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故障判断验收测量平台系统测试与分析

112 故障判断验收测量平台系统测试与分析

一、112受理测量台系统对故障判断的测试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志[1](2020)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接触网补偿装置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接触网是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输电线路。接触网补偿装置是辅助接触网运行的配套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对接触网进行弹性补偿,提高接触网供电质量,确保电力机车正常运行。通过对接触网补偿装置的定点监测,可以实时了解接触网的工作状态。若监测点补偿装置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得知消息并前去维修,快速排查故障,能有效降低接触网及其补偿装置故障引发的风险,减小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论文结合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嵌入式技术,设计了一套接触网补偿装置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测距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采集监测点补偿装置的参数(包括补偿装置的b值、接触网周围环境的温度、风速以及补偿绳的张力)和监测点图片,并采用基于ARM架构Cortex-M4内核的STM32F407作为主控芯片,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使其能识别接触网及其补偿装置的几种常见故障。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和故障识别的结果发送至上位机服务器。上位机客户端可以读取服务器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展示,还可将这些信息存储至数据库,用户可随时查看这些信息。若补偿装置发生故障,则客户端能及时报警,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摄像头上传的图片观看补偿装置的实际工作情况,实现对补偿装置的实时监测。论文设计的系统具有管理方便、成本低、结构简单、实时性较高等特点。工作人员无需到监测现场,也能通过该系统得知监测点补偿装置的状态,对于接触网补偿装置的在线监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拓展性。

刘海龙[2](2020)在《汽车发动机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模拟输出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高,提升了电控发动机的性能,但也增加了电控发动机故障的排除难度,对维修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培养维修人才,高等院校利用现有电控发动机试验台或示教板开展发动机故障再现教学。通过控制开关的通、断设置传感器故障,这种方式存在故障设置的种类和数量单一的不足,不能完全展现电控发动机其他故障现象。为此,本文设计了一套能够提高采样灵活性,并具备任意波形输出功能的发动机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模拟输出系统,对发动机传感器输出的正常信号和故障信号采集和模拟输出。将采集的故障信号代替原传感器信号输入电控单元(Electronic Concrol Unit,ECU),在发动机故障再现教学中,对学生了解传感器信号特征以及掌握发动机故障机理与故障现象,提高学生和维修人员对故障判断和排除故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发动机传感器的性能要求和分类方式,分析了发动机主要传感器工作原理、输出信号特征、故障类型及对发动机运行带来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设计汽车发动机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模拟输出系统。整体方案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上、下位机之间采用USB接口通信,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命令的发送。下位机包括传感器信号采集板卡和传感器信号发生板卡,两板卡皆以“FPGA+ARM+USB接口”架构为核心。其中传感器信号采集板卡设计了传感器信号衰减电路、传感器信号ADC转换电路和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数据读写控制逻辑电路;传感器信号发生板卡设计了传感器信号DAC转换电路、传感器信号输出调理电路、基于ARM的PWM脉宽调制输出电路和传感器信号发生与数据读写控制逻辑电路。上位机软件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用于传感器信号采集板卡的采集通道与采样率设置、采样数据的接收、显示、处理和存储,以及对传感器信号发生板卡的传感器正常信号和故障信号的输出控制。经过验证,该系统可以对0V~5V模拟信号,-10V~+10V、频率为DC~1MHz交流信号进行采集、显示、存储和输出,通过PWM脉宽调制,实现对频率范围为1Hz~10k Hz,占空比为0.1%~99.9%的PWM波信号输出,实现对发动机主要传感器正常信号和故障信号的采集和模拟输出。

张军[3](2020)在《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H公司旗下品牌在大型家电行业全球销量领先,同时H公司也是国内企业国际化较早的公司之一,随着多年发展海外业务收入已占比总收入的42%,且100%为自有品牌。海外售后服务一直是H公司品牌营销的重要环节,视消费者满意度为品牌口碑的保障。公司战略上,领先的售后服务要成为市场竞争优势,增加品牌价值。通过流程优化,提升服务满意度,改善服务效率,且控制有竞争力的经营成本对战略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述了本次主要应用的流程优化、流程再造理论和服务外包理论。接着通过高层访谈,实地调研,流程写实,业务部门会议,工作坊等方式围绕三个核心职能部门(客服中心,工单管理,服务备件)的业务和流程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和总结各自的核心问题,客服中心为缺失标准服务流程和坐席绩效评价流程、缺乏统一高效的支撑系统平台;服务工单管理为服务网点规划比较粗放、服务商管理标准缺失、流程完整性缺失影响用户满意度、缺乏工程师技能提升管理机制;服务备件,供应链网络效率低、库存管理问题导致资产损失和流程完整性缺失导致高成本与高风险。接下来确立围绕用户需求为中心,提出全球服务策略,明确本次流程优化的目标,分三个核心职能部门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客服中心,建立统一标准化服务流程,坐席管理绩效流程全面可视化,接入统一高效的客服支撑平台;服务工单,新建自建外包决策模型,建立服务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增加工单流程关键管控节点,技术支持改进措施;服务备件供应链,供应链网络重组,供应链适度外包基础职能,改善供应链流程完整性。最后提出从4个方面做流程优化实施的保障,分别从人员组织保障方面,搭建强矩阵项目组织架构,设计人员绩效和激励;业务绩效体系保障方面,建立关键指标层级和关系网络,建立绩效反馈机制;企业文化保障方面,落实日清管理,始终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IT系统保障方面,基于系统要求提前做上线业务准备和改造,设计系统集成的中台方案,集成公共模块,前端模块灵活定制,一套系统打通各业务环节的关联关系,统一高效部署。

尔恩 阿合[4](2019)在《康定市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配网故障抢修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供电力优质服务的重要基础,涉及服务的电力客户较多,牵涉范围广,大停电给政府部门和供电公司都会造成较大的社会舆论影响,且配网故障类型复杂多样,故障抢修过程涉及市县供电企业调控中心、配电抢修班组、营销班组和农村供电所等多个单位,涉及调度、运维、检修和营销等多个专业,该过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配网管理和维护。基于上述背景,建立科学高效的故障抢修调度体系是配网抢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高效的抢修调度体系可以让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得到显着提升,同时供电企业电力服务水平与供电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实际配网抢修情况,研制了一套适合国网康定供电公司的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应用分析。首先,论文详细介绍了C#语言和.Net Framework架构设计,并深入描述了基于.Net Framework架构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中的程序开发、C/S和B/S设计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网GIS电网拓扑模型以及配网故障定位原理。然后,通过深入剖析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配网故障抢修现状,找出当前故障抢修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软件系统功能对本系统的总体需求、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接着,根据系统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系统网络总体架构、总体结构、数据库基本结构以及具体软件功能等。最后,基于上述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使用编程语言实现了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核心功能界面,并搭建了系统测试环境,测试结果和经济效益均满足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的工程要求。所研制的软件系统不仅优化了国网康定市日常配网故障抢修调度业务,进一步提升了国网康定市的配网快速抢修响应能力,大大提高了国网康定市配网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吴凯[5](2019)在《开放性远程流量与液位综合实验平台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动检测技术”是与工程实际紧密关联的自动化专业主干课,具有前修课程多、检测方法多、知识点独立性强等特点,学生理论课学习难度较大,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检测原理与方法并学以致用,实验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而作为自动检测技术课程重要内容的流量、液位检测技术,一直受制于相关实验装置复杂、需要场地大、实验时间长、设备维护困难等限制,而难以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相关实验,这严重制约了课程教与学的效果。为此,本学位论文以“远程开放式流量与液位综合实验平台系统设计”为研究内容,研制一款学生通过互联网远程操作现场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台进行实验的开放式教学系统。本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设计完成基于STM32F767微处理器设计现场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台嵌入式测控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WiFi网络通信、水路开关控制与流量液位调节、基于触摸屏的人机交互等;(2)基于Node.js环境的Expres框架实现了远程服务器的设计,完成与现场实验台的通信、通过WebSocket与前端浏览器双向通信等功能;(3)设计完成了基于jQuery和BootStrap框架的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台远程故障诊断系统,通过WebSocket与后端服务器双向通信进而与现场实验台通信,实现各流量液位实验台分析、实验历史数据查询、设备故障统计分析等功能;(4)完成六套远程流量/液位综合检测实验平台组网及系统联调。本学位论文工作研制完成了基于六套现场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台架的现场设备网络,并基于阿里云IaaS层构建了面向全校学生的远程开放式实验平台,系统于2018年5月上线测试,10月12月供东南大学92名学生通过实验预约,自主完成流量/液位检测实验,新颖的实验设计和效果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邓瑜佳[6](2019)在《交直流混联系统换相失败下的保护与故障定位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交流侧故障导致直流系统换相失败是我国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典型故障,也是引发交直流混联系统连锁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快速、可靠的实现交流侧继电保护及故障定位,对于恢复换相失败,避免潮流大范围转移,阻断连锁故障的发生,确保交直流混联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换相失败发生之后,直流系统相当于短路,可等效为一个具有时频特性的谐波电流源,对交流系统注入大量谐波。从换相失败对交流系统影响的发展顺序出发,首先,谐波流经换流变压器(以下简称换流变),若换流变压器在此期间发生区内故障,则传统差动保护闭锁,保护拒动作,存在造成换流变损坏、直流系统闭锁、系统不稳定等隐患。随着谐波的不断注入,交流线路电气量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需要正常运行线路交流侧保护正确不动作;另一方面,需要故障交流线路保护快速动作。由于换流站需要按实际情况在整流站和逆变站之间进行切换。因此,需要检测方案即能适用于送端检测也要适用于受端检测,进而对线路故障检测的选择性、灵敏性及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当连续换相失败发生时,直流系统潮流无法转移,对送端及受端线路造成功率冲击,交流系统运行环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对于故障线路而言,需要保证动态条件下故障定位(本文具体指估算故障点到测量装置之间的距离,后文中又称故障测距)的精确性,以便及时快速查找故障,恢复供电,减小损失。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换相失败下交流侧继电保护及故障定位存在的问题,研究快速可靠的保护及故障定位算法,是保障交直流混联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需求。论文以换相失败发生后对交流系统影响的先后顺序为主线,从时序上架构论文逻辑框架。以提高换相失败下交流系统保护的可靠性及故障定位的精确性为最终目的,构建“保护可靠,定位精确”的混联系统保护定位体系,实现换相失败条件下系统故障的快速隔离与恢复,避免故障影响的进一步扩大,防止连锁故障的发生。具体而言,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换相失败发生后,换流变首先受到冲击。因此,在解决换相失败情况下换流变压器区内故障拒动的问题方面,论文提出了基于小波能量熵的换流变差动保护算法。基于故障分量网络,分析了一二次侧故障电流方向在区内外故障及换相失败等干扰情况下的变化情况,归纳区内故障特征。利用小波能量熵表征一二次侧故障电流方向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当且仅当区内故障发生时,一二次侧故障电流小波能量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利用一二次侧小波能量熵比值构建新的保护判据,区内故障时其比值为一较大值,否则其比值接近于1。结合传统差动保护方案,构建逻辑判据,以实现换流变的可靠保护。大量仿真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在区内故障时正确动作,在非区内故障情况下,能够保证保护正确闭锁不动作,且不受噪声及过渡电阻影响。2.随着换相失败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交流线路电气量波动造成保护误动。因此,在解决交直流混联系统中交流输电线路换相失败情况下故障误检测及受端检测适应性弱等问题方面,论文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累积量故障检测算法。为保证算法在受端检测的可靠性,分析了受端检测时,电流信号特征,利用故障前后电流相量作差,将差值进行叠加放大,以提高故障条件下的灵敏性。与原有自适应累积量故障检测方法中的检测指标相配合,构建新的保护判据。针对故障工况及系统非正常运行情况,特别是换相失败这一典型工况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受端检测时准确快速检测出故障,所需检测时间仅需故障后3个采样点,且对高阻故障、重负荷、频率偏移、噪声环境等情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系统非正常运行情况下,也能保证检测信息的准确性。3.在保护可靠动作的基础上,为解决换相失败情况下交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误差大的问题,论文提出了适用于逆变侧交流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的动态相量测量算法,分析了系统偏移频率及信号的时频变化对线路阻抗及导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偏移频率引入线路参数修正中,推导了新的线路等效阻抗及等效导纳,实现了对偏移频率及信号时频变化所带来的误差的补偿修正。最后,利用两端同步电流电压相量测量值,基于电报方程及修正参数,推算故障点电压;根据牛顿迭代法,构建迭代方程,并求解故障距离。仿真验证了换相失败及非换相失败情况下,算法故障测距精度。仿真表明,所提方案不受故障类型,故障距离,过渡电阻的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其测距精度高于传统的故障测距算法,更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系统交流线路故障测距。4.在解决换相失败下交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连续换相失败引发了系统动态运行环境对串补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影响,对此,论文提出了动态条件下串补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信号动态变化对串补电容电压的影响,推导了串补电容等效阻抗,利用串补电容电压初次计算值实现了对串补电容导纳的修正补偿,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次迭代以实现串补电容电压的修正。根据修正后的串补电容电压以及对端同步电压电流相量值,求取故障点电压,构建迭代方程,求取故障距离。对动态条件下故障发生在串补电容左侧及右侧的情况进行大量的仿真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提高串补输电线路在动态条件下的测距精度,且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故障距离的影响。总体而言,论文以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LCC-HVDC)为研究背景,围绕直流系统换相失败这一典型故障,考虑换相失败对交流侧保护及故障定位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提高了原有算法的可靠性,所提保护及故障定位算法更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系统。

王红[7](2019)在《扬声器故障的高动态锁相技术与检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检测技术已渗透于各行各业,在对核电站中的广播扬声器声响状态进行人工巡检时,其检测精度、速度已无法满足工厂的自动化需求。由于核电厂区的恶劣环境会加快广播扬声器、传输线路的老化和损坏,为及时应对突发险情和疏散相关人员,保证公共广播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为核电环境的安全保障提供最后一道有力防线,亟需一套高可靠、智能化的在线扬声器故障检测系统。本文结合某核电站的应用需求,针对现行在役扬声器工作运行状态监测存在的问题,即在强噪声环境中准确采集扬声器声响信号、不独立建设检测系统线路、在长距离下实现智能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原理的高动态锁相技术,并基于此给出了一套自动化的在线扬声器故障检测系统方案,具体工作和创新点如下:首先,根据检测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系统软件方案,并结合系统硬件方案,完成了在线扬声器故障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通过对SM9400EVK软件中SM2400组网通信原理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PRIME标准的远程音频线数据通信方案。经实物测试,实现了一主机、五从机系统的稳定通信,达到了不独立布线、数据交互的目标。其次,针对传统锁相检测法存在不可控的随机相移差会影响扬声器故障判定结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动态全数字移相锁相检测法。通过引入数字移相因子和机会因子,对参考信号进行32次连续移相,使参考信号每周期与前一周期保持?16相差,并使锁相过程呈现出类正弦变化的动态特征,从而最大程度的控制了随机相移差问题。经实测验证,该检测法锁相输出的电信号检测精度为A(V)=0.995,相对检测误差为E=0.5%,可稳定检测的最低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为-46.4dB,满足了本系统在90分贝声强噪声中准确检测扬声器声响微弱信号的应用要求。然后,结合扬声器故障检测的需求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Ratio,PAPR)和最大均值的故障特征判定方案,并利用高动态锁相技术,设计了一款用于扬声器故障诊断的信号检测器。经测试,确定了用于扬声器故障判定的应用SNR为-18.5dB,并使用该检测器成功诊断出两种状态(扬声器正常发声及非正常发声)下的在役扬声器工作运行状态。最后,模拟实际核电站环境,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联调测试,并在上位机(Personal Computer,PC)中准确接收到健康扬声器“响度正常”的反馈和故障扬声器“响度低报警”的反馈。整个联调过程无需操作扬声器终端,平均耗时1分钟,成功实现了智能监测的功能。

郑熔[8](2018)在《基于虚拟仪器的飞机电源试验地面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飞机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也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对飞机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源系统是航空飞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运行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电源系统具有极高的品质和可靠性。为了保证电源系统的质量,在飞机电源装机前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地面测试。为了能够监测电源系统在地面模拟试验时的工作状态,本文基于虚拟仪器开发了飞机电源试验地面监测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通过分析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和交联关系,确定了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监测参数。(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根据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监测参数,给出了电源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了以工控机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和以ASSF软件架构为模型的软件框架。(3)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和数据采集卡,并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组成和具体实现。(4)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根据电源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功能需求,利用多线程技术对监测系统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系统选择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数据解析模块、数据报表模块,并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功能实现。(5)系统测试与调试。一方面,对系统的软件功能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均能正常工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另一方面,对系统进行现场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正常,测试精准,达到了测试要求。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某研究所内部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系统运行平稳、测试结果可靠,到达了预期的目标。

陈伟[9](2016)在《邮政旋转设备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务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物联网和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物流业务对人工成本和递送时限的要求,各类邮政设备旋转系统广泛应用于物流处理中心。供包台系统作为邮政设备旋转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其长期高速、满负载运行以及频繁启停,极易出现故障,造成包裹损坏、设备停机,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其实施故障诊断至关重要。受故障判据标准不明确、结构振动模态复杂和环境噪声恶劣等因素综合影响,难以准确识别邮政旋转设备是否发生异常。鉴于现有基于电气信号和专家经验系统等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从供包台系统故障产生的机理、多体动力学仿真建模、故障特征提取及信息融合决策的角度,系统研究了邮政设备旋转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具体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提出一种供包台系统机械故障量化评分分类方法。通过对邮政设备旋转系统供包台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失效状态下特性分析,首先给出了供包台机械故障4种等级与判据定义,然后研究了3类主要旋转部件的故障形式、故障内涵与故障机理,最后基于功能丧失程度、维修更换时限、经济损失与二次故障危害等4类指标建立了供包台机械故障可靠性量化综合分类方法,并对供包台16种常见机械故障进行评分,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同时发现轴承故障对供包台其他故障发生有主要影响。2)建立了供包台系统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基于供包台三维参数化模型,利用有限元模态理论对模型进行了振型和固有频率的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振频率与运行工作频率相差较远可避免发生共振,同时发现在辊筒处的振动最大与实际相符,最后基于模态中性文件对辊筒轴进行柔性化处理,并建立了符合实际结构的供包台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该建模方法为研究其他邮政设备旋转系统的振动部位和特性提供了依据。3)提出一种供包台系统故障协同仿真研究方法。首先基于上包流程分析和协同仿真数据通信,在供包台虚拟样机中实现了对包裹和皮带、辊筒、轴承等部件的运动控制,然后在不同故障下进行仿真,通过在Marker点设置虚拟传感器采集相关的速度、加速度、振动幅值等数据,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产生的数据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该方法也能够用于研究其他邮政旋转设备的运行故障仿真。4)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 SVDD)的供包台轴承单类故障诊断模型。首先针对背景噪音的干扰,利用小波阈值方法对信号进行降噪预处理以提高信噪比,然后从时域、频域以及时频域构造相对完备的轴承故障特征空间,并基于时谱峭度和熵对轴承故障信号进行滤波重构,强化了对共振频带的辨识,最后通过构造最小特征超球体建立了基于SVDD的单故障分类器模型,同时引入少量故障样本实现对超球体的双侧支撑,并优化核函数和宽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方法该模型对正常类和故障类的识别率分别提高 5%和 8.34%。5)针对SVDD算法仅对单类故障识别的局限性,构建了一个基于灰关联和信息熵的供包台轴承多类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依据待测样本与标准模式间灰色关联度大小,加强对信息熵重要属性的标注来提取特征信息,实现了在多故障分类时将样本重要属性作为优先决策因素,进而利用SVM决策树多故障分类器对供包台轴承多类故障进行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分类正确率达到95.83%。6)针对多个通道检测信息的片面性、差异性甚至冲突等问题,建立了基于改进证据组合规则的多通道故障融合决策模型。该模型首先依据BP神经网络输出信息构造证据的基本概率指派函数,并在BP神经网络训练中引入动量因子提高收敛速度,然后基于一致强度和支持度对冲突证据重新分配组合次序,同时充分利用冲突证据中有用信息,并对多通道BP神经网络输出信息进行融合,最后,采用最大信任度函数值法做出决策。实验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单通道分类结果相比,多通道融合决策后的准确率提高到99.5%。

郭振威[10](2015)在《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的线路母线暂态保护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超高压电网的迅速发展,超高压输电线路和母线对继电保护的动作速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系统故障时产生的暂态量而构造的暂态保护具有超高速性能,但是它的可靠性却有待提高。论文就这一种新继电保护技术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研究了故障暂态量的产生机理,从理论上分析影响故障暂态量产生的基本因素。论文的研究表明,暂态保护可靠性不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传统方法没有考虑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根据实际工程中输电线路和母线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几种暂态保护方案,理论分析表明它们具有较好的优越性。ATP/EMTP仿真验证了这些原理的正确性。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两种计算故障初始角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故障行波在三相输电线路上的模分量传播特性,推导出利用故障模分量计算故障初始角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三相架空输电线路的相位系数特性,提出了基于相位系数的故障初始角计算方法。(2)建立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暂态量归算模型深入研究了故障暂态量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关系,建立起故障暂态量按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归算模型,消除了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影响。(3)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归算的暂态保护方法①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归算的线路单端暂态保护方法根据母线两回线路出口端暂态量的差,提出了新型的线路单端暂态保护。保护实现过程中,通过将故障特征量进行归算的方法消除了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影响。该方法可以保护连接于同一条母线的两回线路,保护范围是传统保护的两倍,如果按照传统保护配置方法配置保护,可以实现保护双重化。②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归算的母线暂态保护方法根据在母线的各条线路出口端观测到的故障暂态量瞬时幅值,建立起故障暂态量瞬时幅值的归算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母线暂态保护方法。本方法消除了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影响,显着提高了保护可靠性。③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归算的分布式母线暂态保护方法根据在母线一条线路的出口端监测到的故障暂态电流行波方向和故障暂态电流瞬时幅值,应用将故障暂态电流瞬时幅值进行归算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母线暂态保护方法。该方法消除了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影响,显着提高了保护可靠性。本方法能同时保护一条母线和一回线路,只需从一条回线路提取故障暂态信息,无需同其它保护单元交换信息,一个保护单元出现故障或退出运行,不影响其它保护单元的正常运行,每个保护单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符合继电保护装置分散下放安装到开关站的发展趋势要求。相对于已有的分布式母线保护,本方法原理更加简单,可靠性提高。④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归算的方向比较纵联暂态保护方法根据在线路两端检测到的母线内侧与外侧的故障暂态量能量差,建立起故障暂态量能量差的归算模型,提出了一种方向比较纵联暂态保护新方法。本方法消除了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影响,显着提高了保护可靠性。一套本原理的方向保护可以同时为两条线路提供故障方向判断,平均起来n回出线最多仅需要n套本原理的保护装置即可保护所有出线,相比传统的方向纵联保护必须在每回线路两端都配置一套保护装置,共配置两套保护装置而言,可以节省大量投资。(4)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机器学习的智能暂态保护方法①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SVM的线路单端智能暂态保护方法根据在母线的两条线路出口端的暂态量的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线路单端智能暂态保护。该保护算法将故障特征量、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作为SVM输入向量,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消除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影响,显着提高暂态保护可靠性。该方法可以保护连接于同一条母线的两回线路,保护范围是传统保护的两倍,如果按照传统保护配置方法配置保护,可以实现保护双重化。②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SVM的分布式母线智能暂态保护方法根据在母线一回线路的出口端监测到的故障方向和故障暂态电流瞬时幅值积分,将故障特征量、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作为SVM输入向量,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母线暂态保护方法。该方法消除了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影响,显着提高了保护可靠性。本方法能同时保护一条母线和一回线路,只需从一条回线路提取故障暂态信息,无需同其它保护单元交换信息,一个保护单元出现故障或退出运行,不影响其它保护单元的正常运行,每个保护单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符合继电保护装置分散下放安装到开关站的发展趋势要求。相对于已有的分布式母线保护,本方法原理更加简单,可靠性提高。③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PNN的智能暂态保护方法根据在母线的两条线路出口端监测到的故障暂态量瞬时幅值积分、这两个瞬时幅值积分的差,应用概率神经网络(PNN)构造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暂态保护方法。随故障状态的改变,智能地调整保护动作值,消除了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影响,显着提高了保护可靠性。本方法能同时保护一条母线和两回线路。论文主要贡献可概括为:提出了两种计算故障初始角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暂态量归算模型;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归算的线路与母线保护方法;提出了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机器学习算法的线路与母线保护方法。这些方法消除了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的影响,显着提高了保护可靠性;多个方法的保护区域是传统方法的2倍。

二、112受理测量台系统对故障判断的测试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2受理测量台系统对故障判断的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接触网补偿装置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设计思想
    2.1 接触网及其补偿装置
        2.1.1 接触网
        2.1.2 接触网补偿装置
    2.2 系统设计思想
    2.3 系统可行性研究
        2.3.1 技术可行性
        2.3.2 管理可行性
        2.3.3 经济可行性
        2.3.4 社会效益可行性
    2.4 系统需求分析
        2.4.1 功能需求分析
        2.4.2 性能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3.2 系统结构设计
        3.2.1 硬件结构设计
        3.2.2 软件结构设计
        3.2.3 数据处理结构设计
    3.3 系统技术路线
    3.4 系统关键技术
        3.4.1 嵌入式操作系统下的多线程技术
        3.4.2 基于数字滤波器的噪声去除技术
        3.4.3 基于莱因达准则的异常数据识别技术
        3.4.4 基于4G和 TCP/IP协议的无线通信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硬件详细设计
        4.1.1 主控模块设计
        4.1.2 摄像头模块设计
        4.1.3 LCD显示模块设计
        4.1.4 4G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4.1.5 风速传感器模块设计
        4.1.6 测距传感器模块设计
        4.1.7 温度传感器模块设计
        4.1.8 拉力传感器模块设计
        4.1.9 电源转换电路模块设计
        4.1.10 电源接口电路模块设计
        4.1.11 存储模块设计
    4.2 数据处理方法设计
        4.2.1 传感器数据预处理
        4.2.2 补偿装置故障识别
    4.3 软件详细设计
        4.3.1 操作系统移植
        4.3.2 通信协议设计
        4.3.3 下位机程序设计
    4.4 上位机设计
        4.4.1 服务器
        4.4.2 管理客户端
        4.4.3 数据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模块测试
        5.1.1 电源模块测试
        5.1.2 最小系统模块测试
        5.1.3 摄像头模块测试
        5.1.4 各传感器模块测试
        5.1.5 通信模块测试
    5.2 系统联合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2)汽车发动机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模拟输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发动机传感器概述与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发动机传感器概述
    2.2 发动机传感器工作原理及信号分析
        2.2.1 传感器输出信号分析
        2.2.2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类型总结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系统整体方案
        2.3.2 系统技术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3.1 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方案框图
    3.2 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2.1 传感器信号衰减电路设计
        3.2.2 传感器信号ADC采样电路设计
        3.2.3 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数据读写控制逻辑电路设计
        3.2.4 基于ARM的采样数据传输电路设计
    3.3 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感器信号模拟输出系统设计
    4.1 传感器信号模拟输出系统方案
    4.2 传感器信号模拟输出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2.1 传感器信号DAC转换电路设计
        4.2.2 传感器信号输出调理电路设计
        4.2.3 基于ARM的 PWM脉宽调制电路设计
        4.2.4 传感器信号模拟输出波形数据读写控制逻辑电路设计
        4.2.5 传感器信号模拟输出波形数据传输电路设计
    4.3 传感器信号模拟输出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功能验证
    5.1 系统硬件调试
    5.2 系统功能验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论文框架
        一、主要内容
        二、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第一节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一、理论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服务外包理论
        一、理论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业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海外售后服务业务职能概述
        一、客服中心业务职能
        二、服务工单业务职能
        三、服务备件供应链业务职能
    第二节 海外售后服务业务流程现状
        一、客服中心业务流程现状
        二、服务工单管理流程现状
        三、服务备件供应链管理流程现状
    第三节 海外售后服务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一、客服中心流程问题
        二、服务工单管理流程问题
        三、备件供应链管理流程问题
第四章 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业务流程优化
    第一节 流程优化的目标与策略
        一、流程优化的目标
        二、流程优化的策略
    第二节 客服中心流程优化
        一、建立全球统一标准化服务管理流程
        二、建立坐席绩效管理规范
        三、接入统一高效的客服支撑平台
        四、客服中心工作流程优化设计和改善效果
    第三节 服务工单管理流程优化
        一、建立决策模型指导服务商规划
        二、建立服务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三、基于关键时刻完善工单流程
        四、技术支持流程改善
    第四节 服务备件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
        一、备件供应链网络优化
        二、供应链外包与自建优化
        三、完善备件供应链流程
第五章 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业务流程优化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人员保障
        一、强矩阵型组织结构
        二、人员目标与激励
    第二节 绩效体系保障
        一、KPI层级体系设计
        二、建立绩效反馈机制
    第三节 企业文化保障
        一、确立日清管理文化
        二、始终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第四节 IT系统保障
        一、系统实施前的业务准备
        二、系统集成保障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一、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第二节 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康定市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网故障定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配网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研发的相关理论基础与技术
    2.1 引言
    2.2 C#语言和MICROSOFT.NET FRAMEWORK介绍
        2.2.1 C#语言
        2.2.2 .NET Framework技术
        2.2.3 Microsoft.NET Framework的主要功能
    2.3 C/S和 B/S基本原理概述及应用
        2.3.1 C/S结构概述及应用
        2.3.2 B/S结构概述及应用
    2.4 配网拓扑模型与故障定位模型
        2.4.1 基于GIS的配网拓扑模型
        2.4.2 配网故障定位方法
    2.5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现状
        3.2.1 康定市配电系统整体现状
        3.2.2 配电系统故障类型及其抢修现状
    3.3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需求分析
        3.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3.2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3.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1 系统总体结构
        4.2.2 系统网络总体架构
        4.2.3 系统数据库总体架构
    4.3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功能设计
        4.3.1 配网故障抢修功能设计
        4.3.2 配网故障抢修电力资源调度功能设计
        4.3.3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引言
    5.2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的界面实现
        5.2.1 配网故障抢修功能界面
        5.2.2 配网故障抢修电力资源调度功能界面
        5.2.3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管理功能界面
    5.3 系统测试及效益分析
        5.3.1 测试环境
        5.3.2 系统功能测试
        5.3.3 效益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开放性远程流量与液位综合实验平台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文章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
    2.2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2.3 远程实验平台网络通信结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平台现场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
    3.1 嵌入式系统硬件总体架构设计
    3.2 水路测量与控制
        3.2.1 RS485 串口通信采集电路
        3.2.2 RS232 串口通信采集电路
        3.2.3 TTL串口通信采集电路
        3.2.4 电磁阀IO控制电路
    3.3 WiFi通信模块
    3.4 其他模块设计
        3.4.1 USB电路设计
        3.4.2 电源模块设计
        3.4.3 液晶触摸屏接口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平台现场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4.1 现场实验台控制器嵌入式系统软件结构
    4.2 仪表通信
        4.2.1 涡街流量计通信
        4.2.2 超声波热能表通信
        4.2.3 超声波液位计通信
        4.2.4 变频器通信
    4.3 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4.3.1 主程序设计
        4.3.2 数据采集
    4.4 基于WiFi的远程数据通信软件设计
        4.4.1 上行数据通信协议
        4.4.2 下行通信协议
        4.4.3 故障代码
    4.5 现场触摸屏软件设计
    4.6 故障处理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平台远程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设计
    5.1 功能需求分析
    5.2 关键技术分析
        5.2.1 前后端数据通信技术
        5.2.2 数据可视化技术
    5.3 远程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数据库设计
        5.3.1 E-R图
        5.3.2 数据表设计
    5.4 远程故障自动诊断系统的实现
        5.4.1 远程故障自动诊断系统客户端总体架构
        5.4.2 登录安全管理设计
        5.4.3 故障监控页面功能设计
        5.4.4 单台实验台数据分析
        5.4.5 多台实验台数据分析
    5.5 统计分析功能
        5.5.1 历史记录查询
        5.5.2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现场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台系统调试及运行
    6.1 现场实验台运行情况
    6.2 实验台的安装及配置
        6.2.1 WiFi模块的连接
        6.2.2 现场流量液位综合实验台触摸屏的安装及配置
        6.2.3 WiFi摄像头的安装及配置
    6.3 远程流量实验平台系统测试
        6.3.1 实验平台基本功能测试
        6.3.2 远程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性能验证
    6.4 调试及改进
        6.4.1 PCB布线一些优化
        6.4.2 硬件调试经验总结
    6.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交直流混联系统换相失败下的保护与故障定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交流侧继电保护及故障测距的研究现状
        1.2.1 换流变压器差动保护研究现状
        1.2.2 交流输电线路故障检测研究现状
        1.2.3 交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1.2.4 串补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和目标
        1.3.2 研究的主要思路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2章 考虑换相失败影响的换流变差动保护算法
    2.1 引言
    2.2 故障特征分析
        2.2.1 各工况下故障特征分析
        2.2.2 故障特征小结
    2.3 基于小波能量熵的换流变差动保护方案
        2.3.1 小波变换
        2.3.2 小波能量熵
        2.3.3 基于小波能量熵的换流变差动保护新判据
        2.3.4 换流变差动保护新方案
    2.4 仿真分析
        2.4.1 区内外故障算列分析
        2.4.2 励磁涌流及换相失败的影响分析
        2.4.3 CT饱和
        2.4.4 励磁涌流发生于区内故障时的算例分析
        2.4.5 区内故障发生于换相失败情况下的算例分析
        2.4.6 故障电阻的影响分析
        2.4.7 噪声的影响分析
        2.4.8 算法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适用于混联系统交流输电线路的故障检测算法
    3.1 引言
    3.2 自适应累积量故障检测算法
        3.2.1 自适应累积量故障检测算法原理
        3.2.2 自适应累积量故障检测算法的不足
    3.3 改进的自适应累积量检测方案
    3.4 仿真分析
        3.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3.4.2 换相失败下算法性能分析
        3.4.3 系统故障时检测算例分析
        3.4.4 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算例分析
        3.4.5 阈值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适用于逆变侧交流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算法
    4.1 引言
    4.2 基波测量误差对线路等效参数的影响分析
    4.3 基于MSDEA的故障测距新算法
        4.3.1 改进的动态同步相量测量算法
        4.3.2 故障测距基本原理
        4.3.3 线路动态参数估计
        4.3.4 故障测距算法流程
    4.4 仿真分析
        4.4.1 换相失败时故障仿真验证
        4.4.2 非换相失败时故障仿真验证
    4.5 小结
第5章 动态条件下串补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传统串补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
    5.3 串补电容等效导纳推导求解
    5.4 动态条件下串补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流程
    5.5 仿真验证
        5.5.1 串补电容电压修正有效性验证
        5.5.2 串补电容右侧故障仿真验证
        5.5.3 串补电容左侧故障仿真验证
    5.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扬声器故障的高动态锁相技术与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号角扬声器故障检测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相关原理的锁相放大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在线扬声器故障检测系统设计
    2.1 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2.1.1 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
        2.1.2 系统的硬件方案设计
        2.1.3 系统的软件方案设计
    2.2 检测系统的音频线载波数据通信设计
        2.2.1 基于PRIME标准的组网通信原理
        2.2.2 本系统的音频线数据通信设计
        2.2.3 多从机组网登录的实验测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高动态锁相技术的扬声器故障检测法
    3.1 故障检测的方案选择
        3.1.1 扬声器故障原因及需求分析
        3.1.2 采用的检测方法及关键技术
    3.2 基于相关原理的锁相放大技术
        3.2.1 基本原理概述
        3.2.2 传统锁相检测法的缺点
    3.3 高动态全数字移相锁相检测法
        3.3.1 高动态全数字移相锁相检测法原理
        3.3.2 扬声器故障特征的判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高动态锁相技术的信号检测器设计
    4.1 检测器的总体方案设计
        4.1.1 接口选择
        4.1.2 主要结构设计
    4.2 检测器的软硬件设计
        4.2.1 检测器的软件设计
        4.2.2 检测器的硬件设计
    4.3 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4.3.1 高动态锁相技术的性能测试
        4.3.2 扬声器故障诊断的功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检测系统的验证分析
    5.1 系统工作原理
    5.2 应用测试与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8)基于虚拟仪器的飞机电源试验地面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飞机电源故障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虚拟仪器的研究现状
    1.3 文章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虚拟仪器技术
        2.1.1 虚拟仪器的构成
        2.1.2 虚拟仪器的特点
    2.2 通信技术
        2.2.1 通信方式
        2.2.2 通信协议
        2.2.3 通信的数据格式
    2.3 LabVIEW程序设计模式
    2.4 LabVIEW程序多线程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
    3.1 某型飞机电源系统分析
    3.2 系统技术要求
    3.3 系统参数要求
    3.4 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3.4.1 系统交联关系
        3.4.2 监测过程分析
    3.5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5.1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3.5.2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监测系统的硬件构成
    4.2 操作台面板设计方案
    4.3 数据采集模块
        4.3.1 传感器选型
        4.3.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3.3 数据采集卡通道分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功能设计
    5.2 系统界面设计
    5.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5.3.1 系统选择模块
        5.3.2 数据通信模块
        5.3.3 数据采集模块
        5.3.4 数据解析模块
        5.3.5 数据报表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功能测试与现场调试
    6.1 系统功能测试
    6.2 现场调试及运行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邮政旋转设备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选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邮政设备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2 邮政设备故障仿真研究现状
    1.3 本文涉及的关键技术方法
        1.3.1 旋转设备故障机理研究
        1.3.2 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技术
        1.3.3 分类识别与融合决策技术
        1.3.4 多体系统动力学技术
    1.4 本文总体结构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供包台机械故障机理分析与量化分类方法
    2.1 供包台系统结构、工作原理与故障定义
        2.1.1 供包台基本结构
        2.1.2 供包台工作原理
        2.1.3 供包台机械故障判据定义
    2.2 供包台轴承故障形式与机理分析
        2.2.1 轴承常见故障形式与原因
        2.2.2 轴承特征频率与固有振动频率
        2.2.3 轴承正常与故障振动信号特征
    2.3 供包台辊筒故障形式与机理分析
        2.3.1 辊筒常见故障形式与原因
        2.3.2 辊筒失效机理分析
        2.3.3 增强辊筒工作寿命的方法
    2.4 供包台皮带故障形式与机理分析
        2.4.1 皮带常见故障形式与原因
        2.4.2 皮带跑偏机理分析
    2.5 供包台机械故障可靠性度量与量化评分方法
        2.5.1 供包台机械可靠性分类与度量指标
        2.5.2 供包台机械故障量化评分分类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包台系统虚拟样机建模与振动分析
    3.1 供包台系统三维模型建立
        3.1.1 参数化建模技术
        3.1.2 供包台参数化模型建立
    3.2 供包台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3.2.1 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
        3.2.2 供包台同步段振动模态分析
        3.2.3 供包台系统振动模态分析
    3.3 供包台系统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3.3.1 供包台虚拟样机建模流程
        3.3.2 多刚体虚拟样机模型生成
        3.3.3 柔性辊筒轴模型生成
        3.3.4 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生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VPM的供包台故障协同仿真与实验研究
    4.1 供包台故障协同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
        4.1.1 供包台系统故障协同仿真模型
        4.1.2 供包台运行控制模块创建
        4.1.3 协同仿真通信流程与数据获取
        4.1.4 实验平台搭建与参数设置
    4.2 供包台皮带与辊筒仿真分析
        4.2.1 供包台皮带运动仿真分析
        4.2.2 供包台辊筒振动仿真分析
    4.3 供包台轴承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4.3.1 轴承正常运行对比分析
        4.3.2 轴承外圈故障对比分析
        4.3.3 轴承内圈故障对比分析
        4.3.4 轴承滚珠故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VDD的供包台轴承单类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5.1 基于小波阈值法的信号预处理
    5.2 供包台轴承故障特征空间构造
        5.2.1 时域特征提取
        5.2.2 频域特征提取
        5.2.3 时-频域小波包能量特征提取
    5.3 基于SVDD的供包台轴承单类故障诊断模型
        5.3.1 基于正常样本的SVDD分类器基本模型
        5.3.2 具有少量故障样本的改进SVDD分类器模型
        5.3.3 SVDD单类故障分类器相关参数优化选取
        5.3.4 实验验证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故障多通道供包台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6.1 供包台轴承多通道多故障诊断流程
    6.2 基于灰关联和信息熵的单通道多故障诊断模型
        6.2.1 信息熵基本理论
        6.2.2 灰关联改进信息熵的故障特征提取算法
        6.2.3 基于灰关联和信息熵的多故障分类器模型
        6.2.4 实验验证与分析
    6.3 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多通道故障融合决策模型
        6.3.1 D-S证据基本理论
        6.3.2 BP神经网络输出信息的BPAF构造算法
        6.3.3 基于改进证据组合规则的多通道故障决策模型
        6.3.4 实验验证与分析
    6.4 供包台轴承故障诊断与量化分类评价模型
        6.4.1 供包台轴承相关数据库创建
        6.4.2 供包台轴承故障综合评价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的线路母线暂态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暂态保护技术现状
    1.2 线路暂态保护技术现状
    1.3 母线暂态保护技术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故障高频信号传播频率特性分析
    2.1 行波的基本概念
    2.2 输电线路故障行波
    2.3 波的折射与反射
    2.4 行波的多次折射、反射
    2.5 超高压母线系统传递行波的频率特性
        2.5.1 母线系统的对地等效电容
        2.5.2 超高压母线系统传递行波的频率特性
    2.6 超高压母线系统、线路集中参数等值电路
    2.7 小结
第3章 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的计算方法研究
    3.1 故障初始角的计算
        3.1.1 基于模分量的故障初始角计算
        3.1.2 基于相位系数的故障初始角计算
    3.2 过渡电阻的计算
    3.3 小结
第4章 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归算的线路暂态保护方法研究
    4.1 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信号能量的线路暂态保护
        4.1.1 概述
        4.1.2 创新保护方法
        4.1.3 研究对象系统介绍
        4.1.4 仿真实例验证及分析
        4.1.5 讨论
        4.1.6 小结
    4.2 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HHT的线路暂态保护
        4.2.1 创新保护方法
        4.2.2 仿真验证与分析
        4.2.3 小结
    4.3 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归算的方向比较纵联暂态保护
        4.3.1 概述
        4.3.2 创新保护方法
        4.3.3 仿真实例验证
        4.3.4 讨论
        4.3.5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归算的母线暂态保护方法研究
    5.1 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归算的母线暂态保护
        5.1.1 概述
        5.1.2 创新保护方法
        5.1.3 仿真实例验证
        5.1.4 故障特征值归算前、后的对比分析
        5.1.5 其它故障情况研究
        5.1.6 小结
    5.2 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归算的分布式母线暂态保护
        5.2.1 概述
        5.2.2 创新保护方法
        5.2.3 仿真实例验证
        5.2.4 小结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机器学习的智能暂态保护方法研究
    6.1 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SVM的线路智能暂态保护
        6.1.1 概述
        6.1.2 创新保护方法
        6.1.3 仿真实例验证
        6.1.4 小结
    6.2 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SVM的分布式母线智能保护
        6.2.1 创新保护方法
        6.2.2 仿真实例验证
        6.2.3 小结
    6.3 基于故障初始角、过渡电阻与PNN的智能暂态保护
        6.3.1 创新保护方法
        6.3.2 仿真实例验证
        6.3.3 小结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申请的专利
附录B 攻博士期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四、112受理测量台系统对故障判断的测试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接触网补偿装置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志.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汽车发动机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模拟输出系统设计[D]. 刘海龙.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3]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流程优化研究[D]. 张军. 南开大学, 2020(02)
  • [4]康定市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尔恩 阿合.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5]开放性远程流量与液位综合实验平台系统设计[D]. 吴凯. 东南大学, 2019(05)
  • [6]交直流混联系统换相失败下的保护与故障定位方法[D]. 邓瑜佳.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7]扬声器故障的高动态锁相技术与检测系统研究[D]. 王红.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8]基于虚拟仪器的飞机电源试验地面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郑熔. 南昌航空大学, 2018(08)
  • [9]邮政旋转设备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陈伟. 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10]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的线路母线暂态保护方法研究[D]. 郭振威. 湖南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112 故障判断验收测量平台系统测试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