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单句和复数

如何区分单句和复数

一、怎样辨别单句和复句(论文文献综述)

吴芸[1](2021)在《第一语言非汉语的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文中认为汉语标点符号十分丰富,且有着功能多、形体各异、使用方法多样等特点。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要想真正学好、用好汉语标点符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偏误现象。笔者在缅实习的学校是一所位于缅南的补习学校,该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华裔,但受到当地历史、政治和语言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汉语在缅南地区是以第二语言教学开展的。本文主要运用偏误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级水平缅南华裔学生标点符号的偏误展开研究。本文由五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一章对语料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和偏误情况做了数据上的统计分析,按照功能性偏误、书写形式偏误和书写格式偏误分别统计。第二章对功能性偏误按照误代、误加、遗漏和错序的分类,逐一对每一种标点符号功能性偏误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描述、举例、解释和原因分析,接着从书写形式和书写格式两个方面对标点符号书写偏误的表现形式举例、解释和探源。最后分别对学生标点符号功能性和书写性偏误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小结。第三章从教师教学和学习者自身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和学习建议。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总体来说,缅南地区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标点符号的偏误呈现出“功能性偏误(40.61%)>书写形式偏误(38.71%)>书写格式偏误(20.68%)”的特点,功能性偏误呈现出“遗漏(58.51%)>误代(33.84%)>误加(5.44%)>错序(2.21%)”的特点,且逗号是遗漏、误代和误加偏误中偏误率最高的标点符号。从书写性偏误上看,逗号、句号和引号是学生在书写形式上偏误率较高的标点符号,省略号是学生在书写格式上偏误率较高的标点符号。从偏误原因看,最为突出的就是缅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笔者还发现,学生标点符号偏误的往往是多因素的,如同时受到缅语、英语或目的语规则的影响。

王明俊[2](2021)在《留学生汉语语篇中的主语省略分析 ——以英语母语背景者主语省略研究为例》文中认为主语省略作为交际和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复杂语言现象,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难点,但其使用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语篇中的主语省略,作为英语母语背景者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的语法点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以英语背景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语料库语料、教学所搜集的文本语料,对留学生主语省略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究,通过英汉语言对比,深刻剖析其原因,最后在教与学情况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对英语背景学习者主语省略教学的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同时对学者关于主语省略在本体和对外汉语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第二章为英汉主语及主语省略概述,对主语及主语省略进行了界定,同时对英汉主语省略现象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英语母语者留学生主语省略情况考察,主要统计了语料库中和文本语料中留学生主语省略的情况,发现初级和中高级留学生在复句和句群中的主语省略情况不同。初级留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复句层面,中高级留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句群层面。第四章列举了英语母语者主语省略的情况,主要分为主语最优省、该省却不省和不该省却省三种。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针对前文的分析,对英语母语背景学习者的主语省略问题给出一些教学建议。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同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杨洁[3](2021)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发展研究(1949-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学习的中心任务是进行语言学习,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离不开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因此语言知识中的语法知识就在这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反观现实的语文学习,语法知识备受争议,再加上语法知识淡化的呼声依然没有消散,使得语法知识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当下知识观和教材观的不断变化发展,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的方式、内容等也需要做出一定的革新。因此,通过研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间的主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法知识编写情况,梳理编写历程找到问题所在,给出合理的编写建议十分有必要。本研究采用知识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厘清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的十一套人教版语文教材和“文革”时期的一套河北省语文教材中的语法知识编写情况,梳理语法知识编写的发展历程。从微观的角度,可以发现语法知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了恢复;随着教材编写工作的稳步发展,进而对语法知识反复的调整,呈现出语法知识独立成册、增加语法知识复习提纲等特点;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语法知识开始精简,编写零散;随后又重新调整,语法知识再度回归;受到“淡化语法”的影响,语法知识再度精简;如今,语法知识又重新走入师生视野,随文编排。从宏观的角度可以发现,语法知识编写大致经历了从大量系统增加到随文编排、从重新走向繁琐到削弱精简、从最大程度淡化到逐步恢复的过程,呈现出波浪式的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其实也反映出语法知识在编写时关注数量,忽视质量、静态语法知识过多、语法知识编排不合理等问题。采取调查法对呼市某实验中学的八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们对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的看法以及他们发现的问题。结合以上两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语法知识编写建议。首先,应突出语法知识的语言性作用,为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搭建桥梁,增加一定练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法知识。第二,以实用为目的,构建相对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语文教材中的语法知识有很多但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是运用了怎样的知识体系,所以整体上看起来相对零散。如果给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框架,便于他们在言语表达和理解中的知识调动,提高学习效率。第三,语法知识是语言知识中的一个内容,如果孤立处理其学习效果可能略显逊色,应与其他的语言知识一起运用,相互融合,从而使语法知识编写走向综合。第四,增加方法性知识,为学习语法知识提供支持,让语法知识的学习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最后,语法知识的编写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吴林卉[4](2020)在《高中生多重复句使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而作文综合反映学生书写汉字、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文基本功,议论文集中展现学生思想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其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多重复句相较于单句更加复杂,所以学生在使用多重复句时出现的问题也更多。本研究以关联词、分句语义关联和分句语序为切入点,分析收集到的高中生作文语料,统计多重复句问题总数689个。高中生多重复句使用问题包括关联词的选择问题、分句间语义关联问题和分句衔接的语序问题,且三类问题占比平均。关联词的选择问题包括关联词错用、关联词缺失和关联词滥用。分句间语义关联问题包括语义重复、语义不完整和语义关联不紧密。分句衔接的语序问题包括分句语序颠倒、分句间层次不分明和分句间语义不连贯。为从课标教材方面探究学生多重复句问题成因,本研究查找相关文献,并对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标和教材进行整理和分析。为从教师、学生层面探究学生多重复句问题成因,本研究设计访谈提纲和学生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的数据表明,高中生多重复句问题的成因包括课标教材忽略多重复句、教师忽视多重复句教学和学生对多重复句的排斥。本研究针对高中生多重复句使用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策包括详解多重复句分析步骤和创新多重复句教学方法。多重复句分析步骤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借助形式标志,确定分句数量;其次是明确分句意义,理清分句关系;最后是优化分句语序,理清句子层次。多重复句教学方法包括创设情境教学法,讲解关联词;联动阅读与写作,强调分句关联;运用图解教学法,排列分句语序。

张婷[5](2020)在《现代汉语因果范畴研究》文中提出因果关系是一种事物间普遍存在的联系,也是语言中经常要表现的一种语义关系,言语交际中选取了不同的语言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一直以来,各个学科都不乏对因果关系进行的研究。现代汉语中以往对因果关系的研究是将其放在复句下去分析,称为因果复句。复句无疑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结构单位,这些研究为人们认识因果关系提供了诸多有益的解释。不过,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形式入手,将因果关系局限在复句框架中,虽然能解释一些因果关系语义,但显然不全面;对因果关系的语义解释不深入,仅仅考察复句中出现的原因句和结果句,并不能全面认识因果语义范畴。有鉴于此,对因果关系的研究可以做进一步思考。具体思路是:从因果语义范畴出发,因其与逻辑有着极强对应规律,故从逻辑入手,阐释因果关系的本质,找出其范畴特征,因果关系的本质是推理,因果语义在话语层面的实现是基于底层的推理。基于因果关系的推理本质,进一步将现代汉语因果范畴的语义类型分为十类,从而构建因果关系语义范畴;在语义范畴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因果关系的可能语言表现形式进行归纳。从范畴整体入手,而后去描述其可能的形式表现,并讨论其如何实现于具体的话语序列中,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语料来源及选题意义。第二章对因果关系在传统语法、认知语法及逻辑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通过对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发现,以往对因果关系的研究主要将其放在复句下,因此对因果语义的考察不够全面,而切换研究的视角,从语义范畴入手,归纳可能的语言形式,能帮助我们更为系统地理解因果语义。第三章主要分析因果语义范畴本质与特征。因果关系范畴是人类共同的经验范畴。要清楚认识因果关系,需要从范畴的角度对其性质与特征进行阐释。我们所使用的因果关系通常是对其本质与特征的利用。人类思维的逻辑性,往往对其深层语义结构起决定作用。从逻辑角度来看因果关系的本质——是推理,对因果关系理解与表达都是基于推理即: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首先,因果范畴的研究对象是事件间因果关系,这种语义关系是对象间:引起与被引起,导致与产生的联系。具备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间一定是原因事件先于结果事件产生。即事物的先行现象引起后续现象产生。所以,[时间性]是认识其为因果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次,原因与结果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原因是指能够引起某一事件或情况发生的事件;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出现的事件。“原因”作用下带来结果,因果关系呈现出[使然性]。最后,通过对因果关系本质进行分析,发现其为一种推理,因果关系表达是一种基于推理的过程。推理的本质意味着:由原因到结果,是一个推导的过程。据此,我们归纳因出果关系范畴的另一个特征[论证性]。第四章从因果范畴的逻辑基础入手,分析因果范畴的语义类型。从逻辑出发,建立起因果关系范畴,将纷繁的语义统摄一起,呈现整个因果关系范畴的本质——推理。并动态地对因果关系所基于的推理过程进行分析、对比。基于因果关系的逻辑本质——推理,将因果关系范畴建立在其逻辑语义基础之上,分析因果范畴的语义类型。主要分为:基于假言推理的因果关系(其中包含基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因果关系与基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因果关系)、基于类比推理的因果关系、基于归纳推理的因果关系、基于选言推理的因果关系、基于二难推理的因果关系、基于假言联言推理的因果关系、基于联言推理的因果关系、基于直接推理的因果关系、基于三段论推理的因果关系、基于模态推理的因果关系共十类。具体分析了分类原因、语义的特点,因果表达背后的推理过程。动态地运用基于推理的因果语义分类去辨别一些相关的表达问题。第五章从语义范畴特征与语义类型出发,归纳因果语义的语言表现手段现代汉语在选取具体的表达手段进行表征时,总是基于各种逻辑语义类型,并总体现着至少一种因果语义范畴的基本特征如,动词性因果标记多体现[使然性]。基于因果关系的范畴特征与因果关系范畴的推理语义类型。归纳并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因果标记,虚词类标记包括(连词、副词、介词、助词),实词类标记包括(名词、动词),其中动词类因果标记分为(结果类;影响类;起因类;根据类;产生类;手段类;状态改变类)。并从指称“前提”还是“结论”,指称何种推理语义类型的角度对其使用位置、特点分类进行考察,并简要分析各类因果标记所属的基于推理的因果语义类型,如介词类因果标记多指称基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因果关系等。第六章从因果范畴出发,进一步分析因果关系范畴在具体话语序列中的实现问题,考察了因果标记词在话语中的常见位置情况,位于话语序列的开始、中间、末尾,位于话语序列开始的因果标记多起到指称前提的目的,位于话语序列中间位置的标记,起到粘合的作用,多对结论进行指称。因果关系可以借助不同句子类型加以实现,可实现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其中陈述句为主,祈使句最少。无论是指称原因的因果标记还是指称结论的因果标记,都不与陈述句发生冲突。

黄于芳[6](2020)在《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衔接研究》文中指出语文语法知识的获得对初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中等教育范畴,初高中语文课程体系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以语法知识为例,实际教学中,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学习常出现断层,高中教师在紧张的高中阶段还要弥补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严重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初高中语法教学,必须首先做好初高中语法知识的衔接。本文以初高中语文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法知识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初高中语文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法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从词、短语、句子、标点符号四个方面明确初一到高三每一年级每一册的语法知识范围。其次,根据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学习范围,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高中生语法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发现:高中生的语法知识掌握情况总体较差,高中生的语法基础知识不扎实。第三,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存在以下问题: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法知识不完全一致,教科书中部分语法知识衔接性存在不足。同时分析其原因:课标中语法知识权重小,中高考考查的语法知识少且相对固定,编写语法知识时前后关照不够。最后,根据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问题的成因和调查情况,提出衔接建议:初高中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文语法知识应协调一致;语法知识是中学语文能力的基础,课标应提高对语法知识的重视程度;教科书编排语法知识时注意语法知识的系统性;试卷考查语法知识点时,应尽量覆盖中学阶段,不要集中在少量的语法点,避免学习时出现知识遗漏。另外,教师应研读课标和教科书中的语法知识,明确初高中语法知识的范围,才能更好地进行衔接教学。

左雪丽[7](2020)在《紧缩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紧缩句是现代汉语尤其是现代汉语中非常有特色且大量使用的一类句子,它用简单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语义。紧缩句所构成的结构较为复杂,汉语和俄语中对汉语紧缩句的认识存在也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俄语文化背景下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紧缩句时不能够准确分辨,不能全面地掌握其规律特点,易造成使用上的错误。本文在前人对紧缩句的研究基础上,以现代汉语紧缩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教材中的紧缩句,从语义关系、标记特点、结构和句法功能等方面对紧缩句进行再梳理,以此为理论框架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汉语紧缩句在俄语中的表达方式,归纳俄语背景的学习者学习紧缩句的难点。之后,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对俄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紧缩句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又考察了大纲和教材中对紧缩项目语言点的编排情况,据此发现俄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学习紧缩句的难点和紧缩句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紧缩句作为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复句,它所蕴含的复句的语义关系在俄语复句中有相似的表达,但是汉语紧缩句所使用的关联标记在俄语中缺乏类似的表达,这也是学习者习得紧缩句的难点所在。通过偏误分析,笔者也发现学习者的常见偏误主要集中在关联词的使用方面。通过对大纲中紧缩项目的考察发现以往大纲中存在忽视紧缩句作为语法项目进行教学的情况,但近几年新修订的大纲又把紧缩项目作为教学语法的重点,说明目前对紧缩句的教学得到了相应的重视。通过对教材中紧缩项目设置情况的考察发现教材中对紧缩句语法点的选取、释义、复现、练习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材中对紧缩句还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也会导致教师教学时有所忽略。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对紧缩句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教学提供参考。

禹剑[8](2020)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刻辞语言文字综考》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以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刻辞(以下简称“花东甲骨刻辞”)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述的方法,全面系统地整理、分析各类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为今后花东甲骨刻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一章文例研究。整理分析了花东甲骨刻辞行款、段落结构、卜辞之间的相互关系、特殊契刻现象和记事刻辞文例5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关于行款。分析了目前行款分类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是受到卜辞读法、甲骨缀合、语法理解和文意理解4种因素的影响;分析了行款的成因,总结为守兆原则、契刻空间、契刻习惯和刻手失误4个方面;分析了行款研究对旧有刻辞和花东甲骨刻辞的重要意义。关于段落结构。讨论了各段落结构的本质属性、形式、位置和语义指向等问题,认为段落结构名称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卜辞中可以相互转化,需要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和卜辞文意具体分析,这也是各家对段落结构理解存在分歧的根本原因。关于卜辞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字词考释、释文校勘的最新成果以及我们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对贞卜辞、同版成套卜辞和同文卜辞辞例重新进行了整理,形成了本文的“附录一”、“附录二”和“附录三”;根据对贞卜辞和同版成套卜辞的实际情况,认为“先右后左”的辞序规律不明显,但整体呈现出向“先右后左”辞序过渡的趋势;根据同文卜辞的实际情况,认为其省略较少、契刻时没有经过特殊规划,与对贞卜辞、成套卜辞等明显不同;分析了各家排谱的成果,认为目前排谱的原则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是很可能把较长时间的活动压缩在了较短的时间内;重新梳理了各家的缀合成果,形成了本文的“附录四”,并总结了缀合对花东甲骨刻辞研究的实用价值。关于特殊契刻现象,分析了合文、重文、漏刻、补刻、倒书、横书、误刻、衍文和刮削现象,重点讨论了一些合文的认定以及刮削的原因。关于记事刻辞文例,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了记事刻辞辞例,形成了本文的“附录五”;认为记事刻辞中的“三”有可能当释为“气(乞)”,但目前不能确定;对记事刻辞的分类、格式和特点进行了补充论述。第二章文字研究。整理分析了花东甲骨刻辞字形和字词考释2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关于字形,讨论了字形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其中包括字形的收录和编排、字频和字量的统计、字形的分类整理、字形的结构分析等问题,重点辨析了新见字、新见字形和新字形3个概念,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新见字形,形成了本文的“附录六”;讨论了字体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字形的原始性和早晚期字形并存的现象,认为真正反映原始性的例字并不多,而且字形的原始性与时代早晚没有必然联系。早晚期字形并存的现象确实存在,也见于子组卜辞,所谓“晚期字形”其实属于“早期字形”,这种现象可能与类组差异有关,提示我们在利用字形进行分类断代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关于字词考释,简要总结了字词考释的大致情况;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字词考释的成果进行了重新梳理,选取了166条争议较大、对刻辞整体理解有较大影响和可以印证、修订以往看法的字词,以综览的形式,收录具有代表性的考释成果,形成了本文的“附录七”;从“花东甲骨刻辞旧字词的考释”和“花东甲骨刻辞新字词的考释”2个方面,举例分析了30个字词的考释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第三章词汇研究。整理和分析了花东甲骨刻辞词汇的整理与分类、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词与词的关系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关于词汇的整理与分类,简要介绍了相关研究的大致情况,分析了在词语认定和词类划分2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字词考释的研究成果,对词汇进行了重新整理与分类,并对大部分词义和用法作出了简要说明,形成了本文的“附录八”,初步建立了花东甲骨刻辞的词汇系统。关于字与词的对应关系,主要讨论了字与词的数量对应关系、字与词的意义对应关系。认为前者有4种类型,即一字一词、一字多词、一词多字和数字数词,并作了简要统计;把后者分为字与词义的对应关系、字与义项的对应关系、字与新见词以及新见义项的对应关系3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第3种关系。关于词与词的关系,简要介绍了相关研究的大致情况,认为词与词的关系有同义词和反义词2种,有学者划分的类义词意义不大;以“给予”义动词为例,详细讨论了字词考释和辞意理解对同义词研究的影响。第四章语法研究。整理分析了词法研究和句法研究2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关于词法研究,讨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的语法功能,并与旧有刻辞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对比,对个别词类的语法功能进行了补充,对“亦”、“又”和“于”字结构等语法功能进行了辨析。关于句法研究,讨论了句型的系统描述、双宾语句、三宾语句、句法成分的顺序、句法成分的省略等问题。重新对能够带双宾语或三宾语句的相关祭祀动词和非祭祀动词进行了认定和分类,对全部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进行了统计,对相关例句进行了穷尽性的整理和归类;辨析了受事主语句和名词宾语前置句;重新划分了省略句的类型,确定了判断省略情况尤其是省略复句之后句的一些方法。

刘敏[9](2019)在《现代汉语的分析性特点探析——兼谈现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与印欧语系的语言形式相比较,现代汉语是一种分析性的语言,它要表达的意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文章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切入,探究现代汉语的分析性特点,并以此探讨现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常海燕[10](2019)在《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语法部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教育部认定的“十一五”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一向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发行量之大,影响之深广,为其他同类教材所不能及。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自1979年到现在40年的时间里共出版10版,该教材一直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每次修订都吸收了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语法部分相对有较大改动。就语法部分而言,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整个修订过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黄廖本《现代汉语》在编写语法体系时,继承《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优点,吸收结构主义、西方符号理论、功能语法理论和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等新兴语法理论,增订了许多新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丰腴,语法理论更加科学。绪论部分大致介绍各版本情况、选题原因、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等情况,正文部分分别从词类、短语、句子、句群、单句和复句等几个方面对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分析,鉴于某些版本相对差异较小,因而本文主要对试用本、修订本、增订版、增订二版、增订四版和增订六版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其他版本中语法部分出现的与前一版本差异较大的某些内容也另外作必要的阐述。“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本文用比较分析法对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语法部分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各个版本的语法体系,意在对各个版本的差异作系统梳理,厘清该教材语法教学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更好地把握了语法研究的动态与趋势;分析各个版本较之于之前版本的优势,并结合该教材的受众因素评述各个版本的欠妥之处,以期对今后的教材改进尽绵薄之力。

二、怎样辨别单句和复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辨别单句和复句(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一语言非汉语的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
    第五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对标点符号的研究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标点符号的研究
第一章 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标点符号数据分析
    第一节 标点符号使用情况数据分析
    第二节 标点符号偏误情况数据分析
        一、偏误界定的原则和标准
        二、功能性偏误数据分析
        三、书写性偏误数据分析
第二章 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标点符号偏误原因分析
    第一节 标点符号功能性偏误原因分析
        一、误代
        二、误加
        三、遗漏
        四、错序
    第二节 标点符号书写性偏误原因分析
        一、书写形式偏误分析
        二、书写格式偏误分析
    第三节 缅南中级华裔学生标点符号偏误特点及原因小结
        一、功能性偏误特点及原因小结
        二、书写性偏误特点及原因小结
第三章 提高标点符号正确率的建议
    第一节 对汉语教师的建议
        一、标点符号对比教学
        二、相似功能和形态的辨别
        三、趣味练习和“注意”强化
        四、利用偏向输入
        五、重视和规范性的提高
    第二节 对汉语学习者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生作文语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留学生汉语语篇中的主语省略分析 ——以英语母语背景者主语省略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省略研究
        1.2.2 主语省略研究
        1.2.3 主语省略偏误研究
        1.2.4 英语母语背景学习者主语省略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2 英汉主语及主语省略的异同
    2.1 主语概述
        2.1.1 汉语主语概述
        2.1.2 英语主语概述
    2.2 主语省略
        2.2.1 省略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
        2.2.2 主语省略判断标准
        2.2.3 汉语主语省略
        2.2.4 英语主语省略
    2.3 英汉主语省略的异同
        2.3.1 英汉主语省略相同点
        2.3.2 英汉主语省略不同点
3 英语母语者留学生主语省略情况考察
    3.1 调查研究情况概述
        3.1.1 研究范围
        3.1.2 研究目的
    3.2 HSK语料库统计概况
        3.2.1 语料库中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2 语料库中主语省略总体情况
    3.3 调查统计概况
        3.3.1 调查对象
        3.3.2 调查中主语省略总体情况
4 英语母语者主语省略情况类型及原因分析
    4.1 英语母语者主语省略情况类型
        4.1.1 复句中的主语省略
        4.1.2 句群中的主语省略
    4.2 英语母语者主语省略问题原因分析
        4.2.1 主语省略本体的复杂性
        4.2.2 学生的原因
        4.2.3 课堂教学的影响
5 英语母语背景学习者主语省略的教学启示
    5.1 增加主语省略规则的教学
        5.1.1 结合单句初涉主语省略规则
        5.1.2 结合复句归纳主语省略规则
        5.1.3 结合句群切入主语省略规则
    5.2 采用语境教学进行规则点拨
        5.2.1 采用语言语境教学
        5.2.2 采用非语言语境教学
    5.3 不同语体区分教学
        5.3.1 口语教学
        5.3.2 写作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发展研究(1949-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语法知识编写研究
        2.关于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重要性研究
        3.关于语文教材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历史研究法
    (五)语法知识相关概念界定
        1.语法
        2.语法知识
        3.教学语法
        4.中学教学语法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发展历程及趋势
    (一)编写发展历程
        1.初期恢复(1949-1952)语法知识初涉
        2.反复调整(1953-1965)语法知识不断调整
        3.停滞不前(1966-1967)语法知识精简
        4.再度回归(1978-1993)语法知识系统化
        5.面临剪裁(1993-2010)语法知识逐渐淡化
        6.重新再现(2010-2016)语法知识随文编排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趋势
        1.从大量系统增加到打破体系随文编排
        2.从重新走向繁琐化到削弱精简
        3.从最大程度淡化到逐步恢复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法知识编写的认识
        1.访谈调查设计
        2.访谈结果
    (二)编写问题诊断
        1.课程层面
        2.教材层面
        3.语法知识体系层面
三、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建议
    (一)教材编写理论
        1.学习迁移理论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教材编写建议
        1.突出语法知识的语言性作用
        2.构建实用且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
        3.语法知识编写应走向综合
        4.增加方法性知识
        5.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中生多重复句使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议论文
        1.2.2 多重复句
    1.3 文献综述
        1.3.1 语言规范与语文教学研究
        1.3.2 高中生语言文字规范研究
        1.3.3 作文句法与复句问题研究
        1.3.4 议论文与多重复句关系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抽样调查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访谈法
第2章 高中生多重复句使用情况调查
    2.1 高中生作文语料收集调查
        2.1.1 调查目的与方法
        2.1.2 调查内容与实施
        2.1.3 语料处理说明
    2.2 高中生多重复句掌握情况调查
        2.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2.2.2 调查内容与实施
    2.3 高中教师多重复句教学调查
        2.3.1 调查目的与方法
        2.3.2 调查内容与实施
第3章 高中生多重复句使用问题
    3.1 关联词的选择问题
        3.1.1 关联词错用
        3.1.2 关联词缺失
        3.1.3 关联词滥用
    3.2 分句间语义关联问题
        3.2.1 语义重复
        3.2.2 语义不完整
        3.2.3 语义关联不紧密
    3.3 分句衔接的语序问题
        3.3.1 分句语序颠倒
        3.3.2 分句间层次不分明
        3.3.3 分句间语义不连贯
第4章 高中生多重复句问题的成因
    4.1 课标教材对多重复句的忽略
        4.1.1 语文课标对多重复句的忽略
        4.1.2 语文教材对多重复句的忽略
    4.2 教师对多重复句教学的忽视
        4.2.1 教师批改作文时忽略语言表达
        4.2.2 教师认为多重复句教学不必要
        4.2.3 教师认为专题教学的效果不佳
    4.3 学生对多重复句的排斥心理
        4.3.1 学生对多重复句的忽视
        4.3.2 学生对语法教学的抗拒
第5章 高中生多重复句问题的对策
    5.1 详解多重复句分析步骤
        5.1.1 借助形式标志,确定分句数量
        5.1.2 明确分句意义,理清分句关系
        5.1.3 优化分句语序,理清句子层次
    5.2 创新多重复句教学方法
        5.2.1 创设情境教学法,讲解关联词
        5.2.2 联动阅读与写作,强调分句关联
        5.2.3 运用图解教学法,排列分句语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现代汉语因果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方法与语料来源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因果语义研究综述
    2.1 因果复句研究现状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因果复句研究的历史脉络及主要领域
    2.2 因果单句方面相关研究
    2.3 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第三章 因果范畴的性质与特征
    3.1 因果关系范畴的性质
    3.2 因果关系范畴的特征
        3.2.1 时间性
        3.2.2 使然性
        3.2.3 论证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因果关系范畴的语义类型
    4.1 基于假言推理的因果关系
        4.1.1 基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因果关系
        4.1.2 基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因果关系
    4.2 基于类比推理的因果关系
    4.3 基于归纳推理的因果关系
    4.4 基于选言推理的因果关系
        4.4.1 基于相容选言推理的因果关系
        4.4.2 基于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因果关系
    4.5 基于二难推理的因果关系
    4.6 基于假言联言推理的因果关系
    4.7 基于联言推理的因果关系
    4.8 基于直接推理的因果关系
    4.9 基于三段论推理的因果关系
    4.10 基于模态推理的因果关系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汉语因果语义的语言表征形式
    5.1 虚词标记
        5.1.1 连词标记
        5.1.2 副词标记
        5.1.3 介词标记
        5.1.4 助词标记
    5.2 实词标记
        5.2.1 名词标记
        5.2.2 动词标记
    5.3 表因果关系的超词或短语
    5.4 使用位置分类考察
        5.4.1 前置的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5.4.2 后置的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因果关系范畴在话语中的实现
    6.1 因果关系范畴话语层面的考察
        6.1.1 因果标记词在话语中出现的位置
        6.1.2 因果关系范畴在话语中实现形式
    6.2 因果关系范畴的实现句类
        6.2.1 因果关系范畴与陈述句
        6.2.2 因果关系范畴与疑问句
        6.2.3 因果关系范畴和祈使句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6)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分布概述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分布
        一、初中语文课标中的语法知识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法知识
        三、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语法知识
    第二节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分布
        一、高中语文课标中的语法知识
        二、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法知识
        三、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法知识
    第三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分布汇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调查的对象
        二、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总体掌握情况
        一、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总体掌握情况
        二、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总体掌握情况
        三、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问题和成因
    第一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问题
        一、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法知识不完全一致
        二、教科书中部分语法知识衔接性不足
    第二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问题的成因
        一、课标中语法知识权重小
        二、中高考考查的语法知识少且相对固定
        三、编写语法知识时前后关照不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有效衔接的建议
    第一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的建议
        一、初高中课标提高对语法知识的重视程度
        二、初高中教科书增强对语法知识编排的系统性
        三、中高考的语法考点全面覆盖中学语法知识
    第二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的建议
        一、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前的教师准备
        二、初中语法知识衔接教学建议
        三、高中语法知识衔接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普通图书(时间先后排序)
    二、期刊论文(时间先后排序)
    三、学位论文(时间先后排序)
    四、课程标准(时间先后排序)
附录
    附录1 :初一年上册学生语文语法知识掌握情况测评
    附录2 :高一年上册学生对初中三年语文语法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附录3 :高中生对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紧缩句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3.1 紧缩句本体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1.3.2 紧缩句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1.3.3 研究述评
第2章 汉语紧缩句分析
    2.1 紧缩句的语义类型
        2.1.1 联合类紧缩句
        2.1.2 偏正类紧缩句
        2.1.3 有多种语义关系的紧缩句
    2.2 紧缩句的标记类型
        2.2.1 有标紧缩句
        2.2.2 无标紧缩句
        2.2.3 准标紧缩句
    2.3 紧缩句的结构与句法功能
        2.3.1 紧缩句的主语异同情况
        2.3.2 紧缩句的句法功能
    2.4 紧缩句与其他相关句式的区别
第3章 汉语紧缩句在俄语中的相应表达
    3.1 汉语紧缩句的语义关系在俄语中的表达
        3.1.1 并列关系的紧缩句
        3.1.2 主从关系的紧缩句
        3.1.3 兼有多种语义关系的紧缩句
    3.2 汉语紧缩句的标记在俄语中的表达
        3.2.1 疑问代词重复使用的紧缩句
        3.2.2 熟语类紧缩句
    3.3 汉语紧缩句的句法功能特点在俄语中的表达
        3.3.1 紧缩句的主语异同情况
        3.3.2 紧缩句的句法功能特点
    3.4 汉语紧缩句的对俄教学难点
        3.4.1 对紧缩句的判定
        3.4.2 对紧缩句语义关系的判定
        3.4.3 对紧缩句语义的判定
        3.4.4 对紧缩句使用标记的判定
第4章 俄语背景的学习者习得紧缩句的偏误情况考察
    4.1 语料来源
    4.2 产生偏误的类型
        4.2.1 成分残缺或赘余
        4.2.2 误用和混用
        4.2.3 语序不当
    4.3 产生偏误的原因
        4.3.1 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4.3.2 目的语知识泛化
        4.3.3 固定结构格式记忆残缺
        4.3.4 汉语紧缩句式本身的复杂性
第5章 大纲和教材中紧缩句处理情况的考察
    5.1 大纲中对紧缩句处理情况的考察
    5.2 教材中对紧缩句处理情况的考察
        5.2.1 选取及编排情况
        5.2.2 复现情况
        5.2.3 释义情况
        5.2.4 练习设置情况
    5.3 小结
第6章 对紧缩句教学的几点建议
    6.1 对教材中紧缩句编排的建议
        6.1.1 完善教材编排,注重多方面释义
        6.1.2 丰富练习题型,注重复现率
    6.2 对紧缩句教学的建议
        6.2.1 加强学习者对汉语复句类型和各种复句基本结构的认知
        6.2.2 大量做一般复句和紧缩句之间相互转化的练习
        6.2.3 注重语言对比,降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干扰影响
        6.2.4 注重偏误分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6.2.5 加强紧缩句的格式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刻辞语言文字综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凡例
引书简称
前言
第一章 花东甲骨刻辞文例研究
    第一节 花东甲骨卜辞的行款
        一、花东甲骨卜辞行款的分类研究
        二、“定位法”在花东甲骨卜辞行款分布研究中的运用
        三、花东甲骨卜辞行款的特点及其成因
        四、花东甲骨卜辞行款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花东甲骨卜辞的段落结构
        一、花东甲骨卜辞的叙辞
        二、花东甲骨卜辞的占辞
        三、花东甲骨卜辞的用辞
        四、花东甲骨卜辞的验辞
        五、花东甲骨卜辞的孚辞
        六、花东甲骨卜辞段落结构的组合形式
    第三节 花东甲骨卜辞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花东甲骨的对贞卜辞
        二、花东甲骨的成套卜辞
        三、花东甲骨的成批卜辞
        四、花东甲骨的同文卜辞
        五、花东甲骨卜辞的排谱
        六、花东甲骨卜辞的缀合
    第四节 花东甲骨卜辞的特殊契刻现象
        一、花东甲骨卜辞的合文
        二、花东甲骨卜辞的重文
        三、花东甲骨卜辞的漏刻
        四、花东甲骨卜辞的补刻
        五、花东甲骨卜辞的倒书
        六、花东甲骨卜辞的横书
        七、花东甲骨卜辞的误刻
        八、花东甲骨卜辞的衍文
        九、花东甲骨卜辞的刮削
    第五节 花东甲骨记事刻辞的文例
        一、花东甲骨记事刻辞的辞例
        二、花东甲骨记事刻辞的分类
        三、花东甲骨记事刻辞的格式
        四、花东甲骨记事刻辞的契刻特点
第二章 花东甲骨刻辞文字研究
    第一节 花东甲骨刻辞的字形研究
        一、字形系统的初步建立
        二、字形系统的不断完善
        三、花东甲骨刻辞字体的特点
    第二节 花东甲骨刻辞字词考释概况
        一、花东甲骨刻辞字词考释情况简介
        二、对花东甲骨刻辞字词考释成果的整理
    第三节 花东甲骨刻辞字词考释类举
        一、花东甲骨刻辞旧字词的考释
        二、花东甲骨刻辞新字词的考释
第三章 花东甲骨刻辞词汇研究
    第一节 花东甲骨刻辞词汇的整理与分类
        一、花东甲骨刻辞词汇整理与分类情况简介
        二、花东甲骨刻辞词汇整理与分类存在的问题
        三、对花东甲骨刻辞词汇的重新整理与分类
    第二节 花东甲骨刻辞字与词的对应关系
        一、花东甲骨刻辞字与词的数量对应关系
        二、花东甲骨刻辞字与词的意义对应关系
    第三节 花东甲骨刻辞词与词的关系
第四章 花东甲骨刻辞语法研究
    第一节 花东甲骨刻辞的词法研究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代词
        五、数词和量词
        六、副词
        七、介词
        八、连词
    第二节 花东甲骨刻辞的句法研究
        一、花东甲骨刻辞句型的系统研究
        二、花东甲骨刻辞个别句型的研究
结语
附录一 :花东甲骨对贞卜辞辞例
附录二 :花东甲骨同版成套卜辞辞例
附录三 :花东甲骨同文卜辞辞例
附录四 :花东甲骨卜辞缀合一览表
附录五 :花东甲骨记事刻辞辞例
附录六 :花东甲骨刻辞新见字形表
附录七 :花东甲骨刻辞重要字词考释综览
附录八 :花东甲骨刻辞词汇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现代汉语的分析性特点探析——兼谈现代汉语的学习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音方面的分析性特点
    (一)一字多音现象
    (二)语调的变化
    (三)音节的结构分析
二、词汇方面的分析性特点
    (一)语素、词和短语的区别
        1.语素中词根与词缀的区别
        2.语素、词的区别
        3.词和短语的区别
    (二)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
    (三)同义词的辨析
三、语法方面的分析性特点
    (一)词性的辨别
    (二)句型的具体分析
        1.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2.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区别
    (三)句类的实际运用

(10)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语法部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词类部分比较
    2.1 修订本与试用本比较
    2.2 增订版与修订本比较
    2.3 增订二版与增订版比较
    2.4 增订四版与增订二版比较
    2.5 增订六版与增订四版比较
    2.6 小结
第三章 短语部分比较
    3.1 修订本与试用本比较
    3.2 增订版与修订本比较
    3.3 增订二版与增订版比较
    3.4 增订三版与增订二版比较
    3.5 增订六版与增订四版比较
    3.6 小结
第四章 句法分析部分比较
    4.1 传统析句法概述
        4.1.1 中心词分析法
        4.1.2 层次分析法
    4.2 修订本与试用本比较
    4.3 增订版与修订本比较
    4.4 增订三版与增订版比较
    4.5 增订四版与增订三版比较
    4.6 增订六版与增订四版比较
    4.7 小结
第五章 单句和复句部分比较
    5.1 修订本与试用本比较
    5.2 增订版与修订本比较
    5.3 增订二版与增订版比较
    5.4 增订四版与增订二版比较
    5.5 增订六版与增订四版比较
    5.6 小结
第六章 句群部分比较
    6.1 句群研究概述
    6.2 增订版与修订本比较
    6.3 增订三版与增订版比较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各版本词类部分差异一览表
    附录二 :各版本短语部分差异一览表
    附录三 :各版本句法分析部分差异一览表
    附录四 :各版本单句与复句部分差异一览表
    附录五 :各版本句群部分差异一览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成果

四、怎样辨别单句和复句(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一语言非汉语的缅南中级水平华裔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D]. 吴芸.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留学生汉语语篇中的主语省略分析 ——以英语母语背景者主语省略研究为例[D]. 王明俊.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发展研究(1949-2019)[D]. 杨洁.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中生多重复句使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吴林卉.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5]现代汉语因果范畴研究[D]. 张婷. 吉林大学, 2020(08)
  • [6]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衔接研究[D]. 黄于芳.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紧缩句的对外汉语教学[D]. 左雪丽. 新疆大学, 2020(07)
  • [8]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刻辞语言文字综考[D]. 禹剑.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9]现代汉语的分析性特点探析——兼谈现代汉语的学习方法[J]. 刘敏. 安顺学院学报, 2019(06)
  • [10]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语法部分比较研究[D]. 常海燕. 济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如何区分单句和复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