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徐州国贸广场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徐州国贸广场的应用

一、高性能砼技术在徐州国贸广场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元之[1](2017)在《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商业步入体验式消费时代,原有的商业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故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型购物中心建设的热潮。但是我国大型购物中心面积存量大、增速快、单位面积能耗超高,同时相关人员缺乏节能意识,这些特点共同导致了我国大型购物中心运行和使用中巨大的能耗问题。由设计方法不当而引起的能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由建筑师协同的商业策划缺乏合理性导致建筑总体布局存在“先天性”问题并难以通过设计手段弥补;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缺乏与相关节能理论的联系;建筑细部设计过于武断并常常忽视建筑能耗问题。为了解决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的能耗问题并完善大型购物中心节能设计理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对寒冷地区近年来新建的23个大型购物中心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出其主要建筑特征和影响建筑能耗的关键因素。随后在深入探究各项因素与建筑能耗作用机理的基础之上,提炼出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的节能设计要点。针对各个设计要点,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辅助下,以定性定量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从建筑学视角提出了一系列降低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能耗的被动式设计策略。最后构建了从总体布局到空间设计再到细部设计的全过程被动式节能策略体系。本研究的创新点有以下三点:建立了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典型案例库;构建了“总体布局-空间设计-细部设计”的被动式节能设计逻辑;提出了基于量化分析的大型购物中心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李霞[2](2013)在《武汉当代城市空间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发展是一个有机生长的整体,它受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空间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政治体制变革的双重影响,城市急剧向外扩张,通过中心城区的蔓延扩展和郊区城镇的行政区划整合,武汉市建成区面积由1979年初的168.4平方公里急剧扩张到2009年的超过260平方公里,急剧拓展造成了城市空间的无序和混乱,对城乡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威胁。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建立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人文基础上的空间优化成为城市集约、健康、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1861-2009年武汉市空间发展形态的演变的回顾分析,探析其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未来驱动武汉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的探析,对其未来“黄金三十年”(2009-2039年)的空间发展做出规划。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对武汉市空间拓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研究。通过对武汉市发展背景的分析以及国内外城市空间拓展研究成果的借鉴,结合武汉城市空间拓展的综述结论,探求武汉城市空间研究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为下文分析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简要介绍武汉市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并对武汉市历史时期(1979年改革开放以前)的空间拓展进行简单概括。主要研究1979-1989年、1989-1999年、1999-2009年三个阶段武汉城市空间拓展历程和特征。论文首先对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历程进行了回顾,因为“只有把城市形态放在不断发展中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加以考察,才能有深入的理解”(周霞,2005)。然后分析了本阶段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结构、面、线和点等要素,最后,对本阶段武汉市城市空间拓展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八、九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探析武汉市“黄金三十年”城市空间拓展优化的策略。论文首先分析了武汉市空间拓展的影响因素,并通过SPSS等分析软件对这些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评估,得出影响武汉市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因子。并结合未来发展中推动武汉市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预测了武汉市未来的城市空间拓展的导向、目标。最后提出了武汉在2009-2019、2019-2029、2029-2039年三个阶段城市空间优化布局及保障措施。系统地阐释了本次空间优化的思路和对策。结论部分对武汉市空间拓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概括了武汉市空间拓展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阐述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对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陈风华[3](2001)在《高性能砼技术在徐州国贸广场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主要介绍了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C35、C40中低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徐州国贸中心工程中的应用。对高强—高耐久和中低强—高耐久混凝土技术途径进行了实践 ,采用420kg/m342.5P.O水泥生产出了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了330-350kg/m3P.O水泥生产出了C35C40中低强高性能混凝土

二、高性能砼技术在徐州国贸广场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性能砼技术在徐州国贸广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解析
        1.2.1 寒冷地区
        1.2.2 大型购物中心
        1.2.3 被动式设计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2章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特点与节能潜力
    2.1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快速发展及其原因
        2.1.1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建设情况
        2.1.2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原因
    2.2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特点
        2.2.1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区位特征
        2.2.2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用能特征
        2.2.3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设计的发展趋势
        2.2.4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室内热舒适设计的要求
    2.3 我国大型购物中心设计的节能潜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案例研究
    3.1 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与购物中心设计
        3.1.1 温度特征与购物中心设计
        3.1.2 湿度特征与购物中心设计
        3.1.3 风环境特征与购物中心设计
    3.2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典型案例解析
        3.2.1 天津恒隆广场
        3.2.2 北京侨福芳草地
        3.2.3 北京通州万达广场
        3.2.4 大连恒隆广场
    3.3 寒冷地区其他大型购物中心调研
    3.4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被动式节能策略的应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设计中的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4.1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总体布局中的能耗影响因素
        4.1.1 业态规划特征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4.1.2 流线设计特征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4.2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空间设计中的能耗影响因素
        4.2.1 平面形式特征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4.2.2 空间尺度特征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4.2.3 共享空间特征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4.2.4 入口空间特征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4.3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细部设计中的能耗影响因素
        4.3.1 屋面细部设计特征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4.3.2 立面细部设计特征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的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5.1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总体布局中的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5.1.1 协同前期策划合理配置业态
        5.1.2 流线设计中的节能策略
    5.2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空间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策略
        5.2.1 平面形态的节能设计策略
        5.2.2 建筑“内区”优化设计策略
        5.2.3 功能布局中的“热缓冲”设计策略
        5.2.4 共享空间的被动式设计策略
        5.2.5 入口空间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5.3 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细部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策略
        5.3.1 屋面细部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5.3.2 立面细部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结语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武汉当代城市空间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世界
        1.1.2 城市化的世界
        1.1.3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1.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变化
        1.1.5 中国大城市的核心力量
        1.2 研究对象、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理论意义
        1.2.4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空间拓展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和辨析
        2.1.1 城市空间
        2.1.2 城市空间结构
        2.2 城市空间拓展相关理论研究
        2.2.1 城市人文
        2.2.2 空间协调理论
        2.2.3 聚集经济理论
        2.2.4 地租理论
        2.2.5 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2.2.6 新城市主义理论
        2.3 研究综述
        2.3.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3.2 武汉城市空间相关研究综述
        2.4 小结
第二部分 当代武汉城市空间拓展历程
    第3章 武汉城市空间拓展的历史背景
        3.1 自然地理
        3.1.1 九省通衢的交通区位
        3.1.2 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3.1.3 地形多样化
        3.2 历史沿革
        3.3 社会人文
        3.4 城市历史空间演变过程
        3.4.1 古代武汉城市空间发展历史
        3.4.2 近代武汉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3.4.3 近代武汉城市空间演变分析
        3.4.4 1949年-1978年武汉空间发展历史
        3.5 小结
    第4章 1979-1989年武汉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4.1 历史背景
        4.2 历次城市规划情况
        4.2.1 1982年《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4.2.2 1988年《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4.3 城市空间拓展的要素分析
        4.3.1 结构要素
        4.3.2 面要素
        4.3.3 线要素
        4.3.4 点要素
        4.4 城市空间拓展的特征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1989-1999年武汉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5.1 历史背景
        5.2 城市空间拓展的历程分析
        5.2.1 “八五”时期
        5.2.2 “九五”时期
        5.3 1996版《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5.3.1 总体规划背景
        5.3.2 指导思想
        5.3.3 基本思路
        5.3.4 主要内容
        5.3.5 空间布局
        5.3.6 实际空间演化情况
        5.4 城市空间拓展的要素分析
        5.4.1 结构要素
        5.4.2 面要素
        5.4.3 线要素
        5.4.4 点要素
        5.5 城市空间拓展的特征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1999-2009年武汉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6.1 历史背景
        6.2 城市空间拓展的历程
        6.3 2006年版《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6.3.1 总体规划背景
        6.3.2 城市性质
        6.3.3 城市规模
        6.3.4 新城规划
        6.3.5 都市发展区规划
        6.3.6 住宅建设
        6.3.7 工业区布局
        6.3.8 综合交通规划
        6.3.9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6.4 城市空间拓展的要素分析
        6.4.1 结构要素
        6.4.2 面要素
        6.4.3 线要素
        6.4.4 点要素
        6.5 城市空间拓展的特征分析
        6.6 小结
第三部分 当代武汉城市空间拓展优化策略
    第7章 武汉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评估
        7.1 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7.1.1 经济因素
        7.1.2 技术因素
        7.1.3 政治政策因素
        7.1.4 社会文化因素
        7.1.5 外部约束因素
        7.2 武汉市城市空间拓展影响因子评估
        7.2.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7.2.2 指标选取
        7.2.3 数据分析
        7.3 小结
    第8章 当代武汉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动力机制
        8.1 武汉市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动力机制
        8.1.1 外在动力机制
        8.1.2 内在动力机制
        8.2 武汉市城市空间拓展趋势预测
        8.2.1 空间拓展模式
        8.2.2 空间扩展方向
        8.3 小结
    第9章 2009-2039年武汉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9.1 城市发展目标和规模
        9.1.1 城市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9.1.2 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9.2 城市用地布局优化的导向和目标侧重
        9.2.1 规划布局的导向
        9.2.2 优化目标的侧重
        9.3 2009-2019年空间拓展要素优化
        9.3.1 结构要素
        9.3.2 面要素
        9.3.3 线要素
        9.3.4 点要素
        9.4 2019-2029年空间拓展要素分析
        9.4.1 结构要素
        9.4.2 面要素
        9.4.3 线要素
        9.4.4 点要素
        9.5 2029-2039年空间拓展要素分析
        9.5.1 结构要素
        9.5.2 面要素
        9.5.3 线要素
        9.5.4 点要素
        9.6 空间布局优化保障机制
        9.6.1 国际化城市的经验借鉴
        9.6.2 武汉空间布局优化保障措施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博期间的相关科研成果
后记

四、高性能砼技术在徐州国贸广场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冷地区大型购物中心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D]. 吕元之. 天津大学, 2017(06)
  • [2]武汉当代城市空间拓展研究[D]. 李霞. 武汉大学, 2013(06)
  • [3]高性能砼技术在徐州国贸广场中的应用[J]. 陈风华. 江苏建筑, 2001(04)

标签:;  ;  ;  ;  ;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徐州国贸广场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