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鸣修身修身思想及其现代思想——以《神府八法》为例

刘一鸣修身修身思想及其现代思想——以《神府八法》为例

一、刘一明的修心养性思想及其现代思考——以《神室八法》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汪桂平,马杰,高翔,罗巧芸[1](2021)在《清代道教史相关专题研究综述》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最近10余年来,清代道教史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领域,学者们发表了为数众多的学术论着,对于清代道教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在对清代道教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清代的名山宫观,清代的着名道士,清代道教传戒问题,清代道教宗派传承与谱系,清代道教与民间信仰、民间宗教,清代道教与地方社会等专题领域的研究展开回顾与总结,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展望和思考。

肖驰[2](2020)在《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刘一明(1734-1821)是清代乾嘉年间西北地区着名的龙门派道士,道教易学和内丹学大家。刘一明将易学研究与内丹学理论相结合,他对易学象、数、理均深研其几并从“性学仙道”的角度做出深刻系统的阐释,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教易学思想。刘一明的道教易学思想实是以易学观念丛来建构和表达的,以内丹学之超越性追求为核心旨趣的形上学思想。此文将刘一明的道教易学思想置于易学与道教思想的交融发展史以及道教气论和性命论思想的发展脉络下来考察其理论特质和意义,并探究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在会通儒道思想方面所起的作用。此论文由导论、正文两个部分构成。导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以及创新点进行了阐释。正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考察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第二章针对目前研究所忽略的刘一明相关道教易学着述的文献问题进行新的考辨,展示刘一明道教易学文献的真实面貌,并考察刘一明学《易》治《易》的心路历程,厘清他关于易学性质和易学象数理各要素之内在联系的基本看法,以及他治《易》的基本旨趣。第三章重点考察仍未引起学界关注的刘一明道教易学着述《三易注略》,以此为主要文献,从先天一气论、气化阴阳观和气化五行观三个方面来探讨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气本论和气化论的特色。刘一明通过对河图洛书象数结构特征的阐释,来说明五行之气“生化克成”的运动情态以及“绾合错综”之“顺逆”运动机制,为五行气化的宇宙图景提供了新的诠释理路。他又通过“河图中一”的概念来阐发“先天真一之气”作为一种“无限开展之气本体”的实质,并藉由《易传》的“神”概念来对此气本体所内具的创造性动能进行说明。他还通过先天易学的研究提出“先天阴阳观”,用以说明“先天真一之气”所具有的阴阳两种样相之迭转相生的规则,更通过“一神两化”之易学命题的诠释,对先天真一之气与后天阴阳二气的体用关系作出新的说明。第四章考察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性命论,重点分析刘一明藉由易学思维模式对气论与心性论之融摄问题所提出的新诠释理路,并对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在会通儒道性命论思想方面所提出的新观念进行深入探讨。刘一明通过对“胎中面目图”、“黍珠图”等由“无极图”改造而来之《易》图的阐发,提出作为生命本体和心性本体的“真灵之性”的概念,又以“太极之中”的概念来说明真灵之性就是“性命合一之体”,“心神”是真灵之性主宰生命活动的功能。他通过对“天地之心”的诠释而将理学仁体的概念与“真灵之性”的概念融合起来,又藉由“乾坤简易”来阐发王学的“良知良能”,从而将良知良能与真灵之性相融摄。他又融合了道教“混元”的概念和易学“乾元”的概念而提出“混元体”之生命整体观,更利用河图五行的动态模型来统摄道教的五元和儒家的五德概念,提出了融通儒道思想的生命整体观。他还通过对“穷理尽性至命”、“取坎填离,进阳退阴”的阐释来论述内丹学性命合一的工夫论进路和修炼法理,并力图将道教性命双修与儒家内圣修持之工夫论统一起来。第五章对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理论特质、意义和不足做出归纳总结。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主旨是“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他基于这一主旨进行理论建构时所采用的方法论之特色是“以图卦理数易,释先天真一气”。刘一明的道教易学思想,从多个向度为本源论与本体论的融合提供了更具理论解释力和逻辑自洽性的新的致思路径,推动了道教气本论和气化论在清代的进一步发展。他以先天真一之气来阐发并统摄心性、性命、精气神等概念范畴,形成了一套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性命论,为返性还元的心性修炼与精气神转化之修炼的阐发和统一提供了新理路,推动了道教性命论的发展。他通过易学研究和诠释提出沟通融合儒道性命论思想的新观念和思路,进一步推动了儒道思想之会通。刘一明在诠释相关易学问题时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情况,他通过易学观念来阐发的气论也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性。

李艺芊[3](2019)在《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刘一明作为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道教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在吸收、借鉴儒家、释两家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起以道家思想为主融合儒释的三教合一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教合一理论,对道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刘一明的修“道”体悟为中心,对刘一明的三教合一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首先是对刘一明的生平及主要着作进行梳理,考察了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来源,并理清其三教合一思想的内在脉络。接着从形上、形下两个方面探讨了三教合一思想的具体内容,深入研究了三教揭示统一道、在“性命”思想中对儒释的吸收的主要内容,详细解答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的本体论、“先天真一之气”化生万物的宇宙化生论,性命与理气的关系等问题,认为三教同一“道”之理,性命之学乃贯通三教之理。然后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探讨了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修行实践,其三教合一思想的修行实践主要体现在融合儒释的修道原则,融合儒释成就丹道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儒释道三家在修炼上,皆遵循参悟先于修证的修道原则,认为三教在具体的修行实践中要实行的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具有三教合参的痕迹,其实践认为三教在修炼方法上各异,在修行目标上是一致的,三教合同归一道。最后是关于刘一明思想的贡献与局限,详细考察了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对道教发展的贡献及其三教合一思想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其融合儒释的格局推进了三教合一的融合,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融合,但也存在着三教一味融合所出现的偏颇。不同的思想家、不同的学派都可以从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中得到启发,刘一明对儒释道功法精华冶于一炉的革新,体现了三教合一思想的内在精神。

王楠[4](2017)在《刘一明易学生命哲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刘一明系清朝乾嘉年间西北地区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高道、着名内丹家,对于清代西北地区道教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他本人也是整个清代全真道教中最有威望者之一。其着作颇丰,涉及易、医、内丹诸领域。刘氏曾因少年患病而悟前所学竟不能穷究性命之理。后得遇真师指点,遂悟"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生命问题是道教哲学一以贯之的问题,亦是刘氏生命哲学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问题,并由之引发了其对生命本原、本质及价值的思考,进而产生了内丹体系、修炼法门等一系列问题。刘氏在阐发生命哲学问题时多有引用易学思想,在此过程中,其革新了传统道教内丹学,融摄了儒释二教的思想内涵,丰富了传统道教的内容,建构了具有易学特色的生命哲学思想体系。刘氏继承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想,结合《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思想,提出其具有易学特色的生命本原论,认为虚无太极即先天真一之气,乃万物生化之祖气、根本,有太极而有阴阳,而有四象,而有八经卦、六十四别卦及后天世界之万事万化。而人则是在此基础上禀受天地阴阳五行之气,故具身心性命及仁义礼智诸德。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人从何处来的问题。基于此,刘氏认为此气在先天,性命如一而为中;在后天分而为性命,在某种程度上则表现为阴阳二气的流行发用;另一方面,身心性命的先后天之分、真假之别,实源自其背后阴阳二气之真假,世人昧于此而只识得后天幻化之身心。因此,刘氏认识到生命之本质即在于先天真一之气的流行发用。若阴阳归于其中正之道,则人不昧于虚假幻化之身心,而能复见法身。而人的生命价值即在于会阴阳、全五行而复还本来天理,守护元关正气,日习日善,进而成仙证道。刘氏认为既明性命真假之理及生命价值之所在,则须及时进行修养工夫。刘氏一方面提出修行者假借后天性命返还先天性命,以先天性命化解后天性命的炼养原则;另一方面,其提出了以性命为体,阴阳为用的修炼方法,即以其易学象数体系做支撑,结合其独具特色的火候功力理论和药物说,对内丹炼养功夫进行指导。同时,以《易传》思想为其道德伦理观提供形上学依据,进行修行积德、苦己利人的功夫。通过一系列内外功夫修炼,刘氏希望达到由后天人心用事、道心遮蔽的状态返还到阴阳和合的状态,再进而返还到先天纯阳的始极状态,这是对当下生命的一种超越。这种理想境界是生命本真的回归,也是其易学生命哲学的最终指向。果能至此,则可"随缘度日,坐卧歌吟,逍遥自在,无思无虑,如一池秋水,碧而且深。虽有风吹,而无波浪,有何烦恼惊恐乎?"

宋宇[5](2016)在《清代刘一明丹道思想特色分析》文中指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刘一明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终身访道和实修,着述甚丰;特别是其着的《道书十二种》,更是被后代的丹道学家所推崇。刘一明之丹道思想论述精要平实,其丹道理论具有浓厚的三教合一思想,融合了南北宗以及理学思想的性、命修炼观,同时还倡导“世间法修出世”,其自创的虚空阴阳丹法对后世的道教思想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刘一明所着的《道书十二种》进行本体论和宇宙论的哲学思想分析后,得出其丹道思想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教合一”、“性命”、“世间法修出世”这三种思想中。他所主张的“三教合一”仍然是以道教为旗帜,探讨“性命”之学,修道者在修得“天赋之性”后为完成“太极本相”仍需要修炼“虚无之性”。刘一明的“虚无之性”将后天逆向修炼先天的理念发展到了极致。他主张的“世间法修出世”思想,实际上把道教和佛教都主张的出世修炼变成了“混俗和光”式的修炼,即不必再隐居出世,不必再“抛家弃子”出家为道,无论是在尘世中还是在朝野上,皆可修炼得道。虽然这种变革没有完成,但刘一明为道教思想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计拓[6](2012)在《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刘一明,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着名道教思想家、活动家,在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刘一明由儒入道,在继承全真道思想的基础上对道教理论进行阐发。他兼容以张伯端为代表的清修派南宗理论,吸收借鉴儒释二家,建立了其独特的内丹理论,使得全真道的道法理论更为完善,发展了传统道教丹道炼养学说。刘一明在后世丹家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公认的清代道教理论大家,其学说典型的体现了明清时期道教的三教合一思想以及内丹理论。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特色,是其以对“道”的体悟为基础,以此作为出发点,统一三家的(儒释道)思想,并分别从本体论及生成论的角度对三教合一思想展开论述。他强调三教的无差别性和在理论上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引出在修炼方法中的三教要相辅相合,相互补足的观点。刘一明在修道的实践方面倡导三教合一式的修炼方法,以“后天返先天”为路径,提出了“神室八法”、“五十关口”的修炼理论,借鉴了儒释两家的相关理论,扩大了道教的受众范围。本文目的在于依据刘一明着作的文本,对其三教合一思想进行分析梳理,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探析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内涵。在行文结构上,本文首先研究的是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形成的背景,分别从刘一明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想潮流、建观传道的地缘因素以及其个人生平经历入手,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缘起。接着探讨三教合一思想在刘一明本人学说中的体现,主要是从其思想的理论形态和实践体现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在理论形态方面,对其学说中的“道体”、“性命”以及修道过程中的“中道”原则进行讨论和研究;在实践体现方面则重点对其修道程序、修道方法、道教教育思想以及其代表性的“混俗和光”式的修道思想进行阐释。以期通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三教合一思想对刘一明道教理论的影响,从而能愈加全面的了解刘一明这一着名人物。

赵宇翔[7](2012)在《刘一明的先天真—之气学说与佛教如来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一明的先天真一之气学说在他的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将这一学说与佛教的如来藏学说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一些认识。第一,在刘一明丹法体系中,先天真一之气并非道生万物的中介,而是与“道”同位同格,与佛教的如来藏相类似。第二,刘一明建构了三组相对应的概念:“天心—道心—人心”、“元神—识神”、“法身—幻身”。在“天心—道心—人心”体系中,天心与空如来藏具有相似的地位与作用,道心与不空如来藏也有着相似的地位与作用。在“元神—识神”体系中,刘一明阐述识神与元神的缘起之时,认为元神在人结胎时入胞,识神在人出胎时方与元神和合,元神隐覆于识神之中。可见,此观点与佛教的阿赖耶识学说大有区别。在“法身—幻身”体系中,刘一明阐述了“幻身不能成道”的观点。在刘一明的丹法体系中,命功的成就不代表幻身的成就,幻身的好坏不足以成为判断命功成就与否的标准。由此可知,学界通常所持的“刘一明‘命功未到究竟’”的说法并不正确。

贾海辉[8](2011)在《刘一明老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刘一明,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有清一代着名的全真高道,其着作多数收入《道书十二种》。鉴于刘一明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学术界以《道书十二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刘一明的内丹、养生、道学、医学等多方面思想进行了许多卓在成效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对刘一明的老学思想,学术界目前尚未有专门的成果问世。究其原因,在于刘一明的解《老》着作——《道德会要》长期以来隐没不闻于世,在学界流传不广。本文运用文献学与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道德会要》、《道书十二种》的分析与研究,剖析出刘一明的老学思想脉络;通过思想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思考刘一明本人思想对前代道教思想的继承、对儒佛二教思想的吸纳、以及对全真道思想的新创见。本文通过对刘一明所处时代背景的分析,通过对《道德会要》、《道书十二种》的解读,概括出刘一明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解《老》特点。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一、宇宙生成论:将“先天真一之气”作为道生万物的中介;二、完善的人性论构架:三、“顺以成人,逆以成仙”的生命观与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内丹理论。其解《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在《道德经会义》基础上另撰《道德经要义》;二、三教汇通;三、站在道教的立场上解老。最后,对刘一明的老学思想进行了简要的评价。本文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文献价值和老学意义。前者,《道德会要》为海内孤本,学者多仅闻其名,未见其书;后者,作为有清一代颇具影响力的高道,刘一明在道教老学史上理应占有重要地位。

陈伟华[9](2011)在《《修真辨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刘一明长期活动在西北地区,是全真教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他一生撰述十分丰富,不仅是一个宗教的实践者,而且还是一个有为的理论家,其中《修真辨难》这本书是他理论创作和修道过程多种经验的总结,此书给初步学道之人提供了方法和途径,被称为“切要执书”。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做过深入的研究,笔者选择《修真辨难》为研究对象,希望弄清这本书的理论价值,也据此企望引起学者的兴趣。本文的主体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先整体介绍作者的写作状况和生平经历,以此概括出《修真辨难》的成书背景和版本状况。第二部分从修真的含义出发,探讨刘一明在修真过程中对“药物”、“火候”、“经”和“师”的认识。第三部分从结果、时间、内容三方面重点分析了“炼己筑基”,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出在《修真辨难》这本书中刘一明对主观能动性的重视。第四部分从“阴阳”思想着手,通过“阴阳”和“道”、“阴阳”和“性命”的比较,概括出阴阳思想的本体性含义和伦理性特点。第五部分重点分析“性命”思想,从“性阴命阳”的特点提炼出性命必须双修;结合“命气性理”的观点,从气化万物的生成规律方面归纳出“先命后性”的内丹修炼思想。

王欢[10](2009)在《《西游原旨》研究》文中认为清人刘一明所作《西游原旨》是《西游记》传播史上的一部重要着作,也是清代众多《西游记》证道本之一。作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的代表人物,刘一明对《西游记》做了一番试图阐述金丹大道的工作,似乎比其他证道本作者的评点更系统更广泛。不光如此,他对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关于儒释道三教思想、阴阳五行以及《周易》理论等中国传统思想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阐发,对小说中的世俗人情等也有许多精辟的阐述。本文试图以《西游原旨》为研究对象,从两个大的方面即文本总体介绍和刘一明的评点进行研究。其中,第一方面主要结合刘一明的身份和他的评点动机,包括作者介绍、版本及着书年代、文本形态和对刘一明评点思想的简要介绍。对刘一明评点思想的详细介绍是本文重点,分为两部分。因为从底本情况来看,刘一明几乎是照抄陈士斌的《西游真诠》的原文,只是做了少数几处修改。其真正着力处当在评点部分。接近30万字的评点文字,比较全面而透彻地反映了刘一明的道教思想。本文认为,和之前的道教评点本一样,刘一明的评点也是以阐扬金丹之道作为终极目标的。然而其评点辅助系统则囊括了中国众多传统的思想,包括“三教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易学思想。它们既对人们理解小说起到一定的帮助,又共同为刘一明阐述金丹大道服务。所以,刘一明的评点既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又有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实为证道本中的上乘之作。但是,由于其最终指向是先验性的虚无之气和人自身存在的药物结合而产生的金丹,所以不可避免地落入无可印证的境地,而且,刘一明的评点带有强烈的阐述金丹大道的目标,牵强附会之处在所难免。但是,我认为这不能妨碍我们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只要我们站在唯物主义的正确立场之上,采取理性谨慎的态度,就既可从中反观中国的文化史、思想史等,又能汲取到充分的营养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文本。

二、刘一明的修心养性思想及其现代思考——以《神室八法》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刘一明的修心养性思想及其现代思考——以《神室八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2)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本文研究进路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
    第一节 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太极观”与“阴阳五行观”的思想渊源
        (一)太极为道气的观念
        (二)乾坤坎离释阴阳变化的理路
        (三)中土为主宰的五行观
        二、河洛之学与先后天易学的理论渊源
        (一)河洛之学的思想渊源
        (二)先后天易学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清代全真道融合理学的思想倾向
        二、清代道教易学融通儒道性命论的理论取向
第二章 刘一明道教易学着述考辨和治《易》的思想历程
    第一节 刘一明相关道教易学着述考辨
        一、《周易阐真》考辨
        二、《参同直指》、《悟真直指》、《象言破疑》考辨
    第二节 刘一明学《易》治《易》的思想历程
        一、刘一明学《易》的心路经历
        二、刘一明治《易》的思想历程
        (一)《西游原旨》
        (二)《三易注略》、《周易阐真》、《孔易阐真》
        (三)《参同直指》、《悟真直指》
        (四)《象言破疑》
第三章 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气论
    第一节 河洛之学的气化五行观
        一、“河图中五”的五行生化观
        (一)河图无言,象数藏道
        (二)天地之数,归为中五
        二、“洛书参伍”的五行逆克观
        (一)克化成功,错数逆运
        (二)河洛合一,参伍错综
    第二节 河洛之学的气本论
        一、“河图中一”的先天一气论
        (一)河图中一,先天一气
        (二)一气本象,不落动静
        二、“四象五行”的体用观
        (一)四象中土,五行一气
        (二)神行四象,生物不测
    第三节 先后天易学的气化阴阳观
        一、先天阴阳之迭转逆生观
        (一)图卦合一,阴阳同理
        (二)太极一气,阴阳流转
        (三)先天阴阳,未生逆推
        二、先后天阴阳之神化观
第四章 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性命论
    第一节 心性本体论
        一、真灵之性和太极之中
        (一)无极之气,真灵之性
        (二)太极之中,黄庭之神
        二、天地之心和良知良能
        (一)天地之心,阴阳合仁
        (二)乾坤简易,良知良能
    第二节 生命整体论
        一、混元乾健之生命整体观
        二、河图五行之生命整体观
    第三节 性命修炼观
        一、“穷理尽性至命”的工夫进路
        二、“取坎填离,进阳退阴”的修炼之术
第五章 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理论特色?意义和不足
    第一节 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理论特质
        一、“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的思想主旨
        二、“以图卦理数易,释先天真一气”的方法论特色
    第二节 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不足
        一、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对道教气本论和气化论的发展
        (二)对道教性命论的发展
        (三)对儒道会通的促进
        二、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的不足
结语
参考书目
    古代文献
    学术专着
    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
致谢

(3)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情况
        (一) 专着方面
        (二) 论文方面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本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 可能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刘一明的生平及主要着作
        一、刘一明的生平
        二、刘一明的主要着作
    第二节 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来源
        一、张伯端对刘一明的影响
        二、王重阳对刘一明的影响
        三、李道纯对刘一明的影响
        四、龙门派及其“北宗七子”的影响
第二章 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三教揭示同一“道”
        一、“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的本体论
        二、“先天真一之气”化生万物的宇宙化生论
    第二节 在“性命”思想中对儒释的吸收
        一、“性命”与“理气”:对宋明理学的融合
        二、“先天性命”与“后天性命”:对张载思想的借鉴
        三、“性命之学”:贯通三教之理
第三章 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修行实践
    第一节 融合儒释的修道原则
        一、先穷之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
        二、性命双修,先命后性
    第二节 融合儒释,成就丹道
        一、“炼己筑基”:对儒释克制自己欲念方法的吸收
        二、“外药了命”: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吸收
        三、“内药了性”:对佛教“明心见性”的吸收
第四章 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第一节 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贡献
    第二节 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刘一明易学生命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着作类
        (二) 论文类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刘氏生平及着作
    一、生平
        (一) 出生地及生卒年月
        (二) 入道机缘
        (三) 出家修道
    二、着作
第二章 刘氏易学生命哲学之本原论
    一、"先天真一之气"
    二、"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
    三、"阳气至健结而为命,阴气至顺凝而为性"
    四、"一心而运仁义礼智"
第三章 刘氏易学生命哲学之本质论
    一、"元牝之基,性命成中"
    二、"真阴真阳,性命之根"
    三、"只知幻化之身心,而不知真正之身心"
第四章 刘氏易学生命哲学之价值论
    一、"阴阳会、五行全,仍是浑然天理"
    二、"谨守元关一点正气"
    三、"日习日善,立登圣基"
第五章 刘氏易学生命哲学之炼养论
    一、"乾坤坎离,覆冒阴阳"
    二、"用功火候,随时变通"
    三、"外药所以了命,内药所以了性"
    四、"上德者无为,下德者有为"
        (一) "有为之道,即有欲观窍之功"
        (二) "无为之道,即无欲观妙之功"
第六章 刘氏易学生命哲学之伦理观
    一、"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二、"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跄"
    三、"道德为贵,仁义并行"
    四、"惩忿窒欲,恒久不已"
第七章 刘氏易学生命哲学之理想境界
    一、"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
    二、"修其原本,天心常存"
    三、"随缘度日,坐卧歌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清代刘一明丹道思想特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刘一明生平及《道书十二种》
    第一节 刘一明生平
    第二节 《道书十二种》概要及分类
        一、道书十二种中的专着
        二、道书十二种中的注述
    第三节 刘一明丹道思想溯源
        一、全真道北宗思想
        二、金丹派南宗思想
        三、龙门派思想
第三章 刘一明丹道思想理论内涵
    第一节 刘一明丹道思想中的本体论和宇宙论
        一、“先天真一气”
        二、“阴阳相生”理法
        三、“道心”与“人心”
        小结
    第二节 刘一明“三教融合”思想
        一、“三教融合”思想的背景
        二、刘一明“三教融合”思想的特点
        小结
    第三节 刘一明“性、命”思想
        一、“立命”与“尽性”
        二、“伏气”与“穷理”
        三、“怀玄”与“抱真”
        小结
第四章 刘一明丹道思想特色以及历史影响
    第一节 刘一明“世间法修出世”思想
        一、《神室八法》的思想
        二、《通关文》思想分析
        小结
    第二节 刘一明“虚空阴阳丹法”修炼特点
        一、自身阴阳丹法与同类阴阳丹法特点
        二、虚空阴阳丹法要点分析
    第三节 刘一明丹道思想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研究意义
    二、研究相关动态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刘一明生平及其三教合一思想形成背景
    第一节 生平及主要着作
    第二节 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思潮
    第三节 所处地域的特殊影响
第二章 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理论形态
    第一节 对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继承
        一、“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对张伯端道教理论的借鉴
        二、“儒门释户道相通”:对王重阳宗教实践的贯彻
        三、“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对李道纯修道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 三教合一思想的理论构成
        一、“道”乃归一
        二、“性命”贯通
        三、同守“中道”
第三章 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的实践体现
    第一节 “参悟先于修证”的修炼程序
    第二节 “混俗和光”的修炼思想
    第三节 “养民而教民”的道教教育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刘一明的先天真—之气学说与佛教如来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先天真一之气与如来藏
    第一节 先天真一之气的演变
    第二节 真常唯心及如来藏学说
第二章 刘一明对先天真一之气的解释
    第一节 先天真一之气即道
    第二节 先天真一之气与禅宗术语
    第三节 先天真一之气的隐覆义
    第四节 先天真一之气的含摄义
    第五节 先天真一之气的不二义
第三章 道心与人心
    第一节 道心与先天真一之气
    第二节 天心与道心
    第三节 道心与人心之关系
    第四节 道心的作用
    第五节 人心的作用
第四章 元神与识神
    第一节 两个种子
    第二节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
第五章 法身与幻身
    第一节 两种法身
    第二节 性是法身上事,命是幻身上事
    第三节 幻身不能成道
小结
参考文献

(8)刘一明老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 刘一明解《老》的时代背景
    一、明清时期道教的衰落
    二、明清时期道教的民间化与世俗化
    三、龙门中兴及龙门派在全国的传播
    四、清代老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刘一明解《老》的特点
    一、在《道德经会义》基础上另撰《道德经要义》
    二、三教汇通
    三、站在道教的立场上解《老》
第三章 刘一明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宇宙生成论:将"先天真一之气"作为道生万物的中介
    二、完善的人性论构架
    三、顺以成人、逆以成仙、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内丹理论
结语——刘一明老学思想的贡献与不足
参考文献
    古籍类
    专着类
    论文类
致谢

(9)《修真辨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
一、《修真辨难》的整体介绍
    (一) 作者的生平经历和着作
    (二) 作者的时代背景
    (三) 《修真辨难》的版本
二、《修真辨难》中的修真思想
    (一) 修真的含义
    (二) 修真的条件
    (三) 修真的方法
三、《修真辨难》中的筑基思想
    (一) 何为炼己筑基
    (二) 炼己和筑基的关系
    (三) 炼己筑基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修真辨难》中的阴阳思想
    (一) 阴阳思想
    (二) 刘一明的阴阳思想
五、《修真辨难》中的性命思想
    (一) 性命的含义
    (二) 刘一明的性命双修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西游原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西游原旨》总体介绍
    第一节 《西游原旨》的作者
    第二节 《西游原旨》的版本及着书年代
    第三节 《西游原旨》的文本形态
    第四节 《西游原旨》的评点思想
第二章 《西游原旨》评点的“一体两翼”
    第一节 以金丹之道为“体”
    第二节 以性命双修之道和三教一家之理为“两翼”
第三章 《西游原旨》评点的辅助系统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西游原旨》中的反映
    第二节 以易证道
结语
附录: 《西游原旨》点评文字篇首主旨摘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刘一明的修心养性思想及其现代思考——以《神室八法》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道教史相关专题研究综述[J]. 汪桂平,马杰,高翔,罗巧芸. 清史论丛, 2021(01)
  • [2]刘一明道教易学思想研究[D]. 肖驰. 南京大学, 2020(04)
  • [3]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探析[D]. 李艺芊. 宁夏大学, 2019(02)
  • [4]刘一明易学生命哲学思想研究[D]. 王楠. 山东大学, 2017(09)
  • [5]清代刘一明丹道思想特色分析[D]. 宋宇.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2)
  • [6]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研究[D]. 计拓.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1)
  • [7]刘一明的先天真—之气学说与佛教如来藏[D]. 赵宇翔. 兰州大学, 2012(09)
  • [8]刘一明老学思想研究[D]. 贾海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8)
  • [9]《修真辨难》研究[D]. 陈伟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1(10)
  • [10]《西游原旨》研究[D]. 王欢.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刘一鸣修身修身思想及其现代思想——以《神府八法》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