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大隐静脉曲张旋切术的手术配合

微创大隐静脉曲张旋切术的手术配合

一、微创大隐静脉曲张旋切术的手术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林鸿国,何宜斌,黄亚兰,蔡炳勤[1](2022)在《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文中提出现代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技术进步,外科治疗方式有传统外科手术、腔内微创治疗、腔外旋切技术等,尤其是腔内微创治疗进展迅速,包括腔内激光、射频、微波、电凝、泡沫硬化剂、机械化学消融等,但各种术式都有优势和不足,本文阐述了外科几种主要治疗方法的现代进展,认为下肢静脉曲张应该个体化治疗,采用多术式联合应用,以达到微创、有效的治疗效果,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李文胜[2](2021)在《透光旋切术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患肢常出现酸胀、沉重、乏力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还会造成小腿溃疡、浅静脉炎、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后果,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1,2]。既往常采用大隐静脉高危结扎及剥脱术进行治疗,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对机体产生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3]。近年来,微创手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广泛应用,其中透光旋切术与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是常用术式,但二者单独治疗均存在一定缺点[4]。

樊泉宏[3](2021)在《大隐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硬化剂注射+浅静脉点状剥脱术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大隐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硬化剂注射+浅静脉点状剥脱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术两种手术各观察指标,验证大隐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硬化剂注射+浅静脉点状剥脱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所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08例(共计133条患肢)。根据患者患肢数量分为单下肢组与双下肢组。单下肢组与双下肢组再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的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硬化剂注射+浅静脉点状剥脱术;而对照组采用的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术;分别统计分析单下肢及双下肢组两组各自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min)、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24h VAPS评分、术前及术后1个月VCSS及CIVIQ评分、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单下肢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97.98±25.84)min小于对照组的(111.85±30.14)min,单下肢实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5.00(1.25)d小于对照组的8.00(1.50)d,单下肢实验组的术后第一天VAPS疼痛评分为2.00(1.00)小于对照组的4.00(1.00);同样的双下肢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149.73±42.46)min小于对照组的(197.85±35.01)min,双下肢实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00(2.00)d小于对照组的7.50(2.25)d,双下肢实验组的术后第一天VAPS疼痛评分为2.00(1.00)小于对照组的5.00(2.25);以上结果经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认为无论是在单下肢组,抑或双下肢组,在手术时间(min)、术后住院时间(d)和术后24h VAPS疼痛评分三个方面,实验组的观察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关于术后1个月的VCSS评分及CIVIQ,单下肢和双下肢组的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组间对比,术后一个月实验组的VCSS评分均数小于对照组,CIVIQ评分均数大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VCSS及CIVIQ评分方面,实验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单下肢实验组共3例样本出现了术后并发症,且2例并发症均为皮下瘀斑,1例为下肢皮肤感觉障碍;而对照组共3例样本出现了并发症,1例为皮下瘀斑,1例为切口出血(腹股沟区),1例为下肢皮肤感觉障碍;而双下肢实验组没有样本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共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为皮下瘀斑,1例为下肢皮肤感觉障碍;其余样本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血肿形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经过统计学检验,单下肢与双下肢两组样本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P=0.622,P=0.487,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现,单下肢实验组1例样本复发,该样本于术后2个月后发现手术患肢小腿处可见部分浅表静脉蚓状隆起,而其余各组均未发现复发。结论:对于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术经过多年的验证,其疗效确切,手术方式也较为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疼痛感明显等弊端。随着各种微创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各种微创手术方式应运而生,其中大隐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硬化剂注射+浅静脉点状剥脱术疗效确切,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感不明显等优点,患者心理负担小,更易于接受,有望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蒋毛毛[4](2021)在《射频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大隐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aricose vein,GVSS)是临床中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传统手术至今依然是治疗该疾病的经典手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治疗理念的转变,临床中涌现处诸多微创技术,其中腔内热消融技术在治疗该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比较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并总结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方法(1)根据诊断标准、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共99人(99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射频组和激光组,其中射频组(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泡沫硬化剂注射术+点式剥脱术)共47人(47条患肢),激光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激光消融术+泡沫硬化剂注射术+点式剥脱术)共52人(52条患肢)。通过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4h疼痛分值、治疗时间、并发症(皮肤瘀斑、皮下血肿、血栓性静脉炎、足踝区感觉异常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术后大隐静脉闭合情况观察比较,以此评估患者疗效及并发症。(2)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从而总结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优缺点、术中注意事项,探讨并发症的处理策略,为临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提供参考。结果(1)射频组和激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侧、大隐静脉直径和临床分级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射频组和激光组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疼痛分值、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皮肤瘀斑、皮下血肿、血栓性静脉炎、隐神经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术后大隐静脉闭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近期疗效确切,疗效相当,具备切口少、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后期恢复情况需做进一步的随访。(2)射频消融术相较于激光消融术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发生少,但两者差异不显着。(3)本研究中,射频组和激光组疗效相似,但射频组无需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更具微创性。(4)腔内技术对于膝下大隐静脉消融治疗是否会损伤隐神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刘万里,宋燕,苗仁英,齐超然,张一飞,孙悦,张志敏[5](2020)在《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两种联合微创手术方式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大隐静脉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硬化剂栓塞硬化+点式剥脱术与大隐静脉高结扎并剥离结合经皮光微创旋切术(TriVex)治疗老年下肢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es,GS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在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26例GVS(C1~C4)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240例单腿GVS患者。按术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120例行RFA联合泡沫硬化剂栓塞+点式剥脱术,对照组120例行大隐静脉高结扎并剥离结合经皮光微创旋切术(TriVex)。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变化,术后输液,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3、 6个月和1年的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输液,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对比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1、3、6个月和1年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老年GVS(C1~C4)患者,RFA联合泡沫硬化剂栓塞硬化+点式剥脱术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补液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安全性方面明显优于大隐静脉高结扎并剥离结合经皮光微创旋切术(TriVex)。

林怡涔[6](2020)在《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对比两组的实验室检验指标、疼痛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收治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共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术后抗凝方案,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术后抗凝方案。比较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14天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指标、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该方临床疗效。结果:(1)D-二聚体:两组的D-二聚体手术后均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治疗后均下降(P<0.05),观察组更明显(P<0.05)。(2)凝血四项:TT、FIB术前、术后、术后14d差别无显着意义(P>0.05);PT、APTT术后较术前时间缩短,术后14d时间均延长,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无显着意义(P>0.05)。(3)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的水平术后14d较术后1d均有降低(P<0.05);组间术后14d对比,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改善更显着(P<0.05),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两组间改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观察组术后疼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指标:术后14d血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经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肿胀、小腿后压痛及异常出血现象,两组术后1个月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1.加味补阳还五汤可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的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2.加味补阳还五汤可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术后疼痛和中医证候积分。

吴丹明,沈世凯[7](2020)在《微创治疗静脉曲张,我们的选择与经验》文中认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以剥脱手术为主,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应运而生。腔内激光闭合术、腔内射频消融术、泡沫硬化剂治疗术及透光直视旋切术等均为新兴的微创技术。对于微创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还需要更多的共识与规范。本文将对静脉曲张常见的微创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冯秀利[8](2020)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与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静脉论坛中针对下肢静脉疾病制定的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且术前均完成下肢静脉的顺行造影、蛙式试验检查(评估患者血行),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评估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36个月的随访。采用CEAP方法对两组手术前、手术后1周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手术参数,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后2周静脉管径、平均血流速度、返流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6个月CEAP分级情况;记录并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复发率、破溃、切口感染、患肢疼痛、淋巴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治疗后1周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表浅静脉曲张、静脉性水肿、色素沉着、脂质硬化、疼痛、溃疡时间、溃疡大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短(少)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手术后1周静脉管径、返流持续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周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1周各血流动力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1周C0、C1病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1周CEAP分级C3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周CEAP分级C4、C5、C6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6)两组手术完毕后均进行36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复发率、破溃、切口感染、患肢疼痛、淋巴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能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手术创伤较小,风险性较低,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余梦粒[9](2020)在《三种联合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内翻全剥脱和双壁双腔内翻闭合三种术式联合小腿曲张静脉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61例(261条腿,均为单侧患肢)。按照手术处理方式分为三组,其中A组88例(腔内激光闭合联合小腿曲张静脉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B组87例(内翻全剥脱联合小腿曲张静脉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C组86例(双壁双腔内翻闭合联合小腿曲张静脉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分析三种联合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比较术后并发症:患肢疼痛、皮下淤斑、皮下血肿、切口出血、皮肤感染、皮肤坏死、皮肤灼伤、患肢肿胀、感觉异常和(或)麻木、DVT和(或)PE、患肢淋巴漏、浅静脉炎、皮下硬结的差异,探讨三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病例无皮下血肿、切口出血、皮肤感染和皮肤坏死,未发生DVT和(或)PE、患肢淋巴漏,所有病例术后1月血管超声检查:无大隐静脉走行区域的逆流音,无局部再通。1、住院指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A组(3.14±0.68)d、B组(3.80±0.68)d、C组(3.83±0.83)d,A组明显短于B、C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A组(9700.26±806.45)元、B 组(6932.46±758.75)元、C 组(6894.94±708.63)元,A显着高于B、C(P<0.05)。2、术中指标。平均手术时间:A组(61.31±22.42)min、B组(52.31±17.94)min、C组(51.88±15.77)min,A组显着高于B、C组(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A 组(18.47±7.63)ml、B 组(26.03±21.43)ml、C 组(23.55±14.03)ml,B>C>A(P<0.05)。3、术后3天指标。并发症:B组患肢疼痛率、皮下淤斑率、皮肤灼伤率、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率明显高于A、C组(P<0.05),患肢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内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随术后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总体平均疼痛评分B>C>A(P<0.05)。4、术后10天指标。B组患肢疼痛率、皮下淤斑率、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率明显高于A、C组(P<0.05),皮肤灼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30天指标。患肢疼痛率、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率较术后3天、术后10天明显降低,且B组患肢疼痛率、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率仍较A、C组高(P<0.05);B组无浅静脉炎发生,A、C组浅静脉炎率分别为7.23%、3.61%,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皮下硬结率分别为12.04%、1.17%、7.23%,A、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双壁双腔内翻闭合联合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有效、并发症少,治疗费用较腔内激光闭合联合术式低。

徐登[10](2020)在《大隐静脉曲张与抗核抗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抗核抗体阳性与大隐静脉曲张是否具有相关性;抗核抗体是否为大隐静脉曲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大隐静脉曲张发病高危人群的血清学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实验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56例(25例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及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的60例(31例女性,29例男性)无症状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将按标准入选的5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A组),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于入院次日早晨由护士抽取两支5ml空腹血;将按标准入选的60例无症状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B组),记录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同样方法由护士抽取两支5ml空腹血。将上述两组血样送至检验科,以相同的方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抗核抗体水平及血脂四项水平,详细记录检测结果。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抗核抗体阳性率结果显示:A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血脂比较中,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血脂四项、抗核抗体与大隐静脉曲张的二元Logistic回归示:以大隐静脉曲张患病与否为因变量,以LDL-C、抗核抗体为自变量,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得出抗核抗体阳性表达、LDL-C增高会增加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风险。结论:1、大隐静脉曲张与抗核抗体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2、大隐静脉曲张与LDL-C增高存在相关性;3、大隐静脉曲张与抗核抗体阳性表达及LDL-C增高存在相关性,抗核抗体阳性表达及LDL-C增高可增加大隐静脉发病风险;4、抗核抗体可能为大隐静脉曲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微创大隐静脉曲张旋切术的手术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创大隐静脉曲张旋切术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外科手术
2 静脉腔内闭合术
    2.1 腔内激光治疗
    2.2 射频消融治疗
    2.3 腔内微波治疗
    2.4 腔内电凝治疗
    2.5 泡沫硬化剂治疗
    2.6 机械化学腔内消融
3 新型微创旋切术

(2)透光旋切术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大隐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硬化剂注射+浅静脉点状剥脱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汇表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分组
        2.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手术方式
        2.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单下肢组样本统计结果
        3.1.1 单下肢组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统计量及样本检验统计量
        3.1.2 单下肢组两组样本手术相关资料统计量及样本检验统计量
        3.1.3 单下肢组两组样本术前与术后1 个月VCSS及 CIVIQ评分统计
        3.1.4 单下肢组两组样本术后并发症资料统计
    3.2 双下肢组样本统计结果
        3.2.1 双下肢组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统计量及样本检验统计量
        3.2.2 双下肢组两组样本手术相关资料统计量及样本检验统计量
        3.2.3 双下肢组两组样本术前与术后1 个月VCSS及 CIVIQ评分统计
        3.2.4 双下肢组两组样本术后并发症资料统计
    3.3 四组样本复发情况统计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进展与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4)射频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备及材料
        2.2.2 手术方法
        2.2.3 疗效评价和随访
        2.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患者基本资料的均衡性分析
    3.2 术中情况
    3.3 术后情况
4.讨论
    4.1 下肢静脉曲张
    4.2 射频消融术的工作特点、优势及不足
    4.3 激光消融术的工作特点、优势及不足
    4.4 腔内射频消融术与腔内激光消融术的对比
        4.4.1 射频消融术与激光消融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对比
        4.4.2 射频消融术与激光消融术中情况
        4.4.3 射频消融术与激光消融术术后情况
        4.4.4 射频消融术与激光消融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4.5 本课题的不足及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两种联合微创手术方式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研究组
        1.2.2 对照组
        1.2.3 术后处理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临床指标对比
    2.3 术后并发症对比
3 讨 论

(6)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入组标准
        2.1 西医入组标准
        2.2 中医入组标准
    3 排除标准
    4 试验的终止
    5 脱落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分组方法
        6.2 手术方法
        6.3 术后治疗方案
        6.4 观察指标和方法
    7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课题样本量完成情况
    2 一般临床资料
    3 临床疗效指标变化
        3.1 D-二聚体、凝血四项变化
        3.2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3.3 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
        3.4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4 安全性指标
第三章 讨论
    1 西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机制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2 中药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3 补阳还五汤分析
    4 组方中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5 疗效分析
        5.1 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的分析
        5.2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分析
        5.3 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分析
        5.4 中医证候积分的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防治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纳入、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不可预测情况及质量控制
    3 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方法
        3.3 术后处理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3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4 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5 两组CEAP分级比较
    6 两组远期治疗预后比较
讨论
    1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病情况分析
    2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3 腔内激光闭合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4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5 三种手术联合使用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9)三种联合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致谢

(10)大隐静脉曲张与抗核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2.1 患者基本资料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4 试验方法及技术路线
        2.4.1 实验方法
        2.4.2 技术路线图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数据比较
    3.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3.3 两组患者抗核抗体比较
    3.4 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大隐静脉曲张及治疗
        4.1.1 大隐静脉曲张与血管病变
        4.1.2 治疗
    4.2 抗核抗体
        4.2.1 抗核抗体及VEC简介
        4.2.2 抗核抗体与血管病变
    4.3 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血管病变
    4.4 大隐静脉曲张与抗核抗体、LDL-C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A CEAP分级法
附录B 综述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进展
    1 、传统手术方法
    2 、微创手术
        2.1 泡沫硬化剂治疗
        2.2 腔内激光治疗
        2.3 透光旋切术
        2.4 电凝术
    3 、结语
    参考文献

四、微创大隐静脉曲张旋切术的手术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J]. 刘明,林鸿国,何宜斌,黄亚兰,蔡炳勤. 中国当代医药, 2022(01)
  • [2]透光旋切术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J]. 李文胜.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1)
  • [3]大隐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硬化剂注射+浅静脉点状剥脱术疗效分析[D]. 樊泉宏.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4]射频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D]. 蒋毛毛.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两种联合微创手术方式对比分析[J]. 刘万里,宋燕,苗仁英,齐超然,张一飞,孙悦,张志敏. 医药论坛杂志, 2020(11)
  • [6]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临床研究[D]. 林怡涔.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微创治疗静脉曲张,我们的选择与经验[J]. 吴丹明,沈世凯.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0(03)
  • [8]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D]. 冯秀利. 青岛大学, 2020(01)
  • [9]三种联合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D]. 余梦粒.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大隐静脉曲张与抗核抗体的相关性研究[D]. 徐登. 青海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微创大隐静脉曲张旋切术的手术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