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一、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建[1](2020)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涵上观点高度一致,而在其莫衷一是的外延列示中,唯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被普遍尊崇,足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学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坚守。新时代历史方位所展现的现实域场和发展意涵,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完成这一新时代使命,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其更为鲜亮的实践性指向和高度清晰的、具体的而又针对新时代意涵的可操作化运行机制,切实推进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的贯彻落实。“两化”,即“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是冯契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而提出的“补充”口号。这里的“理论”主要是指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党规党法如政治规矩等;“方法”主要指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而来的各种方法和方法论;“德性”主要指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较高的认知和觉悟程度,如较高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在品质和品格等。“两化”的“教化—内化—外化—性成”这一运行机制所内在要求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议程”意蕴,对于克服现实中诸如人们对理论联系实际之难的慨叹,只知“联系”之重要而对如何联系的懵懂,对知行统一的不自觉却步,为人与为学的两立,科学与人生的脱节,以致“两面人”等现象,继而使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和规范作用,均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显着的实效性。鉴此,论文主题主旨确定为: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细化和具体化为“两化”原则,即把“两化”提升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提出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不断革命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厚基因。冯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绵延数千年的名实之辩、知行之辩的认识论思想解析,对理想人格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两化”原则的提出提供民族文化启示,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对“两化”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合法性、必然性和必要性的阐释,新时代“学哲学、用哲学”活动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所展现的把理论化为方法和德性的宏大实践叙事,分别给予“两化”原则以学理证成和实践证成。“两化”原则对于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八个统一”“六要”“思政课的实践性”等新要求,对于新时代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灌输论”理论、“生命线”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等重大问题的深化研究等,均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涵。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所昭示的实践辩证法对“两化”原则所内在要求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进行理论鉴临能够说明:在“教化—内化—外化—性成”运行机制上的缺失、敷衍、断裂、梗阻和得过且过,将导致“理论”向“方法”“德性”转化的不可能,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两立”。在“两化”运行机制的认知和践行方面,在以“两化”原则为指导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场域方面,广大思政学人应尽快建立起高度的专业自省、职业自觉和实践自为意识。

赵盛梅[2](2020)在《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哲学思想和伦理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宝藏。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有助于解决当今社会人们遭遇的某些精神困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转化和创新,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是当前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资源之一,以其深厚的儒学积淀、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拓进取的精神、直面现实的品格以及躬行践履的工夫进入我们的视野,教育人如何通过主观践履冲破内外障蔽,化德性为德行,实现从理念伦理到实践伦理的转换。其思想体系中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等精华,有助于强化道德观念,提高主体意识,通过事上磨炼提高实践能力,塑造道德品格,坚守良知初心,对我国当下开展道德教育,推进道德建设有较高的借鉴意义。要想充分发挥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须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目前关于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关于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本论文所论的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王阳明道德教育的目标、理念、内容、原则和方法等。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发掘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中含有当代价值的精神内核,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研究,具体分为“以何转”、“何以解”、“何以转”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何转”,即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以何价值内涵转化成为新时代道德教育体系构建的思想资源。第一章,通过详细阐述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明朝中期的历史背景,认真梳理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展现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思想脉络。第二章,呈现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全面深入地阐释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清晰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框架构成和完整面貌。第二部分,“何以解”,即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对新时代道德教育建设的启发。第三章,通过考察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对其进行客观理性的综合评析,分析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局限性,反思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深入探究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的精华,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道德教育现状,提炼和彰显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构建的当代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第三部分,“何以转”,针对当前道德领域和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利用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精髓给予启发和价值借鉴,进而开展创造性转化探索研究。这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从现实论域探索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创造性转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包含当代道德教育境遇和转化何以可能的前提条件。第五章,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研究和创新性实践探索,包含创造性转化的原则、路径和实践。以期经创造性转化后的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能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为新时代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智慧借鉴。

李凯[3](20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文中指出政党文化体现着一个政党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和最持久的价值追求,是政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和开展以史资政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位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孕育成熟的重要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华民族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孕育创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本论文以文化自信为政治视角、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以古鉴今为透视视角、对策路径为阐释视角,从发展历程、发展源泉、发展成果、建设经验、现实启示5个方面构建论文框架,梳理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脉络、实践成果和建设经验,着眼厘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现实困境、不利因素和优势条件,着力探寻推动新时代执政党建设和政党文化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政党文化是政党活动历史积淀的结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经历了萌芽、孕育、发展和成熟4个阶段,实现了从幼稚懵懂向成熟自信、革命型政党文化向执政型政党文化的质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积淀、民族独立和党际党内斗争的革命实践,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孕育成熟的理论源泉、思想源泉和政治源泉,实现了政党文化从理论探索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质的飞跃。历经长期孕育、反复提炼、逐步强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4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革命精神的成果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以史资政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既是新时代夯实政党文化根基、守护政党文化命脉、筑牢政党文化理论基础和提升政党文化建设能力的现实需求,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经验对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启示。借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党文化建设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求解思维和实践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推进集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党文化建设经验总结,是推动新时代执政党建设以及政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启示。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古鉴今开展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对于深化政党文化发展建设规律、发挥民族振兴精神指引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新水平和开辟宣传思想工作新境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

徐英雪[4](2020)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上述讲话极具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愈加复杂,部分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媒体低门槛、高渗透的特点,错误解读、蓄意歪曲甚至直接攻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试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部分党员干部精神疲软,少数人理想信念出现动摇,社会道德领域问题十分突出,新时代条件下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命重大、责任艰巨。为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其使命,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扬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借鉴前人宝贵实践经验的同时,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本质问题上创新解答,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依据重要历史文献资料及新时代党的相关文件,结合实证研究资料与结果,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成基础、时代动因、创新实践、特点与意义、不足与问题以及对策与建议展开全面探讨与深入研究。第二章与第三章概括并分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成基础与时代背景,阐述了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为深入理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做好充分准备。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教育思想、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相关思想,以及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研究资料,梳理总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基础与实践积淀。同时,研究立足于现实语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以及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新问题入手,剖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利条件及复杂挑战。第四章与第五章梳理总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成果,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研究其中规律与特点,阐述新时代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路径三大方面,梳理与剖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上的成长与实践上的创新,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框架。研究从政治性与学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专业化及普及化探讨新时代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深刻理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突出贡献。第六章与第七章针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对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研究始终坚持实践原则与问题导向,针对党员干部、高校学生与基层群众三大主要受众群体展开问卷调查,选取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发掘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矛盾问题。结合当前突出问题,研究按照顶层设计、队伍建设、内容体系构建与组织开展的逻辑,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路径,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闭环。文章最后总结概括了研究的主要工作,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展望未来需进一步深化的研究方向。

梁静[5](2020)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学风建设的演进历程与逻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学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学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而积淀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党的学风建设思想。从党的学风建设的内在逻辑来看,党的学风建设生成发展过程聚合了三大演进逻辑: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党的学风建设的演进本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经验是党的学风建设的演进动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党的学风建设的演进导向。

李冰[6](2019)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关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实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深刻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传承我们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管党治党作出的新论断、新举措。这其中,有关管党治党方法论的问题构成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成效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因此,从方法论的层面剖析全面从严治党,是深入理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与实践的关键步骤。本文按照理论、历史、实践三者有机统一的逻辑理路出发,对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形成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等一系列管党治党之法进行系统研究,对新时代贯彻落实好“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是关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之法。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成功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和沿袭。如在建党初期,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又如新中国成立以后,加强党的领导和整党整风运动相结合,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等,这些历史探索经验对促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的治党之法,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发展。二是关于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之法。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理论的重要遵循。注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作为建党重要原则之一。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或者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或者更强调制度治党,都是充分考虑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党建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调整。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等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梳理、学习,习近平果断做出决定,必须促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两个过程的融合,只有实现二者同向、同时发力,才能助力从严管党治党真正取得实效。三是关于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之法。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两者互补短长,缺一不可,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健全监督法制建设,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扩大监督力量;创新“开门会议”的监督模式,保障监督主体的知情权;坚持运动式监督,推进广泛监督;完善专门监督机构的建设,为促进监督主体充分发挥监督权提供组织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以增强监督合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汲取我们党在推进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刮风、不搞运动”,强调“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四是关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之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事实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管党治党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的重要论断,要求党员干部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党内民主的建设,明确党的主体地位,完善、维护党员民主权利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党治党方法,通过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员的民主权利等,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等。十八大以来,在奋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要求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另一方面强调自下而上,从党员群体中汲取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等举措,激发并提高广大党员参与党的事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打开了党的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五是关于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之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系统论与重点论在全面从严治党领域的科学运用。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以反对主观主义为重点整顿学风;以反对宗派主义为重点整顿党风;以加强党内教育为重点开展政党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加党的战斗力,创造力,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在反复研习、总结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党建实际,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习近平就曾反复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同时,要把握重点,抓关键主体、抓关键环节、抓好节点,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来带动管党治党全局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以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等,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冯长东[7](2019)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无止境,学习就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作为知青插队农村,还是在地方工作担任领导职务,亦或在中央主持全局工作,一以贯之重视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围绕学习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我们党对于学习的认知和判断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境遇,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学习的经验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观点深刻、要求明确,系统回答了“为何学、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保障学”等一系列问题,并呈现出鲜明的基本特征:内容系统全面,体系逻辑严密;立足人民立场,回应现实问题;树立全球视野,彰显民族自信。认真梳理、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系统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科学体系和时代价值,深刻领略其对个体成长、政党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均具有的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善于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其精髓要义,做到联系实际学、持续跟进学、融会贯通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能力、行动跟上时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从而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大国建设,并走向学习强国。

周祎[8](2019)在《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中,重视理论武装和理论指导始终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推手,也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然而,以怎样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学风如何,直接关乎到理论学习的效果和事业的发展。因此,党在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保证理论上先进的同时,也不断形成和发展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学风思想,从而为正确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切实保证。自从毛泽东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实践背景和实践发展对党的学风建设提出新要求,复杂多变的世情、步入新历史方位的国情、任务繁重的党情使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提出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并进行理论创新,指引着党的学风建设实践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在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绪论,主要阐述研究意义与重点难点,评述国内外研究动态,概述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以及界定了相关概念,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和重点概念进行介绍和明晰,奠定正文的基础。第二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2章从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学风思想方面探讨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第3章阐述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从世情、国情、党情三方面详细梳理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的社会条件。第4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概括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包括其主要内容与重要创新,如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党内学习制度,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与坚持问题导向,强调意识形态问题严重性等。第5章从实践活动与时代价值维度介绍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阐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学风建设重要活动,概述新时代坚持和贯彻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指出其不仅是党完成的历史使命的内驱动力,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而且为改进党的作风与改善社会风气作出重大贡献。

张立学[9](2019)在《以文化人:大学文化育人研究》文中提出以文化人,是文化固有的功能与使命,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视域和路径。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创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了全体大学人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内容,是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的个性化表达和集中体现。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开展具有普遍性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话,大学文化育人则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人、培养人,为学生打下了深刻的具有大学个性化的价值烙印,其方法和途径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因此,以文化为切入点,坚持以文化人,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作用,以促进受教育者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社会化、个性化和文明化水平,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理路,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大学文化及其育人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从宏观的大学文化走向微观的、具体的、实践的大学文化育人,围绕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育人功能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第一,阐释了大学文化育人的基本问题。重点阐释了文化的概念、大学文化的内涵、以文化人的意蕴,阐明了大学文化育人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大学文化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性和无形性、渗透性、持久性、多样性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密切而特殊,所体现的价值认同、行为导向、情感激励、心灵陶冶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视域和载体。第二,探究了大学文化育人的理论之源。大学文化育人背后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追根溯源,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列宁文化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大学文化育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最具根本性的理论基石;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思想,则为大学文化育人奠定了思想基础;西方文化理论中的组织文化理论、文化分层理论、文化选择理论则从不同的维度,为大学文化育人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参考。第三,考察了西方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的个案与共性。西方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已有800多年的办学历史,短的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也走过了 300多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并在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崇尚学术自由、遵从通识教育、发挥校长作用、注重个人价值等共性之处,给中国大学带来许多启发,必须批判地加以学习借鉴。第四,梳理了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历史过程及特点。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代以太学和书院为代表的承担高等教育职能的教育机构,积累了丰厚的大学文化育人经验;近代大学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校长,很好地将效仿西方与继承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那一时期的大学文化育人模式,也为今天大学文化育人积淀了历史底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逐步受到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大学文化育人的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育人之路已初步形成。第五,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之路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看到成绩与基础的同时,现实困境同样不容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呼唤中国大学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而新形势、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使得大学以文化人面临着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大学文化育人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大学文化育人的内涵建设还不够丰富、大学文化育人的方法与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对策措施。第六,提出了全方位推进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对策措施。针对中国大学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以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为指导和借鉴,当代中国大学必须在理念、主体、内容、方法、途径、机制等方面发力,形成全方位的大学文化育人立体格局。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大学文化育人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的统一,实现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统一,推动中国大学文化健康发展和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强化大学文化育人的主体,发挥好领导者、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等大学主体在育人过程中的各自作用,达到“化人”与“人化”的统一。三是要丰富大学文化育人的内容,推动大学精神文化育人、大学制度文化育人、大学物质文化育人和大学行为文化育人进一步具体化、深入化。四是要完善大学文化育人的方法,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经典阅读、实践体验、环境濡染等文化育人之法作用。五是要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的各种途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和专业教育课等课堂主渠道作用,切实增强宣传工作、校园网络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育人实效性。六是在组织领导、运行保障、效果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大学文化育人机制。理性深入的研究来自实践的呼唤。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大学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必将不断深入,具有中国特色、学校风格的大学文化必将成长起来,在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也会引领人类精神和文化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迈进。

阎树群[10](2018)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鲜明特点与重大创新》文中认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学风建设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强大引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根本保证。在学风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也作出一系列重大创新,主要有: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夯实学风建设的基础;完善党内学习制度,加强学风建设的保障;纠正党内的不良学风,强化学风建设的要求。这些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着党的学风建设步入新征程,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评析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重点、难点
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新思考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使命
    2.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基本遵循和落脚点
    2.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提出
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提出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理论
    3.2 传统文化渊薮及对提出“两化”原则的启示
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
    4.1 “化理论为方法”的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
    4.2 “化理论为德性”的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
    4.3 “两化”的基本环节和运行机制公式解析
    4.4 “两化”的辩证性、普适性和艰巨性辨正
5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学理证成和实践证成
    5.1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学理证成
    5.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实践证成
6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6.1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八个统一”要求
    6.2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六要”要求
    6.3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实践性”要求
7 “两化”原则运用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重大问题的深化研究
    7.1 “两化”原则运用于新时代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化研究
    7.2 “两化”原则运用于“灌输论”理论的深化研究
    7.3 “两化”原则运用于“生命线”理论的深化研究
    7.4 “两化”原则运用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深化研究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思考
    四、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背景:朝廷内乱外患“沉疴积痿”
        二、经济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功利沦浃”
        三、文化背景:世风衰颓败陋“学术虚夸”
    第二节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良知”:对孟子思想的继承
        二、“发明本心”:对陆九渊思想的发展
        三、“知行合一”:对程朱理学“知先行后”思想的补充
        四、“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对程颢思想的发展
第二章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
    第一节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良知”本体论
        二、“复其心体之同然”人性论
        三、“致良知”功夫论
        四、“满街都是圣人”目的论
        五、“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境界论
    第二节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体系
        一、道德教育目标:“学为圣人”思想
        二、道德教育理念:“致良知”思想
        三、道德教育内容:“厚德厚俗”思想
        四、道德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思想
        五、道德教育方法:“知行合一”思想
        六、道德教育评价标准:“学贵得之心”思想
        七、道德教育境界:“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思想
第三章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一、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二节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践价值
第四章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创造性转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节 当代道德教育境遇
        一、道德理想缺失
        二、道德“旁观者”现象
        三、德性德行短缺
        四、生活实践缺乏
        五、生态道德教育欠缺
    第二节 创造性转化何以可能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二、道德的传承性与新时代的道德需求
        三、文化的连续性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借鉴
第五章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探索
    第一节 创造性转化的原则
        一、时代性
        二、开放性
        三、大众化
        四、化人育人性
    第二节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路径
        一、“学为圣人”思想的推陈出新:争做时代新人
        二、“致良知”思想的古为今用:致良知理性
        三、“知行合一”思想的取精用弘:知行辩证统一
        四、“学贵得之心”思想的去粗取精:学贵得于心、践于行
        五、“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思想的礼敬传承:生态共同体
    第三节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实践
        一、“争做时代新人”的实践探索:立鸿鹄志,做奋斗人
        二、“致良知理性”的实践探索:致志愿者
        三、“知行辩证统一”的实践探索:学以致用、担当作为
        四、“学贵得于心、践于行”的实践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生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政党文化
        1.3.2 政治文化
        1.3.3 党内文化
        1.3.4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1.3.5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
        1.3.6 政权意识
        1.3.7 文化软实力
    1.4 研究思路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历程
    2.1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萌芽
        2.1.1 资产阶级革命唤醒中国民众政党意识
        2.1.2 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萌生
        2.1.3 马克思主义奠定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根基
    2.2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孕育
        2.2.1 中国资产阶级政权意识的理论探索
        2.2.2 中国无产阶级政权意识对资产阶级政权意识的超越
        2.2.3 中国无产阶级政权意识的实践演进
    2.3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发展
        2.3.1 俄国十月革命成为国共党际合作契机
        2.3.2 共产国际主导国共党际合作形式
        2.3.3 独立性和先进性是决定政党文化存续的核心问题
        2.3.4 属性差异是导致政党文化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
    2.4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成熟
        2.4.1 革命根据地文化为无产阶级政党文化建设发挥先导作用
        2.4.2 思想建党为确立无产阶级政党文化提供思想保证
        2.4.3 文化“反围剿”的胜利标志无产阶级掌握文化领导权
        2.4.4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成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源泉
    3.1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理论源泉
        3.1.1 《共产党宣言》成为政党文化的理论基石
        3.1.2 党报党刊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
        3.1.3 外国媒体成为宣介政党文化的重要途径
        3.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政党文化形成的理论保障
    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思想源泉
        3.2.1 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与超越
        3.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精神命脉
        3.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政思想成为革命路线政策的重要来源
    3.3 政治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政治源泉
        3.3.1 扞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生成政党文化实践环境
        3.3.2 国共党际斗争造成政党文化政治分野
        3.3.3 中共党内斗争推动政党文化成熟自信
        3.3.4 无产阶级国际利益斗争推动政党文化独立自主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成果
    4.1 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发展成果
        4.1.1 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思想文化“生命线”
        4.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厚植思想文化价值取向
        4.1.3 毛泽东思想标志中国共产党理论和政党文化成熟
    4.2 中国共产党制度文化发展成果
        4.2.1 修订完善党章夯实政党文化制度根基
        4.2.2 民主集中制构建政党文化团结统一原则
        4.2.3 党规制度筑牢政党文化规矩意识
    4.3 中国共产党行为文化发展成果
        4.3.1 倡廉反贪运动厚植苏维埃政权廉政行为文化基础
        4.3.2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厚植纪律行为文化基础
        4.3.3 延安整风运动厚植党内集中教育行为文化基础
    4.4 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发展成果
        4.4.1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的逻辑起点
        4.4.2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的源头活水
        4.4.3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
        4.4.4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根基命脉
        4.4.5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时代强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
    5.1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夯实政党文化根基
        5.1.1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政党文化建设的“硬核”
        5.1.2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的核心命题
        5.1.3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政党文化自信的政治立场
        5.1.4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
    5.2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守护政党文化命脉
        5.2.1 从严治党是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
        5.2.2 “四种危险”危及政党文化生命
        5.2.3 政治建设是推动政党文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5.3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政党文化理论基础
        5.3.1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
        5.3.2 吏治思想教育是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5.3.3 政治伦理观教育是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5.3.4 忠诚干净担当教育是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
    5.4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提升政党文化建设能力
        5.4.1 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是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
        5.4.2 理论逻辑是提升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能力的理论思维方式
        5.4.3 历史逻辑是提升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能力的历史思维方式
        5.4.4 实践逻辑是提升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能力的实践思维方式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党文化对推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启示
    6.1 意识形态领导权对推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启示
        6.1.1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决定政党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问题
        6.1.2 意识形态领导权发展规律是引领政党文化发展的政治保障
        6.1.3 坚持意识形态根本制度是引领政党文化发展的制度保证
    6.2 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对推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启示
        6.2.1 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是推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
        6.2.2 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是推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6.2.3 统一战线实践创新是推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实践基础
    6.3 党内集中教育对推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启示
        6.3.1 党内集中教育是助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优良传统
        6.3.2 党内集中教育是助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机制
        6.3.3 党内集中教育是助推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的政治优势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相关概念
        1.2.1 “马克思主义”概念阐述
        1.2.2 “教育”概念阐述
        1.2.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念阐述
        1.2.4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念阐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二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基础与历史积淀
    2.1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基础
        2.1.1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1.2 列宁的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1.3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的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2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积淀
        2.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现实意义(1919—1949)
        2.2.2 新中国成立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现实意义(1949—1978)
        2.2.3 改革开放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现实意义(1978—2012)
第三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动因
    3.1 新时代历史方位对理论教育提出全新要求
        3.1.1 新时代理论教育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精神动力
        3.1.2 新时代理论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
        3.1.3 新时代理论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
        3.1.4 新时代理论教育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纽带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为理论教育提供发展契机
        3.2.1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新面貌为理论教育创新提供坚强保障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为理论教育创新提供思想力量
        3.2.3 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态势为理论教育创新提供路径支撑
        3.2.4 文化教育事业新繁荣为理论教育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3.3 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为理论教育带来巨大考验
        3.3.1 文化多样化解构理论教育话语体系
        3.3.2 信息化加大理论教育思想整合难度
        3.3.3 个人价值观失衡影响理论教育普及
第四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实践
    4.1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念创新
        4.1.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政治原则
        4.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旨
        4.1.3 坚持“以研促教”的发展理念
    4.2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创新
        4.2.1 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必修课
        4.2.2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4.2.3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路径创新
        4.3.1 不断提升理论灌输的教育实效性
        4.3.2 全面加强新型传播平台的舆论引导力
        4.3.3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第五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与意义
    5.1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特点
        5.1.1 政治性与学理性相互支撑
        5.1.2 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
        5.1.3 专业化与普及化共同推进
    5.2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
        5.2.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宝库
        5.2.2 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2.3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思想保障
第六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问题与不足
    6.1 主体能力水平有差距
        6.1.1 组织者自主意识不强
        6.1.2 教育者专业素养不足
    6.2 教学内容安排欠合理
        6.2.1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不深入
        6.2.2 教育内容实践性不强
    6.3 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6.3.1 理论教育方式方法较单一
        6.3.2 新媒体平台运用难推进
        6.3.3 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
    6.4 效果分析与处理机制待完善
        6.4.1 反馈渠道不畅通
        6.4.2 消极反馈处理不及时
        6.4.3 评估指标不全面
第七章 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7.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顶层设计
        7.1.1 明确各级职责,确保理论教育工作规范运行
        7.1.2 增强发展定力,促进理论教育体系科学创新
        7.1.3 树立问题意识,实现理论教育发展良性循环
    7.2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建设
        7.2.1 强化领导团队的自主能力
        7.2.2 推动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常态化
        7.2.3 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7.3 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体系
        7.3.1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有序开展
        7.3.2 促进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有效结合
        7.3.3 聚焦理论教育内容体系包容性发展
    7.4 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组织开展
        7.4.1 探索“显性+隐性”复合型教学模式
        7.4.2 搭建全媒体理论宣传教育平台
        7.4.3 建立智能化反馈评估系统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的总结
    8.2 研究的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附录B 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附录C 基层群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附录D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调查问卷结果详述
附录E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F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调查访谈编码详情

(5)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学风建设的演进历程与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的学风建设的提出及内涵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学风建设的演进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既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考虑问题。
        2.号召全党要善于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
        3.党的学风建设从曲折探索到出现失误。
    (二)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
        1.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明确党的学风问题是重大政治问题,开展“三讲”教育。
        3.推动中央高层集体学习制度化,提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目标。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
        1.号召全党大兴学习之风,提升执政本领和能力。
        2.厉行党内教育活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3.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的宏伟目标。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学风建设演进的内在逻辑
    (一)理论逻辑:
    (二)历史逻辑:
    (三)现实逻辑:

(6)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选题的缘由
        2.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研究的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1.方法与方法论
        2.全面从严治党方法与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
    五、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研究主要内容
        2.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体现
        一、管党治党顶层设计源于实践探索
        二、顶层设计在管党治党实践探索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
        三、顶层设计对管党治党实践探索具有规范、指导作用
    第二节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三、改革开放以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第三节 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的路径选择
        一、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二、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把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
第二章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
    第一节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运用
        一、思想建党为制度治党提供思想保障
        二、制度治党为思想建党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节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
        一、强调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显着特色
        二、突出制度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的时代要求
        一、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二、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
第三章 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
    第一节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二、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三、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二节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一、建党初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推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三、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主要探索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第三节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的战略举措
        一、强化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提高主动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二、明晰不同监督主体的责任,统筹协调各方监督力量
        三、构建党的监督体系新格局,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
        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体系,为推进党的监督工作保驾护航
        五、创新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监督工作成效
第四章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体现
        一、自上而下突出领袖、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关键性作用
        二、自下而上发挥党员群体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主体性作用
        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合力
    第二节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是管党治党的重要策略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管党治党的方法路径
    第三节 习近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
        一、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二、自下而上,从党员群众中汲取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章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
    第一节 系统论与重点论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应用
        一、整体推进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
        二、重点突破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论
    第二节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管党治党的有益做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管党治党的重要探索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习近平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
        二、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三、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四、以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主持课题

(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
    一、一脉相承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习思想
        (二)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学习思想
    二、悠久深厚的文化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革命文化的熏陶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扬
    三、经年累月的实践积累
        (一)少年时期良好家风的教诲
        (二)下乡知青时期的特殊磨炼
        (三)地方基层工作经验的总结
        (四)中央领导岗位思想的升华
第二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是立身做人的逻辑起点
        (二)学习是增强本领的内在需要
        (三)学习是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
    二、明确学习的责任主体
        (一)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
        (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
    三、拓展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学习历史特别是党史国史
        (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学习相关专业技能知识
        (五)学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四、探索学习的实践途径
        (一)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
        (二)立足勤学与善思并重
        (三)坚持博采众长全面学
        (四)着力提升学习的境界
        (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五、完善学习的长效机制
        (一)发挥学习示范引导作用
        (二)加强各类学习阵地建设
        (三)健全学习考核评价体系
        (四)完善学习成果转化机制
第三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学习的全面性和逻辑性
        (一)整体内容系统全面
        (二)理论体系逻辑严密
    二、立足学习的时代性和人民性
        (一)以学习紧跟时代要求
        (二)以学习回应人民关切
    三、彰显学习的民族性和国际性
        (一)赋予独特的民族意识
        (二)放眼全球的学习视野
第四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一)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二)丰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一)个体崇德修身和报国为民的方向引领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依据
        (三)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大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四)提供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的中国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重点难点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的重点难点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内研究述评
        1.2.2 国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学习与学风
        1.4.2 马克思主义学风
第2章 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学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风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学风思想
    2.2 中华优秀传统学风思想的传承
第3章 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3.1 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面对的世情
        3.1.1 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
        3.1.2 意识形态斗争形势风云莫测
        3.1.3 社会主义焕发新的生机
    3.2 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面对的国情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3.2.2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3.2.3 发展仍是现阶段的第一要务
    3.3 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面对的党情
        3.3.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3.3.2 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复杂严峻
        3.3.3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刻不容缓
第4章 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4.1 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4.1.2 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4.1.3 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
        4.1.4 纠正党内存在的不良学风
    4.2 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创新
        4.2.1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
        4.2.2 建立自上而下的党内学习制度
        4.2.3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4.2.4 注重调查研究和坚持问题导向
        4.2.5 紧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
第5章 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成功实践与时代价值
    5.1 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的成功实践
        5.1.1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5.1.2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5.2 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5.2.1 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内驱动力
        5.2.2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
        5.2.3 改进党的作风与改善社会风气的重要保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以文化人:大学文化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2 大学文化育人基本问题概述
    2.1 大学文化育人相关概念
        2.1.1 文化概念探源及界定
        2.1.2 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
        2.1.3 中国大学文化的特征
    2.2 大学文化育人的内涵
        2.2.1 以文化人的意蕴解读
        2.2.2 大学文化育人的概念
    2.3 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
        2.3.1 宏观意义: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2.3.2 中观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3.3 微观意义: 适应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需要
    2.4 大学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4.1 差异性
        2.4.2 一致性
        2.4.3 互动性
3 大学文化育人理论溯源
    3.1 指导: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3.1.1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
        3.1.2 列宁主义文化观
        3.1.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3.2 基础: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
        3.2.1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
        3.2.2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思想
        3.2.3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思想
        3.2.4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3.3 借鉴:西方相关文化理论
        3.3.1 组织文化理论
        3.3.2 文化分层理论
        3.3.3 文化选择理论
4 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的个案考察与共性分析
    4.1 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个案举隅
        4.1.1 哈佛大学文化育人
        4.1.2 耶鲁大学文化育人
        4.1.3 牛津大学文化育人
        4.1.4 剑桥大学文化育人
    4.2 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的共性
        4.2.1 崇尚学术自由
        4.2.2 遵从通识教育
        4.2.3 发挥校长作用
        4.2.4 注重个人价值
    4.3 西方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育人的主要启示
        4.3.1 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统一
        4.3.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4.3.3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
        4.3.4 校园环境与教育资源的并重
        4.3.5 大学文化与本国文化的一致
5 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历史省察及其启示
    5.1 萌芽: 中国古代大学文化及其育人
        5.1.1 中国古代大学发展历程概述
        5.1.2 中国古代太学文化育人
        5.1.3 中国古代书院文化育人
        5.1.4 中国古代大学文化育人的启示
    5.2 嬗变: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及其育人
        5.2.1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5.2.2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5.2.3 梅贻琦: 大学者,大师之谓也
        5.2.4 张伯苓: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5.2.5 中国近代大学文化育人的启示
    5.3 重构: 中国现代大学文化及其育人
        5.3.1 中国现代大学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5.3.2 大学文化育人理念逐步受到重视
        5.3.3 大学文化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5.3.4 大学文化育人途径呈现多样趋势
        5.3.5 中国现代大学文化育人的启示
6 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
    6.1 大学文化育人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6.1.1 新时代呼唤中国大学承担新使命
        6.1.2 新媒体环境以文化人面临新挑战
        6.1.3 新形势学生思想行为呈现新特点
    6.2 大学文化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6.2.1 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
        6.2.2 大学文化育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6.2.3 大学文化育人的内涵建设还不够丰富
        6.2.4 大学文化育人的方法和途径还需拓展
        6.2.5 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6.3 大学文化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大学的功利化色彩:消解大学使命
        6.3.2 大学的市场化影响: 削弱人文精神
        6.3.3 大学的行政化倾向: 淡化学术氛围
        6.3.4 大学的趋同化状况: 缺乏文化特色
7 加强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育人的对策思考
    7.1 明确大学文化育人的理念
        7.1.1 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7.1.2 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7.1.3 加强以人为本与以文化人
        7.1.4 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
    7.2 强化大学文化育人的主体
        7.2.1 领导者
        7.2.2 教师
        7.2.3 管理者
        7.2.4 学生
    7.3 丰富大学文化育人的内容
        7.3.1 大学精神文化育人
        7.3.2 大学制度文化育人
        7.3.3 大学物质文化育人
        7.3.4 大学行为文化育人
    7.4 探索大学文化育人的方法
        7.4.1 注重言传身教
        7.4.2 推进经典阅读
        7.4.3 突出实践体验
        7.4.4 强化环境濡染
    7.5 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的途径
        7.5.1 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7.5.2 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7.5.3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7.5.4 统筹多元文化育人作用
    7.6 健全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
        7.6.1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7.6.2 健全运行保障机制
        7.6.3 健全效果评价机制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鲜明特点与重大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新实践呼唤党的学风建设呈现新气象
    (一) 新时代学风建设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脉相承
    (二) 新时代学风建设的新特点
二、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的重大创新
    (一) 夯实学风建设的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
    (二) 加强学风建设的保障:完善党内学习制度
    (三) 强化学风建设的要求:纠正党内的不良学风

四、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D]. 王新建.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2]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D]. 赵盛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9)
  •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D]. 李凯.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 [4]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D]. 徐英雪. 国防科技大学, 2020(01)
  • [5]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学风建设的演进历程与逻辑[J]. 梁静.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0(01)
  • [6]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D]. 李冰.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7)
  • [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研究[D]. 冯长东. 南通大学, 2019(02)
  • [8]习近平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D]. 周祎.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9]以文化人:大学文化育人研究[D]. 张立学.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5)
  • [10]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鲜明特点与重大创新[J]. 阎树群. 湖湘论坛, 2018(06)

标签:;  ;  ;  ;  ;  

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