “建设美丽中国”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机遇与契机
        1.1.2.1 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时代的到来
        1.1.2.2 “中国梦——美丽中国”与城乡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
        1.1.3 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绿色基础设施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衔接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
        1.2.2.2 技术意义——确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法和策略指引项目建设
    1.3 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现状
        1.3.1 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3.2 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综述
        1.3.2.1 关于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发展、特征方面的研究
        1.3.2.2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雨洪控制管理等技术方面的研究
        1.3.2.3 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述评
        1.3.3 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界定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范围界定
        1.4.3 相关概念界定
        1.4.3.1 新型城镇化
        1.4.3.2 绿色基础设施
        1.4.3.3 与绿色基础设施相近概念——生态基础设施、景观基础设施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相关理论及对本研究方法指导
        2.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1.2 生态乌托邦思想
        2.1.3 城市与乡村结合的田园城乡模式
        2.1.4 精明保护理论与系统论
    2.2 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相关实践及借鉴意义
        2.2.1 绿色基础设施发展脉络梳理
        2.2.1.1 概念由来与发展脉络
        2.2.1.2 绿色基础设施的不同发展主题
        2.2.2 美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实践
        2.2.3 欧盟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研究
        2.2.3.1 欧盟绿色基础设施目标
        2.2.3.2 欧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涉及多部门参与
        2.2.3.3 欧盟绿色基础设施政策
        2.2.4 英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实践
        2.2.4.1 英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新田园城乡”理念
        2.2.4.2 英国“新田园城乡”理念下绿色基础设施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支持
        2.2.4.3 伦敦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2.2.5 瑞典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实践
        2.2.5.1 瑞典:绿色基础设施作为环境目标实现的重要策略
        2.2.5.2 斯德哥尔摩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2.3 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相关实践概况
        2.3.1 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思想与实践——我国自古有之
        2.3.2 现行我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实践概况
        2.3.3 我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2.4 小结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立的关系
    3.1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生态建设
        3.1.1 新型城镇化特征与核心目标
        3.1.2 城乡规划角度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空间
        3.1.3 新型城镇化城乡空间结构规划目标:建设“新型田园城乡”
        3.1.4 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空间理想结构模式
    3.2 绿色基础设施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效应分析
        3.2.1 绿色基础设施内涵与特征
        3.2.1.1 绿色基础设施内涵
        3.2.1.2 绿色基础设施特征
        3.2.2 绿色基础设施重要作用与功能细分
        3.2.2.1 绿色基础设施重要作用
        3.2.2.2 绿色基础设施功能细分
        3.2.3 绿色基础设施对城乡生态建设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3.2.3.1 绿色基础设施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环境效益分析
        3.2.3.2 绿色基础设施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社会效益分析
        3.2.3.3 绿色基础设施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经济效益分析
    3.3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同构性分析
        3.3.1 核心价值同构
        3.3.2 目标体系同构
        3.3.3 空间尺度同构
        3.3.4 作用载体同构
    3.4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对城乡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3.4.1 绿色基础设施效益驱动——推力作用
        3.4.2 绿色基础设施理念与革新——拉力作用
        3.4.3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指导作用
        3.4.4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体系——支撑作用
    3.5 新型城镇化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保障机制研究
        3.5.1 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体系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保障机制作用
        3.5.2 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落实机制作用
        3.5.3 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长效机制作用
    3.6 小结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体系构建
    4.1 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构成研究
        4.1.1 确立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构成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4.1.2 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构成
        4.1.2.1 不同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分类与构成
        4.1.2.2 不同功能主题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分类与构成
        4.1.2.3 不同物质类型组成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分类与构成
        4.1.2.4 不同空间形态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分类与构成
    4.2 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重要作用及层级体系研究
        4.2.1 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重要作用
        4.2.2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层级体系研究
    4.3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工作框架构建设想
        4.3.1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体系架构原则
        4.3.2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工作框架建立
        4.3.3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重要作用
    4.4 建构基于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
        4.4.1 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目标
        4.4.2 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工作步骤
        4.4.3 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技术路线框架
    4.5 小结
第五章 绿色基础设施城乡绿色空间系统重点要素规划设计研究
    5.1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下线性要素(GI 廊道系统)规划研究
        5.1.1 绿色基础设施线性要素组成
        5.1.2 GI 线性要素系统规划对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效益研究
        5.1.3 绿色基础设施线性要素规划建设先进案例分析
        5.1.4 绿色基础设施线性要素系统规划建设研究
        5.1.4.1 绿色基础设施线性要素系统构成与基本要素组成
        5.1.4.2 绿色基础设施廊道控制区划定与建设管制要求
        5.1.4.3 绿色基础设施廊道规划建成标准研究
    5.2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下面状要素(GI 基质系统)规划研究
        5.2.1 绿色基础设施面状要素组成
        5.2.2 GI 面状要素系统规划对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功能研究
        5.2.3 绿色基础设施面状要素规划建设先进案例分析
        5.2.4 绿色基础设施面状要素系统规划建设研究
        5.2.4.1 绿色基础设施面状要素系统规划建设关键因素分析
        5.2.4.2 绿色基础设施面状要素网络系统空间布局与服务半径研究
        5.2.4.3 绿色基础设施面状要素多功能复合及功能兼容度研究
    5.3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下点状要素(GI 斑块系统)规划研究
        5.3.1 绿色基础设施点状要素组成
        5.3.2 GI 点状要素系统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功能研究
        5.3.3 绿色基础设施点状要素规划建设研究
        5.3.3.1 绿色基础设施点状要素系统“绿色中心”规划建设研究
        5.3.3.2 绿色基础设施点状要素“绿点系统”规划建设研究
    5.4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下绿色生态工程要素(GI 技术系统)研究
        5.4.1 GI 雨水收集雨洪管控系统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重要作用
        5.4.2 绿色基础设施雨水收集系统多空间尺度适应与技术复合研究
        5.4.3 GI 雨水收集系统要素构成与建设研究
    5.5 小结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实施与管理策略研究
    6.1 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实施策略指导方法
        6.1.1 整合共生生态设计方法
        6.1.2 突出多功能复合、多尺度覆盖的综合设计方法
    6.2 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策略综述
        6.2.1 绿木、林、森等植被规划策略
        6.2.1.1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植被种植策略重要性
        6.2.1.2 多功能复合与多尺度覆盖空间布局
        6.2.1.3 提高树冠覆盖率与树种多样性
        6.2.1.4 绿木、林、森规划管理与政策支持
        6.2.2 绿色农场、社区菜园、花园、“农夫市场”共生规划策略
        6.2.3 绿色屋顶、绿墙规划策略
        6.2.4 绿色街道规划策略
    6.3 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策略研究
        6.3.1 与城乡生态建设不同规划层面对接落实规划实施策略
        6.3.2 与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一体化衔接规划实施策略
        6.3.3 跨部门共同合作与综合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策略
    6.4 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策略研究
        6.4.1 引入景观管理概念
        6.4.2 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管理策略
        6.4.2.1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施与管理涉及利益相关者类型和作用
        6.4.2.2 完善管理制度提供多方有效参与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造物的和谐 ——基于“和谐”理念的产品设计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之选题缘起
        二、课题研究之文献综述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重点及难点
        一、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二、研究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本课题的重点与难点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二、创新之处
    第五节 本课题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和谐”概念的释解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第二章 为谁而设缘何而谋──产品设计与“人”的和谐
    第一节“以人为本”的设计观诠释着“为人造物”
    第二节 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人、为生活而“筹谋”
        一、“人性需求”和“理想之物”的并行不悖
        二、“设计艺术”与“民众生活”的水乳交融
第三章 生态影响人文环境造就文化──产品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第一节 生态关怀——产品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
        一、从“索取无度”到“觉察醒悟”:人类活动的劣行与设计之痛
        二、经“认知实践”至“同构观照”:自然人化的本质与设计之源
        三、由“环境保护”及“绿色设计”:现代产品的重任与设计之思
    第二节 动态呈现——产品设计与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融合交织
        一、设计产品:经济活动的直接产物
        二、价值体现:产品设计的经济属性
    第三节 适需而生——产品设计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互动
        一、本质属性:设计是人类的社会行为
        二、相依共存:设计与社会的互为同济
第四章 美从何处寻──产品设计的“和谐之美
    第一节 取谁为使身心适宜──产品设计与“形”、“用”的和谐
        一、产品“形”之塑造涉猎的具体问题
        二、“形式”及“形式美”达成的和谐
        三、“用”之和谐体现在产品的每个细节中
    第二节 料工两兼合而成美──产品设计与“材”、“技”的和谐
        一、材料之于产品形态的制约与限定
        二、技术在产品设计中凸显的艺术效用及技术和谐
        三、“材美工巧”对于现代产品设计仍具有实际意义
    第三节 言传型语其味可品──产品设计与“知”、“情”的和谐
        一、通过产品外部形态获得的语义认知
        二、通过设计审美情感描述的造型意味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和谐”产品设计的良途佳径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和可持续设计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 可持续产品设计的具体方略
        一、运用“3R设计理念”
        二、增延产品的使用周期
        三、模块化发展,采用多种组合方式
        四、建立完善设计运营机制,妥善安排产品后期处理
    第三节 可持续产品设计的属性特征
        一、良性循环特征
        二、微型节能特征
        三、环境协调特征
    第四节 可持续产品设计的整体观念与全局意识
结论性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后记

(8)酶法制备生物柴油新工艺及其高值化技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物柴油概述
    1.2 国内外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1.3 生物柴油的原料
    1.4 生物柴油制备技术方法
    1.5 转酯动力学研究进展
    1.6 生物柴油高值化技术研究现状
    1.7 课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2. 乌桕梓油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测定与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3. 固定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G63脂肪酶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4. 固定化G63脂肪酶催化转酯反应动力学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5. 有机相中复合酶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新工艺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6. 复合酶在有机相中的转酯反应动力学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与小结
7. 生物柴油高值化技术初探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与小结
8. 生物柴油及其高值化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8.1 生物柴油理化性能测定与分析
    8.2 生物柴油的经济效益分析
    8.3 讨论与小结
9.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2 各种仪器与设备
附录3 常见缩写词

四、绿色能源何处寻?(论文参考文献)

  • [1]简论如何让工作通讯更生动[J]. 刘静文. 报林, 2020(03)
  • [2]习近平总书记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研究[D]. 张梦露.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两岸基层走心交流 共商乡里建设大计——台湾中南部里长参访团赴云南考察活动侧记[J]. 李俞柔. 台声, 2018(21)
  • [4]寻找“绿巨人”[J]. 史峰,霍雨佳. 大众科学, 2015(06)
  • [5]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D]. 贾铠针. 天津大学, 2014(05)
  • [6]八方联谊[J]. 王兴中,王丰邦,张德民,花光池,张书安,张瞻洛,刘全伦,张凤兰,刘清树,于志超,毛文夏,叶小茹,魏裕安,周寿春,陈可富,祝春芳,陈水根,卓丽雅,章焕如,陈梅秀,张叶婷,张贤芝,吴素萍,金厚荣,柳楫,徐致远,艾以富,廖思琴,黄雪痕,周云彬,阙中和,华兰勋,何振清,徐长田,何尚清,黄裕隆,林洪,张志杰,寒菲,张彦良,林冲若,何志卿,钱小林,柳岩生,李光亮,官平仙,张尚南,俞秉东,傅瑜,陈时柄,谭学才,韩善模,张有凯,倪怀本,金家富,戴家琮,袁普义,徐双山,陈海洋,姚洪斌,姜立凭,汪红梅,范震飙,赵宝海,陈繁华,陆玉梅,苏兰霞,徐景波,王卓平,张明艳,顾勤元,贺乃文,邬行云,虹静,赵志君,徐景涛,郑本江,王乐群,李重华,陈世澄,邓福舜,牟善爽,梁小江,邓枢干,邓林茂,邓英臣,叶浓青,刘光浩,许宝江,陈贯然,陈振威,李雄,陆孔尧,邵益民,吴广水,吴望星,杨奕平,张翎,张宜盛,林桂海,林德浓,周廷英,郑伟儒,黄胜保,黄志传,黄景琳,黄翠华,温绍辉,梁敏,谢小辉,谢文选,谢景东,詹伟隆,蔡成儒,傅展,巫凌霄,於小海,楼法泉,贾祥校,赵泛野,韩祖鑫,沈世忠,陈棣华,王镇邦,童方圭,莫雪元,楼永祥,何汉翊,袁修涛,俞之光,史宝珠,王金相,谢石华,刘梦鲁,王恩南,方璟,徐洪发,钱一山,白玉书,余洪全,谢海水,钟德芬,邵关春,孙正义,徐志强,盛岳成,孙立民,罗常,章立民,夏哲文,赵思东,吴忠人,洪柏祥,徐桂山,骆森潮,陈邦仪,陈永定,王韶国. 诗词月刊, 2011(10)
  • [7]造物的和谐 ——基于“和谐”理念的产品设计文化研究[D]. 孔德明. 苏州大学, 2011(06)
  • [8]酶法制备生物柴油新工艺及其高值化技术探索[D]. 李琴.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0)
  • [9]江西生态经济建设的一大瓶颈[J]. 杨志远,陈葵,余裕平,刘梅影. 江西能源, 2004(01)
  • [10]绿色能源何处寻?[J]. 林衫. 百科知识, 2004(01)

标签:;  ;  ;  ;  

哪里可以找到绿色能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