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率政策如何调整

出口退税率政策如何调整

一、出口退税率政策是怎样调整的(论文文献综述)

刘舜佳,徐新龙[1](2021)在《出口退税会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逆向选择行为吗——来自虚假贸易的经验证据》文中提出本文从WITS数据库截取2002—2016年6分位编码的农产品贸易数据,研究2009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是否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虚假出口这一逆向选择行为。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显示:出口退税率提高与农产品虚假出口构成因果关系,即使控制多维固定效应和平行时间趋势、伪造退税时间节点和退税品种、更换控制组、考虑进口逃税之后亦如此;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撒哈拉以南地区以及与中高收入国家达成的出口协议较易发生出口骗税; 13%比15%的出口退税率更易引发出口骗税,政策时滞效应为三年。

黄玖立,胡静[2](2021)在《城市级别、议价能力与出口税收负担:行业空间分布视角》文中指出城市的行政级别是关于地方到中央决策中心远近的度量,决定了各个城市在国家产业政策制定中的议价能力强弱。本文以2004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转型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基于城市行政级别的行业议价能力对不完全退税形成的出口税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退税政策调整后,较多分布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从而议价能力较强的行业,所需负担的出口税相应较低;这种影响存在生产阶段异质性,在产业链上游端更加明显;行业议价能力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地方与中央政府间的组织资源禀赋路径实现的。

王志佳[3](2021)在《我国出口退税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杨南[4](2021)在《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制造业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与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但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制造业之前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已然无法适应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其发展日益缓慢,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我国实体经济整体呈现低迷势态,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降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作为一国数量众多、承载较多创新资源、具有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小制造企业,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相对于大型制造企业而言,中小制造企业更有创新的动力,已然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助力我国制造业强国目标实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重视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要素生产率通常作为衡量微观和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任何一个企业、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源泉,而这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其中税收政策具有灵活性,税收扶持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推出大规模的减税举措,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助力提升中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那么,企业税负水平的降低能否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现有的企业税负水平下,中小制造企业是否仍有进一步的减税空间,这些焦点问题引起了当前学术界与决策层的广泛关注,而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关键在厘清企业税负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内在联系的同时,从微观层面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中小制造企业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明确影响的具体情况,进而回答企业税负水平的降低能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以及当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是否还存在进一步的减税空间等学术界及决策层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基于供给学派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路径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税负如何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其次对我国现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税收政策从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角度分别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然后为了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研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选取了 LP方法对样本中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相应的测算;接着本文基于431家样本中小制造企业上市公司2013-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槛模型,从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小制造企业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制造企业流转税负和所得税负均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趋势且存在门槛效应。具体而言:(1)企业流转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门槛值为0.023。当企业实际流转税负在门槛值以下时,企业实际流转税负与其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当企业实际流转税负在门槛值以上时,企业实际流转税负与其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2)企业所得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门槛值按大小排序为0.071和0.149。当企业实际所得税负处于两个门槛值之间的水平时,即(0.071,0.149]。企业实际所得税负与其全要素生产率显着正相关。而在低于0.071和高于0.149的所得税率区间内企业实际所得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这可能与样本数量不足或所得税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传导不稳定有关。另外,当前我国中小制造业上市公司实际流转税负和企业所得税负平均值分别为0.062和0.15,均高于各自的门槛值,说明不论是从流转税层面还是所得税层面,当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实际流转税负和所得税负均处于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区间,仍存在进一步的减税空间。最后,结合前文对于当前税收政策现状的梳理与归纳情况,给出了“降低中小制造企业流转税负水平”、“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减轻中小制造企业负担”、“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稳定性与规范性,更好发挥政策作用”、“多管齐下,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等政策优化建议,以期更好地助力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

李煌[5](2021)在《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税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农业稳定迅速地发展,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国家稳定复兴。2020年2月5日“三农”领域的中央文件正式发布,重点指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但是我国农业企业天生具有“弱质性”,在发展层面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不够成熟,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完善我国农业企业存在的税法问题,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将从如何促进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角度,结合我国农业企业税收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税法制度的建议。首先,界定了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不同模式;然后从法理学和经济学角度着手,提出完善我国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税收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法理学方面主要从税收法定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一共两个方面阐述;经济学理论方面的解析主要从交易成本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展开。其次,检视我国目前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税收制度的现状。这部分罗列了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不同环节中税法现状,发现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的税法问题主要存在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种中。然后,通过对上述我国当前税法制度现状的梳理,提炼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农业企业融资、现代企业产供销一体化中生产环节的税收制度、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加工环节的税收制度和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流通环节四个方面的税法问题。最后,对于我国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所存在的税法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完善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农业企业融资、完善现代企业产供销一体化中生产环节的税收制度、完善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加工环节的税收制度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流通环节的税收制度四个方面。

李港[6](2021)在《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效应再检验》文中指出本文以2009年和2015年两次出口退税改革为政策冲击,利用双重差分的方法同时考察退税调整对于中国报告的出口和伙伴国报告的进口的影响,以此来评估出口退税的真实政策效应以及在不同外部经济环境下效果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与评价,其次详细回顾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几次重大的变革,并介绍和分析了我国目前施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之后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讨论不同外部经济环境下外需波动对于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理论机制,采取双重差分的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出口退税调整与中国报告的出口和伙伴国报告的进口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出口退税率的上升确实提高了中国报告的出口,这一结论无论是以贸易金额还是以贸易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都较为稳健。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当被解释变量换成伙伴国的进口这一镜像贸易统计数据时,实证结果几乎没有发现出口退税率调整对进口国报告的实际贸易数据的因果影响。在研究不同时期下出口退税政策的实际效果差异时,发现在经济危机时期出口退税政策交叉项的系数普遍高于经济稳定时期,说明外部需求不同时,出口退税对于出口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出口退税的政策效果在外部需求高涨比外部需求不足时更加有力。虽然不同外部环境下出口退税政策的效果强度上存在差异,但是影响方向依旧稳健,两次政策调整都证明了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的增长。进一步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分析,本文的平行趋势检验和“反事实”检验均支持了本文提出的核心问题的可靠性。对两次出口退税调整的滞后性进行了考察,发现两次政策调整均具有很强的滞后性。通过选取进口关税为零和HS-4分位的产品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HS-6分位还是HS-4分位分类标准,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会刺激更多的企业为了骗取出口退税而虚报出口,但对真实出口没有产生显着的影响。将两次政策变化放到一个扩展模型中利用连续双重差分的方法同时进行检验观察,回归结果依旧稳健可靠。最后,在所得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

逄淑晴[7](2021)在《出口退税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解决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而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比在2001年就已超过50%,并且还在以较快速率上升;而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为促进经济、安定就业,在一年内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而与此同时,城镇非正规就业比例在2010年开始明显下降,同时城镇正规就业比例增速明显提高,由此判断2008年出口退税率的调高会促进劳动力个体会从非正规就业向正规就业转移。由于当前对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进口贸易自由化视角上,即主要探讨关税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因此本文以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以2008年8月始至2009年6月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家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这一外生事件做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各省出口退税率指标,辅以Logit模型,以内部出口贸易自由化的视角检验2008至2009年间出口退税率的频繁变动对我国劳动力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的上调确实会促使劳动者由非正规就业转向正规就业。除基准回归以外,本文还以2009年为界,构建POST变量,利用其与出口退税率的乘积做交互项证明了2010年开始的劳动者的就业状态向正规就业方向转移确实是由2008年出口退税率调整所引起的,但通过逐年回归和动态回归的检验发现,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个体的就业状态的影响存在削减效应。此外,本文还以户口所在地、居住地、技能水平等个体特征为依据进行了分样本检验,利用似无相关模型验证了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以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为标准分组回归发现,由于存在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居住在城镇的劳动者和农村户口的劳动者影响更为显着。以技能水平为依据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出口退税率调高主要影响中低技能水平的个体,对高等技能水平的劳动者的就业选择的影响并不显着。从不同地区来看,由于出口贸易主要发生在东、中部地区,因此出口贸易自由化水平在东、中部地区更加深入,因此出口退税率调整带来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东、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影响不显着。从受教育年限和企业类型方面来看,出口退税率调整主要影响受教育水平较高、在国企就业的劳动者的就业状态。最后,本文通过三次稳健性检验确保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创新性的以内部出口贸易自由化这一全新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类似于Bartik工具变量的地区层面出口贸易自由化指标,在减弱内生性的条件下进行研究。采用了来自CHNS数据库的2006年、2009年、2011年及2015年的四轮个体微观数据,将其与地区层面出口贸易自由化指标匹配后进行实证分析,弥补了国内对于出口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影响的微观层面研究领域的空白,也对如何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以稳定我国非正规就业和促进充分就业,吸纳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以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冯阔,唐宜红[8](2021)在《增值税多档税率、出口退税与国际经济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多国、多部门的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了包含增值税的结构模型,首次模拟量化中国不同出口退税政策下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的出口与国际经济效应。研究表明:完全退税下的单档增值税税率变化呈现贸易中性,而不完全退税下单档税率的提高相当于出口征税,其出口扭曲效应通过增值税抵扣链发挥作用;与单档税率相比,不完全退税下多档增值税税率造成的有效税率提高与资源误置均引起本国出口与经济福利水平下降,而有效税率提高降低了他国经济福利水平的同时,本国资源误置却相对提升了其经济福利水平,且完全退税下不能消减资源误置的影响;中国近年增值税简并改革促进了本国与贸易伙伴国经济福利提升,其中多档税率调整对本国经济福利提升作用明显,而出口退税调整更有利于本国出口与他国经济福利提高;综合考虑增值税税收收入、国内与国际经济福利效应,中国单档税率最优点为10%—11%。本文从全球经济视角论证了中国增值税多档税率的影响,并提出税率简并改革的优化方案,为实现国内与国际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参考。

褚晓晴[9](2021)在《“放管服”背景下Y县出口退税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1985年,出口退税作为我国的一项公共政策正式出台,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的历史。期间出口退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明显带动作用,已通过了多位学者的检验。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放管服”改革,出口退税管理也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提高货物出口退税率,简化税制,提高退税的速度,精简退税申报审批业务,有效的缩短了退税时间,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同时全面推行无纸化退税申报,大幅提高了出口退税的给付效率。改革举措更有利于出口退税发挥作用,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口退税管理水平也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出口退税骗税的防范治理和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当改革都落脚到基层,我国县级税务机关出口退税管理在工作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也与日俱增,需要面对既得积极鼓励外贸经济又要防范出口骗税、既要退税安全又要速度快、人员配置却与出口退税服务要求不匹配的矛盾。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基于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对Y县出口退税管理部门“放管服”改革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放管服”改革对Y县出口退税管理机构和管理对象的影响以及改革过程中管理机构遇到的内外协调不足、管理手段不能满足“放管服”需要,管理人员动力、精力、能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寻求突破,提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征退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出口退税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完善Y县出口退税管理“放管服”改革的整体对策。

贾爽[10](2021)在《考虑政府补贴的境外跨国公司在华产品采购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总体上仍然“大而不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创新已成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财政和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刺激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升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出台了如创新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世界制造基地向世界制造中心转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外包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生产环节中开展了系列研发活动。在此场景下,跨国企业面临在考虑政府研发补贴和出口退税政策影响下的最优采购决策问题,该问题已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考虑政府创新补贴及出口退税优化政策影响下,分别在“控制”(跨国公司控制采购)、“委托”(跨国公司将采购委托给制造企业)两种模式下研究跨国制造企业在我国的最优采购策略。首先,针对“控制模式”下的跨国企业采购决策问题进行研究,以跨国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由跨国企业、本地设备商、合同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为参与主体的古诺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得到了供应链各主体最优利润值,分析发现,跨国企业的利润与出口退税负相关、和政府补贴正相关;随后,针对“委托模式”下的跨国企业采购决策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跨国公司采购外包的博弈模型,得到了供应链各主体最优利润值,通过模型求解分析发现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增大,跨国公司的最优利润会先降低再增加;再次,将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跨国公司会先后两次改变采购策略,先从“委托模式”变为“控制模式”最后又转为“委托模式”;跨国公司的全球利润可能会先下降后增加;最后,针对跨国公司两次改变采购策略的问题根据市场大小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发现跨国公司会随着海内外市场的相对大小而改变采购策略。

二、出口退税率政策是怎样调整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口退税率政策是怎样调整的(论文提纲范文)

(1)出口退税会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逆向选择行为吗——来自虚假贸易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2009年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二、双重差分模型及数据样本
    (一)双重差分模型
    (二)数据样本
        1. 农产品虚假出口测度
        2. 数据样本
三、实证检验结果
    (一)因果关系识别
        1. 控制固定效应
        2. 控制平行趋势
        3. 控制伪时间节点
        4. 控制伪处理组
        5. 控制对照组
    (二)分样本估计结果
        1. 进口国海关监管的差异性
        2. 进口国收入水平高低的影响
        3. 出口退税幅度的影响
        4. 出口退税政策的时滞效应
        5. 进口逃税带来的估计偏差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2)城市级别、议价能力与出口税收负担:行业空间分布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制度背景
    (一)城市行政级别演变与地方议价能力
    (二)贸易决策程序与地方诉求表达渠道
四 理论框架
五 数据来源、变量定义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1.出口税等价。
        2.加权行政级别。
        3.控制变量。
    (二)研究设计
        1.估计模型。
        2.因果识别策略。
六 回归结果及解释
    (一)城市行政级别与出口税关系的初步估计(16)
    (二)基准回归
    (三)遗漏偏误内生问题
    (四)生产阶段异质性与共同混淆问题
    (五)城市行政级别对出口税收政策的作用机制分析
七 结论

(4)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税收负担的相关研究
        1.2.2 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
        1.2.3 企业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简要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税收负担的含义
        2.1.2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
        2.1.3 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界定
    2.2 中小制造企业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2.2.1 供给学派理论
        2.2.2 新经济增长理论
        2.2.3 中小制造企业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理
3 现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税收政策
    3.1 流转税税收优惠政策
    3.2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4 中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选择
        4.2.1 OLS法
        4.2.2 OP法
        4.2.3 LP法
    4.3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
5 中小制造企业税负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
    5.2 变量设计
        5.2.1 被解释变量的度量
        5.2.2 解释变量与门槛变量的度量
        5.2.3 控制变量的度量
    5.3 模型构建
        5.3.1 面板门槛模型介绍
        5.3.2 实证模型设定
    5.4 实证检验及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数据平稳性检验
        5.4.3 Hausman检验
        5.4.4 门槛效应检验及回归结果
        5.4.5 稳健性检验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优化建议
        6.2.1 降低中小制造企业流转税负水平
        6.2.2 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减轻中小制造企业负担
        6.2.3 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稳定性与规范性,更好发挥政策作用
        6.2.4 多管齐下,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附录 样本中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完整测算结果
致谢

(5)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税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2.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方法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三)研究方法和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路线
    (四)本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创新点
        2.难点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概述
        1.基本概念界定
        2.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
    (二)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税法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1.交易成本理论
        2.国家干预理论
    (三)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税法制度的法理学基础
        1.公平与效率理论
        2.税收法定理论
二、我国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税法制度的现状检视
    (一)企业所得税
        1.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抵扣
        2.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税收优惠
        3.推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税收优惠
        4.农产品加工业税收优惠
    (二)增值税
        1.促进农业企业融资方面
        2.促进农产品生产方面
        3.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面
        4.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
    (三)其他税种
三、我国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税制问题分析
    (一)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农业企业融资存在的税法问题
        1.税收优惠的范围不够全面
        2.涉农贷款税收优惠缺乏长效机制
    (二)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生产环节存在的税法问题
        1.缺乏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生产基地相关税收优惠制度
        2.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优化税收优惠缺失
        3.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税收优惠制度不完善
    (三)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加工环节存在的税法问题
        1.农产品加工业税收优惠范围不完善
        2.农产品加工业税率设计不合理
        3.农产品加工业税收优惠手段单一
    (四)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流通环节存在的税法问题
        1.农产品收购发票制度不完善
        2.农产品储运环节税收优惠制度不完善
        3.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退税环节设计不合理
四、我国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税法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农业企业融资税收制度
        1.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应该从以主体为导向转变为以业务为导向
        2.长效化涉农金融优惠制度
    (二)完善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生产环节的税收制度
        1.完善农业生产基地税收优惠制度
        2.完善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税收制度
        3.完善农技研发推广税收优惠制度
    (三)完善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加工环节的税收制度
        1.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税收优惠范围
        2.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税率设计
        3.丰富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优惠手段
    (四)完善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流通环节的税收制度
        1.完善农产品收购发票制度
        2.完善农产品储运环节的税收优惠制度
        3.完善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中退税环节税收优惠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6)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效应再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研究
    2.2 出口退税对贸易影响的研究
    2.3 总体评价
第3章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与变革
    3.1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历史演变
        3.1.1 新中国成立至1985 年的出口退税政策
        3.1.2 1985 年至1994 年的出口退税政策
        3.1.3 1994 年至2004 年的出口退税政策
        3.1.4 2004 年至今的出口退税政策
    3.2 小结
第4章 出口退税政策的理论机制
    4.1 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机制
    4.2 出口退税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效应机制
    4.3 小结
第5章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
    5.1 模型设定
    5.2 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5.4.1 平行趋势检验
        5.4.2 出口退税政策的滞后效应
        5.4.3 零关税产品检验
        5.4.4 产品统计口径检验
        5.4.5 行业检验
        5.4.6 多次政策的扩展模型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出口退税管理体制
        6.2.2 关注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出口退税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及度量
    2.2 贸易自由化指标的度量及其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
        2.2.1 贸易自由化指标的度量
        2.2.2 贸易开放、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
    2.3 出口退税对贸易和就业的影响
        2.3.1 出口退税政策的性质和合理性
        2.3.2 关于出口退税对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
        2.3.3 出口退税的就业效应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第3章 理论机制分析
    3.1 生产率差异导致的部门间转移
    3.2 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非正规就业收缩
    3.3 替代效应使非正规就业减少
    3.4 生产外包、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非正规部门萎缩
    3.5 产品高质量的要求使正规部门扩张
    3.6 小结
第4章 模型设定、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4.1 模型设定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1 被解释变量处理方式
        4.2.2 出口退税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4.2.3 控制变量的处理
    4.3 描述性统计
        4.3.1 就业规模
        4.3.2 出口退税率变化
        4.3.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组间均值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研究
    5.1 基准回归
    5.2 事前事后
    5.3 动态回归
    5.4 分样本
        5.4.1 居住地类型和户口所在地类型
        5.4.2 性别和年龄
        5.4.3 技能水平
        5.4.4 地区
        5.4.5 受教育年限
        5.4.6 企业类型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保留三个直辖市的基准回归
    附录B 控制增值税的基准回归
    附录C 删掉2009 年的基准回归
    附录D 出口退税率变动通知
    附录E 分样本回归
致谢

(8)增值税多档税率、出口退税与国际经济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理论模型
    (一)生产部门
    (二)对外贸易
    (三)劳动力市场
    (四)税收收入与部门支出
    (五)其他经济变量
    (六)经济福利分析
四、 模拟量化方法与参数赋值
    (一)一般均衡与反事实分析
    (二)参数赋值
        1.国际投入产出表
        2.增值税税率
        3.出口退税率与贸易弹性系数
五、 模拟量化结果
    (一)单档税率情形分析
    (二)多档税率情形分析
        1.完全出口退税情形
        2.不完全出口退税情形
六、 中国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效应与最优税率探讨
    (一)中国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效应
    (二)最优税率探讨
    (三)“简化税制、统一税率”改革方案探讨
七、 结论与政策建议

(9)“放管服”背景下Y县出口退税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论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放管服”改革
        2.1.2 出口退税
        2.1.3 出口退税管理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2.2.2 纳税遵从理论
        2.2.3 税收效率原则理论
    小结
第三章 出口退税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出口退税管理发展历程
    3.2 Y县税务局出口退税管理现状
        3.2.1 Y县出口退税概况
        3.2.2 Y县出口退税实体管理
        3.2.3 Y县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3.2.4 Y县出口退税惩戒管理
    小结
第四章 Y县A进出口服装公司出口退税管理案例分析
    4.1 案情回顾
    4.2 案例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4.3 案例启示
    小结
第五章 “放管服”背景下Y县出口退税管理问题分析
    5.1 Y县出口退税管理“放管服”改革不够深入
        5.1.1 “放管服”改革力度不够税务机关退税风险加大
        5.1.2 出口退税“放管服”的法律保障力度薄弱
    5.2 Y县出口退税管理机构的内外协调欠佳
    5.3 Y县出口退税管理手段不能满足“放管服”需要
    5.4 Y县出口退税管理人员动力、精力、能力不足
    小结
第六章 完善Y县出口退税管理建议
    6.1 持续深化出口退税“放管服”改革
        6.1.1 明晰Y县出口退税“放管服”改革方向
        6.1.2 完善出口退税的法律保障
    6.2 建立征退一体化模式,强化内外部门联动
    6.3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
        6.3.1 区块链数据分析出口退税风险
        6.3.2 优化出口退税审核评估软件
    6.4 强化出口退税人才队伍建设
        6.4.1 多方位激励,调动主观能动性
        6.4.2 充实Y县出口退税管理人员力量
        6.4.3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考虑政府补贴的境外跨国公司在华产品采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供应链采购管理相关研究
    2.2 政府补贴相关研究
    2.3 税收政策相关研究
    2.4 研究评述
第3章 “控制模式”下境外跨国公司在华产品采购策略研究
    3.1 问题描述
    3.2 基础模型
    3.3 模型求解与分析
    3.4 本章小节
第4章“委托模式”下境外跨国公司在华产品采购策略研究
    4.1 问题描述
    4.2 基础模型
    4.3 模型求解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境外跨国公司最优采购策略比较分析
    5.1 问题描述
    5.2 模型比较
    5.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出口退税率政策是怎样调整的(论文参考文献)

  • [1]出口退税会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逆向选择行为吗——来自虚假贸易的经验证据[J]. 刘舜佳,徐新龙.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1(06)
  • [2]城市级别、议价能力与出口税收负担:行业空间分布视角[J]. 黄玖立,胡静. 世界经济, 2021(09)
  • [3]我国出口退税法律制度研究[D]. 王志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4]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税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 杨南.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税法问题研究[D]. 李煌.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6]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效应再检验[D]. 李港.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7]出口退税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D]. 逄淑晴.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8]增值税多档税率、出口退税与国际经济效应[J]. 冯阔,唐宜红. 经济研究, 2021(05)
  • [9]“放管服”背景下Y县出口退税管理问题研究[D]. 褚晓晴.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考虑政府补贴的境外跨国公司在华产品采购策略研究[D]. 贾爽.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出口退税率政策如何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