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 Ar 等离子体对 PTFE 膜的表面改性

远程 Ar 等离子体对 PTFE 膜的表面改性

一、远程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膜的表面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文泽东[1](2021)在《聚四氟乙烯等离子体和碳薄膜改性及结构和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具有摩擦系数低、耐腐蚀、耐老化、使用温度范围广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当PTFE构件与坚硬表面构成摩擦副时,PTFE容易磨损。提高PTFE制品的耐磨性能,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针对聚四氟乙烯磨损率较高的问题,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PECVD),通过等离子及碳薄膜对聚四氟乙烯表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氮气、氩气、氧气在PECVD中进行PTFE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接触角测量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3D光学轮廓仪分别表征改性后的表面形貌、官能团、接触角、摩擦系数和磨痕截面积。研究发现氮气等离子体打断了PTFE表面的C-F形成了悬键,但并没有形成C-N或者C=N,氧气等离子体与PTFE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氩气等离子体清洗了聚四氟乙烯表面。氮气和氧气改性后的PTFE的摩擦系数增加。相对于原始的PTFE磨损率为0.002mm3/N·m,氮气等离子改性的磨损率为0.0002 mm3/N·m,氧气等离子体改性的磨损率为0.001 mm3/N·m,氩气等离子体改性的磨损率为0.002 mm3/N·m。(2)采用氮气、氩气、氧气为预处理气体,甲烷为沉积气体,通过PECVD在PTFE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膜。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仪、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轮廓仪分别表征薄膜改性后的断面结构、接触角、元素变化、碳膜结构、摩擦系数和磨痕截面积。只有氮气为预处理气体时,能将碳薄膜成功沉积在聚四氟乙烯的表面,薄膜改性后的磨损率从0.002 mm3/N·m降低到8.3×10-5 mm3/N·m,下降了24倍。(3)采用氮气为预处理气体,甲烷为沉积气体,通过PECVD技术在PTFE上制备了不同厚度(基于不同沉积时间(15min,45min,75min,120min)获得)类金刚石薄膜。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仪、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轮廓仪,划痕仪分别表征薄膜改性后的断面结构、接触角、元素变化、碳膜结构、摩擦系数、磨痕截面积和结合力。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时间为75min时,聚四氟乙烯表面的碳薄膜最厚为400nm,根据拉曼光谱和XPS的全谱和精细谱可得,聚四氟乙烯表面沉积了氢化非晶碳薄膜,且120min的sp3含量有所增加。沉积75min时,磨损率最低,为5.2×10-5 mm3/N·m,基底与碳薄膜的结合力最大,为22.54N。

陈千[2](2020)在《高密度聚四氟乙烯膜的结构性能及表面改性研究》文中认为现有聚四氟乙烯膜(PTFE膜)都采用热挤压成膜工艺,是一种低密度乳白色膜;本课题研究的PTFE膜是一种高密度半透明膜,其性能与低密度PTFE膜存在明显差异。为了解高密度PTFE膜的结构和性能以及潜在用途,本课题围绕三方面展开研究:(1)PTFE膜的结构和性能。采用红外光谱(ATR-FTIR)、表面元素分析(EDS和XPS)、表面形貌(SEM和AFM)、热分析(TG/DTA和DSC)、结晶度(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低密度PTFE膜和高密度PTFE膜的结构和性能差异。(2)高密度PTFE膜的等离子体改性。采用剥离强度、润湿性、光电子能谱(XPS)和表面形貌(SEM和AF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低温射频等离子体的气体种类、放电功率、放电时间、气体流量对高密度PTFE膜的粘接性和润湿性的影响。(3)高密度PTFE膜的多巴胺改性。研究了基于氮气等离子体处理、水性PU涂层的多巴胺改性,考察了多巴胺改性PTFE膜的表面性能和表面形貌以及润湿性等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高密度PTFE膜具有更高的结晶度(89%),比低密度PTFE膜的结晶度提高了 10%;高密度PTFE膜的晶体融熔和重结晶过程很接近,但高密度PTFE膜在2%失重率时的失重温度达500.9℃,远高于低密度PTFE膜(失重温度为406.2℃)。(2)高密度PTFE膜的表面粗糙度要低于低密度PTFE膜,具有更低的表面能,表面能从22.7mN/m下降至19.8 mN/m。高密度PTFE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比低密度PTFE膜提升了 14.3%和161.4%。(3)优化的氧气等离子体处理高密度PTFE膜的工艺为功率300 w,流量5 cm3/min和时间2 min;此时,能获得最高的剥离强度。氮气等离子处理PTFE膜的剥离强度和水接触角最高,剥离强度提高了 539.8%,接触角提高了 11.4°;等离子体处理PTFE膜的粘接强度和疏水性增加主要是呈凹凸沟槽的荷叶形貌的贡献,而高密度PTFE膜原有的平行裂纹则加速了荷叶形貌的形成。经氧气等离子体处理的PTFE膜,当放电量低于36 kJ时,剥离强度与放电量呈近似线性关系,这是膜表面产生新官能团和刻蚀的共同作用,继续增大放电量,剥离强度与放电量呈逻辑斯蒂数学关系式,这主要是膜表面凹凸沟槽的荷叶形貌趋向稳定的结果。(4)氮气等离子体处理高密度PTFE膜能增强膜表面活性和粗糙度,增加了 PTFE膜与水性PU的粘附和结合,这是因为等离子体预处理PTFE膜表面引入了含氮活性基团和增加了 C/F 比值,增强了与水性PU的化学交联。聚多巴胺在PU-PTFE膜表面能够沉积的主要原因是PU中含有大量的带正电荷的N-H基,能与PDA中的芳香结构产生阳离子-π作用。多巴胺改性的PDA-PTFE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抗静电性、遮光性和抗紫外性,其水接触角为65.5°,静电半衰期3.4 s,透光率2.99%,UVA和UVB透射率都为0.14%。

朱鹏飞[3](2020)在《氧化石墨烯改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抗污染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微滤膜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行业、油漆行业、生物技术产业等范畴。聚四氟乙烯(PTFE)因其理化性质较为稳定,具有高的导热性能、机械强度较好、很强的疏水性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分离油类等有机物质的微滤膜材料。由于PTFE自身很强的疏水性,容易受到油类物质污染,不利于提高分离效率,导致膜寿命降低,运行成本上升。因此,对PTFE膜进行亲水改性,提高膜抗污染性能一直是油类微滤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采用真空过滤法,通过静电自组装,将氧化石墨烯组装到化学氧化改性的聚四氟乙烯(O-PTFE)膜表面,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聚四氟乙烯(GO-PTFE)复合膜。分析了所制备膜结构及性能;以含0.1wt.%色素炭黑的煤油作为分离体系,研究了跨膜压差、操作温度及使用次数等操作条件对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利用SEM、ATR-FTIR、XRD、水接触角、膜稳定性等测试表征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GO-PTFE膜中,当GO改性液中GO浓度为0.0045g/L时,膜抗污染性能最佳,且其稳态通量达到最大值88.37 L/(m-2·h-1)。为了提高GO-PTFE复合膜稳定性,选用聚乙烯醇(PVA)交联氧化石墨烯(GO)片层。采用真空过滤法,将经PVA交联改性GO通过自组装的形式,组装到O-PTFE膜表面,制备得到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聚四氟乙烯(PVA-GO/PTFE)复合膜。采用SEM、ATR-FTIR、XRD、水接触角、膜稳定性等测试,研究了膜结构与性能随PVA浓度的变化;研究了跨膜压差、操作温度及使用次数等操作条件对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GO/PTFE(M8)膜较GO-PTFE(M2)膜稳定性提高了63.91%;在25℃,跨膜压差0.06MPa条件下,膜抗污染性能提高了3.2%,而膜的煤油稳态通量呈现降低趋势。

马雷[4](2020)在《PTFE膜的表面化学改性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聚四氟乙烯(PTFE)是生物医学应用中最常用的聚合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血管中。经过数十年的临床证明,PTFE在大直径血管移植物中表现优异。然而,由于其表面化学惰性,在作为小直径血管移植物(<6 mm)易发生血栓以及内膜增生导致长期通畅率非常低。提高PTFE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和建立生物分子涂层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然而由于PTFE的天然特性,如何提高PTFE表面活性和接枝生物分子是一个挑战。因此需要对于PTFE的表面进行改性,PTFE的表面改性可以改变表面化学结构,提高表面生物活性,实现生物分子的接枝。本研究通过化学方法对PTFE表面进行改性,逐步在PTFE表面形成以羟基,氨基为主要官能团的表面化学结构,在提高生物相容性的同时为不同的生物分子接枝提供活性位点。同时,对改性后的PTFE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分子的表达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使用安息香还原PTFE表面,在表面形成不饱和碳层,然后通过硼氢化氧化反应得到富含羟基的PTFE膜。结果表明:经过氧化的PTFE表面的氧元素含量达到23.2%。表面水接触角由PTFE的133±4°降低至93±4°,亲水性提高。同时与常见的PTFE改性方法进行对比,这种改性方法相比传统的化学改性方法减少了杂质的引入,相比等离子体改性相比效率更高,证明这种改性方法能够高效的提高了PTFE表明的生物相容性。其次,在富含羟基的PTFE膜表面,使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将具有抗凝血功能的硫酸软骨素接枝到样品表面。结果表明:使用APTES与羟基反应可以得到均匀氨化的PTFE表面,可以通过EDC/NHS反应体系成功接枝硫酸软骨素。这种APTES改性的方法能在PTFE表面形成均匀的氨基结构,同时能简单高效的接枝硫酸软骨素。接枝硫酸软骨素的PTFE样品表面氧元素含量达到29.54%,具有最高的粗糙度,达到74nm,水接触角降低至33±3°,有利于细胞黏附。最后,对改性前后的PTFE表面进行细胞相容性与抗凝血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羟基化的PTFE表面的细胞相容性相比较纯PTFE提高,促进了内皮细胞黏附。硫酸软骨素接枝的PTFE不仅生物相容性非常好,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同时抑制血小板的黏附,抑制血栓形成,显示了高细胞黏附和低血小板吸附的特性。

蒋志青[5](2019)在《PVC热收缩膜超疏水改性及其在风力发电机叶片防覆冰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风能是一种丰富且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风力发电生产清洁电能,可以显着缓解因燃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发电而造成的能源紧缺的压力。虽然我国是风力发电大国,但由于严寒气候下风力发电机叶片极易覆冰,大大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效率,严重制约着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目前,针对风力发电机叶片除冰的方法有很多,如机械除冰、热能除冰、涂层除冰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除冰的新方法。通过对热收缩膜表面改性,得到一种具有超疏水防冰、防紫外线功能的热收缩膜,再将改性膜加热紧紧包裹叶片,以缓解或消除其覆冰现象。具体内容如下:(1)调研市场上常见的热收缩膜,测试其各项性能,最终选择聚氯乙烯(PVC)热收缩膜作为改性基底;(2)PVC热收缩膜表面刻蚀研究。分别使用Ar、CF4等离子清洗PVC热收缩膜,刻蚀PVC表面,产生活性位点,改善PVC热收缩膜的表面性能,提高下一步沉积的PTFE纳米颗粒与基底的结合牢度。与未经等离子体清洗的试样作对比,Ar与CF4等离子体的预处理均可刻蚀基底表面,使膜的粗糙度增加;Ar等离子体清洗后,膜的表面引入亲水基团,接触角由原始的76.7°降至22.5°,表面能增加至51.8mN/m。CF4等离子体预处理引入的F元素与活性点重新键合,使得PVC热收缩膜表面氟化,接触角增加至93.4°,表面能降至32.7 mN/m;(3)PVC热收缩膜表面超疏水改性研究。利用高真空电阻蒸发技术将PTFE以纳米颗粒的形态沉积于PVC热收缩膜上,制备PTFE/PVC热收缩复合膜。经CF4等离子体前处理后沉积的PTFE涂层疏水效果最好,涂层厚度约3.9μm,获得接触角超过150°、滚动角约为4°的超疏水表面。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在1000 W紫外灯下照射5 min,强力损失由原膜的58.70%减小至3.47%,极大的改善了PVC的防紫外线性能。此外,与原始PVC膜相比,该PTFE/PVC热收缩复合膜在10次结冰-除冰循环中,仍保持优异的防冰性能;(4)热收缩膜在风力发电机叶片上的安装工艺研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风力发电机叶片及其表面装配PTFE/PVC热收缩复合膜的模型。通过分析建模过程,提出新的装配工艺,并为此工艺设计了一款加热装置。通过该安装工艺将具有良好结合牢度、防紫外线与防冰性能的PTFE/PVC热收缩复合膜包装在风力发电机叶片上,使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王媛[6](2019)在《PTFE纤维织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技术发展,更多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对轴承的润滑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聚四氟乙烯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固体自润滑材料。PTFE纤维织物在保留了PTFE纤维良好的润滑特性的同时,与其它高强纤维进行混编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因此,PTFE纤维织物复合材料作为关节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润滑层材料,在航空、汽车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研究了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本实验的合成原料为聚四氟乙烯纤维与芳纶纤维,使用机器编织机将两种纤维混合编织在一起。纤维织物编织后,对部分编织物进行等离子体单面改性处理,用含量为50%的耐磨环氧粘接剂将织物粘接在金属基体上,使用摩擦磨损实验机对织物进行摩擦学性能研究,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对织物进行磨损宽度研究,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的磨损形貌分析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未处理的复合材料,施加载荷越大,PTFE成分含量越高摩擦系数越小最低可至0.2附近,而且摩擦曲线趋于平缓波动性小。而随着摩擦转速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反而有明显上升,摩擦曲线不稳定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化学试剂改性处理后,在低摩擦载荷或高摩擦转速时,摩擦系数有明显下降。实验数据分析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会保护PTFE膜,从而增强了PTFE转移膜与Kevlar纤维表面的结合。因此,转速增大后PTFE转移膜依然保持完整。表面处理增强了摩擦性能的稳定性。织物的磨损量随摩擦转速与摩擦载荷的上升而增加。在不同摩擦条件的长时间摩擦过后,低载低速摩擦的织物中大部分PTFE膜保持完整,Kevlar部分裸露但没有断裂,磨损方式为粘着磨损。随着摩擦载荷与转速的提高,PTFE膜逐渐破裂,越来越多的Kevlar纤维裸露出来并出现了断裂,此时织物的磨损方式变为磨粒磨损。

桑田[7](2019)在《远程氮等离子体的诊断及其对PAN超滤膜的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等离子体改性条件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改性效果,并且氮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成分复杂,为了获得更好的改性效果,本研究对不同条件下的远程氮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采用发射光谱法诊断氮等离子体中的自由基参数;利用双悬浮朗缪尔静探针测定不同条件下远程氮等离子体场中的电子温度和离子密度。最后,根据诊断结果,对聚丙烯腈(PAN)超滤膜进行改性处理,获取不同条件下膜的接触角的变化情况,确定了聚丙烯腈(PAN)超滤膜的最佳改性条件,测量该条件下膜的水通量和BSA通量,计算通量衰减率、污染率和截留率。研究结果表明:(1)远程氮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的电子、离子和自由基,其中自由基光谱的波长范围主要集中在300nm500nm之间,以氮的第二正带系中的NⅢ为主(如NⅢ310.9、NⅢ337.4、NⅢ379.2),最大特征峰的波长为337nm,在500nm1100nm之间也存在着少量的NI(如NI670.3、NI870.3),NⅡ(如NⅡ359.5、NⅡ655.4、NⅡ889.3)。(2)等离子体内的自由基有利于膜表面的改性反应,可以通过改变放电条件调节自由基含量。实验中自由基光强随放电功率和压强的的增大而增大,10Pa15Pa的自由基含量相对较高;随远程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35cm时光强开始下降,50cm处所有谱线已检测不到;此外光强也会受放电中心距进气口的距离的影响,本实验中放电中心距进气口20cm到50cm内光强较大且稳定。(3)电子能量高、密度大时会对材料表面产生刻蚀作用,破坏材料的表面结构。根据朗缪尔探针诊断结果,电子温度随放电功率的增大而降低;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随远程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电子密度随放电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气体压强和远程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到30cm处已趋近于零。(4)在诊断结果基础上实验对PAN超滤膜进行了改性研究,获得的最佳改性条件为放电功率100W,压强20Pa,处理时间95s,远程距离40cm。改性后膜材料的亲水性得到提高,使接触角从原膜的57°降至20°,在BSA过滤实验中,该改性条件下的PAN膜的通量衰减率从原膜时的62%减少至48%,污染率从43%下降至38%,截留率由83%提升至89%,PAN超滤膜的抗污染性能得到提高。

孟晓梅[8](2019)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聚丙烯熔融接枝的研究》文中提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绿色、清洁、无污染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引发的聚丙烯的熔融接枝改性,是一种更为绿色、高效的聚丙烯本体接枝改性方法,在开发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的聚丙烯材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本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装置,选用空气等离子体在常压下对iPP进行表面改性,在熔融条件下实现了聚丙烯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酯(PETA)的接枝共聚,制备了iPP-g-PETA接枝共聚物。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接枝率和长支链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接枝物的结晶行为。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后聚丙烯(PiPP)表面的过氧化物浓度,结果表明其值可达3.38~3.69×10-7 mol/cm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AT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PiPP的分析结果表明,空气等离子体对聚丙烯表面进行处理后,可以引入一定量的羟基、羰基、羧基含氧官能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iPP表面形貌的研究发现,等离子体还会刻蚀聚合物表面,且随着放电电压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刻蚀程度逐渐增强。空气等离子体可以引发iPP和PETA的熔融接枝。对于iPP和PETA的接枝体系,通过FTIR和流变学手段研究了处理电压、共混时间、共混温度、单体浓度对接枝率和长支链结构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180 oC,处理电压为70 V,反应时间为15 min,PETA单体为5%时,接枝率可达1.29%,且长支链重量百分比最高约为0.03。该类长支链聚丙烯的线性粘弹性行为研究表明,引入的长支链改变了聚丙烯的松弛机制,使材料发生了从粘性向弹性的转变。研究了iPP、PiPP和接枝物的结晶行为。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和接枝未改变聚丙烯的结晶晶型。与PiPP相比,接枝物平衡熔点有明显上升。研究了等离子体接枝对聚丙烯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过程结晶动力学的影响。对于等温结晶过程,由于接枝物中长支链的成核作用占优,使iPP-g-PETA结晶速率大于iPP;对于非等温结晶过程,由于iPP-g-PETA接枝链的分子移动速率较慢,导致了iPP-g-PETA结晶速率要慢于iPP。

周明,张浩凡,宋双,陈文清[9](2016)在《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改性》文中指出先利用Ar等离子体预处理,再接枝丙烯酸(AA)单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持久亲水改性。实验考察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和接枝反应条件对膜亲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TFE膜在放电功率为300 W、处理时间为120 s、Ar气体流量为30 cm3·min-1和接枝温度为50℃、时间为8 h、丙烯酸体积浓度为20%时,膜表面接触角降到50°,显着提高了膜的亲水性,拓宽了PTFE膜的应用范围。

梅德俊[10](2016)在《PTFE平板膜的亲水改性研究》文中提出膜分离是一种环保、低耗的物理分离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气体除尘等诸多领域。聚四氟乙烯(PTFE)膜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具有耐酸、耐碱、耐高低温等优点,可适应于各种过滤环境。但是,由于PTFE膜材料的表面张力低,膜材料的疏水性极强,这导致PTFE膜材料无法被应用于水性液体的分离过滤,因此对PTFE膜材料进行亲水改性已成为膜分离学科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学习现有的对PTFE膜材料亲水改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PTFE平板微滤膜的结构和性质,提出在不破坏PTFE膜材料的前提下,采用物理包覆的方法将亲水剂均匀包缠在PTFE平板膜的原纤上,再通过交联工艺使亲水剂与PTFE原纤之间牢固缠结,以达到在PTFE膜表面引入亲水基团的目的,赋予PTFE平板膜持久稳定的亲水性能。通过SEM、FTIR、压汞仪、孔径分析仪、表面接触角仪等研究膜材料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膜孔结构、亲水性能等。使用自制的错流装置测定了改性PTFE平板膜的过滤性能和抗蛋白污染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将聚醋酸乙烯酯(PVAc)溶于无水乙醇,调节溶液p H并控制醇解时间使PVAc部分醇解而不从乙醇中析出,加入戊二醛(GA)作为交联剂、聚乙烯醇-1000(PEG-1000)作为致孔剂,以此为亲水剂。将制得的亲水剂均匀涂覆于PTFE平板膜表面,烘干;再将膜浸没于纯水中,调节溶液pH使其水解,使粘附在PTFE膜表面上的未被醇解的酯基进一步水解为羟基(-OH)。实验结果表明:PTFE原膜孔径分布均匀,孔隙率高,具有清晰的“膜纤-膜孔”结构;经过亲水剂涂覆改性后,平板膜的孔径变小,孔隙率降低。随着PVAc浓度的增加,膜孔径、孔隙率和表面接触角均减小,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GA交联PVAc链段上的-OH能提高亲水剂在PTFE膜纤上的结合牢度。最佳亲水实验条件为:PVAc浓度45 g·L-1,醇解时间30 min,GA浓度6 g·L-1,PEG浓度30 g·L-1,水解时间150 min。改性膜表面含有-OH;平板膜的表面水接触角由135.6°下降为58.7°;改性膜的初始纯水通量为272.1 kg·m-2·h-1,具有较好的亲水持久性;对陶瓷切割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9.55%;亲水膜能有效降低牛血清蛋白对PTFE平板膜的污染。(2)将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PMV)溶于无水乙醇,调节溶液pH使其充分醇解,加入GA作为交联剂、PEG-1000作为致孔剂,以此为亲水剂并均匀涂覆在PTFE平板膜表面。实验结果表明:未改性的PTFE平板膜具有清晰的“膜纤-膜孔”结构,膜孔分布均匀,孔隙率较高;亲水改性后,PTFE平板膜的膜纤变粗,节点增大,膜孔变小,局部出现亲水剂堆积的现象。随着PMV浓度的增加,改性膜的孔径、孔隙率和接触角均减小,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GA与醇解PMV得到的-OH交联可以提高亲水剂与PTFE平板膜膜纤结合的牢度。最佳实验条件为:PMV浓度20 g·L-1,醇解时间120 min,GA浓度9 g·L-1,PEG浓度40 g·L-1。改性膜表面含有-OH、-COOH等亲水基团;平板膜的表面水接触角由135.2°下降为61.5°;亲水膜的初始纯水通量为260 kg·m-2·h-1;改性膜具有较好的亲水持久性;对陶瓷切割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8.53%;制得的亲水膜能有效减少牛血清蛋白对PTFE平板膜的污染。

二、远程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膜的表面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远程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膜的表面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1)聚四氟乙烯等离子体和碳薄膜改性及结构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磨损概述
        1.2.1 磨损及主要形式
        1.2.2 材料磨损表征参量
    1.3 聚四氟乙烯概述
        1.3.1 聚四氟乙烯结构
        1.3.2 聚四氟乙烯性能
        1.3.3 聚四氟乙烯的应用领域及存在问题
    1.4 聚四氟乙烯的填充改性
        1.4.1 无机填充
        1.4.2 有机填充
    1.5 聚四氟乙烯的表面改性
        1.5.1 表面化学改性
        1.5.2 表面物理改性
        1.5.2.1 辐射改性
        1.5.2.2 等离子体改性
        1.5.2.3 类金刚石薄膜改性
    1.6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1.7 本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PTFE的结构及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2.2.2 等离子体改性PTFE方法及步骤
        2.2.3 样品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TFE表面形貌
        2.3.2 PTFE水接触角及表面能
        2.3.3 PTFE表面结构
        2.3.4 PTFE摩擦学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等离子体预处理碳膜表面改性PTFE结构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3.2.2 PTFE表面碳薄膜的制备
        3.2.3 样品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预处理方式对PTFE断面结构的影响
        3.3.2 预处理方式对PTFE表面结构的影响
        3.3.3 预处理方式对PTFE表面接触角及表面能的影响
        3.3.4 PTFE表面XPS表征
        3.3.5 预处理方式对PTFE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PTFE界面结合力和摩擦学性能的工艺条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4.2.2 PTFE表面碳薄膜的制备
        4.2.3 样品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沉积时间对PTFE表面碳膜断面影响
        4.3.2 不同沉积时间对PTFE表面碳膜接触角及表面能影响
        4.3.3 不同沉积时间对PTFE表面碳膜结构的影响
        4.3.4 不同沉积时间PTFE表面碳薄膜的XPS
        4.3.5 不同沉积时间对PTFE界面薄膜结合力的影响
        4.3.6 不同沉积时间对碳膜改性PTFE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高密度聚四氟乙烯膜的结构性能及表面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聚四氟乙烯简介
        1.1.1 聚四氟乙烯的组成与结构
        1.1.2 聚四氟乙烯的性质
        1.1.3 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的种类
        1.1.4 聚四氟乙烯的应用
    1.2 聚四氟乙烯平板膜的改性方法
        1.2.1 化学溶液改性
        1.2.2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1.2.3 辐照改性
        1.2.4 原子层沉积改性
        1.2.5 其它方法
    1.3 本研究内容的提出及意义
        1.3.1 课题意义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密度和低密度聚四氟乙烯膜的结构和性能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表征方法
        2.2.1 红外光谱(ATR-FTIR)
        2.2.2 表面元素(EDS和XPS)
        2.2.3 表面形貌(SEM和AFM)
        2.2.4 热性能(TG/DTA和DSC)
        2.2.5 结晶度(RD)
        2.2.6 力学性能
        2.2.7 润湿性和表面自由能
        2.2.8 紫外线透过率
        2.2.9 颜色特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表面组成对比
        2.3.2 结晶度对比
        2.3.3 表面形貌对比
        2.3.4 热学性能对比
        2.3.5 力学性能对比
        2.3.6 润湿性及表面能对比
        2.3.7 光学性能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等离子体处理对高密度PTFE膜粘接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和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2 表征方法
        3.2.1 剥离强度
        3.2.2 润湿性
        3.2.3 光电子能谱(XPS)
        3.2.4 表面形貌(SEM和AFM)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等离子体处理对PTFE膜的表面成分的影响
        3.3.2 等离子体处理对PTFE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3.3.3 等离子体处理对PTFE膜的剥离强度和接触角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密度PTFE膜的多巴胺改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2 表征方法
        4.2.1 红外光谱(ATR-FTIR)
        4.2.2 光电子能谱(XPS)
        4.2.3 表面形貌(SEM和AFM)
        4.2.4 润湿性和表面自由能
        4.2.5 紫外线透过率
        4.2.6 抗静电性
        4.2.7 遮光率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筛选实验结果
        4.3.2 表面化学成分
        4.3.3 表面形貌
        4.3.4 润湿性及表面能
        4.3.5 遮光性、静电性和抗紫外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课题研究结论
    5.2 课题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氧化石墨烯改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抗污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微滤膜
    1.3 聚四氟乙烯(PTFE)微滤膜材料
    1.4 PTFE 疏水微滤膜改性
        1.4.1 等离子体处理
        1.4.2 等离子接枝聚合法
        1.4.3 辐射接枝法
        1.4.4 准分子激光改性
        1.4.5 化学处理法
    1.5 氧化石墨烯改性膜材料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GO-PTFE微孔膜抗污染性能研究
    2.1 本章研究思路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器材
        2.2.3 膜制备方法
        2.2.3.1 O-PTFE膜制备
        2.2.3.2 GO制备
        2.2.3.3 GO-PTFE复合膜制备
    2.3 表征及性能测试
        2.3.1 ATR-FTIR
        2.3.2 XRD
        2.3.3 SEM
        2.3.4 膜孔隙率与厚度
        2.3.5 膜孔分布及平均孔径
        2.3.6 水、油接触角
        2.3.7 膜抗污染性能
    2.4 结果与讨论
        2.4.1 ATR-FTIR分析
        2.4.2 XRD分析
        2.4.3 SEM分析
        2.4.4 膜的孔结构
        2.4.5 膜亲水性能
        2.4.6 膜亲油性能
        2.4.7 膜稳定性
        2.4.8 膜的抗污染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VA-GO/PTFE微孔膜抗污染性能研究
    3.1 本章研究思路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器材
        3.2.3 膜制备方法
        3.2.3.1 氧化石墨烯改性
        3.2.3.2 PVA-GO/PTFE微孔膜制备
    3.3 表征及性能测试
        3.3.1 ATR-FTIR
        3.3.2 XRD
        3.3.3 SEM
        3.3.4 膜孔隙率与厚度
        3.3.5 膜孔分布及平均孔径
        3.3.6 水、油接触角
        3.3.7 膜抗污染性能
    3.4 结果与讨论
        3.4.1 ATR-FTIR分析
        3.4.2 XRD分析
        3.4.3 SEM分析
        3.4.4 膜的孔结构
        3.4.5 膜的亲水性
        3.4.6 膜的亲油性
        3.4.7 膜稳定性
        3.4.8 膜的抗污染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PTFE膜的表面化学改性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人工血管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1.2.2 人工血管的发展过程
        1.2.3 人工血管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1.3 聚四氟乙烯在人工血管中的应用现状
    1.4 聚四氟乙烯表面改性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1.4.1 溶液化学法
        1.4.2 等离子体处理法
        1.4.3 仿生修饰
    1.5 硫酸软骨素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2 聚四氟乙烯膜表面羟基化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与方法
        2.2.1 材料与实验装置
        2.2.2 具有不饱和碳链的PTFE-UC膜的制备
        2.2.3 羟基化的PTFE膜(PTFE-OH)的制备
        2.2.4 多巴胺在PTFE-OH膜表面聚合
        2.2.5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四氟乙烯表面羟基化反应机理
        2.3.2 红外光谱分析
        2.3.3 拉曼光谱分析
        2.3.4 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
        2.3.5 PTFE-OH膜的优势与应用
    2.4 本章小结
3 硫酸软骨素改性PTFE膜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与方法
        3.2.1 材料与实验装置
        3.2.2 具有可反应性氨基的PTFE-NH_2 膜的制备
        3.2.3 表面接枝硫酸软骨素的PTFE-CS膜的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PTES接枝工艺的优化与硫酸软骨素的接枝机理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3.3 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
        3.3.4 改性后PTFE膜的表面形貌
    3.4 本章小结
4 改性后的PTFE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改性PTFE膜的表面湿润性表征
        4.2.3 改性PTFE膜的抗凝血性能表征
        4.2.4 改性PTFE膜的内皮细胞的黏附与增殖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样品表面湿润性
        4.3.2 抗凝血性能分析
        4.3.3 血小板的活化分析
        4.3.4 内皮细胞的黏附与增殖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PVC热收缩膜超疏水改性及其在风力发电机叶片防覆冰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除冰方式
        1.1.1 机械除冰
        1.1.2 热能除冰
        1.1.3 涂层除冰
    1.2 功能涂层
        1.2.1 制备方法
        1.2.2 涂层选择
    1.3 热收缩膜
        1.3.1 VCI气相防锈热收缩膜
        1.3.2 FEP热收缩筒膜
        1.3.3 HRA2 内层涂胶热收缩筒膜
        1.3.4 PVC热收缩膜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热收缩管膜材料筛选
    2.1 调研材料
    2.2 筛选原则
    2.3 测试与表征
        2.3.1 元素分析
        2.3.2 接触角测试
        2.3.3 收缩率测试
        2.3.4 拉伸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表面元素
        2.4.2 表面润湿性
        2.4.3 收缩性
        2.4.4 拉伸性能
        2.4.5 热收缩膜尺寸
    2.5 小结
第三章 PVC热收缩膜前处理及表征
    3.1 等离子体处理概述
    3.2 PVC热收缩膜前处理实验
        3.2.1 材料、仪器及设备
        3.2.2 实验过程
    3.3 测试与表征
        3.3.1 表面形貌表征
        3.3.2 表面元素表征
        3.3.3 接触角与表面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表面形貌
        3.4.2 元素分析
        3.4.3 接触角与表面能
    3.5 小结
第四章 PVC热收缩膜的超疏水涂层改性
    4.1 超疏水表面防冰机理
    4.2 真空蒸发镀膜实验
        4.2.1 材料、仪器及设备
        4.2.2 实验过程
    4.3 测试与表征
        4.3.1 表面形貌表征
        4.3.2 表面元素表征
        4.3.3 接触角与表面能测试
        4.3.4 抗紫外线测试
        4.3.5 结合牢度测试
        4.3.6 防冰性能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表面形貌
        4.4.2 表面化学组成
        4.4.3 接触角
        4.4.4 抗紫外性能
        4.4.5 涂层结合牢度
        4.4.6 防冰性能
    4.5 小结
第五章 风力发电机叶片防结冰方法概念设计
    5.1 套装
    5.2 收缩过程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PTFE纤维织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自润滑复合材料概述及研究现状
        1.2.1 金属基自润滑材料
        1.2.2 陶瓷基自润滑材料
        1.2.3 高分子基自润滑材料
        1.2.4 PTFE基织物型自润滑复合材料
    1.3 PTFE及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理
        1.3.1 纯PTFE摩擦磨损机理
        1.3.2 PTFE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理
        1.3.3 试验条件对PTFE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1.3.4 PTFE纤维含量对PTFE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1.4 PTFE纤维织物表面处理
        1.4.1 高温熔融改性
        1.4.2 还原剂改性
        1.4.3 等离子体处理改性
        1.4.4 准分子激光改性
        1.4.5 高能辐射改性
        1.4.6 离子束注入改性
        1.4.7 超声改性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编织原料
    2.2 研究方案
    2.3 制备过程
        2.3.1 纤维布编织
        2.3.2 PTFE/Kevlar混合织物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2.4 主要测试表征方法
        2.4.1 显微观测分析
        2.4.2 物相及成分分析
        2.4.3 力学性能测试
        2.4.4 摩擦试验
第3章 PTFE/Kevlar混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
    3.1 引言
    3.2 纤维结构分析
    3.3 织物结构及织物中PTFE含量选择
        3.3.1 织物结构
        3.3.2 织物中PTFE含量
    3.4 PTFE纤维织物摩擦试验
    3.5 粘接剂的选择
    3.6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PTFE/Kevlar织物摩擦行为分析
    4.1 引言
    4.2 摩擦载荷与摩擦转速对织物摩擦系数的影响
        4.2.1 摩擦载荷对织物摩擦系数的影响
        4.2.2 摩擦转速对织物摩擦系数的影响
    4.3 PTFE含量对织物摩擦系数的影响
    4.4 等离子体改性对改性织物摩擦系数的影响
        4.4.1 摩擦载荷与摩擦转速对改性织物摩擦系数的影响
        4.4.2 PTFE含量对改性织物摩擦系数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PTFE/Kevlar织物磨损行为分析
    5.1 引言
    5.2 磨损量测定与分析
    5.3 磨损表面分析
        5.3.1 摩擦载荷对织物摩擦表面影响
        5.3.2 摩擦转速对织物摩擦表面影响
    5.4 长时间摩擦下的织物摩擦磨损行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远程氮等离子体的诊断及其对PAN超滤膜的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等离子体简介
        1.1.1 等离子体定义及分类
        1.1.2 低温等离子体应用
    1.2 等离子体改性高分子材料
        1.2.1 等离子体改性法的优点
        1.2.2 研究现状
        1.2.3 远程等离子体
    1.3 远程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与方法
        1.3.1 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1.3.2 朗缪尔探针法
        1.3.3 发射光谱诊断技术
    1.4 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改性材料评价指标
3 远程氮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诊断
    3.1 氮等离子体的活性基团及主要反应
    3.2 谱线标定
    3.3 自由基浓度的诊断
        3.3.1 放电功率的影响
        3.3.2 远程距离的影响
        3.3.3 放电位置的影响
        3.3.4 压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远程氮等离子体的探针诊断
    4.1 双探针法诊断氮等离子体
    4.2 电子温度的诊断
        4.2.1 放电功率的影响
        4.2.2 远程距离的影响
        4.2.3 压强的影响
    4.3 电子密度的诊断
        4.3.1 放电功率的影响
        4.3.2 远程距离的影响
        4.3.3 压强的影响
    4.4 电子温度与离子密度
    4.5 本章小结
5 氮等离子体改性PAN超滤膜
    5.1 接触角的测量
        5.1.1 放电功率的影响
        5.1.2 放电时长的影响
        5.1.3 压强的影响
    5.2 膜通量对比
    5.3 PAN膜抗污染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8)低温等离子体引发聚丙烯熔融接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等离子体的简介
        1.2.1 基本概念
        1.2.2 等离子体的分类
        1.2.3 等离子体的产生
    1.3 低温等离子体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1.3.1 等离子体聚合
        1.3.2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1.3.3 等离子体对聚合物的表面改性
    1.4 等离子体接枝技术
    1.5 聚丙烯的熔融接枝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思路
第2章 空气等离子体对iPP的表面处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装置
        2.2.3 原料清洗及样品制备
        2.2.4 实验步骤
    2.3 测试与表征
        2.3.1 DPPH法表征PiPP表面过氧化物浓度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3 红外光谱(FTIR-ATR)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5 接触角及表面能
    2.4 结果与讨论
        2.4.1 DPPH法表征PiPP表面过氧化物浓度
        2.4.2 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后iPP表面的SEM分析
        2.4.3 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后iPP表面FTIR-ATR分析
        2.4.4 XPS表征不同处理条件下的PiPP表面元素和基团
        2.4.5 接触角表征不同处理条件下的PiPP表面极性的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气等离子体引发iPP与 PETA的接枝共聚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试剂及所用仪器与设备
        3.2.2 实验步骤
    3.3 测试与表征
        3.3.1 凝胶含量测定
        3.3.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3.3.3 流变分析
        3.3.4 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实验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
        3.4.2 流变表征
        3.4.3 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气等离子体引发iPP/PETA接枝物的结晶行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iPP/PETA接枝物的结晶结构
        4.3.2 iPP/PETA接枝物的结晶和熔融行为
        4.3.3 iPP/PETA接枝物的等温结晶
        4.3.4 iPP/PETA接枝物的非等温结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主要试剂及设备
    1.2 试样制备
        1.2.1 Ar等离子体预处理
        1.2.2 表面接枝聚合
    1.3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1.3.1 接触角
        1.3.2 ATR-FTIR
2 结果与讨论
    2.1 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PTFE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2.1.1 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对PTFE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2.1.2 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PTFE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2.1.3 等离子体处理气体流量对PTFE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2.2 接枝条件对PTFE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2.2.1 丙烯酸单体浓度对PTFE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2.2.2 接枝反应时间和温度对PTFE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3 结论

(10)PTFE平板膜的亲水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1.2 膜材料的定义及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1.3 膜材料的分类
    1.4 PTFE膜材料
        1.4.1 PTFE的结构与性质
        1.4.2 PTFE膜材料的种类
        1.4.3 PTFE平板微滤膜
    1.5 PTFE微孔膜的改性方法
        1.5.1 填充改性
        1.5.2 表面化学改性
        1.5.3 硅酸活化法
        1.5.4 力学处理法
        1.5.5 等离子体处理法
        1.5.6 激光改性法
    1.6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6.1 课题意义
        1.6.2 本文研究方法
第2章 PVAc“醇解-水解”法亲水改性PTFE微滤膜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醇解-水解”PVAc制备PTFE亲水膜
        2.2.4 SEM
        2.2.5 FTIR
        2.2.6 静态水接触角
        2.2.7 膜孔结构的测定
        2.2.8 纯水通量和亲水持久性测试
        2.2.9 抗蛋白吸附性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EM分析
        2.3.2 FTIR分析
        2.3.3 PVAc浓度对改性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3.4 PVAc醇解时间对改性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3.5 GA浓度对改性膜水通量的影响
        2.3.6 PEG浓度对改性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3.7 NaOH水解时间对改性膜膜接触角和水通量的影响
        2.3.8 改性膜的亲水持久性
        2.3.9 改性膜的抗蛋白污染性
        2.3.10改性膜对陶瓷切割废水的浊度去除率
        2.3.11改性膜的连续微滤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MV醇解法亲水改性PTFE微滤膜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醇解PMV亲水改性PTFE微滤膜
        3.2.4 SEM
        3.2.5 FTIR
        3.2.6 静态水接触角
        3.2.7 膜孔结构的测定
        3.2.8 纯水通量和亲水持久性测试
        3.2.9 抗蛋白吸附性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EM分析
        3.3.2 FTIR分析
        3.3.3 PMV 浓度对 PTFE 改性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3.4 PMV醇解时间对PTFE改性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3.5 GA浓度对PTFE改性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3.6 PEG浓度对PTFE改性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3.7 改性膜的亲水持久性
        3.3.8 改性膜的抗蛋白污染性
        3.3.9 改性膜对陶瓷切割废水的浊度去除率
        3.3.10 改性膜的连续微滤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远程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膜的表面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四氟乙烯等离子体和碳薄膜改性及结构和性能研究[D]. 文泽东.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高密度聚四氟乙烯膜的结构性能及表面改性研究[D]. 陈千. 苏州大学, 2020(02)
  • [3]氧化石墨烯改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抗污染性能研究[D]. 朱鹏飞.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3)
  • [4]PTFE膜的表面化学改性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 马雷. 郑州大学, 2020(02)
  • [5]PVC热收缩膜超疏水改性及其在风力发电机叶片防覆冰方面的应用研究[D]. 蒋志青. 青岛大学, 2019(03)
  • [6]PTFE纤维织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远程氮等离子体的诊断及其对PAN超滤膜的改性研究[D]. 桑田.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8]低温等离子体引发聚丙烯熔融接枝的研究[D]. 孟晓梅. 天津大学, 2019(06)
  • [9]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改性[J]. 周明,张浩凡,宋双,陈文清. 广州化工, 2016(12)
  • [10]PTFE平板膜的亲水改性研究[D]. 梅德俊.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7)

标签:;  ;  ;  ;  ;  

远程 Ar 等离子体对 PTFE 膜的表面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