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运行管理回顾

水电站运行管理回顾

一、水电站运行管理的回顾(论文文献综述)

何鹏辉[1](2020)在《水电站群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加速推动着水电站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所提数据采集系统是水电站群集控中心监控系统(以下简称:水电站远程集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数据门户,其主要承担着整个集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任务,包括与厂站端/上下级集控中心/调度中心的远程通信、信息交换、规约处理、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通信以及数据转发等。现有数据采集系统大多采用紧耦合的方式进行构建,各项应用功能模块被打包在一个工程里,未能实现功能层面的有效分离与解耦合,难以进行分布式开发与部署,且系统运行维护与升级困难。在实际工业运行过程中,这种紧耦合结构的数据采集系统在数据吞吐能力、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的性能瓶颈已日益凸显,已难以满足当前“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智能水电站建设的需求。因此,结合先进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一套满足智能水电站集控业务发展需求的水电站群数据采集系统已十分必要。本文对水电站群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涉及系统硬件与软件架构设计以及历史数据库设计,针对现有数据采集系统各功能模块紧密耦合的问题,借助面向服务架构思想(SOA)将系统进行解耦合,将原本集中式结构的系统转换为松耦合的分布式系统。与此同时,提出了基于异步事件驱动机制的IEC60870-5-104规约处理方法,以提高系统数据采集的稳定性。此外,针对传统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系统安装部署复杂,兼容性与可维护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构建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的实现方案,使得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复杂的客户端软件,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对系统进行跨平台Web访问,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另外,将系统部署至云平台上,可充分利用云技术具备的技术优势,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扩展性。本文结合广西某流域小水电站群集控中心建设项目实际应用需求,采用微软.NET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水电站群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接入实际工程数据,将系统投入在线运行,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突破现有数据采集系统存在的瓶颈,适应了未来智能水电站集控业务的发展需求。

王长斌[2](2020)在《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张基尧是在党和政府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杰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专家,是改革开放后探索和构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新体制和机制的先驱。他曾先后参与了鲁布革水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等新中国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进入21世纪,张基尧不畏艰难,担负起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重任。他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汲取集体的智慧,积极组织和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事宜,使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朝着构建科学、效益显着、运行稳定的方向不断完善,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成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回顾张基尧涉足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主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历程,论证他在统筹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建立、探索征地移民策解之道和构建治污保洁管理机制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客观分析张基尧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思想的内涵,总结其特点,揭示他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管理中取得成功的因由,冀望以鲜活的史实和史识为当代水利水电建设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候赛[3](2020)在《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与其他电力能源相比,水力水电能源有一定的清洁环保、电价和成本较低、上网优先等优势,因此,水电一直是当前最成熟、最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但不同于火电等其他能源,由于受水力资源位置的限制,一直以来水电站为更好的获取水力资源,绝大多数都选在远离市区的峡谷深山里,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无论是从交通出行、员工生活等等方便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能够改变这种限制,对水电站实行集控运行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电力科技发展,国内外众多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在水电站“集控运行、关门管理”等运营模式建设层面开展了研究,获得了良好实效。同时,在水电站集中控制运行稳定后,往往会给水电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新问题与挑战,在此情形下,探索改进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概括来说集中控制时运营管理中的问题总体包括生产管理、运行与维护、检修与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等,是否能够更好的构建上述体系,对于水电站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水电站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基于对A公司水电企业现状、发展需求的分析,结合企业运营管理理论,概述了水电企业运营管理的内容,并针对水电站运营管理的研究历程、管理难点及特点,分析A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的优化思路与管理定位,实现“集中监控、分级管理、两地协同”。之后,针对A公司在集中控制管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在本文的最后,也得出了一些水电企业的集控运营管理模式的结论,同时对集控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展望。

温静雅,陈昂,曹娜,黄茹,王海燕,王鹏远[4](2019)在《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梳理了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监测评估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运行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和监测技术,探讨了有关过鱼设施的设计、运行与管理等效果评估方法。通过对比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主要监测技术方法及应用情况,结合国内已开展的过鱼设施运行效果监测评估实践,分析了国外过鱼设施规定和相关实践对我国过鱼设施设计、运行与管理的借鉴作用,讨论了我国已建过鱼设施的运行效果和作用,进而指出过鱼设施运行效果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加强过鱼设施监测技术方法研究、适时开展过鱼设施监测和运行效果评估、编制过鱼设施运行效果监测技术规范等建议。

叶祖欣[5](2019)在《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水电站调压方案比选研究 ——以中益水电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电力工程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也是重要的公用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方方面面,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传统的发电方式为火力发电,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如煤、石油等不可再生,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必由之路。水电作为清洁能源之一,且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调压设施是水电站引水系统的关键点,关系着水电站的安全运行,而其费用占整个引水系统的比例也较大。如何在确保水电站质量的基础上,使调压设施在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等方面达到最优,为业主和社会创造最大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选择合适的调压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以及案例分析法。论文主要以水电站调压方案比选为研究对象,以价值工程的理论、调压方案的作用与类型、影响决策的因素和特点为理论基础,识别出影响调压方案选择的功能因素和成本因素,构建了调压方案决策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并用案例进行验证。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影响调压方案的功能指标主要有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施工安全、对环境的影响、运行管理。成本指标主要有建设前期成本、施工期成本、运营成本。同时根据一级指标分解出二级功能指标7个,二级成本指标4个。(2)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决策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各备选方案的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最终根据价值方程V=F/C计算出各备选方案的价值系数,价值系数大的作为最优的水电站调压方案。(3)以中益水电站为例,运用价值工程理论详细分析了水电站调压方案比选的实际应用过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将价值工程理论运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为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柯生林[6](2019)在《考虑弃水风险的水库群优化调度及系统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水电能源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获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随着水电能源开发的推进,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流域水电站群调度运行管理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然而,受水库入库径流不确定性、水能开发过于集中而电网配套送出通道建设相对滞后、以及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间歇性新能源并网等因素影响,水电系统面临巨大调峰压力和持续凸显的弃水问题。为此,研究工作围绕水电站弃水调峰科学技术问题,从水电站发电弃水风险计算、不同弃水风险对应运行水位过程控制、考虑弃水风险的区域电网水电站群调峰调度、以及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水电站经济调度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提升水电站运行调度管理水平。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水电站发电弃水风险控制问题,在水电站入库径流频率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水电站入库径流频率的发电弃水风险实用化计算方法,以二滩水电站为实例研究对象,推求电站消落水位、汛限水位及汛后蓄水位控制下不同弃水风险对应水位控制过程,并将该水位控制应用于调度图调度,典型年入库模拟调度结果表明,所提弃水风险控制方法实用有效,可为水电站实际调度过程弃水风险控制提供指导。(2)针对水电站群调峰调度弃水风险控制问题,建立考虑弃水风险的水电站群调峰调度模型,提出基于弃水风险协调水电站群间电量分配策略,同时结合启发式逐次切负荷算法求解模型,以湖北电网下辖清江梯级和汉江流域丹江口水电站为实例研究对象,采用所提电量分配策略分配各电站调峰电量,并进行区域电网水电站群调峰调度,实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和策略可有效降低水电系统整体弃水风险并发挥水电站群调峰效益,能为区域电网水电站群调峰弃水控制提供参考。(3)针对水电站不同厂商提供的相关业务高级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及编程语言各异、应用之间无法共享信息及互操作的现状,分析水电站经济调度业务需求并进行面向对象抽象建模,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水电站经济调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以清江梯级经济调度控制系统集成一体化平台研发为例,为水电站调度业务系统服务一体化集成设计提供新思路。

李颖[7](2019)在《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变革研究》文中提出历经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国内水电行业放缓了发展步伐,步入了后水电时代,水电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已建成水电站的运营管理中,如何科学运营、高效管理、提高效益逐步转变为各水电企业的工作重心。与常规生产型企业不同,大水力发电生产运营和管理有着自己的特点,各大水力发电企业在长期的运营中实践了多种不同的生产管理模式。本研究介绍了水电站生产管理的特点、主流模式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各主流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同时介绍了国家大(Ⅰ)型工程TY水电站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剖析TY水电站现存问题,提出了TY水电站应该采用“远方监控、少人值班、剥离检修、运维合一”的生产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开展生产管理模式变革的具体技术保障方案、组织机构调整方案和人员配置方案,论证了开展生产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实施方案的效益开展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了TY水电站实施生产管理模式变革是必要和可行的结论。实施新的生产管理模式,TY水电站将会大大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对TY水电站起到提质、增效、减员的重要作用,还能引领和带动TY水电站所在粤电集团其它水电站甚至水电板块的变革和发展。同时,本研究对国内其它大型水电站的生产运行管理工作能起到宝贵的借鉴、参考作用。

张磊[8](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魏福旺[9](2017)在《售电侧放开环境下的A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深入分析某市水资源利用、电网安全保障、用户用电可靠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适用于A售电公司公司的业务模式。基于发电、电网、用户协调发展,从经济角度,提出了致力于实现源网荷互动一体化的业务模式,重点解决地区发电丰余枯缺的问题;基于本地分布式小水电和就近并网的特点,从安全的角度,提出了致力于提升配电网供电及用户用电安全的业务模式支撑体系;从电力市场售电业务放开化角度,提出了适应于提升小水电就地消纳、打包小水电或用户参与区域电力市场购售电的业务模式;从优质服务角度,提出了致力于提升用户用电安全、高效用电的增值服务业务模式。本文以某市小水电电能销售为业务基础,以信息整合和业务协同为目标,充分运用感知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理念与电力系统运行规律相结合,在对源、荷两端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研究新形势下电能销售业务模式的创新策略,通过构建智能发用电一体化联动平台,实现对发电、电网和用户等信息的实时掌控、智能化处理与分析,实现对各种需求的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使得某市电力(集团)公司的A售电公司更好的服务小水电厂、服务用电客户和服务政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电能支撑保障。

高志国[10](2017)在《集控运行模式下DTNL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各水电站生产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水力发电企业集控运行的模式也在广泛推广,人在整个电力安全生产系统中也逐步的从操纵者逐步转变为监督者,实行水电厂群集中远程控制在改善运行作业环境的同时,也对水电站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设备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及电站现场人员素质和能力方面。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水电站集控运行的文献进行调研和回顾,进而总结研究了集控运行下的特点,针对DTNL电站目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流程优化方式分析解决YNDT区域公司集控中心与DTNL水电站的权责界面问题,对YNDT区域公司及DTNL水电站的机构设置及职责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主要目的是全面理顺集控运行模式下的区域公司与电站的安全生产管理关系,规范管理流程。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因工程理论研究集控运行模式下DTNL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要素,对比原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安全评价体系,提出了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设计,从管理单元、人员单元、设备单元、环境单位四个方面对集控运行模式下DTNL电站进行了风险评估体系设计,并在2016年进行了预评估,评估结果更加符合电站实际,更能找准站点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为进一步强化集控运行模式下DTNL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针对站点现场实际提出了实现安全生产的具体保障措施,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关门运行”。研究成果符合水电发展产业政策导向、符合公司实际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意义。本文的选题、研究和实践符合国家水力发电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推广性。

二、水电站运行管理的回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电站运行管理的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水电站群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电监控技术发展过程与研究现状
        1.2.2 SOA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2.3 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云计算技术
        2.1.1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2.1.2 云计算技术主要特点
    2.2 Windows通信平台(WCF)技术
        2.2.1 WCF基本概念
        2.2.2 WCF技术框架
    2.3 AJAX技术
        2.3.1 AJAX技术原理
        2.3.2 基于AJAX技术的应用模式
        2.3.3 ASP.NET中的AJAX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电站群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3.3 系统历史数据库设计
        3.3.1 系统历史数据库特点
        3.3.2 历史数据库的选型
        3.3.3 历史数据表设计
        3.3.4 历史数据的存储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EC104规约的数据通信功能实现
    4.1 IEC104规约主要内容
        4.1.1 规约体系结构
        4.1.2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4.1.3 三种类型的报文格式
        4.1.4 规约核心参数说明
        4.1.5 报文传输安全控制机制
        4.1.6 IEC104规约启动过程
    4.2 基于异步事件驱动机制的规约处理方法
    4.3 数据通信功能的实现
        4.3.1 数据采集软件的开发
        4.3.2 软件开发的难点与解决思路
        4.3.3 实例仿真与软件功能测试
        4.3.4 软件的工程调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开发与实现
    5.1 系统功能结构
    5.2 开发环境
    5.3 基于WCF技术的数据服务开发
    5.4 基于B/S模式的人机交互子系统开发
        5.4.1 ASP.NET技术特点
        5.4.2 人机交互子系统开发
    5.5 系统部署与集成
        5.5.1 IIS安装与配置
        5.5.2 系统部署与发布
    5.6 系统运行及功能展示
        5.6.1 通道状态监测
        5.6.2 GIS地图全景监视
        5.6.3 遥测信息设置
        5.6.4 遥信信息设置
        5.6.5 计算量点设置
    5.7 系统性能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涉足水利和投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第一节 青年时期踏上水利水电之路(1962—1979)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在水电工程建设中显身手(1980—1999)
    第三节 新世纪力促南水北调工程兴建(2000—2010)
第二章 统筹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
    第一节 创建“三位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架构
    第二节 探索“项目法人”主导的建设管理新模式
第三章 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的策解之道
    第一节 对南水北调征地移民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节 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新举措
第四章 对南水北调治污保洁工作的指导与协调
    第一节 推动构建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防治机制
    第二节 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工作
第五章 张基尧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特点和成功因由
    第一节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上的若干特点
    第二节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中取得成功的因由
附录 1: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大事记(2000年至2010年)
附录 2: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和设计单元分布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案及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研究路线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
    2.2 国外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
    2.3 企业运营管理理论
    2.4 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的特点及要素
        2.4.1 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的特点
        2.4.2 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的要素
    2.5 水电企业集控管理模式
        2.5.1 电力调度
        2.5.2 水库调度
        2.5.3 其他方面管理
3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A公司水电开发概况
    3.2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简述
        3.2.1 “分公司、子公司”结合的经营管理
        3.2.2 “区域集控、水调集中”的发电运行管理
    3.3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电站间距离问题
        3.3.2 调度管理问题
        3.3.3 人员配置及素质的问题
        3.3.4 检修管理的问题
    3.4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历史原因
        3.4.2 管理方式转变滞后
4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模式优化
    4.1 集控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4.1.1 集控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的原则
        4.1.2 集控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的目标
    4.2 组织机构优化设计
        4.2.1 优化设计流程
        4.2.2 集控中心职能与框架设计
    4.3 优化具体措施
        4.3.1 进一步优化调度管理
        4.3.2 集控中心电力调度管理优化
        4.3.3 集控中心水库调度管理优化
        4.3.4 “运维一体化”管理
        4.3.5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 预期效果及保障措施
    5.1 预期效果
    5.2 保障措施
        5.2.1 发挥企业领导决策作用
        5.2.2 强化员工管理
        5.2.3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5.2.4 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6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过鱼设施运行效果评估
    1.1 国外发展概况
    1.2 国内发展概况
    1.3 主要评估内容
2 过鱼设施运行效果监测技术
    2.1 国外主要监测技术
    2.2 国内主要监测技术及应用
3 结论及展望

(5)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水电站调压方案比选研究 ——以中益水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价值工程的研究现状
        1.2.2 水电站调压方案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框架
2 基础理论
    2.1 水电站调压设施的作用及常用类型
        2.1.1 水电站调压设施的作用
        2.1.2 常用的调压设施类型
    2.2 水电站调压方案决策的特点
    2.3 影响水电站调压方案决策的因素
    2.4 价值工程的概念
        2.4.1 价值工程的含义
        2.4.2 价值工程的特点
        2.4.3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2.5 价值工程在水电站方案决策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3 识别水电站调压方案优选指标
    3.1 指标确定的原则
    3.2 指标确定的方法
        3.2.1 文献分析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3 影响调压方案选择的功能指标
        3.3.1 自然条件
        3.3.2 施工条件
        3.3.3 施工安全
        3.3.4 对环境的影响
        3.3.5 运行管理
    3.4 影响调压方案成本的指标
        3.4.1 建设前期成本
        3.4.2 施工期成本
        3.4.3 交付运营成本
    3.5 本章小结
4 水电站调压方案决策模型
    4.1 水电站调压方案决策程序
    4.2 计算方法的选择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3 计算功能权重和成本权重
    4.4 计算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
        4.4.1 对水电站调压方案功能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4.4.2 计算各个方案的功能系数
        4.4.3 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4.5 计算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4.6 本章小结
5 中益水电站调压方案比选研究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地理位置
        5.1.3 地形地质条件
    5.2 水电站调压方案设计
        5.2.1 调压井方案
        5.2.2 调压阀方案
    5.3 备选方案功能系数
        5.3.1 计算功能权重
        5.3.2 功能模糊综合评价
    5.4 备选方案成本系数
        5.4.1 计算成本权重
        5.4.2 成本模糊综合评价
    5.5 计算备选方案价值系数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影响水电站调压方案选择的功能及成本因素
    B.中益水电站调压方案功能与成本评价指标问卷调查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考虑弃水风险的水库群优化调度及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水电站发电弃水风险分析
    2.1 引言
    2.2 水电站入库径流频率分析
    2.3 基于径流频率的水电站弃水风险
    2.4 实例计算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考虑弃水风险的水电站群优化调度
    3.1 引言
    3.2 水电站群调峰调度模型
    3.3 模型求解方法
    3.4 实例计算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水电站经济调度控制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
    4.3 水电站经济调度控制系统服务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国内大型水电厂现有生产管理模式分析
    2.1 国内水电行业发展现状
    2.2 水电站生产管理主要内容及特点
    2.3 国内水电企业主要生产管理模式介绍
    2.4 国内水电企业主要生产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2.5 国内大型水电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3 TY水电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TY水电站工程概况
    3.2 TY水电站经营现状
    3.3 TY水电站组织机构现状
    3.4 TY水电站人力资源现状
    3.5 TY水电站生产设备现状
    3.6 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现状
    3.7 TY水电站现存问题分析
4 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选择分析
    4.1 TY水电站在粤电集团地位分析
    4.2 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变革必要性分析
    4.3 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选择分析
    4.4 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变革可行性分析
5 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变革实施方案
    5.1 工作思路和基本原则
    5.2 远程监控建设方案
    5.3 组织机构及人员调整方案
    5.4 变革方案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6 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变革效益分析
    6.1 定量分析
    6.2 定性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售电侧放开环境下的A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某市A售电公司介绍
        1.1.2 政策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思路
        1.2.4 研究意义
    1.3 国外售电公司业务现状
        1.3.1 独立售电公司
        1.3.2 配售一体化公司
        1.3.3 发售一体化公司
        1.3.4 发(输)配售一体化公司
    1.4 论文主体框架
第2章 业务模式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
    2.1 售电业务模式
        2.1.1 售电业务模式
        2.1.2 售电企业的业务模式
    2.2 电力市场改革理论
        2.2.1 从竞争走向垄断
        2.2.2 从垄断到拆分
    2.3 售电服务理论
        2.3.1 售电服务
        2.3.2 保障服务理论
    2.4 伯川德模型的价格博弈
        2.4.1 伯川德模型介绍及适用性
        2.4.2 基于伯川德模型的售电竞争
第3章 某市售电业务现状和挑战
    3.1 国内售电公司现状
    3.2 A售电公司背景
        3.2.1 电源现状
        3.2.2 电网现状
        3.2.3 负荷现状
        3.2.4 购售电(交易)现状
    3.3 A售电公司面临的挑战
        3.3.1 安全问题
        3.3.2 经济问题
        3.3.3 服务质量问题
第4章 某市售电业务模式分析
    4.1 A售电公司业务模式
    4.2 基于电价博弈的售电业务
        4.2.1 售电主体电价特性分析
    4.3 基于动态博弈理论的售电服务
        4.3.1 供电服务与电力客户价值
        4.3.2 售电主体与用电客户的动态博弈
    4.4 基于源网荷互动体系的业务模式
        4.4.1 发电侧工作
        4.4.2 用电侧工作
        4.4.3 跨专业协同工作
第5章 业务模式的信息化实施策略
    5.1 总体实施思路
        5.1.1 数据管理
        5.1.2 业务模式创新及流程优化再造
    5.2 数据管理
        5.2.1 小水电站信息接入
        5.2.2 气象信息接入
        5.2.3 用户信息接入
        5.2.4 数据治理
    5.3 支撑业务模式的信息系统建设
        5.3.1 发电侧信息化实施
        5.3.2 用户侧信息化实施
    5.4 以跨专业协同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
        5.4.1 非市场化发用电联动业务支撑应用
        5.4.2 电力交易市场辅助平台
        5.4.3 市场化发用电联动业务支持系统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集控运行模式下DTNL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国内研究成果
        1.2.2 国外研究成果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集控运行安全生产的特点及相关理论
    2.1 集控运行的结构和特点
        2.1.1 集控运行的结构
        2.1.2 集控运行的特点
    2.2 安全生产相关理论
        2.2.1 安全与安全生产
        2.2.2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
        2.2.3 安全人因工程理论
        2.2.4 安全风险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DTNL电站与集控中心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3.1 DTNL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3.1.1 DTNL公司基本概况及组织机构
        3.1.2 DTNL公司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3.1.3 DTNL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2 区域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3.2.1 区域公司安全生产职能
        3.2.2 集控中心的具体定位和职责
        3.2.3 集控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
    3.3 DTNL水电站与集控中心职责问题分析
第四章 DTNL安全生产管理优化及风险评估体系设计
    4.1 DTNL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流程优化及调整
        4.1.1 集控水电站群业务流程优化的含义
        4.1.2 新形势电力产品的特点
        4.1.3 流程生产型企业组织设计原则
        4.1.4 DTNL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及优化
    4.2 水电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沿用及问题分析
        4.2.1 现有水电安全生产评价体系
        4.2.2 DTNL电站安全性评价效果
        4.2.3 安全性评价问题分析
    4.3 本质安全企业创建与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4.3.1 本质安全企业创建
        4.3.2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4.4 DTNL水电站现场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体系设计
        4.4.1 管理单元风险评估设计
        4.4.2 人员单元风险评估体系设计
        4.4.3 设备单元风险评估体系设计
        4.4.4 环境单元风险评估体系设计
        4.4.5 安全生产风险度计算方法
        4.4.6 DTNL电站2016年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总体结论
第五章 集控运行模式下DTNL水电站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5.1 DTNL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5.2 DTNL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
    5.3 DTNL水电站安全生产机制保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DTNL公司2016年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有效管理标准及制度清单

四、水电站运行管理的回顾(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电站群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开发[D]. 何鹏辉. 广西大学, 2020(02)
  • [2]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D]. 王长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D]. 候赛.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综述[J]. 温静雅,陈昂,曹娜,黄茹,王海燕,王鹏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9(05)
  • [5]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水电站调压方案比选研究 ——以中益水电站为例[D]. 叶祖欣. 重庆大学, 2019(01)
  • [6]考虑弃水风险的水库群优化调度及系统设计研究[D]. 柯生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TY水电站生产管理模式变革研究[D]. 李颖. 云南大学, 2019(03)
  • [8]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9]售电侧放开环境下的A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D]. 魏福旺.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10]集控运行模式下DTNL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研究[D]. 高志国.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水电站运行管理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