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压茶油的精制研究

再压茶油的精制研究

一、复榨茶油精炼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攀[1](2019)在《广西柳州引种‘华’字系列油茶品种初步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随着国家对油茶产业的发展重视,将大幅提高茶油在现有食用油供给中的比例。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油茶产业的重视,全国油茶面积也正在继续逐步增大。‘华’字系列油茶品种是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选育的‘华硕’‘华金’‘华鑫’大果油茶优良品种,其在盛产期可产油900kg/hm2以上。这些品种目前已经在湖南、江西、湖北、贵州、四川等省区大量栽培应用。广西是我国油茶主要栽培区,是仅次于湖南、江西的第三大油茶主产区。‘华’字系列品种仅在广西北部的三江县有引种成功的试验,但在广西中南部还没有引种栽培的报道。本项目以广西主栽品种‘岑软3号’作为对照开展了‘华硕’‘华金’和‘华鑫’等3个品种在广西柳州的引种试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华硕’‘华金’和‘华鑫’等3个品种与岑软3号之间的生长量均不存在显着差异。说明在相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立地环境下,4个油茶栽培品种的生长量的差异均不显着。即3个‘华’字系列大果油茶品种对于试验地的气候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与当地优良品种‘岑软3号’较为一致。2.对4年生‘华’系列油茶试验林进行了初产期油茶产量测定,鲜果亩产量、鲜果出籽率、果油率等经济性状指标上,大果油茶品种‘华硕’表现出更为优越。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证明,4个品种的座果率、地径、果实鲜重、鲜果出籽率、果油率的变异系数均少于20%,说明4个油茶品种的生长量及相关的经济性状表现均较为稳定。各经济性状的平均值及最大值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已证明,‘华硕’的综合表现更具优势,在3个引种品种中是生长最优、产量最高、产量最为稳定,较为适合在广西中南部推广的大果油茶优良品种。3.对3个引种油茶的油脂进行了脂肪酸等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华硕’‘华金’和‘华鑫’油茶品种所含的油酸、亚油酸以及硬脂酸等含量与其在湖南种植的表现数据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3个品种油脂的化学成分并未因为环境变化而变化,更适宜推广应用。

王姝畅,吴亚妮[2](2018)在《山茶油在化妆品应用中的功效研究》文中提出山茶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的油茶种子榨取得到的脂肪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山茶油中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合理的理化性质,使其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山茶油中还含有独特的茶多酚、山茶甙和山茶皂甙。山茶油中的这些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具有很好的抗氧化、防辐射、锁水保湿、抑菌、抗炎、滋养头发的功效。综述了山茶油的理化性质、护肤功效、提取精炼工艺,并展望了山茶油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开发应用前景,以期开拓我国山茶油资源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

孙淑秀[3](2016)在《功能型自乳化液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和人类环保观念的不断增强,开发无毒环保的化学产品成为当今化学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满足造纸行业对绿色环保造纸助剂的需求,进行了几种无毒环保型造纸助剂的研究。本研究采用白油、大豆油、茶油及ASA(烯基琥珀酸酐)等油类物质通过乳化制备出可溶于水的自乳化液,并对白油、植物油及ASA自乳化液的制备条件及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自乳化液的粒径、接触角、稳定性和粘度的表征,探讨了自乳化液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各种油类物质乳化的最佳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得出烃油、植物油乳化剂的HLB值与接触角呈线性关系的方程式。将白油自乳化液作为纸张的烘缸剥离剂应用结果表明:当剥离剂的添加量为1‰时,白油烘干剥离剂的效果高于商品剥离剂的效果;采用直接乳化法可制得的大豆油乳液,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YSA151制成的大豆油乳液的剥离效果比商品大豆油乳液的剥离效果好;考察了ASA自乳化液的浆内施胶及表面施胶效果,通过实验结果得出,该施胶剂可以使抗水性能提高,Cobb值由115.3 g/m2降低到30.4g/m2;本研究还考察了ASA自乳化液与其他疏水物质复配的防潮效果及增效剂的防潮效果,制备出能够很好增强纸张憎水性能的新型施胶剂。将茶油自乳化液应用于卸妆油的研究表明:茶油卸妆油可以有效卸除彩妆等污渍,丰富了植物油自乳化液的应用途径。

罗存回[4](2012)在《茶油中残留苯并芘的去除及精炼工艺改进研究》文中指出茶油中含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有益人体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是优质的食用植物油。茶油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活性间接致癌物质——苯并芘。虽然国家标准《油茶籽油》(GB11765-2003)和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2005)中规定残留苯并芘最高限量为10μg/kg,若市售成品茶油中的苯并芘含量接近这个最高值,长期食用同样会积累而危害健康。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成品茶油中苯并芘的残留量,本文根据茶油与苯并芘的密度差异,采用离心与冷冻方式实现固、液分离,研究了降低茶油中苯并芘含量的方法,并对食品级茶油精炼加工流程进行了离心、冷冻去除苯并芘的工艺改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制备了两种物质用于吸附分离茶油中苯并芘,分离物质A:(微鼻2号,占80%,食品级)+(无水醋酸钠,占20%,食品级);分离物质B:(生物陶,占80%)+(无水醋酸钠,占20%,食品级)。2.分别加入分离物质A和分离物质B到茶油样品中,经充分搅拌混合吸附后,再加入蒸馏水搅拌、离心分层并放入设置温度为-1℃、-2℃,-3℃,-4℃,-5。C的冷冻箱内,当水分层充分凝结后,进行固、液两相分离,在室温下分别测定上层茶油和下层吸附剂中苯并芘的含量。结果显示,分离物质A分别能够去除茶油样品中86.7%、87.5%、88.4%、89%、89.4%的苯并芘;分离物质B分别能够分离去除茶油样品中87.5%、88.1%、89.1%、90.3%、90.9%的苯并芘。两组去除率比较:B组>A组。固、液两相分离法去除茶油中的残留苯并芘的效果明显。3.对比两种分离物质经5个冷冻温度所分离的苯并芘量,综合考虑食品安全性和温度、时间三方面因素,确定将分离物质A、温度-4℃、冷冻时间28min作为改进精炼工艺的技术参数。4.在传统精炼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改进工艺,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传统工艺和两种改进工艺精炼同一批号茶油毛油并测定苯并芘含量。对比苯并芘含量结果得知:毛油的苯并芘含量18.55μg/kg,;传统工艺的成品油苯并芘含量8.17μg/kg,传统工艺对苯并芘的去除率55.96%;1号改进工艺的成品油中苯并芘含量为1.76μg/kg,对苯并芘去除率90.51%;2号改进工艺的成品油中苯并芘含量为1.63μg/kg,对苯并芘的去除率91.21%。改进工艺对茶油中苯并芘的去除效果明显。茶油精炼工艺改进取得成功。5.比照国家标准《油茶籽油》(GB11765-2003)的各项特征质量指标,对改进工艺后的精炼茶油进行了品质检验,各项质量特征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工艺改进对精炼的成品茶油品质无影响。

刘丽萍[5](2011)在《酶法合成茶油异丙酯的研究》文中提出茶油中富含油酸,含量达到74%89%。油酸不仅能提高血液抗氧化能力,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有润肤的作用,被称作“美容酸”。虽然茶油是一种较好的美容基础油脂,但比较油腻,难成为高档的化妆品用油脂。长链脂肪酸异丙酯分散系数大,铺展性好,比甘油三酯更易被皮肤吸收,它能在皮肤上形成薄层液膜,有护肤作用且对皮肤油而不腻。所以既富含油酸又能很好的被皮肤吸收的茶油异丙酯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酶法合成茶油异丙酯,以茶油和异丙醇为底物,对催化过程进行了工艺优化。通过比较有机溶剂体系和无溶剂体系,发现无溶剂体系更适合酶法催化醇解反应生产茶油异丙酯。对三种商品化的固定脂肪酶Novozym 435、Lipozyme RM IM和Lipozyme TL IM进行筛选,发现在无溶剂体系中Novozym 435是催化茶油醇解反应合成茶油异丙酯最适合的酶。在批次反应中,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如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酶加量对生成茶油异丙酯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为催化剂,底物摩尔比为5:1(异丙醇/茶油),反应温度为55°C,酶加量为240U/g。在这个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24h后,茶油异丙酯的含量达到89.83%。(2)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酶法合成的产物茶油异丙酯进行分离,得到最优的分离条件为:蒸馏温度110°C,物料流速1.5mL/min,真空度5Pa。在此条件下,通过进行二级分子蒸馏,获得茶油异丙酯的纯度可达到96.95%。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茶油异丙酯的脂肪酸组成与茶油没有显着性差异,茶油异丙酯中仍然富含油酸,其含量为79.07%。(3)对茶油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分析,茶油异丙酯的碘值为76g/100 g,比重为0.847,黏度为6.75mpa.s,折光率为1.449,符合化妆品油脂基料的要求。并且,茶油异丙酯的黏度比茶油低6倍左右。这表明茶油异丙酯在化妆品行业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张丽云,周永红,胡立红[6](2011)在《响应面法优化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复榨茶油水解工艺》文中研究表明以茶油饼粕中提取的复榨茶油为基本原料,在Co-Zn系双金属催化剂(Co3[Zn(CN)6]2)作用下对复榨茶油进行水解,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水油摩尔比对水解率的影响。通过Design-Expert 8.0.5b软件中的响应面(RSM)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反应温度191℃,反应时间9 h,水油摩尔比36∶1,催化剂用量为复榨茶油质量的5.47%,在此优化条件下水解产物酸值可达到146.2 mg/g。

刘文剑[7](2011)在《宜春市年产15000吨茶油生产线工厂设计》文中提出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全国油茶总面积约5500万亩,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全国年茶油产量约15-20万吨,占木本食用油产量的80%。油茶是世界上稀缺资源,茶油的品质与价值与橄榄油相近。研究表明:茶油能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脂的升高,帮助“三高”患者改善健康。茶油耐贮藏,不易酸败,不受致癌的黄曲霉素B1的污染。同时油茶还是食品、制药、化工以及化妆品工业的重要优质原料。目前油茶籽制毛油的方法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热榨法高温蒸炒、高温高压压榨技术,设备多,工艺操作复杂,毛油色泽深,油中的天然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被破坏;浸出法制油多采用平转浸出、常温蒸发法,使6#溶剂油消耗过多,生产存在安全隐患,释放的溶剂气体对环境也不友好;较高的温度分离毛油,破坏了油中的天然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精炼成本升高。茶油精炼大多以间歇式精炼方式为主,导热油炉加热对茶油的的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破坏严重。且导热油炉采用的矿物油,对人体有较大的致癌作用。在脱臭工艺中高温时间长,真空度高,产生较高的反式脂肪酸,影响茶油的品质。总之,目前油茶籽加工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工序繁多、操作麻烦;生产成本高,对环境污染大。浸出工艺落后,生产出来的毛油质量差,精炼成本高。对有益物质破坏严重,产生较高的反式脂肪酸,影响产品整体品质,因此,急需高新技术注入,使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本文拟设想在重要油茶产区宜春市新建一个年产15000吨精制茶油加工厂在加工厂工艺路线的选择上,对目前茶油的加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采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路线进行新建项目的建设。主要为低温冷榨技术,入榨温度在50℃以下,机榨饼残油率低,毛油质量好,可直接达到GB11765-2003-级压榨油标准;箱链式浸出、负压蒸发技术,浸出效果好,饼粕残油率低,毛油质量好,溶剂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符合欧盟技术标准的物理精炼技术,软塔脱臭工艺,自动化程度高,批间差异小,安全性高,85%以上的维生素E能保存在油脂中,产生反式脂肪酸小于1%,符合欧盟质量标准,能耗低,精炼成本低;将这些技术做为新建茶油加工厂建设的主要技术路线。对项目建设涉及到的选址、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水电气平衡、车间总平面布置、建筑要求、环境要求等进行的阐述。建立一个规模化、现代化、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加工企业,以期为茶油加工行业提供技术示范,提高茶油加工行业的整体水平,为茶油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邵瑞[8](2011)在《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效益分析及模式选择》文中认为茶油是世界四大优质木本植物食用油之一,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天然、安全、保健的高品位、高营养价值的优质特色木本食用油,被国际市场誉为“东方橄榄油”。广西是我国油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发展油茶产业对广西油茶产业链条调整、促进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减轻我国对外高端食用油的依赖程度,解决国家的粮油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定性研究,对产业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结合2009年油茶产业种植及加工数据,对广西油茶产业种植及加工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划区,探索广西油茶产业布局模式,得到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广西是传统的油茶种植区域,油茶种植与茶油加工业在该区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与发展潜力,但区域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油茶良种较少、科技含量不高,管理粗放、林分严重老化;茶油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综合利用率不高等,成为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二,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收集的油茶工程造林平均技术经济指标及毛茶油价格测算结果表明:在投资收益率10%前提下每亩油茶林的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均优于主要用材林树种桉树,种植油茶林能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年产500吨规模的茶籽油深加工项目为例进行茶油深加工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内部收益率为51.55%,远大于基准收益率(12%),财务净现值(i=12%)为787.24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4年。同时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很可观。第三,对油茶原料经营模式的选择不该拘泥以某一固定模式,而应该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实现多种模式的合理配置,优化生产原料供应渠道。以柳州、百色、桂林、贺州、钦州为代表的资源型区域,采用订单式经营模式;以梧州、防城港、崇左、河池、来宾为代表的资源市场型区域宜选择林地租赁式及订单式经营模式;以南宁、北海、贵港、玉林为代表的市场型区域可以选择购买油茶籽的油茶经营模式。

李丽,吴雪辉,寇巧花[9](2010)在《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文中认为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保健功能。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高级食用油、化妆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介绍了茶油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加工工艺,并对茶油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茶油产业的发展。

李丽,吴雪辉[10](2009)在《我国茶油加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资源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保健功能。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高级食用油、化妆品、医药、化工等方面的加工产品的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介绍我国茶油的发展现状以及加工技术,以促进茶油的开发应用。

二、复榨茶油精炼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榨茶油精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柳州引种‘华’字系列油茶品种初步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油茶特性与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历程
        1.3.2 我国油茶产业研究主要方向
    1.4 广西油茶品种现状分析
    1.5 ‘华’字系列品种的特性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试验地抚育管理
        2.3.3 试验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华’字系列品种在引种地的生长状况
    3.2 ‘华’字系列品种引种地的结实状况
    3.3 ‘华’字系列品种种子油脂在引种地的品质状况
4 结论与讨论
    4.1 绪论
        4.1.1 ‘华’字系列品种引种试验的生长结实状况良好
        4.1.2 ‘华硕’品种更具优越性
    4.2 讨论
        4.2.1 ‘华’字系列品种的引种试验需继续进行
        4.2.2 ‘华’字系列油茶品种在广西广泛推广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致谢

(2)山茶油在化妆品应用中的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茶油的理化特性
2 茶油在化妆品中的功效研究
    2.1 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2.2 防晒、防辐射
    2.3 锁水保湿
    2.4 抑菌
    2.5 抗炎
    2.5 护发功效
3 山茶油的加工工艺
    3.1 山茶油的制取工艺
    3.2 山茶油精炼工艺
4 展望

(3)功能型自乳化液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0.1 化学溶剂及其污染
        0.1.1 有机溶剂及其应用
        0.1.2 有机溶剂的毒性
        0.1.3 绿色化学及造纸化学品
        0.1.4 自乳化液的意义及制备
    0.2 造纸行业现状
    0.3 造纸助剂
        0.3.1 烘缸剥离剂
        0.3.2 纸张疏水剂
        0.3.3 表面施胶剂
    0.4 茶油卸妆油
        0.4.1 卸妆油及其性质
        0.4.2 茶油
    0.5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及特色之处
        0.5.1 研究意义
        0.5.2 研究内容
        0.5.3 研究特色
第一章 白油自乳化液的制备及烘缸剥离效果
    1.1 实验部分
        1.1.1 原料与仪器
        1.1.2 自乳化液的制备
        1.1.3 HLB值的计算
        1.1.4 接触角的测定
        1.1.5 烘缸剥离剂的性能测定
    1.2 结果与讨论
        1.2.1 乳化剂的选择
        1.2.2 烃油的接触角与乳化剂的HLB值的关系
        1.2.3 白油烘缸剥离剂的性质
        1.2.4 白油乳液的烘缸剥离效果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植物油自乳化液的制备及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2 自乳化液的制备
        2.1.3 HLB值的计算
        2.1.4 大豆油烘缸剥离剂的制备
        2.1.5 烘缸剥离剂的性能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表面活性剂对大豆油的乳化
        2.2.2 乳化剂HLB与接触角的关系
        2.2.3 大豆油烘缸剥离剂的组成与作用效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SA自乳化液的制备及抗水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与仪器
        3.1.2 实验内容
    3.2 结果与讨论
        3.2.1 ASA自乳化液的性能
        3.2.2 ASA自乳化液的浆内施胶及施胶度
        3.2.3 ASA自乳化液的表面施胶效果
        3.2.4 纸张防潮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茶油自乳化液的功能开发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原料
        4.1.2 茶油卸妆油的制备
        4.1.3 卸妆油的粘度测定
        4.1.4 卸妆油的粒径测定
        4.1.5 卸妆油的浊度测定
        4.1.6 卸妆油的性能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卸妆油的制备与性质
        4.2.2 卸妆油的稳定性
        4.2.3 卸妆油的卸妆效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茶油中残留苯并芘的去除及精炼工艺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茶油的特性与用途
        1.1 茶油的概念
        1.2 茶油的主要成分
        1.3 茶油的物理化学特征
        1.4 茶油的主要作用
    2 茶油的初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与应用
        2.1 茶油的热榨工艺
        2.2 茶油的冷榨工艺
        2.3 茶油的浸提工艺
        2.4 茶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
        2.5 茶油的酶解工艺
    3 茶油的精炼工艺研究进展与应用
        3.1 食品级茶油的精炼工艺研究与应用
        3.2 注射用茶油的精炼工艺研究与应用
    4 苯并芘的特性及其对健康危害研究进展
        4.1 苯并芘的概念
        4.2 苯并芘的物理化学特性
        4.3 苯并芘的生物毒性研究
        4.3.1 急慢性毒性
        4.3.2 致癌性
        4.3.3 致畸性与致突变性
        4.4 代谢与降解研究
        4.5 残留与蓄积研究
        4.6 茶油中残留的苯并芘对人体的危害
    5 茶油中的苯并芘残留现状与原因分析
        5.1 茶油中的苯并芘残留现状与原因分析
        5.2 苯并芘的检验检测方法
        5.3 我国检测食品中苯并芘含量的标准
        5.4 降低食品中苯并芘残留量的方法与措施
    6 主要研究目的
    7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液两相分离法去除茶油中残留苯并芘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工作程序
        2.3.2 操作要点
        2.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分离物质制备
        3.1.1 分离物质的筛选原则
        3.1.2 分离物质的特性
        3.2 应用效果观察
        3.2.1 分离物质冷冻效果
        3.2.2 样品离心效果
        3.2.3 样品冷冻效果
        3.3 数据与对比分析
        3.3.1 温度对分离物质冷冻时间的影响
        3.3.2 温度对固液两相体积的影响
        3.3.3 温度对去除苯并芘含量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固液两相分离法去除茶油中苯并芘的精炼工艺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改进工艺的工作程序
        2.2.2 精炼工艺流程改进的原则
        2.2.3 食品级茶油精炼工艺流程改进
        2.2.4 茶油中的苯并芘含量测定
        2.2.5 茶油品质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苯并芘含量对比分析
        3.2 成品茶油的品质
        3.3 工艺改进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罗存回同志基本情况
附件1

(5)酶法合成茶油异丙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茶油概况
        1.1.1 茶油的精炼
        1.1.2 茶油的生理功能
    1.2 脂肪酸异丙酯的性质及合成
        1.2.1 脂肪酸异丙酯的性质
        1.2.2 脂肪酸异丙酯的合成
    1.3 脂肪酶的研究与应用
        1.3.1 脂肪酶的研究概况
        1.3.2 脂肪酶结构及催化机制
        1.3.3 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
        1.3.4 脂肪酶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1.4 分子蒸馏
        1.4.1 分子蒸馏的原理
        1.4.2 分子蒸馏基本过程
        1.4.3 分子蒸馏的特点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酶法醇解合成茶油异丙酯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酶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单因素实验
        2.2.2 HPLC 分析反应混合物的组成
        2.2.3 响应面实验设计
        2.2.4 脂肪酶操作稳定性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溶剂和无溶剂对茶油异丙酯含量的影响
        2.3.2 不同脂肪酶对茶油异丙酯含量的影响
        2.3.3 不同底物比对茶油异丙酯含量的影响
        2.3.4 不同温度对茶油异丙酯含量的影响
        2.3.5 酶加量对茶油异丙酯含量的影响
        2.3.6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2.3.7 脂肪酶操作稳定性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茶油异丙酯的分离纯化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分子蒸馏装置及操作
        3.2.2 去除残留异丙醇实验
        3.2.3 分子蒸馏单因素实验
        3.2.4 分离后的样品成分分析
        3.2.5 茶油异丙酯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3.3.2 二级分子蒸馏纯化茶油异丙酯
        3.3.3 茶油异丙酯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茶油异丙酯的理化性质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茶油异丙酯的理化指标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茶油异丙酯的理化性质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宜春市年产15000吨茶油生产线工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概述
    1.2 现状
    1.3 存在问题
第2章 工艺路线
    2.1 生产工艺路线
        2.1.1 冷榨工艺
        2.1.2 浸出工艺
        2.1.3 精炼工艺
    2.2 工艺总体路线流程图
第3章 设计总论
    3.1 项目提要
        3.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3.1.2 项目建设情况
        3.1.3 项目建设方案
        3.1.4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3.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2 设计依据
    3.3 厂址选择
        3.3.1 自然条件
        3.3.2 周边资源、区位环境
        3.3.3 建设地点和厂址选择
第4章 工艺部分
    4.1 产品方案
        4.1.1 市场分析
        4.1.1.1 茶油市场供求现状
        4.1.1.2 市场前景分析
        4.1.1.3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4.1.2 产品方案和销售策略
        4.1.3 市场风险分析
    4.2 原材料要求
    4.3 工艺流程
        4.3.1 冷榨工艺流程
        4.3.1.1 工艺流程
        4.3.1.2 技术要点
        4.3.1.3 技术优点
        4.3.2 浸出工艺流程
        4.3.2.1 工艺流程
        4.3.2.2 技术要点
        4.3.2.3 技术优点
        4.3.3 精炼工艺流程
        4.3.3.1 工艺流程
        4.3.3.2 技术要点
        4.3.3.3 技术优点
        4.3.4 小结
    4.4 物料平衡
        4.4.1 全厂物料平衡
    4.5 设备选型和计算
        4.5.1 压榨设备选型和计算
        4.5.2 浸出设备选型和计算
        4.5.3 精炼设备选型和计算
        4.5.4 锅炉车间设备选型
        4.5.5 包装车间设备选型
    4.6 水、电、汽平衡
        4.6.1 供水工程
        4.6.2 供电工程
        4.6.3 供汽工程
    4.7 劳动力平衡
    4.8 车间平面布置
    4.9 财务分析
        4.9.1 主要材料价格
        4.9.2 销售收入
        4.9.3 销售税金及附加
        4.9.4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4.9.5 财务效益分析
        4.9.5.1 盈亏能力分析
        4.9.5.2 清偿能力分析
        4.9.6 不确定性分析
        4.9.6.1 盈亏平衡点分析
        4.9.6.2 敏感性分析
        4.9.7 财务评价结论
    4.10 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第5章 公用系统
    5.1 给排水系统
        5.1.1 给水
        5.1.2 循环给水
        5.1.3 消防给水
        5.1.4 排水
    5.2 供电系统
    5.3 供汽系统
    5.4 辅助生产设施
第6章 建筑部分
    6.1 总平面设计及要求
    6.2 建筑结构要求
    6.3 建筑材料及要求
第7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7.1 设计依据及环境评估
        7.1.1 设计依据
        7.1.2 环境评价
    7.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7.3 主要治理措施及预期效果
    7.4 环境管理及监测
第8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8.1 组织机构和职能划分
    8.2 经营管理模式
    8.3 经营管理措施
    8.4 技术培训
    8.5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软塔脱臭装置
附录B 箱链式浸出器
附录C 小包装车间设备布置
附录D 工厂总平面图
附录E 精炼车间剖面图
附录F 精炼车间平面布置图
附录G 精炼车间工艺流程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效益分析及模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
    1.6 技术路线
    1.7 研究框架
2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2.1 油茶产业现状分析
        2.1.1 种植现状
        2.1.2 供给现状
        2.1.3 需求现状
        2.1.4 前景分析
    2.2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2.1 油茶资源现状
        2.2.2 良种繁育和良种基地建设
        2.2.3 产业深加工
        2.2.4 发展规划及布局
    2.3 发展油茶产业的SWOT分析
        2.3.1 优势(Strength)
        2.3.2 劣势(Weakness)
        2.3.3 机会(Opportunities)
        2.3.4 威胁(Threatens)
3 油茶种植及加工经济效益分析
    3.1 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
        3.1.1 基础数据说明
        3.1.2 造林投资估算
        3.1.3 油茶工程造林现金流量表
        3.1.4 财务效益分析
        3.1.5 敏感性分析
        3.1.6 盈亏平衡点分析
    3.2 茶油深加工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3.2.1 现金流量分析
        3.2.2 敏感性分析
    3.3 油茶产业发展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
        3.3.1 油茶产业的社会效益
        3.3.2 油茶产业的生态效益
4 广西油茶产业经营模式对比与选择
    4.1 油茶产业经营模式对比分析
        4.1.1 油茶经营模式
        4.1.2 油茶原料林基地经营模式优劣比较
    4.2 广西油茶产业区域分级
    4.3 油茶经营模式选择思路
    4.4 广西各地油茶经营模式选择
5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建议
6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复榨茶油精炼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柳州引种‘华’字系列油茶品种初步试验研究[D]. 梁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2]山茶油在化妆品应用中的功效研究[J]. 王姝畅,吴亚妮.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8(01)
  • [3]功能型自乳化液的制备及应用[D]. 孙淑秀.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4]茶油中残留苯并芘的去除及精炼工艺改进研究[D]. 罗存回.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5)
  • [5]酶法合成茶油异丙酯的研究[D]. 刘丽萍.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6]响应面法优化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复榨茶油水解工艺[J]. 张丽云,周永红,胡立红. 日用化学工业, 2011(05)
  • [7]宜春市年产15000吨茶油生产线工厂设计[D]. 刘文剑. 南昌大学, 2011(04)
  • [8]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效益分析及模式选择[D]. 邵瑞.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9]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李丽,吴雪辉,寇巧花. 中国油脂, 2010(03)
  • [10]我国茶油加工研究进展[A]. 李丽,吴雪辉. “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 2009

标签:;  ;  ;  

再压茶油的精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