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智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改善心智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一、改善心智模式 提高学习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陈林华[1](2021)在《学习导向、网络能力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作为赛事服务产品的生产主体,其竞争优势既关系到国际体育赛事举办的效率和水平,也关系到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当前体育全球化治理体系重构,以及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的战略机遇期,研究我国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的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明确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内涵与特征,探索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以及如何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提升我国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的竞争优势,日益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为研究主题,探讨学习导向、网络能力对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竞争优势的获取,彼得·德鲁克认为关键是技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杰恩·巴尼认为来源于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过程。基于此,本文将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综合利用文献资料、案例访谈法、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结合组织学习、网络组织等理论溯源与文献分析,逐步收敛核心概念并按照“心里倾向—能力变化—结果感知”的范式构建初步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框架,对730家上海本地曾参与过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的组织进行调研,并利用SPSS、AMO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国际体育赛事服务行业的基础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国际体育赛事服务产品具有“需求泛化”特殊性;另一方面,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的生产呈现出高度本地化的松散网络和非本地化的价值链业务网络相结合的特征。第二,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的本质,即是以国际体育赛事服务为核心的知识异质体。需求、知识基础与组织学习、行动者与网络这三个概念组合共同诠释了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的基本属性,从而也决定了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一般性(更低的成本、更高质量的服务、更有利的资源获取)与特殊性(灵活性、创新速度和业界声誉)。第三,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的学习导向由“学习承诺”和“开放心智”两个维度构成。学习承诺和开放心智均对网络能力各维度产生直接、显着的正向影响;开放心智对竞争优势产生直接、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学习承诺对竞争优势的直接影响并不显着,原因可能在于两者之间存在时间上的远端关系。第四,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的网络能力由网络规划能力、网络配置能力、网络运作能力和网络占位能力四个维度构成。网络能力各维度均对竞争优势产生直接、显着的正向影响;此外,网络能力各维度在学习承诺对竞争优势的作用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在开放心智对竞争优势的作用中发挥部分的中介效应。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提升的启示:(1)应高度重视学习导向对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2)兼顾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推进制度与文化建设的同时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发挥学习导向对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3)应重视网络能力建设,主动地参与外部网络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充分发挥各项网络能力对竞争优势提升的积极效应等。相较于以往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深入探讨了国际体育赛事服务行业的基本属性,以及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从而形成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第二,运用质性研究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学习导向、网络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既拓展了现有理论的应用场景,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有关组织竞争优势的理论成果。

廖彦泽[2](2020)在《促进结构化反思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和教学改革突出了对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转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社会情境中解决具体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重视个体经验的体验式学习更加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但我国学校的体验式学习实践更多关注于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对反思环节关注不足。部分体验式学习实践在反思阶段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促进学习者思考,不能很好的完成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具身认知理论与体验式学习的本质特点相契合,重视个体经验的获取和身体的具身体验,将学习视为基于身体感知的即时性行动和借助技术工具的结构化反思两种认知模式的协调运作。基于此角度,本研究试图从具身认知的视角解析体验式学习,设计结构化的反思活动,以解决部分体验式学习实践中存在的反思问题。本研究从具身认知和体验式学习活动的研究现状入手,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出具身认知视角下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的六大原则:具身参与性原则、内容匹配性原则、多通道整合原则、内容可视化原则、活动情境性原则和交互真实感原则;设计了结构化的反思流程,包括回顾概括、关联反思、批判性审视和反思性实践四个环节,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促进结构化反思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模式,包括体验阶段、反思阶段、内化阶段和实践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结构化反思的相应环节。为验证上述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研究者以QY实验中学爱国专题课为例,结合课程具体需要设计了基于模型的教学实验,进行了为期两月的教学实验。并对教学干预前后的数据与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和改进意见。实验表明,促进结构化反思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能够有效弥补体验式学习中的反思不足。促进结构化反思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完整而系统的反思环节,提供灵活有效的反思途径,有助于学习者及时完成对具体经验和知识内容的建构与深化,促进学习者批判性反思能力、问题识别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张丹淳[3](2020)在《缙云静心疗法介入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加快,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学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习作为中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考试作为学生的重要压力源,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生理。现有研究表明,考试心理问题已成为中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在考试心理问题中,考试焦虑情绪最显着。考试焦虑在中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普遍,这种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学生成绩,还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考虑到中学生群体的学业负担沉重,而且他们对于负性情绪的处理还有一定欠缺之处,所以本次研究决定围绕着初三学生的考试焦虑来开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多,有许多具体的缓解焦虑情绪的操作方法,个案介入方面的研究较少。这样就不能回应中学生考试焦虑情绪独特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学校状况和性格等因素,因此本研究以个案工作为介入技巧,以缙云静心疗法、社会支持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及量表测试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吉安地区某学校初三学生为服务对象,以缓解其考试焦虑情绪为目标,进行个案介入研究。此次个案工作着重解决案主当下遇到的问题,缓解其考试焦虑情绪,改善其身心健康。通过研究发现,致使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大致分为这几类: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缺乏自信、考前过度疲劳,考试临场偶发事件等。根据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通常会出现四种心态:焦虑、浮躁的心态;易激动的心态;渴望交流的心态;保守的心态。笔者通过运用我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为底蕴的缙云静心疗法对案主进行介入,使案主的思维、情感、行为更有适应性,以达到个体与自身、他人、社会的和谐状态。通过这种个案服务模式,为社会工作介入考试焦虑总结一些经验和发现不足。

李娟[4](2020)在《以情促教:原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认知与情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何意义与价值,这是教育学研究领域长久以来学者们关注的经典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对教师优化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重点关注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论文首先运用教育神经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情感影响认知的内在机制及其应用启示进行了梳理与概括。接着,将情感对认知的影响,与历史上教育家们的相关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认知与情感相整合的七条基本原理,即“尊重与关爱”,“接纳、信任与期望”,“兴趣与自由”,“合作与互助”,“赏识与激励”,“审美体验与享受”、“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这七条原理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情感对认知的影响。论文假定,凡是符合上述七条原理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反之,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或陷入困境。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论文对中小学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受访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情感生活及体验的好坏对其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均具有显着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认知与情感的有机整合。此外,论文还以本市某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习成绩差别较大的四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表明,在家庭经济收入、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同等的情况下,学生在校内外环境中情感体验越是积极的学生,其各方面的发展也更好,学业成绩也更高。为了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是否了解情感对认知的影响,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自觉运用认知与情感整合的策略,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本市某所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都能正确认识到情感对认知学习的重要影响,也能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整合性教学策略。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太了解教育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进展(涉及“情感对认知的影响”),也不太熟悉如何采取认知与情感相整合的策略开展有效的或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上述不足,论文建议,学校应开展专题学习,引导教师树立“以情促教”教育理念;加强师德修养,强化“立德树人”的意识;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社会-情感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认知与情感相整合的教学策略;培育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等,以此提高教师运用整合性策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张倩[5](2020)在《农村小学男生学业弱势现象及教育对策研究 ——基于A小学的实地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基础教育不断走向现代化、民主化的过程中,教育公平的实现是教育改革的要义。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性别平等是首要的,但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基础教育领域中性别不平等现象突显,男生学业弱势现象越来越普遍。不论是从各校的学业成绩排名还是课堂表现、班级评奖评优等方面都反映出男女生存在显着性差异,女生在学业方面的优势得到极大凸显且男女生的学业差距不断拉大。男生学业弱势的现象背后折射出对性别与教育联结关系的忽视,直接影响了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有效开展。研究男生学业弱势现状,寻找解决男生学业问题的对策,不仅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特别是性别平等的价值诉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男生群体学业自信,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实现男女生最优化发展。通过收集、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男生学业弱势的研究现状进行整体把握,为本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调查研究依据。以农村A小学为例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选取三至五年级学生的期中成绩结合随机课堂观察与师生、家长的访谈,研究显示男生存在学业弱势。首先在学业成绩方面,男生学业成绩落后于女生;其次在课堂表现方面,男生课堂互动积极性不高,课堂不良行为频发;最后是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处于“局外人”的位置,表现为男生担任班干部的比例较低,班级活动参与度低,班级座位处于边缘化。造成农村小学男生学业弱势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结为男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影响因素。以教育学、社会学及性别差异心理学等理论作为支撑,着眼于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农村小学男生学业弱势现象的教育对策:男生自身特点的改进策略,提高男生自我管理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掌握学习效率提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同辈群体关系;学校教育的改善策略,鼓励男教师加入教师队伍,转变教育模式,以多元化教育为中心,平等对待和差异对待相结合,因性施教,因性评价;家庭教育的改善策略,呼唤父亲回归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农村社会文化的改善策略,合理开展性别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男女生之间不是“零和”的斗争状态,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正视男生学业弱势现象,尊重性别差异并超越性别差异,以自我反思为起点唤醒主体意识,促进男女生共同进步,推动农村教育良好发展。

崔有波[6](2019)在《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可能会引发一轮教育革命,教育和学习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社会活动,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革新。文字和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教育革命的到来,教育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的到来,知识传播更为便利;第三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期,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推动了规模化教学的发展,教育普及才真正得以推进。人类历史上第四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期,网络信息技术正引发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学内容、教育体制与教育目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整个教育生态被重塑,信息和知识瞬息万变,不断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基础性需求。再加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素质需要提高,教育公平问题需要解决,社会创新活力需要激活,而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因此,建设全民、终身、全面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既是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又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研判,本研究将学习型社会建设置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运用社会转型理论、网络社会理论、教育冲突理论等理念工具,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界定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理清学习型社会建设理念的思想来源和历史演变,探究西方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进展,分析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辩证分析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探寻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导论部分首先解释了本研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概括了人类历史上的四次教育革命,并从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这一话题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后,从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个视角总结了学习型社会研究的主要进展,对网络教育、网络学习、虚拟学习社区等概念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之上界定了互联网和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内涵。通过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并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网络社会理论和教育冲突理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中西方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都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过程。古代中国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和古希腊的“博雅教育”理念都可以看作是中西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思想萌芽,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古代中西方都未能实现。现代中西方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都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等多个时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求知欲望大增,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必然之举。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的兴起和国家的鼓励支持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重塑了教育生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教学主体经历了从单主体论到双主体论、从小众化到大众化的转变;教学内容经历了从有限性到无限性、从同质化到异质性的转变;教学从同时空性转变为超时空性,从年级年限制转变为无年级年限制;教学理念也经历了从师传生受到主动自学、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信息素养的转变;教学目的也从培养人才转变为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互联网的内在特性与功能对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人们的闲暇时间,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助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为全民终身全面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社会成员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助推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促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组织;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促进科研和学术的交流合作,促进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思维的培养,推动社会创新。同时,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数字鸿沟”的存在会加剧地域之间、阶层之间和代际之间的教育不平等。其次,“信息超载”现象会分散学习注意力,浪费学习时间,增加信息辨识难度,降低学习质量,导致信息迷航,迷失学习目标。再次,“碎片化学习”方式的盛行会降低学习者的辨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并助长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最终降低学习的实际效果。另外,“网络依赖”会助长学习者的学习惰性,抑制社会成员的原创能力,并加剧网络安全威胁。最后,“网络失范”现象的频发可能会加剧网络不良信息和消极网络文化对社会成员的误导。因此,中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要用好互联网这柄双刃剑。网络时代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首先要营造公平、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打破网络壁垒、净化网络空间、完善网络法规和发展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其次还要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打造高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和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资源,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不断革新网络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加强对网络教学的审核与监管,防范资本对网络教学的过多干预,提高网络教学的规范性。结语部分回顾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指出可能的拓展研究方向。

孙昌浩[7](2019)在《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思维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以W市D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小学纷纷开始对学校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期望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实现对教育质量的突破和提升,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发展工具,成为了很多学校改革教学方法的优选方案。学生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应用思维导图的能力,但是学生这种应用能力的水平高低,也影响着学生对教学的适应以及学业表现。学校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升学生良好学业表现的外在推力,而学生内在的思维风格则是学生学习兴趣表现的内在引力。思维风格是决定个体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内在倾向,思维风格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不同思维风格的学生在学业表现上的结果也不相同。因此,在小学阶段推行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应当考虑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的水平与其思维风格对学业表现的综合影响。本研究围绕思维导图教学下小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水平、思维风格以及学业成绩三个因素展开,对W市D小学四、五、六年级的263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自制的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评价方案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评量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水平;发放思维风格问卷调查学生的思维风格,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思维导图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水平的基本特点和小学生思维风格的总体状况,分析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思维风格与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小学阶段,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优于不使用思维导图的学生;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更适合培养小学生的执法型风格、等级型风格、外倾型风格和激进型风格。其次,在思维导图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水平总体较高,并在性别、年级、高低分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女生的思维导图应用水平要显着地高于男生,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水平要显着地高于五年级、四年级的学生,高分段学生显着地高于低分段学生。再次,在思维风格上,小学生总体倾向于立法型思维风格、执法型思维风格、等级型思维风格、外倾型思维风格和激进型思维风格。在功能维度,小学生偏向表现立法型思维风格和执法型思维风格;其余四个维度,小学生倾向表现为等级型思维风格、局部型思维风格、外倾型思维风格和激进型思维风格。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等级型思维风格、平等型思维风格和外倾型思维风格上存在显着性差异。高分段和低分段学生在不同的思维风格类型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高分段学生比低分段学生更倾向于立法型思维风格、审判型思维风格、执法型思维风格、等级型思维风格、外倾型思维风格和激进型思维风格。最后,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与学业成绩呈现显着地正向相关,与思维风格类型呈现低度相关,相关关系较弱;思维风格类型中的立法型风格、审判型风格、等级型风格、外倾型风格、激进型风格与学业成绩呈现显着地低度正向相关。通过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推行思维导图是可行的,不过也需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从学校、教师和学生角度均衡用力。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思维风格类型的学生,要合理安排、科学指导,善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塑造学生的思维风格;教师在思维导图教学中既要了解和认同学生的思维风格,也要注意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不同的学生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刘楷[8](2019)在《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往往会面临日新月异的经营与市场环境,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对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用以指导和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时代保持同步。学习型组织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更在于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能够具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说建立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企业能够长期持久稳定发展的重要核心要素。SDZT公司是一家以工程设计及工程项目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建设好学习型组织,应对新的市场形势的问题。作为从事传统行业的公司,SDZT公司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大多数传统企业都可能面临的,其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念与方式也具有比较典型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随后结合SDZT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并探索了其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优化问题,基于对SDZT公司当下经营现状的分析,认为要想改变公司当前的现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可行的学习型组织迫在眉睫,其次针对SDZT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探究SDZT公司在当前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的基本状况,深入分析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对SDZT公司的学习机制、学习环境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第三,针对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具体特点,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从组织机构建设、沟通管理、加强学习交流等多角度提出具体的建议,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健康科学发展。通过为SDZT公司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型组织优化方案,不仅能够帮助SDZT公司完善自身管理和企业发展,更能为其他类似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思路提供重要的借鉴。

耿瀚涢[9](2019)在《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C县党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干部教育事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依靠创办各级干部教育学校对干部加强教育,为党的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县级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历史舞台上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学习型组织是未来时代最成功的组织模式。我党也在不断加快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的建设。当下,如何将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工作与学习型组织结合起来,加快基层干部教育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干部教育工作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对C县党校进行调查研究,概括出县级干部教育培训中对学习作用认识不到位、思维较为局限、对共同愿景认识不深、团队学习方法效率不高、对系统思维能力培养不够等问题。分析总结存在问题的原因后,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要重塑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强化干部对终身学习的认识;要科学设置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以培训内容的突破,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培训平台的建立健全逐步改善心智模式的影响,加强团队学习效果;最后从干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提出要强化经费保障、专业保障和激励机制等,确保县级干部教育为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发挥最大效用,为抓好全党大学习、干部大培训的目标贡献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基层优秀人才。

刘艾清[10](2017)在《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紧扣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按照“为什么构建——基于什么构建——如何构建——构建出什么”的逻辑思路开展研究。“为什么构建”。首先,学习力,是学习型社会对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是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素养的时代诉求,是“学会学习”的要求。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构建研究,是发展高中生学习力、改进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完善高中课程体系和丰富高中校本课程研究等方面的需求。具有丰富学习力理论研究、开创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研究、开创学习学校本课程研究等理论意义;具有开发高中生学习力体系、研制学习力发展指导调查工具、开发《学习力发展指导》校本课程等实践意义。其次,当前研究现状表明:我国的学习力研究,关注度高,期刊文献数量多,注重学习力内容系统研究;但是研究不深入、与学校改革联系不紧密、缺少发展指导课程研究,尤其高中生学习力研究最为薄弱。再次,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生学习力水平中等,有待提升;学习力发展指导重视不够,有待加强;《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需求强烈,有待研制。因此,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构建研究势在必行。“基于什么构建”。重点构建了高中生学习力体系,作为发展指导课程的内核。采用理论分析,基于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借鉴,构建学习力体系初稿;运用专家咨询法,对来自研究机构、高校和高中的15位专家,进行学习力体系初稿的意见咨询;统计、分析并采纳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并确定学习力体系为: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认知、学习技能、学习能倾)、学习习惯(内在处理、过程运行、时间管理)。其次,还基于如下三方面参考:英国的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问卷调查反馈的高中生对课程内容系统的需求;访谈反馈的专家、校长和教师对本课程构建的意见和建议。“如何构建”。首先,确定课程定位:本课程作为拓展型校本课程,具有养成师生关注学习力发展的意识、形成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策略系统和培养高中生学习力持续发展的素养等课程功能。其次,确定课程理念,包括:注重发展“学会学习”核心素养、重视高中生的学习经验、以高中生学习力发展实践为中心、高中生自主发展与教师指导结合。再次,论述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四个课程要素的构建。最后,明确了研制课程纲要和编制学材,作为该课程的课程文本。“构建出什么”。构建了课程样例,即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校本课程,通过课程纲要和学材这两类课程文本来呈现。首先,根据课程构建思路,编制课程纲要,包括:课程概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学时安排等内容。其次,基于课程纲要,构建简易版的学材,包括五个单元:学习力概述、“我”的学习力测评、推动“学习动力”、发展“学习能力”、形成“学习习惯”。本研究在理论建树、工具使用、材料挖掘和理论应用等方面,有所创新。首先,理论建树创新:开创了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研究,课程研制过程规范,填补了学习学校本课程研究的空白;重新界定学习力概念,研制了高中生学习力体系,丰富了学习力理论研究。其次,工具使用和材料挖掘创新:设计了“学习力体系”专家咨询问卷,收集专家对学习力体系初稿的修改意见;设计了学习力发展指导的高中生调查问卷和课程专家、校长、教师的访谈提纲,收集和挖掘一手材料,了解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和课程需求等现状,确保研究工作有理有据。最后,理论应用创新:基于课程构建的理论研究,开发了《学习力发展指导》的课程纲要和学材。本研究尚未开展学习力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实践研究和《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推广实验,后续将就此开展深入研究。

二、改善心智模式 提高学习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善心智模式 提高学习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1)学习导向、网络能力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全球体育治理格局重塑加剧体育服务主体国际竞争
        1.1.2 体育产业政策频出对服务主体竞争力提出新的要求
        1.1.3 体育产业组织及市场主体竞争力研究有待继续深化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图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赛事服务组织
        2.1.2 竞争优势
        2.1.3 组织学习
        2.1.4 学习导向
        2.1.5 网络能力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竞争优势理论
        2.2.2 组织学习理论
        2.2.3 社会网络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国际体育赛事发展及服务的相关研究
        2.3.2 体育赛事服务组织内涵及特征的研究
        2.3.3 学习导向对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
        2.3.4 学习导向对组织网络能力的影响研究
        2.3.5 网络能力对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
    2.4 国内外现有文献述评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特征分析
    3.1 国际体育赛事服务行业基础特征分析
        3.1.1 国际体育赛事产品的服务属性
        3.1.2 国际体育赛事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特性
        3.1.3 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的本质
    3.2 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一般性
    3.3 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特殊性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案例访谈的理论模型构建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思路
        4.1.2 样本选择
        4.1.3 数据收集与整理
    4.2 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
        4.2.1 样本组织的基本情况分析
        4.2.2 案例访谈资料的主范畴归纳
        4.2.3 主要变量的内涵表征描述
    4.3 基于案例访谈的理论模型构建
    4.4 相关核心变量的内涵与维度提炼
        4.4.1 学习导向的内涵及维度
        4.4.2 网络能力的内涵及维度
        4.4.3 竞争优势的内涵及维度
    4.5 文献对话与初步理论模型升华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
    5.1 学习导向与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网络能力提升
        5.1.1 学习承诺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网络能力的影响
        5.1.2 开放心智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网络能力的影响
    5.2 学习导向与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提升
        5.2.1 学习承诺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
        5.2.2 开放心智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
    5.3 网络能力与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提升
        5.3.1 网络规划能力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
        5.3.2 网络配置能力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
        5.3.3 网络运作能力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
        5.3.4 网络占位能力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
    5.4 网络能力在学习导向与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作用
        5.4.1 网络能力对学习承诺与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
        5.4.2 网络能力对开放心智与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
    本章小结
第6章 问卷设计与调查
    6.1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流程
        6.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6.1.2 问卷设计的流程
    6.2 核心变量的测量指标筛选
        6.2.1 自变量学习导向的测量指标筛选
        6.2.2 中介变量网络能力的测量指标筛选
        6.2.3 因变量竞争优势的测量指标筛选
        6.2.4 测量指标的内容效度测评
    6.3 预调研与问卷的修正
        6.3.1 学习导向预调研分析
        6.3.2 网络能力预调研分析
        6.3.3 竞争优势预调研分析
    6.4 大样本确定与数据来源
第7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7.1 数据分析方法
    7.2 正态分布检验
    7.3 信效度检验
        7.3.1 信度检验
        7.3.2 效度检验
    7.4 探索性因子分析
        7.4.1 学习导向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7.4.2 网络能力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7.4.3 竞争优势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7.5 验证性因子分析
        7.5.1 学习导向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7.5.2 网络能力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7.5.3 竞争优势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7.6 变量相关分析检验
    7.7 假设检验
        7.7.1 初始模型构建
        7.7.2 整体模型拟合检验
        7.7.3 差异检验
    7.8 讨论与分析
        7.8.1 学习导向对网络能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7.8.2 学习导向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分析
        7.8.3 网络能力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分析
        7.8.4 网络能力在学习导向与竞争优势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知识异质体”本质决定组织竞争优势特征及影响因素
        8.1.2 学习承诺通过影响网络能力进而对竞争优势产生正向影响
        8.1.3 开放心智对组织竞争优势产生显着的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
        8.1.4 网络能力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非常重要
    8.2 研究启示
        8.2.1 充分认清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内涵特征
        8.2.2 高度重视组织学习导向并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8.2.3 兼顾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发挥学习导向促进效应
        8.2.4 推进网络能力建设发挥“意愿+能力”的综合效应
    8.3 创新之处
        8.3.1 研究创新
        8.3.2 主要贡献
    8.4 研究局限与展望
        8.4.1 研究的局限性
        8.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二 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附录三 预调研问卷
    附录四 正式调研问卷
致谢

(2)促进结构化反思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体验式学习契合社会对人才个性能力的培养需求
        1.1.2 现有的体验式学习重体验而轻反思
        1.1.3 反思对体验式学习中人才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1.1.4 结构化反思有助于提高反思效果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活动理论
        2.1.2 建构主义理论
        2.1.3 情境学习理论
    2.2 体验式学习相关研究
        2.2.1 体验式学习概念界定
        2.2.2 体验式学习研究现状
        2.2.3 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现状
    2.3 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
        2.3.1 具身认知的概念界定
        2.3.2 具身认知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2.4 反思相关研究
        2.4.1 反思的内涵
        2.4.2 结构化反思
第三章 促进结构化反思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模式设计
    3.1 具身认知与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融合
        3.1.1 具身认知理论对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的影响
        3.1.2 基于具身认知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3.2 体验式学习活动中的结构化反思设计
    3.3 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分析
    3.4 促进结构化反思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模式设计
        3.4.1 体验阶段
        3.4.2 反思阶段
        3.4.3 内化阶段
        3.4.4 实践阶段
第四章 促进结构化反思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实践
    4.1 实验思路
    4.2 实验准备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对象
        4.2.3 实验工具
        4.2.4 实验环境
    4.3 实验设计
        4.3.1 教学内容设计
        4.3.2 教学目标设计
        4.3.3 教学资源设计
        4.3.4 教学评价设计
    4.4 教学实验的实施与记录
        4.4.1 教学流程设计与实施
        4.4.2 教学过程记录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模式应用情况分析
        4.5.2 学习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成果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专题课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习者访谈提纲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 :课堂学习情况记录表

(3)缙云静心疗法介入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缙云静心疗法
        2.1.1 缙云静心疗法简介
        2.1.2 缙云静心疗法基本理论观点
        2.1.3 缙云静心疗法的主要方法
        2.1.4 缙云静心疗法的介入技术
    2.2 社会支持理论
    2.3 自我效能理论
    2.4 文献综述
        2.4.1 考试焦虑的概念
        2.4.2 考试焦虑的测量工具
        2.4.3 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
        2.4.4 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
        2.4.5 文献述评
3 接案与预估
    3.1 接案
    3.2 案主基本情况
    3.3 案主存在问题分析
4 个案介入过程
    4.1 介入目标
    4.2 介入计划
    4.3 实施介入
    4.4 评估与结案
        4.4.1 评估报告
        4.4.2 结案
5 反思与建议
    5.1 反思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考试焦虑量表(TAS)
附录二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三 :个案意见评估表
致谢

(4)以情促教:原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情感
        (二)认知
第二章 情感影响认知的机制及其确证
    一、教育神经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一)基本观点
        (二)应用启示
    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一)基本观点
        (二)应用启示
第三章 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在教育上的应用
    一、国外教育学者的相关研究
        (一)杜威的进步主主义教育
        (二)尼尔的自由主义教育
        (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
        (四)约翰逊兄弟的合作学习
    二、国内一线教育名家的相关研究
        (一)李吉林的情境教育
        (二)刘京海的成功教育
        (三)周弘的赏识教育
        (四)李镇西的爱心教育
第四章 情感因素对学生认知学习影响的验证性调查
    一、验证的对象与思路
        (一)验证的对象:认知与情感相整合的基本原理
        (二)验证的思路
    二、基于教师视角的验证性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
        (二)调查工具的编制
        (三)调查的结果
        (四)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三、基于学生视角的验证性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
        (二)调查工具的编制
        (三)调查的结果
        (四)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 情感与认知相整合的教育现状调查
    一、基于教师视角的现状调查
        (一)脑科学/教育神经科学知识测试
        1、测试调查的设计
        2、测试调查的结果
        3、对测试结果的分析
        (二)课堂教学中应用整合性教学策略的现状调查
        1、调查的设计
        2、调查的结果
        3、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二、基于学生视角的现状调查
        (一)课堂教学中应用整合性教学策略的现状调查
        1、调查的设计
        2、调查的结果
        3、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二)班级管理中应用整合性策略的现状调查
        1、调查的设计
        2、调查的结果
        3、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六章 基于本研究改进教育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开展专题学习,树立“以情促教”教育理念
        (一)从相关学科中精选适切的专题
        (二)运用多种途径开展专题学习
    二、加强师德修养,强化“立德树人”的意识
        (一)理解并恪守教育专业的伦理规范
        (二)自觉遵守和维护相关教育法规
    三、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社会-情感素养
        (一)社会-情感素养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二)教师应具有的社会-情感素养的构成
        (三)为教师提供各种社会-情感学习机会
    四、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认知与情感相整合的教学策略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研制整合性教学策略的清单
        (二)鼓励教师在各自教学中试用整合性策略
    五、培育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
        (一)良性班级文化的核心要素与重要意义
        (二)培育良好班级文化的关键举措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有关验证性调查的附件
    附录A1 有关情感对学生认知影响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A2 有关情感对学生认知影响的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B 有关现状调查的附件
    附录B1:脑科学/教育神经科学知识测试
    附录B2:认知与情感整合教学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附录B3:认知与情感整合教学策略在“三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附录B4:认知与情感整合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农村小学男生学业弱势现象及教育对策研究 ——基于A小学的实地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男生学业弱势现象普遍存在
        2.农村男生学业弱势是亟需研究的现实问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学业
        2.学业弱势
        3.性别差异
    (四)理论基础
        1.教育公平理论
        2.性别差异心理学理论
        3.性别差异教学理论
        4.社会分层理论
    (五)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有关男生学业弱势的研究现状
        2.国外有关男生学业弱势的研究现状
        3.对已有文献评述
    (六)研究设计与方法
        1.研究情境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二、农村A小学男生学业弱势的现状
    (一)男生学业成绩落后于女生
        1.学业成绩的总体分析
        2.学业成绩的学科分析
        3.与其他研究者结论一致
    (二)课堂表现男生逊于女生
        1.课堂互动男生参与度低
        2.男女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差异性
    (三)班级管理的“局外人”
        1.班级“干部角色”性别失衡
        2.班级活动的旁观者
        3.教室座位的边缘化
三、农村小学男生学业弱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男女生性别差异
        1.生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2.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二)同辈群体关系
        1.社会分层式交往
        2.同辈群体的消极引导
    (三)农村学校教育的影响
        1.教师结构分布不合理
        2.教师刻板印象与性别期待
        3.教学模式呆板单调
        4.学生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5.男生的天性与现行教育模式的冲突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
        1.父亲角色的缺位
        2.家庭学习环境恶劣
        3.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五)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1.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
        2.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四、农村小学男生学业弱势教育对策研究
    (一)男生自我改进策略
        1.培养男生自我管理能力
        2.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3.掌握学习效率提高的方法
        4.形成积极向上的同伴群体关系
    (二)学校教育完善策略
        1.鼓励男性加入教师队伍,平衡教师结构
        2.平等对待与差异对待相结合
        3.转变教学模式,“因性施教”
        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因性评价”
        5.面对农村实际,开展劳动教育
    (三)家庭教育改善策略
        1.呼唤父亲回归家庭教育
        2.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3.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四)农村社会文化改善策略
        1.合理开展性别教育活动
        2.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既有研究的主要视角
        (二)既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互联网
        (二)学习型社会
    四、主要理论工具
        (一)社会转型理论
        (二)网络社会理论
        (三)教育冲突理论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历史脉络
        一、古代中西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思想渊源
        二、现代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展
        三、西方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展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一、信息时代人民的求知欲望大增
        二、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缺陷
        三、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可能性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二、网络教学的兴起
        三、国家鼓励开展网络教学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第一节 教学主体的不同
        一、从“单主体论”到“双主体论”
        二、从“小众化”到“大众化”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不同
        一、教学内容从“有限性”到“无限性”
        二、教学内容从“同质性”到“异质性”
    第三节 教学时空的不同
        一、教学从“同时空性”到“超时空性”
        二、教学从“年级年限制”到“无年级年限制”
    第四节 教学理念的不同
        一、从“师传生受”到“主动自学”
        二、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的从“培养人才”到“自我完善”
第三章 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
    第一节 为全民终身全面学习创造条件
        一、增加闲暇时间
        二、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
        三、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
    第二节 提高了社会成员的学习力
        一、激发社会成员的学习动力
        二、提高社会成员的学习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习毅力
        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五、有助于提高学习转化力
    第三节 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组织
        一、有助于组织成员实现自我超越
        二、有助于改善组织成员心智模式
        三、有助于凝聚共同愿景
        四、促进开展团队学习
        五、有利于进行系统思考
    第四节 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一、互联网有助于促进多元化学习
        二、互联网有助于促进个性化学习
        三、互联网时代个性化与多元化学习的技术与实践
    第五节 促进创新性学习
        一、互联网促进科研和学术的交流合作
        二、互联网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互联网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第四章 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 “数字鸿沟”挑战教育公平
        一、“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与具体表现
        二、“数字鸿沟”可能扩大“教育鸿沟”
    第二节 “信息超载”模糊学习焦点
        一、分散学习注意力,浪费学习时间
        二、增加信息辨识难度,降低学习质量
        三、导致信息迷航,迷失学习目标
    第三节 “碎片化学习”降低学习效果
        一、“碎片化学习”的成因与特征
        二、“碎片化学习”降低学习效果
    第四节 “网络依赖”降低学习动力
        一、“网络依赖”的成因与表现
        二、“网络依赖”降低学习动力
    第五节 “网络失范”误导学习方向
        一、“网络失范”的原因与表现
        二、“网络失范”误导学习方向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一、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营造健康的网络教学环境
        三、为网络教学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节 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
        一、建设高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
        二、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最新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式
    第三节 提升网络教学的规范性
        一、加强网络教学的审核与管理
        二、防范资本对网络教学的过多干预
结语
    一、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互联网的内在特征顺应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二)互联网只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三)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
        (四)互联网促进了“泛教育”和“泛学习”时代的到来
        (五)互联网时代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二、可能的拓展研究
        (一)教学活动在互联网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的规律与趋势
        (二)教育事业的进步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三)网络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警惕
参考文献
致谢

(7)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思维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以W市D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思维导图相关概念界定
        2.思维风格概念界定
    (二)思维导图的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思维风格的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四)思维导图特征、绘制及其理论基础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1.内容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统计分析法
四、研究结果
    (一)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二)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的总体情况
        1.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的描述性分析
        2.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
        3.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的年级差异分析
        4.高、低分段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的差异分析
    (三)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的总体情况
        1.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的总体描述
        2.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的性别差异分析
        3.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的年级差异分析
        4.高、低分段学生思维风格类型的差异分析
    (四)思维导图应用水平、思维风格类型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1.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2.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3.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与思维风格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五、结果讨论
    (一)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有效性的讨论
        1.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2.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的影响
    (二)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的总体讨论
        1.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基本特点的讨论
        2.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性别差异的讨论
        3.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年级差异的讨论
        4.高、低分段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差异的讨论
    (三)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的总体讨论
        1.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基本描述的讨论
        2.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性别差异的讨论
        3.小学生思维风格类型年级差异的讨论
        4.高、低分段学生思维风格类型差异的讨论
    (四)思维导图应用水平、思维风格类型与学业成绩关系的讨论
        1.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与学业成绩关系的讨论
        2.小学生思维风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的讨论
        3.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与思维风格类型关系的讨论
六、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三)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组织优化研究现状
        1.3.2 学习型组织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学习型组织概念界定
        2.1.1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2.1.2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模型
        2.1.3 学习型组织的评估
    2.2 组织优化相关理论
        2.2.1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2.2.2 组织行为学理论
        2.2.3 权变理论
第三章 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SDZT公司概况
        3.1.1 SDZT公司简介
        3.1.2 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与措施
    3.2 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诊断设计与检验
        3.2.1 问卷设计
        3.2.2 问卷调查对象特征
        3.2.3 探索性因素及维度分析
        3.2.4 信度检验
        3.2.5 调查问卷相关诊断分析
    3.3 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沟通环境不畅
        3.3.2 团队学习方式不够丰富
        3.3.3 组织结构不健全影响学习效果
        3.3.4 学习氛围不足
        3.3.5 组织考核与激励手段不足
第四章 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优化方案
    4.1 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优化思路
        4.1.1 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优化目标
        4.1.2 鼓励创新的中心理念
        4.1.3 以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为总体原则
    4.2 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优化路径
        4.2.1 加强组织内部沟通
        4.2.2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4.2.3 加强组织学习系统建设
        4.2.4 倡导开放的组织文化
        4.2.5 建立学习型组织考核评价管理指标体系
第五章 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保障措施
    5.1 制定原则
    5.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5.3 与高校展开深入合作
    5.4 完善公司保障制度
    5.5 塑造开放、创新、合作的学习氛围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C县党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综述
        1.2.2 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综述
        1.2.3 现有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干部教育培训的概念
        2.1.1 干部教育培训的内涵
        2.1.2 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2.2 学习型组织理论
        2.2.1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2.2.2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2.2.3 学习型组织的模型
        2.2.4 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2.3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干部教育培训
第三章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概况
    3.1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历史沿革
    3.2 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
    3.3 县级党校的体制机制建设
        3.3.1 县级党校机构定性与主要职责
        3.3.2 县级党校机构设置
        3.3.3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第四章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对学习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
        4.1.2 惯性思维局限了认知
        4.1.3 对实现共同愿景的信心和热情有待增强
        4.1.4 团队学习的方法效率不够高
        4.1.5 创新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不够强
    4.2 原因分析
        4.2.1 干部自我提升动力不够足
        4.2.2 思维定势突破能力不够强
        4.2.3 共同愿景深入人心不够深
        4.2.4 团队学习核心功能理解不够透
        4.2.5 学习参与者自身格局不够大
第五章 C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案例分析
    5.1 C县党校情况概述
    5.2 在相互交流中确立共同愿景
    5.3 帮助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5.4 积极加强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
第六章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对策与建议
    6.1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理念重塑
        6.1.1 转变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6.1.2 深化认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6.1.3 培养情怀,强化对组织愿景的认同
    6.2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设置
        6.2.1 培训内容科学化,拓展干部系统思维
        6.2.2 培训形式多样化,打破心智模式影响
        6.2.3 搭建平台灵活化,积极塑造学习团队
    6.3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健全
        6.3.1 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6.3.2 关心干部教育培训质效,强化专业保障
        6.3.3 关心个人愿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问题和假设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假设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习力”界定
        (二)“课程”界定
    三、研究目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中小学生学习力发展指导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一)总体情况
        (二)内容系统研究
        (三)评价研究
        (四)发展策略研究
        (五)发展指导课程研究
    二、成就与薄弱之处
        (一)国外研究有系统性,国别不广泛
        (二)我国研究关注度高,系统不完整
    三、发展趋势
        (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证研究紧密结合
        (二)实践研究与学校改革紧密结合
        (三)学生自主提升和教师指导紧密结合
        (四)发展策略研究与课程研究紧密结合
第三章 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一)了解高中生学习力现状
        (二)了解学习力发展指导现状
        (三)了解《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需求
    二、调查工具编制
        (一)调查工具的初步编制
        (二)调查工具试测及结果分析
        (三)正式调查工具说明
    三、调查实施
        (一)高中生问卷调查实施
        (二)访谈调查实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习力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二)学习力发展指导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三)课程需求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五、调查结论
        (一)学习力水平中等,有待提升
        (二)学习力发展指导重视不够,有待加强
        (三)《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需求强烈,有待研制
    六、发展建议
        (一)努力提升高中生学习力水平
        (二)教师为主指导高中生学习力发展
        (三)研制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校本课程
第四章 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内核:学习力体系
    一、构建学习力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经典学习理论发展历程:逐渐发现学习者内在力量
        (二)整体主义学习观:在整体前提下关注学习者内部系统
        (三)学习维度理论:在主客体视角中关注学习者内在维度
        (四)上述学习理论对学习力体系构建的启示
    二、构建学习力体系的现实借鉴
        (一)政策梳理:“学会学习”和学习素养要求
        (二)原点考察:高中生学习叙事
        (三)上述现实借鉴对学习力体系构建的启示
    三、学习力体系构建
        (一)学习力要素解析
        (二)学习力体系专家咨询论证
        (三)学习力体系的确立及内在关系
第五章 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构建思路
    一、明确课程定位
        (一)类型定位
        (二)功能定位
    二、确定课程理念
        (一)理念依据
        (二)课程理念
    三、构建课程要素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内容
        (三)学习方式
        (四)学习评价
    四、编制课程文本
        (一)研制课程纲要
        (二)编制学材
第六章 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样例
    一、课程纲要样例
        (一)课程概述
        (二)学习目标
        (三)学习内容
        (四)学习方式
        (五)学习评价
        (六)学时安排
    二、学材样例(简易版)
        单元一 学习力概述
        单元二“我”的学习力测评
        单元三 推动“学习动力”
        单元四 发展“学习能力”
        单元五 形成“学习习惯”
第七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一)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研究不受重视,基础薄弱
        (二)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现状不尽如意,有待加强
        (三)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内核,合理恰当
        (四)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构建,有理有例
        (五)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研究构思,严密可行
    二、创新之处
        (一)开创了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研究
        (二)研制了高中生学习力体系
        (三)编制了高中生学习力发展指导现状调查工具
        (四)编制了《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纲要和学材
    三、研究局限
        (一)未开展学习力影响因素深入研究
        (二)未开展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实践研究
        (三)未开展《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推广实验
    四、后续研究
        (一)开展学习力影响因素研究
        (二)开展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实践研究
        (三)开展《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改善心智模式 提高学习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学习导向、网络能力对国际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研究[D]. 陈林华.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促进结构化反思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廖彦泽. 江南大学, 2020(01)
  • [3]缙云静心疗法介入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个案研究[D]. 张丹淳.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4]以情促教:原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李娟.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农村小学男生学业弱势现象及教育对策研究 ——基于A小学的实地调查[D]. 张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6]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D]. 崔有波.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7]小学生思维导图应用水平、思维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以W市D小学为例[D]. 孙昌浩.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8]SDZT公司学习型组织优化研究[D]. 刘楷.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9]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C县党校为例[D]. 耿瀚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力发展指导课程构建研究[D]. 刘艾清.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改善心智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