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桥设计计算

环桥设计计算

一、环形桥梁的设计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刘家宏,谢尚英,郑爱华[1](2021)在《铰支V型桥墩局部受力分析》文中提出V型桥墩作为一种外形优美、轻盈的结构被广泛运用于城市及景观要求较高的桥梁中。通过V型墩顶部与梁体固结,能显着增加梁体支点附近刚度并减小梁体跨径,达到降低负弯矩并使结构挠度减少的目的。特别的对于环形的一联桥而言,更多的约束随之而来的是结构对温度和沉降的敏感,需考虑在V型墩底增加铰支座以释放一定约束。文章对此铰支V型墩结构进行局部受力分析,找出应力集中区域,保证桥梁结构安全。

黄亚涛[2](2019)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教学已经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导下慢慢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并在信息化网络技术发展中日渐紧迫。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把大数据分析与教学紧密结合开展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探究,首先从关注大数据,在信息化技术发展驱使下尝试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勇于面向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挑战,保持终身学习优秀品质开始;到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精准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再到创景教师、学生、家长中普及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个性化学习,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的学习共同体;最后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探究总结反思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学生、家长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信息化教学,就此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教学策略,希望从教学一线做出基于大数据下信息化教学可以借鉴的教学探究经验。

钟青[3](2019)在《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 ——以郑州市常西湖新区九州坊绿廊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以来,城市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颠覆性变化,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人类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下,景观设计作品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协调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满足当地人的精神文明需求,传承城市文脉的地域性。微地形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元素之一,其形态能够为城市公园景观创造一系列的具有视觉和心理冲击力的空间序列。但目前微地形设计没有立足于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造成资源浪费,且缺乏对微地形中地域性和功能性等方面的思考。因此,本文以微地形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公园绿地为载体,对微地形景观的在城市中的设计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深入分了析国内外微地形研究概况,分析本文目的意义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找出相关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相关案例及国内调研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第三章针对本次研究重点-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首先论述了微地形的设计要素、作用及原则、其次着眼于平衡场地内堆放的工程弃土,提出利用工程弃土与覆土建筑相结合形成微地形的设计策略,并对微地形景观周边环境要素进行全面分析,论述微地形设计与实体性、场所性景观要素的相结合运用方法;第四章以郑州市中原新区九州坊绿廊目为例,先对项目概况与总体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再阐述城市公园微地形设计的运用方法;第五章为设计的总结与展望,提出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为相关领域提供有意义的探索。通过对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设计课题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城市微地形景观的适宜的运用方法,望能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的用处。

刘海松[4](2017)在《乌兰巴托市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道路立体交叉可以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种。作为道路交通组织设施的一个重要类别,后者有别于平面交叉:相交道路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而是通过匝道将相互分离的道路连通。这样,交叉道路既要求控制出入,同时又要满足必要的出入需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一交通组织形式既实现了交通的快速转换,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互通式立交型式选择是详细设计阶段之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型式选择首先应明确交叉道路的交通需求,并充分掌握区域内的地形和地物条件,进而研究工程实施条件、投资规模和效益等因素,注重工程与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相结合,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最终确定其方案。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最关键的是匝道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几何设计,通过匝道使相关连接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目的:为车辆提供良好、安全连续的道路环境,为连接道路的交通转换提供便捷通道。以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式立体交叉项目为工程背景,针对其同时受区域内建筑物、铁路和供配电站的影响大,且相交道路交通组织混乱转向交通量大的特点,克服文化差异、规范标准差异等不利因素,深入分析区域内地形地物现状建设条件及城市发展规划,对立交型式进行选择并进行详细设计。近年来我国工程单位承接了很多海外项目,其中不乏互通式立体交叉项目。通过对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设计等过程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一些经验,对从事类似项目有一定指导意义。

林杰[5](2016)在《装配式异形箱梁的分析方法若干讨论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迅猛发展,路网交叉越来越复杂,许多新建桥梁要考虑被交路、铁路、电网等诸多因素,不避免的要产生各种异形桥梁,在异形桥梁被广泛使用的背景下,研究异形箱梁的分析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以装配式异形箱梁为研究对象,因其不同于传统的装配式小箱梁,空间受力上有一定特殊性,单梁分析有一定局限性,需采用梁格法,但是梁格法在使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梁格纵梁的划分、横梁刚度的选取等等,如果选取不合适得不到精确的结果,因此本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装配式异形箱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得出一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系统的阐述梁格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运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梁格模型,对梁格法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箱梁网格划分、建模点位置、虚拟横梁刚度等的影响。将梁格模型同板单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不同工况下对比两者在支反力、挠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差异,验证梁格模型的精确性。运用横向分布系数的概念建立单梁模型,对比分析梁格模型的结果,验证单梁分析同梁格模型的差异,讨论装配式异形箱梁单梁分析的可行性。

韩彩玲[6](2015)在《基于城市道路综合态势的最佳路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以及各种智能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日常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分析作为GIS的主要功能之一,在路径规划,最佳选址和资源配发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中,最佳路径分析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网络分析方法,最佳路径计算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体验和地理信息服务的水平,因此对最佳路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有关最佳路径分析方法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实践中也有了比较好的应用,但是当前的研究成果多为“静态”的路径分析方法,缺乏对城市交通的综合态势的评估,这些算法因没有考虑一些道路的实时状态的影响而使得最佳路径分析结果不能使客户满意。最佳路径的求取实则是一个多目标综合决策问题,针对当前算法的不足,本文以兰州市的交通数据为例,考虑道路的综合态势因子,研究了基于道路综合态势的最佳路径分析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文章首先介绍了静态最短路径算法、动态最短路径算法、最佳路径算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传统的静态的不结合城市道路网综合态势的最佳路径规划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基于城市综合态势的最佳路径算法的研究很有必要。(2)本文对兰州市的道路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路综合态势的概念,并指出在以图论为基础的最佳路径求解过程中,道路的综合态势即影响出行的综合因子,在图论里将这些称为道路权重,即交通路阻。(3)提出了一个基于多目标影响的求解最佳路径的模型。文章根据层次分析思想,在专家意见和调研统计的基础上,两两比较各影响因子,构造了一个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到综合权值,并以此综合权值作为路段属性进行了Dijkstra最佳路径的求解。(4)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以兰州市道路网数据为依据,以八个影响出行者路径选择因素组成的综合路阻,进行了Dijkstra最佳路径的求解,并与传统方法中静态的最佳路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城市综合态势的Dijkstra最佳路径算法充分考虑了道路综合态势对最佳路径规划的影响,得到的最佳路径结果更为客观,用户体验更佳,该算法在城市道路建设、交通规划、汽车导航等领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霸超[7](2015)在《小型钢结构桥梁在城市公园中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钢材越来越多地用于小型桥梁的建设中,其中,小型钢结构桥梁也以其独特的造型被逐渐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园中。在文献研读和对已建成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着重阐述了小型钢结构桥梁在城市公园中的设计与应用。本文先从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附属设施三个方面阐述小型钢结构桥梁的造型设计,并以色彩设计作为补充;之后就小型钢结构桥梁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展开,以其完善道路系统、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景观视线三个方面的作用为切入点,来探讨其与城市公园中道路、水体、地形、植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小型钢结构桥梁在城市公园中的设计与应用原则。最后,就小型钢结构桥梁在现阶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结合相关学科展望桥梁的发展趋势,并在最后对全文予以总结。

崔芳胜,李夫凯[8](2014)在《桥梁美学在方案比选中的运用》文中认为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在发挥其功能实用性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物的外观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桥梁,这种地标性建筑物,在满足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对于造型的要求越来越精致美观。该文以云南普洱市景谷县白马山悬崖酒店的一座景观桥为例,简单阐述桥梁美学在方案比选中发挥的作用。

龚建平[9](2014)在《基于光环境的成都市主城区高架桥桥阴绿化植物适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成都市主城区高架桥桥阴的绿化植物种类、生长情况和配置方式进行了研究,利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进行高架桥桥阴自然光环境模拟,分析高架桥桥阴自然光环境变化规律,观察各对应桥阴绿化植物生长势,探讨桥阴绿化植物适生性和根据高架桥走向、D值(桥体桥面宽度与桥下净空高度比值)及桥体分离缝宽度的桥阴绿化植物配置策略。主要结果如下:(1)成都市高架桥桥阴主要应用的绿化种类共32种,其中草本13种,灌木16种,藤本3种。以草本和灌木类为主,占90.6%。草本以细叶麦冬、山麦冬、吉祥草、鸢尾占多数,灌木以海桐、八角金盘、小蜡、金叶女贞居多,藤本主要是爬山虎。(2)高架桥桥体走向、桥体高宽比D值、桥体分离缝对桥阴的自然光环境影响较大:南北走向的桥体桥阴,在植物生长活跃期内平均日照时数优于东西走向的桥体,且分布较均匀,在桥下东西两侧边缘出现0-4m的最适合植物生长光照区域;东西走向的桥体桥阴,南侧光照条件优于北侧;但南北走向的桥体高光照区域高日照时数不及东西走向的桥体采光面,即东西走向桥体南侧能达到8h的平均日照时数。在D值小于0.1且桥下净空低于5m时,桥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20%,但在桥下净空达到5m后,桥阴平均日照时数能达到20%;随着D值的增大,桥阴相应的R值逐渐增大,当D值达到0.3之后,桥阴相应的R值变化减缓;随着D值增大,南北走向的高架桥低日照区域以“等腰山角形”为基本型逐渐消失,东西走向的高架桥低日照区域以“直角三角形”为基本形逐渐消失。桥体分离缝的高架桥对桥阴光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东西走向高架桥和高架桥引桥端低净空区域。当桥体分离缝达到3m时,对桥阴自然光环境有明显改善。(3)高架桥桥阴绿化植物生长势与桥阴自然光环境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的对应关系:在高架桥桥体D值小于0.1且桥下净空高度低于5m时,桥阴正中间基本可判定为绿化植物生长死区,只适合在桥阴边缘进行绿化;在高架桥桥体D值大于0.1或者桥下净空高度大于5m之后,桥阴自然光环境能基本满足绿化植物生产要求:对于南北走向的高架桥,北段的光照条件优于南段,南段对植物的耐阴性要求更高,而对于东西走向的高架桥,东西段光照条件差异不大,对植物耐阴性的要求差别也不大。自然光环境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对桥阴绿化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低净空的引桥段,即D值小于0.1且桥下净空高度小于5m时,桥阴平均日照时数基本小于20%,调查31座高架桥桥引桥段桥阴绿化植物生长势,比较高架桥桥阴绿化植物适应性,八角金盘>麦冬>海桐。(4)利用桥阴绿化植物生长对光环境的需求,把桥阴空间划分为“适生区”和“非适生区”,利用平均日照时数分布规律探讨了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高架桥桥阴绿化植物种植方式:南北走向的高架桥可采取以中点对称布置方式,且需避开桥墩区域;东西走向的高架桥南侧采用偏阳性或阳性植物,北侧采用耐阴植物;在桥体D值大于0.1或者桥下净空高于5m时,可选择阳性植物。

张蕴杰[10](2002)在《环形桥梁的设计计算》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某环形桥梁的计算算例,对该种桥型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结构处理方法,以为该种桥型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环形桥梁的设计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形桥梁的设计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铰支V型桥墩局部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有限元建模
    2.1 整体有限元模型
    2.2 局部有限元模型
3 计算分析
    3.1 V型墩及梁体计算分析
    3.2 墩底较支座计算分析
4 结论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大数据,教学方式华丽转身
二、利用大数据,精确指导教学设计
三、共建大数据,创景个性化教学环境
四、教学探究总结反思与教学策略建议
    (一)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探究总结反思
    (二)基于大数据信息化教学策略建议

(3)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 ——以郑州市常西湖新区九州坊绿廊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2 相关的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城市公园微地形相关理论及国内外案例分析
    2.1 相关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
    2.3 国内相关案例调研分析
    2.4 案例总结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设计
    3.1 城市公园微地形的设计要素分析
    3.2 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的功能作用
    3.3 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的设计原则
    3.4 城市公园微地形的设计方式分析
    3.5 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元素运用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郑州市中原区九州坊绿廊项目概况与方案设计
    4.1 九州坊绿廊项目概况分析
    4.2 九州坊绿廊总体设计思路
    4.3 九州坊绿廊景观设计方案
5 总结与展望
    5.1 设计创新点
    5.2 设计研究的不足
    5.3 课题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附件

(4)乌兰巴托市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依托项目概况及研究意义
        1.1.1 依托项目概况
        1.1.2 研究意义
    1.2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发展
        1.2.2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乌兰巴托市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
    2.1 乌兰巴托市交通警察局附近区域工程概况
    2.2 乌兰巴托市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立交的选型
        2.2.1 互通立交的类型
        2.2.2 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立交选型的主要控制因素
        2.2.3 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立交选型方案的提出和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乌兰巴托市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3.1 横断面设计
        3.1.1 主线和被交叉道路的横断面
        3.1.2 匝道横断面
    3.2 匝道平面设计
        3.2.1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3.2.2 缓和曲线参数的确定
    3.3 匝道纵断面设计
        3.3.1 纵坡
        3.3.2 竖曲线
        3.3.3 竖曲线设计参数
        3.3.4 匝道的接坡设计
        3.3.5 匝道最小展线长度的计算
    3.4 匝道超高和加宽
        3.4.1 横坡与超高
        3.4.2 超高缓和段
        3.4.3 圆曲线加宽
    3.5 出、入口匝道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设计的评价
    4.1 运行速度评价
        4.1.1 鼻端附近设计速度
        4.1.2 匝道运行速度检验
    4.2 通行能力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装配式异形箱梁的分析方法若干讨论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异形箱梁研究现状
    1.3 异形箱梁主要分析方法
        1.3.1 解析法
        1.3.2 数值法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空间梁格分析原理
    2.1 梁格法基本原理
    2.2 梁格的划分原则
        2.2.1 板式上部结构
        2.2.2 梁板式上部结构
        2.2.3 箱式上部结构
第三章 梁格模型建模要点
    3.1 截面建模点位置选取
    3.2 纵梁划分对梁格分析的影响
    3.3 虚拟横梁刚度对梁格分析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梁格模型与板单元的对比分析
    4.1 项目背景介绍
    4.2 有限元模型
        4.2.1 梁格有限元模型
        4.2.2 板单元有限元模型
    4.3 对比结果分析
        4.3.1 荷载工况
        4.3.2 汽车荷载布置方式
        4.3.3 结构受力分析
        4.3.3.1 支反力对比分析结果
        4.3.3.2 跨中挠度对比分析结果
        4.3.3.3 应力对比分析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异形小箱梁横向分布系数讨论
    5.1 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
        5.1.1 杠杆法
        5.1.2 刚性横梁法
        5.1.3 铰接板、刚接板梁法
    5.2 横向分布系数的讨论
    5.3 对比结果分析
        5.3.1 支反力结果对比
        5.3.2 跨中挠度结果对比
        5.3.3 跨中弯矩结果对比
    5.4 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进一步研究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城市道路综合态势的最佳路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静态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1.2.2 动态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1.2.3 最佳路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总结
2 研究区域道路状况概述
    2.1 兰州市道路交通概述
    2.2 兰州市道路网特点
    2.3 城关区交通拥堵特征分析
        2.3.1 东西向通道不足
        2.3.2 南北向联系欠缺
    2.4 城关区道路网的综合态势表达
    2.5 本章小结
3 最短路径相关理论
    3.1 图论概述
    3.2 最短路径算法概述
        3.2.1 最短路径算法的应用
        3.2.2 最短路径分类
    3.3 常见的最短路径算法
        3.3.1 Dijkstra算法
        3.3.2 Bellman-Ford算法
        3.3.3 Floyd算法
    3.4 最佳路径
        3.4.1 最佳路径概述
        3.4.2 最佳路径的分类
        3.4.3 最佳路径的求解步骤
    3.5 本章小结
4 最佳路径算法的分析与设计
    4.1 层次模型
        4.1.1 综合路阻的确定
        4.1.2 层次分析模型
    4.2 权系数的确定
        4.2.1 判断矩阵
        4.2.2 多目标决策的数学模型
        4.2.3 评分模型的确定
        4.2.4 举例分析
    4.3 实例分析
        4.3.1 数据处理
        4.3.2 实验分析
    4.4 本章总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小型钢结构桥梁在城市公园中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城市公园的建设现状
        1.1.2 钢结构桥梁在城市中应用的现状
    1.2 现存问题
    1.3 研究的范围、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相关研究与实践
        1.4.1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1.4.2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小型钢结构桥梁的相关概述
    2.1 钢材的发展历史与应用
        2.1.1 钢材的发展历史
        2.1.2 钢材在小型桥梁建设中的应用
    2.2 小型钢结构桥梁的组成及分类
        2.2.1 梁式桥
        2.2.2 拱式桥
        2.2.3 斜拉桥和悬索桥
        2.2.4 其它类型
    2.3 小型钢结构桥梁广泛应用的原因
        2.3.1 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2.3.2 小型钢结构桥梁在城市公园中的作用与意义
第3章 小型钢结构桥梁的造型设计
    3.1 上部结构的造型设计
        3.1.1 梁
        3.1.2 拱
        3.1.3 桁架
    3.2 下部结构的造型设计
        3.2.1 桥墩
        3.2.2 桥台
    3.3 附属设施的造型设计
        3.3.1 栏杆
        3.3.2 桥面
        3.3.3 照明
    3.4 色彩设计
        3.4.1 小型钢结构桥梁的色彩设计
        3.4.2 小型钢结构桥梁与城市公园的色彩关系
第4章 小型钢结构桥梁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4.1 城市公园道路系统的完善
        4.1.1 道路系统的完善
        4.1.2 立体交通的构建
    4.2 城市公园空间层次的增加
        4.2.1 与水体的结合
        4.2.2 与地形的融合
    4.3 城市公园景观视线的丰富
        4.3.1 视线的组织
        4.3.2 高视点:树顶漫步
第5章 小型钢结构桥梁的在城市公园中的设计与应用原则
    5.1 小型钢结构桥梁人性化的体现
        5.1.1 安全性
        5.1.2 舒适性
        5.1.3 便捷性
    5.2 小型钢结构桥梁艺术表现力的展现
        5.2.1 轻盈感
        5.2.2 流畅感
        5.2.3 动态感
        5.2.4 非线性
    5.3 小型钢结构桥梁再现场地活力作用的发挥
        5.3.1 城市与公园的紧密连接
        5.3.2 桥下空间的充分使用
        5.3.3 棕地基址的合理利用
第6章 小型钢结构桥梁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
    6.1 小型钢结构桥梁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6.1.1 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6.1.2 应用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6.1.3 养护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6.2 小型钢结构桥梁的发展趋势
        6.2.1 生态化倾向
        6.2.2 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6.2.3 与人文的融合
第7章 总结
    7.1 小型钢结构桥梁的设计
        7.1.1 结构形式的选择
        7.1.2 造型设计的创新
    7.2 小型钢结构桥梁的应用
        7.2.1 鼓励应用的方式
        7.2.2 限制应用的条件
    7.3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8)桥梁美学在方案比选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背景
2 桥梁技术标准
3 设计规模、内容
4 桥梁方案
    4.1 方案设计原则
    4.2 方案介绍
        4.2.1 弦月桥
        4.2.2 禅杖桥
5 结束语

(9)基于光环境的成都市主城区高架桥桥阴绿化植物适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架桥的概念、类型及组成
        2.1.2 桥阴、桥下空间与桥阴绿地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城市高架桥发展
        2.2.2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
        2.2.3 高架桥下空间耐阴植物应用
        2.2.4 Ecotect analysis软件的现状
3 研究目的意义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地概况
    4.3 研究方法
        4.3.1 成都市高架桥建设情况及桥阴空间利用、桥阴绿地特征调查
        4.3.2 成都市高架桥桥体走向、桥下空间高宽比D值、桥体分离缝宽度对桥下空间自然光环境的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影响变化规律的计算机模拟
        4.3.3 分析代表性样本高架桥桥下空间日照时数分布对桥阴绿化植物长势的影响
        4.3.4 数据分析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成都市高架桥桥阴绿地情况、绿化植物种类资源及配置方式研究
        5.1.1 成都市高架桥基本情况
        5.1.2 成都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情况
        5.1.3 成都市高架桥桥阴绿地方式及生境特点
        5.1.4 成都市高架桥阴绿化植物概况
        5.1.5 成都市高架桥桥阴绿化特征分析
    5.2 成都市高架桥走向、不同D值及桥体分离缝宽度桥阴自然光环境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及变化规律
        5.2.1 桥体走向对桥阴自然光环境的影响
        5.2.2 桥梁宽度与净空高的比D值对桥阴自然光环境的影响
        5.2.3 不同桥体分离缝宽度对桥阴自然光环境的影响
    5.3 成都市高架桥不同走向、不同D值及桥体分离缝宽度的桥阴自然光环境平均日照时数分布与绿化植物适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5.3.1 南北走向、无桥体分离缝的科华路立交
        5.3.2 东西走向、无桥体分离缝的迎晖路立交
        5.3.3 南北走向、有桥体分离缝的天府立交A
        5.3.4 东西走向、有桥体分离缝的天府立交B
    5.4 针对不同走向、不同D值及桥体分离缝宽度的高架桥桥阴适生区关联自然光环境的绿化植物配置策略研究
        5.4.1 较好走向的高架桥桥阴适生区关联自然光环境植物配置策略
        5.4.2 较差走向的高架桥桥阴适生区关联自然光环境植物配置策略
        5.4.3 桥体不同D值的桥阴适生区关联自然光环境植物配置策略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成都市绿化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
        6.1.2 高架桥桥阴绿地自然光环境与桥体走向、桥下净空高宽比、桥体分离缝宽度3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规律
        6.1.3 桥阴绿地绿化生长情况对比分析
        6.1.4 桥阴适生区关联自然光环境植物配置策略
    6.2 讨论
        6.2.1 桥阴适生区与非适生区的界定
        6.2.2 桥阴非适生区景观构建
7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环形桥梁的设计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铰支V型桥墩局部受力分析[J]. 刘家宏,谢尚英,郑爱华. 四川建筑, 2021(04)
  •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教学探究[A]. 黄亚涛. 数字教材·数字化教学——第四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案例集, 2019
  • [3]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 ——以郑州市常西湖新区九州坊绿廊设计为例[D]. 钟青.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乌兰巴托市交通警察局附近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与设计[D]. 刘海松.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03)
  • [5]装配式异形箱梁的分析方法若干讨论及力学性能研究[D]. 林杰. 长安大学, 2016(02)
  • [6]基于城市道路综合态势的最佳路径研究与实现[D]. 韩彩玲.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4)
  • [7]小型钢结构桥梁在城市公园中设计与应用研究[D]. 霸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8]桥梁美学在方案比选中的运用[J]. 崔芳胜,李夫凯. 工程与建设, 2014(04)
  • [9]基于光环境的成都市主城区高架桥桥阴绿化植物适生性研究[D]. 龚建平. 四川农业大学, 2014(07)
  • [10]环形桥梁的设计计算[J]. 张蕴杰. 上海公路, 2002(S1)

标签:;  ;  ;  ;  ;  

环桥设计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