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ctiveForm开发B/S结构的应用系统

使用ActiveForm开发B/S结构的应用系统

一、用ActiveForm开发B/S结构的应用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廷舵[1](2019)在《“红木艺术”网站开发》文中提出由于互联网大潮对传统行业的冲击越来越严重,让互联网反过来在传统行业上起作用,是传统行业应对互联网浪潮的最核心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存在的大多数红木类网站要么模式落后、模板相似、服务体系不全面,要么专业性太强、时效性局限,要么商业化严重、媒体化严重,缺乏了 Web2.0时代该有的功能服务体系以及设计模式。在对国内外红木类网站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对一些红木制品消费者和生产者做需求调查与统计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拟定“红木艺术”网站的功能和服务框架。网站提供的服务包含:木制家具的历史简介、木雕工艺流程的文字简介、用户作品展示平台、视频教学和展示系统、用户分享信息的论坛系统、用户作品买卖的交易系统,还包括对应各个服务模块信息的检索等功能。本网站使用LNMP(Linux+Nginx+Mysql+PHP)架构,选择Yii框架(PHP框架)和它内置的MVC设计典范,采用了 phpMyAdmin数据库可视化管理工具和Postman接口模拟工具,在以上环境下开发的一个综合性的专业网站。

查修齐,吴荣泉,高元钧[2](2014)在《C/S到B/S模式转换的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致使更多的企业着手将C/S模式向B/S模式迁移。针对传统软件复用技术,对现有C/S模式的遗留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一种由C/S模式到B/S模式转换的方法。采用虚拟应用技术和.NET框架下的UIA技术,使用XML文件作为信息交换的载体,实现浏览器对C/S软件的远程操作,利用现有资源完成B/S结构的开发,并且无需修改源C/S软件的代码,体现模式的平台无关性,具有界面统一性、高度可扩展性以及易维护性等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Windows XP的计算器中得到成功应用。

郝欣盛[3](2008)在《基于企业公文工作流管理系统的C/S到B/S模式转换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从现行大多单位企业的企业公文工作流管理系统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了国内外本课题涉及软件应用的现状及意义,介绍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等。然后从模式转换的关键技术入手,介绍了面向对象软件工程、ActiveX有关的基本概念、ActiveX控件的创建、ActiveX控件的调用以及COM组件、COM对象、COM接口。介绍了InreaWeb的技术特点、工作原理、及开发框架体系结构、探讨并利用基于ActiveForm控件的软件复用技术、通过InreaWeb提供的Web框架和ActiveForm控件实现软件复用,在此基础上,对C/S模式向B/S模式转换方法进行探讨。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将C/S模式的企业公文工作流管理系统《工商管理系统4.0》部分转换为B/S模式,并在实际工作得到部分应用。由于调试软件为单位现行软件,并且版权归北京天大公司,所以本文只做理论研究。

任海鹏[4](2008)在《基于ActiveForm与IntraWeb技术的C/S到B/S模式转换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B/S模式的应用系统能够弥补C/S模式系统下的缺陷,在企业应用系统由C/S模式向B/S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使现有的软件资源得到复用,从而快速、高效地开发出B/S模式的应用系统,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上述需求,研究了软件复用技术,对C/S向B/S模式的迁移,提出了一种基于ActiveForm与IntraWeb技术的系统迁移方法。对现有C/S模式的遗留系统进行分析,在原有C/S结构源代码的基础上快捷高效地开发出B/S结构,实现系统由C/S模式向B/S模式的迁移,并研究了迁移中的关键技术。将所提出的转换方法应用在开发项目《企业公文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实现了系统由C/S模式向B/S模式的迁移,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谢俊莹,王艳艳,潘建波[5](2007)在《B/S结构的大坝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比较目前大坝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的几种结构,指出B/S结构的大坝安全监控系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并研究了如何使用Delphi的ActiveX技术实现B/S结构的大坝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可为工程应用参考.

李涛[6](2007)在《基于多层结构的信息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nternet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和体系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使得对多层体系结构平台以及基于各种平台的开发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成为了信息系统建设中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将“信息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置于网络环境模式下,以多层分布式系统开发实践为背景,论述了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分层的思想与实现方法,以及多种开发技术在分布式系统建设中的运用。本文首先着重讨论了目前三种主流多层分布计算技术平台的结构与特点。详细比较了C/S开发模式、B/S开发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依据对项目功能的分析以及系统的操作特性、数据响应速度、系统安全性要求等,提出了C/S和B/S模式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之后,详细介绍了Delphi开发平台中的MIDAS的技术要点,以及在多层结构开发中所涉及到的组建技术。并对Delphi下多层体系结构的数据库接口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按照软件工程的步骤,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数据库及其访问设计方面,对整个系统的开发以及网络环境的构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以Delphi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2000为后台数据库,对功能模块中的C/S和B/S结构的一些重要的技术实现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叙述。研究表明,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软件开发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符合MIS系统要求,不必拘泥于一种方法。对各种开发模式的综合应用将使系统呈现出更强的适应性,目前采用C/S结合B/S的开发模式是比较合适的。

尹振江[7](2007)在《基于WebGIS的防汛信息共享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WebGIS软件发展很快,它是最近GIS研究的热点也是GIS发展的方向。研究、分析、探讨WebGIS互操作模型,对于提高我国各行业、特别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促进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更多用户提供使用GIS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和实用意义。 早期的GIS平台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采用的数据库系统也不尽相同,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和信息管理的发展,需要把不同平台的GIS集成起来,实现数据共享。特别是基于Internet之上的WebGIS的发展,对异构WebGIS实现互操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将新的网络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领域,解决空间数据的互操作问题,从而进行防汛信息查询子系统的开发,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首先介绍了WebGIS的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无法进行异构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和跨平台的数据访问是目前WebGIS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为空间数据互操作提供了数据建模的工具和数据交换的手段,进而提出WebService为异构GIS的跨平台数据访问提供了新的应用模式和解决方案。 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并分析了防汛信息共享:(1)采用GML对空间信息进行编码,并实现基于GML的数据库存储;(2)建立了简单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和功能;(3)基于SVG实现了客户端地图浏览。

王成勇,刘全坤,胡龙飞,胡成亮[8](2006)在《基于Web的汽车装配BOM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讨论了装配BOM的数据结构及其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技术;采用矢量动画技术生成装配图,嵌入脚本程序,使脚本程序在其宿主程序即客户端的ActiveX程序中运行,驱动数据库的检索和BOM结点的遍历;讨论装配图、结构树和数据库三者互驱动的方法,给出用ActiveForm技术实现具有事务密集特征的多层分布式应用,使浏览者可以虚拟地拆开整部汽车,多侧面浏览零部件,了解汽车结构,定购所需配件。

宋颖[9](2006)在《基于Web Services的防汛系统集成研究》文中提出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各级防汛部门已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并且在洪水预警、防洪调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当前防汛工作需要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来看,还存在着防汛信息缺乏有效共享、无法实现跨平台的应用集成、应用软件可复用性低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实现精确预报、优化调度和科学决策的目标,需要防汛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Internet上跨平台,语言独立,松散耦合的交互和集成,从而有效提高洪水预警预报的时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洪各业务环节之间信息交换的时间。 Web Services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Web Services技术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现有的各种异构系统的基础上构筑一个通用的与平台无关、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应用依靠这个技术层来实施彼此的连接和集成。构建采用面向服务的防汛领域应用,能够实现防汛应用的集成和信息共享。 本文以黄河防汛系统为研究背景,探讨了防汛系统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Web Services技术的最新发展。论证了使用Web Services技术将防汛系统封装成独立web服务的可行性和优势。同时根据防汛系统特性和要求,以现有防汛系统为原型,使用Web服务应用框架,给出系统集成的架构,并对系统集成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基于防汛UDDI注册中心,以洪水预报系统为示例,采用Web Services技术将其封装发布为一个实际的Web服务,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陈爱平[10](2006)在《基于分布式多层结构的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全面实施机动车检测/维修制度已成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发展趋势。机动车排放检测作为机动车检测/维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机动车污染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对增强机动车排放检测能力,提高机动车环保检测管理水平,促进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系统软件体系架构的角度入手,主要研究了分布式多层结构在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机动车I/M制度和机动车排放检测技术发展概况,对分布式多层架构技术进行了综述,然后应用UML方法分析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的业务流程,最后重点研究了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的分布式多层结构设计和实现。 基于分布式多层结构的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将数据库、业务逻辑与客户端分离,将各级服务封装成组件,使系统具有结构清晰、配置灵活、易扩展、便于升级和维护、重用性好、健壮性强等优点,能满足复杂多变的业务功能需求和大处理量、并发能力的性能要求,为机动车环保检测管理系统的实际开发应用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

二、用ActiveForm开发B/S结构的应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ActiveForm开发B/S结构的应用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红木艺术”网站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红木和“红木艺术”的概念
    1.2 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木行业的背景
        1.2.2 红木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3 网站开发的背景
        1.2.4 红木类网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在红木产业方面的意义
        1.3.2 “红木艺术”网站开发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系统开发基础
    2.1 互联网技术发展研究
    2.2 LNMP环境部署
        2.2.1 LINUX操作系统
        2.2.2 NGINX服务器和重要参数
        2.2.3 PHP
        2.2.4 Mysql数据库
    2.3 Yii2.0框架
        2.3.1 Yii2.0框架研究
        2.3.2 MVC的研究和改进
    2.4 本章小结
3 网站系统分析和设计
    3.1 系统分析
        3.1.1 需求分析
        3.1.2 用户分析
        3.1.3 业务逻辑建模
    3.2 系统设计
        3.2.1 总体设计
        3.2.2 详细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实现及关键技术
    4.1 主要功能实现及实例
        4.1.1 系统布局实现
        4.1.2 视频系统实现
        4.1.3 论坛系统实现
        4.1.4 交易系统实现
    4.2 关键技术
        4.2.1 发送邮件
        4.2.2 前后端数据交互技术
        4.2.3 中文分词算法和改进
        4.2.4 基于PHP的Mysql的可视化快捷管理技术
        4.2.5 RESTful API的设计
        4.2.6 接口功能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运行环境测试
    5.1 硬件测试
    5.2 软件测试
    5.3 服务器并发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2)C/S到B/S模式转换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C/S向B/S转换的框架及实现
    2.1 自动化转换框架
    2.2 界面模型抽取
    2.3 基于ZK框架的Web开发
    2.4 界面监控执行
3 对比与实验结果分析
    3.1 转换方式对比
    3.2 实验结果分析
4 结束语

(3)基于企业公文工作流管理系统的C/S到B/S模式转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第二章 模式转换的关键技术
    §2.1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2.2 COM概述
    §2.3 ACTIVE X控件概述
    §2.4 INTRAWEB技术概述
    §2.5 C/S模式向B/S模式转换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 C/S模式向B/S模式转换的研究
    §3.1 C/S模式与B/S模式
    §3.2 软件复用技术
    §3.3 B/S模式应用结构分析
    §3.4 基于ACTIVEFORM的软件复用技术
    §3.5 C/S到B/S模式转换方法探讨
第四章 企业公文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C/S模式遗留系统的分析
    §4.2 迁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4)基于ActiveForm与IntraWeb技术的C/S到B/S模式转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2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模式转换的关键技术
    2.1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2.2 COM 概述
        2.2.1 COM 组件
        2.2.2 COM 对象
        2.2.3 COM 接口
    2.3 ACTIVE X 技术概述
        2.3.1 Active X 控件
        2.3.2 创建Active X 控件
        2.3.3 调用Active X 控件
    2.4 INTRAWEB 技术概述
        2.4.1 IntraWeb 技术特点
        2.4.2 IntraWeb 工作原理
        2.4.3 IntraWeb 开发模式
    2.5 C/S 模式向B/S 模式转换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C/S 模式向B/S 模式转换方法探讨
    3.1 C/S 模式与B/S 模式
    3.2 软件复用技术
    3.3 B/S 模式应用结构分析
    3.4 基于ACTIVEFORM 的软件复用技术
    3.5 C/S 到B/S 模式转换方法探讨
        3.5.1 ActiveForm 技术
        3.5.2 IntraWeb 开发框架体系结构分析
        3.5.3 迁移方法探讨
第四章 企业公文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C/S 模式遗留系统的分析
        4.1.1 系统概述
        4.1.2 将遗留系统功能进行软件重构
    4.2 迁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2.1 软件重构
        4.2.2 业务逻辑封装
        4.2.3 系统整合
        4.2.4 ActiveForm 与lntraWeb 间的通信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多层结构的信息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1.3 课题内容和目标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2.1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2.1.1 二层 C/S 结构
        2.1.2 多层 C/S 结构
    2.2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2.3 C/S 模式与 B/S 模式的比较
        2.3.1 B/S 模式的优势
        2.3.2 C/S 模式的优势
    2.4 C/S 模式与 B/S 模式相结合方案
    2.5 体系结构的选择与实现
    2.6 小结
第三章 计算机多层结构实现技术
    3.1 MIDAS 技术
        3.1.1 多层结构的应用服务器端技术
        3.1.2 多层结构的客户端技术
        3.1.3 安全稳固技术
    3.2 数据库接口技术
        3.2.1 常用数据库访问技术
        3.2.2 多层应用程序的 Delphi 数据库访问结构
        3.2.3 Delphi 中基于 ADO 的 SQL Server 访问
    3.3 小结
第四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需求分析
        4.1.1 项目简介
        4.1.2 系统的综合要求
        4.1.3 系统的数据要求
        4.1.4 运营管理系统组成
        4.1.5 系统流程图
    4.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1 系统主要功能
        4.2.2 系统划分
        4.2.3 系统业务及数据处理流程
        4.2.4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4.3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4.3.1 采用 B/S 结构和 C/S 结构的混合模式
        4.3.2 数据库采用 SQL Server 2000
        4.3.3 多层结构的系统开发选择 Delphi 7.0
    4.4 分系统设计
        4.4.1 分系统的功能要求
        4.4.2 分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4.4.3 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4.5 编码设计
    4.6 小结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5.1 开发工具的选择
    5.2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
    5.3 数据库需求分析
    5.4 数据库 E-R 图
    5.5 数据库逻辑与物理结构设计
    5.6 数据资料入库和 DTS 工具的使用
    5.7 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1 基于 C/S 的信息管理分系统设计
        6.1.1 定义数据库别名
        6.1.2 主控模块设计
        6.1.3 各类信息 Web 访问人次统计模块设计
    6.2 基于多层结构的“雇员信息查询”设计
        6.2.1 应用服务器的创建
        6.2.2 客户端的创建
    6.3 基于“信息发布”的 Web 服务器应用程序设计
        6.3.1 建立 Web 模块
        6.3.2 选择 Web 服务器应用程序类型
        6.3.3 生成 Web 模块并放入相关组件和设置属性
        6.3.4 使用动作项和事件
        6.3.5 编译和浏览服务器的应用程序主页
    6.4 系统总体效果
    6.5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主要工作回顾
    7.2 不足之处
    7.3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基于WebGIS的防汛信息共享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服务及标准
        1.2.2 体系结构
        1.2.3 空间数据组织管理
        1.2.4 平台软件
    1.3 面临主要问题
        1.3.1 无法实现异构空间数据的共享
        1.3.2 无法实现跨系统的功能互操作
    1.4 WebGIS未来发展趋势
        1.4.1 网络环境下开放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1.4.2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
        1.4.3 基于分布式计算的WebGIS
        1.4.4 一体化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
        1.4.5 网络虚拟地理环境
        1.4.6 移动通信技术扩展GIS应用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
第2章 WebGIS和WebService技术体系
    2.1 WebGIS体系结构和主要构造技术
        2.1.1 体系结构概述
        2.1.2 几种开发技术评价
    2.2 Web Service技术体系
        2.2.1 Web Service概述
        2.2.2 Web Service协议结构
        2.2.3 Web Service的体系结构
        2.2.4 Web Service的工作流程
        2.2.5 Web Service核心技术
    2.3 Web Service在WebGIS中的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XML/GML的空间数据组织
    3.1 HTML组织空间数据的缺陷
    3.2 GML的分析与研究
        3.2.1 XML与GML
        3.2.2 GML的设计目标
        3.2.3 GML简单特征模型
        3.2.4 采用GML组织空间数据
    3.3 GML描述空间数据的优势
    3.4 基于GML的共享与互操作策略
        3.4.1 GML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原理
        3.4.2 基于GML的WebGIS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方法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WebGIS的防汛信息共享
    4.1 基于Web Service的WebGIS互操作模型原型
    4.2 实现WebGIS互操作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式
        4.2.1 地理要素及服务在Web Service中的表达
        4.2.2 服务的描述、发布和注册
    4.3 用Web Service技术构建地图服务平台
        4.3.1 模型
        4.3.2 工作机制
        4.3.3 该模型下的数据库组织
        4.3.4 基于GML的数据库存储结构
    4.4 小结
第5章 应用实例
    5.1 系统功能划分
        5.1.1 功能图
        5.1.2 部分功能模块描述
    5.2 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的实现
    5.3 地图显示
    5.4 系统运行界面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Web Services的防汛系统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黄河防汛系统研究进展
        1.1.1 信息采集与传输
        1.1.2 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建设
        1.1.3 基础数据库
        1.1.4 应用系统
    1.2 黄河防汛系统存在的问题
    1.3 黄河防汛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1.4 集成技术研究现状
        1.4.1 CORBA
        1.4.2 COM/DCOM
        1.4.3 EJB
        1.4.4 Web Services技术
    1.5 Web Services集成的优势
    1.6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
        1.6.1 研究内容
        1.6.2 论文组织
第二章 Web Services技术研究与分析
    2.1 Web Services的相关定义
    2.2 Web Services基本原理
        2.2.1 体系结构
        2.2.2 协议栈
        2.2.3 工作流程
    2.3 Web Services 技术
        2.3.1 XML 与Web Services
        2.3.2 Web Services的调用
        2.3.3 Web Services的接口描述
        2.3.4 Web Services的注册与发现
    2.4 Web Services 的开发工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防汛应用集成方案设计
    3.1 需求描述
    3.2 设计思想
    3.3 防汛应用方案
    3.4 方案分析
        3.4.1 客户层
        3.4.2 Web Services层
        3.4.3 业务层
        3.4.4 数据层
    3.5 关键技术问题
        3.5.1 Web服务互操作问题分析
        3.5.2 开发Web Service业务组件
        3.5.3 部署和发布Web Service
        3.4.4 调用Internet中的Web Service
    3.6 防汛应用服务划分
    3.7 小结
第四章 防汛应用集成方案实现
    4.1 系统集成的实施方案
    4.2 防汛UDDI注册中心设计
        4.2.1 服务分类目录设计和数据结构
        4.2.2 应用程序接口的设计(UDDI API)
    4.3 集成系统的开发
        4.3.1 开发平台和工具
        4.3.2 Web服务的实现
        4.3.3 Web服务的发布
        4.3.4 Web服务客户端的实现
    4.4 分析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分布式多层结构的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法规和检测规范
        二、机动车定期检测/维护(I/M)制度
        三、建立机动车排放检测网络的必要性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机动车排放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二、国内机动车排放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三、机动车检测站测控网络化发展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分布式多层应用体系结构
    第一节 分布式系统概述
    第二节 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
    第三节 分布式多层应用体系结构
    第四节 分布式多层应用系统的组件标准
    第五节 本文采用的分布式多层结构实现技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的分析
    第一节 系统目标、特点与设计原则
        一、系统目标
        二、系统特点
        三、系统设计原则
    第二节 系统结构与功能概述
        一、系统总体结构
        二、系统功能概述
    第三节 系统的UML分析模型
        一、系统涉及的参与者
        二、系统用例描述
        三、系统的类视图
    第四节 数据库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的分布式多层结构设计
    第一节 分层结构设计的意义
    第二节 采用分布式多层结构设计的优点
    第三节 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
        一、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二、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
    第四节 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的分布式组件设计
        一、检测站检测管理子系统的组件服务
        二、监控中心管理子系统的组件服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的分布式多层结构实现
    第一节 MIDAS技术
        一、MIDAS系统结构
        二、MIDAS的工作流程
        三、MIDAS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第二节 分布式多层结构的实现
        一、数据库服务器的实现
        二、应用服务器的实现
        三、客户端程序的实现
    第三节 系统自动容错和服务器负载平衡的实现
        一、自动容错能力的实现
        二、负载平衡能力的实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四、用ActiveForm开发B/S结构的应用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木艺术”网站开发[D]. 张廷舵.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C/S到B/S模式转换的技术研究[J]. 查修齐,吴荣泉,高元钧. 计算机工程, 2014(01)
  • [3]基于企业公文工作流管理系统的C/S到B/S模式转换的研究[D]. 郝欣盛. 吉林大学, 2008(07)
  • [4]基于ActiveForm与IntraWeb技术的C/S到B/S模式转换的研究[D]. 任海鹏. 长春理工大学, 2008(03)
  • [5]B/S结构的大坝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谢俊莹,王艳艳,潘建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05)
  • [6]基于多层结构的信息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
  • [7]基于WebGIS的防汛信息共享的应用研究[D]. 尹振江. 河海大学, 2007(06)
  • [8]基于Web的汽车装配BOM设计与应用[J]. 王成勇,刘全坤,胡龙飞,胡成亮. 计算机时代, 2006(07)
  • [9]基于Web Services的防汛系统集成研究[D]. 宋颖. 河海大学, 2006(03)
  • [10]基于分布式多层结构的机动车排放检测管理系统的研究[D]. 陈爱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10)

标签:;  ;  ;  ;  ;  

使用ActiveForm开发B/S结构的应用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